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教学实施计划章节名:绪论学时安排4学时授课时间第4周教学内容及要求〔突出重难点〕:教学内容:一、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教育心理学的体系。二、教育心理学的历史与开展:教育心理学的历史、教育心理学的开展趋势、教育心理学的科研方法三、心理开展的含义:心理开展的含义、心理开展的条件、心理开展理论、教育与心理开展的相互关系。教学要求:1.掌握教育心理学的根本概念;2.理解教育与心理开展的关系;3.了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涵和外延。重点: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心理开展的条件、教育与心理开展的相互关系难点:教育与心理开展的相互关系讨论/思考题、作业:名词:教育心理学、心理开展1.你怎样理解“心理开展”及其必备条件?2.心理开展的根本理论给予你哪些启示?3.阐述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开展阶段及开展趋势。4.如何了解学生的准备状态?5.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科研方法。6.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科学体系。本章其他参考书目〔包括参考书、文献资料等〕:1.《教育心理学》,陈安福、张洪泰主编,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2.《教育心理学》,邵瑞珍等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3.《儿童心理学》,朱智贤,人民教育出版社;4.《普通心理学》,黄希庭,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页第一章教学总结第3页课堂教学实施方案第1次课授课时间:第4周:周一5\6节教学时间分配:复习旧课分钟讲授新课70分钟讨论/答疑/小结20分钟组织教学10分钟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课□教学方式〔请打√〕:讲授□讨论□示教□指导□□教学手段〔请打√〕: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课题:绪论——教育心理学概述、历史与开展教学方案:第一节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规律。它研究受教育者在学校教育影响下形成道德品质,掌握知识技能,开展智慧和个性的心理规律;研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开展的相互关系,以提高教育效率。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1.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性质,以社会科学为主。2.注重理论性,以应用性为主。三、教育心理学的体系〔主要内容〕以学习心理为根底,范围广泛,内容繁杂。目前根据世界和我国教育实践的特点和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教育心理学大概应包括以下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根本理论及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结构体系、开展史、研究方法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2.学生心理开展特征与教育的问题;3.学习活动教学活动的心理规律问题;4.学生品德心理形成和开展问题;5.青少年健康心理学问题;6.审美心理的形成与开展;7.学习个别差异与智力开发及测量问题;8.现代教育技术学与个别化教学问题;9.学习成绩评定问题;10.教师心理学问题。第4页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历史与开展教育心理学的历史〔一〕初创时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前〕该时期的教育心理学以桑代克(E.L.Thomdike)的教育心理学为代表,1903年写成《教育心理学》一书,此后开展成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大纲》,于1914年出版。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而确立。桑代克是一位运用严格的自然科学方法研究学习与教育问题而影响极大的心理学家。〔二〕开展时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五十年代〕二十年代后,儿童心理学、开展心理学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法国的比纳首创智力测验,各类心理测验随之开展起来并广泛运用于教育。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与心理测验方面的经验,大大扩充了自身内容。三十年代后,学科心理迅速开展。四十年代,弗洛伊得理论广为流传,儿童的个人与社会适应,心理卫生等内容进入教育心理学领域。五十年代,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兴起,信息论思想引进,教育心理学体系越来越庞杂。〔三〕建立系统的教育心理学理论时期〔六十年代后〕教育心理学的开展趋势〔一〕内容趋于集中逐渐克服了系统庞杂得毛病,内容越来越环绕有效地教与学而组织。〔不同的著作,教与学各有所侧重〕〔二〕注重为学校教育效劳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中反映人得社会本质的内容增加了,如重视环境、社会阶级、文化背景、师生关系、集体作用、语言等对人的影响。〔三〕派别分歧缩小现在否认人的心理内部认知过程的极端行为主义者是极少的;而认知心理学家也不否认条件反射、强化、尝试错误等现象的存在。两派均希望填补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其他新兴的或经典的理论流派也形成了兼收并储,实事求是的风格。三、教育心理学的科研方法关于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研究法》将详述,这里只对研究方法的三种类型作一阐述〔一〕根底研究根底研究是指以探明理论为目的的研究。这种研究可以加深对教育心理学的认识,丰富教育心理学的科学体系,但它不指向特殊的实践问题,如:根底学习理论、学习的生理、生化研究。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非常薄弱。第5页这种研究专业性强,又不能生搬硬套于实践,在适当性与可应用水平上都存在较大的局限,中小学教师一般不作此研究,但不排除学习和借鉴。〔二〕外推的根底科学研究它的实验设计是建立在高度简化的根底科学研究水平上,它满足了适当性的标准,但不一定能满足可应用性的标准。许多实践问题太复杂,必须复原为简单的问题才能解决,一旦问题被简化,控制与测量问题就容易解决了。因此它的研究结果在实用领域还只能看成是假设,而非肯定的结论。一些中小学教师在深刻理解专家此类研究的根底上,做验证性研究,成绩斐然。〔三〕应用水平研究从教育教学的实践需要出发,依据主客观条件确立课题,并考虑了各种复杂因素,因此它的研究结果的适合性与可应用性最大。这种研究在实验设计、控制、测量上都有很多困难,但效果突出,易出成果,是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课堂教学实施方案第2次课授课时间:第4周:周三3\4节教学时间分配:复习旧课5分钟讲授新课85分钟讨论/答疑/小结10分钟分钟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课□教学方式〔请打√〕:讲授□讨论□示教□指导□□教学手段〔请打√〕: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课题:绪论——青少年心理开展与教育教学方案:第三节青少年心理开展与教育一、心理开展的含义个体心理开展的含义:个体心理开展是指个体从胚胎、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死亡的一个终身过程。教育心理学所研究的心理开展主要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是个体在成长期间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活动不断扩大、逐步提高和完善的过程。每一个心理因素的形成和开展,都是从缓慢的积累开展到一定的年龄阶段而发生质的变化。各种心理因素的开展变化并步同步,但它们之间又相互影响,形成各种心理因素错综复杂的交替变化。