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天大道项目环评报告_第1页
山海天大道项目环评报告_第2页
山海天大道项目环评报告_第3页
山海天大道项目环评报告_第4页
山海天大道项目环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山海天大道项目建设单位文昌市龙楼镇人民政府法人代表联系人李*通讯地址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联系电话150传真/邮政编码571300建设地点文昌市龙楼镇铜鼓岭国际生态旅游区内立项审批部门文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文号文发改审批[2016]313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E4721道路工程建筑占地面积(平方米)72248.06绿化面积(平方米)31223总投资(万元)11971.16其中:环保投资(万元)142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2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21年12月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背景铜鼓岭国际生态旅游区的规划总面积为86.64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46.64平方公里,包括淇水湾片区、海石滩片区、云梯宝陵河片区和月亮湾片区;海域面积40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28公里。在规划空间结构上,旅游区依托“一岭(铜鼓岭)、两湾(云梯宝陵河、月亮湾)、一河(宝陵河)”,形成“一心、一轴、两带、多组团”的空间结构。但铜鼓岭国际生态旅游区内现状交通设施非常薄弱,配套服务不完善、严重缺乏基本的旅游接待条件,大部分区域仍保持初始状态,没有得到系统的开发。本项目的建设是完善旅游开发区交通服务体系,形成合理且均匀分布的交通设施格局,建立满足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交通服务设施网络。海南文昌铜鼓岭国际生态旅游区云梯宝陵河区域山海天大道市政工程为东西走向,全长1003.1米,路幅宽77.5米。起点于铜鼓岭总体规划边界,终点为规划的临河北路。起点坐标为(X=176807.714,Y=265678.780);终点坐标为(X=176397.398,Y=266594.10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44号)的有关规定,本工程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为城市主干道,属于“四十九、交通运输业、管道运输业和仓储业”第172项“城市道路(不含维护,不含支路)”中的“新建快速路、干道”环评类别,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文昌市龙楼镇人民政府委托海南琼州环境评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司”)编制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我司接收委托后,组织人员踏勘现场,收集、分析有关资料,编制完成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本项目属于未取得环评批复已动工建设的项目,项目起点K0+300至K0+520(与彩虹大道宝陵河段项目交汇处)主体工程已施工完毕,已完成地面硬化,现处于停工状态,项目复工后需对道路进行防护绿化种植。二、评价等级及范围1、大气环境本项目为城市主干道,不涉及隧道、无服务区,项目营运期的废气主要为过往车辆排放的NOX、CO,污染源强属无组织排放,排放量较小,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本项目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三级评价项目不需设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2、声环境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声环境功能2类和4a类区。本项目道路交通噪声影响范围内不存在居民居住点,影响人数为0人,项目建成投产后对周边敏感点的噪声增高量在3dB(A)以下,噪声对环境影响较小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确定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3、地表水环境根据水污染影响型判断,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生活污水进入化粪池后抽运,生产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的等级划分原则,确定本项目的地表水为三级B。4、地下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附录A,本项目属于“T城市交通设施”中“138、城市道路”中“其他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类别中“类”因此本项目不需要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5、土壤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HJ964-2018)附录A土壤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本项目属于“其他行业”中的“全部”,本项目属于Ⅳ类项目,因此本项目不需要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6、生态环境本项目占地面积72248.06m2,所涉及的区域均属于一般区域,且工程范围小于2km2,长度小于50k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规定,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表1-SEQ表\*ARABIC\s11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环境要素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大气环境三级/声环境二级项目道路中心红线延伸200m范围地表水环境三级B/地下水环境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土壤环境不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三级项目道路中心红线延伸200m范围三、产业政策及选址合理性分析(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本项目属于市政道路建设项目。