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浙江)_第1页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浙江)_第2页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浙江)_第3页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浙江)_第4页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浙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24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重要考向】

一、免疫细胞的来源和作用辨析

二、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三、抗原和抗体的辨析

四、体液免疫的过程分析

五、细胞免疫的过程分析

六、二次免疫的曲线分析

七、免疫失调症原因辨析

八、免疫学应用的实例分析

免疫细胞的来源和作用辨析

细胞免疫

(1)参与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

(2)免疫过程

(少数直接刺激)与靶细胞接触,使

抗'原-繇翳τ4胞浙细:细胞~其裂解死亡,导致

抗原暴露,最后被

再次应答L记忆,细胞吞噬、消灭

(3)结果: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

出病原体,最终被吞噬、消灭。

【典例】

I.新冠病毒包膜表面的S蛋白能与人体肺泡等细胞的表面受体结合,使其侵入细胞,也可

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患者表现出发烧等症状,有些重症者肺部出现脓液。接种新冠肺炎

灭活疫苗可使机体形成有效保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接种灭活疫苗是被动免疫的一种方式

B.注射青霉素能直接杀灭体液中的新冠病毒

C.脓液是新冠病毒入侵细胞后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对抗病毒的产物

D.S蛋白的单抗可用于快速检测新冠病毒,也可用于阻断新冠病毒入侵细胞

【答案】D

【分析】

体液免疫过程为: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

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

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

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详解】

A、注射新冠灭活疫苗可使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属于人工主动免疫,A错误;

B、青霉素是通过抑制肽聚糖的合成来阻止细菌细胞壁的形成,从而起到杀菌作用,对病毒

不起作用,B错误;

C,脓液是在克服感染时,一些白细胞死亡,死亡白细胞及一些坏死组织、坏死细胞、死细

菌和活的白细胞结合一起形成一种黄色粘稠液体,是非特异性免疫的产物,C错误;

D、S蛋白的单抗可与新冠病毒包膜表面的S蛋白特异性结合,可用于快速检测新冠病毒,

也可用于阻断新冠病毒入侵细胞,D正确。

故选D。

2.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体内某些白细胞会产生相应反应,以对付入侵的病原体。下列关

于这种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包括体内非特异性反应和特异性反应

B.可涉及到细胞免疫应答和抗体免疫应答

C.参与的白细胞是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D.若反应结果出现脓液,表示身体正在克服感染

【答案】C

【分析】

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以及

炎症反应;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第一、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详解】

A、吞噬细胞属于白细胞,吞噬细胞即nJ参与特异性免疫也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因此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

体内某些白细胞会产生相应反应,可包括体内非特异性反应和特异性反应,A正确:

B、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引起体内发生免疫反应,因此可涉及到细胞免疫应答和抗体免疫应答,B正确;

C、参与的白细胞除了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还有吞噬细胞,C错误;

D、伤口化脓说明机体已经启动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表示身体正在克服感染,D正确。

故选C。

3.下列关于特异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原一MHC复合体的形成是在细胞膜上完成的

B.病毒可携带多种抗原分子并引发机体产生多种抗体

C.每一个成熟的B淋巴细胞表面都带有许多种抗原的受体分子

D.活化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能识别所有嵌有抗原一MHC复合体的细胞并消灭之

【答案】B

【分析】

1、特异性免疫针对特定的病原体发挥免疫作用,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2、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能特异性识

别抗原的细胞有: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物质:抗

体。

【详解】

A、当病原体侵入体内发生感染时,巨噬细胞便会吞噬入侵的病原体,将它们消化,其上的

抗原分子被降解成为肽,然后与巨噬细胞的MHC蛋白质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体,这种

复合体移动到细胞表面呈递出来,A错误;

B、同一病毒可携带多种抗原分子,并引发机体产生多种抗体,但每种抗体只能识别一种抗

原,B正确;

C、每一个成熟的B淋巴细胞表面只带有一种抗原的受体分子,C错误;

D、活化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只能识别嵌有特定抗原-MHC复合体的细胞并消灭之,D错误。

故选

Bo

4.图为细胞毒T细胞通过表面受体(TCR)识别抗原递呈细胞,并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

进而识别、攻击肿瘤细胞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抗原递呈细胞通过胞吞方式摄取肿瘤抗原,利用了膜的流动性特点

