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动物世界里有没有相应的解毒办法呢当然有。学会挑选食物,是对抗植物毒素的有效做法。在肯尼亚马萨伊马拉草原上,我们总能看到长颈鹿在悠然地嚼着金合欢的叶子。只要注意观察,你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长颈鹿并不会在一棵树上吃太久,很快它们就会移动到下一棵金合欢树。因为,如果只吃一棵金合欢树的叶子,很容易引起中毒。因为金合欢会“通风报信”。
金合欢含有特殊的化学武器——单宁。在通常情况下,树叶中的单宁含量并不高,毕竟合成单宁也需要消耗大量能量。长颈鹿在啃食树叶时,会释放出大量的乙烯,这些乙烯被金合欢感应到,接着金合欢就会提高叶片中的单宁含量。过量的单宁会影响到长颈鹿的消化系统,降低它们的消化能力,甚至引起死亡。所以,聪明的长颈鹿自然会找新的地方进餐了。
说到挑选食物,还有一个出名的例子,那就是在澳洲的桉树林中生活的动物,可能你已经猜到了,这个动物就是树袋熊(考拉)。桉树叶子是考拉的主要食物,但是并非是棵桉树,考拉都会吃。在澳大利亚分布着约300种桉树,但是考拉仅仅热衷于吃其中的三种桉树的叶子,分别是小帽桉、细叶桉和赤桉。这种现象其实也发生在大熊猫身上,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挑嘴的大熊猫就只愿意吃冷箭竹,像毛竹、麻竹这样的竹子根本就不入它们的法眼。
考拉如此挑选食物是有原因的。桉树可以说是将化学防御这件事玩到极致的植物之一。中国南方大片的桉树林根本不需要喷洒农药控制虫害,因为几乎没有动物能够解除桉树的防御武器。桉树叶片中含有大量的桉叶油,桉叶油中的主要成分桉叶素有着特别的刺激性气味。虽然稀释过后的桉叶油也可以作为香精添加到人类的食品当中,但在高剂量下,桉叶油仍然有毒。对于食草动物而言,桉树叶是种“只可远观”的能源宝库。相对来说,作为考拉食物的三种桉树中的桉叶油含量远不如柠檬桉、蓝马里桉、辐射桉、丰桉这些应用于精油生产的桉树。
但是,桉树毕竟是桉树,即便是桉叶油含量稍低,但是终归是有中毒风险的。为了应对这种高毒性低热量的食物,考拉的应对策略就是少吃多消化。一只成年考拉每天最多会吃下约400克的桉树叶,这仅仅是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吃下的蔬菜总量,但这却是一只考拉一整天的能量来源。
考拉会细嚼慢咽,尽可能地避免快速摄入大量的毒素。所以考拉的进餐时间通常约为4~6小时,而吃饭快的人可能一天的进餐时间加起来只有十几分钟。考拉吃下去的桉树叶,进入胃肠道之后,其中活跃的微生物不仅能将叶片中的纤维素转化为考拉可以吸收的营养,更可以分解其中的毒素,避免中毒。而考拉的这种做法显然会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必须“节能”,毕竟所有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依赖于这半斤八两的桉树叶。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考拉总是懒洋洋的样子,因为它们根本就没有多余的能量进行剧烈运动,只能选择慢吞吞地生活。
要说到解毒能力,马铃薯甲虫必然是能数得着的狠角色。1824年,科学家首次在美国落基山脉东坡发现了这种甲虫,谁也没想到这种生活在野生杂草刺萼龙葵上的小小甲虫,最终变成了人类农业生产的“噩梦”。1855年,就在被首次发现的30年后,人们发现马铃薯甲虫开始啃食美国科罗拉多州马铃薯,并且它们的胃口出奇的好,所有的马铃薯叶片都是它们嘴巴里的美味,如果叶子被啃食得过于干净,它们还会去啃食马铃薯块茎。所到之处如风卷残云,因为最早的危害发生在科罗拉多,所以这种虫子也被称为“科罗拉多马铃薯甲虫”。目前,马铃薯甲虫几乎遍布整个北半球的主要马铃薯产区,成为农田一霸。
对于绝大多数动物来说,马铃薯的茎叶绝对不是什么好食物,因为其中富含以龙葵素为主的生物碱。说这些物质可以让动物闻风丧胆一点都不为过。首先,龙葵素可以抑制胆碱酷酶的活性引起中毒反应。胆碱醋酶被抑制失活后,乙酷胆碱大量累积,以致胆碱能神经兴奋增强,引起胃肠肌肉痉挛以及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等一系列中毒症状。再者,龙葵素还能与生物膜上的笛醇类物质结合,导致生物膜穿孔,引起膜结构破裂。当龙葵素被吸收进入体内后,就会随着血液循环破坏胃肠道、肝脏等体内脏器的细胞结构。高剂量的龙葵素由于其表面活性作用可能会导致红细胞破裂,产生溶血。
所以人吃下含有龙葵素多的食物时,轻则出现口腔和喉咙刺痒的症状,严重者表现为体温升高和反复呕吐而致失水、瞳孔散大、呼吸困难、昏迷、抽搐,如果剂量更高则会因为呼吸系统麻痹而死亡。
但是,对于马铃薯甲虫而言,这些根本就不是问题。因为马铃薯甲虫体内拥有高效的解毒体系。在马铃薯甲虫体内活跃的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系统,这类特殊的蛋白质可以促使氧气与有机物结合,从而改变有机物的性质和活性。这个清除的过程,就像在垃圾焚烧厂焚烧垃圾一样清除有害物质,毕竟燃烧通常也是氧气与有机物剧烈反应的过程,只不过在生物体内这种垃圾处理过程会温和很多。至于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系统就像是点火系统,让马铃薯甲虫拥有了可以熊熊燃烧的抗毒小宇宙。
