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PAGE5当前,我市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以往资源依赖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能源供需矛盾加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技术进步意识不强,产品附加值低。深入推进技改投资和节能降耗,以技改投资为手段,以节能降耗为突破口,既是我市解决能源问题、缓解环境压力的战略需要,更是我市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发展后劲的必然选择。
首先,要不断增强依靠技改投资促进节能降耗的责任感和紧迫性。我市制造能力强,但创新能力弱;产品数量多,但名牌产品少;经济发展快,但资源能源消耗大;技改投资总额大,但占工业投资比重小;政府决心大,但企业技改热情低。要破解这一系列现实问题,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必须切实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和节能降耗工作力度,继续强化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努力营造推进技改投资和节能降耗的良好环境。
第二,找准技术改造和节能降耗的契合点。技术改造和节能降耗作为手段,二者存在一定的必然联系,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转型升级。因此,在坚持技改投资和节能降耗两手抓的同时,要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技术改造提高节能水平,在节能中充分利用技术改造成果,为企业创新发展找到重要抓手,二者共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技术改造方面,坚持优化、规范、提升相结合,形成技术改造投资新动力。优化,就是通过优化产业政策和措施,形成鼓励企业主动投入技术改造的政策环境。规范,就是要制订有强制性约束力、符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的产业政策,规范好企业技术改造投资行为。提升,要从以扶持微观为主向以扶持中观平台建设为主转变,从要素投入型向政策激励型转变,不断提升对技术改造投资的宏观调控能力。
节能降耗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节能监管。节能降耗是一项复杂、艰巨、长期的系统工程,既要长效推进,更要狠抓落实。完善节能目标责任制及考核制度,实施万元GDP综合能耗指标公报制度;发挥试点城市、镇街、园区和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构建产业结构合理、自然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循环经济体系;大力引进与支持发展一批新能源项目,重点支持实施一批行业性的节能技改示范项目,扶持发展一批节能产品、技术和企业。
第三,突出企业在技术改造投资和节能降耗中的主体地位。技术和能耗水平是企业创新能力、管理能力、职工素质和社会形象的综合反映,推进技改投资和节能降耗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于企业。我市拥有自主技术和自有品牌的“两自”企业数量偏少,产品附加值低,长期处于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因此,企业要切实认识到技改和节能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处理好近期效益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把技术改造带动节能降耗作为企业发展壮大的最关键环节来抓,不断加大技术改造和节能降耗的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好各项扶持政策和技术创新平台,进一步加强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储备,瞄准和利用国内外节能降耗等先进技术,用高新技术、现代化装备改造提升现有生产力,实现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的优化,增强企业竞争力。下游产品及太阳能电池、组件等高档产品、终端产品,延伸产业链,全面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依托优势特色产业,加大对枸杞果汁、清真肉羊、生态水产等工农业特色产品的宣传力度,提高优势特色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实现从生产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变。
合理的经济结构是提高县域经济效益的核心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委书记王太华在分析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传统农业比重大、工业化水平低、城镇化水平低等问题依然突出。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遇到了一些阶段性困难,集中表现为县乡财政拮据、中小企业发展困难、农民增收缓慢。在新的形势下,县域面临传统优势弱化,竞争压力增大的严峻挑战,也面临发挥比较优势、拓展发展空间的新机遇。
“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是老问题,但是在新的形势下又要有新的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吴忠市市长杨国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他所说的“新作为”就是要适应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新形势,调整产业结构,为县域经济发展寻找新的发展契机,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目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二、三产业结构很不合理,有些县域如广东的南海、顺德,浙江的温州等,二、三产业有了相当的发展,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和城镇化。随着县域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第一产业的比重会逐步下降,二、三产业的比重将不断上升。全国政协常委、农业部原部长陈耀邦认为,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县域经济最终要超脱农业范围,向二、三产业发展,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无论是人大代表还是政协委员,无论是省委书记还是县委书记,他们对如何发展县域经济都有着比较清醒的理智的认识,县域经济要在地区竞争和国际竞争中破壁而出,既要跳出农业经济又要从发展农村经济入手,立足于当地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瞄准国际国内市场,以工业化的路子经营和发展农业,把发展的标尺定在培植龙头企业上,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以龙头企业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的突破口是培育支柱产业
“发展县域经济的突破口,就是要推动工业化,特别要发展农字号工业,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以工业带动农业发展。”杨国林说。他认为,宁夏落后不在农业,而在工业。但是当前发展县域经济还得从农村抓起,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使农业潜在的优势焕发出来,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以此推动工业的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鹤壁市市委书记王训智认为,发展县域经济要围绕着城市建设,发展自己的支柱产业,带动县城周围经济发展。要选几个重点的乡镇,以支柱产业为支撑,建设现代化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吸引大量农民到县城和小城镇就业。
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县委书记李永喜认为,发展县域经济应该与市场衔接起来,否则县域经济就发展不起来。保亭县与海南其他县市相比发展经济的闪光点在于特色经济和旅游经济,因此他们把保亭县经济发展定位在农业和旅游,要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富民,发展旅游业强县,通过“三红二绿一品牌”的经济发展思路,调整经济结构,培植主导产业,使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无论是龙头企业带动战略,还是城镇化带动战略,还是旅游业带动战略,代表、委员们一致的看法就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核心就是要形成自己的支柱产业。杨国林代表说,吴忠市有10万亩枸杞,其中中宁县就有6.8万亩,农民收入的1/3来源于枸杞。目前吴忠市规模比较大的龙头企业“宁夏红”带动枸杞产业的发展,上市公司美丽纸业可以带动大批农民种植速生扬,消化麦草。
