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神经调节_第1页
第2章神经调节_第2页
第2章神经调节_第3页
第2章神经调节_第4页
第2章神经调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章神经调节目录第一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考点1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考点2躯体运动和内脏运动神经的作用特点考点3神经系统的细胞的结构、分类及功能第二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考点1反射及反射弧考点2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第三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考点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考点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考点3电位变化曲线分析、兴奋传导和传递时的电流表偏转问题分析考点4兴奋传导、传递方向及特点的实验探究第四节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考点1大脑皮层考点2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考点3排尿反射的机理考点4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第五节人脑的高级功能考点1人脑的高级功能: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考点2人脑的高级功能:学习、记忆考点3人脑的高级功能:语言和思维考点4人脑的高级功能:情绪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考点1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1)脑神经是与脑相连的、是从脑发出左右成对的外周神经,共12对。它们主要分布于头面部,其中迷走神经还分布到胸腹腔内脏器官。在这12对脑神经中,有的是感觉神经;有的是运动神经;有的是混合神经。(2)由脊髓发出的成对神经。人体共有31对。每一对脊神经由前根和后根在椎间孔处合成。前根由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及侧角的交感神经元或副交感神经元的轴突组成。后根上有脊神经节,是传入神经元细胞体聚集而成,后根由感觉神经元的轴突组成,其末梢分布全身各处,能感受各种刺激。脊神经是混合神经,典型的脊神经含有四种纤维成分:躯体运动、躯体感觉、内脏运动、内脏感觉纤维。内脏神经系统内脏神经系统可分为中枢部分和周围部分。中枢部在脑和脊髓内,周围部分布在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包括内脏运动(传出)纤维和内脏感觉(传入)纤维,分别构成内脏运动神经和内脏感觉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又称为自主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发出,共同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它们的作用是相互拮抗,支配和调节机体各器官,血管,平滑肌和腺体的活动和分泌,并参与内分泌调节葡萄糖,脂肪,水和电解质代谢,以及体温,睡眠和血压等。受大脑的支配,但有较多的独立性,特别是具有不受意志支配的自主活动,故命名为自主神经系统,另外也称不随意神经系统或植物性神经系统。【例1】从神经系统组成的角度,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

B.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的传出神经

C.安静状态时,交感神经占据优势

D.自主神经系统是脊神经的一部分,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答案】B【解析】解:A、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大脑、脑干和小脑)和脊髓,A错误;B、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的传出神经,B正确;

C、人体处于平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是兴奋的,而交感神经受到抑制,即副交感神经占据优势,C错误;D、自主神经系统属于外周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D错误。故选:B。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本题旨在考查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和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能运用所学知识得出正确的结论。考点2躯体运动和内脏运动神经的作用特点1.自主神经系统特点:(1)不受意志控制不受意志控制:不受意志的控制,心跳、肠蠕动等。每一脏器同时接受交感和副交感两套神经系统,两者的作用是相反的,一个使器官的活动增强,另一个使器官的活动减弱。(2)双重支配交感神经活动一般比较弥散,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常比较局限。一般内脏器官都有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3)拮抗作用交感、副交感对于接受双重神经支配的器官的作用,一般是相互拮抗的。例如交感神经使心搏加速,胃肠运动变慢;副交感神经使心搏变慢,胃肠运动加强。但这种拮抗作用是相辅相成的。此外交感神经兴奋时常伴有肾上腺髓质的分泌,因此称交感肾上腺系统。迷走神经兴奋时常伴有胰岛的分泌,所以又称迷走胰岛系统。从能量代谢的角度看,交感神经的功能可促进能量消耗,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则加强能量储存,这两者也是相辅相成的。因为消耗后更便于储存,而储存正是为了以后的消耗。躯体运动神经特点躯体神经系统的感觉神经纤维可将身体各部份的感觉器官所搜集到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资讯传送到大脑或脊髓;而运动神经纤维则负责将中枢神经系统所下达的命令传到骨骼肌以产生所需的运动。(传递神经冲动的方向不同分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传入神经由周围向中枢神经系统传递神经冲动,产生感觉,又称为感觉神经;而传出神经由中枢神经系统向周围传递神经冲动,产生运动,又称为运动神经。躯体神经系统英文名称SomaticNervousSystem(又称动物神经系统),这部分的神经可以通过意识加以控制,又被称为随意神经系统:控制躯体的随意活动,以适应外界环境。【例2】下列关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们都属于自主神经系统