为道路项目和防护绿地项目组合,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该项目属于“鼓励类二十二条城镇基础设施,第4项——城市道路及智能交通体系建设”;且本项目已取得文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海南文昌铜鼓岭国际生态旅游区市政工程——山海天大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文发改审批〔2016〕313号)。因此,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根据《海南省产业准入禁止限制目录(2019年版)》(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9年8月30日),本项目不属于“禁止类”或“限制类”,属于允许类,项目建设符合《海南省产业准入禁止限制目录(2019年版)》的要求。根据《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年版)》,本项目为市政道路工程,不属于禁止准入类,符合市场准入条件。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与地方产业政策。(2)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1)项目多规合一符合性分析本项目选址位于文昌市龙楼镇铜鼓岭国际生态旅游区内,根据《文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彩虹大道宝陵河段项目和山海天大道项目<文昌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规划情况的复函》(文自然资函【2020】2308号)可知,山海天大道项目地块位于龙楼镇,在铜鼓岭旅游度假区开发边界范围内,用地面积为72248.06平方米,山海天大道项目地块用地性质为公路用地,本项目属于海南文昌铜鼓岭国际化生态旅游区中的基础设施建设。2)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符合性分析根据《铜鼓岭国际化生态旅游区云梯宝陵河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关道路、景观、市政摘录如下:第三章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第37条内部交通系统道路系统规划将区内部车行道路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三级。1、区内主干道:包括本区山海天大道、彩虹大道、金光大道三条主路。山海天大道中分带宽4~37.5米,两侧依次为11.5米宽机动车道、2米宽侧分带、3.5米宽非机动车道、3米宽人行道,道路红线宽77.5米(含道路防护绿带)。第七章绿地系统规划,第50条防护绿地沿主干路保留和种植大面积的兼景观功能和防护功能为一体的林带,起到防风、防潮、防尘和防噪的作用。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两侧各4—30米作为绿化控制带,结合不同道路功能,构建慢行系统,提供宜人的步行及自行车空间。本项目山海天大道防护绿地红现宽度各为15m(不含人行道)。根据已批复的《海南文昌铜鼓岭国际化生态旅游区云梯宝陵河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2008年6月),云梯宝陵河区的道路工程规划为:规划区车行系统采用主、次、支三级路网,主干路主要指山海天大道、彩虹大道、金光大道,作为云梯宝陵河区区内的主要道路,道路红线控制26~37.5m,其道路规划详见表38。表1-2云梯宝陵河区域道路规划表道路等级道路红线主要道路主干道路26~77.5米山海天大道、彩虹大道、金光大道次干道路16~28米临河北路、山海路、古园路、彩云路、月亮湾一横路等支路7~18米云山路、兴隆路、紫薇路等步行路1.5~2.5米根据《海南文昌铜鼓岭国际化生态旅游区云梯宝陵河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2008年6月)规划,因此,山海天大道路幅宽度及道路走向均与铜鼓岭云梯宝陵河区详细性控制规划是相符的。因此,本项目选址合理,符合规划。(3)与生态保护红线规划相符性分析根据《文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彩虹大道宝陵河段项目和山海天大道项目<文昌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规划情况的复函》(文自然资函〔2020〕2308号),本项目未占用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和近岸海域生态保护红线。项目建设符合《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根据《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实施细则》,本项目的最近海岸距离为1700m,项目建设符合《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要求。四、项目概况1、项目地理位置山海天大道项目位于海南文昌铜鼓岭国际化生态旅游区云梯宝陵河区域中部,项目为东西走向,起点(X=176807.714,Y=265678.780)为铜鼓岭总体规划边界,终点(X=176397.398,Y=266594.106)为规划临河北路,全长1003.1米。地理位置见附图1。2、建设内容及规模山海天大道项目为东西走向,全长1003.1m,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50km/h。路幅主要包含7m非机动车道、4m碟形边沟、23m车行道、7.5m中央绿化带,两侧各分布18m道路防护绿地(含6m人行道)。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给水工程、再生水工程、雨水工程污水工程、电力工程、电信工程、道路照明工程、燃气工程、绿化景观工程等,项目总投资为11971.16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142万元。占总投资的1.2%。本项目的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3,道路主要工程量见表1-4。表1-3项目主要技术标准一览表项目规范要求设计取值备注道路类别城市主干路计算行车速度(km/h)40~6050平曲线不设超高最小圆曲线半径(m)400420设超高最小圆曲线半径(m)200-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长度(m)40321.566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4545竖曲线汽车行驶最大纵坡推荐值(%)62.3凸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13502500凹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10504615竖曲线最小长度(m)4099纵坡坡段最小长度(m)130135横坡(%)1~22不设超高最大超高横坡(%)2-停车视距(m)60≥60路面设计采用的标准轴载BZZ-100KNBZZ-100KN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年)1515沥青路面坐标系统文昌独立坐标系统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设计抗震设防烈度ⅧⅧ表1-4项目主要工程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1道路长度m1003.12占地面积m272248.063景观绿化m231223其中车道隔离带m225637植草护坡m255864挖方m2351005填方m2573003、工程总体布置方案1)项目平面设计方案本项目整体呈东西走向,道路西接筹建中的滨海旅游公路公路山海天互通立交,向东延伸至规划临河北路。