在采访有关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时,记者听到最多的词就是“发挥比较优势”,特别是那些县委书记、县长在描述当地的资源优势时滔滔不绝。他们认为,调整县域经济结构,要注重发挥当地现有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瞄准国际国内市场。人大代表、黑龙江省拜泉县县委书记王树清认为,要壮大县域经济,一定要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搞精深加工,才能提高附加值,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把城乡结合起来,搞城市工业化,农村产业化,城乡一体化。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博罗已经由一个以传统农业经济为主、社会发展缓慢的县发展成为以工业为主导、经济综合实力较强的县。在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阶段,其发展目标必须由“量”的增加转变为“质”的进步。因此,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是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加快博罗经济社会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重要一环。本文就如何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进行分析探讨,以供参考。
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现实基础
(一)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
2007年,博罗县实现生产总值198.55亿元,在惠州市各县区中排在第2位,比1977年增加196.62亿元,增长101.7倍。1978-2007年累计生产总值1463.38亿元,年均增长16.7%,比解放初期至改革开放前时期快10.9个百分点,明显高于全国(9.7%)、全省(13.8%)和全市(15.2%)的平均增幅。人均GDP21444元,比1977年增加21105元,增长62.3倍,年均增长14.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54亿元,比1977年增加7.42亿元,增长61.8倍,年均增长14.9%。
(二)经济结构调整卓有成效
GDP三大产业结构由1977年的63.2:13.2:23.6调整为2007年的12.9:49.5:37.6,其中工业达47%,实现了以农业为主向以工业为主的转变。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粮经比例由7.8:2.2调整为4.1:5.9。工业生产结构也由过去的“三糖两水两药”为主的传统产业向适度重工转变,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构成由86.8:13.2调整为46.7:5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66.8%。在企业技术创新方面全县拥有3家省级和4家市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家国家级火距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1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得到提高。
二、产业发展阶段判断
产业结构通常用来反映一个地区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变化趋势。产业结构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工业化初期和中期阶段,产业结构变化的核心是农业和工业之间“二元结构”的转化。在工业化起点,一产比重较高,二产比重较低。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一产比重持续下降,二产和三产比重都相应有所提高,且二产比重上升幅度大于三产,一产在产业结构中的优势地位被二产所取代。当一产比重降低到20%以下,二产比重上升到高于三产,这时候工业化进入了中期阶段;当一产比重再降低到10%左右,二产比重上升到最高水平,工业化进入后期阶段,此后二产的比重转为相对稳定或有所下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经历一个由上升到下降的“∩”型变化。从1990-2007年博罗县的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看,一产比重持续下降,二产比重快速提高,已实现了由“一、二、三”到“二、三、一”的跨越。2007年博罗县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12.9:49.5:37.6,一产比重低于20%,二产比重高于三产11.9个百分点。
根据三次产业结构水平和钱钠里(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经济理论的划分标准,可以初步判断博罗产业发展处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这阶段的重要任务仍然是大力发展工业,为未来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对二、三产业采取两者并举,协调推进,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注意第三产业培育与发展,努力在“十一五”期间,降低一产的比重,提高三产比重。
三、产业结构优升级面临的挑战
(一)就业结构的变化滞后于产值结构变化
从1982-2005年博罗县人口普查与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就业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结构偏离度仍较大,2005年达43.2%,就业结构变化滞后于产值结构变化(详见下表)GDP三大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
单位:%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就业增加值就业增加值就业增加值198285.259.15.514.69.326.3199073.148.612.520.914.430.5200048.722.731.055.720.321.6200537.015.443.547.919.536.7从表上看1982年就业结构与经济结构可以讲是协调一致的,构成都是“一三二”的排列,当时以发展农业为主,大部分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这符合经济发展规律。2005年,经济结构调整有了新成果,经济产业结构为“二三一”排列,就业结构则调整为“二一三”,大量劳动力仍滞留在第一产业。
全县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占全社会劳动者的比重严重偏低。2005年,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只有9.88万人,仅占社会劳动者总数的19.5%,是三次产业中最少的,而发展中国家也有40%左右的劳动力从事第三产业生产。随着一、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预料,今后每年都会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出现。如果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就难免会浪费劳动力资源。
(二)各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1977年第一产业中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为63.3:2.7:19.4:3.4,2007年为58.2:2.1:33.8:4.7。虽然略有调整,但仍偏重于小农业(种植业),林渔业发展缓慢,比重分别比1977年下降0.6和提高1.3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中,工业行业内部发展不平衡。2007年,全县有工业企业5350家,完成工业总产值384.3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280家,占企业总数的5.2%,比重偏小。而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所占的比重高达94.8%,但户均产值只有283万元,不到规模以上企业户均产值的5%(实际为3.3%)。小型企业占绝大多数,企业规模结构偏小,技术装备程度低,市场竞争力较差,容易被市场淘汰。从企业行业发展看,传统医药行业与新兴电子信息行业发展有所放缓,高新技术企业占比重偏小。2007年全县医药制造业实现产值2.87亿元,同比增长0.8%,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70.72亿元,增长7.6%,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长速度低19.5和12.7个百分点。全县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2家,实现工业产值44.48亿元,增长11%,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18.5%,比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从企业产出效益看,劳动生产率偏低。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为67012元/人,而惠州市的为85251元/人,比惠州市低了21.4%;全县高新技术企业劳动生产率为82232元/人,仍比惠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低3.5%。