因此说,心理开展过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各有其相对突出的特性,但各阶段之间又有连续性,这是我们教育心理研究进行的根底。二、心理开展的条件〔一〕遗传和成熟是儿童心理开展的物质前提遗传素质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如机体形态结构的解剖生理特点,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神经系统特点等。成熟那么是指遗传素质在一定的年龄段开展到相当完善的水平,足以接受相应的训练和教育。遗传和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开展提供了可能性。〔二〕社会环境是心理开展的外部条件首先,人的精神生活内容和状况是由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决定的,一个儿童如果离开了人类社会生活,虽然自然实体还是人,但却不能产生人的心理和行为方式。印度曾发现过两个由狼抚养的孩子,由于他们在婴幼儿时期没有接受人类社会的影响,其个性已经狼化,虽然后来重返人类社会,但经过艰苦的训练和教育,她们始终不能到达正常儿童智能开展的水平。第6页其次,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社会开展特点,对儿童心理开展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例如,我国社会在改革前后对金钱的观念是完全不同的,以前的儿童几乎没有将“多挣钱”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的,但是现在的儿童就愿意表达希望自己将来能过上富裕生活的意愿,这当然和成人社会金钱观的变化有直接关系。在这种观念影响下,传统的以德为上的教育观念受到极大的冲击,与将来生活条件好坏密切相关的智能培养会受到空前的重视,甚至导致片面的重智轻德,使儿童的心理畸形开展。社会生活环境对儿童心理开展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其特点表现为经常性、广泛性和复杂性。现代影视对儿童的影响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影视片对儿童的影响是十分广泛的,很多优秀的影视片为儿童提供了良好的模仿范例,对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塑造起到了别的形式难以到达的效果,但是,无可否认的是,有一些影视片对儿童的负面影响也是非常深刻的,这些影视片不仅通篇充满着一种“流氓英雄主义”色彩,而且主要角色常常由儿童崇拜的影视明星扮演,一般儿童很难准确而客观地理解片子的深层意义,只是盲目地模仿角色行为,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三〕学校教育在儿童心理开展中起主导作用严格说,学校教育是社会环境的一局部,但它是非常特殊的一个局部,它在儿童心理开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其它任何形式的社会环境都无法比较和替代的,因此有必要单列。学校教育是由经过专门训练的,有很高的教育素养和能力的专业人员执行的,有目的、有方案、有系统地影响人的开展的活动。它能充分利用和促进儿童遗传素质的开展,可以对社会环境的影响进行选择和控制,它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儿童心理开展的方向和水平。它也是我们这门学科研究的重点。〔四〕主观能动性是儿童心理开展的内部动因无论是社会环境的影响,还是学校教育的作用,都必须通过儿童本身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不从事某方面的实践,就不能形成相应的能力、智力,个性品质也无从培养。爱因斯坦曾提供过一个著名的成材公式:W〔成功〕=X〔刻苦努力〕+Y〔方法正确〕+Z〔不说废话〕;当别人夸奖鲁迅先生是天才的时候,他也反驳:“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确实,有的儿童智力相当,接受的教育和环境影响也相同,但最后的开展水平却相去甚远,也是这个道理。三、心理开展理论关于儿童心理开展问题,长期以来心理学界存在着两种认识倾向,即学习心理与开展心理。学习心理学家主张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都是习得的,成人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塑造儿童;开展心理学家那么认为,儿童的心理及行为有其自身开展的内在年龄规律,他们更关心儿童内在生长和自发的学习兴趣,因此他们反对生硬的教学方法,强调教育者必须在观察和顺应儿童自发兴趣及年龄特点的根底上来选择和确立教学方法。在此专门介绍心理开展理论,目的并不是否认学习理论,而是要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儿童心理和行为开展的真实面貌,更准确地评价和有效地借鉴各派理论来指导和改善教育实践,同时也对目前在小学教师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错误观念——“教育万能”有个清醒的认识。第7页另外,我们对各种理论一般不评价,只作客观呈现,给大家更宽广的思考空间。心理开展理论普遍认为人的心理开展是有序的,个体以不完全相同的速度,按次序通过各个开展阶段。具体的开展阶段理论十分丰富,我们只介绍几个能代表不同时期特点的理论。〔一〕卢梭的开展阶段理论卢梭可以被看作教育史上研究儿童心理开展阶段的第一人,尽管他的理论并不成熟,但他打破了那种只关心儿童怎样适应未来生活的教育传统,开始真正认识到儿童自身的开展力量。卢梭认为儿童开展过程中存在四个阶段。婴儿期〔0~2岁〕:通过感官认识事物,例如使用看、听、触摸等方式懂得了事物的大、小、冷、热、软、硬等特性。他们的喜、怒、哀、乐也不受所谓的观念或伦理控制,而是仅凭自觉。他们开始形成最初的内部语言法那么。儿童期〔2~12岁〕:儿童的行为更加独立,身体更加灵活,且具有了直觉推理的能力,即儿童在行动的时候直觉地理解和积累了一些知识。如一个儿童会投球后自然就会直观地理解速度、距离等概念。儿童晚期〔12~15岁〕:体力增长很大,认识能力也有进步,但仍然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更感兴趣。青年期:儿童从前社会人过渡到真正的社会人。〔二〕皮亚杰的认知开展理论皮亚杰是当代最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之一,他对儿童心理学的重要奉献是关于儿童认知开展的阶段理论。他认为儿童的心理开展有序地通过四个阶段,各阶段的年龄划分是相对的,即不同的儿童可能以不同的速度通过各个开展阶段,但所有的儿童都以同样的顺序通过。皮亚杰的研究对西方中小学课程及教法改革产生了很大影响,可以说,他之后的许多认知开展的心理学课题都与他的研究有关。感觉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主要靠感知动作来认识和适应外界环境,这一阶段又分为几个时期。0~1个月,婴儿以先天条件反射的方式来适应环境;1~4个月,形成最初的习得性适应动作。例如吮吸是先天反射,但婴儿后来用这个方式来广泛认识事物,他们吮吸手指、玩具、衣物等各种东西。4~10个月,运动协调性开始开展,出现有目的的动作。10~12个月,可以协调两个以上的动作,动作的目的和手段开始分化。12~18个月,能在重复的动作中发现有效的手段来到达目的。18个月~2岁,开始借助内部语言思考问题。前运算阶段〔2~7岁〕:言语机能的出现,使儿童的思维发生了质的改变,他们开始使用符号进行思维,这就将儿童的思维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但是在整个前运算阶段,儿童的心理表象都是静止的,缺乏符合逻辑的推理。2~4岁时,儿童对言语的运用还不能概念化,他们能认识具体事物,进行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却不善于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4~7岁时,儿童的思维向多维化过渡,但仍然不具备“守恒”性。例如,皮亚杰曾做过有关重量、体积、长度等各种类型的守恒实验,其中一次,他将两个完全相同的面团当着儿童的面揉成厚薄、长短不一的面卷,处于前运算期的儿童就认为这两个面卷不一样大了。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该阶段儿童最大的特点是其思维具备了守恒性,即可以从概念的各种具体变化中把握其本质的、恒定的东西。如前例,处在具第8页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就会认识到改变形状后的面团体积仍是相等的,因为“你既没有加进什么,也没有拿走什么”。该阶段儿童的守恒性还表现为“逆反性”和“互反性”,前者如好与不好,甜与不甜的关系,后者如自己的左右与对面人的左右的关系。该阶段儿童的守恒性虽已有较好的开展,但还不能完全与具体事物别离。形式运算阶段〔12岁~成人〕:思维形式逐步成熟,抽象逻辑思维获得极大开展。