B.它们对于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

C.它们都由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组成

D.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答案】C【解析】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自主神经系统,A正确;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于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B正确;C.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属于反射弧的结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C错误;D.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D正确;故选C。

考点3神经系统的细胞的结构、分类及功能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1)结构:一个神经元包括胞体、树突和轴突,如下图所示。细胞体:代谢和营养中心(2)树突和轴突:数量长度分支数功能树突多短多接受兴奋轴突少长少传导兴奋树突:接受刺激,把冲动传向细胞体轴突:把冲动传离细胞体(3)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2.神经元、神经纤维与神经、神经中枢和中枢神经的区别由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以结缔组织的膜,形成神经。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聚集在一起,调节人和动物的某项生理活动,构成一个神经中枢。如: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嗅觉中枢、运动中枢,排尿排便中枢等。3.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组织中除神经元以外的另一大类细胞,也有突起,但无树突和轴突之分,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在哺乳类动物中,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的细胞数量比例约为10:1。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的神经胶质细胞主要有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与前者合称为大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等。传统认为胶质细胞属于结缔组织,其作用仅是连接和支持各种神经成分,其实神经胶质还起着分配营养物质、参与修复和吞噬的作用。【例3】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由树突和轴突组成 B.神经元的长突起称为神经

C.神经元能接受和传递信息 D.构成反射弧的细胞都是神经元【答案】C【解析】解:A、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A错误;B、神经元的突起有树突和轴突两种,长突起称为轴突,B错误;C、神经元的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的主要功能是接受信息,轴突的主要功能是传出信息,因此神经元能接受和传递消息,C正确;D、反射弧中的效应器由传出神经的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而肌细胞和腺体细胞均不属于神经元,D错误。故选:C。

【例4】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有很多,下列不是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的是(

)A.支持、保护神经细胞 B.营养和修复神经细胞

C.产生神经纤维 D.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答案】C【解析】ABD.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有支持、保护神经细胞,营养和修复神经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ABD正确;C.神经纤维是由神经元产生的,C错误。故选C。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考点1反射及反射弧反射(1)一个完整的反射至少需要2个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2)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却不属于反射。(3)非条件反射的完成可以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但条件反射的完成却必须有大脑皮层的参与。(4)完成反射具备的条件:①有完整的反射弧②适宜的刺激2.反射弧(1)反射弧的五部分组成[A]感受器→[B]传入神经→[D]神经中枢→[E]传出神经→[F]效应器反射弧结构结构特点功能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传导的兴奋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元发出的神经纤维组成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既无感觉又无效应神经中枢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元发出的神经纤维组成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出至效应器可有感觉但无效应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对内外界刺激做出相应的应答可有感觉但无效应①反射弧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但某一局部结构仍有反应。②神经中枢的兴奋只影响效应器的效应活动,而不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2)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①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②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③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④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3)反射弧部分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注:仅破坏反射弧的其中一部分)被破坏的结构有无感觉有无效应感受器无无传入神经无无神经中枢无无传出神经有无效应器有无【例1】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

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答案】A【解析】A、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因此,刺激感受器或传出神经,信息都能传到效应器而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效应,A正确;

