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历史专题29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_第1页
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历史专题29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_第2页
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历史专题29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_第3页
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历史专题29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_第4页
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历史专题29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29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Ⅰ部分2021年高考真题1.(2021·全国甲卷·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1978年3月18日,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1988年9月5日,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讲道:“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拿中国来说,五十年代在技术方面与日本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们封闭了二十年,没有把国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1988年10月24日——据《邓小平文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1978年相比,邓小平在1988年对科学技术的论述有何新内容,并说明其时代背景。(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邓小平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6分)【答案】(1)新内容:突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视高科技。背景:已实行改革开放;科技水平与西方仍有较大差距;科技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巨大。(2)贡献:科技领域中的拨乱反正,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振兴和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强调科技的地位和作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解析】(1)第一小问新内容,由材料中的“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城占有一席之地”可得,1988年的新内容是突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视高科技。第二小问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来思考,从1988年中国的现状、中国与世界科技的比较和科技发展的作用三个角度作答即可。具体来说,当时中国已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科技水平与西方仍有较大差距;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科技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巨大。(2)邓小平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是从1978年开始的,我们可以结合所学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从其对科技体制改革、对现代化建设及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三个角度来分析作答。具体来说,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领导了科技领域中的拨乱反正,推动科技体制改革;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等论断,促进科技振兴和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代表党中央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教兴国战略”,提出进一步强调科技的地位和作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2.(2021·全国乙卷·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一冯道(882~954),“少纯厚,好学能文”。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时,皆居高官显爵,自号“长乐老”。其自诩:“在孝于家,在忠于国。口无不道之言,门无不义之货。所愿者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非人之谋,是天之祐。六合之内有幸者,百岁之后有归所。”——据《长乐老自叙》等材料二史臣曰:(冯)道之履行,郁有古人之风;(冯)道之宇量,深得大臣之体。然而事四朝,相六帝,可得为忠乎!——《旧五代史》材料三予读冯道《长乐老叙》,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国家可从而知也。予于五代得全节之士三,死事之臣十有五……然使忠义之节,独出于武夫战平,岂于儒者果无其人哉?——《新五代史》(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对冯道的评价。(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人物评价的因素。(6分)【答案】(1)材料一高度肯定,为官不贪,为人真诚,忠孝两全。材料二,辩证看待,为人淳朴大度,但为臣不忠。材料三,全面否定,不忠不义,寡廉贤耻。(2)评价的角度;评价者所持的标准;时代变化;史料考订与发现。【解析】(1)由材料一可知,冯道对自己的评价是高度肯定,由材料一中的“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时,皆居高官显爵”可得为官不贪,由材料一中的“口无不道之言,门无不义之货”、“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可得为人真诚,由材料一中的“在孝于家,在忠于国”可得忠孝两全。阅读材料二可知,这是辩证看待冯道,由材料二中的“(冯)道之履行,郁有古人之风;(冯)道之宇量,深得大臣之体”为人淳朴大度,由材料二中的“然而事四朝,相六帝,可得为忠乎”可得,为臣不忠。阅读材料三可知,则是对冯道的全面否定,由材料三中的“五代得全节之士三,死事之臣十有五……然使忠义之节,独出于武夫战平,岂于儒者果无其人哉?”可得,不忠不义,由材料三中的“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寡廉鲜耻。(2)由材料中不同的人对冯道的评价不同,我们可以看出评价历史人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以从评价的角度、标准、时代和占有材料等角度来看。具体说,影响评价的因素有评价的角度、评价者所持的标准、时代变化和史料考订与发现。同时要注意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把特定的人物放到其所处的时代辩证分析才好。3.(2021·广东高考选考·22)[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徐渭(1521—1593),字文长,浙江绍兴人,曾师从王阳明门徒季本,研习王阳明的学说。徐渭一生科场不顺,贫困潦倒,但诗文书画皆精。他的画广泛吸收宋、元以来诸家技法,但不受其束缚,处处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宣泄与个性追求,在晚明画坛独树一帜。他开创的大写意手法,对后世写意画影响很大。徐渭还是公认的南杂剧代表作家,创作的《四声猿》等代表了明代杂剧的最高水平。当时,北曲、南戏并存。他认为北曲多为“马上之音”“杀伐之声”;对南戏则赞誉颇多,认为尽管多为市井之声,却“句句都是本色语”。对于南戏中的昆山腔,他认为“听之最足荡人”。他的称扬有助于昆山腔在大江南北的传播。在明代后期兴起的市民文学艺术中,徐渭以强调“本色”和追求“自然”的鲜明特点而留名史册。——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简述徐渭在文学艺术上能够取得成就的社会条件。(6分)(2)概述徐渭在文学艺术史上的贡献。(6分)【答案】(1)社会条件: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心学的影响;思想活跃。(2)贡献:突出情感宣泄与个性追求,在晚明画坛独树一帜;开创大写意手法,对后世影响深远;其创作代表了明代杂剧的最高水平,推动了昆曲的传播;促进了市民文学的发展,强调“本色”和追求“自然”。【解析】(1)根据材料中“曾师从王阳明门徒季本,研习王阳明的学说”可知受王阳明学说的影响;根据“在明代后期兴起的市民文学艺术中,徐渭以强调‘本色’和追求‘自然’的鲜明特点而留名史”可知,明代后期商品经济繁荣;市民对文学艺术的需求;思想活跃。