〔三〕柯尔伯格的道德开展阶段理论柯尔伯格在对不同年龄儿童道德判断能力进行研究的根底上,划分出了儿童道德观念开展的阶段,在心理学界被认为是皮亚杰理论在道德开展领域的继承和开展。柯尔伯格也认为儿童心理开展的阶段顺序是固定不变的,尽管不是所有的儿童都能到达开展的最高阶段,但每个儿童都是按同样的次序经过各个开展阶段。柯尔伯格设计了一系列的道德判断两难问题,根据儿童的分析和推理将之划分为不同的道德开展水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海因兹偷药”一例:欧洲有个妇人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创造的一种叫做镭锭的新药可以救她。这种药本钱只要200元,但售价却要2000元。病妇的丈夫海因兹四处借钱,但一共只借到1000元。他只好去求药剂师,说妻子快死了,请求药剂师廉价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赊欠。但药剂师说“不行,我创造这种药,目的就是为了赚钱。”海因兹走投无路,竟撬开药店的门,为妻子偷药。这个丈夫的做法对吗?为什么?根据各年龄段儿童不同的答复,柯尔伯格将儿童道德判断能力划分以下三种水平,六个阶段。前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儿童比较关心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利害关系。又分为两个阶段,即1,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此阶段的儿童认为权威的好恶就是道德判断标准,行为准那么是逃避惩罚。2,工具性的相对论者的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首先考虑准那么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有时也开始关心别人的需要。习俗水平:儿童有了满足社会舆论的心向,比较关心他人的需要。也分为两个阶段,3,好孩子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往往以别人的好恶、赞扬或批评作为行为判断标准,或单纯以“善”作为行为准那么。4,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意识到了普遍的社会秩序,强调遵守法律,维护权威。后习俗水平:开始履行自己选择的道德准那么。也分为两个阶段,5,社会契约的定向阶段。道德判断更加灵活,认识到道德准那么、法律等的社会契约性质。6,普遍的道德原那么定向阶段。道德判断已超越某些规章制度,更多地考虑道德的本质。坚持原那么,愿意为理想献身。四、教育与心理开展的相互关系教育作为一种心理开展的决定性条件,制约着学生心理开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但教育对心理开展的作用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单向的,教育与儿童心理开展之间存在着比较复杂的,相互依存的关系。第9页早期教育与心理开展早期经验、早期教育对儿童心理开展有重要作用,众多心理学家的研究都能证明这一点。儿童的各种心理素质并不是匀速开展的,某些素质在特定的年龄段有“加速开展”的可能性,心理学家将之称为能力开展的“关键期”。研究说明,8岁以前的正常儿童都具有很强的学习语言的天赋;培养数理概念4岁以后效果更好;许多艺术技能的训练那么要求更早,如学习钢琴需在5岁前开始。心理学家们对“早期剥夺对心理开展的影响”的追踪研究也能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二次大战后,心理学家针对孤儿院儿童的研究说明,早期抚养中的社会交往因素对儿童智力、情感开展有重要作用。我国“早期被剥夺儿童有无补救可能”研究也说明,被正常家庭收养,获得更多母爱和社会交往时机的儿童,智力有显著提高,提高的程度与在孤儿院停留的时间成反比,且这种补救最好在2岁前进行。日本学者木村久一提出的“能力递减原那么”更清楚地说明了早期教育的关键性。他认为儿童潜力的发挥,遵循着某种“递减”规律,即儿童接受理想教育的早晚与其潜力开发的可能性一致,开发越早,潜力发挥越大。我国关于超常儿童的研究也说明,超常儿童有两类:一种是先天、后天条件都好,另一种是先天素质一般,但后天有着特别好的环境与精心创设的条件,有效地促进了智能的开展。〔二〕准备状态与心理开展准备状态是指儿童身心开展到达适宜于学习某种事物的状态。许多国家都将儿童入学年龄规定在6~7周岁,这说明大多数国家的教育决策者都认为儿童要到这个年龄才能到达接受正式教育的准备状态。学习准备状态由多种因素构成,大体包括生理开展、智能开展和非智力因素三个方面。要具体了解一个儿童是否到达相应的学习准备状态,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生理开展状况〔特别是神经系统发育情况〕。这是儿童完成学习任务的根本前提。如果儿童身体素质太差,就无法保证正常的学习时间,也不能提供学习所需的各种生理条件。2.智能开展程度。可以通过智力测验或观察了解。这是儿童完成学习任务的保障,如果要提前入学或加快学习任务,就必须有超出同龄儿童的智商水平。3.非智能因素。首先要了解儿童情绪、兴趣开展状况,如了解儿童情绪稳定性,兴趣特点等;同时还需了解儿童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如学习方法、起居规律、注意程度、甚至生活习惯。4.社会性开展。了解儿童对学校、班级等的看法,观察其与同伴之间的协作性,自我意识开展情况等。5.关于学校教学科目的经验。如已有的根底知识,认知经验等,可以用国家公布的标准化学力测验,也可以用教师自编的学力测验来检测。不问儿童身心开展条件,盲目提前或加快教育,不仅不能到达预期的效果,而且“揠苗助长”,损伤其身心健康,为后继学习潜伏困难。第10页第二章教学实施计划章节名:个别差异学时安排10学时授课时间第5-7周教学内容及要求〔突出重难点〕:教学内容:一、个别差异概述:能力差异及教育、兴趣差异及教育、气质差异及教育、性格差异及教育。二、智力差异及其测量:智力的定义、智力的开展、智力测验简介、智力与教学的关系。三、特殊学生的心理特征与教育:特殊学生的界定、资赋优异学生的教育、智力障碍学生的教育、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教学要求:1.掌握个别差异的具体内容,如能力、气质、性格、智力等;2.理解如何在教育过程中更合理地利用个别差异进行有效教育;3.了解特殊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意义。重点:个体差异与教育的关系难点:特殊学生的心理特征与教育讨论/思考题、作业:名词:个别差异、能力、兴趣、气质、性格、特殊儿童1.结合教育实际思考如何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包括能力、兴趣、气质、性格等〕因材施教?2.你怎样看待学生的智力差异及其与教学的关系?3.特殊学生的分类及相应的教育措施。〔重点分析资赋优异及学习困难学生〕本章其他参考书目〔包括参考书、文献资料等〕:1.《教育心理学》,陈安福、张洪泰主编,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2.《教育心理学》,邵瑞珍等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3.《心理测验法》,凌文辁滨治世编著,科学出版社;4.《心理测验与评估》:英文版,科恩著,人民邮电出版社第11页第二章教学总结第12页课堂教学实施方案第3次课授课时间:第5周:周一5\6节教学时间分配:复习旧课分钟讲授新课80分钟讨论/答疑/小结20分钟分钟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课□教学方式〔请打√〕:讲授□讨论□示教□指导□□教学手段〔请打√〕: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课题:个别差异——能力、兴趣、气质差异教学方案:第一节个别差异概述个别差异:指心理的个别差异或个性差异,即个体在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心理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它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质的差异指心理特点的不同及行为方式的差异;量的差异指开展速度的快慢和开展水平的上下。能力差异及教育能力:指个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能力的差异可从质、量、开展状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差异类型分析能力的类型差异——质的差异一般能力:在许多根本活动中表现出来。而且是各种活动都必备的能力。如记忆、观察、想象、思维。特殊能力:在某些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文学艺术才能、科学技术才能、组织才能、运动天赋、音乐天赋等。一般能力的差异主要表达在个体完成同一种活动或某些活动时,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方面的不同。