B、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和与之相连的特化的结构,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和腺体,B错误;C、神经中枢的兴奋只影响效应器的效应活动而不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C错误;D、低级的反射中枢有的位于脊髓中,有的位于脑干中,而高级反射的活动都位于大脑皮层,D错误。故选:A。考点2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1.实验分析:实验中:食物是非条件刺激铃声是条件刺激食物引起唾液的分泌是非条件反射,狗天生就有的狗听到铃声就分泌唾液是条件反射,原来不能引起某一反应的刺激,通过学习过程,就把这个刺激与另一个能引起反映的刺激同时给予,彼此建立联系,即在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反应之间的联系。条件反射的消退已形成的条件反射,如果在给予条件刺激时,再不伴用非条件刺激强化,久而久之,原来的条件反射逐渐减弱,甚至不再出现,这称为条件反射的消退。例如,铃声与食物多次结合形成的条件反射,如果反复单独应用铃声而不给食物(即不强化);则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也就逐渐减少,最后不分泌,这就是说,原来引起唾液分泌的条件刺激(铃声)已失去信号的意义,变成了引起抑制过程逐渐发展的刺激,其所形成的条件反射也就完全消退了。除经常注意强化外,还有一些情况可使条件反射暂时消退,例如,一个条件反射正在进行时,突然出现一个新的强的刺激,就会抑制这个条件反射。就马装蹄不保定为例,正在装蹄过程中,突然出现新的音响或生人时,马就惊恐不安,屈肢条件反射即被抑制。此外,条件刺激太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也会抑制正在进行的条件反射。如装蹄时,锤敲打太重或时间过久,马骡也不再自动屈肢就是这个道理。总之,为了建立条件反射,使用的条件刺激要固定、强度要适宜,而且要经常用非条件刺激来强化和巩固。否则已经建立的条件反射也会受到抑制而逐渐消失。2.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联系和区别(1)联系在个体生活过程中,如果只有非条件反射是无法在多变的环境中生存的。可以设想,机体不能只依靠食物掉入口中才引起吃食动作,更不能只在身上遭受伤害时才引起防御动作。实际上,在生命活动中,单纯的非条件反射是不存在的;机体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不断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条件反射,所以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2)区别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相比,前者的数目是无限的,后者是有限的。条件反射扩展了机体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范围,使机体能够识别还在远方的刺激物的性质,预先作出不同的反应。条件反射的实例1)望梅止渴是说曹操的兵很渴但四周没水曹操说前面有梅林于是战士们想到前面有酸甜的梅子由于条件反射口中分泌大量的唾液最后没有渴死2)巴甫洛夫对狗的实验,狗听到钟声流口水3)在寒冷的冬天看到别人衣服穿的少,自己就会感觉到冷。4)看到水,就想上卫生间。5)看到别人伤心流泪,自己也会变得伤感。6)看到别人吃苹果,自己就倒牙齿。7)吹口哨,条件反射想上小便。8)眨眼反射,有小物体飞来,眼睛本能的反射,闭眼睛或者躲开。9)缩手反射,当手去点火时,火苗大了,本能反射的避开火苗。10)缩手反射,当手去碰针尖时,本能反射的避开针尖。11)看到别人吃好吃的,自己条件反射流口水。12)骑车上路习惯走右边。4.条件反射的意义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大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提高了动物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例2】吃到梅、看到梅和谈到梅时唾液分泌增加,这3种情况分别属于()A.都是非条件反射

B.都是条件反射

C.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D.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概念及其区别,明确两者的主要区别为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同样是分泌唾液,刺激不同,引起的反射类型也不同。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条件反射。人吃酸梅分泌唾液是人生来就有的,神经中枢不在大脑,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看到酸梅、谈到酸梅时都会分泌唾液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所以人吃酸梅,看到酸梅,谈到酸梅时,都会分泌唾液,这三种情况依次属于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故选C。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考点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机制神经冲动产生的生理基础

神经冲动的产生,主要与细胞膜两侧Na+和K+的分布不均匀有关。一般情况下,Na+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表现为胞外[Na+]大于胞内[Na+];K+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表现为胞外[K+]小于胞内[K+]。但也有特例如:听毛细胞是内耳中的一种顶端具有纤毛的感觉神经细胞。声音传递到内耳中引起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转,使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可见,K+在胞外浓度较高。在神经细胞的细胞膜上钠—钾泵和离子通道的作用下,离子的跨膜运输,从而导致膜内外离子浓度的不同,引发膜电位的产生。

(1)钠—钾泵:钠—钾泵实际上是细胞膜上的一种Na+—K+ATP酶。细胞内的钠离子可与该酶结合,并运出膜外,随之将钾离子从膜外运至膜内,在这一个过程要消耗ATP,故此种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每消耗一分子ATP,向细胞膜内运输3个钾离子,排出2个钠离子。由于钠—钾泵不断的工作,从而导致细胞内液的钾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外液,而钠离子则低于细胞外液,使细胞内外离子保持着一定的浓度差。

(2)、离子通道:是细胞膜上的专供离子进出细胞的一些跨膜蛋白质。离子通道上有闸门一样的开放和关闭的结构,控制离子的跨膜运输,使膜内外某些离子的浓度不同。常见的离子通道有钠离子通道和钾离子通道,当这些通道开启后,会有大量的钠离子或钾离子快速的通过通道进出细胞,此时,离子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ATP,进出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2.静息电位的产生

