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江苏省徐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4.如需作图,必须用28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徐州新沂花厅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玉器。陶器多具有大汶口文化的特征,部分陶器及玉器等又具有良渚文化的特征;墓葬中既有体现大汶口文化的殉猪、殉狗,又有体现良渚文化的殉人。这可以实证石器时代的()A.文化交融 B.部落冲突 C.氏族联姻 D.邦国扩张【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徐州新沂花厅遗址出土的陶器和墓葬,同时具有黄河流域大汶口文化和长江流域良渚文化的特征,反映出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大汶口文化交汇融合,A项正确;徐州新沂花厅遗址同时带有黄河流域大汶口文化和长江流域良渚文化的特征,无疑体现了文化交融,至于此种交融是如何实现的,是通过部落冲突、氏族联姻还是通过邦国扩张,又或者三者兼而有之,从材料中无法看出,排除B项、C项、D项。故选A项。2.下表是考古出土的部分地区战国时期物品统计表(部分)。此表反映当时()铁器出土地点铁器数(件)生产工具数(件)铁农具数(件)辽宁抚顺莲花堡80余7768山西长治分水岭363121河北兴隆古洞沟878552河南辉县固围村936958广西平乐银山岭18117091A.一家一户个体劳作盛行 B.土地私有制度确立C.铁农具运用于农业生产 D.冶铁技术趋于成熟【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在中国南北部分地区出土了战国时期的铁器、铁器生产工具和铁农具,反映了这一时期铁农具应用在农业生产,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一家一户个体劳作盛行,排除A项;商鞅变法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材料未涉及,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冶铁技术成熟,排除D项。故选C项。3.唐高宗有疾不能理政,寒族出身的武则天柄政,“大崇文章之选,破格用人”,“当时山东、江左人民之中,有虽工于为文,但以不预关中团体之故,致遭屏抑者,亦因此政治变革之际会,得以上升朝列,而西魏、北周、杨隋及唐初将相旧家之政权尊位遂不得不为此新兴阶级所攘夺替代”。武则天的举措()A.打击士族促进了社会流动 B.利用科举推动了社会公平C.破格用人提高了行政效率 D.提升寒族巩固了皇权统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武则天破格用人,使得寒门子弟流入上层,打击了西魏、北周、杨隋及唐初将相旧家之政权尊位,从而巩固了自己的统治,D项正确;武则天打击门阀士族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巩固皇权统治,排除A项;材料中未提及科举推动了社会公平,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行政效率的相关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4.宋代的“行”是指“同业商人组织”。据《西湖老人繁胜录》记载,南宋临安有414行,比唐代长安增加了近一倍。“行”的增多表明()A.传统经济结构瓦解 B.商品经济迅速发展C.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D.政府放松社会控制【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宋代的‘行’是指‘同行业商人组织’”、“南宋临安有414行,比唐代长安增加了近一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行”的增多是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统经济结构瓦解出现于鸦片战争后,这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人身依附关系”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排除C项;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强调的是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放松社会控制”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5.明洪武三十一年颁布《教民榜文》,规定每里须推年高有德之人为里老人,里老人要定期向里中编户宣读并讲解《大明律》、“六谕”等,导民之善,平乡里争讼,得参议民之利当与政之得失。地方官员、坊里百姓都对里老人隆礼以待,尊为“方巾御史”。明设置里老人的主要意图是()A.倡导尊老风尚 B.加强基层治理C健全行政机构 D.宣传国家政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里老人要定期向里中编户宣读并讲解《大明律》、‘六谕’等,导民之善,平乡里争讼,得参议民之利当与政之得失”,可知明设置里老人的主要意图是稳定秩序、加强基层治理,B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对里老人隆礼以待的原因是他担负着教化百姓的职责,“倡导尊老风尚”不是政府设置里老人的目的,排除A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里老人不是行政机构,排除C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宣传国家政策”不是主要意图,排除D项。故选B项。6.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努力寻找救国之路,出国留学逐渐形成热潮。20世纪初,有志青年大多选择学习社会政治学说和军事专业,而民国初年大多选择工程、农林、医学、物理、化学等专业。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们对西方文化认识加深 B.官员选拔制度的变化C.第二次工业革命深刻影响 D.建设新型国家的需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初,有志青年大多选择学习社会政治学说和军事专业,而民国初年大多选择工程、农林、医学、物理、化学等专业”可知,20世纪初有志青年以学习政治军事寻求救国方案,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后,大多选择自然科学类以发展民族工业,说明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建设新型国家的需要,D项正确;人们对西方文化认识加深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官员选拔制度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属于客观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7.