更重要的是,马铃薯甲虫对多种农药都有强大的适应能力,到今天人类手中的大多数农药已经无法对抗来势汹汹的甲虫大军。拟除虫菊醋类农药是用量最多的农药之一,但是对于马铃薯甲虫而言,这些农药几乎已经变成了饮料。就连新型的Bt蛋白(苏云金芽跑杆菌蛋白)类农药在对付马铃薯甲虫的时候也显现出了颓势。
(摘编自史军《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风报信”在文中指金合欢在感受到大量乙烯后,就会主动提高叶片中的单宁含量。
B.“只可远观”在文中指食草动物因桉叶油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一般不敢食用桉树叶。
C.“节能”在文中指考拉选择慢吞吞的生活方式来节省能量,以减少食用桉树叶的数量。
D.“噩梦”在文中指马铃薯甲虫因破坏性强、影响范围广和抗药能力强对农业影响很大。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植物中含有的单宁一旦进入动物的消化系统,就会降低动物的消化能力,甚至引起死亡。
B.考拉采用少吃多消化的进食方式,成功地稀释分解了桉树叶中含有的有毒成分,避免中毒。
C.马铃薯的茎叶中富含以龙葵素为主的生物碱,这种物质能够保护它不被大多数动物啃食。
D.马铃薯甲虫体内的解毒体系,能促使氧气与有机物结合,从而改变有机物的性质和活性。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长颈鹿、树袋熊等动物采用挑选食物的方式来对抗植物毒素,都能通过稀释毒素来降低中毒的风险。
B.桉树能分泌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桉叶素来抵御动物的侵害,很多动物都难以解除桉树的这一防御武器。
C.龙葵素既可以引起胃肠肌肉痉挛以及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等中毒症状出现,也能引起生物膜结构破裂。
D.马铃薯甲虫对各种农药具有强大的农药适应能力,即使新型的Bt蛋白类农药也难以将它底杀灭。
4.科普文和科学论文一样,也同样讲求严密的逻辑性,这篇文章是怎样体现这一特点的?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5.动物世界的解毒办法究竟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走在西湖边上
周朝
我历次来西湖,都不只是奔着西湖的景色来的。
之于久负盛誉的西湖,这话不免有些唐突,且有伤尊严之嫌。我何敢如此冒昧?三秋桂子、六桥烟柳……俯拾即是的湖光山色,恰到好处的柳绿花红,浩淼、繁盛,西湖以其天堂般的存在,吸引古今游人在此形胜之地,留下了绵延跌宕的足迹和身影!
二十年前我赴杭州参加会议的间隙,第一次领略了西湖魅力。彼时,正逢绵绵秋雨,相比于晴日,西湖应该是多了几分萧瑟。那几天,只要有空闲,我都会踏着秋色,一个人,静静地感悟这宽阔水域。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究竟从何年何月开始,就有了这一湖碧水,端的给人间缔造了绝无仅有的图景?甚至,让每一位漫步在杭州城里的游客,内心动辄涌起难舍难离的百般情愫——于我,何尝不是如此?潜藏在心底的羡慕,总是不由自主地默化成些许嫉妒。
这样的悖乱、纠结,我知道,皆因我非杭州人的心理在作祟。这种狭隘和感性,是不是唯独我才根深蒂固呢?
西湖的历史记载最早见于东汉时期,《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会稽郡云:“钱塘,西部都尉治。”至隋朝,钱塘县城迁至湖东岸,方有西湖之名。
历史何曾如云烟?原来,杭州人的幸福是有来历的,并且,源远流长!
为着这浩渺烟波,我不止一次地走近西湖、聆听西湖、品读西湖,倾力追寻她与生俱来的“良渚文明”的因子,以及在她的文明的辐照下,那些似乎从未走远的人物和故事。
疫情放开后的第一个春天,新年刚过,从保傲路口开始,我沿西湖漫长的史迹,驻足、移步、流连。
从保俶路走出,不远处就是白堤上的“断桥”。对于“断桥”,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即使从未来过西湖者,有几人不知道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白娘子与许仙”的故事呢?
修炼成人形的蛇妖白素贞在西湖游玩时,与许仙断桥相遇,一见钟情,结为夫妻。但是,他们的爱情不为“卫道士”法海所容,法海将许仙骗至金山寺软禁,白素贞同小青一起与法海斗法,水漫金山寺,却因此伤害了其他生灵。白素贞触犯天条,在生下孩子后被法海收入钵盂,置净慈寺前,令人于其上砌七级宝塔,名曰雷峰,将钵盂镇于塔中。
站在断桥上,向南遥望,目光穷尽处,就能看到夕照山上的雷峰塔。我不由得想起鲁迅先生《论雷峰塔的倒掉》里的文字:那时我惟一的希望,就在这雷峰塔的倒掉。……
你看,尽管鲁迅先生一向辛辣犀利,像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斗士,但其实在他的内心深处,依然有着柔软的一隅。
共情、悲悯、救世,才是一位好作家本该的品格。这,也是我的向度!
