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说知识点汇总命题点1.小说情节 ①梳理概括情节。②情节的作用(开头、结尾和中间)。③情节的安排技巧(巧合、出人意料、悬念、铺垫、照应等)。④行文线索。2.小说环境 ①环境的特点。②环境描写的手法。③环境描写的作用。3.小说形象 ①概括主要人物形象。②分析主要人物性格。③分析次要人物作用。④揣摩人物的心理。⑤分析物象的特点及作用。⑥形象描写的手法。4.小说表达技巧 ①小说的人称。②小说的叙述方式(顺序、倒叙、插叙、补叙等)。③小说的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④小说的表现手法(细节、衬托等)。5.小说语言 ①词句的含义。②词句的特点与作用。③语言的风格。6.小说探究题 探究人物:①确立小说的主人公;②探究人物的塑造意图;③探究人物的思想。探究情节:①探究结尾的合理性;②探究情节的必要性。探究主题:①探究丰富(深刻)意蕴;②探究文本主旨;③探究文本启示。探究标题:①探究标题意蕴;②探究标题作用;③标题比较探究。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一、小说阅读的叙述艺术(一)叙述视角及作用人称表达效果/作用第一人称“我”“我们”①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感情;②让读者认为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便于抒发情感和进行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你”“你们”①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②使人物心理刻画更为细腻,给人以亲切感。③若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第三人称“他”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②叙述显得比较客观公正,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叙述,全面细致的描绘人物形象,便于揭示人物的内心,展开故事情节。(二)叙述顺序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造成悬念,引人入胜。避免叙述平板、结构单调。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着原来的事件写。①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进行必要的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②衬托/表现人物xx形象③照应后文,为后文xx做铺垫。④突出文章xx主题。补叙:也叫追叙,指在文中对前面说的人或事进行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是中心事情的有机组成部分。补叙实际上是在叙述时,故意“藏”去若干片段,到后面适当的地方再把这些片段“亮”出来,使读者恍然大悟,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①对前文进行补充交代,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②有助于更好地表现xx主题,表现人物xx性格/品质。③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收到出人意料结果(三)情节安排的技巧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抑扬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照应又叫呼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伏笔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对比一般用于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铺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题。突转这种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二、小说人物形象“人物形象”鉴赏考查的三个角度及题型:1.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形象特点)2.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3.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一)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第一步:仔细审题,明确方向(1)是概括还是分析。“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即可,“分析”题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文本加以分析。(2)是性格还是形象。“形象”一词应大于“性格”,它以性格为中心,兼及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等。答形象题时不要忘记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因素。第二步:总体把握,画句分析(1)结合人物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①文中交代的与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相关的句子。②有关人物描写的语句。(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③作品中其他人物(或作者)对他的评价(议论)句。(2)结合情节有关情节发展、事件变化的语句,把握人物性格的变化和人物间的主次关系。(3)结合环境有关环境(包括社会环境)的语句,环境可以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第三步:归类合并,恰当表述注意题型的细微变化,怎么问就怎么答。答题模板:(1)请概括(分析)××的形象(性格)特点。分点作答,先概括,后分析。①个性特征1(+举出实例);②个性特征2(+举出实例)……(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先总括句(人物身份),再分点作答①个性特征1(+举出实例);②个性特征2(+举出实例)……(二)刻画形象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描写手法具体分析正面描写(直接描写)肖像描写肖像描写不仅指对五官、面容的描写,还包括对身材、体型、衣着、姿态、精神状态、风度等较明显的外部特征的描写。可以分为整体描绘和局部雕琢。语言描写小说的语言描写包括对话和独白。个性化的对话,可以显示人物的不同性格;富有特征的内心独白,也是透视人物内心隐秘、展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一种重要手段。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是指作者对人物富有性格特征的动作所进行的生动、具体的描绘和刻画。人的行为动作是人物思想感情的外在显现,是人物性格的具体展露。心理描写心理描写能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可以使人物“深刻化”,在人物描写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进行的具体、深入的描写,能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塑造手法释义表达效果(作用)间接描写(侧面描写)借助其他人物对比衬托小说在刻画一个人物时,不可能只描写他一人,往往需要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论行为来做陪衬,通过其他次要人物的表现塑造主要人物。借助物象衬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就是利用同描写的主要对象相类似的人或事物来做陪衬;反衬即从反面衬托,就是利用同描写的主要对象相异或相反的人或事物来做陪衬。借助环境烘托通过写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来烘托人物的形象。其他手法表现:象征、对比、衬托、抑扬、工笔、白描、虚实、动静、点面结合从手法的表达效果分析其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修辞:比喻、拟人、反语、夸张、排比……(三)不同形象作用三、小说情节设置及其作用(一)小说开头段的作用1.