下表为近代中国部分民族企业信息表。这反映了民族企业()时期代表企业企业口号企业行为19世纪60-90年代继昌隆缫丝厂还哺祖国施米、施药、赠诊、开办义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南通大生纱厂振兴棉业,实业救国办学堂、资助革命20世纪30年代民生事业公司宁举丧,不受奠仪关闭工厂、捐助抗战A.重视教育培养技术人才 B.内外挤压经营困难C.关注民生履行社会责任 D.技术受限轻重失调【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施米、施药、赠诊、开办义学”,“办学堂、资助革命”,“关闭工厂、捐助抗战”,可以看出部分近代中国的民族企业,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为国为民,通过向社会回馈,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C项正确;重视教育仅是其中的一项企业行为,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未涉及企业经营状况,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企业技术状况,排除D项。故选C项。8.1927年,李立三、刘少奇等人领导和组织了汉口30万人反英示威大会,会后举行示威游行,高喊着“打倒帝国主义”、“收回租界”等口号,向英租界挺进。与这一历史事件密切相关的是()A.武昌起义爆发 B.北伐战争顺利推进C.国共合作破裂 D.国民政府统一全国【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1926年7月,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北伐,进展迅速,1927年1月1日,国民政府正式迁都武汉。同时工农群众运动进入高潮,1927年1月3日武汉十多万工人和市民举行庆祝北伐胜利大会,英国水兵竟用刺刀驱赶在汉口英租界附近江汉关广场听演讲群众,制造了刺死一人,伤几十人的“汉口一三惨案”,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慨。5日李立三、刘少奇等人领导和组织了汉口30万人反英示威大会,会后举行示威游行,高喊着“打倒帝国主义”、“收回租界”等口号,向英租界挺进,汉口英租界被爱国群众控制。九江工人和市民也在武汉群众斗争胜利的鼓舞下,占领了九江英租界。面对声势浩大的群众反帝运动,英国政府不得不作出让步,在1927年2月与武汉国民政府签署协定,将在汉口、九江的租界交还中国。因此与材料中共产党领导工农群众开展收回汉口英租界的斗争密切相关的是北伐战争顺利推进,B项正确;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打响,辛亥革命爆发,与材料所述的“1927年”时间不符,排除A项;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由国共合作发动的国民革命失败。材料所述事件发生在1927年1月,当时国共仍然处于合作时期,排除C项;1928年底,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至此,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与材料所述的“1927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9.1943年春,中央警卫团的战士杜林森在一次开荒比赛中,创造了一天开荒6.3亩的好成绩。毛主席接见他时说:“你的功劳很大,一天开荒六亩多地,称得起劳动英雄。大家都叫你‘气死牛’,我看你还是气死人,气死蒋介石。”这反映了()A.国民政府封锁解放区失败 B.陕甘宁边区自然灾荒严重C.根据地人民自力更生坚持抗战 D.减租减息政策激发生产积极性【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可知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大生产运动是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对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封锁,自力更生坚持抗战,C项正确;国民党封锁的是抗日根据地,而非解放区,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到陕甘宁边区自然灾荒严重,排除B项;减租减息是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但是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0.建国初上海反动商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蓄意制造混乱和困难。陈云通过周密的调查、详尽的计算,要求江苏、安徽、湖北、四川及东北等解放区以大局为重,克服困难,积极运粮支援上海的经济斗争,使上海在短短的时间掌握了17亿公斤粮食,保障了粮食战争的胜利。这一事件反映了新政权()A.谙熟市场规律应对有方 B.计划经济建立优势明显C.基础设施完备交通畅达 D.国民经济恢复物资充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建国初上海反动商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蓄意制造混乱和困难”、“积极运粮支援上海经济斗争,使上海在短短的时间掌握了17亿公斤粮食,保障了粮食战争的胜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事件反映了党和政府运用市场手段,稳定了上海的物价,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计划经济建立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这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基础设施完备交通畅达”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强调的是稳定物价、巩固政权,“物资充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1.