第三产业新兴行业总量提升不快。目前,传统行业(即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仓储业,下同)是拉动第三产业增长的主导产业,2007年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46.3%。而新兴服务业虽有较快发展,但总量仍较小,代表现代服务业的金融业只占3.1%,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5.9%,房地产业占12.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3.6%、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占1.7%,五大行业合计占26.4%,比传统行业少了19.9个百分点。
(三)产品层次偏低
博罗县工业企业产品以资源类、粗加工的初级产品多,高附加值、深加工的高端产品少,大路工业品多,名优工业品少。企业产品层次偏低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难以对抗市场的冲击。以服装行业为例,2007年末,全县共有服装制造企业116家,只有1家企业的产品是惠州市名优产品(即惠州衣之纯服装有限公司)。水泥制造业是博罗县的传统行业,也是支柱产业,2007年末全县共有11家企业,只有两家(即固力水泥集团有限公司与罗浮山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是惠州市名优产品。
(四)企业技术层次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按照国际惯例,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或称之为产业技术密集度是划分制造业各产业技术类型的主要依据。其划分标准为:技术密集度达10%以上的为高技术产业,3%至10%的为中高技术产业,1%至3%的为中低技术产业。从2006年全县开展的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调查情况看,共抽取了5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调查,其中有开展技术创新活动15家,占25.4%,其创新费用为1590万元,占企业销售收入的0.2%。有开展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只有2家,其R&D经费支出为1182万元,占企业销售收入的3.8%;其中医药制造业为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5%。其它企业很少甚至没有开展研究活动,由此可看出博罗县工业行业是处于中低技术水平,企业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高,影响了博罗工业技术的升级。
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制约因素的成因
(一)农村生产高度分散,难以实现现代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90年代开始,博罗县大力发展工业经济,许多耕地更改为工业用地,农民手中的耕地急剧减少。2007年,博罗县人均常用耕地面积不足0.7亩,为改革开放初期的42%。田块划分小,且生产分散,很难实现现代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二)农民传统思想未能改变和综合素质不高
博罗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70%以上。农耕经济造成的自给自足思想和传统文化深深植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使得大部分人缺乏开放意识,惧怕承担风险,小进即满、小富则安的观念根深蒂固;创新意识不强,常步人后尘而坐失先机。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整体劳动素质不高,文化低、缺少技术专长,导致农业生产效益低,农业生产要实现机械化、产业化经营缺乏动力和活力。
(三)资金投入不足限制了产业的升级
一直以来,博罗县投资的重点都放在基础设施上,政府和企业本身都忽视了技术改造的投入,全县总体投入不足。据统计2000-2007年,全县累计用于改建和技术改造的投资占全社会投资额只有2.6%。企业的生产技术(尤其传统产业)不及时更新,停滞不前,将在市场竞争中落后于人,最终被市场淘汰。
(四)科技开发基础薄弱,技术资源缺乏
实现产业的升级最终要靠企业的努力,企业要升级就要依靠技术的创新,缺乏技术创新机制,经费、人才和技术的影响,是企业难以开展科技活动的主要原因。2007年,博罗县财政科技三项费用支出为871万元,占地方财政支出的0.7%;高新技术企业用于科技活动支出总额为0.12亿元,仅占产品销售收入的0.3%;这两项费用所占的比重与省政府的要求(分别为1-2%和3%)相差较远。人才与技术也是制约科研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全县12家高新技术企业中,从事科技活动人员501人,占企业从业人员的3.7%,高级技术人员只有45人,占0.3%。另外技术来源以引进外来技术为主,自主开发所占的比例很小。有一些单位有好的项目,但由于缺乏人才和生产技术而受到限制和发展。资金、人才和技术匮乏,制约了科研活动的开展。
(五)工业快速发展不能很好带动第三产业相关产业较快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博罗着力发展工业经济,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进入到工业化中期阶段,但博罗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外部的投资尤其是外资,外向型经济在全县工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2007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232.96亿元,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85.11亿元,占79.5%;其出口依存度高达78.8%,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出14.4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一般只在本地生产产品,资金、技术甚至一些高级人才都是从外面引进,产品几乎是外销。这些特点致使工业对商贸流通业及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丧失了应有的支撑作用,工业发展不能很好地带动第三产业相关产业较快发展。
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着力点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中央的精神和要求,着重强调了经济发展方式是量的增加和质的提高的有机统一,经济发展实现“质”的飞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基础。江泽民同志也指出:“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根本性措施。经济结构的每一次升级,都会带动经济发展上一个新的台阶,这是经济发展的一个规律。”改革开放以来博罗县的发展实践也表明,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同一过程的不同方面,没有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就不可能保持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也就更谈不上经济运行质量的提升。博罗要实现发展的新跨越,必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发展的新跨越,必须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是现阶段博罗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迫切要求,也是博罗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保障。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技术结构、需求结构相适应的状态,符合县情,发挥优势,协调化和高度化的统一,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应该根据县情,要坚持既积极又慎重的方针,要量力而行。不应当盲目地冒进,要求马上就把博罗目前的产业结构的水平提高到珠江三角洲工业较发达城市的水平。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必须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根据博罗县产业发展处在工业化中期的阶段特征要求,未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方向是“稳一、优二、进三”。一是在稳定农业生产、优化农业生产布局的同时,加快发展集约农业、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提高产业化水平。二是优化提升第二产业,壮大八大支柱行业,在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的同时,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进一步优化城市服务功能,培育和发展第三产业的新兴行业,努力扩大第三产业规模,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二、三产协同带动转变,促进县域经济协调较快发展。