如:有认观察细致入微,有的却粗枝大叶;有人擅长记忆词语、符号等抽象事物,有人却擅长记忆形象事物;有人思路混乱,易受暗示,有的人却思路清晰、有主见。特殊能力方面的差异更加明显。如:一个班级中总有几个学生“能歌善舞”,往往听觉的表现能力强,富有情感的想象力;数学能力突出的学生,往往逻辑思维强,富于理智;有的学生操作能力特别强,他们的技术设计思维和空间构造技术表现明显强于一般学生。能力开展水平的差异——量的差异同一年龄段的学生,无论在一般能力还是特殊能力方面,其开展水平都有差异。心理学上研究的比较多的是智力开展水平的差异,其开展呈正态分布,即超常、低常少,中常多。第13页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有的人在某方面的优异能力儿童期可能就充分显露,如:李白“五岁通六甲,七岁观百家”〔语言能力〕;莫扎特3岁发现3度音程并谱写小步舞曲〔音乐天赋〕。而有的人优异能力表现较晚,如:齐白石40岁左右才成名;大生物学家达尔文、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等,儿童少年期都不突出,后来却大有作为。〔二〕能力差异与教育根据能力差异状况,教师的教学应该立足中间,重视两头。对能力水平特别高的学生,可采取加速学习、增加难度、允许跳级或办特别班等措施;另一方面,要重视低能〔尤其是低智〕的鉴定,以采取恰当的特殊教育措施。艺术等形象思维方面的特殊能力易于早期表现,但抽象逻辑思维等能力一般表现较晚,注意区分弱智与大器晚成型学生,不要在不经意中将“爱迪生”赶出了校门。兴趣差异及教育兴趣:指个体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一〕兴趣差异分析1.兴趣的指向性〔倾向〕指个体之间兴趣指向的对象的区别。兴趣的指向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人的需要、知识水平、理想信念等,直接关系到兴趣的性质。2.兴趣的广阔性〔广度〕指兴趣范围的大小。有的人兴趣广泛,有的人狭窄。广博的兴趣使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思维活泼,激发出旺盛的创造能力。但兴趣并不是越广越好,中心兴趣可使人掌握深邃的知识,开展个人特殊的才能。广阔而有中心的兴趣才是最正确的兴趣状态。3.兴趣的稳定性指兴趣维持时间的长短。有的人兴趣容易产生,但难以持久,有的人兴趣经久不变。稳定的兴趣能产生高度的积极性,维持较高的活动效益。4.兴趣的效能性指一个人的兴趣对活动产生的效果大小。有的人兴趣停留于期望、空想状态,从不付诸行动,而有的人一旦产生兴趣,就积极、主动、热情地投入,深入钻研,持久行动,使兴趣产生出巨大的行动效能。〔二〕学生的兴趣差异与教育中小学生兴趣差异在学习、生活的各方面都有表现。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很重要:一方面要着重培养学生有社会价值的兴趣;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特点进行教育。气质差异及教育气质:指一个人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特点,它表现在一个人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响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以及显露程度等方面。〔一〕气质差异分析关于气质的分类方法很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是西方最早研究气质现象的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和罗马医生盖伦,以及20世纪30年代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第14页表2-1气质类型分析表强度神经细胞接受刺激的能力平衡性兴奋、抑制力量的比照灵活性兴奋、抑制转换的速度分类主要心理特征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希波克拉底体液说强不平衡〔兴奋优势〕一般不平衡型〔兴奋型〕胆汁质精力旺盛,直率热情,反响迅速,行为敏捷,胆大,动作、言语急速而难于自制,脾气暴躁、耿直,易冲动,有时傲慢,
愎自用。强平衡灵活活泼型多血质活泼好动,聪明伶俐,反响迅速、敏捷;情绪反响快而多变,注意和兴趣广泛且容易转移;善交际,对人亲切、有生气,但往往轻率、不深沉,缺乏毅力。强平衡不灵活安静型黏液质安静、沉稳,情绪发生慢而弱;言语、动作、思维比较缓慢;注意稳定,不易冲动,情感不外露;庄重、坚韧,但往往过于执拗、冷漠;比较保守。弱不平衡〔抑制优势〕一般弱型〔抑制型〕抑郁质柔弱、易倦;好静,胆小谨慎,情绪发生慢而强,内心体验深刻而稳定;言行缓慢无力,沉默、寡言,忸怩、孤僻,善于观察细小情节。〔二〕气质类型及教育个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如认识活动、情绪活动和意志行动中都会表现出他固有的气质特点,使其个性具有一定的色彩。但要看到,气质不能决定人的价值观,且每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气质与教育的关系表现为:首先,教师应当认识到每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教育的任务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组织教育活动,使他们克服缺点,开展其优点;其次,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正确解剖和认识自己气质的优缺点,扬长避短。第15页课堂教学实施方案第4次课授课时间:第5周:周三3\4节教学时间分配:100分钟复习旧课5分钟讲授新课30分钟讨论/答疑/小结15分钟测试分析50分钟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课□教学方式〔请打√〕:讲授□讨论□示教□指导□□教学手段〔请打√〕: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课题:个别差异——气质、性格差异教学方案:性格差异及教育。性格: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一〕性格差异分析1.性格的结构性格是十分复杂的心理构成局部,它的特征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对现实的态度对劳动、工作、学习的态度对自己的态度性格的情绪特征:在情绪活动中人们表现出的情绪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及主导心境等特点。性格的意志特征:为到达目的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整的状况。性格的理智特征:认知态度〔主动、被动〕和活动方式〔积极、消极〕上的差异。2.性格的动态特点性格的特征在现实中并非孤立地显现,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构成结构完整的统一体。人的性格特征由于环境的影响,在活动中表现出动态性特点。〔1〕结构的完整性: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从整体上说具有一致性,它是一个内在联系紧密的整体,假设确知某人的某种性格特征,正常情况下,便可推知他的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2〕结构的复杂性:尽管性格结构具有完整性,但在一些特殊情境下,人有可能表现出多样性。〔3〕性格结构的稳定性与可塑性:性格的形成过程很长,因此它一旦形成就比较稳定。在性格形成的过程中,它必然受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化,这就是可塑性。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大。另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成年人的性格也可第16页能有较大的改变。3.性格类型理智型:沉着、冷静、稳健以心理活动优势划分情绪型:浪漫、易感、冲动、易变意志型:勇敢、果断、任性内倾型:注意和兴趣集中于内部世界,安静、以心理倾向划分善思、富于想象;孤僻、缓慢。外倾型:注意和兴趣集中于外部世界,开朗、豁达、友好、果断、善交;不拘小节。独立型:独立性强、善思、有创见;好为人师、以个体独立性划分自以为是。顺从型:易受暗示、缺乏主见、独立性差。现实中很难找到某种典型的性格,且以上划分均是从某个方面入手,对理论研究与实践有一定意义,但欠完善。〔二〕性格与气质的关系在人的个性特征中,气质和性格是非常相似的,但它们二者是两种不同的心理现象,准确地说,气质主要决定于神经系统类型,先天性因素较强;而性格是在气质的根底上通过后天培养形成的。性格具有较强的社会意义,而气质更多表达个体特征。气质和性格之间的联系是紧密的:1〕气质对性格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起促进或阻碍作用。