下表中国民生产总值及部分行业生产总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单位:亿元)()年份国内GDP工业GDP农业GDP1978年3645.201745.201027.501992年26923.4811699.505866.601993年35673.2016472.706887.60A.工农业协同发展 B.市场经济体制建立C.所有制结构优化 D.改革开放战略实施【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国民生产总值及部分行业生产总值变化”可知,1978年以来,我国的国内GDP、工业GDP和农业GDP都在上升,结合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可知1978年来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D项正确;材料主旨信息是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强调工农业协同的发展,排除A项;1992年中国十四大才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所有制结构的优化,排除C项。故选D项。12.古代两河流域人们认为万物是由神创造的。苏美尔城邦时期是多神共同创造;但是到了巴比伦王国和亚述帝国时期,多神创造逐渐变为一神为主多神协助共同创造,或者干脆一神独立创造。这一变化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政权更迭影响价值判断 B.生产发展推动文明进步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神话传说丰富历史研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古代西亚地区各个国家形态的不同,由苏美尔城邦国家到巴比伦王国再到地跨亚述帝国,这些国家的宗教也在发生着变化,由多神到一神为主或唯一神创造。因此实质问题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项正确;政权更迭会影响价值判断,但不是题干变化的实质,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宗教崇拜,不属于文明的进步,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神话传说,而是宗教,排除D项。故选C项。13.有学者指出“觉醒后的人类,过分夸大了自身的力量,由于信仰的断裂而导致道德的解体。他们将自由等同于权力、金钱、异性,使自由意志张扬变成了以个人为中心的贪婪、嫉妒、刚愎自用。”该学者评价的是()A.科学革命中实证主义的不足 B.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的局限C.宗教改革中浪漫主义的缺陷 D.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的矫饰【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觉醒后的人类,过分夸大了自身的力量,由于信仰的断裂而导致道德的解体。他们将自由等同于权力、金钱、异性,使自由意志张扬变成了以个人为中心的贪婪、嫉妒、刚愎自用。”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文艺复兴,14至16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名,掀起反对封建宗教神学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但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了文艺复兴时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B项正确;“科学革命中实证主义的不足”此说法与材料主旨信息无关,排除A项;“宗教改革中浪漫主义的缺陷”此说法与材料主旨信息无关,排除C项;“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的矫饰”此说法与材料主旨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4.一战后,西方殖民国家调整南亚、东南亚殖民政策。英国实行所谓宪政改革;美国实行“菲律宾化”,建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荷兰继续奉行所谓给殖民地以权力和福利的“道义改革”。这些调整旨在对殖民地()A.推行自治平息反抗 B.民主改革发展经济C.以退为进维护统治 D.破旧立新直接控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在“一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意识进一步加强,对殖民体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西方殖民国家调整南亚、东南亚殖民政策目的是以退为进维护殖民统治,C项正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这些调整并不是真正推行自治,排除A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这些调整是西方殖民国家迫不得已采取的措施,目的是维护殖民统治,不是为了让殖民地发展民主和经济,排除B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这些调整仍是殖民措施,没有破旧立新,排除D项。故选C项。15.下表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社会签订的一系列限制核武器的协定。这些协定()时间协定时间协定1963年控制核武器试验协定1968年不扩散核武器协定1967年禁止空间核武器协定1971年海底禁止核武器协定1967年拉美无核区协定1972年美苏限制战略核武器条约A.缓解了国际紧张局势 B.冲击了世界两极格局C.推动了美苏两国和解 D.避免了核战军事威胁【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社会签订的一系列限制核武器的协定”,可以看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社会通过签订一系列限制核武器的协定,在美苏两极格局之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际紧张局势,A项正确;这些协定缓和了国际局势,但是并不能冲击两极格局,排除B项;美苏两国之间既有对抗又有缓和,“和解”表述错误,排除C项;这些协定对核战军事威胁的作用是有限的,“避免”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16.2022年美联储在6月、7月以及9月连续3次加息75个基点,利率由1.75%达到了3.25%,加剧跨境资本流动,导致美元快速回流美国;欧元、英镑、日元等经济体货币贬值压力加大,部分新兴经济体深陷债务危机,甚至将重蹈上世纪滞胀的覆辙。