从白堤到苏堤,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公元822年7月,仕途多舛的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白居易甫一上任,见杭州有六口古井年久失修,便主持疏浚,解决饮水难题;又见西湖淤塞、农田干旱,便修堤蓄积湖水以利灌溉。在西湖演进的历史中,白居易予以更加厚重的民生内涵。
光阴荏苒,世异时移。今天,或许很多人认为脚下东起残雪断桥、西止平湖秋月的白堤是白居易主持修筑的,其实不是。白堤原名白沙堤,应该是因为白居易任上加强修缮,后人为纪念政绩卓著的诗人,才将白沙堤唤作白堤。
公元1089年,苏东坡再返杭州任知州。这一次,苏东坡发现西湖已不像18年前那样碧波浩渺,而是杂草淤积、水流艰涩。
于是,上任不久的苏东坡向朝廷递交《乞开杭州西湖状》,称:“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之后,便雇募民工疏浚西湖,修筑长堤,并修桥六座,桥下有孔,水流自如。《宋史》载,“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此即今日苏堤。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帝巡游西湖、品题“西湖十景”、御书“苏堤春晓”。因此,历来,游人来西湖览胜,“苏堤春晓”是绝不会错过的!
我从苏堤的最北端一直向南走,偶尔从人群中错步、盘桓,惟恐遗漏了苏堤的绝色美景。只是游人太多,以至于想留下一张背景纯粹的照片都很难。在望山桥处,我无意抓拍的一张照片中,两位老人正举目东望,远处,水波中央,是西湖的另一个胜景——三潭印月。
……
凡来过西湖者,应该对这里的另一大文化记忆印象深刻——在西子湖畔,散落有不少的历史名人墓冢。这些墓冢为“翠幕烟绡藏不得,一声声在画桥西”的柔媚杭州,平添了几分悲怆抑或刚烈的气质。
沿西湖北岸的北山街往西走,栖霞岭南麓,便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墓地所在。
历经八百年,尽管物换星移,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的岳飞墓至今保存较为完好。风侵雨蚀,寒暑相催,水光山色不胜悲,人间永流英雄血。
公元1142年,偏安于江南的南宋王朝在金兵的蹂躏下气若游丝。这年腊月的一天,岳飞被秦桧构陷,以“莫须有”罪名被杀害在临安的大理寺狱中。岳飞被害后,狱卒隗顺冒险将遗体背出杭州城,偷葬于钱塘门外九曲丛祠旁。二十年后,宋孝宗下诏为岳飞平反昭雪,将其遗骸以一品官之礼改葬于栖霞岭南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悲愤之下,我骤然想起正在热播的电影《满江红》。电影里,哪怕是一介马夫、小卒,甚至艺妓,个个不惜肝脑涂地,在生死场中赓续了壮怀激烈、“精忠报国”的品质和精神。
镜头是历史的再现,人心的不屈,人心的归向,从未在时间的流逝中有过些许褶皱。我想,这大概就是《满江红》的意义所在。
沿历史顺流而下,至近代,至西泠桥畔、孤山路一侧,有被孙中山先生誉为“巾帼英雄”的鉴湖女侠秋瑾的墓地。墓座上秋瑾全身塑像,左手按腰,右手按剑,眼望西湖,英姿飒爽。
因为正值初春,不像二十年前我第一次来西湖,那一次,站在秋瑾墓前,我真切地感悟到了秋瑾“秋风秋雨愁煞人”的长叹与悲郁。
苏小小、武松、林和靖、魏源、章太炎、张苍水、徐锡麟、陶成章、史量才、苏曼殊……青山有幸,绿水有念,无数俊杰赤子、墨客骚人长眠在西湖边上,予以西湖另一种厚重与沧杂,这种集观景、凭吊、追思、励志于一身的大地景观,是西湖的另一种质地。这种质地,有时候,比景色更能摄人心魄。
绕湖一周,回到最初的出发地时,晚霞在湖面上荡漾出万紫千红。偌大西湖,水天一色。不忍转身的我,久久地站在湖边,以似显单薄的身影给西湖留下了一个微不足道的注脚!
倘若哪一天,当你来到这里,是不是也会“一半勾留是此湖”呢?
2023年1月29日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融西湖的自然景观与西湖的历史人文景观于一体,展现出独具特色的风光形胜与深厚的文化内涵。
B.文章大量引用古典诗词,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而且强化了文章的诗意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C.对于卫道士法海将白娘子镇于雷峰塔下,与鲁迅有着相同的感受与看法,都希望雷峰塔早早倒掉。
D.文章既有对白居易、岳飞等人的详写,也有对林和靖、章太炎等人的略写,为后文抒发感情做了铺垫。
7.文中关于对“白堤”与“苏堤”的叙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写白居易修缮白沙堤,突出了白居易关心民生的情怀;而写苏轼修建苏堤,则更为突出苏轼在美化环境上的贡献。
B.认为,人们之所以将白沙堤唤作白堤,表述了人们对白居易的感激,而人们称苏堤为“苏公堤”则缺少这份感情。
C.作为西湖的两颗明珠,白堤、苏堤既具有自然景观上的意义,也具有人文景观上的意义;它们丰富了西湖的文化内涵。
D.文章以较多的笔墨叙写白堤、苏堤的来龙去脉,既反映了它们在西湖中的重要地位,也与的写作目的息息相关。
8.文章开头为什么说“我历次来西湖,都不只是奔着西湖的景色来的”?文章尾段“倘若哪一天,……‘一半勾留是此湖’呢?”又表述了怎样的感情?