(2)根据材料信息,从绘画、杂剧、昆山腔、市民文学四个角度概述。根据材料“他的画广泛吸收宋、元以来诸家技法,但不受其束缚,处处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宣泄与个性追求”可知,兼收各家之长,大胆变革,突出情感宣泄与个性追求,在晚明画坛独树一帜;根据材料“徐渭还是公认的南杂剧代表作家,创作的《四声猿》等代表了明代杂剧的最高水平”可知,其创作代表了明代杂剧的最高水平,推动了昆曲的传播;根据材料“认为尽管多为市井之声,却‘句句都是本色’”可知,强调“本色”和追求“自然”。第Ⅱ部分2021年各地模拟试题一、非选择题1.(2021·吉林吉林四模·47)(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古代的成都平原,水旱灾害严重。公元前256年,秦昭王委任知天文、识地理的李冰为蜀郡太守,前往四川地区治水防洪。李冰父子吸取前人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在修建过程中,李冰通过对地形和水情周密细致的实地勘察,正确处理各个主体工程的关系,使其功能互补,联合发挥分流分沙、泄洪排沙、引水疏沙的作用,科学地解决了江水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都江堰是一项科学、完整、综合性的防洪水利工程体系,它的修建,开创了中国水利发展的新纪元。这项工程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成为“天府之国”。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当今世界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至今还滋润着天府之国的万顷良田。2000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大会上,由于都江堰在历史和科学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与青城山一起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根据《国家地理》2014年第10期改编整理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冰成功修建都江堰的主要因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工程在历史和科学方面体现的突出价值。(9分)【答案】(1)秦王的支持;吸取前人治水经验;对地形和水情的实地勘察;尊重科学规律。(每点2分,计6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2)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注重生态;布局合理、运行科学;是既防洪又灌溉的综合性水利工程体系。(每点3分,计9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解析】(1)据材料“秦昭王委任知天文、识地理的李冰为蜀郡太守,前往四川地区治水防洪”可知秦王的支持;据材料“吸取前人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可知吸取前人治水经验;据材料“通过对地形和水情周密细致的实地勘察,正确处理各个主体工程的关系,使其功能互补”可知对地形和水情的实地勘察;尊重科学规律。(2)都江堰修建于战国时期,说明历史悠久,而且都江堰规模宏大;据材料“是一项科学、完整、综合性的防洪水利工程体系,它的修建,开创了中国水利发展的新纪元”可知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是既防洪又灌溉的综合性水利工程体系;据材料“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可知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注重生态;布局合理、运行科学。2.(2021·湖南永州三模·22)【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萧望之(约前114年~前47年),字长倩,东海兰陵人,家世以田为业,至望之,好学,治《齐诗》。汉宣帝时期,萧望之因京师下冰雹一事请求面见宣帝,当面申说灾异之说,汉宣帝因在民间已闻萧望之之名,任萧望之为谒者,将官民上书交给望之处理,“累迁谏大夫,丞相司直,岁中三迁,官至二千石”。萧望之为左冯翊三年,“京师称之”。此后,萧望之又反对与乌孙和亲,认为万里结婚,不是好策,在匈奴内讧后,主张派使者前去吊丧,援救灾患,宣帝采纳其主张,派兵辅佐呼韩邪单于安定匈奴国。宣帝末年,望之受遗诏辅政,兼任尚书事。——整理自班固《汉书·萧望之传》(1)根据材料,概括萧望之的主要贡献。(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萧望之取得贡献的原因。(5分)【答案】(1)贡献:宣传儒家政治学说;协助处理官民上书;稳定西域局势;改善汉匈关系;受诏辅政。(5分,答出两点给4分,三点给5分)(2)原因:勤奋好学;才能出众;统治者重视;敢于直言。(5分,答出两点给4分,三点给5分)【解析】(1)据材料“因京师下冰雹一事请求面见宣帝,当面申说灾异之说”可知,其深受董仲舒新儒学“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宣传儒家的政治学说;据材料“将官民上书交给望之处理”可知,协助处理官民上书;据材料“在匈奴内讧后,主张派使者前去吊丧,援救灾患”可知,稳定西域局势;据材料“宣帝采纳其主张,派兵辅佐呼韩邪单于安定匈奴国”改善汉匈关系;据材料“宣帝末年,望之受遗诏辅政,兼任尚书事”可知,受诏辅政。(2)据材料“好学”可知,勤奋好学;据材料“治《齐诗》”可知,才能出众;据材料宣帝“任萧望之为谒者,将官民上书交给望之处理”可知,统治者重视;据材料“反对与乌孙和亲”可知,敢于直言。3.(2021·安徽皖江名校联盟高三决战高考最后一卷·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魏征(580~643年),唐朝名相,以敢于犯颜直谏而闻名,提出许多治国良策,为贞观盛世局面的开创作出杰出贡献。魏征以隋亡为鉴,强调治国不可失其道,统治者只有与百姓“神化潜通,无为而治”,并“常念居之者逸,作之者劳”,天下方可归于纯朴。贞观六年,魏征说:“自古失国之主,皆为居安忘危,处理忘乱,所以不能长久。”认为统治者只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才能使国家绵延长久。贞观十年,他上疏说:“臣闻为国之基,必资于德礼,君之所保,惟在于诚信,诚信立则天下无二心,德礼行则远人斯格。”继而向唐太宗进言:“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魏征十分重视官吏的选拔和任用,认为“太平之时,必须才行俱兼,始可任用。”贞观十二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摘编自孙中信《魏征以德治国之道》(1)根据材料,概括魏征以德治国的具体内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魏征治国之道对“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影响。(7分)【答案】(1)内容:治国不可失其道;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强调积聚民心才能安稳国家;选拔德才兼备的官员。(8分)(2)影响:敢于犯颜直谏,一定程度上纠正了统治者治国理政之失;倡导以德治国,并提出许多治国良策,为“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作出了杰出贡献;德才兼备,关注民生,为唐代官员树立了典范。(7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解析】(1)据材料“魏征以隋亡为鉴,强调治国不可失其道”可知,治国不可失其道;据材料“认为统治者只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才能使国家绵延长久”可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据材料“向唐太宗进言:‘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可知,强调积聚民心才能安稳国家;据材料“魏征十分重视官吏的选拔和任用,认为’太平之时,必须才行俱兼,始可任用’”可知,选拔德才兼备的官员。(2)据材料“敢于犯颜直谏而闻名,提出许多治国良策”可知,敢于犯颜直谏,一定程度上纠正了统治者治国理政之失;结合第一问的以德治国的内容,可知倡导以德治国,并提出许多治国良策,为“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作出了杰出贡献;据材料“唐太宗对侍臣说:‘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可知,德才兼备,关注民生,为唐代官员树立了典范。4.(2021·华中师大一附中高考押题卷·47)[历史——选修4:历史人物评价](15分)材料脱脱(1314—1356),元末政治家、军事家。脱脱从小喜欢汉文化、好书法,以“日记古人嘉言善行,服之终身”。元世祖忽必烈推行“汉化”以来,蒙古贵族就“汉化”还是抵制“汉化”问题的斗争一直很尖锐。许多蒙古贵族排斥汉人、废除科举,采取一系列民族压迫政策。脱脱通过发动一场政变,除掉了当时擅权并激起民愤的伯颜之后,进行了包括恢复科举、选儒臣、调整蒙古贵族内部关系、减轻百姓负担、整顿吏治、修编辽、金、宋“三史”等“更化”措施。但是,在他后来恢复丞相之位后,为了解决元廷财政危机,推行“开河变钞”,即下令开凿黄河新河道和大量发行纸钞,成为元末红巾军起义的重要诱因。——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脱脱“更化”的历史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脱脱在元末的历史地位。(7分)【答案】(1)元末政治黑暗;民族矛盾尖锐;阶级矛盾激化;脱脱崇尚儒家文化;维护蒙古贵族统治的需要。