这主要反映了()A.世界经济危机周而复始 B.世界金融体系亟需调整C.新兴经济体经济基础薄弱 D.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随着美元加息,“加剧跨境资本流动,导致美元快速回流美国,从而导致其他国家货币贬值压力加大,部分新兴经济体深陷债务危机,甚至将重蹈上世纪滞胀的覆辙”,这说明了世界金融体系还不完善亟需调整,B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了美元不断加息给金融体系带来了不利影响,没有体现世界经济危机周而复始,排除A项;材料中反映的新兴经济体经济受影响的原因主要是外部因素,排除C项;1970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已崩溃,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17题13分,18题14分,19题12分,20题13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夏商时期,人们对于居四周及文化上与内地不相同的民族称之为“夷”,自称为“夏”或“华”。春秋战国时期,内地与周边始有文明之比较,对文化低即不遵守周礼的人或族称为蛮、夷、戎、狄,以示华夷有别。汉初,由于国力上的劣势,在处理民族关系理念上沿袭先秦的华夷思想,凸显“夷夏”之大防;武帝时又进行了调整,强调“以夏化夷”,纳“夷狄”于华夏,实现一统。唐太宗视“四夷”与华夏享同等人格,对各民族“爱之如一”,促进民族之间完成了深度的文化交流交融,推动着多民族整合不断向前发展。清朝时乾隆的“华夷”观念又有所突破,认为天下“大一统”为“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夷狄而中华,则中华之:中华而夷狄,则夷狄之”,从而摆脱了“华夷之大防”的观念。清代“华夷”一体的理念,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均实现了对传统“华夷”观的历史超越。——摘编自段超高元武《从“夷华之辩”到“华夷一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思想史考察》(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夷夏”观念演进历程及原因。(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夷夏”观念演进的深远影响。【答案】(1)演进历程:夏商时期:夷夏观念产生;春秋战国:夷夏有别;西汉中期(武帝)以夏化夷(以夏纳夷);唐朝:夷夏平等(夷夏一家);清朝:夷夏一体(华夷一体)。原因:“大一统”思想的影响;历代王朝的治理;夷夏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通婚、迁移、互市);政治家的政治智慧;国力的强弱。(任意4点)(2)深远影响: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拓展了疆域。【解析】(1)演进历程:根据材料中的“夏商时期,人们对于居四周及文化上与内地不相同的民族称之为‘夷’,自称为‘夏’或‘华’”可得出“夏商时期:夷夏观念产生”;根据材料中的“春秋战国时期,内地与周边始有文明之比较,对文化低即不遵守周礼的人或族称为蛮、夷、戎、狄,以示华夷有别”可得出“春秋战国:夷夏有别”;根据材料中的“武帝时又进行了调整,强调‘以夏化夷’,纳‘夷狄’于华夏,实现一统”可得出“西汉中期(武帝)以夏化夷(以夏纳夷)”;根据材料中的“唐太宗视‘四夷’与华夏享同等人格,对各民族‘爱之如一’”可得出“唐朝:夷夏平等(夷夏一家)”;根据材料中的“清朝时乾隆的‘华夷’观念又有所突破,认为天下‘大一统’为‘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从而摆脱了‘华夷之大防’的观念。”可得出“清朝:夷夏一体(华夷一体)”;原因:根据材料中的“汉初,……武帝时又进行了调整,……唐太宗……清朝时乾隆……均实现了对传统“华夷”观的历史超越。”等信息可得出政治家的政治智慧;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政治、思想、民族交融的发展趋势等角度进行作答。政治方面可答历代王朝政府的重视,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化,反映封建制度的衰落,需要处理好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思想上则是深受“大一统”思想的影响;民族交融方面则可以概括为民族交融趋势的加强,也可以把历朝民族交融的手段进行归纳,如通婚、迁移、互市等。(2)说明古代中国“夷夏”观念演进的深远影响,根据材料中的“促进民族之间完成了深度的文化交流交融,推动着多民族整合不断向前发展”可得出推动民族融合的不断加强,丰富和发展民族文化;根据材料中的“清朝时乾隆的‘华夷’观念又有所突破,……从而摆脱了‘华夷之大防’的观念”可得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加强”、“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结合所学知识清朝的疆域奠定近代中国的基础可得出“拓展了疆域”。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国耻地理教育是近代新名词。1905年学部审定的《最新地理教科书》将失地、领事裁判权与国耻相联系,强调了失地丧权的严重危害,这是地理教材第一次引入“国耻”概念。而“国耻地理”一词最早出现在1908年上海《浦东中学杂志》登载的《国耻地理记》。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要求学生在“实地观察”时必须运用地图,同时还要“填注暗射地图及习绘地图”,中华书局则立即在历史教材中添加国耻地图。1913年《新制中华历史教科书》中插入历代沿革地图,昔日辽阔疆域与近代大幅沦丧形成强烈反差,极大地渲染了民族屈辱。1915年,江苏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请人演讲《国耻地理》,从“租界胶济湾”、“筑路权”和“采矿”展开,并谈及东南沿海与内蒙古要地,希望学生密切关注海防、边防。20世纪20年代以后,有识之士还建议教育部应向民众普及国耻地理,唤醒国民的国家意识。1924年有人将旅顺、大连纳入歌词之中;1936年版画家罗清桢创作的《准备武装收复失地图》,对“东北四省”“华北五省”和“外蒙”屈辱失地进行了刻画。国耻地理教育让各界逐渐意识到必须通过“牢不可破的团结”才能实现领土完整的真正捍卫。受激励而走上救亡图存、雪耻复土道路的学生、民众不计其数。时至今日,丢藩失地、丧权失利等近代屈辱历史仍是警醒世人勿忘国耻、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摘编自熊斌《因应与强化:近代中国的国耻地理教育》(1)据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国耻地理教育的内容并概括其特征。