(一)以新型工业支撑县域经济的良性发展,推进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工业化是推进城市化、产业化、现代业的关键。要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继续把“工业强县”作为“十一五”发展的一个战略性、全局性重要举措,并把它抓好。
1、以培育“三大新的经济增长点”为重点,着力把产业结构调优。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必须把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特色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进行重点培育。一是继续落实好已出台的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在扶持现有12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从企业性质、技术等级、市场前景、项目风险和知识产权等方面做好评估,选择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继续开展高新技术产业化认定工作,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与规模,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逐年有较大提高。二是以现有产业布局及各镇发展潜力为基础,培育发展一批特色工业,形成产业集群,提高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优势,重点发展龙溪IT产业,园洲服装产业,杨侨精细化工产业,罗阳、湖镇信息产业、光电产业和汽车配件产业,长宁制药产业等。在创新方面,以建设科技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为切入口,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以品牌建设和节能降耗为重点,着力把产业水平调高。实行品牌联合战略。以现有的华通电脑多层线路板、创国五金机械精密钻头、雍华电子液晶显像管等品牌为龙头。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加入知名品牌的生产链、营销链等环节,进一步做大品牌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有选择、高起点地承接国际产业特别产业链高端环节的转移。工业产业要实现从“博罗组装”到“博罗制造”向“博罗创造”的转变,提升工业产品的竞争力。在着力开展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的工作上,努力形成市场导向、政府推动、企业与公众主动参与的节能降耗工作格局,提高各种废弃物和再生资源利用率,重点推进电力、医药、轻纺等重点行业资源循环利用。抓好区域工业生态化与企业生产清洁化工作,实现区内资源消耗减量化和循环化。
3、以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着力把产业布局调好。功能齐全的工业园区建设是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有效途径。工业园区的建设要以产业集群的理念考虑产业的空间布局和引导全县经济的发展,制定和实施产业集群倡导计划。根据产业的经济特性,促进专业化分工和相关企业地域的相对集中,注重培育集群的形成。因此,在完善现有的工业园的基础上,加大富士康IT产业园、罗阳鸿达工业制造城、杨侨精细化工基地、园洲纺织服装工业基地、长宁制药工业园等园区的建设力度,力争建成几个年产值超百亿元的大型工业园区,着力改变目前全县工业园区“散、小、差(功能差)”的现状。
4、以产业承接和产业转移并举为重点,着力把产业竞争力布局调强。加快推进产业转移园的建设,要抓住博罗县(博东片)为惠州市定为“双转移”(产业转移、劳动力转移)重点承接区域的契机,加快建设以产业转移工业园为主的承接载体。将产业承接、淘汰、转型和升级有机结合起来,继续营造洼地效应,健全服务机制、激励机制,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按照市委、市政府“双转移”的实施意见,抓好以杨村、杨侨、麻陂三镇为中心区域,在博东片区“高标准、高起点、大规模、适度超前”规划建设产业转移园的建设,加快首期规划进度,尽快承接珠江三角洲、国内和国际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等产业的转移,引进更多产业转移项目落户园区,着力打造县域工业发展的新平台。
(二)以特色农业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推进农业产业优化升级
在稳定农业生产的同时,加快发展区域农业和特色农业,提高产业化水平。一是要继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农业生产布局。着重引导优势产品集中布局,要继续抓好以石坝、柏塘、公庄、横河等镇为主的水稻生产区;以石湾、湖镇、龙华、福田、园洲为主的蔬菜主产区;以“广梅”、“广汕”沿线、东江沿岸、京九连线的水果种植带的建设,突出粮油、蔬菜、水果、甜玉米、畜牧五大特色优势支柱产业。以此同时,要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步伐。二是要培育壮大农产品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因此,要加快发展一批生产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同时,加大对现有的惠州顺兴家禽养殖加工有限公司、石坝三黄畜牧有限公司、慧明饮料食品有限公司、福田敬春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光华食品有限公司、惠州祥浩实业有限公司等重点龙头企业的支持和服务力度,促进龙头企业扩大规模、提高效益,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带动农民增收。三是要立足优势产业和企业,建立产业链条。要依托唐顺兴家禽养殖加工带动发展家禽养殖加工产业链;依托石坝三黄畜牧、长宁石坳养鸡场的带动,壮大畜牧业产业链;依托福田敬春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广东横河绿卡实业有限公司,拓展绿色产品产业链;依托福田菜心、湖镇冬瓜、石湾韭黄,发展蔬菜产业链;依托惠州祥浩实业有限公司,扩大以甜玉米为主的经济作物产业链。依托广梅、广汕沿线、东江沿岸、京九连线的水果种植带,扩大以荔枝、龙眼、黄皮为主的水果产业链。
(三)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拉动县域经济发展,推进第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每年提升2个百分点以上,占GDP的比重达到40%,这是博罗县“十一五”期末发展的总目标。因此要努力扩大第三产业规模,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才能如期实现总目标。一是以中心镇为依托,巩固发展传统服务业,提高产业的辐射和集聚能力,全面提升传统服务,推动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延伸,促进服务业的升级换代。以此同时,必须重点发展直接为第一、二产业和人民生活服务的行业,加强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加快发展服装、建材、医药、设备配件、原材料、特色农产品和五金家具等专业批发市场。完善商业网点布局,大力推行连锁经营、仓储超市、专业配送、代理制、电子商务、网上购物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促进以网络商业为基础的新型商业的发展。二是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着重把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战略举措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突破口。以打造罗浮山“生态休闲游”、“宗教文化游”、“道家养生游”、“红色旅游”四个旅游等品牌为重点,加快罗浮山与中国保利集团合作开发的罗浮山旅游综合项目建设步伐,把博罗旅游业做强做大。在南部、西部镇有重点地发展房地产业,培育和规范房地产开发、交易、装饰装修、中介市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协调发展。县城中心镇要发挥城市功能的作用,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奠定环境基础。重点拓展金融、会计、设计、法律、咨询、劳务、信息等商务服务领域。完善科技、教育、医疗领域的服务功能。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全面提升城市服务功能。
(四)优化发展环境,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造良好条件