(每点2分,任答四点得8分)(2)早期: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元朝灭亡;有助于缓和民族矛盾,推动民族交融进程;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推动元朝汉化进程。(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5分)后期:后期为政举措不当加剧了社会矛盾,对元朝灭亡负有一定历史责任。(2分)【解析】(1)据材料“脱脱从小喜欢汉文化、好书法”可知,崇尚儒家文化;据材料“许多蒙古贵族排斥汉人、废除科举,采取一系列民族压迫政策”可知,民族压迫政策,导致民族矛盾尖锐,进一步使得阶级矛盾激化;据材料“脱脱通过发动一场政变,除掉了当时擅权并激起民愤的伯颜之后”政变的发生以及之前政策激起民愤,反映出元末政治黑暗;据材料脱脱改革的措施“调整蒙古贵族内部关系”可知,维护蒙古贵族统治的需要。(2)据材料“恢复科举、选儒臣”通过恢复科举使汉人知识分子仕途有望,因此,有助于缓和民族矛盾,推动民族交融进程;据材料“调整蒙古贵族内部关系、减轻百姓负担、整顿吏治”可知,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元朝灭亡;据材料“修编辽、金、宋‘三史’”可知,推动元朝汉化进程;据材料“下令开凿黄河新河道和大量发行纸钞,成为元末红巾军起义的重要诱因”可归纳出,后期为政举措不当,加剧了社会矛盾,推动了农民起义,对元朝灭亡负有一定历史责任。5.(2021·四川泸州三模·47)(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奢香夫人(1358年-1396年),中国古代杰出的彝族女政治家,是中国历史上建立了丰功伟绩的巾帼英雄。元朝建立后,西南地区进入了行省和土司并存的时代。明朝时期,推行“调北填南”,大规模向云贵移民,加速了云贵地区的改土归流进程。1381年奢香摄政,她审时度势,积极献粮通道,使明军得以顺利进拔云南,促进了祖国的统一。1384年贵州的都指挥马晔,企图激怒彝族兵衅,奢香走诉京师,向朱元璋面陈马晔逼反的真象。朱元璋欲除马晔,便问奢香“以何报答”,奢香回禀:“愿令子孙世世不敢生事”,并即表示“愿意开山凿险、开置驿道”,驿道纵横贵州,打开了与川、滇、湘的通道。朱元璋说:“奢香归附,胜得十万雄兵”。奢香摄职期间,向外广聘汉儒,多方接纳文人学士,兴办宣慰司学培养各族子弟;招来能工巧匠,传授先进的耕织技术,开置农田,发展生产;倡导彝汉融和,安居乐业。——据《明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奢香夫人成为巾帼英雄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奢香夫人的历史功绩。(8分)【答案】(1)原因:明初,统一和民族交融已是时代的主题;中原文化与经济方式在西南地区传播和影响力的增强;奢香夫人审时度势,富有政治智慧;奢香夫人卓越的执政能力。(7分)(2)功绩:稳定了西南的政治局面;推动了西南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祖国的统一。(8分)【解析】(1)据材料“大规模向云贵移民,奢香摄政,她审时度势”,可知顺应明朝移民要求,即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的历史潮流;据材料“元朝、行省和土司并存的时代,明朝、加速了云贵地区的改土归流进程”可知中原政治制度和文化对西南地区影响逐步增强;据材料“审时度势,积极献粮通道”,可知审时度势,促进国家统一;据材料“向外广聘汉儒,多方接纳文人学、招来能工巧匠”,可知管理有方,执政能力强。(2)据材料“献粮通道,使明军得以顺利进拔云南,促进了祖国的统一”可知她通过献粮通道,稳定了西南政治局面,加速了改土归流进程,促进了国家统一;据材料“开山凿险、开置驿道、打开了与川、滇、湘的通道”可知加强了西南地区联系,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据材料“传授先进的耕织技术、开置农田,发展生产”可知促进西南地区开发,推动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据材料“倡导彝汉融和,安居乐业”可知促进民族融合,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6.(2021·云南二模·46)(15分)【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康熙自幼喜爱数学、化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在八岁登基后仍然投入相当大的精力去认真学习这些知识。他不断引进有科技才能的传教士来华,命传教士采用地圆说绘制了全国地图《皇舆全览图》,此地图在康熙的南征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谕令传教士白晋等人在宫中设置化学实验室,用化学方法试制西药,使中国在医疗中开始了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他还命令传教士汤若望以西法制成了“红衣大炮”,该大炮在雅克萨之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在皇宫中开设有数学、天文、地理、医学、外语、艺术等方面课程,由传教士来讲授。——摘编自张云筝、田冰《康熙西学中用的思想与实践》(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熙主张西学中用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康熙西学中用实践的历史贡献。(9分)【答案】(1)康熙个人的爱好及理政的需要;西学东渐;传教士大量来华;近代西方科技文化的发展等。(6分)(2)利用西方文明成果,巩固了国家统一;培养了一批本国西学人才;促进了对西方文化和科学精神的了解与传播;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先进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加深了对西方的了解与认识等。(9分)【解析】(1)本问切入点较细,康熙对西方科技的学习,围绕材料基本可以解决问题,据材料“自幼喜爱数学、化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不断引进有科技才能的传教士来华……在皇宫中开设有……”可得康熙个人的爱好及理政的需要;传教士大量来华;结合所学康乾盛世知识可得西学东渐;近代西方科技文化的发展等。(2)结合材料“地图在康熙的南征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中国在医疗中开始了中西医结合的道路。……该大炮在雅克萨之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得利用西方文明成果,巩固了国家统一;培养了一批本国西学人才;结合当时的世界大环境可得促进了对西方文化和科学精神的了解与传播;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先进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加深了对西方的了解与认识等。7.(2021·河北保定二模·21)【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分)材料郑樵(1104—1162)早年曾立志“欲读古今之书,欲通百家之学,欲讨六艺之文而为羽翼,如此一生则无遗恨”。由于北方金兵在攻破北宋京都时抢走了宋朝廷的三馆四库图书,所以郑樵决心以布衣学者的身份,在夹涤山为南宋朝廷著一部集天下书为一书的大通史。经过数年的艰苦劳动,初步写出了这部长达200卷、600多万字的史学巨著《通志》初稿。他认为“农圃人”只能认识田野里的植物,但不明诗书之旨;“儒生”通诗书之旨,却是不认识田野里的东西,因此两者必须结合起来。在治学上,郑樵主张要有独断之学的精神,不能只是一味因袭前人的说法而毫无创新。郑樵的史学思想多数通过史学批评表述出来。《总序》开篇说:“百川异趋,必会于海,然后九洲无浸淫之患;万国殊途,必通诸夏,然后八荒无壅滞之忧。会通之义大矣哉。”郑樵的史学思想在中国古代学术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说自己的批评是为了“开学者见识之门户”,是要打破当时学术界中“经既苟且,史又荒唐”的局面。——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郑樵学术成就的因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樵的学术贡献。(6分)【答案】(1)宋金对峙,政局动荡;儒家知识分子的民族国家观;知识积累深厚;勤奋向学。(每点2分,任意三点6分)(2)完成史学巨著《通志》;主张把书本知识学习和实际观察结合起来;主张要有独断之学的精神,治学上要有创新;通过史学批评表述史学思想;会通思想在史学上有重要影响。(每点2分,任意三点6分)【解析】(1)据材料“由于北方金兵在攻破北宋京都时抢走了宋朝廷的三馆四库图书”得出宋金对峙,政局动荡;据材料“所以郑樵决心以布衣学者的身份,在夹深山为南宋朝廷著一部集天下书为一书的大通史”得出儒家知识分子的民族国家观;个人因素:据材料“经过数年的艰苦劳动……600多万字的史学巨著《通志》初稿”得出知识积累深厚;据材料“欲读古今之书……如此一生则无遗恨”得出勤奋向学。(2)据材料“初步写出了这部长达200卷、600多万字的史学巨著《通志》初稿”得出完成史学巨著《通志》;据材料“他认为‘农圃人’只能认识田野里的植物……因此两者必须结合起来”得出主张把书本知识学习和实际观察结合起来;据材料“郑樵主张要有独断之学的精神,不能只是一味因袭前人的说法而毫无创新”得出主张要有独断之学的精神,治学上要有创新;据材料“郑樵的史学思想多数通过史学批评表述出来”得出通过史学批评表述史学思想;据材料“百川异趋,必会于海……会通之义大矣哉”得出会通思想在史学上有重要影响。8.(2021·湖南衡阳二模·22)(10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刘徽(约225—295年),三国时代魏国人,数学家。他自幼熟读《九章算术》,在此基础上作了全面、系统的注解,并编写了《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在注解中不仅对一些公式和定理加以逻辑的证明,还对一些概念下了严格的定义。