B.效应T细胞通过TCR只能识别带有同样抗原的肿瘤细胞,体现了特异性

C.效应T细胞识别肿瘤细胞并分泌毒素,从而导致肿瘤细胞裂解

D.细胞毒T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的MHC分子不同

【答案】D

【分析】

由图可知,TCR是T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可以识别肿瘤抗原。TCR识别吞噬细胞处理呈

递的肿瘤抗原后,可以增殖分化出记忆T细胞利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可以识别并攻击肿

瘤细胞,引起肿瘤细胞的裂解死亡。

【详解】

A、图中细胞毒T细胞通过表面受体(TCR)识别抗原递呈细胞,方式为胞吞,该过程利用

了膜的流动性,A正确;

B、图中效应T细胞通过TCR只能识别带有同样抗原的肿瘤细胞,故发挥的免疫作用具有特

异性,B正确;

C、效应T细胞识别肿瘤细胞过程中,发出信号的细胞是肿瘤细胞,该信号能被效应T细胞

识别,进而刺激效应T细胞分泌毒素导致肿瘤细胞裂解,C正确;

D、由同一个细胞毒性T细胞的后代分化为效应T细胞群和记忆T细胞群,每一个细胞都具

有相对应于这种抗原的受体,MHC分子相同,D错误。

故选D。

5.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效应B细胞能发生"染色质-染色体-染色质"的变化

B.利用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能检测血清中是否含有相应病毒

C.正常人体内,某些B淋巴细胞表面有识别HlV的受体

D.巨噬细胞的MHC分子与进入细胞内的蛋白质类抗原直接结合成抗原-MHC复合体

【答案】C

【分析】

人体的免疫可以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

中依靠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抗原结合的属于体液免疫,其主要应

对内环境中的抗原,若抗原侵入细胞内部,则会启动细胞免疫,最终依靠效应细胞毒性T

细胞与宿主细胞结合,引起其凋亡释放抗原。

【详解】

A、效应B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失去分裂能力,因此细胞内不会发生"染色质-染色体-

染色质"的变化,A错误;

B、利用浆细胞分泌的抗体能检测血清中是否含有相应病毒,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不能直接

与病毒结合,B错误;

C、正常人体内,某些B淋巴细胞表面有识别HlV的受体,可以产生对HIV的体液免疫,C

正确:

D、病原体(如细菌)被吞噬细胞消化,其上的抗原分子被降解为肽,然后与巨噬细胞的

MHC蛋白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体,D错误。

故选Co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免疫系统的功能

(1)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生来就有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获得

特点无特异性有特异性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

组成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2)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①防卫: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②监控:及时发现机体衰老或变异的细胞。

③清除:将机体衰老或变异的细胞作为抗原清除掉。

【典例】

6.人体皮肤破损后,容易感染病菌引起炎症反应,通常具有"红肿热痛”的表现。如果炎症

反应过强,就会造成过多的自体细胞损伤,而大量被破坏的细胞释放细胞内容物,又会进一

步给免疫系统提供更多的分子信号,导致反应进一步增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入侵人体的细菌被体液中的白细胞吞噬属于体液免疫

B.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都属于白细胞

C.炎症反应不属于自身免疫病

D.炎症反应常伴有局部体温升高,可加强免疫反应

【答案】A

【分析】

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T、B淋巴细胞等)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

胞因子等);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免疫系统是脊椎动物和人类的防御系统;它主要是指形

成特异免疫应答的器官、组织、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它能够直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监控

体内已经衰老或者因其它因素被破坏的细胞和清除癌变的细胞。

2、保护人体健康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

阻挡和清除异物;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溶解杀死病原体;

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来抵抗抗原,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

只针对某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具有特异性,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

【详解】

A、入侵人体的细菌被体液中的白细胞吞噬属于第二道防线,即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

B、巨噬细胞是一种位于组织内的白血球(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为数量最多的白细胞,B正

确;

C、炎症反应属于正常的免疫反应,不属于自身免疫病,C正确;

D、发炎时,局部体温升高,可以加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有利于对入侵病原体的清除,D

正确。

故选Ao

7.人体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免疫系统对病毒的免疫应答属于细胞免疫

B.唾液中的溶菌酶属于体表屏障中的化学防御

C.免疫细胞可从毛细血管中钻出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D.T细胞通过识别抗原-MHC复合体来进行免疫应答

【答案】A

【分析】

人体免疫的防御功能分为三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和吞噬细胞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

淋巴循环组成的,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形式.