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抓好环境建设。一方面要着力抓好电力、交通、通讯信息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功能,打造优越的硬环境。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新型管理体制。政府要更加重视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进一步整合行政资源,深入推进政府职能从重审批向重管理、重服务转变,切实把政府的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一是进一步加强政府的经济影响力,加快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建设和新产品开发,加大技改力度,通过政策鼓励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立足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通过推广应用设计和生产领域的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生产过程和产品的信息化水平。三是积极构筑行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对一些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竞争能力强的产业集群,要给予政策支撑、扶持发展。四是政府职能向重管理、重服务转变,坚持依法行政,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水平,真正形成“政府营造环境,环境促进发展”的新格局。以节能降耗推动临汾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要打印】【关闭窗口】2007年05月11日10:31:34来源:临汾市统计局
能源是一种最重要的资源,是经济赖以增长和发展的前提。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较快增长,能源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刚性约束问题。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5年内万元GDP能耗下降20%的约束性指标。去年7月份,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办发布了我国第一份能耗公报并建立定期公布制度。8月份,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临汾市先后两次组织节能降耗情况调查,省政府节能降耗调查组近期也对临汾市12户纳入“双百”的企业开展了节能降耗大调查,节能降耗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临汾市能耗基本状况及面临的形势
能耗是指原煤、原油及其制品、天然气、电力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是一定时期内各个行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消耗的各种能源的总量。
多年来,临汾依托得天独厚的煤炭等资源优势,依托国家20多年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发展战略,煤炭产业以及与消耗煤炭为主的焦炭、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也得到迅速发展,成为了临汾经济的支柱产业,主要产品在全省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结构矛盾突出的主要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局面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能源消耗、资源环境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从国家和省公布的2005年第一份能耗公报中看,全国万元GDP能耗1.22吨标煤,山西2.95吨标煤,位居全国第4。临汾4.3吨标煤,比全省高出1.35吨标煤,为全国的3.5倍,高居全省第一。
近两年尤其是去年以来,为全面推进节能工作,临汾市成立节能工作领导组,对县市分解能源指标签定节能目标责任书,并纳入市政府主要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体系,同时,制定下发了《全市62家企业节能行动方案》,先后淘汰了41户焦炉、71户炼铁小高炉的落后能力。在节能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节能降耗取得了积极进展。据对12户企业大调查的结果显示,企业在国家产业政策的约束和引导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普遍增强了节能降耗意识,90%的企业成立了节能管理机构,制定或正在制定节能规划;60%的企业已经经过省级以上有关节能部门的能源审计鉴定,其余也均已在做能源审计和规划基础准备工作;80%的企业不同程度地投入节能资金,购置先进的节能设备和技术,并通过提高管理水平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了能耗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的进一步优化,部分企业的主要能耗指标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取得明显经济效益。
据2006年的统计结果,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6.78吨标煤,同比下降4.23%;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2.96%,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17%,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14.93%。可以说,2006年节能减排初见成效,部分高耗能行业生产增速放缓,落后生产能力淘汰加快。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企业在节能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节能水平与全国、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全市能耗指标与原定年降5.6%的目标也还有一定差距,未来几年节能降耗的任务仍然艰巨。
二、高能耗的主要成因及企业节能存在的问题
1、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导致高耗能的最主要原因。从全市角度讲,影响全市高能耗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第二产业,而第二产业中高能耗行业又发展过快,过于集中,产业结构不合理。据测算,2005年全市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能耗0.7吨标煤,而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5.98吨标煤,是第三产业的8.5倍。而目前在全市的经济结构中,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占到全市GDP总量的61%,第三产业仅占到29.6%。在2005年全社会能耗总量中,第二产业能耗占到89.3%,第三产业仅占到5.1%。同时,从规模以上工业内部行业看,电力、水泥、化学原料及制品、炼焦、钢铁等高能耗行业能耗占到九成以上,5大行业加上煤炭行业能耗占到全市能耗总量的97%。
2、高能耗的小企业占比大,产业层次较低也是影响高能耗的直接因素之一。临汾经济结构中除产业结构不合理外,在各产业内部也还存在产业组织结构、技术结构等不合理问题,直接表现为产业分散程度较高,集中度较低,产业规模小,技术基础薄弱,高能耗、高污染、效益低下,直接后果必然是经济增长的低水平和低质量。据调查,全市焦炭、冶炼、电力三大主导行业中小企业能耗惊人。高炉容积200m3以下的企业吨铁入炉焦比是大高炉的3倍多,而临汾市目前200m3以下小高炉占到60%。能源利用率较低的25万吨以下焦炉占到全市焦炉总量的60%。发电小机组每度电煤耗是大机组的5倍多。不难看出,小企业由于装备档次低,生产工艺设计落后,能源转换能力差,导致能耗惊人、污染严重,这也是形成全市能耗较高的直接原因。
3、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对煤炭过于依赖。工业化进入到重工业阶段必然会带来能源消耗强度的上升,但世界各国在进入到重工业阶段后,能源消费结构都出现了从以煤为主到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的转变,以减少环境压力。如广东去年全年消耗风电、水电、核电的比例高达30%,减少了火力发电带来的资源消耗。而长期以来,临汾市能源消费主要以煤炭为主,煤炭消费比重高达68%,石油仅占2.5%,天然气仅零星使用,风电、核电、太阳能目前还是空白。经济发展过于依赖煤炭资源,这也是造成临汾市能耗较高的客观原因之一。
4、宏观机制尚不健全,部分企业节能降耗基础薄弱。从调查的12户企业情况看,一般国有大中型企业都比较重视节能降耗,有机构有规划有考核机制,而相当一部分私营企业尽管也有较强的节能降耗意识,也知道“环保是生命、节能是出路”,但对行业先进的节能技术信息不灵、标准不清,节能知识缺乏、管理基础薄弱。调查的6户私营企业生产过程中除全公司对外只有一级计量,缺乏能源台帐,能源规划和考核机制不够健全。另外,大部分企业主要生产设备技术落后能耗高,但由于资金不足无力投资改造。这也同时反映出政府对企业节能降耗缺乏系统的行业技术管理和指导,对企业高能耗缺乏严格的惩戒约束机制,对企业的自觉节能也缺少必要的财税激励政策的支持。