(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近代中国国耻地理教育不断发展的因素,分析近代中国国耻地理教育的历史意义。【答案】(1)内容:失地;丧权;版图;国防。(任意3点)特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政府与民间相结合;对象从学生到民众(不断扩大)。(2)因素: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日本侵华加剧);思想解放;政府推动;有识之士倡导。意义:唤醒民众国家意识;提升民族凝聚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资源。(任意3点)【解析】【小问1详解】内容:根据材料“将失地、领事裁判权与国耻相联系,强调了失地丧权严重危害”“希望学生密切关注海防、边防”可知失地;丧权;版图;国防。特征:根据材料中国耻地理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可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根据材料“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要求学生在‘实地观察’时必须运用地图”“中华书局则立即在历史教材中添加国耻地图”可知政府与民间相结合;根据材料“20世纪20年代以后,有识之士还建议教育部应向民众普及国耻地理,唤醒国民的国家意识”可知对象从学生到民众(不断扩大)。【小问2详解】因素:根据材料“1924年有人将旅顺、大连纳入歌词之中;1936年版画家罗清桢创作《准备武装收复失地图》”可知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日本侵华加剧);根据材料“国耻地理教育让各界逐渐意识到”可知思想解放;根据材料“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要求学生在‘实地观察’时必须运用地图”可知政府推动;根据材料“20世纪20年代以后,有识之士还建议教育部应向民众普及国耻地理”可知有识之士倡导。意义:根据材料“国耻地理教育让各界逐渐意识到必须通过‘牢不可破的团结’才能实现领土完整的真正捍卫”可知唤醒民众国家意识;根据材料“受激励而走上救亡图存、雪耻复土道路的学生、民众不计其数”可知提升民族凝聚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根据材料“时至今日,丢藩失地、丧权失利等近代屈辱历史仍是警醒世人勿忘国耻、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可知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资源。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从材料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论题:建国后,不同时期的标语顺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
50年代时期,王进喜率领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展现了大庆石油工人的气概,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被誉为油田铁人。8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刚刚进入新时期,改革开放逐步展开。深圳市委门前的拓荒牛雕塑反映出党领导人民在推进改革开放中不怕苦,甘做拓荒牛,勇于担当奉献的时代精神。综上,这些标语反映了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主题,得到广泛传播,利于鼓舞精神,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首先应该根据材料内容总结论点,再结合所学围绕论点展开论述。据四张图片可以看出,这些标语多与社会主义建设有关,这与不同时期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相适应,这些标语的广泛传播,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建设,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紧扣论题。最后,对所论述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37年日本发动对中国的全面进攻,严重损害了英国在华的殖民利益。张伯伦抱怨说:“在当前欧洲有两个脾气暴烈的独裁者这种情况下,我们简直经不起同日本进行争吵”。同时他还认为日本不仅可以作为反苏的突击力量,而且可以作为英国在远东牵制美国力量的平衡器。英国报刊不断发表文章,宣扬日本的军事威力,直言日本能够迅速征服中国。英国军队主动从华北和长江流域撤出,把自己所占据的地盘腾出来让给日军,日军很快占领中国的大片领土。1938年,日本20.19%的进口物资来自英国。英国驻华大使卡尔,奔走于日本侵略军与国民党政府之间,积极进行劝降活动,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反对,英国的劝降阴谋才没有得逞。中国先后于1937年9月和1938年9月,两次向国联提出申诉,控告日本侵略中国,要求国联对日本实行制裁,英国操纵国联,否决中国要求对日本实行制裁的提案。日本占领广州后,中国与外界的水上交通已基本上被日本封锁,英国开始在缅旬公路上加以阻挠,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投资合同协议(2025年)
- 2025竞业限制合同协议书
- 业绩协议书及任职协议书2025年
- 产品设计类保密协议2025年
- 油库工艺设备课程设计
- 智能金融相关课程设计
- 软件系统销售合同范本书(2025年)
- 液压传动课程设计钻镗
- 民间借款抵押合同范本范例2025年
- 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与维护协议
- 2025蛇年春节春联对联带横批(276副)
- 中国PHM系统行业投资方向及市场空间预测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2024质量管理复习题
- 2025年中学德育工作计划
- 2024年专业会务服务供应与采购协议版B版
- 《数字通信原理》习题答案(全)
- 中国上市公司ESG行动报告
- 早产临床防治指南(2024版)解读
- 《电子烟知识培训》课件
- 全套教学课件《工程伦理学》
-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全册音乐教案(新教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