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而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当神经细胞未受到刺激即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关闭而钾离子通道开放,故钾离子可从浓度高的膜内向低浓度的膜外运动。当膜外正电荷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阻止钾离子继续外流。此时,膜外带正电,膜内由于钾离子的减少而带负电。这种膜外正电膜内负电的电位称为静息电位。

3.动作电位的产生

当神经细胞受到一定的刺激即处于兴奋状态时,钠离通道开放而钾离子通道关闭,故钠离子可以从浓度高的膜外流向浓度底的膜内运动。当膜外的钠离子进入膜内的数量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阻止钠离子继续向膜内运动。此时,膜外由于钠离子的减少表现为负电位,膜内表现为正电位。这种外负内正的电位称为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兴奋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4.动作电位的传导

当神经纤维上某一局部受到一定刺激产生动作电位后,邻近的未受刺激(未兴奋)部位仍为静息电位,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于是在膜内和膜外的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均会形成电位差,导致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即:在膜内电荷由兴奋部位向邻近的未兴奋部位流动,在膜外电荷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局部电流使邻近的未兴奋部位受到刺激而产生动作电位,该动作电位又会按同样的方式影响与它邻近的区域产生局部电流,于是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方式沿神经纤维传导。

5.静息电位的恢复

当兴奋部位刺激未兴奋部位产生动作电位后,则兴奋部位又恢复为静息电位。兴奋传导过后,原先兴奋部位的钠—钾泵活动增强,将内流的钠离子排出,同时将透出膜外的钾离子重新移入膜内,又形成了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二、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①完整性:神经纤维只有在其结构和功能都完整时才能传导兴奋。②绝缘性:一根神经干内含有许多条神经纤维,但每条纤维传导兴奋一般互不干扰,表现为传导的绝缘性。③双向性:人为刺激神经纤维上任何一点,只要刺激强度足够大,引起的兴奋可沿纤维同时向两端传播,表现为传导的双向性。但在整体情况下,由突触的极性所决定,而表现为传导的单向性。④相对不疲劳性:连续电刺激神经数小时至十几小时,神经纤维仍能保持其传导兴奋的能力,表现为不容易发生疲劳。神经纤维传导的相对不疲劳性是与突触传递比较而言的。突触传递容易发生疲劳。【例1】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

B.在甲图中,②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效应器

C.甲图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D.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反射弧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传递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反射弧的组成及个部分的功能,理解兴奋的产生机理和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及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和特点。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感受器,②是效应器,③是传入神经,④是神经中枢,⑤是传出神经,⑥是突触。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A.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b处内正外负,表示兴奋部位;a、c处内负外正,表示未兴奋部位,A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在甲图中,②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效应器,B正确;C.甲图的⑥结构为突触,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正确;D.乙图中,b与a、c之间形成电位差,所以存在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D正确。故选A。

考点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需要突触小体中的高尔基体参与递质的释放,释放方式为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释放的递质进入突触间隙的组织液,经过扩散作用,后由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糖蛋白)识别,递质与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2)同一神经元的末梢只能释放一种神经递质,或者是兴奋性的,或者是抑制性的。(3)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或被突触前膜重吸收。但是,①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将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②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则神经递质不能与之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阻断信息传导。(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远远慢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其原因主要与神经递质的产生、释放需要一定的时间有关。(5)在一个反射活动的完成过程中,同时存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数量的多少决定着该反射活动所需时间的长短。【例2】下图中乙图是甲图中方框内结构的放大示意图,丙图是乙图中方框内结构的放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B→A

B.C处,细胞膜外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

C.丙图中物质a的分泌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D.丙图的b如果不能与a结合,则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抑制【答案】C【解析】本题结合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和突触结构示意图,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要求考生识记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物质的名称。

A.甲图中A、B之间可以构成突触,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即是A→B,A错误;

B.细胞膜外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反,B错误;

C.丙图中物质a是一种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分泌与高尔基体、线粒体有关,C正确;