三、以节能降耗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节能降耗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的需要,抓好节能降耗对于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瓶颈”制约及环境、生态压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把过高的能耗降下来,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1、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淘汰落后是节能降耗最关键最重要的举措,也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首先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下决心坚决关停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高耗能行业落后产能,以“六大支柱产业、三个方阵企业”为重点,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做大做强大企业大集团,优化产业布局。今年,临汾市委市政府围绕环保治理年工作目标,全力实施“蓝天碧水”工程,下发了“临汾市2007年焦化冶炼等重污染企业治理整顿实施方案的通知”,确定于2007年10月底前分批分期关闭淘汰149个焦化、冶炼等重污染企业,涉及焦炭产能600万吨和生铁产能900万吨,意味着全市2/3的高炉将被取缔,节能降耗必将会有明显成效,同时临汾的产业结构也将会有一个大的转换升级。其次,要花大力气用现代技术改造提升现有煤焦钢铁传统产业,广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能源综合产出率,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三是要培育壮大能耗低、产品附加值高的新技术产业,推进新型产业规模化。四是严格控制新开工高耗能项目,把能耗标准作为项目核准和备案的强制措施,严格执行国家产业、土地、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政策,提高准入门槛,抑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快速推进产业档次。五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科研服务、通信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加快发挥服务业能耗低、污染少的优势,促进经济由过分依赖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带动向三次产业共同带动转变,形成多元化的支柱产业和具有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特色的节能型产业体系,实现节能降耗。
2、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着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从宏观方面讲,能源组织管理部门应加强行业先进技术指导和引导,对一些重点行业重点设备先进的成熟节能技术要实施鼓励扶持推广或强行推广。从企业方面讲,一是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实施产品结构调整。二是要积极开展循环经济,全面控制各个工序节能降耗。三是要努力促进管理创新。节能降耗是一项硬指标,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装备、工艺水平、合理的产品结构和规模,同时还需要“精细”的管理,需要从管理上构建资源节约的长效机制。
3、积极开发引进多种能源,优化用能结构。要加快科技创新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开发新的能源品种,按照优化结构和多种能源互补的要求,引进石油、液化天然气等,积极开发煤层气、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源等新能源,鼓励发展城市垃圾发电或热力利用,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化,提高抵御能源短缺的风险能力。
4、建立节能扶持激励机制。一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能源生产的资源成本、安全成本、环境成本、人工成本还原到能源价格中去,将低成本使用的鼓励政策改为高成本使用能源的约束政策,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引导和鼓励生产和消费者节约用能。二是对不符合环保政策的企业及不符合标准的高耗能产品建立调节税收机制,同时对能耗标准达标的清洁能源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建立节能奖励制度,抑制高耗能产品的过快消费,促进企业向节能方向转变。三是政府应拿出一部分资金支持重点节能项目,金融机构应在对节能项目标准审查后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推动和引导企业进行节能降耗技术工艺改造,促进整体节能工作的开展。
5、加大宣传力度,推广节能典型。一是应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节能降耗宣传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动员全社会力量参加节能行动,推广节能墙材、节能照明灯具、节能家电以及节能交通工具等,在全市范围内营造节能氛围,增强全民节能意识。二是开展企业节能降耗示范活动,在全市分行业分别选取1-2个好的节能典型,召开流动现场会,组织实地参观学习,推广典型,以点带面。
6、强化监管,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评价考核体系。一是建立地方能耗公报制度,定期公布能耗结果,加强跟踪监督。二是对全市重点耗能企业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定期检查、通报,监督落实。三是将能耗指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年度考核体系,并作为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任期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考核内容和实绩考核指标。(师学瑾)西安优化产业结构突破节能降耗发展瓶颈
在西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2007年西安市万元GDP能耗下降5.55%,圆满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节能目标任务。今年以来,西安市各有关部门及工业企业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2007年节能降耗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加大节能工作力度。今年上半年,西安市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5.21%,万元GDP电耗同比下降3.84%,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8.88%。
1-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337.80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8.50%,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9.66%,较上年同期比多降0.89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多降0.78个百分点。1-9月,全社会用电量119.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66%,万元GDP电耗同比下降5.47%,较上年同期多降0.2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多降1.63个百分点。上述两个能耗指标的下降率与上半年比较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说明西安市节能效果进一步向好的方向发展。
完成今年节能目标任务的难点
第一:从行业发展看,西安市是一个纯粹能源消费城市,没有一次能源的生产,二次能源加工转换的工业企业加工能力也有限,1-9月全市发电企业发电量54.68亿千瓦时,电力生产能力只能满足城市消费的50%不到。热力的生产供应也满足不了生产经营及居民生活的需求,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西安市还需要着力发展电力、热力的生产,但上述行业又是高耗能行业,这是西安市完成节能目标任务的难点之一。
第二:从西安市三次产业经济总量结构看,以2007年为例,第一产业经济总量为4.68%,第二产业经济总量为40.96%,其中工业为33.83%,第三产业经济总量为51.52%。第三产业占的比重超过五成以上,而第三产业能源消费量仅占42.03%。从能源消耗和节能的角度看,第三产业各行业能源消耗量(除交通行业外)较少,节能空间也较小。也就是说,第三产业节能难度较大。从目前节能形势来看,节能的重点领域在工业行业,西安市经济结构中,工业经济总量只占33.83%,所占比重相对较小。从能源消费结构看,2007年西安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为451.1万吨标煤,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30.37%,所占比重也相对较小。上述的两种结构数据都偏小,说明西安市依靠工业节能的空间有限。