道路整体线形为一平顺直线,无平曲线,全长1003.1m。红线宽77.5m,双向6车道。山海天互通立交为一座单喇叭型立交,山海天大道与山海天互通立交的衔接桩号为K0+300,衔接处道路宽度为50m。道路平面设计详见附图3道路平面布置图。山海天的平交口形式采用不展宽的平交,仅利用缩窄中央绿化带宽度,设置左转及掉头专用道。同时对于主-主及主-次交叉口设置信号灯控制交通。3)道路横断面设计方案标准横断面:77.5米(路面)=15m(防护绿地)+6.5m(人行道+非机动车道)+2m(碟形边沟)+11.5m(车行道)+7.5m(中央绿化带)+11.5m(车行道)+2m(碟形边沟)+6.5m(人行道+非机动车道)+15m(防护绿地)。车行道设双向横坡度,坡向碟形边沟,坡度为2%。4)路基工程方案①鱼塘段先清淤0.5m后抛填片石,回填30cm级配碎石,再回填路基土。处理范围以坡脚线外扩2m控制。②腐蚀土及软土路段①填方路基边坡对于一般路段,当边坡高度H≤3.0m时,采用植草防护;边坡高度H>3.0m时采用三维植被网防护。对于水塘路段,塘低线至常水位+0.5m安全标高以下采用浆砌片石防护,以上采用植草防护。本工程塘底线至常水位+0.5m安全标高平均高度按3m计,具体可根据实际高度调整。②挖方路基边坡边坡高度H≤3.0m时,采用植草防护;边坡高度H>3.0m时采用三维植被网防护。(4)路基排水本工程机动车道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4cm细粒式改性沥青砼(AC-13C)+8cm中粒式沥青砼(AC-20C)+1cm沥青碎石封油层+30cm5.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级配碎石=63cm。人行道路面结构确定如下:6cmC30砼彩砖+2cm中粗砂找平层+15cm4.5%水泥稳定砂砾基层+25cm天然级配砂砾底基层,总厚度48cm。序号桩号里程位置1K0+380北侧2K0+620南侧3K1+130南侧4K1+180北侧交通工程1)交通标线标线用于管制和引导交通,应具有鲜明的确认效果。标线设置在路面上,应具有附着力强、经久耐磨、使用寿命长、耐候性好、抗污染、抗变色等性能。同时,标线还应具有施工时干燥迅速、施工方便、安全性能好等性能。标线应保证在白天和晚上都具有视线诱导功能和良好反光效果,并应做到车道分界清晰,线形清楚,轮廓分明,对行驶车辆的诱导有重要作用。2)交通标志标志颜色以国标为准,指示、指路标志采用蓝底白色图案。文字指示标志中中英文字大小为2:1。标志面板反光材料采用国标类反光膜(GB/T18833-2012),反光膜采用微棱镜结构的反光技术。标志采用3mm厚铝合金作底板,铝合金板采用滑动铝槽加固,加固间距50cm。5、绿化工程1)行道树绿化设计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理念,行道树种植当地特色开花乔木凤凰木、火焰木等,形成林荫舒适宜人的行道景观,为市民出行创造方便舒适的条件。2)分隔带绿化设计以交通通行安全为前提,中央分隔带采用文昌市特色树种大王椰子,椰子树等棕榈科植物做基调树种,中层搭配含笑、非洲茉莉、鸡蛋花等开花灌木,下层地被利用自由曲线进行平面构图,采用色叶灌木红檵木、小叶黄杨等植物进行图案的填充。充满热带风情的上层乔木,与曲折变化的地被色带相衔接,形成一条条丰富而有韵律的林冠线,地被线。种植形式上采用生态式群落设计,减少人工养护管理设计,隔离行人横穿马路,利于通行安全。3)重要节点设计在道路交叉口等位置作为车辆转弯、等候的区域,应做到打开观景视线,重点美化。因此,在道路交叉口等重要节点位置采用乔木加地被的种植形式,乔木种植采用秋枫、白兰、大花紫薇等树形优美的树种,地被则采用马尼拉草,打造简洁大方,自然舒适的交通岛绿化景观。6、给排水工程1)给水本工程在道路北侧新建DN300~DN400给水主管道(接户管管径为DN200),在道路南侧新建DN200配水管道。根据市政管道综合布置考虑,双侧布置给水管道,北侧布置给水主管,距人行道外边线0.5m,人行道上的给水管覆土应按不小于0.8m铺设;车行道上的给水管覆土应按不小于1.0m铺设;干管和支管遇非压力管时,从管顶上弯过,并保持覆土0.8米。给水管与其他管线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须符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1998)要求。当间距、埋深小于规范要求时,给水管道用C20混凝土包裹或加装套管。在路口及地块中间设置给水预留管,以便周边地块用水接驳,预埋管管径为DN200,间距为120m~200m。本项目给水管道采用埋地球墨铸铁管,管径为DN200~400,长度为2188m。雨水山海天大道双侧敷设雨水管道,雨水管分别敷设于南北两侧车行道上,北侧距车行道边线2.0m,南侧距车行道边线2.0m。山海天大道K0+300~K0+500路段:双侧布管,北侧新建d800雨水管,由西往东排入彩虹大道预留d1200雨水管;南侧新建d600~d800雨水管,由西往东排入彩虹大道预留d1200雨水管。山海天大道K0+500~K1+000路段:K0+500~K0+640路段雨水管,双侧布管,北侧新建d500雨水管,由东往西排入彩虹大道预留d1200雨水管,南侧新建d500雨水管,由东往西排入彩虹大道预留d1200雨水管。调整K0+640~K1+300路段雨水管,双侧布管,北侧新建d500~d1350雨水管;南侧新建d500~d1200雨水管,由西往东排入规划湖泊。由于近期雨水管未有排放出处,建议尽快实施下游规划雨水管道。山海天大道K1+000至宝陵湖路段:此路段规划单侧新建d1500雨水管,由西往东排入规划湖泊。采用双箅偏沟式雨水口,。道路交叉口处雨水口位置应根据交叉口竖向设计做适当调整,应选择较低点布置雨水口。雨水口连接支管:d=300,i=0.01。平箅式雨水口的箅面标高应比周围路面标高低3cm~5cm。设计采用在车行道外侧设置2m宽生物滞留槽,收集路面及人行道雨水,路面及人行道雨水大部分通过生物滞留槽下渗到地下,在暴雨下渗不及时,通过生物滞留槽内的雨水溢流口排入市政雨水管排走。本项目雨水管道采用II级钢筋混凝土管,管径为D300~D1500,长度为2931m。污水山海天大道K0+300~K0+500路段:考虑地块性质为游乐园及主题公园,有污水排放要求,综合考虑后,双侧布管,北侧新建DN400污水管,由西往东排入彩虹大道规划DN600污水管;南侧新建DN400污水管,由西往东排入彩虹大道规划DN600污水管,并最终排入下游污水处理厂。山海天大道K0+520~K1+000路段为双侧布管,北侧新建DN400污水管,由西往东排入彩虹大道规划DN600污水管,南侧新建DN400污水管,由西往东排入彩虹大道规划DN600污水管,并最终排入下游污水处理厂。山海天大道K1+000~K1+300路段:根据污水规划,此路段规划单侧新建污水管DN400。但因为道路路宽超过40m,综合考虑后,调整规划为双侧布管,北侧新建DN400污水管,由西往东排入规划临河北路规划DN500污南洋美丽汇项目和宝陵河大道一期项目(K0+705~K0+820)可回用于本项目路基回填特征年份日均交通量(辆/d)高峰期(辆/h)昼间(辆/h)夜间(辆/h)近期2022年5242524246163中期2028年8984898421280远期2036年1136811375333553145314147981573157744952452241653905392521682695269126.84898894228682068232021334103411601061137114533514、项目总投资以及建设周期项目建设投资11971.16万元。