9.文章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顷襄王二十年,秦白起拔楚西陵,烧先王之墓,王徙东北,保于陈城。楚遂削弱,为秦所轻。于是白起又将兵来伐。
楚人有黄歇者,游学博闻,襄王以为辩,故使于秦。说昭王曰:“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斗而鸷犬受其弊,不如善楚。臣闻之:‘物至而反,冬夏是也;致至而危,累棋是也。’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此从生民以来,万乘之地未尝有也。王若能持功守威省攻伐之心而肥仁义之诫三王不足四五伯不足六也。
“王若负人徒之众,仗兵甲之强,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臣恐有后患。《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此言始之易,终之难也。何以知其然也?智氏见伐赵之利,而不知榆次之祸也;吴见伐齐之便,而不知干隧之败也。此二国者,非无大功也,没利于前,而易患于后也。吴之信越也,从而伐齐,既胜齐人于艾陵,还为越王禽于三江之浦。智氏信韩、魏,从而伐赵,胜有日矣,韩、魏反之,杀智伯瑶于凿台之上。今王妒楚之不毁也,而忘毁楚之强魏也。臣为大王虑而不取。从此观之,楚国,援也;邻国,敌也。今王中道而信韩、魏之盖王也,此正吴信越也。臣闻,敌不可易,时不可失。臣恐韩、魏之卑辞虑患,而实欺大国也。此何也?王既无重世之德于韩、魏,而有累世之怨矣。韩、魏父子兄弟接踵而死于秦者,百世矣。社稷坏,宗庙隳;首身分离,暴骨草泽;父子老弱系虏,相随于路。韩、魏之不亡,秦社稷之忧也。今王之攻楚,不亦失乎!是王攻楚之日,则恶出兵?王将藉路于仇雠之韩、魏乎?兵出之日而王忧其不反也。王若不藉路于仇雠之韩、魏,必攻随阳、右壤。随阳、右壤,此皆广川大水,山林溪谷不食之地。是王有毁楚之名,无得地之实也。且王攻楚之日,四国必悉起应王。王破楚以肥韩、魏于中国而劲齐,是王失计也。”
(节选自《战国策·秦四·顷襄王二十年》)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
王若能持功A守威B省攻伐之心而肥C仁义之诫D三E王不足四F五伯不足六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歇,楚之春申君。他与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并称为“战国四公子”。
B.然,文中为“这样”之义。“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中的“然”字,义为“对”“正确”。
C.文中“而易患于后也”中的“易”字,与文中“敌不可易”中的“易”字含义不相同。
D.“首身分离,暴骨草泽”与“暴霜露,斩荆棘”(《六国论》)两句中的“暴”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点明黄歇出使秦国的背景:楚国西陵被占,楚王祖坟被烧,被迫迁都,国势日衰,此时秦军又来伐楚。
B.黄歇认为,秦、楚两强相争,犹如两虎相斗,得不偿失,反而会让其他国家坐收渔翁之利,实在是不可取。
C.黄歇提醒秦王,如果秦军执意要攻打楚国,那么,韩、魏等四国势必都会响应秦国攻打楚国,从中渔利。
D.为使秦国退兵,黄歇表面上时时处处站在秦国的角度劝说秦王,这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如出一辙。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王中道而信韩、魏之善王也,此正吴信越也。
(2)是王攻楚之日,则恶出兵?
14.黄歇引用《诗经》中句子“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临安春雨初霁①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②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注]①淳熙十三年,诗人在家乡赋闲五年后重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前在临安等待皇帝召见时写下此诗。②“素衣”句:陆机《为顾彦先赠知》诗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陆游这里反用其意。
15.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开篇即以问句的形式表述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籍京华的蹉跎,直抒胸臆,情感喷薄。
B.颔联,小楼听雨,深巷卖花,生动贴切地表现了江南农村的早春景色,诗境优美,韵味隽永,能给诗人些许欣喜与慰藉。
C.颈联“作草”“分茶”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但背后却深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
D.全诗将日常生活写得很有情趣,章法极为谨严,表现了诗人闲居自遣和对于官场生活冷淡的心情。
16.本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述向古圣先贤学习,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陶渊明以云鸟自喻,表现诗人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倦鸟归巢。
(3)《登快阁》中巧用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和阮籍青白眼典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选择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小我就是个用耳朵阅读的人,是一个听故事的人。我出生在一个闭塞的乡村,那个地方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有电,为了度过漫漫长夜,老人们便给我们讲妖精和鬼怪的故事。老人们说得煞有介事,我也就①,仿佛这些事就发生在我身边,这些故事既让我感到恐惧,又让我感到兴奋,也让我意识到了鬼怪故事的作用——饱含着人对未知世界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那时在集市上还有一些乡村说书人。他们要把一个小说讲好几个月,所以经常在每一个故事里大量地②,随机演绎。有的时候讲某个人穿一条裤子,讲了一天还没穿上来。我从小就迷恋乡村中说书人讲述的这些稀奇古怪的古今中外的故事。当许多孩子都幻想成为伟大人物时,我却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在集市上说书的人。
