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阜阳市苗老集中学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如图所示,将一质量为m的摆球用长为L的细绳吊起,上端固定,使摆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细绳就会沿圆锥面旋转,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圆锥摆,关于摆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摆球受重力、拉力和向心力的作用B、摆球受拉力和向心力的作用C、摆球受重力和拉力的作用D、摆球受重力和向心力的作用参考答案:C2.如图所示,将完全相同的两小球A、B用长为L=0.8m的细绳悬于以v=4m/s向右运动的小车顶部,两小球与小车前后竖直壁接触,由于某种原因,小车突然停止,此时悬线中张力之比FB∶FA为A.1∶1
B.1∶2
C.1∶3
D.1∶4参考答案:C3.如图所示为A、B两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线,已知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则:
A.两个质点从同一位置出发
B.两个质点一定同时由静止开始运动
C.t2秒末两质点相遇
D.0~t2秒时间内B质点可以领先A参考答案:BD4.物体做平抛运动时,它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的正切tanθ随时间的变化图像是(
)参考答案:B5.(单选)如图所示的皮带传动装置中,O1是主动轮,O2是从动轮,A、B分别是皮带上与两轮接触的点,C、D分别是两轮边缘与皮带接触的点(为清楚起见,图中将两轮与皮带画得略微分开,而实际上皮带与两轮是紧密接触的).当O1顺时针启动时,若皮带与两轮不打滑,则A、B、C、D各点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分别是()A.向上,向下,向下,向上 B.向下,向上,向上,向下C.向上,向上,向下,向下
D.向下,向下,向上,向上参考答案:C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如图所示,质点甲以8m/s的速度从O点沿Ox轴正方向运动,质点乙从点Q(0m,60m)处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要使甲、乙在开始运动后10s在x轴上的P点相遇,质点乙运动的位移是
,乙的速度是
.参考答案:100m
10㎝/s7.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物体,在将它的速度由零增大到v的过程中,外力对它所做的功为W1;紧接着在该物体的速度由v增大到2v的过程中,外力对它所做的功为W2,则W1与W2之比为____
__。参考答案:
1:3
8.如图1—5所示是一个物体向东运动的速度图象。由图可知在0~10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
,方向
;在10~40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
;在40~60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
,方向是 。参考答案:3m/s2,向东,0,1.5m/s2,向西9.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如图为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1个打点未画出.若从纸带上测出x1=5.20cm、x2=5.60cm、x3=6.00cm、x4=6.40cm.则打点计时器打计数点“2”时小车的速度v2=
m/s,小车的加速度a=
m/s2,依据本实验原理推断第4计数点和第5计数点之间的距离x5=
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参考答案:1.45,2.50,0.0680.【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解答】解:由于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1个打点未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04s.x1=5.20cm=0.0520m、x2=5.60cm=0.0560m、x3=6.00cm=0.0600m、x4=6.40cm=0.0640m.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有:v2===1.45m/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x4﹣x2=2a1T2x3﹣x1=2a2T2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两个加速度取平均值,得:a=解得:a=2.50m/s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x5﹣x4=aT2.解得:x5=0.0680m/s故答案为:1.45,2.50,0.0680.10.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已知R1=3R2,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分别U1和I1;当S1断开、S2闭合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分别U2和I2,则U1:U2=
,I1:I2=
.参考答案:11.既然能量是守恒的,但我们还是要节约能源,你觉得根本原因是______。参考答案:在能源使用过程中,存在能量的耗散。(或者能源的品质不断降低)12.一列车长100m,其前进速度是15m/s,经过一座长140m的桥,总共需要的时间为
s。参考答案:16s13.(3分)一架飞机起飞时在跑道上加速滑行,已知飞机的质量是1.0×l04kg,所受的合力为2.0×103N,这架飞机滑行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___m/s2。参考答案:0.2三、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14.决定平抛运动物体飞行时间的因素是
A.初速度
B.抛出时的高度
C.抛出时的高度和初速度 D.以上均不对参考答案:C15.中国是礼仪之邦,接待客人时常常会泡上一杯热茶。某同学用热水泡茶时发现茶叶很快就会沉入水底,他想如果用冷水来泡茶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为此他做了用不同温度的水泡茶的实验,并测出了茶叶从加水到下沉所需的时间,结果如下表所示。温度(℃)20406080100时间(分)22013025104【现象分析】茶叶吸水膨胀,它的重力增大,浮力
,由于重力大于浮力,所以下沉。【原因解释】由上表可知,温度越高,茶叶从加水到下沉的时间越短,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可能的原因:
。【实际应用】夏季到了,又是电蚊香大显身手的时候。使用时,接上电源,使蚊香片温度升高,香味很快散发到空气中。请你再举出一个上述原理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参考答案: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16.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面上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和M(m≠M),第一次用水平推力F推木块M,两木块间的相互作用力为F1,第二次更换M、m的位置后仍用水平推力F推m,此时两木块间的相互作用力为F2。求F1与F2之比。参考答案:解:第一次推M,把两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M+m)a
(2分)对m运用牛顿第二定理得:F1=ma
(2分)
第二次用水平推力F推m,把两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M+m)a
(2分)
对M运用牛顿第二定理得:F2=Ma
(2分)
可以看出两次加速度大小相等,
所以F1:F2=m:M
(2分)17.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0=5m/s,加速度a=2m/s2,求:(1)(5分)物体在3s末的速度v(2)(5分)物体在3s内发生的位移x参考答案:已知v0=5m/s,a=2m/s2,t=3s,
则物体在3s末的速度:v=v0+at=5+2×3m/s=11m/s
(5分)(2)(5分)解:
已知v0=5m/s,a=2m/s2,t=3s,
则物体在3s内发生的位移:
(5分)答:(1)物体在3s末的速度为11m/s。
(2)物体在3s内发生的位移为24m。18.双星系统由两颗恒星组成,两恒星在相互引力的作用下,分别围绕其连线上的某一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研究发现,双星系统演化过程中,两星的总质量、距离和周期均可能发生变化。若某双星系统中两星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经过一段时间演化后,两星总质量变为原来的k倍,两星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业自动化中的智能优化算法考核试卷
- 人事行政培训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考核试卷
- 公司合并与收购的财务税务考虑考核试卷
- 森林改培与城市森林绿化考核试卷
- 梨花绘画课件教学课件
- DB11T 714.2-2010 电子政务运维服务支撑系统规范 第2部分:符合性测试
- 负反馈课件教学课件
- 食堂员工培训计划方案
- 《过秦论》培训课件
- 业务人员法律知识培训
- 江西省萍乡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 2023年贵州黔东南州州直机关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
-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二)(期中) 英语 含答案
- 4S店展厅改造装修合同
- 送货简易合同范本(2篇)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规程(高职)智能财税
-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
- 某小区住宅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3-4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 2024年新青岛版六年级上册(六三制)科学全册知识点
- 小学数学计算专项训练之乘法分配律(提公因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