根据现场勘查,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1、项目沿线及片区现状项目道路沿线西侧衔接山海天互通立交,东侧衔接规划临河北路。本项目的沿线主要环境现状为道路两侧的杂草灌木地,目前道路已建设完成部分约230m,项目现处于暂停施工状态。2、环保排查项目目前存在一些环境问题如下:大气环境:根据项目现场调查,项目两侧有部分临时堆放弃土和建筑垃圾,没有配备苫布进行遮盖处置,造成项目施工现场扬尘严重。根据建设单位介绍,本项目弃土可自行利用于本项目回填,仍需要外借其他项目的土方进行场地回填,因此项目不产生弃土方。项目两侧的土石方为其他项目临时堆放。建设单位应通知相关部门或单位,对项目两侧的土石方进行清运,未能及时清运的应用苫布对其进行遮盖,避免扬尘污染。水环境:本项目施工营地设在根据现场调查,施工营地所在区域污水管网尚未开通,营地设置三级化粪池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再抽运作为农肥。固废:根据现场调查发现,项目两侧有少量土石方堆放,根据建设单位介绍,本项目所产生的的弃土已利用至本项目回填,仍需外借其他项目土石方进行回填,不产生多余弃土方。项目两侧的土石方为其他项目临时堆放,建设单位应通知相关部门或单位,对项目两侧的土石方进行清运,未能及时清运的应用苫布对其进行遮盖,避免扬尘污染。生态环境:本项目尚未对道路两侧进行绿化种植,道路两侧现仅有少量自然植被。建设单位应尽快对道路两侧进行绿化种植,完善区域生态环境。表1-10环保排查及整改措施一览表类别排查项目排查结果现状照片建议、要求及整改措施环境管理--本项目现已开工建设,为未取得环评批复已动工建设的项目。完善环评手续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营地所在区域污水管网尚未开通,营地设置三级化粪池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再抽运作为农肥无废气施工扬尘项目两侧有部分临时堆放弃土和建筑垃圾,没有配备苫布进行遮盖处置,造成项目施工现场扬尘严重。通知相关部门或单位,对项目两侧的土石方进行清运,未能及时清运的应用苫布对其进行遮盖,避免扬尘污染。噪声施工机械设备噪声选用低噪设备进行施工,严格按照施工时间施工,禁止夜间施工--无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运往市生活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无土石方项目两侧有部分临时堆放弃土和建筑垃圾,没有配备苫布进行遮盖处置,造成项目施工现场扬尘严重。通知相关部门或单位,对项目两侧的土石方进行清运,未能及时清运的应用苫布对其进行遮盖,避免扬尘污染。建筑垃圾投诉情况环保投诉情况未收到过周边民众的环保投诉--无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简况1、地形、地貌、地质建设区的地势为西北低、东南高。早在中生代白垩纪燕山运动,文昌地区有第二期花岗岩侵入,其后在新生代的地表切割作用和抬升作用下,沿海隆起三起花岗岩孤丘,铜鼓岭为其中一座,海拔338m。建设区东部蛟螺头(海拔129.9m)为山地,滨海沙滩区较为平坦。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周边已有项目的地质资料显示为:(1)区域地质构造拟建场地受王五—文教大断裂控制,距离勘察区北约10km处,自1605年琼州大地震后,至今未发现有新的活动痕迹,其避让距离内未发现有影响工程建筑的活动断裂等地质构造。(2)地层结构及岩性特征在本次勘察8.00m深度范围内,揭露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土(Q4al+Pl),侏罗纪中世花岗岩(J2γ)及其残积土(Qel)。根据地层岩性特征从上而下划分为①、②、③、④共四个工程地质层。现分述如下:①层细砂(Q4al+Pl):沿线路段有分布,浅黄色、灰白色、褐红色、灰褐色,稍湿~饱和,松散,以粉粒、细粒为主,粘粒含量较低。层顶标高1.40~7.53m,平均值3.69m;层底埋深1.00~7.50m,平均值5.83m;层厚1.00~7.50m,平均值5.83m。②层粘土质砂(Q4al+Pl):沿线路段有分布,灰白色,浅灰色,湿,松散,主要由粘粒、细粒组成。层顶标高-1.25~1.05m,平均值-0.19m;层底埋深2.50~8.00m,平均值7.21m;层厚0.50~2.50m,平均值1.59m。③层粘土质砾砂(Qel):部分段有分布,青灰色、褐黄色、灰白色,干,松散-中密状,为花岗岩全风化残积土。主要由粘粒、粉粒、石英质粗砾砂组成。层顶标高-4.77~0.84m,平均值-3.22m;层底埋深8.00~19.80m,平均值9.31m;受钻孔深度限制,仅CK1孔揭穿,揭露层厚1.50~14.10m,平均层厚4.34m。(3)路基土的干湿类型道路沿线80㎝深度范围内为①层细砂、第②层粘土质砂,根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第6.0.1条文说明,地下水埋深较浅(0.40~1.00m),判别该地段路基土干湿类型为潮湿类型,其余路段路基土干湿类型为干燥类型。2、气象、气候条件云梯宝陵河区域处热带北缘沿海地带,具热带气候特征,属热带海洋季风岛屿型气候。光、水、湿、热条件优越,全年无霜冻,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常青,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气候温和。主要气候指标为:①气温:常年平均气温24.0℃,平均最低气温14.8℃(一月),平均最高气温32.4℃(七月),极端最低气温和极端最高气温分别为4.7℃与39.1℃。年平均日照2026.9h以上,日照率47%。②降雨量:本地区年平均降雨量1784.4mm,平均1529.8~1948.6mm,每年5~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79%,其中8~10月为雨季高峰期,台风暴雨频繁,占全年雨量的42-49%;12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降雨量为396.2mm,其中旱季高峰期常出现在3月下旬至4上旬。③风向风速:全年最多风向为东南偏南风,其中,3月至9月,受低纬度暖气流影响,吹偏南季风,风向以东南风为主;10月至次年2月,由于北方冷空气入侵频繁,吹偏北季风,风向以东北风为主,吹偏北风。④气象灾害:主要为热带气旋和雷暴。根据文昌气象站提供的资料,每年5~10月份为热带气旋的盛季,最早出现在5月上旬。其次,文昌市一年四季均有雷暴,且初雷早,终雷迟,年平均雷暴日数为96d。5~9月为雷暴盛行季节,占全年的84%。3、水文(1)地下水在本次勘察21.70m深度范围内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第①层细砂、第②层粘土质砂中。①层富水性较好,属强透水层;②层透水性一般。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水位埋深为0.40~2.50m,水位标高0.55~5.04m。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水位变化主要受降雨和地形影响,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地下水水位年变幅约为1.50m。(2)地表水宝陵河位于铜鼓岭主峰北部,发源于昌洒镇的唐教,全长29公里,流域面积165平方公里。两岸湿地植被繁茂,村落与田园交错,一派田园风光,是理想的漂游河段。通过拓宽水系,可营造热带水乡意境。宝陵河宽约20.00m,水深约0.60m,为河附近地下水的主要来源,由西往东流,溪水的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水深受潮汐作用影响,涨潮时桥址处最深水位为2.00,落潮时最浅水位为0.6m;鱼塘水深0.6~2.5m。4、植被现状及生物多样性根据项目现场地调查,项目所在地主要为沿海地区,地块内主要为杂草群落、景观树种群落等。项目所在地植被类型比较简单,并无野生珍稀动植物。