他精辟地阐明各种解题方法的道理,提出了简要证明,指出个别解法的错误。他在清理古代数学体系的同时,致力于把“术”文中的算理说清楚,而且力图把各种数学方法和理论之间的关系找出来,追根寻源。他不是停留在“举一反三”和简单的类比上,而是深入探求普遍的数学原理。刘徽思维敏捷,方法灵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张直观。他是我国最早明确主张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论证数学命题的人。我国当代数学家吴文俊说:“从对数学贡献的角度来衡量,刘徽应该与欧几里德、阿基米德相提并论。”——摘编自张贵琴《魏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刘徽》(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徽数学成就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刘徽。(4分)【答案】(1)特点:成就突出;有继承、有批判、有创新;重视数学理论的探求(或注重对前人的数学成果进行阐述和论证;重视数学原理的探求;最早主张用逻辑推理方式来论证数学命题)。(6分,答出3点即可)(2)评述:魏晋期间伟大的数学家,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在世界数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写的《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中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其热爱科学、刻苦钻研、勇于探求、敢于批判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4分,答出两层意思即可)【解析】(1)据材料“刘徽应该与欧几里德、阿基米德相提并论”可知成就突出;据材料“自幼熟读《九章算术》”“并编写了《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对一些概念下了严格的定义”可知有继承、有批判、有创新;据材料“他不是停留在‘举一反三’和简单的类比上,而是深入探求普遍的数学原理”可知重视数学理论的探求(或注重对前人的数学成果进行阐述和论证;重视数学原理的探求;最早主张用逻辑推理方式来论证数学命题)。(2)据材料“是我国最早明确主张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论证数学命题的人”“应该与欧几里德、阿基米德相提并论”可知他是魏晋期间伟大的数学家,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在世界数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据材料“编写了《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可知他写的《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中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据材料“刘徽思维敏捷,方法灵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张直观”可知其热爱科学、刻苦钻研、勇于探求、敢于批判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9.(2021·福建龙岩三模·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李光地(1642—1718),福建安溪人。受家族浓郁学风影咆.自幼聪颖的李光地“力学慕古”。进士及第后,被授翰林院编修。回乡省亲时恰逢“三藩之乱”,他拒绝投附叛臣耿精忠,并暗中遗使赴京告知福建前线虚实,建议清廷“速战急攻”,为清军平叛提供重要参考。李光地洞察明郑政权内部深刻矛盾,并向康熙皇帝保举同乡施琅为攻台统帅,促成了台湾问题的顺利解决。担任直隶巡抚期间,他注重民生疾苦,轻刑罚,薄赋敛,扶持农桑,根据河道形势优化治水方案,使得海河流域一时“岁丰民乐”。李光地治学以程朱理学为基础,兼采陆王主张,强调以《易》学致用,受命主持《御纂周易折中》等皇帝著述的校理工作。康熙皇帝评价李光地“谨慎清勤,始终一节,学问渊博。”雍正皇帝称赞他“卓然一代之完人”。——据《清史稿》、《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光地成为清代名臣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李光地的主要贡献。(6分)【答案】(1)原因:明清鼎革,社会动荡,人心思安;符合维护国家统一(协助平定三藩之乱和统一台湾)的需要;科举制推行和崇尚儒学社会风气;崇儒重道家庭氛围的影响;个人杰出才干,关注民生,强调学以致用。(6分,回答其中3点即可)(2)贡献:促进了清初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建言献策,推动了国家统一进程;以身作则,树立了清代汉臣的行为典范;学术研究体现经世致用倾向,适应清朝加强文化和民族认同的需要。(6分,回答其中3点即可)【解析】(1)据材料“回乡省亲时恰逢‘三藩之乱’”,可知当时恰逢三藩之乱,朝代更替初期,社会动荡不安,而且“促成了台湾问题的顺利解决”,为台湾回归祖国,做出了贡献;据材料“以程朱理学为基础,兼采陆王主张”,体现了崇尚科举和儒学的个人追求;据材料“他注重民生疾苦,轻刑罚,薄赋敛,扶持农桑”体现了关注民生,对农耕生产的重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李光地参与了镇压三藩之乱和康熙帝收复台湾,对于促进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具有积极作用;根据材料,康熙帝评价“谨慎清勤,始终一节,学问渊博”,雍正帝也评价“卓然一代之完人”,说明李光地深得皇帝赞赏,成为汉臣典范;据材料“强调以《易》学致用”,说明李光地深受儒家文化熏陶,赞成经世致用的思想。10.(2021·青海西宁一模·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杜佑(诗人杜牧的祖父),自幼读书勤奋,经传之外,尤其重视历史典籍的学习。十八岁开始从政,从县丞起步,后来担任地方刺史、淮南节度使乃至宰相。杜佑虽位及将相,仍常手不释卷,孜孜以读。杜佑少时亲眼看到过开元、天宝的盛世,但他一生主要活动是在安史之乱以后。因此,他专心于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得失,意图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以为施政的张本。杜佑历经36年著成专叙历代典章制度沿革变迁的《通典》。《通典》综合历代史志中有关典章制度的资料,分门别类,竟委穷源,以收会通之效,为史书编纂开辟了新的途径。在《通典》中杜佑还发展了史书自注的方法,他的注文大致可分为释音义、举故典、补史事、明互见、考史料五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杜佑还冲破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传统思想的桎梏,表现出历史进化的观点。——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资料(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杜佑撰写《通典》的背景条件,指出其撰书意图。(7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评杜佑对中国史学发展的贡献及其治史精神。(8分)【答案】(1)(7分)背景条件:较为丰富的从政经历;亲眼目睹、体验了唐朝的由盛转衰。(4分,每条2分)撰书意图;从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得失和唐朝由盛转衰中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作为朝廷施政的借鉴。(3分)(2)(8分)贡献:创立了史书编纂的新体例(典章制度史);发展了史书自注方法;冲破传统思想桎梏,表达进步史学观点。(4分,每条2分,答出其中两条即可)治史精神:杜佑勤于读书苦研典籍,专于一事持之以恒,善于汲取经验教训、工于分类查究史理、勇于破旧创新求进的治史精神值得为学,为史者借鉴吸收。(4分,每条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解析】(1)第一小问条件,据材料“十八岁开始从政,从县丞起步,后来担任地方刺史、淮南节度使乃至宰相”可知较为丰富的从政经历;据材料“亲眼看到过开元、天宝的盛世,但他一生主要活动是在安史之乱以后”可知亲眼目睹、体验了唐朝的由盛转衰。第二小问意图,据材料“他专心于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得失,意图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可知从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得失和唐朝由盛转衰中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作为朝廷施政的借鉴。(2)第一小问贡献,据材料“历经36年著成专叙历代典章制度沿革变迁的《通典》。……分门别类,……为史书编纂开辟了新的途径”可知创立了史书编纂的新体例(典章制度史);据材料“在《通典》中杜佑还发展了史书自注的方法”可知发展了史书自注方法;据材料“杜佑还冲破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传统思想的桎梏,表现出历史进化的观点”可知冲破传统思想桎梏,表达进步史学观点。第二小问精神,据材料“杜佑历经36年著成”“综合历代史志中有关典章制度的资料,分门别类,竟委穷源,以收会通之效,为史书编纂开辟了新的途径”可知杜佑勤于读书苦研典籍,专于一事持之以恒,善于汲取经验教训、工于分类查究史理、勇于破旧创新求进的治史精神值得为学,为史者借鉴吸收。