最后要提到的,是来自我故乡的蒲松龄。蒲先生是最会讲故事的人,他具有当今所有作家都③的丰富想象力。他用最典雅的语言写这种民间故事,使许多虚构的狐鬼妖的小说富有了生活气息。我也曾积极地向西方的现代派小说学习,但最终回归了传统。如今,我感觉到自己是站在一个广场上,面对着许多听众,绘声绘色地讲述,这是世界小说的传统,更是中国小说的传统。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处“用耳朵阅读”在意思上等同于后一句中的“听故事”,这样表述有什么好处
20.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画横线处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一吃到咸味,我不由得想起山上同志们那些黄瘦的脸色——山上缺盐缺得凶呢。
B.你看,说走就走了,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
C.走不到百步,她们就和另一种河流——同在东洋厂工作的“外头工人”们汇在一起。
D.倘使我相信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安慰——但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七、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当今社会,“微笑服务”几乎成为各行各业都提倡的理念,甚至有的国家还开设了诸多有关微笑和大笑的基础理论课程。然而过度强调“微笑服务”也会带来负面作用,___①___。“微笑型抑郁”是一种新型抑郁倾向,多发生在那些事业有成的人士中。这类人在社会上给人的印象是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表现得十分强大,___②___,也有困惑、苦恼、无奈、悲伤,只是为了维护自己“能人”“强人”的“面子”,他们不愿向人倾诉这些负面情绪。长期得不到宣泄的负面情绪积累下来,___③___,使他们备受折磨。
目前类似“微笑型抑郁”的隐性表现方式的群体数量有快速增长的势头。“现代人的工作节奏快,很多来访者虽然内心深处感到非常压抑与忧愁,但表面上却若无其事。坏情绪积攒到一定程度,肯定会出问题。”心理咨询师表示,“这不仅会导致心理疾病,长此以往,还会诱发生理疾患。”
21.请在文中空白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其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递进关系的句子,表述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八、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微纪录片,介绍一组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
有位科学家强调,实现北斗导航系统服务于各行各业,“需要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她致力于科技攻关,还从事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有位摄影家认为,“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是民族的,血脉的,永不过时”。他选择了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通过照片增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有位建筑家主张,要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必须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他一直努力建造“再过几代人仍然感觉美好”的建筑作品。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解析:
1.C2.A3.C4.①全文结构层次安排逻辑严密。文章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开篇,引出下文;然后分别从“挑选食物”和“解毒能力”两个角度引出对长颈鹿、袋鼠熊的介绍和对马铃薯甲虫解毒能力的介绍。②巧妙运用一系列衔接性词语,使前后衔接更加紧密。“当然有”“还有”“所以”但是”等词语的使用,使文段衔接紧密,段落内部层次清晰。5.①学会挑选食物,尽量选择毒素含量少的植物;②减少有毒植物的摄入量,延长进食时间;③有效利用体内拥有的高效解毒体系。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根据原文意思,应该是食用的桉树叶较少,因而提供的能量较少,这就决定了考拉需要选择慢腾腾的生活方式来节省能量,而不是“考拉选择慢吞吞的生活方式来节省能量,以减少食用桉树叶的数量”。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说法绝对,原文是指“过量的单宁”,并非只要单宁一旦进入动物的消化系统就会出现不好的结果。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A.张冠李戴,文中只提到树袋熊稀释毒素,并没有说长颈鹿也是这样。
B.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信息提到桉树释放桉叶素目的是抵御侵害。
D.说法绝对,原文“对多种农药”,并非“各种农药”。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体特点和语言特点的能力。
①全文结构层次安排逻辑严密。“在动物世界里有没有相应的解毒办法呢当然有”文章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开篇,引出下文;然后“长颈鹿并不会在一棵树上吃太久,很快它们就会移动到下一棵金合欢树”“说到挑选食物,还有一个出名的例子,那就是在澳洲的桉树林中生活的动物,可能你已经猜到了,这个动物就是树袋熊(考拉)”“要说到解毒能力,马铃薯甲虫必然是能数得着的狠角色”分别从“挑选食物”和“解毒能力”两个角度引出对长颈鹿、袋鼠熊的介绍和对马铃薯甲虫解毒能力的介绍。
②巧妙运用一系列衔接性词语,使前后衔接更加紧密。有“当然有”“只要……就”“因为”“接着”“还有”“所以”但是”“更重要的是”等词语的使用,使文段衔接紧密,段落内部层次清晰。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结合“长颈鹿并不会在一棵树上吃太久,很快它们就会移动到下一棵金合欢树”“并非是棵桉树,考拉都会吃。在澳大利亚分布着约300种桉树,但是考拉仅仅热衷于吃其中的三种桉树的叶子,分别是小帽桉、细叶桉和赤桉”可知,学会挑选食物,尽量选择毒素含量少的植物;