第三:西安市工业节能后劲略显不足。一是近两年来西安市工业行业主要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淘汰高耗能重污染企业等有力措施来实现万元增加值能耗的不断下降,2007年西安市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上年度下降12.56%,下降幅度在全省十一个市中列第二位,比全省平均水平多降4.75个百分点。到今年年底,西安市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将基本完成,今后只能通过加强用能管理和实施节能技术改造来实现工业节能。二是西安市工业万元增加值单耗水平远底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再继续下降的空间较小。三是占西安市规模以上工业能耗86%以上的80余户重点耗能企业,已有半数以上企业达到或接近行业能耗先进水平,企业单位能耗再下降难度加大。
第四:西安市十一五规划确定的节能目标为万元GDP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5%,而全国和陕西省十一五规划确定的节能目标为万元GDP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0%左右,西安市确定的节能目标高出全国和陕西省5个百分点。另外,西安市万元GDP综合能耗基数较低,2005年西安市万元GDP综合能耗为1.03吨标准煤,全国为1.22吨标准煤,陕西省为1.48吨标准煤,西安市万元GDP能耗基数低于全国15.6%,低于全省30.4%。由于万元GDP能耗基数较低,相应的下降空间也较小。
综上所述,西安市今年要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5.7%的目标任务难度较大,任务艰巨。
完成今年乃至“十一五”节能目标应采取的措施
(一)继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应继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低耗能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二)严格控制能源消费量增幅
从西安市目前实施的工业节能措施看,控制能源消费量主要从落实减量、控制增量、管好存量入手。
一是落实减量目标。列人西安市监测的80户重点工业企业,2008年确定的节能目标为相对节能量完成31万吨标准煤,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完成,市级工业节能主管部门及各重点工业企业要下大力气狠抓落实,责任到位,奖罚分明,一定要把该减的消费量减下来。
二是控制增量,加大对高耗能项目的审批管理力度。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中,应加大对项目的节能评估,对高耗能、低附加值的新建项目,严把准入关,遏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发展。同时,企业新增用能应通过内部结构调整、技术改造等存量控制方式进行,从而有效地控制重点行业和企业用能总量增长。
三是管好存量。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的管理,狠抓能源消耗分析监控,严格监测能源利用状况,对于异常情况要引起高度重视。同时,应加快工业锅炉控制系统改造、电机系统改造、电梯变频器技术改造、余热利用及绿色照明灯等重点节能工程的推进,加大对重点行业重大节能技术改造资金支持,推动和引导企业增加节能降耗投入。
(三)加快西安市经济快速发展
从单位GDP能耗指标来看,分子是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分母是地区GDP。要实现单位GDP能耗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在努力降低能源消费增量的同时,还应保持全市生产总值的增幅超过能源消费量的增幅。据测算,如果GDP增幅提高一个百分点,则会拉动单位GDP能耗下降约0.8个百分点。因此,节能降耗工作也应两手抓,一手抓能源消费量,控制过快增长,一手抓经济快速发展。
(四)建立和执行节能降耗的长效机制
应建立节能降耗的长效机制,要从法律、政策和制度等各个层面提出可贯彻、可操作的节能措施和实施依据,使之成为规范企业用能行为的有效手段。根据《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要求,市政府下发了《关于批转西安市节能统计、监测、考核指标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相关部门应迅速出台本部门、本行业节能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的实施细则。对今后的节能目标,应紧紧围绕“三个体系标准”,聚焦重点领域、重点用能单位和重点项目,把节能降耗工作落到实处。
(五)提高认识,引导全民节能
节能降耗是全过程、全方位、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是关系社会经济发展的大事,必须动员全社会参与。西安市“十一五”规划把单位GDP能耗降低25%左右作为约束性指标,这是西安市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要充分利用当前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能源问题的契机,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节能降耗的重要战略意义,重点突出西安市能源资源状况,引导全社会特别是工业企业要站在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节能降耗工作,从而将节能降耗真正落到实处。运用正确的舆论导向,使节能降耗深入人心,从而使西安市节能目标任务全面顺利完成。同时,由于近年投资拉动和经济增长主要集中在传统工业,随着煤炭、电力、磷化工、煤化工等能源原材料工业不断壮大,贵州原本独秀于林的重工业呈现加重趋势,使得产业调整中低能耗第三产业比重略增所获得的节能空间,恰好被工业重工化所带来的能源消费刚性增长所填满。节能降耗与能源消耗增长过快之间的矛盾在当下贵州显得异常突出。工业节能也是这样,要根治能耗高的病症,还得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产业来实现。”绵阳市副市长林新这样看待节能降耗工作,他说,绵阳是四川的科技城,今后要靠科技创新来发展,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以低投入来实现高发展。已经把节能降耗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淘汰落后工艺设备,挖潜革新,以相同的能源投入,带来更多产出,节能更有效。第二阶段,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生产方式,发展高投入高产出、低耗能行业,从根本上节能降耗。节能降耗工作的第一阶段时间相对短些,关闭、淘汰落后高耗能企业后,将面临一个长期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以前节能降耗工作不自觉,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没有把节能考虑进去,投入产出高。现在产业结构调整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冶金、能源、建材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生物、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视频、机械制造等低耗能、高产出产业2009年,在开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工业强市”战略指导下,开封市工业经济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节能减排工作在突出重点、落实责任、完善政策、强化监管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开封市的经济发展和“十一五”国家安排的节能减排下降目标的完成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由于开封市京源发电有限公司2台60MW火力发电机组2009年并网发电,造成全市综合能源消费量比上年增加110万吨标准煤,对开封市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提出了新的挑战,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今后一个时期如何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有效地调整经济结构,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节能效率,是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和必须破解的难题。一、