如,弱型的人培养自信心比强而平衡的人困难;兴奋型的人毅力一般比平衡型的人差。2〕同样性格特征的人,其行为方式往往带有不同的气质特征。如,同是乐于助人的性格,胆汁质的人表现为满腔热情,急迫豪爽;而黏液质的人那么可能不动声色,沉着不迫。3〕气质和性格不一定完全一致。不同气质的人可能形成相同的性格特征;同一气质的人也可能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三〕性格差异与教育1.性格的形成和开展〔心理条件〕〔1〕从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到个体心理特征的转化任何一种心理过程发生时,总是伴随有一定的心理状态。某种心理状态反复出现就容易形成心理定势,最终转化为个性心理特征。因此,强化和稳固那些积极的心理状态,抑制和消退那些不良的心理状态,是形成良好性格的必要条件。〔2〕动机的泛化和系统化,以及相应行为方式的稳固,是性格形成的根底人的某种行为动机是由某种特定情境激起的,随着类似的情境不断出现,人以类似行为方式重复反响,这种情境性动机便发生变化,成为带有普遍化性质的动机体系。这种体系和特点行为方式的融合,就形成稳定的个性特征。第17页〔3〕解决一系列心理矛盾,是性格形成的重要条件。社会生活新要求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认知和行为习惯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等都会引起强烈的心理冲突。只有解决好一系列的心理矛盾,才能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4〕形成正确稳定的态度与良好行为方式的稳固。脱离态度指导的行为只能是技能、习惯或机械动作,只有当正确、稳定的对社会、他人、自己的态度与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相一致时,才能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5〕自我调节在性格形成中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学生既成性格特征是因势利导,防患于未然的前提。教育者针对学生的性格特征,采取适当的方法,扬长避短,促其优化。性格的优化不是短时效应,需要教育者的热情和耐心。〔四〕性格的表现和评定〔含实践教学内容,机动。〕心理测试及分析:气质类型测试及分析:“气质60问”性格测试及分析:“画树测验”,卡特尔PF16,MMPI等第18页课堂教学实施方案第5次课授课时间:第6周周一5\6节教学时间分配:100分钟复习旧课分钟讲授新课85分钟讨论/答疑/小结15分钟分钟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课□教学方式〔请打√〕:讲授□讨论□示教□指导□□教学手段〔请打√〕: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课题:个别差异——智力差异教学方案:第二节智力差异及其测量智力的定义智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具有多种属性。大多数心理学家将之看作是人的一种综合认知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等,其中,思维力是核心。智商是指智力商数,最早是指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的比率〔比纳-西蒙〕。后来又出现了离差智商的概念,即确定个体在相同条件的团体〔如同年龄组〕中的相对位置,实质上就是将个体的智力成绩和同年龄组的被试平均成绩比较而得出的相对分数。〔韦克斯勒〕智力的开展〔一〕智力开展的一般趋势大量研究说明,智力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开展变化的。其中,贝利〔Bayley,1968〕的研究很有代表性。他用三种智力量表对同一组被试追踪考察达36年之久,根据结果绘制出智力成长的年龄曲线。180160140120智100力80分60数40200612182436年龄图2-1智力生长曲线第19页该研究说明:13岁以前智力呈直线上升趋势,以后开展速度减慢,25岁左右到达最顶峰26-36岁持续高原水平,之后缓慢下降。其他心理学家对智力开展的几个转折点的具体年龄有争议,但根本趋势是一致的。如布卢姆〔B.S.Bloom,1964〕认为,假设17岁的智力水平为100,那么4对就到达50%,4-8岁又增加30%,其余20%在8-17岁获得。另外,智力结构也随年龄增长而变化,即智力的各种成分开展速度、顶峰年龄、衰退情况都不一样。表2-1智力结构变化表〔衰减速度表〕年龄智力结构10-1718-2930-4950-6970-
9知觉记忆判断反响速度10095728895100901009392100977683879246556971〔二〕智力开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人的智力是相对稳定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稳定性表现为:1.IQ的稳定性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年龄越小的儿童其IQ的稳定性越低;2.两次测验的时间间隔越长,稳定程度越低;3.在一个儿童集体中,平均IQ的增降趋于恒常。波动性表现为:测量误差,生理和情绪变化,年龄变化等都会影响到测量成绩。〔三〕影响智力开展的因素影响智力开展的因素主要有三个:遗传、环境和教育〔智力开发〕。智力的差异及测量〔一〕智力差异智力的差异表现在开展水平、表现早晚和结构特点三个方面。1.智力的开展水平不同个体智力开展到达的最终水平是不同的。总的来说,人类的智力水平分布呈“中间大,两头小”的正态。表2-3智力分布及分类〔韦克斯勒〕智商〔IQ〕类别百分比理论分布实际分布130以上120-129110-11990-10980-8970-7970以下优秀上智中智〔聪明〕中等中下〔迟钝〕低能边缘智力缺陷2.26.716.150.O16.16.72.22.37.416.549.416.26.02.2第20页表3-42904名2至18岁儿童和青少年的IQ分布IQN百分比分类160-169150-159140-14916320.030.21.1极优,9岁时的学业成绩可以相当于12岁的中等儿童130-139120-129892393.18.2优,需加深教学内容110-11952418.I中上,学习普通课程很顺利100-10990-9968566723.523.0中等80-8942214.5中下,需适当调整课程70-791645.6慢速学习者,16岁时仅能到达5或6年级水平60-6959以下57192.00.63智力有缺陷,需特殊教学2.智力表现的早晚有些人优异的智力很早就充分显露,如:李白“五岁通六甲,七岁观百家”〔语言天赋〕;莫扎特3岁发现三度音程并谱写了小步舞曲〔音乐天赋〕。而有的人的优异智力表现较晚,如大画家齐白石40岁后才学画并成名;大生物学家达尔文,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大数学家华罗庚等,儿童、少年期都不突出,后来却大有作为。3.智力结构的差异每个人的智力结果,即智力因素的组成方式都有不同,如有的人记忆力好,有的人观察力强,有的人擅长逻辑推理,有的人强于形象思维,有的人有音乐天赋,却在数学上表现无力。近年来,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使传统的智力理论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二〕智力测验简介〔实践内容,机动。〕1.韦克斯勒2.瑞文3.其它:卡特尔PF16等。智力与教学的关系。〔一〕智力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为了确知儿童的智商对于他们在学校里学校各门功课成绩的预测效果,研究人员做了大量的调查及统计分析。一致认为:IQ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程度为中等〔r=0.05〕。其中,词汇、常识、推理分测验的得分与一般学业成绩的相关较高。这说明: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二〕智力的开发1.智力的早期开发目前一般认为,1-7岁是智力开展最关键的时期,如果这一时期儿童的智力得不到应有得开展,可能导致终身难以补偿得损失。第21页早期教育决不是教孩子识几个字,拉拉琴,画张画那么简单,重要得是培养孩子得认知习惯和良好得行为及思维方式。当然具体方法很多,在此不赘述。2.提高中小学学生智力得研究目前对提高学生智力得研究有两种不同得观点,一种是强调智力与知识得区别,期望研究出一种提高一般智力得途径;另一种那么认为智力不能脱离知识,应该在学习知识得过程中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得智力。我个人认为,前一种观念对于智障碍儿童得矫正更适当,但对于广阔得学龄儿童来说,仅仅以智力训练或测题解答得方式提高智力是不明智得。智力得提高必须结合课堂教学,改良教法,在传授知识得同时,重视并开展智力。中教例子:吴天敏的动脑筋练习实验。