【详解】

A、免疫系统对病毒的免疫应答属于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A错误;

B、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溶解细菌细胞壁进而起到防御功能,是第一道防线,属

于体表屏障中的化学防御,B正确;

C、免疫细胞可以变形从毛细血管中钻出,这体现了膜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C正确;

D、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都有一种叫做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T细胞通过识别

抗原-MHC复合体来完成免疫应答过程,D正确。

故选Ao

8.下列关于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被感染的体细胞上有识别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的受体

B.为确定一个人是否受到某种病原体的侵染,通常检查血液中的特定抗原

C.成熟的B淋巴细胞合成的抗体,会镶嵌在细胞膜上,用于识别抗原

D.体内的非特异性反应包括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

【答案】C

【分析】

1、人体的三道防线:皮肤和粘膜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

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

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生来就有的,针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

道防线是后天形成的,针对一种病原体起作用,是特异性免疫。

2、体液免疫过程为: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

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

于B细胞;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

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3、细胞免疫过程为: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

给T细胞: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

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和靶细胞接触将靶细胞裂解。

【详解】

A、被感染的体细胞上有被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的识别抗原,A错误;

B、特定的病原体会引起机体产生特定的抗体,为确定一个人是否受到某种病原体的侵染,

通常检查血液中的特定的抗体,B错误:

C、成熟的B淋巴细胞能合成抗体移动到细胞膜表面,用于识别抗原,C正确;

D、第一道防线线和第二道防线是生来就有的,针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但是第一道防线是体表屏障,不在体内,D错误。

故选Co

9.超细大气颗粒物(PM)引发呼吸道疾病与细胞自噬(依赖溶酶体对细胞内受损、变性的

蛋白质和衰老的细胞器进行降解的过程)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M主要以主动转运的方式进入呼吸道上皮细胞

B.图中各种囊泡的膜结构完全相同,囊泡的融合依赖于膜的流动性

C.图中引发呼吸道上皮细胞自噬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D.若能够增强细胞的自噬作用,就能有效降低呼吸道疾病

【答案】D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细胞自噬过程,PM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形成胞内体,胞内体与自噬

前体形成的自噬体结合形成自噬性行胞内体,再与溶酶体结合形成自噬溶酶体。

【详解】

A、由图可知,PM主要以胞吞作用的方式进入呼吸道上皮细胞,A错误:

B、图中各种囊泡的膜结构相似,都主要是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但膜成分不完全相同,B

错误;

C、图中引发呼吸道上皮细胞自噬的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

D、由图可知,若能够增强细胞的自噬作用,则超细大气颗粒物会被溶酶体吞噬处理,进而

减缓其对呼吸道的刺激,能有效降低呼吸道疾病,D正确。

故选Do

10.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病原体突破体表屏障,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便会产生反应,以对付任何侵犯人体

的病原体

B.同一个体不同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能识别不同的抗原,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面的

MHC分子不同有关

C.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主要是被记忆细胞识别并做出相应的免疫应答,巨噬细胞在二次

免疫中没有发挥作用

D.HlV侵入人体后,通过外层脂类膜上受体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淋巴细胞从而进入细胞

【答案】A

【分析】

1.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第二道防线是某些白

细胞和血浆蛋白等发生的非特异性反应,第三道防线是针对特异性病原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

应答,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2.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都有一种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分子标志,这是一种

特异性糖蛋白分子,这个标志是每个人特有的身份标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

MHCo

3.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侵入人体后能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细

胞,其遗传物质是RNA,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形成互补的DNA并整合到辅助性T淋巴细胞

的DNA中,最终造成辅助性T淋巴细胞大量被破坏而使人体免疫功能大大下降。

【详解】

A、如果病原体突破体表屏障,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便会产生反应,以对付任何侵犯人体

的病原体,这种反应不是针对某种特定病原体的,被称为非特异性反应,是人体抵御病原体

的第二道防线,A正确;

B、同个体不同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能识别不同的抗原,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面的