结合“为了应对这种高毒性低热量的食物,考拉的应对策略就是少吃多消化”可知,减少有毒植物的摄入量,延长进食时间;
结合“对于马铃薯甲虫而言,这些根本就不是问题。因为马铃薯甲虫体内拥有高效的解毒体系”可知,有效利用体内拥有的高效解毒体系。
6.C7.B8.①因为西湖不仅有天堂般的自然美,还有集观景、凭吊、追思、励志于一身的另一种大地景观,有时它比景色更能摄人心魄,故历次来西湖,都不只是奔着西湖的景色来的。
②文章尾段表述了对西湖依恋、不舍、赞美和期望人们真切地感受西湖的自然美、人文美,思考人生价值的感情。9.①知识性:无论是对西湖、白堤、苏堤等来历的介绍,还是对古典诗词的引用,都给人以知识性的教益;
②趣味性:如通过白娘子大战法海,水漫金山寺,被镇于雷峰塔下的传说的叙述,使文章富有趣味性;
③思想性:如对自己漫步杭州城时既羡慕又嫉妒心理的反思以及有感于西湖的自然、人文景观时生发的感慨,均体现了文章的思想性。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与鲁迅有着相同的感受与看法,都希望雷峰塔早早倒掉”曲解文意。依据“我不由得想起鲁迅先生《论雷峰塔的倒掉》里的文字:那时我惟一的希望,就在这雷峰塔的倒掉。……共情、悲悯、救世,才是一位好作家本该的品格。这,也是我的向度”可知文章只是说与鲁迅有着相同的感受与看法,即对白娘子被镇于雷峰塔下感到悲悯、同情。他们在价值取向上是相同的,而不是说也希望雷峰塔早早倒掉。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B.“缺少这份感情”错误,依据“便雇募民工疏浚西湖,修筑长堤,并修桥六座,桥下有孔,水流自如。《宋史》载,……此即今日苏堤”可知并没有认为人们缺少对苏轼的感激之情。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以及评价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①依据“三秋桂子、六桥烟柳……俯拾即是的湖光山色,恰到好处的柳绿花红,浩淼、繁盛,西湖以其天堂般的存在”可知因为西湖不仅有天堂般的自然美;
依据“三秋桂子、六桥烟柳……俯拾即是的湖光山色,恰到好处的柳绿花红,浩淼、繁盛,西湖以其天堂般的存在,吸引古今游人在此形胜之地,留下了绵延跌宕的足迹和身影”“历史何曾如云烟?……走近西湖、聆听西湖、品读西湖,……以及在她的文明的辐照下,那些似乎从未走远的人物和故事”“悲愤之下,我骤然想起正在热播的电影《满江红》。……我想,这大概就是《满江红》的意义所在”可知西湖还有集观景、凭吊、追思、励志于一身的另一种大地景观,有时它比景色更能摄人心魄,故历次来西湖,都不只是奔着西湖的景色来的。
②依据“偌大西湖,水天一色。不忍转身的我,久久地站在湖边,以似显单薄的身影给西湖留下了一个微不足道的注脚”可知文章尾段表述了对西湖依恋、不舍、赞美,依据“倘若哪一天,当你来到这里,是不是也会‘一半勾留是此湖’呢”可知期望人们真切地感受西湖的自然美、人文美,思考人生价值的感情。
9.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①知识性:“‘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究竟从何年何月开始,就有了这一湖碧水,端的给人间缔造了绝无仅有的图景”是对西湖的介绍,“公元822年7月,仕途多舛的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白堤原名白沙堤,应该是因为白居易任上加强修缮,后人为纪念政绩卓著的诗人,才将白沙堤唤作白堤”是对白堤的介绍,“上任不久的苏东坡向朝廷递交《乞开杭州西湖状》,……此即今日苏堤”是对苏堤的介绍,依据这些可知无论是对西湖、白堤、苏堤等来历的介绍,还是对古典诗词的引用,都给人以知识性的教益;
②趣味性:依据“修炼成人形的蛇妖白素贞在西湖游玩时,与许仙断桥相遇,……白素贞触犯天条,在生下孩子后被法海收入钵盂,置净慈寺前,令人于其上砌七级宝塔,名曰雷峰,将钵盂镇于塔中”可知通过白娘子大战法海,水漫金山寺,被镇于雷峰塔下的传说的叙述,使文章富有趣味性;
③思想性:依据“甚至,让每一位漫步在杭州城里的游客,内心动辄涌起难舍难离的百般情愫——于我,何尝不是如此?潜藏在心底的羡慕,总是不由自主地默化成些许嫉妒”可知对自己漫步杭州城时既羡慕又嫉妒心理的反思,再依据“这种集观景、凭吊、追思、励志于一身的大地景观,是西湖的另一种质地。这种质地,有时候,比景色更能摄人心魄。……倘若哪一天,当你来到这里,是不是也会‘一半勾留是此湖’呢”可知有感于西湖的自然、人文景观时生发的感慨,均体现了文章的思想性。
10.BDF11.B12.C13.(1)如今大王中途相信韩、魏对大王友善,这正和吴国轻信越国一样。
(2)这样一来大王伐楚之日,会从哪条路出兵呢?14.“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即凡事都有一个很好的开始,却少有圆满的结局。黄歇引用该句,意在告诫秦王,秦楚战端一开,结果难料,以此希望秦王应见好就收,不要轻启战端。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句意:大王倘能谨守功业,保持威势,减少攻伐之野心,宣扬仁义之王道,那么三王就不愁变成‘四王’,五霸也不难变成‘六霸’了。
“持功守威”中“持功”和“守威”是并列成分,中间不宜断开,在“守威”后面即B处断开;
“省攻伐之心而肥仁义之诫”中“省攻伐之心”与“肥仁义之诫”是并列结构,中间用“而”字连接,在“之诫”后面即D处断开。;
“三王不足四”“五伯不足六”虽然也是并列结构,但讲的是两件事情,中间宜断开,在“三王不足四”即F处断开。
故在BDF处断开。
1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和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B.“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中的“然”字,意为“这样”。句意:凭什么知道是这样呢?/知道是这样,但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
C.易,换来;/轻视。含义不相同,判断正确。句意:结果换来了后来的祸患。/敌人不可以轻视。
D.暴,均同“曝”,暴露。含义相同,判断正确。句意:头和身体分离,暴尸于荒野;/暴露在霜露之中,斩断荆棘开辟。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韩、魏等四国势必都会响应秦国攻打楚国,从中渔利”说法错误,根据文中韩、魏与秦有深仇大恨,黄歇提醒秦王“兵出之日而王忧其不反也”可知,“四国必悉起应王”指的是“韩、魏等四国势必都趁机攻打秦国”,而非“韩、魏等四国势必都会响应秦国攻打楚国”。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道”,路途;“信”,相信;“善”,对……友善。
