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曹刿论战【教学目标】1.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与特殊句式,理解词语古今意义的差别。2.学习文章的精炼笔法与详略安排。3.感受古人的政治智慧,体会他们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把握曹刿和鲁庄公的不同形象,理解课文的主旨。2.教学难点:(1)体会曹刿的爱国主义精神。(2)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剪裁精当的叙述特点。【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史书体裁以及写作背景的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了解和掌握重要文言词语的古今异义和文言句式的特点;了解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2.赏析曹刿和鲁庄公这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同学们,中国历史上发生过许多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你们能举出几个这样的战例吗?(出示课件1)预设:学生1:三国时曹操击败袁绍的官渡之战。学生2:孙刘联军大败曹操的赤壁之战。学生3:东晋谢安、谢石、谢玄等人使北方前秦苻坚统率百万大军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战。教师补充:巨鹿之战、长勺之战……教师:(出示课件2)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之间的长勺之战更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今天我们就来走进古战场,了解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齐鲁长勺之战吧。教师板书课题:20曹刿论战(出示课件3)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一)文本知识文本知识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著名典籍之一——《左转》吗?预设:《左传》(出示课件5)《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所以后人又称《左传》为《左氏春秋》。《左传》保存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同时,它又善于剪裁,叙事清晰,描写人物生动,又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2.文体知识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古代史书体裁有哪几种吗?下面我们了解一下。预设:(出示课件7)史书体裁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以记事为主。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3.写作背景教师:同学们,我们要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理解本文的内容。预设:(出示课件8)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于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双方战于长勺。预习检查读一读生字词。(出示课件8)三、新课学习,整体感知(一)教师: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出示课件9)教师提示:读准字音,声音响亮;把握朗读节奏和停顿;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预设:(出示课件10、11)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读完课文,你能简要地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吗?(出示课件12)(学生朗读课文,分析归纳回答。)学生:课文讲了一个叫曹刿的人协助鲁庄公用策略战胜齐国的故事。2.曹刿为什么要“论”战?根据课文内容回答。(出示课件12)(学生默读课文,勾画课本回答。)预设:学生1: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学生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二)教师:同学们,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说说曹刿是怎样进行“论战”的。(出示课件14)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疏通课文第1段的部分内容吧。预设:教师提示:同学们,注意红色字体的字词的意思,在课本上记录或勾画这些重点字词的意思。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在疏通这段文字的基础上,试着翻译这段文字。预设:(出示课件15)【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国(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做官掌权的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回答说:“做官掌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拜见(鲁庄公)。教师:从“十年春,齐师伐我”中我们可以获取哪些信息?(出示课件16)(学生朗读课文,勾画课本回答。)预设:学生1:交代了战争发生的时间。(十年春)学生2:作战的双方。(齐国、鲁国)学生3:战争的性质。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齐国发动战争,鲁国捍卫主权。(齐师伐我)教师:同学们,我们继续疏通第1段的剩余内容吧。预设:(出示课件17、18)教师:同学们,我们在疏通这段文字的基础上,试着翻译这段文字。预设:(出示课件19)【译文】(曹刿)问道:“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要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祭品,(我)不敢虚报夸大,一定根据实情报告给神灵。”(曹刿)回答说:“这是一种小的信用,不能使神灵信服,神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诚心判断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着去。”教师: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对于这几方面的准备,曹刿又是如何评价的?(出示课件20)(学生朗读课文,勾画分析回答。)预设:学生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学生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学生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疏通课文第2段。预设:(出示课件21)教师:同学们在疏通这段文字的基础上,试着翻译这段文字。预设:(出示课件23)【译文】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鲁庄公打算击鼓进军。