D.丙图的b为受体,如果不能与a神经递质结合,则不会将兴奋传至下一个神经元,导致下一个神经元维持现有状态,D错误。故选C。

考点3电位变化曲线分析、兴奋传导和传递时的电流表偏转问题分析电位变化曲线分析(1)图示: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2)解读:a电位——静息电位,外正内负,此时K+通道开放。b点——0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bc段——动作电位,Na+通道继续开放。cd段——静息电位恢复过程,Na+通道关闭,K+通道开放。de段——K+通道继续开放,静息电位形成。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1)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2)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三、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时的电流表偏转问题分析(1)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2)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例3】下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给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及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甲电流表跨两个神经元,乙电流表连接在同一条神经纤维上。当刺激A点,产生兴奋在相应神经纤维上进行双向传导,则甲电流表的右侧导线所在膜电荷分布为外负内正时,右侧导线所在的另一神经纤维的膜电荷分布为外正内负,有电位差导致甲发生一次偏转;当兴奋传到左侧神经元后,甲电流表的左侧导线所在膜电荷分布为外负内正时,右侧导线所在的神经纤维的膜电荷恢复为外正内负,有电位差导致甲又发生一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由于A点位于乙电流表的两侧导线的中央,又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乙不发生偏转。故选D。

考点4兴奋传导、传递方向及特点的实验探究1.基本思路选刺激和测量的部位——在神经纤维上选一刺激点,用A表示,测量部位应选在刺激点两侧,用B和C表示。若在传出神经纤维上,可通过观察效应器的变化和另一侧的电位测量仪来确定传导方向;若在神经元之间,则在传入和传出神经上各选一点,用A′、B′表示,先有A′处刺激,B′处测电位变化,再反过来进行,通过两次结果来确定传导方向。2.实验设计(1)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①方法设计:电激右图中a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b处的电位有无变化。②结果分析:若A有反应,且b处电位改变,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A有反应而b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2)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①方法设计:先电激图a处,测量c处电位变化;再电激c处,测量a处的电位变化。②结果分析:若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例4】如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C为组织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与A端相连接的感受器中,一定具有能将某种刺激转换为神经信号的神经末梢

B.兴奋在反射弧上传递时,C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D点,E处没电位变化,说明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

D.刺激E点,在D处测到电位变化,不能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方向的【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判断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图为反射弧的结构图,首先要根据C处的突触的结构判断兴奋传导的方向,再确定感受器和效应器,然后再逐项解答。A.图中C处为突触的突触间隙,C处的下端表示突触前膜,突触前膜是突触小体膜,C处的上端表示突触后膜,突触后膜一般指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而突触上兴奋的传递是由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因此可以确定B端与感受器相连,A端与效应器相连,A错误;B.C处是突触结构,为两个神经元细胞的间隙,里面充满了组织液,兴奋在反射弧上传递时,C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B错误;C、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刺激D点,D点的兴奋不能传至E点,因此也不能证明该药物的阻断作用,C错误;D.该实验只能说明E点产生的兴奋可以传导到D点,但是由于缺少对照实验,不能证明D点的兴奋不能传递给E点,因此不足以证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D正确。故选D。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考点1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机能。按照结构分布,大致相应地分为3类机能区:皮层运动区(中央前回)、皮层联合区、皮层感觉区。1.皮层运动区皮层运动区位于中央沟和中央前沟之间的中央前回,有些低等动物叫感觉运动区。它主管对侧半身的运动。如损伤,可引起对侧偏瘫。皮层运动区的机能定位与躯体感觉区相似,即:头面部运动由本侧皮层支配,头部以下躯体运动由对侧皮层支配;皮层运动区的机构定位呈倒立分布,运动区上部支配躯体下部运动,运动区下部支配身体上部运动;同时,动作越精细,越复杂,在皮层的投射区越大。2.皮层联合区:额叶皮层的大部,顶、枕和颞叶皮层的其他部分都称为联合区,它们都接受多通道的感觉信息,汇通各个功能特异区的神经活动。它是大脑皮层执行高级心理功能的部位。在种系进化的水平上越高,联合区在皮层上占的比例越大。在人类,除上述感觉区和运动区以外的区域,均为联合区,它占据整个皮层的一半位置。联合区不直接同感觉过程和运动过程相联系,它的主要功能是整合来自各感觉通道的信息,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储存。它支配、组织人的言语和思维,规划人的目的行为,调整意志活动,确保人的主动而有条理的行动。因此,它是整合、支配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进行复杂信息加工的神经结构。3.皮层感觉区:又可分为视觉区、听觉区、躯体感觉区。(1)视觉区。枕极和矩状裂周围皮层称为视觉区,是视觉的最高中枢。视觉神经从视网膜上行入脑,通向低级中枢——外侧膝状体。在上行途中,双眼视神经的一部分投射于同侧外侧膝状体,另一部分交叉到对边外侧膝状体,最后投射到皮层枕叶。由于视交叉是不完全的交叉,因此视觉信息向脑内传递带有双侧性。(2)听觉区。皮层听觉区位于颞上回,是听觉的最高中枢。听觉神经从听觉感受器——内耳柯蒂氏器上行进入听觉低级中枢——内侧膝状体,最后投射到皮层颞叶。由于听觉神经进入脑内后也呈不完全交叉,故而听觉信息向脑内传递也带有双侧性。(3)躯体感觉区。躯体感觉区位于顶叶中央沟后面的中央后回,是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区。这里主管着热、冷、触、痛、本体觉等所有来自躯体的感觉,功能上与对侧半身(小腿与足除外)的感觉功能有关。躯体特定部位的感觉在躯体感觉区有一定的机能定位,其定位有如下特点:颈部以下躯体感觉有对侧性,即左(右)侧躯体信息投射在右(左)侧皮层;整个躯体感觉的机能定位呈倒立分布,即:来自躯体上部的信息投射到躯体感觉区下部,来自躯体下部的信息投射到感觉区上部。皮层投射区域的大小,不以躯体器官的大小而定,而是以器官感觉的精细和复杂程度而定。【例1】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存在信息传递 B.受激素调节的影响