11.(2021·湖南新高考适应性测试·22)【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欧阳询(557~641年),长沙人,书法家。天资聪明,博览群书,精通经史。唐高祖武德年间官至给事中,受命与裴矩、陈叔达共同编撰《艺文类聚》,创立了完善的类书体例。太宗贞观初年,历任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欧阳询被誉为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他年少时生活于江南,初学王羲之,隋统一后移居北方,开始受到北方书法风格影响。他曾看到书法家索靖书写的碑刻,“乃悟其妙”’“卧于其下者三日”。此后,他更从笔力刚劲瘦硬方面去下功夫,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其楷书被称为“欧体”,代表作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邕禅师塔铭》等。欧阳询还潜心研究书法理论,著有《用笔论》,强调写字时必须全神贯注,注意执笔手法、和墨浓淡、字体肥瘦、调匀点画、上下对称:又有“欧阳询八法”,指点笔画的具体写法。——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概述欧阳询的文化成就。(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阳询取得文化成就的原因。(4分)【答案】(1)成就:编撰《艺文类聚》,创立完善的类书体例;形成独特楷书风格;总结书法理论。(6分)(2)原因:天资聪明,勤奋努力;南北统一,文化政策开明。(4分)【解析】(1)据材料“命与裴矩、陈叔达共同编撰《艺文类聚》,创立了完善的类书体例”可知编撰《艺文类聚》,创立了完善的类书体例;据材料“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其楷书被称为‘欧体’”创造独特的楷书风格“欧体”;据材料“欧阳询还潜心研究书法理论,著有《用笔论》,强调写字时必须全神贯注,注意执笔手法、和墨浓淡、字体肥瘦、调匀点画、上下对称”可知总结书法理论,为后世发展做出贡献。(2)据材料“天资聪明,博览群书,精通经史”“从笔力刚劲瘦硬方面去下功夫,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可知欧阳询天资聪慧,勤奋努力;据材料“他年少时生活于江南,初学王羲之,隋统一后移居北方,开始受到北方书法风格影响”可知隋朝统一南北,文化政策开明,为欧阳询取得成就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12.(2021·江西南昌三模·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祖逖少年时轻财重义,慷慨有志节,常周济贫困,深受乡党宗族敬重。他成年后博览书籍,涉猎古今,时人都称其有赞世之才。永嘉之乱后,率领亲党避乱于江淮,担任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祖逖礼贤下士,善于体恤民情,将士稍有微功,便会加以赏赐。他生活俭朴,不言资产,劝督农桑,带头发展生产,又收葬枯骨,深得民心。他在建武元年率部北伐,得到各地人民的响应。数年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领土。刘琨在给亲戚写信时,大力称颂祖逖威德,晋元帝也下诏擢升他为镇西将军。石勒见祖逖势力强盛,不敢南侵,命人在成皋县为其母修墓,又致信请求互市。祖逖虽未回信,却任凭双方互市,为此收利十倍,兵马日益强壮。——摘编自《晋书·祖逖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祖逖的功绩。(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祖逖取得功绩的原因。(7分)【答案】(1)功绩:收复大片失地;镇守疆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治理地方,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为民族交流创造条件;增加国家收入,增强军事力量。(8分)(2)原因:勤奋好学,足智多谋;轻财重义,人民拥护;礼贤下士,将士支持;忠勇可嘉,君主支持。(7分)【解析】(1)据材料“劝督农桑,带头发展生产”得出治理地方,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据材料“收复黄河以南大片领土”得出收复大片失地;据材料“镇西将军。石勒……不敢南侵”得出镇守疆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据材料“任凭双方互市”得出为民族交流创造条件;据材料“收利十倍,兵马日益强壮”得出增加国家收入,增强军事力量。(2)据材料“轻财重义……深受乡党宗族敬重”得出轻财重义,人民拥护;据材料“博览书籍,涉猎古今……赞世之才”得出勤奋好学,足智多谋;据材料“礼贤下士……将士稍有微功,便会加以赏赐”得出礼贤下士,将士支持;据材料“称颂祖逖威德,晋元帝也下诏擢升他为镇西将军”得出忠勇可嘉,君主支持。13.(2021·四川乐山二模·47)(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施琅(1621~1696年),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泉州人。施琅生长在海边,自幼随父从事海上贸易活动,精通航海,对海疆的气候、地理等情况了若指掌。他性格沉稳,考虑问题周到,富有进取心,充满自信。他熟读兵书,通晓兵法、战阵。从军后,他转战东南沿海,积累了丰富的海战经验。他主张以武力统一台湾,多年来精心谋划对台用兵方略,提出“因剿寓抚”的战略方针,即以战逼和,以强大的军事压力迫使郑氏集团接受和谈条件,促成台湾问题的政治解决,尽量避免在台湾本岛引发战争。在武力收复台湾之前,清政府先后与郑氏集团进行了九次和谈,也作出过重大让步,但都以失败告终。这使清政府认识到,纯粹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要实现国家统一,必须诉诸武力。为此,清政府进行了精心准备。1681年,康熙任命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率军收复台湾。1683年,施琅率军在台湾登陆,接管台湾全境,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据《台湾通史·卷三十·列传二》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施琅能够成功收复台湾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施琅收复台湾的积极意义。(7分)【答案】(1)原因:通晓兵法战阵,有丰富的海战经验;性格沉稳,考虑问题周到;武力收复台湾之前进行了多次和谈,赢得了道义;精心准备,具备了武力统一台湾的实力;采取了“因剿寓抚”的正确方针。(8分,每点2分,任答4点即可。)(2)意义: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有助于抵御西方的殖民侵略;“因剿寓抚”策略对当前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具有重要借鉴意义。(7分,每点2分,3点7分)【解析】(1)据材料“他熟读兵书,通晓兵法、战阵。从军后,他转战东南沿海,积累了丰富的海战经验”可得通晓兵法战阵,有丰富的海战经验;据材料“他性格沉稳,考虑问题周到,富有进取心,充满自信”可得性格沉稳,考虑问题周到;据材料“在武力收复台湾之前,清政府先后与郑氏集团进行了九次和谈,也作出过重大让步”可得在武力收复台湾之前进行了多次和谈,赢得了道义;据材料“多年来精心谋划对台用兵方略,提出‘因剿寓抚’的战略方针”可得精心准备,具备武力统一台湾的实力和采取“因剿寓抚”的正确方针。(2)据材料“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和“以强大的军事压力迫使郑氏集团接受和谈条件,促成台湾问题的政治解决”等,可从维护国家领土完整、有助于抵御西方殖民侵略和“因剿寓抚”策略对当前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等方面来回答。14.(2021·广东广州一模·22)【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分)材料褚遂良,钱塘(今杭州)人,唐代杰出的政治家、书法家。褚遂良负责掌管记录皇帝言行时,太宗问:“朕有不善,卿必记之耶?”答曰:“臣职当载笔,君举必记。”太宗晚年想去泰山封禅,褚遂良巧借彗星进行劝阻,制止了一场大规模劳民伤财的行动。褚遂良深得太宗信任,被任命为托孤的辅政大臣之一。褚遂良是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其书“得羲之法最多者,真字有隶法,自成一家”。褚书《孟法师碑》和《雁塔圣教序》是书法界公认的传世稀有妙品。后世研究者认为,褚遂良上承钟繇、王羲之、欧阳询、虞世南,下启张旭、颜真卿、柳公权,是唐代书法的开山鼻祖。褚遂良因反对高宗废王皇后另立武后而遭武后诬陷,在贬谪流放中郁愤而死。德宗时,褚遂良享有开国功臣的荣誉,其画像供于凌烟阁。——摘编自侯立新《“率直鲠亮”与“遒美飘逸”——褚遂良的人品与书品》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褚遂良的历史贡献。(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褚遂良作出历史贡献的原因。(8分)【答案】(1)直言进谏,维护了百姓利益;忠义勇敢,树立了贤臣典范;承上启下,推动了书法传承创新。(4分)(2)唐太宗知人善任;国力强盛促进了文化繁荣;前代书法艺术奠定了基础;褚遂良秉性耿直,具有艺术天赋。(8分)【解析】(1)据材料“太宗晚年想去泰山封禅,褚遂良巧借彗星进行劝阻,制止了一场大规模劳民伤财的行动”得出直言进谏,维护了百姓利益;据材料“太宗问:‘朕有不善,卿必记之耶?’答曰:‘臣职当载笔,君举必记’”得出忠义勇敢,树立了贤臣典范;据材料“褚遂良上承……,下启……,是唐代书法的开山鼻祖”得出承上启下,推动了书法传承创新。