为初高中学生编制了一套课题,每天早晨上课前用3-10分钟进行练习,课题编制的原那么是:1〕有相当趣味性和吸引力,能启动学生的脑神经活动;2〕尽量摆脱智力测验的形式与内容;3〕适合学生的能力与知识水平;4〕适合课堂集体进行;5〕课题内容力求多种多样,既可以从多方面引起学生动脑筋,也可以利用“新鲜“这个因素引起学生的兴趣;6〕对学生成绩一律不作评比。小教例子:朱智贤、林崇德针对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智力进行了5年的思维品质培养的实验研究。他们选取20个实验班〔1-5年级,共1400人〕,着重进行4种思想品质方面的培养。它们各自的指标分别是:1〕思维敏捷性以运算的速度与正确度的指标;2〕思维灵活性以一题多解的解数和一题多变的变数为指标;3〕思维得到性以完成数学概括能力,空间思维想象力,数学命题能力,推理能力和运用法那么能力为指标;4〕独创性以自编应用法那么为指标。实验班的教师通过儿童心理学的系统学习,定期集体备课,统一实验的指导思想与具体措施突出教学方法的改革。结果说明:运算中的思维品质在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说明思维德品质是可以通过培养而获得提高的,有的思维品质甚至可以提高到一个年级水平。根据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提高学生智力,以下几点值得考虑:视脑神经的保护和合理使用脑力;2〕抓好对智力的具体培养。教学应该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以掌握学习课题情境的研究方式而进行积极德智力活动;3〕组织和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是增长知识,开展智力德一种重要途径;4〕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非智力因素制约着智力开展,如勤奋是学生智力开展的主观因素。第22页课堂教学实施方案第6次课授课时间:第6周周三3\4节教学时间分配:100分钟复习旧课5分钟讲授新课分钟讨论/答疑/小结分钟测试分析95分钟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课□教学方式〔请打√〕:讲授□讨论□示教□指导□□教学手段〔请打√〕: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课题:个别差异——智力差异的测量教学方案:以小学生个案演示“智力差异”的测量方法及其分析理解〔使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介绍“瑞文智力测试量表”第23页课堂教学实施方案第7次课授课时间:第7周周一5\6节教学时间分配:100分钟复习旧课分钟讲授新课85分钟讨论/答疑/小结15分钟分钟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课□教学方式〔请打√〕:讲授□讨论□示教□指导□□教学手段〔请打√〕: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课题:个别差异——特殊学生的心理特征与教育教学方案:第三节特殊学生德心理特征与教育特殊学生的心理特征与教育:特殊学生的界定、资赋优异学生的教育、智力障碍学生的教育、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一、特殊学生的界定〔一〕特殊儿童的概念从教育者的观点看,特殊儿童与特殊学生是一致的,即指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学习者。”特殊儿童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其身心特质的过分突出;二是非得借助特殊的协助,否那么将无法满足其教育需要。广义的特殊儿童不应仅指残疾儿童,台湾的“特殊教育法”的分类值得一提。首先将特殊儿童分为资赋优异与身心障碍两大类。其中,资赋优异又分为:〔1〕一般能力优异;〔2〕学术性向优异;〔3〕特殊才能。身心障碍包括:〔1〕智能缺乏;〔2〕视觉障碍;〔3〕听觉障碍;〔4〕语言障碍;〔5〕肢体障碍;〔6〕身体病弱;〔7〕性格异常;〔8〕行为异常;〔9〕学习障碍;〔10〕多重障碍;〔11〕其它显著的身心障碍。特殊儿童的教育个别化教学是特殊儿童教育实施的指导性原那么。目前,兴旺国家常用的安置形式大约有以下几种:普通班。即把问题较轻的特殊儿童安置在普通班中随班就读。2.普通班加巡回辅导。把特殊儿童安置在普通班中,而由巡回辅导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特殊儿童提供局部时间的教学,或对普通班级教师进行咨询,商谈特殊教育对策。3.普通班加资源教室:所谓资源教室乃是学生于特定的局部时间前去接受特殊协助的一种教学环境。资源教室的目标在于为学生与普通班教师提供教学的支援,又称“支援班”,招收对象主要是轻度残疾的儿童,也有超常儿童。4.特殊班加少量普通班:此种安置形式下,儿童大局部时间在特殊班学习,小局部时间和正常儿童在一起学习。第24页5.特殊班:将教育需要相近的特殊儿童集中在一个班受教育,设在普通中小学里。这种形式的对象为中轻度残疾儿童或超常儿童。它可能成为近段时期内我国特殊教育的主要形式。6.特殊学校:西方为住宿和日校两种。我国那么为同一所学校中住宿、走读并存。这种形式有局限性,它将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分隔开,使特殊儿童的开展受到人为限制。但安置重度残疾儿童仍是适宜的。我国特殊教育的状况:起步晚,开展慢,目前正处于大力开展时期。1874年,北京建立首所盲校,1887年,山东建立首所聋校,但开展缓慢。自1978年以来,经济开展为特殊教育增加了活力,开展较快。1982年,中国教育学会设了特殊教育研究会,1988年,中央教科所成立了特殊教育研究室。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首先在西方兴旺国家、后来涉及其它地区,特殊教育兴起了一股潮流,一般称为“回归主流”,即尽量使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在一起受教育,可以增加交流的时机,有利于特殊儿童身心健康开展,同时更有利于培养特殊儿童过正常生活的能力。二、资赋优异学生的教育〔超常儿童、天才儿童〕〔一〕界定资赋优异是指那些智力开展显著地超过同年龄儿童平均水平的儿童,所以又称智力超常。有两个问题需要辨析:1.“天才”术语的合理性天才术语在一些学术性文章中已根本不再使用,一是因为天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在教育上没有太大意义;二是天才常含有“超人”的意味,容易造成错觉。2.智力超常的含义有争议,早期那种单纯根据智商判定的作法已不再适合。美国教育局于1972年向国会提交了一篇报告,认为:超常儿童在6方面表现优异:1〕普通智力;2〕特殊学术倾向;3〕创造性或生产性思考能力;4〕领导能力;5〕视觉或表演艺术的能力;6〕心理动作能力。对超常儿童德心智及人格特点,目前还缺乏系统研究与归纳,研究者根据智力超常者的行为表现制定了一个行为工程表,作为推荐超常儿童德标准:1〕好学不倦;2〕科学、艺术或文学方面受过奖赏;3〕对科学或文学有浓厚德兴趣;4〕能非常机敏地答复以下问题;5〕数学成绩突出;6〕有广泛德兴趣;7〕情绪很稳定;8〕大胆、急于做新事情;9〕能控制局面或左右同龄人;10〕喜欢自己一个人工作;11〕对别人德感情是敏感德,或对周围德情境敏感;12〕对自己有信心;13〕能控制自己;14〕善于欣赏艺术表演;15〕用创造性方法解决问题;16〕创造性思维突出;17〕面部与姿态富于表情;18〕急躁,容易发怒或急于完成一件工作;19〕丰富多彩德语言;20〕坦率地说出对成人的看法;21〕别人谈话时经常插嘴;22〕能讲富有想象力德故事;23〕仔细地观察事物;24〕能在显然不相关德观念中找出关系;25〕遇到新发现,出声地表示兴奋;26〕有忘记时间德倾向。第25页〔二〕教育超常儿童德早期教育有两个根本原那么:一要适当、二要全面。适当,即要考虑儿童德年龄特征,不是越高越多越好;全面,即注意个性德全面开展,一方面把智力的定向培养与全面开展恰当结合,另一方面,把开展智力与培养良好的品德及健康体魄结合起来。超常儿童德学校教育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充实课程,二是使学制留有较大的弹性。充实课程:广度充实——扩充学习德领域,补充课程范围以外德科目。如增设选修课,参加兴趣小组等。深度充实——指在既定的课程范围内,为超常儿童创造精深的学习条件〔提高要求〕。弹性学制:1〕跳级。因其在学业连续性和人际关系上容易出问题,故已不多用;2〕合并年级。在一学年中修完二至三年课程;3〕提早入学。一是提早入学年龄,二是不到毕业时允许升入高年级学习,如大学少年班。4〕不分年级。学生依个人能力与进度就读相当于不同年级程度的课程。教学措施:建立非权威性的教学环境〔强调民主,鼓励发问〕;注重学习的过程而非学习的结果〔注重学习态度、治学方法〕;适当运用问题情境;提供个别化教材;鼓励自我评鉴与自觉学习。三、弱智学生的教育〔一〕弱智学生的界定作为普通中小学教师,有责任发现并帮助鉴定弱智儿童与学习困难儿童德区别,以利于他们及早接受特殊教育,以免造成更大的智力缺陷。弱智的名称很多,如低能、低常、智能缺乏,心智薄弱等。