平铺直叙式开头:①点明人物的身份、特点、②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2.写景式开头: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②渲染…气氛。③奠定感情基调。④烘托人物心情。3.设悬式开头:①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②引出下文的情节。(二)小说中间段的作用1.埋下伏笔或与前文相照应。2.使小说情节突转一波三折。3.制造巧合。4.补充内容,使故事情节更完整。5.丰富小说的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三)小说结尾段的作用1.与前之相照应,与标题相照应,使故事圆合。2.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3.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生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4.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5.留下空白,给读者更多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6.交代故事的结局,使故事情节更完整。7.深化主题。四、小说环境描写(一)自然环境的作用1.环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2.人物:①烘托人物心情;②体现人物的身份、职业、地位、性格、形象特点等;③暗示命运3.情节: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埋下伏笔;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④与标题呼应,诠释标题的内涵。⑤开头的环境描写,引出下文xx内容;结尾的环境描写与上文xx相呼应,结构完整。4.主题:①揭示主题;②深化主旨。(二)社会环境的作用1.环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②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2.人物:①交代人物身份;②交代人物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形成人物性格的社会基础;③暗示人物命运3.情节: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4.主题:①揭示社会本质特征,凸显主题;环境描写作用答题“3步骤”第一步:审题干,定角度: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审明答题角度。第二步:找句子,析特点:回归文本,找到环境描写的具体语句,结合文本+答题知识储备。第三步:分条列,规范答(很重要)整合答案时,要每个角度的作用单列一条,这样答案要点更明晰,并注意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三)环境描写的手法及其作用环境描写的手法及其作用鉴赏角度类型解说描写角度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形、声、色角度)。观察角度移步换景、俯视仰视等。写景顺序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白描对人物活动的背景或者人物本身,不作精细描写,而是用简明的笔墨勾画特征,简练、生动、传神。工笔用精细的笔墨进行描写,能突出主要景物的特征,浓墨重彩的描绘能感染读者,更有利于表现主题。正侧描写突出特点,全方位地表现景物的特征,使对象更鲜明突出。虚实结合激发读者的联想、想象,或突出景物的特征,或拓展表现空间,或扩大意境,或深化主题动静结合包括: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使景物更生动,更鲜活,更富有感染力点面结合“面”指场景的整体,包括场景中的所有的人、事、物;“点”指场景的个别情景,一般是作者描写最为突出的人或物。点面结合,要求场景的描写既注意整体,又要突出重点。渲染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营造某种意境,突出形象。衬托(正/反衬)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主体形象显得更加突出,形象。(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运用衬托的手法,以动衬静,渲染山林的幽静。)对比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在一起,以共同表现某种意境或情感。修辞手法比喻比喻化平淡为生动,使描写的事物形象丰满拟人把人的形态情感赋予物,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夸张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营造气氛排比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利于抒情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更鲜明,更突出五、小说语言风格(一)用词特点用词特点感情色彩是否鲜明褒还是贬语体色彩文言词(化用成语/古语)言简意赅、典雅优美、含蓄深沉口头语平易浅显、风趣生动、地方色彩浓郁书面语简练严密、典雅规范方言风趣生动、有地方特色。口语书面语混用亦庄亦谐、幽默诙谐叠词、叠字①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使语言具有绘画美;②韵律铿锵悦耳,使语言富有音乐美;③叠字可以组成整齐的句式,使语言具有建筑美;④叠字能使意思强化,起到强调作用;⑤叠字能使上下文联系紧密,给人一气呵成之感。动词、形容词①精练、有动感②生动、形象。副词、关联词①准确反复突出某种思想,强调某种情感,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二)句式特点长句表义严密、准确、细致散句形式灵活、富于变化、生动感人短句表义简洁、有力,节奏明快整散句集合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长短句结合行文错落有致,生动活泼,富于变化。对偶句句式整齐,语调铿锵有音韵美整句节奏和谐、气势贯通、印象深刻排比句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气贯长虹,意蕴深厚(三)语言风格豪放与婉约豪放景象→境界开阔动词→富有力度形容词和副词→色彩鲜明抒情→大多激越昂扬修辞手法→多用排比、夸张、反复、反问等婉约对象→纤巧细致情感→细腻缠绵画面→色调柔和修辞手法→少用排比、夸张、设问直露与含蓄直露表达感受和观点→比较直接含蓄表达情意→不直接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多用象征、设问、比喻质朴与华丽质朴(平实)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少用修饰,少描绘性华丽(典雅)多描绘性语言→讲究节奏韵律,句式工整修辞手法→多引用、排比、对偶、用典等庄重与诙谐庄重话题→较为严肃语言→凝重句式→整齐、完整而绵长关联词运用→完整准确诙谐语气→轻松幽默修辞→多夸张、反语、比喻(有趣味)简洁与细腻简洁多用短句→语势流畅细腻多用长句→多用对比和辩证性语言(四)手法(广义的表现手法)之美角度分类修辞手法比喻、排比、比拟、反问等描写手法环境描写:白描,工笔,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视、嗅、听结合,对比衬托,铺陈渲染等人物描写:细节、肖像、动作、心理描写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表现手法(狭义)对比、衬托、渲染、铺垫、象征等赏析语言特色步骤1.看词语(叠词、反复、口语书面语);2.看句式(整句、散句、长句、短句);3.看风格(豪放、直白、华丽);4.看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六、标题含义和作用小说标题考查角度对小说标题、主题和文本特征的考查,是近两年高考全国卷的热点。标题或是情节的高度概括,或是人物性格的突出体现等,在某种程度上说,标题有时就是作者写作意图的精要概括。明确考查角度:1.理解小说标题的内涵(含义、意蕴);2.体会小说标题的作用(原因、用意、效果、好处)。(一)小说标题的作用解题思路①标题是否交代时间、地点、环境;②标题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③标题是否是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