(2)据材料“褚遂良深得太宗信任”结合所学得出唐太宗知人善任;据材料“褚遂良是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传世稀有妙品”结合所学得出国力强盛促进了文化繁荣;据材料“褚遂良上承钟繇、王羲之、欧阳询、虞世南”结合所学得出前代书法艺术奠定了基础;据材料“臣职当载笔,君举必记”“褚遂良是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是唐代书法的开山鼻祖”结合所学得出褚遂良秉性耿直,具有艺术天赋。15.(2021·安徽安庆示范高中高三4月高考模拟·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裴秀(224~271),河东郡(今山西)闻喜县人。魏晋尚书令裴潜之子。他少年好学,有风度节操,八岁能文。244年,父去世,裴秀世袭父爵位任官并不断升迁。期间,对儒学博闻多识,且留心政事,所裁定的事,都不违礼,所创制的朝廷礼仪和刑法,朝廷多采纳应用,作为范例。晋武帝时任司空,因职位是地官,又认为《禹贡》中的山川地名,沿用久远,后世多有改变,解说者或牵强附会,渐渐混淆不清。于是采集甄别旧文,有疑的地方缺而不论,古代有其名而当今不用的地方,也都作出注解,作成《禹贡地域图》十八篇,上奏武帝,藏于秘府。它不仅是当时最完备、最精详的地图,而且提出了最早的地图制图学理论“制图六体”,即“比例、方位、距离、高下、角度、曲直”六原则,被后代长期沿用。271年,装秀因服食寒食散后饮冷酒而逝,年48,谥号元。——据《晋书·裴秀传》等(1)根据材料,简析裴秀能够从政并有所作为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裴秀为官行政所体现的精神。(9分)【答案】(1)原因:世袭爵位,出身名门;个人勤奋好学,品性优秀;行政能力出色,不断受到重用。(6分)(2)精神:勤勉工作,遵守礼制;勤于思考,创新制度;科学求真,创新理论。(9分)【解析】(1)据材料“裴秀世袭父爵位任官并不断升迁”可知,出身在官宦世家,世袭了父亲的爵位,可得出世袭爵位,出身名门;据材料“他少年好学,有风度节操”可知,个人勤奋好学,品性优秀;据材料“且留心政事,所裁定的事,都不违礼,所创制的朝廷礼仪和刑法,朝廷多采纳应用,作为范例”可知,裴秀参与的政事、制定的礼法多符合规范,受统治者重视,可得出行政能力出色,不断受到重用。(2)据材料“且留心政事,所裁定的事,都不违礼”可知,裴秀处处留心政事,工作认真,裁定事宜都以礼为标准,可得出勤勉工作,遵守礼制;据材料“所创制的朝廷礼仪和刑法,朝廷多采纳应用,作为范例”可知,可得出勤于思考,创新制度;据材料“采集甄别旧文,有疑的地方缺而不论,古代有其名而当今不用的地方,也都作出注解”“提出了最早的地图制图学理论”可知,裴秀在作《禹贡地域图》时进行严谨辨别,并创造性的提出地图制图学理论,可得出科学求真,创新理论。16.(2021·安徽蚌埠四模·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章太炎出身于医学世家,自幼对医学感兴趣。甲午战争惨败后,章太炎在医国医民问题上,决定选择先医国病。章太炎先后参加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1913年,参加讨袁活动;1917年他又随孙中山先生参加“护法革命”。近二十年的革命、流亡、坐牢、失败,使章太炎健康日衰。1920年,他两次患病,几经反复后终于治愈。从此勤研医学,从医国转重医人。他广泛涉猎了当时传入中国的各种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书籍,兼容中西之說,融今贯通,先后著成《论肺炎治法》、《霍乱论治》等,有力地影响了中国医学界。章太炎精通国学,希望借国学以强国。他以国学中的人物事迹激励国人,并不是“要人尊信孔教,只是要人爱惜我们汉种的历史”。——据赵永金《章太炎先生自定年谱》(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章太炎一生的两次重要转折及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章太炎的主要贡献。(7分)【答案】(1)第一次:转折:由从医转向从政。(2分)原因: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2分)第二次:由医国而重医人。(2分)原因:革命屡遭挫折;自身健康因素。(2分,任答1点)(2)贡献:投身民主革命,推动社会发展;引西学入中医,主张中西医结合,推动了医学理论的发展;精研国学,弘扬民族文化,激励民族意识。(7分,答2点4分,答3点7分)【解析】(1)第一小问转折,由材料“章太炎在医国医民问题上,决定选择先医国病。章太炎先后参加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得出由从医转向从政;由材料“从此勤研医学,从医国转重医人”得出由医国而重医人。第二小问原因,由材料“甲午战争惨败后”得出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由材料“近二十年的革命、流亡、坐牢、失败,使章太炎健康日衰”得出革命屡遭挫折;自身健康因素。(2)由材料“先后参加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1913年,参加讨袁活动;1917年他又随孙中山先生参加护法革命”得出投身民主革命,推动社会发展;由材料“兼容中西之说,融今贯通,先后著成《论肺炎治法》、《霍乱论治》等,有力地影响了中国医学界”得出引西学入中医,主张中西医结合,推动了医学理论的发展;由材料“精通国学,希望借国学以强国。他以国学中的人物事迹激励国人”得出精研国学,弘扬民族文化,激励民族意识。17.(2021·新疆乌鲁木齐三模·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刘国钧(1887~1978),江苏省常州著名实业家,爱国社会活动家和职业教育家。1930年,他集资创办了常州大成纺织印染公司,并不断取得辉煌成就。刘国钧曾几度前往日本,对日本员工的素质特别关注。考察欧美,引进技术、管理,结合工厂实践,提出工管工自治化、工教工互助化等口号,全面提高工人职业素质。刘国钧在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职业培训及职业教育的多种途径,并逐渐形成他的职业教育思想。他规定全厂工人须进行登记测验,合格者留,不合格者限期补考;同时,他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如《车间员工守则》《岗位奖惩制度》等。其工厂里随处可看到“以天理、人情、国法处事,真心诚意地待人”等标语。1933年,刘国钧拿出15000大洋办“树人中学”。1962年,他捐10万元创办常州勤业机电学校,这使他既实现了梦想,也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与爱戴。——摘编自李筱纲《织梦江南:刘国钧传》(1)根据材料,指出刘国钧职业教育思想形成的因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职业教育思想的影响。(7分)【答案】(1)因素:“实业救国”思想;个人的办厂实践;受到在日本、欧美的考察学习的影响;自身探索职业教育实践的努力。(8分)(2)影响:推动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了一定贡献;有利于提高工人的职业素质;利于民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7分)【解析】(1)结合刘国钧成长的年代可知“实业救国”思想;据材料“集资创办了常州大成纺织印染公司”可知个人的办厂实践;据材料“曾几度前往日本,对日本员工的素质特别关注。考察欧美,引进技术、管理”可知受到在日本、欧美的考察学习的影响;据材料“不断探索职业培训及职业教育的多种途径”可知自身探索职业教育实践的努力。(2)据材料“1962年,他捐10万元创办常州勤业机电学校”可知推动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了一定贡献;据材料“规定全厂工人须进行登记测验”“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可知有利于提高工人的职业素质;利于民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18.(2021·四川攀枝花一模·45)[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胡政之(1889—1949),四川成都人,1916年他受聘出任《大公报》经理兼总编辑,从此一生以办报为业。当时的人们把眼睛只盯住政治舞台,他却推出“实业专纪”和“教育专纪”;随后开辟“特别记载”栏目,话题涉及财政、社会、外交等无所不包。1926年,胡政之联合吴鼎昌、张季鸾开办新记《大公报》,提出“一国之内如有新闻自由,它的政治必能相当清明。”他先后组织制定《大公报社股份章程》、《董监事联合办事处规章》等,创造性地向有特殊劳绩的员工赠予本报劳绩股,发展并培养了一大批新闻人才。抗战爆发后,《大公报》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相继创办了汉口版、香港版、桂林版、重庆版。1938年,胡政之发表《本报发行香港版声明》:“……严重外患,毁坏了我们国家人民多少事业,本报是民族事业中的渺小分子,当然亦不能例外。然所幸者,不独人心不死,人亦未死。虽然备历艰危,而一枝秃笔,却始终在手不放。”——摘编自方汉奇等《<;大公报>;百年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政之对中国近代报业的贡献。(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胡政之体现出的时代精神。(7分)【答案】(1)贡献:对报纸内容创新;经营方式革新;注重人才培养;倡导“新闻自由”。(一点2分,共8分)(2)时代精神:思想救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变革的创新精神;追求言论自由的独立精神;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一点2分,四点得7分)【解析】(1)据材料“推出‘实业专纪’和‘教育专纪’,开辟‘特别记载’栏目,话题涉及财政、社会、外交等无所不包”,可知对报纸内容进行创新,增加新内容;“开办新记《大公报》,提出‘一国之内如有新闻自由,它的政治必能相当清明’”,可知创办新报刊,提倡新闻自由;“组织制定《大公报社股份章程》、《董监事联合办事处规章》,创造性地向有特殊劳绩的员工赠予本报劳绩股,发展并培养了一大批新闻人才”,制定规章制度,创新奖励办法,革新经营方式,培新新闻人才。