C.低级中枢活动受高级中枢的调控 D.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人体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能够人体识记神经调节的原理及过程。A.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传递,说明神经调节过程中存在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A正确;B.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B正确;C.高级中枢可以调节低级中枢,神经调节之间存在分级调节,C正确;D.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错误。故选D。

考点2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机体的运动功能,从简单的膝跳反射到复杂的随意运动,都是在中枢神经系统不同水平的调节下进行的。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如:屈肌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的中枢均在脊髓。2.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正常机体即使在安静时,其骨骼肌也存在着一定的肌紧张以维持某种姿势;在活动时,肢体的肌肉也是在一定的肌紧张的背景上发生收缩。脊髓的牵张反射可以产生一定的肌紧张,但远不足于维持机体的姿势和平衡。在正常情况下,脊髓的牵张反射要受高位中枢的调控。3.小脑的躯体运动功能:与身体平衡、随意运动的协调有关4.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机体的随意运动只有在神经系统对骨骼肌的支配保持完整的条件下才能发生,而且必须受大脑皮层的控制。所以,运动是人和动物维系生命最基本的功能活动之一。简单的反射仅需低级中枢参与,复杂的反射则需要高级中枢的参与。人类能完成许多高难度、复杂和精巧的运动,如:钢琴家弹奏、体操运动员的空翻转体、艺术家的精致雕刻等,都需要神经系统对肢体和躯干各肌群进行精巧的调控来实现,否则就会出现相应的运动障碍。【例2】在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下列对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球员的自主神经系统参与了这个过程

B.这个过程依赖下丘脑的学习和记忆功能

C.这个过程存在着大脑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

D.躯体运动在大脑皮层中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答案】B【解析】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中枢、血糖平衡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因此自主神经系统参与这个过程。存在着大脑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躯体运动在皮层代表区与躯体各部是倒置的。学习和记忆是大脑皮层言语区的功能。考点3排尿反射的机理排尿反射是一种脊髓反射,是在脊髓水平完成的。但正常情况下,还受脑的高级中枢控制,可有意识地抑制或加强其反射过程。一般情况下,膀胱逼尿肌在副交感神经紧张性冲动影响下,处于轻度收缩状态,使膀胱内压常保持在10cmH2O以下。当尿量增加到400500ml时膀胱内压才超过10cmH2O。如果膀胱内尿量增加到700ml,膀胱内压随之增加到35cmH2O,逼尿肌便出现节律性收缩,排尿欲明显增强,但此时还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当膀胱内压达到70cmH2O以上时,便出现明显的痛感以至于不得不排尿。当膀胱内尿量充盈到一定程度时,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冲动沿盆神经传入,到达骶髓的排尿反射初级中枢;同时,冲动上传到脑干和大脑皮层的排尿反射中枢,产生排尿欲。排尿反射进行时,冲运沿盆神经传出,引起逼尿肌收缩、尿道内括约肌松弛,尿液进入后尿道。尿液刺激后尿道感受器,冲动沿传入神经再次传到脊髓排尿中枢,进一步加强活动,使尿道外括约肌开放,尿液被膀胱内压驱出。尿液对尿道的刺激进一步加强排尿中枢活动,直至膀胱内的尿液排完,这是一个正反馈过程。【例3】当人的膀胱内贮尿量增加导致膀胱内压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膀胱被动扩张,使膀胱壁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同时脊髓再把兴奋传至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向下发出兴奋,再传至脊髓,引起传出神经兴奋,从而引起膀胱壁逼尿肌收缩,将尿液排出。当逼尿肌开始收缩时,又刺激膀胱壁内牵张感受器。由此导致膀胱逼尿肌反射性地进一步收缩,直至膀胱内尿液被排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排尿反射能够说明人体的低级中枢受到高级中枢的调控