受体不同有关,而同一个体不同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面的MHC分子相同,B错误;

C、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主要是被记忆细胞识别并做出相应的免疫应答,而巨噬细胞可以

吞噬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即巨噬细胞在二次免疫中也发挥作用,C错误;

D、HlV侵入人体后,通过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从而进入细

胞,而其外层脂类膜是来自宿主细胞,内掺有病毒蛋白质,不含受体,D错误。

故选Ao

抗原和抗体的辨析

抗原和抗体的易混分析

(1)成分:抗原并非都是蛋白质,但抗体都是蛋白质。

(2)来源:抗原并非都是外来物质(异物性),体内衰老、癌变的细胞也是抗原;抗体是人

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但也可通过免疫治疗输入。

(3)分布:抗体除分布于血清、组织液等内环境中,外分泌液(如乳汁)中也有分布。

【典例】

11.下列有关人体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T细胞受刺激后释放淋巴因子的同时迅速分裂形成浆细胞

B.浆细胞与记忆细胞相比,前者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更发达

C.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D.同种病毒再次侵入人体后记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清除病毒

【答案】B

【分析】

抗体是由浆B细胞分泌产生的,淋巴因子是由T淋巴细胞分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在分泌

功能较强的细胞中数量较多;抗原侵入细胞后引发的是细胞免疫。

【详解】

A、B细胞受刺激后迅速分裂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A错误;

B、浆细胞的功能是分泌大量的抗体(本质是蛋白质),记忆B细胞受到刺激后迅速分裂成

大量的浆细胞,所以浆细胞中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更发达,B正确;

C、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可能成为抗原,比如自身免疫病,C错误;

D、记忆细胞是不能产生抗体的,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产生的,D错误。

故选B。

12.如图为向健康实验兔注射抗原后,机体中抗体产生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

错误的是()

(

)

时间(天)

A.机体初次注射抗原X后,抗原X可直接刺激浆细胞产生相关的抗体

B.曲线B表示机体第8天注射抗原X的结果,该过程的抗体大部分来自记忆B细胞分化成

的浆细胞

C.第8天注射抗原Y引起的曲线C的峰值较曲线A的低,可能与抗原Y本身的特性有关

D.若曲线D表示机体第8天不注射抗原的结果,则说明抗体的存在时间是有限的

【答案】A

【分析】

机体接受抗原刺激后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产生抗体,其原因是抗原进入人体后,要经过处理、

呈递、识别、B细胞的增殖分化后才能产生抗体。因此,注射疫苗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具免

疫力。

【详解】

A、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

B、机体第8天注射抗原X后会引起相应的免疫应答,该过程中记忆B细胞快速增殖分化为

浆细胞,进而分泌大量与抗原X相关的抗体,另外,B细胞在抗原X刺激及T细胞受刺激产

生的淋巴因子作用下仍能分化成浆细胞,进而分泌相应抗体,故可用曲线B表示表示,B正

确;

C、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具有专一性,抗原X刺激机体所产生的抗体不一定对抗原Y起作用,

第8天注射抗原Y引起的曲线C的峰值较曲线A的低,可能与抗原Y本身的特性有关,C正

确;

D、若曲线D表示机体第8天不注射抗原的结果,则由图分析可知,机体已产生的抗体将逐

渐消失,说明抗体的存在时间是有限的,D正确。

故选

Ao

13.分散到水溶液中的磷脂分子会自发组装成充满液体的球状小泡,称为脂质体。研究人员

在脂质体外包裹上聚乙二醇保护层,并镶嵌上相应的抗体,制造出一种能将药物定向与靶细

胞结合的"脂质体"(如图)。目前这种"脂质体"己在癌症治疗中得到应用。下列分析错误的

是()

A.脂质体的"膜"结构与细胞膜均以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支架

B.图中磷脂分子具有亲水性的头部和疏水性的尾部

C.由题干信息推测,药物能定向与癌细胞结合,可能与抗体和抗原特异性结合有关

D.图中脂质体所运载的药物B为水溶性药物,利用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

【答案】D

【分析】

脂质主要是由C、H、。三种化学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N和P。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

醇;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除此以外,脂肪还有保温、缓冲、减压的作用;磷脂是构

成包括细胞膜在内的膜物质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

这些物质对于生物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

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

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题图分析,药物A位于脂质体内部,接近磷脂分子的头部,为水溶性药物;药物B位于磷