美国智能缺乏协会定义其为“智能缺乏是指普通智力功能德重大低劣状态在开展期间显现,同时存在着适应行为的缺损。”〔二〕教育从接受教育德可能性来说,轻度的弱智儿童称为可教育的弱智儿童,其智龄开展极限为10-12岁;中度的称为可训练弱智儿童,其智龄开展极限为6-7岁;重度和极重度的称为养护性弱智儿童,其智龄极限为3岁以下。轻度弱智儿童德教育问题,从教育目标上看,总德说与全体儿童是一致的,此外,要考虑其智力缺陷,应特别强调以下几工程标:1〕养成生活的自理能力;2〕增强团体生活的能力;3〕准备将来的职业生活。在教学原那么方面,柯克曾列举如下几个主要原那么:提供成功的学习经验,设法不让儿童再遭受失败;及时反响,让儿童立即获知其学习或工作的结果;及时做出正强化,以鼓励其正确的学习行为;掌握能使学生充分表现自己德学习难度;将教材作系统的组织与提示;第26页学习进度上运用小步子渐进原那么;注重学以致用,尽量运用学习的正迁移作用练习要充分,使用过度学习很必要;将学习的时间作适当分配,防止集中学习;10.防止同时学习过度的概念,防止概念的混淆;11.经常将学习过的东西作提纲挈领的整理,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12.尽量采用个别化教学方法。四、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学习困难学生——智龄开展水平正常,而学习效果低下,未能到达学校教育规定的根本要求德学生。〔一〕特点及类型学习困难学生的主要特点在于他们常常在消极的心理状态下学习,经验匮乏,训练缺乏,失败的情感体验又使他们回避困难,缺乏自信和学习的动力。类型:1.暂时型困难:智力、非智力因素都没有偏差,但学习行为上问题比较多,如:不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或情感交流方式。2.能力型困难:学习能力差是主要障碍,学习方法不当,教师很容易将其能力、方法问题视为学习态度问题。3.动力型困难;学习态度、动机以及坚持性、自我控制等方面问题比较突出。4.整体型困难:非智力因素开展水平低,且学习能力差,大多缘于长期的学业失败,知识障碍积累,缺乏自信,丧失学习兴趣。〔二〕教育策略矫治、补偿性原那么。针对不同类型采取不同措施。预防性对策。培养良好的习惯,防止累积性持续困难状态。开展性对策。发现“闪光点”,挖掘潜能,创设自主实践活动时机。第27页第三章教学实施计划章节名:学习心理〔上〕学时安排6学时授课时间第7-8周教学内容及要求〔突出重难点〕:教学内容:一、学习的概念:广义的学习、人类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及其特点二、当代主要的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派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教学要求:1.掌握有关学习的根本概念;2.理解学习理论在教育过程中灵活运用;3.了解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学习理论流派。重点:学习理论在教育过程中的运用难点:不同流派学习理论的根本原理讨论/思考题、作业:名词:学生的学习、接受学习、发现学习三个层次的学习之间有什么区别?阐述三大学习理论流派的根本观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现代教育有什么积极影响?魏特默的创造思维研究对你有什么启发?比较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与奥舒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谈谈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学习方式的?简述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7.理解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本章其他参考书目〔包括参考书、文献资料等〕:1.《行为矫正的原理与方法》上、下册,〔BehaviorModification:PrinciplesandProcedures〕〔美〕R.G.Miltenberger著,胡佩诚等译。2.《学习心理学》,冯忠良著,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8页第三章教学总结第29页课堂教学实施方案第8次课授课时间:第7周周三3\4节教学时间分配:100分钟复习旧课分钟讲授新课80分钟讨论/答疑/小结20分钟分钟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课□教学方式〔请打√〕:讲授□讨论□示教□指导□□教学手段〔请打√〕: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课题:学习理论——学习的概念、当代主要的学习理论流派〔行为主义〕教学方案:第一节学习的概念广义的学习——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训练而获得的,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即有机体以经验的方式引起的对环境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这个定义包含4个要点:1〕学习是人和动物共有的心理现象;2〕学习不是本能活动,而是后天的习得性活动;3〕任何水平的学习都将引起适应性的行为变化;4〕不能将个体的一切变化都归之为学习,只有通过学习活动产生的变化才能称为学习。人类的学习〔侠义的学习〕——指人在社会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的经验的活动。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类学习的内容是掌握人类社会的历史经验;2〕人类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来进行的;3〕人类学习具有自觉性和积极主动性。学生的学习〔学习的特殊形式〕——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有目的、有方案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开展智力、体力和思想品德的过程。学习的学习与人类的学习有共同之处,但又有其自身特点:1.接受性。接受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的学习以掌握现成的知识经验为主;2.间接性。学生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虽然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但其实践的目的,主要是检验其所获得的间接经验,同时获得局部直接经验。3.有效性。学生的学习是有组织、有方案、有目的的进行的,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正确的预期效果。4.教育性。学校学校任务包括德、智、体……各个方面,学习的过程亦是科学世界观、良好道德品质、良好个性形成开展的过程。5.教学内容、方法等都须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第30页当代主要的学习理论二十世纪以来,学习的“联结——行为主义”理论和“认知理论”代表了两种最根本的学习观,在此根底上又产生了折中派的“联结——认知”理论。人本主义的学习观作为一种新的学术思潮,在当今教育教学领域也有较大的影响。就今天的情况而言,学习理论流派林立,百家争鸣,但根底仍然是这三大家。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联结理论、联结——行为理论〕学习的联结理论是二十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首创,后经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赫尔、斯金纳、巴甫洛夫等人进一步开展,形成了用刺激与反响的联结来解释学习过程的完整的联结理论。〔一〕代表人物及其观点桑代克〔E.L.Therndike〕的学习联结理论〔联想主义学习理论〕〔1〕实验进行了大量动物实验,最著名的十“饿猫取食的迷箱实验”〔简介〕根据实验,桑代克认为,学习就是通过“试误”建立起情境赫反响之间的联结的过程。学习是一个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人之所以善于学习,就是因为他形成了许多联结。”“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把其中的某些联结加以永久保持,把某些联结加以消除,并且把另一些联结加以改变或利导。”〔2〕在实验的根底上,桑代克提出了他的学习定律:学的目的就是促进“联结的产生或消除”:练习律:包括应用律赫失用律。即一个联结形成以后,假设加以应用,这个联结就得以增强〔应用律〕;反之,如果不应用,这个联结就会减弱〔失用律〕。因而桑代克强调练习的重复次数要多,而间隔时间要短。