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睢宁2024年高考仿真模拟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睢宁2024年高考仿真模拟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睢宁2024年高考仿真模拟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睢宁2024年高考仿真模拟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睢宁2024年高考仿真模拟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睢宁2024年高考仿真模拟历史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威·豪伊特说:“基督教人种在世界各地对他们所能奴役的一切民族所采取的野蛮和暴行,是世界上任何时期、任何野蛮愚昧和残暴的人种都无法比拟的。”这主要是指殖民者A.建立殖民贸易公司 B.赤裸裸的掠夺金银C.实行种族灭绝政策 D.采取野蛮血腥手段2.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3.下列战争以如图描绘的史事为借口的是中国官兵扯下了“亚罗号”上的英国国旗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1700~1830年间,广州白银流入的净数1亿英镑,其中绝大部分来自英国。这一时期英国对华贸易主要是A.以鸦片换取白银 B.以鸦片换取丝茶C.以白银换取丝茶 D.以白银换取棉布5.19世纪60年代,英国议员威尔克斯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抨击国王在议会的演说,国王下令将其逮捕,法庭以议员有豁免权为由将其释放。国王又操纵议会剥夺了威尔克斯议员身份,指示政府下达逮捕令。这表明当时A.舆论监督的作用有限 B.王权凌驾于议会之上C.君主立宪制有待完善 D.议员议政权无法保证6.有关历史发展之动力的叙述,较为恰当的是A.地理环境制约着历史发展的进程 B.杰出人物引领着历史前进的方向C.决定历史走向和发展的是“合力” D.科学技术是历史发展的“加速度”7.在国庆60周年大阅兵后的8万群众游行的主题是“我与祖国共奋进”。其中思想篇的主题依次是:《奋斗创业》《改革开放》《世纪跨越》《科学发展》,在这四个主题方阵通过时代背景音乐与四代领导人原音与之对应最准确的应该是A.《东方红》《走进新时代》《春天的故事》《走向复兴》B.《东方红》《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走向复兴》C.《走向复兴》《东方红》《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D.《东方红》《走向复兴》《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8.有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的要旨在“分”,通过分封子弟、功臣,以分治领土,屏卫王室;宗法制的要旨在“合”,通过血缘纽带达到合族的不变。据此可知,通过这一“分”“合”,西周A.开始重视宗法血缘关系 B.专制主义体制初步建立C.政府行政管理逐渐垂直化 D.国家疆域得到一定拓展9.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说:“释氏云,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这是那释氏也窥见得这些道理。”这位思想家所表达的是A.理为万物源 B.先气后理说 C.禅宗唯心论 D.格物致知法10.公元前400年前后,雅典的城市中分布着普尼克斯会场、狄奥尼索斯剧场、阿果拉广场等大量的公共设施。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雅典人口的增长 B.城市规模的持续扩大C.民主政治的需要 D.商业交易场所严重不足11.下表中的内容摘自中国近代的一部论著,它应该是()A.魏源的《海国图志》B.严复的《天演论》C.梁启超的《瓜分危言》D.孙中山的《建国方略》12.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朱熹笔下的孔子C.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陈独秀笔下的孔子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材料20世纪初期,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所实行的门罗主义外交政策,其实质是保护美国在美洲的利益。据统计,1900年,美国占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成为世界第一,美国在西半球具有压倒性优势。20世纪初期,西奥多·罗斯福处理对外事务权力的增强,使美国在推行门罗主义外交政策时更加坚决和自信。20世纪初期,西奥多·罗斯福的门罗主义外交政策在处理与欧洲大国关系时,继续反对欧洲大国对西半球事务的干涉,1906年,美国通过对古巴政治动乱的干预,实现了其保卫美国“南大门”安全的目的,1901年10月至1902年1月,第二届泛美会议的召开,为美国扩大在美洲地区的影响力提供了一个合作平台,进而使美国在美洲地区的大国领导地位异常稳固。——摘编自杨鲁慧、任绿勃《20世纪初期美国崛起的门罗主义外交政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初期美国门罗主义外交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期美国门罗主义外交政策的实行为美国崛起所营造的国际环境。14.(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867年,美国国会众议员托马斯·詹克斯提出报告,主张借鉴中国科举制及英、法、普鲁士等国的文官制度,实行官员考试录用、选拔制度。1880年海斯总统支持文官制改革。由道曼·伊顿出任文官委员会主席。伊顿发表《英国文官制度改革史》,为美国文官制度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1881年成立了全国文宫改革联盟,改革联盟广泛揭露党魁分赃的弊端,为进一步推行改革扫清障碍。国会在舆论压力下,于1883年初通过了由参议员彭德尔顿提出的文官法案,其核心是实行竞争淘汰的考绩制,即根据:公职人员的能力和政绩,按照公开竞争原则决定其录用和提拔降退。从此,文官改革开始纳入法律程序之内。——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彭德尔顿法案出台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彭德尔顿法案实施的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材料信息“基督教人种在世界各地对他们所能奴役的一切民族所采取的野蛮和暴行,是世界上任何时期、任何野蛮愚昧和残暴的人种都无法比拟的”说明基督教人种即西欧人对落后民族野蛮残暴的奴役是史无前例的。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指殖民者对落后民族采取了野蛮血腥手段,故D正确;建立殖民贸易公司、赤裸裸的掠夺金银、实行种族灭绝政策都是野蛮血腥手段的表现,故ABC错误。2、D【解析】