脂双分子层中,接近磷脂分子的尾部,为脂溶性药物。

【详解】

A、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图中的脂质体的"膜”结构也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

本支架的,A正确;

B、磷脂分子有亲水性的头和疏水性的尾部,因此磷脂分子分散到水溶液中会自发成两层排

列,B正确:

C、脂质体膜上镶嵌的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癌细胞,从而将药物定向运送到癌细胞,达到杀

死癌细胞的目的,这是利用了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实现的,C正确;

D、由分析可知,图中脂质体所运载的药物A为水溶液药物,药物B为脂溶性药物,D错误。

故选D。

14.根据实验现象,判断物质甲和乙的种类。

实验1:向小鼠体内注射减毒乙肝病毒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

胞,最终使机体获得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

实验2:向小鼠体内注射减毒肉毒杆菌毒素后,物质乙与毒素发生结合,并形成沉淀,最终

使机体获得对肉毒杆菌的免疫力。物质甲和物质乙分别为()

A.抗原抗体B.淋巴因子抗体

C.抗原淋巴细胞D.抗体抗体

【答案】B

【分析】

1、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

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

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

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

应。

2、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

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

细胞发挥效应。

【详解】

实验L在体液免疫中,B细胞在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

忆细胞,最终使机体获得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因此,物质甲是淋巴因子;

实验2:物质乙可以与毒素发生结合,并形成沉淀,在体液免疫中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可与毒

素结合形成沉淀,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可知物质乙是抗体,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o

15.免疫调节在维持机体稳态中有重要作用,请根据所学知识作出判断,正确的是()

①胸腺在免疫中的作用是先分化出造血干细胞,进而分化出T细胞

②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反应

③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对任何病毒起免疫作用

④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均能识别抗原

⑤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等发生特异性结合

⑥自身免疫病和艾滋病都是机体免疫功能不强或缺陷造成的

A.①②B.③④C.②⑥D.②⑤

【答案】D

【分析】

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过敏反

应是指已经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免疫细胞中,只有效应

B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抗体只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包括:免

疫缺陷病、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其中免疫缺陷病是免疫功能先天或后天过程中缺失,即

免疫功能不足;而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均是免疫功能过强导致的。

【详解】

①造血干细胞存在于骨髓中,造血干细胞产生的细胞转移到胸腺内分化为T细胞,①错误:

②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②正确;

③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具有特异性,只能针对特定的抗原,③错误;

④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④错误;

⑤抗原具有特异性,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⑤正确;

⑥自身免疫病为免疫功能过强而致,艾滋病是免疫缺陷病,⑥错误。

综上正确的选项有②⑤,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ζ⅞>

@体液免疫的过程分析

体液免疫

(1)参与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

(2)免疫过程

再次应答

-≡I≡-⅛≡i∏-*

体'力口强[作用

——

一(少数直接刺激)-------------B细胞解浆山胞魅抗休「

分化抗原厂

使病原体失去繁殖后代的能力或黏附体细胞的能力,η

多数情况下发生进一步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一

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3)结果:在多数情况下,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

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典例】

16.对于新冠病毒的预防,目前我国主要将病毒灭活之后作为疫苗进行接种,接种时一般会

进行多针接种,即间隔一定时间后再次或第三次接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预防接种有记忆细胞产生,过敏反应也有记忆细胞产生

B.注入机体的灭活疫苗,能够被巨噬细胞特异性识别,进而被摄取和处理

C.多针接种能够激发机体产生较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有效提高疫苗的作用

D.再次或第三次接种时,应尽可能选择与初次接种时相同的疫苗产品进行接种

【答案】B

【分析】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

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

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

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

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

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抱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

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

发挥效应。

【详解】

A、灭活疫苗作为抗原进入人体后,可使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少量记忆细胞和浆细胞,过

敏反应也有记忆细胞产生,A正确;

B、吞噬细胞识别抗原不具有特异性,B错误;

C、某些疫苗通过分批多次注射,可使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较多的抗体,有效提高疫

苗的作用,C正确;