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本项目位于文昌市,根据2020年1月17日文昌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2019年文昌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2019年,文昌市空气质量有效监测天数为356天,空气质量总体优良,优良天数比例为96.6%,其中优级天数比例为77.5%,良级天数比例为19.1%,轻度污染天数比例为3.4%,无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天。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浓度和一氧化碳(CO)特定百分位浓度值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臭氧(O3)特定百分位浓度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综上所述,项目所在区域为二类区,项目位于达标区。2、声环境质量现状为了了解周围环境噪声的本底情况,委托海南中科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对项目沿线声环境质量现状进行监测。监测点位布点图见图3-1,监测报告见附件4,监测结果见表3-1。图3-1噪声监测示意图表3-1噪声监测结果表单位:dB(A)检测点位检测日期及结果07月03日07月04日昼间夜间昼间夜间N4山海天大道起点54505351N5山海天大道终点52505250表3-2车流量统计表检测点/位置检测日期车流量(辆/小时)大型中型小型摩托车N4山海天大道起点(山海天大道)07月03日昼间00186夜间008207月04日昼间00164夜间0072由监测结果可知,本项目起点、终点处声环境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该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3、生态环境现状(1)植被调查方法评价单位委托海南师范大学余龙师教授和钟琼芯教师对评价区域进行了生态环境的野外调查。调查内容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的要求确定。按照导则现状调查要求,三级评价可充分借鉴已有资料进行说明。实际考察以收集整理评价范围及邻近地区内现有的能反映生态现状或生态本底的资料,在综合分析现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植物资源调查。1)调查范围本次植被生态调查范围主要集中在山海天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区域;对受项目施工活动影响的取土场、物料堆放场、施工营地等临时占地区域。2)调查方法3)基础资料收集收集整理项目涉及区域现有生物多样性资料,参考《中国植被》、《中国植被图集》、《海南植物志》、《海南植物名录》(2013)等专著以及关于有关本地区多篇已经正式发表的有关植物的科研论文、重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等调查数据。4)野外考察植被生态调查的方法是结合已有的资料,进行实地路线调查与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路线调查主要是沿路线所经过之地步行调查两侧的植被,记录植物种类及保护植物的分布点,同时确定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再选择典型群落布置样方,进行样方调查。乔木样方为10m,主要开展植物种类、生物多样性、森林覆盖率、地上生物量的估算;桉树林、木麻黄林等人工乔木群落,主要开展林下植物调查和地上生物量估算;自然灌木林样方为5m5m,草本植物样方,面积为2m2m,按Braun-Blanquet多优度群聚度记分(王伯荪,余世孝,植物群落学实验手册,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室内植物名录整理、组成分析、生物多样性分析及分布区的分析主要依据《海南植物志》(华南植物研究所,海南植物志,科学出版社,1965-1978)和《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吴征镒.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云南植物研究,1991,增刊IV:1-139)。5)植物种类调查对拟建公路两侧范围内的植物和植被进行调查。在调查过程中,确定评价区内的植物种类、经济植物的种类及植物资源状况、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及生存状况等。实地调查采用线路调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工程重点区域以及植被状况良好的区域进行重点调查;对于没有原生植被的区域采取线路调查;珍稀濒危植物的调查及资源植物的调查采取线路调查、民间访问及市场调查等方法相结合进行调查;对有疑问的植物采集标本并拍照,将野外采集的标本进行室内标本鉴定,并进一步收集资料,按照上述基础工作所收集的调查数据编撰评价区植物名录。(2)评价区域内植物现状1)植被概况由于深受热带海洋气候和季风气候及人类活动等的影响,目前该地区的植被类型较为单一,主要由人工植被和自然植被组成。人工植被主要有农田植被、人工木麻黄林、桉树和大叶相思林、椰子和香蕉苗等;自然植被主要有灌丛和草地构成。2)自然植被类型以下为该区植被类型的具体分类情况:Ⅰ、自然、半自然植被灌木丛(1)苦楝+露兜+马樱丹群落(2)黑面神+岗松+酒柄簕群落(3)草地II.人工植被1)木麻黄林2)桉树和大叶相思林3)椰子和香蕉苗4)农田作物和西瓜地植被类型的具体分布区参考植被分布图。图3-2项目植被类型示意图(3)植被的基本特征分析1)自然植被灌木丛灌木丛是该地区的主要自然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道路两旁、弃荒地上和人工林林缘,是由于热带常绿季雨林受到人类的强烈干扰后形成的次生植被类型,主要有:苦楝+露兜+马樱丹群落和黑面神+岗松+酒柄簕群落,不同的地段优势种有一定的差异。(1)苦楝+露兜+马樱丹群落该群落间断分布在道路两侧,面积较大,植物群落外貌淡绿色,季相明显,植物群落高度多数为4-6m,群落覆盖率仅为25-35%。该灌丛植物群落结构比较简单和稀疏,植物群落分层不明显,偶有稀疏的乔木分布,如苦楝等高度多在5-6米,多数为灌木一层,草本一层,层间植物不是很发达。灌木植物种类也较贫乏,常见的灌木植物还有榄仁树、马缨丹、白花曼陀罗、鸦胆子、雀梅藤、暗罗、大青、刺果苏木等;草本植物种类也较为简单,常见的草本植物有:露兜、厚藤、土牛膝、飞机草、黄细心、心叶黄花稔、梵天花、假臭草、假马鞭、加拿大蓬、野葛和鸡屎藤等,评价区内该植被类型的群落生物量为4-6kg/m2,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约为1.5。