曹刿说:“不行。”齐国军队敲了三次鼓。曹刿说:“可以了。”齐国军队大败。鲁庄公准备驱车追赶。曹刿说:“不行。”他下车察看齐军战车轮子碾出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军,然后说:“可以了。”于是追击齐军。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疏通课文第3段。预设:(出示课件23)教师:同学们,在疏通这段文字的基础上,试着翻译这段文字。预设:(出示课件24)【译文】已经战胜了齐军,鲁庄公问曹刿这样做能够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减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穷尽了。敌方的士气穷尽了,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齐国是大国,难以预测,怕有埋伏在那里。我看见他们的车辙混乱,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所以追击他们。”教师:同学们,读完课文,根据曹刿论战的过程梳理一下故事情节。(出示课件25)(学生讨论,分析回答。)学生:请见问战参战释疑。四、细读课文,精读细研教师:同学们,通过梳理课文情节,思考一下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出示课件26)(学生讨论,分析回答。)学生:原因一,政治上取信于民。教师:我们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课件27)(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分析回答。)学生:从曹刿与鲁庄公对于“何以战?”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当鲁庄公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回答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见政治上取信于民是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师:同学们说一说:曹刿为什么认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出示课件28)(学生默读课文,讨论分析回答。)学生: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学生:鲁庄公借小惠赢得近臣的拥护,借小信赢得神灵的保护,这两点都被曹刿否定了。在曹刿的启发下,鲁庄公终于认识到人民的重要性——取信于民。教师:同学们说一说:从这三问三答中可以看出,鲁庄公作为“肉食者”的代表,他的“鄙”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出示课件29)(学生默读课文,分组讨论分析。)预设:学生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庄公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近臣的拥护上,其鄙一。学生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庄公祈盼作战时天地神灵给予帮助,其鄙二。教师: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主要原因还有什么?(学生讨论,分析回答。)学生:原因二,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教师:在进行具体对战时,鲁庄公与曹刿分别做了怎样的战略决策,同学们具体分析一下。(出示课件30)(学生讨论,教师点拨。)预设: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就急于进攻(公将鼓之),但是被曹刿阻止,等待齐人三鼓之后才肯发起进攻;在齐军刚败时,庄公又急于去追击(公将驰之),曹刿又阻止了庄公,充分地观察(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发起追击。教师:同学们说一说:战术的正确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出示课件31)(学生默读课文,讨论分析回答。)学生1:选择了有利于鲁军转入反击的阵地长勺,让敌军深入鲁境,好让鲁军以逸待劳。学生2:选择了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的时候,采用了“敌疲我打”的作战方针。学生3:选择了追击敌军的正确时机,在齐军“辙乱旗靡”时,抓住战机追逐敌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教师:在作战过程中,曹刿和鲁庄公的表现分别是怎样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出示课件32、33)(学生讨论,分析回答。)预设:学生1:鲁庄公不察战情,急躁冒进,再次表现了“肉食者鄙”。战斗一开始他就要击鼓进军,忘记了自己是弱军之师;齐军一退他就要下令追击,全不知可能会有诱敌、埋伏之事。学生2: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在“击鼓”和“逐师”上表现得果断、谨慎、仔细,能够正确地捕捉战机,战胜强敌,表现了他卓越的指挥才能。学生3:前者的“鄙”和后者的“远谋”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体会曹刿的战略思想。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的人物形象,体会先贤的担当和责任精神。3.把握文章的精练笔法和以“论战”为中心安排材料详略的写法。【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课,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了解到:《曹刿论战》记述的是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在长勺进行的一次战争。在这次战争中,弱小的鲁国打败了强大的齐国。本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进一步认识曹刿、鲁庄公这两位人物形象。(出示课件34)二、深读课文,合作探究(一)探究合作,回答问题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文章塑造了曹刿和鲁庄公怎样的形象?(出示课件35-37)教师:同学们,我们先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曹刿是怎样的形象。(学生默读课文,讨论归纳回答。)学生1:曹刿问战,提出“肉食者鄙”“取信于民”,表现他的爱国热情和政治远见。学生2:曹刿参战,“齐人三鼓——反击”“下视眺望——遂逐”;曹刿论战,“彼竭我盈——敌疲我打”“辙乱旗靡——敌退我追”,表现了他深谋远虑、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教师总结:总之,曹刿是一个爱国,有政治远见,有非凡的战略思想和卓越的军事才能的人。教师追问:同学们,接下来,我们结合具体内容分析鲁庄公是怎样的人。(学生讨论,分析归纳。)学生:鲁庄公作为国君,战前,把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神灵的保佑上,可见他政治见识短浅。战中,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暴露了他在军事上轻率。战后,取胜后仍不知原因,暴露了他军事上无知。教师总结:从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了鲁庄公是一个政治见识短浅、无军事才能的君主。教师:同学们说一说:鲁庄公是昏君吗?