D、再次或第三次接种时选择与初次接种时相同的疫苗进行接种可进行二次免疫,产生更多

的记忆细胞和抗体,D正确。

故选Bo

17.浆细胞能快速合成、分泌抗体蛋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膜上不具有受体蛋白

B.具有发达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抗体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

C.细胞内的溶酶体,能分解衰老细胞器、杀死侵入细胞的所有病原体

D.细胞核膜上核孔密集,有利于mRNA等自由出入,提高抗体合成效率

【答案】B

【分析】

体液免疫:病原体可以直接和B细胞接触,树突状细胞作为抗原呈递细胞,可对抗原进行加

工、处理后呈递至辅助性T淋巴细胞,随后在抗原、激活的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双

信号刺激下,B淋巴细胞活化,再接受细胞因子刺激后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

胞产生抗体,和病原体结合。

【详解】

A、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膜上不具有特异性抗原受体蛋白,但具备其他受体蛋白,如甲状

腺激素受体蛋白,A错误;

B、具有发达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分泌型抗体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B正确;

C、溶酶体不能杀死侵入细胞内的所有病原体,C错误;

D、细胞核膜上核孔密集,有利于m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不能自由出入,D错误。

故选

B0

18.MHC作为重要的免疫分子,具有个体特异性和物种多态性。MHC因表达于吞噬细胞(APC),

将处理后的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Th),启动人体特异性免疫,结合下图相关实验,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R

如/抗原肽

。l

m

-

4≤

1234567891011121314

A.辅助性T细胞(Th)可参与激活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B.抗原-MHC结合力与Th增殖强度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

C.抗原-MHC团在吞噬细胞(APC)内形成后呈递到细胞表面

D.注射相同的疫苗后,不同人的特异性免疫激活程度一样

【答案】D

【分析】

MHC作为重要的免疫分子,具有个体特异性和物种多态性。HC团表达于吞噬细胞(APC),

将处理后的抗原呈递给辅助T细胞(Th),启动人体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

免疫或适应性免疫,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体。它是人体经后天感染(病愈或无症状的感

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菌苗、疫苗、类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机体获得的抵抗感染能力。

一般是在微生物等抗原物质刺激后才形成的(免疫球蛋白、免疫淋巴细胞),并能与该抗原

起特异性反应。

【详解】

A、辅助T细胞(Th)可激活释放淋巴因子,作用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A正确;

B、据图可知,抗原-MHC结合力与Th增殖强度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B正确;

C、MHCI表达于吞噬细胞(APC),与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形成后呈递到细胞表面,C正确;

D、不同人免疫能力并不相同,注射相同的疫苗后,不同人的特异性免疫激活程度不同,D

错误。

故选Do

19.人体免疫系统是覆盖全身的防卫网络。如下图是人体初次接触某病原体后发生的部分免

疫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④表示细胞,甲和乙表示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①是吞噬细胞,病原体上的抗原被吞噬细胞加工处理后才能被细胞②识别

B.细胞③是B淋巴细胞,它的增殖分化除了抗原刺激还需要物质甲即淋巴因子的作用

C.细胞④是浆细胞,它由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

D.物质乙可以同时结合两个相同的抗原分子

【答案】C

【分析】

分析题图:①是吞噬细胞,细胞②T淋巴细胞,细胞③是B淋巴细胞,细胞④是浆细胞;

物质甲是由T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物质乙是由浆细胞产生的抗体。

【详解】

A、根据分析,细胞①是吞噬细胞,抗原需要经吞噬细胞处理后才能暴露出抗原决定簇,进

而才能被T淋巴细胞识别,A正确;

B、B淋巴细胞需要双重信号的刺激,即抗原刺激和淋巴因子的作用,B正确;

C、细胞④能够产生抗体,是浆细胞,但浆细胞除了由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还可以来

自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C错误;

D、Y形状的抗体分子具有两个相同的抗原结合位点,因而可以同时结合两个相同的抗原分

子,D正确。

故选

Co

20.对人群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且已完全恢复者的血清可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患者

B.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产生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

C.接种破伤风疫苗比注射抗破伤风血清可获得更长时间的免疫力

D.注射某种流感疫苗后不会感染各种流感病毒

【答案】D

【分析】

1、免疫接种或预防接种是以诱发机体免疫应答为目的,预防某种传染性疾病的方法,包括

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2、预防接种用的生物制品包括疫苗、菌苗和类毒素。

【详解】

A、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且已完全恢复者血清中含有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可用于治疗