(2)黑面神+岗松+酒柄簕群落以黑面神和岗松为优势的群落分布面积较小,该群落中的岗松为这一地区发育在特殊土壤条件下的原始植物,该植物仅分布在海南极为特殊的植被类型上,属湿生半湿生草地群落,但目前由于高度的开发,只在人工林地的周边留下小面积残次斑块。在有群落的地方,黑面神、岗松等优势植物构成的灌丛群落高60-100cm,覆盖度50-60%,地上生物量约为2-3kg/m2。上层植物主要由黑面神和岗松组成,也常见有野牡丹、桃金娘、大青、九节、刺果苏木等,草本层植物主要为淡竹叶、铺地黍、假臭草、玉叶金花、菝葜等。评价区内该植被类型的群落生物量为2-3kg/m2,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约为1.5。2)草地植被该地区的草地主要由弃荒的农田(或西瓜地)或木麻黄被砍伐,种上西瓜后,弃荒而形成的,该地段弃荒农田草地多分布在农用地外侧,可能是由于供水不足而弃荒。植物群落覆盖率较小,约在45-55%之间。草地植物组成以豆科、菊科、锦葵科、莎草科和禾本科等为优势,盖度一般在60%左右,高度一般在0.3m以下。群落组成较简单,群落常见的优势种为狗牙根、铺地黍、硬骨草等,常见的种类还有猪屎豆、加拿大蓬、地毯草、芒、牛筋草、马唐、夜香牛、阔苞菊、土牛膝、黄花稔、台湾虎尾草、龙爪茅、银花苋、小叶三点金、香附子、含羞草、龙珠果、假马鞭、梵天花、丰花草、臭矢菜等。其中,弃荒的农田边上或湿地边上的草滩则多为禾本科和莎草科的草本,如竹节草、千金子、铺地黍、水蔗草、茅根、牛筋草、香附子等;还有一些临时性草地,如假臭草群落。这一类型群落是人为开垦种植农作物(西瓜)后,弃荒形成的,或是木麻黄被砍伐,种上西瓜后,弃荒形成的临时植物群落。以假臭草群落为例,在以假臭草为优势的地段,假臭草的覆盖率有50-70%,其它的植物较少,有飞机草、加拿大蓬等菊草,常见的还有糙叶丰花草等,以龙爪草为优势的植物,龙爪草占95%以上,占绝对优势。以上群落的生物量均小于1kg/m2,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小,忽略不计。自然植被类型群落相片见图3-4:农田边的灌草丛人工林缘的灌草丛草地植被图3-4自然植被类型群落相片3)人工植被该地区的人工植被较简单,主要是木麻黄林、桉树和相思林、椰子和香蕉苗、农田作物和西瓜地等1.木麻黄成熟林该地区的沿海岸线分布的木麻黄防护林有0.2-2km宽不等。除外缘的林木由于长年受海风的影响,个体均较矮小外,总的来说,木麻黄防护林群落发育良好,覆盖度为80-85%。平均株行距为22.5m,林木胸径为8-16cm,平均胸径为11cm,树高为12-18m,平均树高为12m,地上木材蓄积量平均120m3/ha。在防护林内及林缘常见的植物有:潺槁木姜子、桃金娘、黑面神、黄花稔、苦楝、对叶榕、滨木患、九节、土牛膝、狗肝菜、飞机草、刺葵、露兜等,特别是潺槁木姜子和苦楝发育得较好。2.木麻黄幼林木麻黄幼林镶嵌分布在坡地与成熟的木麻黄林之间,多为种西瓜后补种的。树龄约1-3年,树高为1-3m,种植密度为22.5m。3.桉树和大叶相思林桉树和大叶相思用材林为该地段面积较小的人工用材林,桉树发育一般。株行距为1.5m×2m,林木胸径为6-8cm,平均胸径为7cm,树高为6-8m,平均树高7m,估算地上木材蓄积量平均为45m3/hm2。林中常见的植物种类有黄花稔、假臭草、飞机草、白茅等多种,其中以飞机草和假臭草较多。林下植物的生物多样性较小,忽略不计。大叶相思林林木个体发育比桉树林要好。株行距为2m×2m。林木个体发育较好,个体间变化不大,林木胸径多为8-10cm,树高为8-10m,估算地上木材蓄积量为35t/hm2。林下植物常见的有大青、倒吊笔、光滑黄皮、土蜜树、玉叶金花、银柴、鸡屎藤、马樱丹等。不计算马占相思的个体数,林下植物的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较低,在1.0-1.5之间。4.农田作物、椰子和香蕉苗该地区农作物分农田作物与坡地作物(西瓜地),农田作物主要为辣椒等;椰子和香蕉苗分布于荒地和农田之间,由于土壤贫瘠,生长势较差,个体发育不良。(4)植物组成特征分析1)植物性状和组成分析经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类鉴定分析和统计,该地区的维管植物有131种,隶属49科(见植物名录)。其中蕨类植物有2科,2属,4种;被子植物有47科,86属,127种,其中双子叶植物有42科,78属,105种,单子叶植物有5科,8属,22种。植物种类主要分布在农田边、人工林缘的灌木丛中。植被组成中人工植被和农田荒地占优势,此外,评价区草本植物种类较为丰富,所占比例为33.28%;乔木、灌木种类比较少,所占比例分别为5.06%、16.13%。在调查范围内没有发现保护植物的分布。项目区内的外来入侵植物主要为飞机草、假臭草、马樱丹、光荚含羞草等。项目区受人为干扰严重,植被类型单一,植物种类多为适应人为干扰的常见物种,未发现有珍稀濒危植物的分布2)评价区内植被生态关键物种评价区内的自然植被类型是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支柱,也具有重要的保持水土的功能。目前对该地区生态景观和植物群落特征影响较大的主要植被及植物为农田和人工林周边的灌草丛群落,主要关键物种为:黄槿、潺槁木姜、黑面神、岗松、酒柄簕、桃金娘、银柴、九节、柳叶密花树、细叶裸实、刺果苏木等。表3-2评价区物种组成及性状统计表类群科属种乔木灌木草本种数比例种数比例种数比例蕨类植物224000040.56%种子植被被子植物双子叶427810584.2%4211.24%5524.1%单子叶582220.86%64.89%148.62%合计4988131105.06%4816.13%7333.28%(5)生物量损失生物量大小是衡量生态系统稳定程度一个重要的指标,一般生物量大,生态系统较为稳定。项目建设对生物量的破坏是破坏生态系统的一种重要方面。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要尽可能减少破坏生物量。可看到评价区域植被总面积为129.47hm2,影响总面积3.05hm2,总生物量为30425.45t,受损失生物量为716.75t,受损植被所占总面积的比例为0.023%。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植被类型为农田景观,受损比例为0.059%。生物量统计见表3-3。表3-3生物量统计表植被总面积(hm2)影响面积(hm2)估算生物量(t/hm2)总生物量(t)受损生物量(t)受损比例(%)天然林景观6.480.2450324120.037人工林景观31.210.86601872.651.60.027农田作物景观20.101.2015301.5180.059草地景观15.120.1940604.87.60.012水域景观2.330.042558.2510.017建设用地景观23.680.510000其他用地30.550.0110305.50.10.0003合计129.473.052003466.6590.30.1543(6)生态环境现状评价调查结果表明,项目区用地范围内,植被较为简单,自然植被灌草丛、湿地和水塘植被,人工植被由居民点和农田植被组成。评价区域占地总面积约为129.47hm2,受影响植被面积为3.05hm2。植被调查发现,该地区的维管植物有131种,隶属49科(见植物名录)。其中蕨类植物有2科,2属,4种;被子植物有47科,86属,127种,其中双子叶植物有42科,78属,105种,单子叶植物有5科,8属,22种。植物种类主要分布在农田边、人工林缘的灌木丛中。因此,评价区域生态环境总体较好,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好,生态敏感性一般。