工业企业节能降耗形势不容乐观(一)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速偏高据快报数据显示,2009年开封市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61万吨标准煤,较去年同期增加110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43.68%;万元产值综合能耗0.40吨标准煤,较去年同期增加0.06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0.08%。在34个行业大类中,有16个行业能源消费量较去年同期增长,占全部行业的47.06%。综合能源消费量位于前十位的行业依次是:1、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04.73万吨标准煤,占开封市综合能源消费量的29.01%;2、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96.45万吨标准煤,占26.72%;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2.12万吨标准煤,占6.13%;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1.71万吨标准煤,占6.29%;5、农副食品加工业18.27万吨标准煤,占5.06%;6、木材加工及木、竹、藤加工业13.23万吨标准煤,占3.66%;7、纺织业12.99万吨标准煤,占3.60%;8、造纸及纸制品业11.84万吨标准煤,占3.28%;9、通用设备制造业10.77万吨标准煤,占2.98%;10、专用设备制造业10.29万吨标准煤,占2.85%。除以上十个行业外,其他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均低于10万吨标准煤。较去年同期节能降耗下降较明显的行业有:1、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业下降83.33%;2、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下降49.33%;3、造纸及纸制品业下降23.23%;4、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下降20.51%;5、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制造业下降17.36%;6、塑料制品业下降16.46%;7、专用设备制造业下降11.88%。(二)六成行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在调查的34个行业大类中,有21个行业的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呈现下降趋势,占行业总量的61.76%。其中,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最明显的十个行业分别是:1、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减少0.19吨标准煤,同比下降62.13%;2、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业减少0.04吨标准煤,同比下降58.54%;3、塑料制品业减少0.08吨标准煤,同比下降32.22%;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减少0.03吨标准煤,同比下降28.62%;5、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减少0.06吨标准煤,同比下降27.65%;6、造纸及纸制品业减少0.23吨标准煤,同比下降25.42%;7、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减少0.02吨标准煤,同比下降24.48%;8、皮革、毛皮、羽毛(绒)等行业减少0.05吨标准煤,同比下降24.08%;9、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减少0.09吨标准煤,同比下降20.86%;10、专用设备制造业减少0.03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9.05%。(三)重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占全部的近八成2009年,开封市轻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74万吨标准煤,较去年同期减少5万吨标准煤,占全部消费量的20.50%,同比下降6.16%,万元产值综合能耗0.22吨标准煤,较去年同期减少0.05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8.64%;重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87万吨,占消费总量的79.50%,较去年同期增加115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66.50%,万元产值综合能耗0.54吨标准煤,较去年同期增加0.15吨标准煤,同比增长5.83%。重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开封市京源发电有限公司2台60MW火力发电机组2009年并网发电,从而直接导致开封市综合能源消费量大幅度增加。(四)能源消费品种结构变化不明显截止到2009年末,开封市工业企业主要以消耗原煤和电力为主,一些新的能源品种消费量虽有一定的增长,但还只是停留在初级阶段。如天然气、液化天然气、其他燃料的消费量(其他燃料:包括煤矸石、生物质能、工业废料、城市固体垃圾等)与去年同期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新生的太阳能、风能等新兴的洁净能源在工业企业中更是无所谈起,原煤消费量占开封市综合能源消费总量的78.39%,其中电煤消费占28.75%;电力消费40.72万吨标准煤,占综合能源消费总量的11.28%。(五)重点能耗企业和高耗能企业主导开封市能源消费走势2009年,开封市综合能源消费量在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38家,仅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3.24%,而综合能源消费量却达到243万吨标准煤,占开封市综合能源消费量的67.31%,较去年同期增加113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87.66%,对开封市综合能源消费量的贡献率高达102.73%,拉动开封市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长44.87个百分点,直接左右着开封市综合能源消费量的走势。开封市高耗能工业企业277家,占全部企业数的23.59%,综合能源消费量250万吨,占消费总量的69.25%,较去年同期增加114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83.17%。如何做好重点能耗企业和高耗能工业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是开封市能否完成国家和省政府下达“十一五”期间节能降耗18%目标的关键所在,也是当前节能降耗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二、今后在节能降耗方面需注意的问题(一)进一步推进工业企业节能降耗工作2009年开封市节能降耗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省政府要求的“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仍然有较大差距,应该清醒地看到,开封市工业企业节能降耗工作起点较高,现实中的节能降耗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经济发展与节能降耗所存在的矛盾较为突出,既要力保经济增长,又要把节能降耗目标落实到位,是一项举步维艰、任重道远的高难度工作,如何化解这两方面的矛盾,就要在工作中搞清楚哪个是主要矛盾方面,哪个是次要矛盾方面,这就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对待,同时这也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应对危机和挑战,坚定与时俱进保增长与节能降耗同步走的信心所在。开封市一些生产技术较为落后的高耗能行业,如: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工行业中的电石生产、小化工企业,都是影响开封市节能降耗工作的症结所在,如何从深层次上分析、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迟滞高耗能行业的复苏等。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要从全局的高度认真落实三体系的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专业医用耗材供应协议
- 青海红十字医院进修学员二零二四年度转院进修合同3篇
- 2024年度草莓产业优惠政策申请合同3篇
- 2024年合同手册:公司日常经营管理规范与规则3篇
- 2024年国际海运出口货代合同3篇
- 2024年品牌家纺产品销售合同
- 校园教学楼新风系统安装合同
- 2024年度智能家居产品研发与销售综合协议2篇
- 2024专业无车承运物流服务协议范例版B版
- 苗木种植商会协议
- 实验4销售与应收管理-实验报告.doc
- 国家开放大学《基础会计》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 部队教案-班队列教案
- 村镇建筑工匠培训班试题(共3页)
-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1
- 常见急危重病人抢救流程图上墙
- 股票交易记录模板
- 内科学常见疾病英语词汇
- 2021年国网电网建设(变电专业)考试题库(含答案)
- LED灯珠检验标准
- 肠梗阻病人的护理-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