(2)据材料“一国之内如有新闻自由,它的政治必能相当清明”,可知追求言论自由的独立精神;据材料“制定《大公报社股份章程》、《董监事联合办事处规章》”,可知不断变革的创新精神;据材料“《大公报》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相继创办了汉口版、香港版、桂林版、重庆版”可知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据材料“不独人心不死,人亦未死。虽然备历艰危,而一枝秃笔,却始终在手不放”,可知思想救国的爱国主义精神。19.(2021·河南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47)【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陈潭秋(1896—1943年),湖北省黄冈县人,秉承曾考中举人的祖父“穷不废读”的信念,刻苦读书。青少年时从五哥陈树三处受到三民主义思想的启发,他认为“救国是政治问题,教育绝不能救国”。为寻求先进的思想改造社会,1916年他考入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今武汉大学)英语部学习,畅读《新青年》《每周评论》等书刊。1918年他研读了李大钊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等文章。1919年他在武汉积极参加了五四运动。随后,他又在上海与董必武、李汉俊等一起研读《新青年》等杂志的文章以及日本出版的《共产党宣言》等书籍,并于1920年创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他作为代表出席了中共一大,成为党的创始人之一。他艰苦卓绝坚持为党工作,1943年牺牲于新疆。——摘编自陈乃宣《中共一大代表丛书·陈潭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陈潭秋救国思想的变化。(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潭秋救国思想变化的原因。(9分)【答案】(1)变化:从传统的教育救国思想到以三民主义、民主科学等思想救国,再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无产阶级政党救中国的坚定信仰。(每点2分,共6分)(2)原因: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危机的加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的壮大;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先进分子的引导和带动;中国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家庭的影响和个人的爱国精神追求。(每点3分,共9分)【解析】(1)据材料“秉承……祖父‘穷不废读’的信念”得出传统的教育救国思想;据材料“受到三民主义思想的启发”得出以三民主义思想救国;据材料“畅读《新青年》……研读《新青年》”得出以民主科学等思想救国;据材料“研读了李大钊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等文章……《共产党宣言》……创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得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无产阶级政党救中国的坚定信仰。(2)结合近代中国的社会背景,得出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危机的加重;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基础上,无产阶级的壮大;据材料“李大钊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得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据材料“在上海与董必武、李汉俊等一起研读”得出先进分子的引导和带动;据材料“积极参加了五四运动”得出中国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据材料“秉承曾考中举人的祖父‘穷不废读’的信念,刻苦读书”得出家庭的影响;据材料“艰苦卓绝坚持为党工作”得出个人的爱国精神追求。20.(2021·陕西宝鸡一模·46)(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胡雪岩(1823—1885),本名胡光墉,幼名顺官,字雪岩,出生于安徽徽州绩溪,13岁起便移居浙江杭州。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政治家,徽商代表人物。太平军攻杭州时,胡雪岩从上海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而为左宗棠赏识,后来又帮助左宗棠组织“常捷军”、创办福州船政局。左宗棠西征平叛阿古柏时,为他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采供军饷、订购军火,并做情报,常将上海中外各界重要消息报告左宗棠。胡雪岩凭借其卓越的商业才能,利用过手的官银在上海筹办私人钱庄,后在全国各地设立了“阜康”钱庄分号,被称为“活财神”。在杭州创立了“胡庆余堂”中药店,制“避瘟丹”“行军散”“八宝丹”供军民之需,药店传承至今,赢得“江南药王”之美誉。他还多次向直隶、陕西、河南、山西等涝旱地区捐款赈灾。清光绪九年(1883年),其产业受各地官僚竞相提款、敲诈勒索而引发资金周转失灵,受外商排挤,而被迫贱卖,资产去半。最终,胡雪岩被革职抄家,郁郁而终。(1)根据材料概括归纳胡雪岩一生的活动。(7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胡雪岩最终没落的原因。(8分)【答案】(1)协助平叛阿古柏叛乱,收复新疆;协助镇压太平军;创办钱庄;创立药店造福民众。热衷慈善事业,乐善好施。(7分)(2)民族危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动荡的不利环境;清政府腐败、统治黑暗;各地官僚敲诈勒索;资金周转失灵;受外商排挤(8分)【解析】(1)据材料“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采供军饷、订购军火,并做情报,常将上海中外各界重要消息报告左宗棠”可知协助评判阿古柏叛乱,收复新疆;据材料“太平军攻杭州时,胡雪岩从上海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可知协助镇压太平军;据材料“胡雪岩凭借其卓越的商业才能,利用过手的官银在上海筹办私人钱庄”可知创办钱庄;据材料“在杭州创立了‘胡庆余堂’中药店,制‘避瘟丹’‘行军散’‘八宝丹’供军民之需”可知创立药店造福民众;据材料“他还多次向直隶、陕西、河南、山西等涝旱地区捐款赈灾”可知热衷慈善事业,乐善好施。(2)结合胡雪岩生活的年代可知民族危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动荡的不利环境;据材料“其产业受各地官僚竞相提款、敲诈勒索而引发资金周转失灵,受外商排挤,而被迫贱卖,资产去半”可知清政府腐败、统治黑暗;各地官僚敲诈勒索;资金周转失灵;受外商排挤。21.(2021·湖南岳阳二模·22)【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胡林翼,1812年生,字贶生,晚清中兴名臣之一,湘军重要首领,湖南益阳县泉交河人。道光十六年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当他初任湖北巡抚时,正值武汉两次失陷、湖北大半沦没于太平军,可谓库储一空,百物荡然。然而胡林翼通过改漕章、通蜀盐、整榷务等手段,岁入四百多万两银子,在当时东南诸省中仅次于江苏和浙江。这些钱,主要用作湘军军饷。其实除养兵外,这些钱有的用来“分援邻省,规画江淮”,有的则作为备用之银,“为养士及假归来依之营官、哨官起见”。后者尤值得一提,胡林翼对于属下将士十分爱护,经常予以资助。在任贵州知府时,强化团练、保甲,镇压黄平、台拱、清江、天柱等地苗民起义和湖南李沅发起义。胡林翼文武双全,且能诗能文主张“用兵不如用民”,“用兵”只能治标,收一时之功,“用民”才是治本,享长久安定。胡林翼在贵州安顺知府任上,立志安定一方,他经常芒鞋短衣,深入群众摸民情,探匪情,带领官兵与盗匪作战数百次,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编成了《胡氏兵法》。(1)根据材料,概括胡林翼的执政措施。(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胡林翼对晚清统治的作用。(6分)【答案】(1)措施:整顿商务,发展经济;筹集军饷,训练军队;剿灭匪患,镇压农民起义。(4分)(2)作用:养兵有方,提高了晚清军队的战斗力;镇压农民起义,维护了晚清政府的统治;剿灭匪患,维护了地方治安;发展商务,为近代化创造了条件,促使晚清中兴局面的出现。(6分)【解析】(1)据材料“通过改漕章、通蜀盐、整榷务等手段,岁入四百多万两银子,在当时东南诸省中仅次于江苏和浙江”可知整顿商务,发展经济;据材料“这些钱,主要用作湘军军饷”可知筹集军饷;结合材料“在任贵州知府时,强化团练、保甲,镇压黄平、台拱、清江、天柱等地苗民起义和湖南李沅发起义”“带领官兵与盗匪作战数百次”可知训练军队,镇压农民起义。(2)据材料“其实除养兵外,这些钱有的用来……对于属下将士十分爱护,经常予以资助”可知养兵有方,提高了晚清军队的战斗力;据材料“镇压黄平、台拱、清江、天柱等地苗民起义和湖南李沅发起义”可知镇压农民起义,维护了晚清政府的统治;据材料“立志安定一方,……带领官兵与盗匪作战数百次”可知剿灭匪患,维护了地方治安;据材料“然而胡林翼通过改漕章、通蜀盐、整榷务等……在当时东南诸省中仅次于江苏和浙江”可知发展商务,为近代化创造了条件,促使晚清中兴局面的出现。22.