(2)“是”,这样;“攻”,攻伐;“恶”,哪里,从哪里。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即凡事都有一个很好的开始,却少有圆满的结局。
结合“王若负人徒之众,仗兵甲之强,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臣恐有后患。《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此言始之易,终之难也”可知黄歇引用该句,意在告诫秦王,秦楚战端一开,结果难料,以此希望秦王应见好就收,不要轻启战端。
参考译文:
楚襄王二十年,秦将白起攻陷楚国的西陵,烧毁楚王祖先的坟墓,楚襄王迁都东北,死守陈城。楚国于是日渐削弱,被秦国所轻视。在这种情况下白起又率军攻打楚国。
楚国有个名叫黄歇的人,在外游学,博学多闻,楚襄王认为他是善辩之士,因而派他出使秦国。黄歇到秦国后对秦昭王说:“天下各国没有比秦、楚强大的了,如今我听说大王想要攻打楚国,这就好比两虎相争而让笨狗坐收渔人之利,大王不如与楚修好。我听说:‘物极必反,冬夏相替就是这样;事情到达极致就很危险,堆叠棋子就是这样。’如今贵国的土地占天下的一半,这是从有人类以来,即使天子也没有这么大的领土。大王倘能谨守功业,保持威势,减少攻伐之野心,宣扬仁义之王道,那么三王就不愁变成‘四王’,五霸也不难变成‘六霸’了。
“大王如果自恃兵多将广,武器装备之强,而企图用武力来征服天下所有的君主,臣担心秦国自此后患无穷。《诗经》上说:‘凡事都有一个很好的开始,却少有圆满的结局。’这说的是始易终难的道理。凭什么断定事理是这样呢?智伯只看到攻打赵国的好处,却没有注意到有榆次之祸;吴王只发现攻打齐国很有利,却没有料到有干遂之败。这两个国家并非没有赫赫战功,只是由于沉溺于眼前的利益,结果换来了后来的祸患。吴王相信越国,就跟越国结盟攻打齐国,在艾陵战胜了齐人,回来却被越王擒于三江之滨。智伯轻信韩、魏,和他们结盟攻打赵国,胜利在望,韩、魏两军倒戈,把智伯瑶杀死在凿台之上。如今大王嫉妒楚国没有灭亡,却忘记了灭掉楚国反而增强魏国的实力。所以我才替大王忧虑,认为攻打楚国不可取。由此看来,楚国才是秦国的坚强后盾;其他邻近之国方是秦国的敌人。如今大王中途相信韩、魏对大王友善,这正和吴国轻信越国一样。我听说,敌人不可轻视,时机不容错过。因此,我担心韩、魏是担忧国难临头才卑躬屈膝地臣服于大王的,实际上是在欺骗秦国。这何以见得呢?因为大王对韩、魏非但没有什么世代恩德,反而有几世的积怨。韩、魏两国的父子兄弟,百年来死于秦国之手的不可胜数。社稷毁坏,宗庙坍塌;百姓身首异处,暴尸于荒野;父子老弱被掳掠押送的,相望于道。韩、魏不灭亡,乃是秦国社稷的一大忧患。此时大王却攻打楚国,难道不是大大的失策吗!这样一来大王伐楚之日,会从哪条路出兵呢?大王将向仇敌韩、魏借道么?恐怕出兵之日大王就开始担忧军队能否再回秦国了。如果大王不向韩、魏两个仇国借道,那一定只能攻打楚国的随阳、右壤。而随阳、右壤都是广阔的大河,以及山陵深谷等荒芜之地。这是大王徒有灭楚之名,而无得地之实。况且大王攻打楚国之时,韩、魏等四国势必都趁机攻打秦国。大王击溃楚国来使韩、魏在中原开疆拓土并增强了齐国实力。这是大王失策之处。
15.B16.(1)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客居京华的蹉跎。由首联“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的“薄”“谁令”可知,感叹世态人情薄得就象半透明的纱,表述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居京华的蹉跎。
(2)不被重用的无聊与无奈。由颔联“小楼一夜听春雨”的“一夜”可知,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它暗示了诗人因国事家愁一夜未曾入睡。由颈联“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的“闲”“戏”可知,诗人客居京华,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实则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
(3)对官场的厌倦,国家多事的忧虑。由尾联“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可知,诗人声称清明不远,应早日回家。此句其实是自我解嘲,是本已厌倦官场却又客籍京华的无奈之举。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江南农村”错误,应是“江南市镇”;“早春”错误,应是“暮春”;“能给诗人些许欣喜与慰藉”错误,应是“惆怅所至,抒发了自我落寞的情怀”。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联系创作背景并结合解释可知,当时奉诏入京,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百无聊赖。再结合首联“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的“薄”“谁令”可知,感叹世态人情薄得就像半透明的纱,陆游当时不仅长期宦海沉浮,而且壮志未酬,又兼个人生活的种种不幸,这位命途坎坷的老人发出悲叹,表述了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和客居京华的蹉跎。
颔联“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是说“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清早会听到小巷深处在一声声叫卖杏花”。“小楼一夜听春雨”,正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一夜”两字,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陆游这里写得更为含蓄深蕴,他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述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从颈联“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的“闲”“戏”可知,陆游客居京华,闲极无聊,所以以草书消遣。因为是小雨初霁,所以说“晴窗”,“细乳戏分茶”这里就是品茶、玩茶道。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陆游素来有为国家作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宏愿,而严州知府的职位本与他的素志不合,何况觐见一次皇帝,不知要在客舍中等待多久!国家正是多事之秋,而诗人却在以作书品茶消磨时光,真是无聊而可悲!