B.如果大脑皮层相应部位受损,可能会导致尿失禁

C.排尿反射属于负反馈调节过程

D.逼尿肌和传出神经末梢组成了排尿反射弧的效应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人体神经调节的有关内容,在审题时特别要注意关键字眼,比如如何理解"尿意"两字等。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反射需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实现。A.排尿反射能够说明人体的低级中枢受到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调控,A正确;B.大脑皮层产生尿意,如果大脑皮层相应部位受损,可能会导致尿失禁,B正确;C.排尿反射属于正反馈调节过程,C错误;D.逼尿肌和传出神经末梢组成了排尿反射弧的效应器,D正确。

考点4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是通过植物性神经的活动来实现的。植物性神经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要受到中枢神经系统中各级神经中枢的控制。植物性神经调节的低级中枢在脊髓和脑干,可以完成一些调节内脏功能的基本反射活动;较高级中枢在下丘脑,主要在情绪反应中协调内脏与躯体的活动;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可以协调整体行为中的内脏活动。【例4】小明因乱闯红灯差点被汽车撞上,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此后出现的应急反应是()A.副交感神经兴奋,心排血量增加 B.副交感神经兴奋,心排血量减少

C.交感神经兴奋,心排血量增加 D.交感神经兴奋,心排血量减少【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植物性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治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AB.小明因乱闯红灯差点被汽车撞上,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此后出现的应急反应应使血压下降才能保持机体的稳态。副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减慢,心排血量减少,会使血压降低,A错误,B正确;CD.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血压会升高,不利于血压突然升高后的应急反应,CD错误。故选B。人脑的高级功能考点1人脑的高级功能: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1.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位于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感觉中枢是躯体感觉的最高级中枢。主要位于大脑皮层的中央后回。全身体表感觉的投射区称第一皮质感觉区,感受躯体、四肢、头面部浅部的痛觉、温觉和触觉。此区感觉的特点是定位明确,分工精细,在皮质的定位呈倒立分布。下肢代表区在中央后皮质的顶部,上肢在中间,头面部在下部。除头面部联系为双侧性外,其他部位是对侧性的。皮质代表区的大小与神经支配密度及感觉的精确程度相适应。人的第二感觉区在中央后回到下端到外侧裂的底部,具有粗糙的分析作用。感受躯干四肢的肌、腱、骨膜及关节的深部感觉,投射区在大脑皮质中央后回的中上部,旁中央小叶部和中央前回,称为本体感觉。中枢神经系统像是一部信息加工器,加工的结果可以出现反射活动、产生感觉或记忆。例如:动物遇到伤害性的东西,会逃避躲开,这是一种反射动作。在这个反射动作中,伤害性刺激所引起的信息,传入中枢,经过中枢的加工,再经运动神经传出,引起了肌肉的活动。中枢神经系统接受传入信息后,可以传到脑的特定部位,产生感觉,有些感觉信息传入中枢后,经过学习的过程,还可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留下痕迹,成为新的记忆。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机体的随意运动只有在神经系统对骨骼肌的支配保持完整的条件下才能发生,而且必须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大脑皮层控制躯体运动的部位称为皮层运动区,主要位于中央前回。运动区也有一些与大脑皮层体表感觉区相似的特点:①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是交叉性的,但对头面部的支配主要是双侧性的。②有精细的功能定位,皮层代表区位置与躯体各部分位置是倒置的,而头面代表区内部的安排是正立的。③运动越精细,大脑皮层代表区的范围越大,例如:手和五指的代表区很大,几乎与整个下肢所占的区域同等大小。【例1】下列有关人大脑皮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韦尼克区受损伤后,病人不能说话也不能理解语言