效果律:一个联结形成时,伴随着令机体满意的情况时,联结得到增强〔赏的作用〕;反之,伴随烦恼的情况下,该联结削弱〔罚的作用〕。且奖的作用大于罚的作用。准备律:“当任何传导单位准备传导时,给予传导就引起满意;当任何传导单位不准备传导时,勉强要它传导就引起烦恼。”〔3〕评价桑代克时心理学史上第一个系统论述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他的理论至今对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有影响。如:A、桑代克发现的尝试错误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事实,也是人类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或途径;B、桑代克的练习律,即机械识记和过度学习在学习中都有一定意义,尤其是在机械记忆学习中有较大作用;C、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奖惩且奖优于惩的思想值得借鉴。但桑代克的观点有生物学化和机械主义倾向的缺陷:A、由于哲学思想的局限,桑代克无视了学习的认知特性,把复杂的学习过程简单化和机械化,他的联结说只能解释简单的机械学习,而无法解释人类更复杂的认知学习;B、由于桑代克接受了本能主义的思想,在他的学习理论中无视了学习的目的性和能动性,把学习过程看成是盲目的、被动的过程,抹杀了人类学习的最突出的特性——主观能动性;C、桑代克坚持了弗洛伦斯〔P.Flouress,1794-1867〕关于动物实验中得到的结论同样可以用于人类的观点,把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完全等同起来。第31页2.巴甫洛夫〔俄,1894-1936〕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S-R〔1〕实验:狗——条件反射〔简介〕强化联结无条件刺激条件刺激S动物反响R〔2〕主要理论观点巴甫洛夫认为,学习就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在此根底上,他还研究了条件反射的消除、泛化、分化等现象,研究了人所特有的第二信号系统。〔3〕评价大半个世纪以来,条件反射学说几乎被应用到心理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它的伟大功绩是值得肯定的。条件反射确实是一种简单学习方式,在动物及婴儿的学习中表现尤为突出。我们还可以利用条件反射的泛化及消退等原理,采取“比较”教学,或者纠正学习错误及不良的学习习惯。但要注意防止用条件反射来解释任何复杂的学习过程。3.斯金纳〔B.F.Skinner〕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R-S实验:1938年设计“斯金纳箱”——小白鼠压杆取食实验。理论要点提出强化教学的观点和方法,操作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以及程序教学设计等对教学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斯金纳的理论中,“强化”观点占主要地位,他将强化看成是增强某个反响概率的手段。强化是塑造行为强度所不可缺少的,斯金纳将强化原理概括为“假设一个操作的出现,继之以一个强化物的呈现,那么这一操作的强度就会增加。”〔3〕评价坚持了机械主义的观点,摈弃了对学习的认知过程的研究,简单地用操作条件反射来解释人类学习,带有极大的片面性,但一些理论有参考价值。〔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现代教育的积极影响行为主义最显著的特点是坚持用实验的方法去研究学习的本质和条件,对现代教育产生了一些积极作用,下举几例。机器教学与程序教学二十世纪50年代,斯金纳积极提倡机器教学和程序教学,引起强烈反响,得到广泛支持。斯金纳设计了一种自我教学装置,用于计算、阅读、拼写及其它一些学科教学。教学机器的工作原理是:机器的框面上半部呈现一段学习文字,学生将答案写于下半局部右边空白,然后,随着印刷纸带的推进,框面下半局部的左边出现正确答案。这种程序首先介绍新信息,然后用各种不同方式对给定的一个原理或信息施行测验,并进行复习。机器教学后来开展为程序教学,斯金纳总结了程序教学的根本原那么:小步子呈现。按知识内在逻辑性,编写出一系列“问题——答案”框面,从易到难,小步前进;积极反响。学生需对每个问题主动、积极地作出反响;及时反响。提供局部标准答案;自定步调。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的进度;提高效果。问题难度应安排在尽量让学生能给出正确答案,降低错误率,对勤奋、效果好的学生提供表扬和奖励。第32页斯金纳的程序教学对现代教育有很大影响,个别化教育思想和计算机辅助教学,都继承了程序教学中有益的思想和技术。行为矫正技术按行为主义的观点,通过强化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理想行为的出现频率,也可以降低不良行为的出现频率。1〕行为协议法是专门用以调节问题较多的学生与老师及家长的关系的一种手段。传统的教育过程中,对问题学生,师长往往爱训斥,甚至打骂,易造成逆反心理。协议法那么是双方共同协商后,签定对双方都有约束力的协议。实验例子:“差班”学生干扰课堂纪律行为的矫正(SulzbacherandHouser,1968)实验分3步。〔1〕确定要改变的行为〔2〕确定能减少这些行为出现频率的事件〔强化物〕如:减少放学前10分钟的游戏时间,或“静思其过”。〔3〕确定一个清楚的管理程序。前9天,老师记录了“干扰行为”出现的频率作为基线,第10天开始,向全体宣布:从今天开始,每天放学前有10分钟休息时间,假设有人出现干扰行为,1次就会减少活动1分钟休息玩耍时间。18天后,几乎没有了顽皮人物出现。19天开始,进行“消退实验”,问题行为出现频率又回到训练前〔怎么解决?〕为了提高协议法的教育效果,签定协议的双方应注意:〔1〕采取渐进的策略,协议要求不可过多;〔2〕立即奖惩,不借故拖延;〔3〕外部褒奖的次数逐渐由密集变为稀疏,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奖励;〔4〕强化成绩而不鼓励顺从;〔5〕协议双方公平,不能只要求学生而纵容师长的偏激;〔6〕协议条款明确具体,以免事后争议;〔7〕双方应有实践协议的诚意;〔8〕协议应具有积极性,语句以正面口吻为主,不要全是“不准”“禁止”。2〕代币经济法斯金纳将强化分为两类:初级强化〔无条件强化〕、次级强化〔条件性强化〕。他认为,次级强化对于高等动物的学习更有价值。代币法在课堂管理,矫正不良行为等方面有明显作用,它的根本原那么是:〔1〕明确要改变的行为〔2〕确定能够起积极作用的伴随物〔强化物〕社会交往性奖励〔如老师的微笑、表扬、拥抱等〕物质奖励〔红旗、五星、钱等〕能够换来表扬或特权的记号〔票据、V、合格证书等〕〔3〕让学生清楚了解规那么〔4〕坚持每天做好记录,累积到一定程度就施行奖惩。实践案例:《当代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P91上述措施的局限性是明显的,奖励可能引发积极的行为,但只能作为权宜之计,因为使用不当也可能导致新的问题,最终的目的还是要从各种奖励手段过渡到内在兴趣、动机的激发。第33页课堂教学实施方案第9次课授课时间:第8周周一5\6节教学时间分配:100分钟复习旧课5分钟讲授新课80分钟讨论/答疑/小结15分钟分钟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课□教学方式〔请打√〕:讲授□讨论□示教□指导□□教学手段〔请打√〕: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课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单位管理制度呈现合集员工管理篇
- 单位管理制度呈现大合集人员管理篇
- 工作转正自我鉴定4篇
- 3D打印在计算机维修中的创新应用
- 《用色彩画心情》课件
- 第3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物流行业顾问工作总结
- 乒乓球比赛的作文汇编10篇
- 输液室护士的职责概述
- 游乐园前台服务感悟
- 三年级《稻草人》阅读测试试题附答案
-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第一章)课件
- DB-T 29-202-2022 天津市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
- 粤教版三年级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越努力越幸运商务红色工作汇报PPT模板
- (完整版)外科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毕业论文
-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后习题和答案(陈杰)
- 藏历新年ppt模版课件
- 基于PLC的自动门控制系统
- 沪教牛津版小学四年英语上册全册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