从材料“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傣”“申时行只得遵旨”中可以看出,明朝内阁拥有票拟的权力,但必须服从皇权,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内阁是否参与决策政事,故A项排除;内阁没有决策权,且“开始”一说也无从证实,故B项错误;批红权主要是皇帝掌握的,故C项错误。3、B【解析】

根据材料“中国官兵扯下了‘亚罗号’上的英国国旗”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将此事件称为“亚罗号事件”,并以此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答案为B;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是虎门销烟,A错误;C与英国无关,排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发动有英国,但是直接原因是义和团运动,与材料无关,D错误。4、C【解析】题干中的时间段正处于清朝前期(鸦片战争前),从题干可知,当时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居于出超地位,中国输往英国的商品中,以丝、茶为大宗,故C项符合题意。5、C【解析】

据材料“国王操纵议会剥夺威尔克斯的议员身份,并指示政府下达逮捕令”可知,这时期国王有一定的权力,体现出君主立宪制的不完善,故C选项正确;题干与舆论监督作用无关,故A选项错误;君主权力在《权利法案》颁布后逐渐减弱,故B选项错误;题干并未强调议员议政权受影响,故D选项错误。6、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决定历史走向和发展的是“合力”,故C正确;地理环境、杰出人物引领作用是影响历史发展的因素,科学技术促进历史发展,但ABD不如C全面,排除。【点睛】本题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由于历史内容极为丰富,并具有多层次性的特点,史学方法也就不能单一化,而应该丰富多样,史学家在具体运用历史研究方法时,亦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7、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奋斗创业》指的是毛泽东时代,对应音乐是《东方红》;《改革开放》是邓小平时代,对应音乐是《春天的故事》;《世纪跨越》是江泽民时代,对应音乐是《走进新时代》;《科学发展》是胡锦涛时代,对应音乐是《走向复兴》。由此可知,B正确;ACD错误。8、D【解析】

西周依据宗法制实行分封,一定程度上拓展国家疆域和巩固了统治,故选D项;宗法血缘关系在西周前就得到了重视,排除A项;西周时期并未建立专制主义体制,排除B项;分封制下对地方实行的是间接管理,排除C项。故选D。9、A【解析】

据所学可知,材料表述的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的思想,他认为理是万物的本源。A正确;朱熹认为理在先,气在后,B错误;朱熹是理学家,不是禅宗唯心论者,C错误;格物致知指的是探究事物原理,而从中获得智慧,材料未体现,D错误。故选A。10、C【解析】

材料反映了雅典城中大量的公共设施存在,说明城邦的公民政治和城邦娱乐活动频繁,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C正确;雅典人口的增长与公共设施的兴建没有必然联系,A错误;雅典属于城邦政治,具有小国寡民的特点,材料不能体现规模扩大,B错误;公共设施并非主要用作商业交易场所,D错误。故选C。11、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给出了三种权力的归属问题,把中国的这三项权力被哪些国家瓜分写的直截了当,因此很明显是梁启超的《瓜分危言》,选择C选项。【考点定位】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时务报》与《天演论》12、C【解析】

让孔子穿上西装指借孔子宣传西方思想,与维新派康有为《孔子改制考》符合,故选C;董仲舒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混合到儒家思想中,发展成新儒学,“西装”不为现实生活中真正的西装,而是指带有西方的色彩,排除A;朱熹没有受西方思想的影响,排除B;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主张全盘否定儒家文化,而不是给“孔子换上西装”,排除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联系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分析解答。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背景:美国经济实力的上升;美国在美洲地区领导地位的确立;美国总统处理外交事务权力的增强;欧洲国家对美洲事务介入力度的减弱。(2)国际环境:阻止了欧洲等域外大国对美洲事务的介入;保障了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地区安全;缓和了与拉美国家的关系,推进了区域内部的合作发展。【解析】

(1)根据材料“美国占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成为世界第一,美国在西半球具有压倒性优势。20世纪初期,西奥多·罗斯福处理对外事务权力的增强,使美国在推行门罗主义外交政策时更加坚决和自信”“继续反对欧洲大国对西半球事务的干涉”“第二届泛美会议的召开,为美国扩大在美洲地区的影响力提供了一个合作平台”结合所学可以从美国经济实力的上升;美国在美洲地区领导地位的确立;美国总统处理外交事务权力的增强;欧洲国家对美洲事务介入力度的减弱进行分析。(2)根据材料“20世纪初期,西奥多·罗斯福的门罗主义外交政策在处理与欧洲大国关系时,继续反对欧洲大国对西半球事务的干涉,1906年,美国通过对古巴政治动乱的干预,实现了其保卫美国‘南大门’安全的目的,1901年10月至1902年1月,第二届泛美会议的召开,为美国扩大在美洲地区的影响力提供了一个合作平台,进而使美国在美洲地区的大国领导地位异常稳固。”结合所学从阻止了欧洲等域外大国对美洲事务的介入;保障了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地区安全;缓和了与拉美国家的关系,推进了区域内部的合作发展进行分析回答。14、(1)背景:中国科举制和西欧文官制度的传入;党魁分赃制的存在;文官改革组织的成立;文官改革运动的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展开。(2)意义:有利于美国文官素质的提高;为美国文官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据;为其他国家文官制度建设提供了借鉴【解析】

(1)背景:根据材料“主张借鉴中国科举制及英、法、普鲁士等国的文官制度,实行官员考试录用、选拔制度”可知,中国科举制和西欧文官制度的传入;根据材料“1881年成立了全国文宫改革联盟,改革联盟广泛揭露党魁分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