新冠肺炎患者,A正确;

B、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后,疫苗作为抗原可使机体产生免疫反应,通过体液免疫产生相应

的抗体,B正确;

C、接种破伤风疫苗属于主动免疫,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能在

体内较长时间留存,提供抵抗破伤风的长期保护,而注射抗破伤风血清是利用其中的抗体获

得免疫力,注射的抗体在机体内不能长期留存,所以接种破伤风疫苗比注射抗破伤风血清可

获得更长时间的免疫力,C正确;

D、流感病毒的种类很多,注射某种流感疫苗后只会对该种流感病毒产生免疫力,仍可能感

染其他流感病毒而患病,D错误。

故选D。

<B⅛细胞免疫的过程分析

“三看”法判定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一看抗原

经处理后

的去向

I存在于内环境中的抗原I----►!体液免疫I

胞内寄生菌、自身肿病、

∙∣细胞免疫]

移植器官

21.德尔塔毒株是新冠病毒变异毒株,传播能力明显增强,并已出现接种疫苗后仍然感染该

毒株的病例,研究表明疫苗可降低德尔塔毒株导致的重症率和死亡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德尔塔毒株的传染性强,原因是德尔塔毒株在环境中繁殖速度快

B.德尔塔毒株无症状感染者体内可检测到病毒核酸,检测不到相应抗体

C.接种疫苗后仍出现感染病毒的病例,说明疫苗具有一定的专一性

D.接种疫苗可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说明疫苗可用于对患者的治疗

【答案】C

【分析】

疫苗有三种类型:(1)灭活的微生物;(2)分离的微生物成分或其他产物;(3)减毒微生物。

【详解】

A、德尔塔毒株传染性强的原因是病毒与受体细胞的亲和性强,A错误;

B、德尔塔毒株无症状感染者体内既可检测到病毒核酸,又能检测到相应抗体,B错误;

C、接种疫苗后仍有感染该毒株的病例,是因为免疫系统的防卫能力有一定限度,而不是疫

苗的专一性导致的,C正确;

D、接种疫苗可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说明疫苗可以使人体产生一定的抗体及记忆细胞,并

不能体现疫苗对患者的治疗,D错误。

故选C。

22.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①人体从炎热环境到达寒冷环境后,身体散热量增加,产热量增加

②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

③水盐平衡的调节是通过体液调节完成的

④抗体、抗生素和溶菌酶等人体免疫系统分泌的物质在免疫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

⑤细胞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起到摄取、处理、呈递抗原的作用

A.四项B.三项C.二项D.一项

【答案】C

【分析】

1、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今细胞外液

渗透压升高3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玲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好肾小管、集合管对

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好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体内水过多时好

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f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好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少肾小管、

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好尿量增加。

2、人体体温调节:(1)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

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2)炎热环境下:主

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详解】

①人体从炎热环境到达寒冷环境后,人体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温差变大,身体的散热量增加,

则产热量也增加,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①正确;

②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②错误;

③水盐平衡的调节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完成的,③错误;

④抗体和淋巴因子等人体免疫系统分泌的物质在免疫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溶菌酶可由免

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抗生素不是由免疫系统产生的,④错误;

⑤细胞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起到摄取、处理、呈递抗原和消化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作用,

⑤正确。

综上正确的选项有①⑤,共两项,C正确,ABD错误。

故选Co

23.细胞免疫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其中甲、乙和丙表示相应的物质c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为巨噬细胞的MHC,乙为抗原-MHC受体

B.巨噬细胞能识别"非己”的分子标志,但不能识别自身的分子标志

C.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物质也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

D.仅在丙的作用下,细胞毒性T细胞不能大量增殖

【答案】B

【分析】

据图分析可知,在细胞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可以分泌细胞因子作用于细胞毒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可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详解】

A、甲为巨噬细胞的MHC,乙为抗原-MHC受体,通过MHC与抗原-MHC受体的识别和结合

发挥免疫效应,A正确;

B、巨噬细胞能识别"非己”的分子标志,也能识别自身的分子标志,即可以识别"自己"和"非

己"成分,B错误;

C、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除能作用于细胞毒性T细胞之外,也能在体液免疫中促进

B细胞的增殖分化,C正确;