此外,评价区域植被总生物量为3466.65tt,受损失生物量为90.3t,受损植被所占总面积的比例为0.1543%。并且评价范围内植物多为常见草本植物,并无珍稀植物及名木古树,因此项目建设不会对评价范围内植物、植被的多样性造成重大影响。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通过对道路沿线评价范围内进行现场踏勘及调查,,本项目沿线200m范围内无居民区、景观、文物、河流、湖泊、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等及其他环境敏感点。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大气质量标准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修改单,项目不属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表4-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摘录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

一级标准二级标准浓度单位SO2年平均2060ug/m324小时平均501501小时平均150500TSP年平均8020024小时平均120300PM10年平均407024小时平均50150PM2.5年平均153524小时平均3575NO2年平均404024小时平均80801小时平均200200O3日最大8小时平均441小时平均1010CO24小时平均44mg/m31小时平均10102、声环境质量标准根据《海南文昌铜鼓岭国际化生态旅游区区域开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本项目营运期声环境拟执行如下标准:规划临街建筑以高于3层楼房以上(含三层)时,将临街建筑面向交通干线一侧至交通干线边界区域划为4a类标准适用区域,噪声执行4a类标准;若临街建筑以低于3层楼房建筑(含开阔地)时,道路红线35m范围内的区域(距道路中心线73.75m范围内)噪声执行4a类标准;红线35m范围外(距道路中心线73.75m范围外)区域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表4-2《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单位:dB(A)功能区类别昼间夜间260504a7055污染物排放标准1、噪声(1)施工期噪声施工期,项目施工场界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标准限值详见下表:表4-3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单位:LAeq:dB昼间夜间70552、大气污染物施工期粉尘等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表2标准限值,见表4-4。表4-4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Nm3)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mg/Nm3)排气筒高度(m)二级颗粒物120153.5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205.93023沥青烟75150.18生产设备不得有明显的无组织排放存在200.30301.33、固体废物施工建筑垃圾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国家污染物控制标准修改单(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36号)中相应要求。总量控制指标本项目为道路工程,建成后其本身不产生污染物,故建议不设置总量控制指标。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图示):1、施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示意图:本工程从施工至交付使用的基本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2、营运期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示意图:本工程运营期的环境影响分析以道路工程的环境影响分析为主,运营期环境影响要素识别:图5-2运营期环境影响要素识别图主要污染工序分析:本项目为新建项目,根据项目现场调查,项目起点K0+300至K0+520(与彩虹大道宝陵河段项目交汇处)主体工程已施工完毕。一、施工期工程分析1、废水污染源分析1)生活污水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主要由施工人员的数量决定,项目施工队伍按100人估计。参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10),生活用水量标准按200L/人·d计算,全线施工人员每天生活用水量约为20m3,排放系数取0.8,则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6m3/d。生活污水污染物浓度为COD:250mg/L,NH3-N:25mg/L。施工工人产生的生活污水中污染物含量为COD4kg/d、NH3-N0.4kg/d。2)生产废水施工期生产废水主要为施工场地的泥浆废水和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油污及露天机械被雨水冲刷后产生一定量的含油废水。本工程以机械施工为主,如挖掘机、推土机、运输车辆等,堆放的砂石料被冲洗时产生一定量的污水,其主要污染因子为SS,项目施工废水主要污染物质是SS、石油类等;根据查阅相关资料,施工废水中SS浓度为400mg/L、石油类浓度为10mg/L。通过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抑尘,不外排。2、废气污染源分析道路施工过程污染源主要为扬尘污染,扬尘污染主要来源于筑路材料在运输、装卸、堆放过程。类比分析,主要环境空气污染源强如下:(1)道路扬尘:施工期施工运输车辆的往来将产生道路二次扬尘污染。根据类似施工现场汽车运输引起的扬尘现场监测结果,灰土运输车辆下风向50m处TSP的浓度为11.625mg/m3;下风向100m处TSP的浓度为9.694mg/m3;下风向150m处TSP的浓度为5.093mg/m3。(2)车辆、内燃机、钻孔机等(3)产生的沥青烟气含有THC、TSP和苯并[a]芘等有害物质,对操作人员和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将造成一定的造成一定的损害。3、噪声污染源分析施工期产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过程中各种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辐射的声级,根据调查,国内常用的施工机械为挖土机、推土机、平地机、铺路机、压路机和搅拌车辆,这些机械运行时在距声源5m的噪声值在84-90dB之间,这些突发性、非稳定性噪声源将对周围声敏感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道路施工机械产生的机械噪声实测值见表5-1。