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他的其他品质?(出示课件38)学生:鲁庄公有别于历史上的昏君。在曹刿与鲁庄公的三问三答中,他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表现出礼贤下士、广开言路;作战时听取曹刿意见,亲自参战,表现出他知人善用、任人唯贤;战后寻问曹刿取胜的原因,表现出他虚怀若谷、谦虚好学。教师总结:综合以上可以得出,鲁庄公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2.本文详细介绍了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而对于交战的具体过程则选择了略写,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出示课件39)(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学生: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地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则略写。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照应了题目“论战”。3.如何理解曹刿以平民身份而主动“论战”的行为?(出示课件40)(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学生:曹刿堪称中国古代平民政治家与军事家,他只是一个鲁国的平民,并非“肉食者”,本无机会参与国家大事的商讨和实施。但他凭借一颗赤诚的爱国心,积极参与抵御外敌入侵的政治谋划与军事行动,并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二)字词句归纳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把本文重点字词句归纳一下。1.古今异义(出示课件41-43)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续。肉食者鄙古义:浅陋,文中指目光短浅;今义:粗俗,低下。牺牲玉帛古义: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等;今义:为了正义而甘愿舍弃自己的生命。小大之狱古义:指诉讼事件;今义:监狱。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今义:忠诚。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可能。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衣食所安古义:指安身;今义:安全弗敢加也古义:虚夸,夸大;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虽不能察,必以情古义:诚心;今义:感情。2.一词多义(出示课件44-46)3.词类活用(出示课件47)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公将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专”,形容词用作动词,独自享有。4.文言句式(出示课件48)(1)判断句夫战,勇气也判断句,“……也”表示判断。(2)省略句必以分人省略句,应为“必以(之)分人”。(3)倒装句何以战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以何战”。战于长勺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长勺战”。5.成语积累(出示课件49、50)一鼓作气:鼓,敲战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今指趁锐气足时一举完事。彼竭我盈:彼,他,对方;竭,尽;盈,充满。他们的勇气已丧尽,我们的士气正旺盛。辙乱旗靡:辙,车辙;靡,倒下。车辙错乱,旗子倒下。形容军队溃败逃窜。三、课堂小结1.这篇课文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下面请你们概括本文的主题。(出示课件51)(要求一至两名学生归纳,最后教师指正。)预设:本文通过记叙曹刿与鲁庄公有关齐鲁战争问题的对话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阐明了作战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赞美了曹刿的爱国之情。2.同学们,通过这课的学习,我们有着怎样的感悟呢?(出示课件52)(师生共同讨论,最后教师指正。)预设:缺点再多的人也必定有其可取之处。鲁庄公虽然愚钝、平庸,但他能积极纳谏,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这种精神是可贵的。3.我们一起明晰本课的写法,体会它的写作特色。预设1: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出示课件53)文章围绕“论战”来选材组材,展开记叙,以突出曹刿高明的战略与战术。此文虽然写战争,但对战争的过程写得十分简略,文章中心始终扣住曹刿这一人物,运用对话来写作战前的政治准备(第1段)及战胜齐国的原因(第3段)。预设2:过渡自然,前后照应。(出示课件54)文章三个段落的记叙过渡自然巧妙:第1段末尾“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二句既是本段的小结,又是第3段的前因,还是第2段“公与之乘”的导入语;第2段最后的“遂逐齐师”一句,既是本段的小结,又和第3段开头的“既克”二字紧紧相连,三个段落浑然一体。第1段“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与第2、3段“公将驰之”(不到“鼓”的时候就要“鼓”)、“公将驰之”(不知敌情就要“驰”)和“公问其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盐城工学院《大学物理上》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烟台大学《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许昌学院《数据库原理与技术实验》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汇编及答案集锦
- 徐州工程学院《民间艺术创新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水电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打造特色教学品牌计划
- 生物科技前沿讲座安排计划
- 信阳师范大学《舞蹈Ⅰ(形体、民族舞)》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数据分析在医疗决策中的应用总结计划
- 流行性感冒病人的护理
-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分包方管理办法规定
- 0-6岁智障儿童康复教育发展性课程评量
- 物业管理水电维护服务方案
- 中国人民大学介绍课件
- 学会扬长避短 课件
- 生物化学实验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浙江大学
- 大学生劳动教育概论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 2023年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视频讲稿
-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四边形》备课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