D、仅在丙的作用下,细胞毒性T细胞不能大量增殖,还需要有靶细胞表面分子的改变刺激,

D正确。

故选

Bo

24.如图表示人体对抗新冠病毒的特异性免疫中的部分细胞,其中正确的是()

A.a代表T淋巴细胞

B.b代表效应B细胞

C.c代表辅助性T细胞

D.d代表已被感染的体细胞

【答案】D

【分析】

分析题图:a表示浆细胞分泌抗体,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b是吞噬细胞吞噬处理病原

体,并将之呈递给T细胞;C是细胞毒性T细胞,与d靶细胞特异性结合,将靶细胞裂解死

亡。

【详解】

A、由分析可知,a表示浆细胞分泌抗体,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A错误;

B、b是吞噬细胞吞噬处理病原体,并将之呈递给T细胞,B错误;

C、C是细胞毒性T细胞,C错误;

D、由分析知,c是细胞毒性T细胞,与d靶细胞(已被感染的体细胞)特异性结合,将靶

细胞裂解死亡,D正确。

故选D。

25.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吞噬细胞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且能分泌白细胞介素-I

B.只要受到抗原刺激,B淋巴细胞就能增殖分化成为记忆B细胞和效应B细胞

C.白细胞介素一2能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D.同一人体的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所含基因相同,功能不同

【答案】B

【分析】

1、体液免疫: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

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

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为激活B细

胞提供了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

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促

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

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2、细胞免疫:病原体侵入靶细胞后,被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某些分子发生变

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这一变化信号,之后开始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

记忆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他们可以识

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

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

【详解】

A、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都发挥作用,且能分泌细胞因子(白

细胞介素-I),A正确;

B、受到抗原刺激,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B淋巴细胞才能增殖分化成为记忆B细胞和效应

B细胞,B错误;

C、白细胞介素一2属于细胞因子,能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C正确;

D、同一人体的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最初都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形成的,因此所含基因

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表达出蛋白质不同,因此功能不同,D正确。

故选B0

二次免疫的曲线分析

二次免疫及其特点

抗二次免疫反应

度初次免疫二号免疫/

‘初次免疫反应/

而间

a为抗体浓度变化b为患病程度

(1)二次免疫的特点: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二次免疫与初次免疫相比,产生抗体又怏又

多,从而使患病程度大大降低。

(2)二次免疫的基础:在初次免疫过程中产生的记忆细胞,当接受相同的抗原刺激时,

会迅速地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从而更快更多地产生抗体。

二次免疫过程解读

(1)机体接受抗原刺激后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产生抗体。其原因是抗原进入人体后,要经过

处理、呈递、识别、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后才能产生抗体。因此,注射疫苗后要经

过一段时间才具有免疫力。

(2)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地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这

时抗体的产生不仅较第一次速度快、量多,而且持续时间长。所以,某些预防接种

应进行两次或多次,这样可产生大量的抗体和更多的记忆细胞。

【典例】

26.如图表示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其中①~⑥表示相关物质或细胞,不正确的叙述是()

A.①和⑤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B.二次免疫时,④会迅速产生大量抗体并消灭抗原

C.二次免疫时,③可以由②和④增殖分化而来

D.⑤有可能与机体自身物质结合,引发自身免疫病

【答案】B

【分析】

题图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部分过程,其中①表示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②表

示B细胞,③表示浆细胞,④表示记忆B细胞,⑤表示抗体,⑥表示细胞毒性T细胞,

⑦表示细胞毒性T细胞。

【详解】

A、由分析可知,①细胞因子和⑤抗体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A正确;

B、二次免疫时,④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成③浆细胞,③浆细胞分泌相应的抗体并消

灭抗原,B错误;

C、二次免疫时,③浆细胞主要由④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也可以由②B细胞增殖分

化而来,C正确;

D、⑤抗体有可能与机体自身物质结合,引起自身免疫病,D正确。

故选Bo

27.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针对当前疫情形式,各地疫情指挥部建议符合条

件的公众,尽快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由灭活病毒制备),提倡完成二次全程免疫满6个

月的公众进行加强免疫。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新冠疫苗可特异性识别人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

B.三次接种新冠疫苗的目的是让机体产生更多的细胞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