可见,中间两联表述了不被重用的无聊与无奈。
从尾联“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可知,此句不仅道出了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为其所化的意思。诗人声称清明不远,应早日回家,而不愿在所谓“人间天堂”的江南临安久留。诗人应召入京,却只匆匆一过,便拂袖而去。陆游这里反用其意,其实是自我解嘲,是本已厌倦官场却又客籍京华的无奈之举,表述了对官场的厌倦,对国家多事的忧虑。
17.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伏”“岫”“聊”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18.①信以为真②添油加醋(添枝加叶)③望尘莫及(不可企及)19.①“用耳朵阅读”把视觉转化为听觉,突破常规,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②强调了听故事是“我”的阅读方式,更符合“我”当时的身份,有利于后文叙写“我”的心理感受。20.C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结合前文“老人们说得煞有介事”和后文“这些故事既让我感到恐惧,又让我感到兴奋”可以推知,“我”把老人们说的故事当作真的来相信,所以此处填“信以为真”。信以为真:以为某件事是真的,指把假的当作真的。
第二处,结合前文“他们要把一个小说讲好几个月”“所以经常在每一个故事里大量地……”和后文“讲某个人穿一条裤子,讲了一天还没穿上来”可以推知,此处应填在讲故事时,通过增添原本没有的内容来夸大、引起别人注意的词,可填“添油加醋”或“添枝加叶”。添油加醋(添枝加叶):形容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为了夸张渲染,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
第三处,结合前文“最会讲故事的人”“当今所有作家都”和后文“丰富想象力”可以推知,此处应填在想象力的丰富性方面,所有作家都感到相差甚远、无法企及的词,可填“望尘莫及”或“不可企及”。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不可企及:没有希望达到。形容远远赶不上。
1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述效果的能力。
“用耳朵阅读”,“阅读”本属于视觉行为,“用耳朵阅读”把视觉转化为听觉,打通了感觉器官,运用了通感的修辞,使语言生动形象。
“用耳朵阅读”指的是听故事,结合“出生在一个闭塞的乡村,那个地方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有电,为了度过漫漫长夜,老人们便给我们讲妖精和鬼怪的故事”可知,听故事作为“我”的阅读方式,更符合“我”当时的身份,有利于后文叙写“我”的心理感受。
从小我就是个用耳朵阅读的人,是一个听故事的人
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例句破折号的作用是对“作用”一词的进一步解释。
A.表示补充说明;
B.表示话语中断;
D.表示语意的转折;
C.表示对“另一种河流”的进一步解释。与例句作用相同。
故选C。
21.①这就是“微笑型抑郁”的出现②但事实上这些人和普通人一样③形成巨大压力22.类似“微笑型抑郁”隐性表现方式的群体数量快速增长,这不仅会导致心理疾病,且会诱发生理疾患。
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下文解释“微笑型抑郁”,说明“微笑服务”带来的负面作用,此处是解释,应填:这就是“微笑型抑郁”的出现。
②“也有困惑、苦恼、无奈、悲伤”与前文语意转折,说明他们与普通人有一样的负面情绪,应填:但事实上这些人和普通人一样。
③“负面情绪积累下来”得不到宣泄,就会形成压力,“使他们备受折磨”说明压力很大,应填:形成巨大压力。
22.本题考查学生语段压缩概括的能力。
第二段有2句话,第1句“目前类似“微笑型抑郁”的隐性表现方式的群体数量有快速增长的势头”是说“类似“微笑型抑郁”隐性表现方式的群体数量快速增长”;第2句是心理咨询师的话,强调指出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福建师范大学《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福建师范大学《土壤地理学实验》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福建师范大学《数字信号处理应用一》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福建师范大学《数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福建师范大学《基金管理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统编版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测试卷
- 电气质量验收规范考试题
- 教师教科研现状与需求调查问卷
- 7《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 (BZ1)中建西北院BIM标准
- 初级插花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河南省洛阳市《综合能力测试》事业单位国考真题
- 法医物证学第十二章血痕检验1
- 智慧消防整体解决方案消防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解课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经验汇总课件
- 社会实践鉴定表
- 2022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含2022年修订部分)
- 公司吸烟管理规定范文
- 消毒记录表(简单模板)
- 东北抗联精神很实用-学习东北抗联精神共24张课件
- 老旧小区改造施工组织详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