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学实录_第1页
《荷塘月色》教学实录_第2页
《荷塘月色》教学实录_第3页
《荷塘月色》教学实录_第4页
《荷塘月色》教学实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荷塘月色》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品味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2.体会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下简称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板书篇目、作者)朱自清先生曾经很自信地说,他有一种神奇的本领,能从最寻常的事物中发现和创造令人“惊异”的美。荷塘,平凡吧;月色,普通吧。要从其中创造令人惊异的美,真让人难以置信。我们就慢慢欣赏吧。二、诵读感知师:首先,我朗读一遍课文。同学们在听准字音的基础上,感受文本内容,体会其中的情感。(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全文)(掌声)师:课文读完了,请同学们说一说文本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生:主要写了作者欣赏月下荷塘美景的过程以及之后的一些感受。师: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生:作者还抒发了他的情感。师:很好,不仅有眼前之景,还有胸中之情。师:题目是“荷塘月色”,哪些段落集中写了“荷塘月色”。生:四、五、六自然段。师:你觉得哪些段落写了荷塘?哪些段落写了月色呢?生:第四段、六段写荷塘,第五段写月色。师:有不同意见吗?生:都是写的荷塘,没有写月色。师:题目为什么叫“荷塘月色”呢?生:月色无形无声,很难把握。所以借助荷塘来写。师:侧面描写,这才是作者高明的地方。第四段只写了荷塘,第五段只写了月色吗?生:(恍然)都是既有荷塘,又有月色。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美才更加丰富。三、品味语言(主要是四、五两段,诵读贯穿整个环节)第一部分:鉴赏四、五段,让学生自由发现鉴赏点,教师适当引导。师:下面我们一起寻找“惊异”之美。先鉴赏第四段。请一位同学读一下,注意读准字音、停顿,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感情放进去。生:(有感情地读)师:同学们说这位同学读的怎么样?众生:挺好。师:不错,这位同学开了个好头。下面同学们仔细阅读文本勾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谈谈你的理由。准备好了请举手。(给学生二三分钟思考时间)生:我觉得“层层的叶子中间……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很好。我们仿佛感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特别是把“清香”比作“歌声”,用了通感手法,非常形象生动。师:很好,感受到了作者的感情的流动。你觉得清香和歌声有那些相似之处呢?生:美好,沁人心脾。师:再加上屡屡和渺茫的修饰呢?生:还有若有若无、不清晰的特点。师:同学们应该留意一下生动的动词,作家锤炼语言,很多时候就是体现在动词上。比如画在荷叶上的“画”字,换个词好吗?比如换成映照的“映”字和印刷的“印”字?生:我觉得“映”字没有美感,没有情感;“印”字太生硬了,有一种硬物与之挤压成像的感觉。师:体会得好。画字还容易引发人的联想:是谁画的呢?是用月光做水彩,以荷叶做画纸画成的吧。第二部分:质疑探究师:我们觉得这两段很美,但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认为这两段的比喻用了很多女性形象,太柔美了。同学们怎么看?生:这和文章的写作对象有关,月下的景物当然应该柔和一点,朦胧优美一点。生:也和作者的心情有关。写作背景是1927年7月,社会黑暗,江南血雨腥风,作者作为极富良知和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他内心很不平静,心情沉痛,情绪低落,不可能写出太昂扬的东西来。师:同学们体会得很好。我们不妨改成阳刚一点的试一试。其中几句用《荷花淀》的风格表现一下:“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如一道铜墙铁壁,是监视清华园的哨兵吧!”生:(大笑)师:同学们自然地联系文章的写作内容和背景来谈,非常好。形象和语言风格要考虑整体语境。四、体会情感(问题探究)师:第六段有这么几句话,“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明明说过自己“爱热闹,也爱冷静”,为什么面对蝉鸣蛙声的景致,不兴致勃勃地欣赏了呢?生:因为作者的心情很不宁静,而且这种情绪时时涌上心头,所以不喜欢这种热闹。师:同学们看第七自然段的“江南采莲图”也很热闹,作者却很神往,这是为什么呢?生:江南采莲图看似热闹,内在却是很宁静的,这里的人们不受任何干扰,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所以作者很神往。师:很好。原来表面看似情趣迥异的“荷香月色图”和“江南采莲图”有相同的特点,一个是宁静,还有什么相同的呢?生:另一特点是都很美好。生:还有都充满温情。生:还有个特点就是人在其中都能尽情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江南采莲图”里的人们可以自由热烈地表达对爱情的向往,荷香月色图里作者也可以尽情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师:同学们说的很精彩,二者还有一个相同点就是如同梦境。“荷香月色图”是作者静夜的一个梦,江南采莲图是作者一个久远的梦。同学们再回想一下“荷香夜色图”是不是充满了梦幻的特点,朦胧、宁静、安逸。生:是的。师:作者那么喜欢美好的梦境,可惜这种美好照不进现实,所以内心还是充满了苦闷,这就是他的心情一直有一种不宁静的底色的原因。这篇文章还有很多美的东西等待同学们去发现,希望同学们课下继续鉴赏。师:最后送同学们几句话。一位哲人说过,我们的身边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认为,有时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