(2021·湖南长郡十五校高三第二次联考·22)【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刘铭传(1836—1896),安徽合肥人,淮军重要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1885年10月,刘铭传被清政府任命为首任台湾巡抚。上任后,刘铭传着手调整行政体制,按照省的设置,在台湾设3府1直隶州,领11县5厅,将台湾分为南、中、北和后山四路。这套行政建制奠定了今天台湾省行政区划的基础。建设海防,练兵整军,兴办军事工业,添修军事设施。1886年在台北设立电报总局,铺设两条海底电缆,将台湾与澎湖、台湾与大陆联系起来,加强台湾与大陆的电讯联系。1887年成立“全台铁路商务总局”。自1887年至1893年耗时6年,建成基隆至新竹90公里的铁路。1887年设西学堂于台北,聘英人布茂林为教习,“课以英法之文、地理、历史、测绘、算术、理化之学”,同时派汉文教习二人教以经书。1890年在他即将离任之际,又设电报学堂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摘编自刘海荣《浅谈刘铭传与台湾的近代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铭传对台湾开发建设所作出的贡献。(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铭传开发建设台湾的特点。(4分)【答案】(1)贡献:调整行政体制;发展近代军事,增强海防力量;发展近代交通、通讯事业;创立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等。(6分,任意3点即可)(2)特点:措施涉及面广;近代化色彩浓厚;重视国防建设。(4分,任竞2点即可)【解析】(1)据材料“刘铭传着手调整行政体制,按照省的设置,在台湾设3府1直隶州,领11县5厅”可得调整行政体制;据材料“建设海防,练兵整军,兴办军事工业,添修军事设施”可得发展近代军事,增强海防力量;据材料“1886年在台北设立电报总局……建成基隆至新竹90公里的铁路”可得发展近代交通、通讯事业;据材料“1887年设西学堂于台北……又设电报学学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可得创立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2)据材料“调整行政体制”“建设海防”“设西学堂于台北”可得措施涉及面广;据材料“建成基隆至新竹90公里的铁路”可得近代化色彩浓厚;据材料“1886年……铺设两条海底电缆,将台湾与澎湖、台湾与大陆联系起来,加强台湾与大陆的电讯联系”可得重视国防建设。23.(2021·河北衡水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47)【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黄遵宪,字公度,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生于广东省嘉应州攀桂坊。在外交中,他主张“伸自主之权”“保公众之益”。光绪八年(1882年),黄遵宪奉命调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驻美期间,美国不准华人假道美国。黄遵宪指责这是“背条约,妨国例,且有违公法”的,表示要“与之力争”,“争之亦终必收效”。经过黄遵宪的交涉,美国政府同意“华商人等由他国来美,及曾居住美国再来与执领事护照而再来者,均得通行;华工假道旧金山往他处者,亦由领事给照,不受留难”。对此,旅美华商华工“无不感戴恩泽”。……美国官吏还以不卫生为由,逮捕了许多华侨。黄遵宪亲自到监狱看望被捕华侨。他让随从人员测量关满华侨监狱的面积,质问美国官吏:“此处卫生,顾右于侨居耶!”美官吏理屈辞穷,只好释放被捕华侨。——据白寿彝《中国通史》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黄遵宪赴美开展外交活动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黄遵宪的外交思想和实践。(9分)【答案】(1)列强加紧对华侵略,外交环境恶劣;华人华侨在美国的利益受到损害;西方外交理念传入中国,对清朝官员有所影响。(6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主张“伸自主之权”“保公众之益”,是正义的外交诉求;在外交中勇于抗争、据理力争,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权益和华侨利益,具有爱国性;限于国际环境、国家实力,这些抗争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外交境遇。(9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解析】(1)由材料“光绪八年(1882年)”再结合所学可知,黄遵宪赴美开展外交活动的时候是我国面临边疆危机的时候,列强加紧对华侵略,使得我国外交环境恶劣;由材料“美国官吏还以不卫生为由,逮捕了许多华侨”可得,华人华侨在美国的利益受到损害;由材料中黄遵宪所说的“背条约,妨国例,且有违公法”可得,西方外交理念传入中国,对黄遵宪为代表的一些清朝官员有所影响。(2)注意审题,题目要求简要评述,所以要先述后评。具体来说,外交思想这个角度,黄遵宪的外交思想是主张“伸自主之权”“保公众之益”,这体现了正义的外交诉求;外交实践这个角度,黄遵宪在外交中勇于抗争、据理力争,对此我们要一分为二地辩证分析,即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权益和华侨利益,具有爱国性,但是限于国际环境、国家实力,这些抗争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外交境遇。24.(2021·云贵川高三10月联考·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周学熙(1866—1947),中国近代北方工业之父。1901年,山东创办官立大学堂,周学熙任管理总办。周学熙年谱记载:余奉命后,订章程,聘教习,所有功课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校风甚饬,重印中学正宗,又采各家所译西文格言及科学理化之论,成为西学要领一书,以授学子,使端趋向,而重实学。1903年,周学熙奉委为直隶工艺总局总办。对此项委任,周学熙的自我评价是“之后四年,工艺成绩斐然”。他制定了一张蓝图,如计划创办高等工业学堂、教育品制造所、劝工陈列所、实习工厂、造纸厂等;工厂附设日夜课补习所、仪器讲演会、工商研究所等;助办者有初等工业学堂、织染缝纫公司、玻璃厂等。他开设考工厂(商品博物馆),作为“鼓舞商情”的全民职业教育机构。他在年谱中写道:考工厂起到了一个“考察本国、外国产品,以激发工业家之观感”的作用。——摘编自张峪铭《周学熙:一位民族实业家的教育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周学熙投身教育事业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周学熙的教育活动。(8分)【答案】(1)原因:西方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不断传播;清廷实施“新政”,推行教育改革;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对科技人才需求增加;周学熙具有兴办实业和革新教育的个人志向。(7分,答出三点给6分,四点给7分)(2)简评:促进了中国教育文化事业的近代化转型;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4分)未完全摆脱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过于强调实业教育;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4分)【解析】(1)由材料时间信息得出西方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不断传播;由材料“余奉命后,订章程,聘教习,所有功课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校风甚饬,重印中学正宗,又采各家所译西文格言及科学理化之论,成为西学要领一书,以授学子,使端趋向,而重实学”得出清廷实施“新政”,推行教育改革;由材料“周学熙奉委为直隶工艺总局总办”得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对科技人才需求增加;由材料“他制定了一张蓝图,如计划创办高等工业学堂、教育品制造所、劝工陈列所、实习工厂、造纸厂等”得出周学熙具有兴办实业和革新教育的个人志向。(2)由材料“余奉命后,订章程,聘教习,所有功课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校风甚饬,重印中学正宗,又采各家所译西文格言及科学理化之论,成为西学要领一书,以授学子,使端趋向,而重实学”得出促进了中国教育文化事业的近代化转型;由材料“他制定了一张蓝图,如计划创办高等工业学堂、教育品制造所、劝工陈列所、实习工厂、造纸厂等;工厂附设日夜课补习所、仪器讲演会、工商研究所等;助办者有初等工业学堂、织染缝纫公司、玻璃厂等”得出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由材料“所有功课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得出未完全摆脱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过于强调实业教育;由材料“考工厂起到了一个考察本国、外国产品,以激发工业家之观感的作用”得出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25.(2021·四川高三大数据精准教学第一次统一监测·4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曾纪泽自幼受严格教育,通经史。1878年出任驻英、法大臣办理洋务,期间,深入了解各国历史、国情,研究国际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