B.在机体内占体积越大的器官,其中央前回代表的面积越大

C.大脑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机体各部分均呈倒置关系

D.若刺激右侧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可引起其左侧肢体运动【答案】D【解析】A、韦尼克区受损伤后,病人可以讲话,但不能理解语言,A错误;B、中央前回代表区大小与机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B错误;C、只有中央前回与其控制的躯体各部分呈倒置关系,而头面部是正对应的,大脑皮层其他各代表区无此关系,C错误;D、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对躯体运动是对侧支配的,D正确.故选:D。大脑表面分布的各种生命活动功能区,即为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考点2人脑的高级功能:学习、记忆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受到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学习的基本形式:条件反射的形成是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反复多次结合,神经系统不断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是经过后天的学习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的建立也是动物学习的过程。人类条件反射的建立可用现实的信号直接刺激感受器,也可用抽象的语言代表具体信号,建立许多联系。如:谈虎色变、望梅止渴。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的神经活动过程。外界通过感觉器官进入大脑的信息量是很大的,但估计仅有1%的信息能被较长期地贮存记忆,而大部分却被遗忘。能被长期贮存的信息都是对个体具有重要意义的,而且是反复作用的信息。因此,在信息贮存过程中必然包含着对信息的选择和遗忘两个因素。人类的记忆过程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即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前二个阶段相当于短时记忆,后二个阶段相当于长时记忆。感觉性记忆是指通过感觉系统(视觉、听觉、触觉等)获得信息后,首先在脑的感觉区内贮存的阶段;这阶段贮存的时间很短,一般不超过1秒,如果没有经过注意和处理就会很快消失。如果在这阶段有意识地经过加工处理,把那些不连续的、先后进来的信息整合成新的连续印象,就可以从短暂的感觉性记忆转入第一级记忆。这种转移一般可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一种是通过把信息资料变成“口头表达性”的符号(如:语言符号)形成连续性印象,而转移到第一级记忆,这是最常见的;另一种“非口头表达性”的途径,是幼儿学习所必须采取的途径。但是,信息在第一级记忆中停留的的时间仍然很短暂,平均约几秒钟,遗忘的原因是因为新的信息代替了旧的信息。通过反复运用学习,信息便在第一级记忆中循环,从而延长了信息在第一级记忆中停留的时间,这样就使信息容易转入第二级记忆之中。第二级记忆是一个大而持久的信息贮存系统。发生在第二级记忆内的遗忘,是由于先前的或后来的信息的干扰所造成的。有些记忆的痕迹,如自己的名字和每天都在进行操作的手艺等,通过长年累月的运用是不易遗忘的,这一类记忆是贮存在第三级记忆中的。例如:对于一个号码,当人们刚刚看过但没有通过反复运用而转入长时性记忆的话,很快便会遗忘。但如果通过较长时间的反复运动,则所形成的痕迹将随每一次的使用而加强起来;最后可形成一种非常牢固的记忆,这种记忆不易受干扰而发生障碍。所以,短时记忆: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长时记忆: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学习和记忆不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也是由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学习和记忆是两个密切联系的神经活动过程,学习过程包含着记忆,没有学习和记忆,人的智力就不能得到发展。【例2】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如图是人类不同形式记忆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感觉性记忆和第一级记忆为短时记忆,其中感觉性记忆不是真正的记忆

B.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

C.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D.后两个阶段为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脑的高级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形成的原因。A.感觉性记忆和第一级记忆为短时记忆,其中感觉性记忆有效作用时间不超过1秒,所记的信息不构成真正的记忆,A正确;B.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B正确;

C.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但不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C错误;D.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正确。故选C。

考点3人脑的高级功能:语言和思维语言功能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单纯的听、看、说并不是完整的语言,语言加工具有复杂的作用机制,该过程涉及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被称为大脑皮层言语区。言语活动是大脑皮质各个部位共同活动的结果,但皮质的不同部位又有相对的机能分工,语言区是人类大脑皮质所特有,多在左侧。书写性语言中枢(书写中枢):位于额中回的后部,此处受损,虽然其他的运动功能仍然保存,但写字、绘画等精细运动发生障碍,临床上称为失写症。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韦尼克区):位于顶下叶的角回,靠近视中枢。此中枢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