表5-1各种机械设备的噪声值单位:dB(A)序号机械类型声源特点测点位置(m)噪声值(dBA)1平地机流动不稳态源5902振动式压路机流动不稳态源5863推土机流动不稳态源5864挖掘机不稳态源5845装载机流动不稳态源5906摊铺机流动不稳态源5874、固体废物污染源分析(1)施工人员生活垃圾项目每天施工期人员100人,伴随整个施工期的全过程,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按0.5kg/人•d,施工期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的日总产生量为0.05t/d。经过统一收集分类后,由当地环卫工人进行统一收集清运至文昌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置。(2)土方工程项目建设土石方工程量主要包括表土剥离土、路基平整等。本项目挖填总量9.24万m3,其中挖方3.51万m3(其中清表1.16万m3,清淤0.13万m3,土方2.22万m3);填方5.73万m3(其中表土回覆0.96万m3,土方4.77万m3);借方2.22万m3。借方中1.24万m3来自南洋美丽汇项目和0.98万m3来自宝陵河大道一期项目。项目起点K0+300至K0+520(与彩虹大道宝陵河段项目交汇处)主体工程已施工完毕,目前项目已开挖土方0.4万m3,回填土方0.6万m3,其中向其他项目调借土方0.2万m3已进行回填,不产生弃土方。因此该土石方工程仍剩余3.11万m3开挖,需填方5.13万m3,借方2.02万m3。南洋美丽汇项目位于文昌市铜鼓岭国际旅游区钻石大道与彩虹大道南段交叉口,距离宝陵河片区约5.5km。项目占地49326.40m2,总建筑面积83962.38m2,计划从2018年8月至2030年7月,共36个月,土石方挖填总量为15.51万m3,其中挖方12.2万m3,填方3.31万m3,弃方8.89万m3。山海天大道项目拟从该项目取土1.24万m3,彩虹大道云梯段绿地景观工程项目拟从该项目取土1.45万m3。宝陵河大道道路工程(一期)位于海南文昌铜鼓岭国际生态旅游区,南起于铜鼓北路和临河南路交叉口处,北至月亮湾一横路。道路全长3116米,宽度26-32米。土石方挖填总量为23.69万m3,其中挖方10.88万m3,填方12.81万m3,弃方0.98万m3。山海天大道项目拟从该项目取土0.98万m3。本项目不设永久弃渣场,但考虑各工程施工进度,挖方在转运过程中需要临时堆放,并设立临时挡土墙和开挖排水沟,在雨天和干燥有风天气还应对临时堆土进行篷布遮挡防护,防止水土流失。表5-2项目土石方平衡表单位:m3根据现场情况可知:本项目未动工清表平整开挖方约31100m3,该部分土方均可回用于路基回填,无弃方,因此本项目不设弃土场,同时本项目需外运大量土方,根据项目临时堆土场的设置,临时堆土场面积为5000m2,根据分期建设的要求可满足项目施工临时堆土的要求。表土清除9400总挖方31100总填方51300表土清除9400总挖方31100总填方51300借方20200绿化回填8600路基平整21700开挖土方回填42700图5-3项目土石方平衡图(单位:m3)二、营运期工程分析1、水环境污染源分析在营运期由于路面雨水排放对沿线的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污染物因子有pH、SS、COD和石油类等。工程营运期污染途径主要表现为雨水冲刷路面的路面径流,在汽车保养状况不良、发生故障、出现事故等时,都可能泄漏汽油和机油污染路面,在遇降雨后,造成石油类和COD的污染影响。根据有关研究资料,降雨过程中路面径流中污染物浓度测定值见表31。由测定结果可知,降雨初期由形成地面径流到降雨历时为30分钟,雨水中的SS和油类物质的浓度比较高,半小时后,其浓度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下降较快,雨水中COD随降雨历时的延长下降速度较前者慢,pH值则相对稳定,因此,降雨历时40分钟之后,路面基本被冲洗干净。表7-3路面径流中污染物浓度测定值历时(分)项目5-2020-4040-60均值pH7.0-7.87.0-7.87.0-7.87.4SS(mg/L)231.42-158.52185.52-90.3690.36-18.7160.0BOD(mg/L)7.34-7.307.30-4.514.51-1.265.08油类(mg/L)22.30-19.7419.74-3.123.12-0.2111.25雨水径流主要污染物是悬浮物、石油类和有机物,污染物浓度受限于多种因素,车流量、车辆类型、降雨强度、灰尘沉降量和前期干旱时间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污染物浓度。因此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路面径流污染属于面源污染范畴。晴天时污染物在路面累积,降雨时随着路面径流而排放,具有面源随机性间歇式排放的特征。现在运输车辆基本上使用的是无铅汽油,不会产生铅尘污染土壤环境。运输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尤其是发生危险物品泄露事故,会对人体健康、水环境和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危害。2、废气污染源分析车辆在运输过程中,在运营期,影响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源是汽车尾气,其中以THC、CO、NO2为代表性污染因子。其次,车辆运行过程中,路面还将卷起一定量的扬尘。汽车尾气产生量与车流量、车型等有关。汽车尾气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污染物排放量与交通量成正比,与车辆的类型及汽车运行情况有关。行驶车辆排放按连续污染源计算,线源的中心线即路线中心线。(1)交通量预测详见工程概况章节(2)交通尾气污染源强计算气态污染物排放源源强按下式计算:式中:Qj——j类气态污染物排放源强度mg/(s•m)Ai——i型车预测年的小时交通量辆/hEij——i型车j类排放物在预测年的单车排放因子mg/(辆•m)(4)计算结果汽车尾气中所含主要污染物为CO、NOx、THC。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J005-96),附录D中表D1车辆单车排放因子推荐值,本项目主线道路设计车速50km/h,根据表D1推荐值,小型车单车CO推荐值选取31.34g/km·辆,THC选取8.14g/km·辆,NOx选取1.77g/km·辆;中型车CO选取30.18g/km·辆,THC选取15.21g/km·辆,NOx选取5.40g/km·辆;大型车CO选取5.25g/km·辆,THC选取2.08g/km·辆,NOx选取10.44mg/辆·m;《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J005-96)附录D推荐的单车排放因子为执行欧Ⅰ标准时期的测试值,本项目营运时执行的是国Ⅵ标准,因此对JTJ005-96的单车排放因子根据上述执行标准的比值进行修正,标准每提高一次,单车污染物排放量减少量为30%-50%,本项目减少量按40%计,即CO按7.8%、THC按7.8%、NOx按7.8%修正。具体详见下表5-5。表5-5本项目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系数(单位:g/km·辆)车型国ⅥCOTHCNOx小型车2.444520.634920.13806中型车2.354041.186380.4212大型车0.40950.162240.81432按不同年限(分别为2022年、2028年、2036年)的车辆尾气源强见表5-6。表5-6不同预测年份的污染物排放源强单位:g/km·s预测年份污染物排放源强202220282036主干路CO昼间0.150.050.02夜间0.100.030.01高峰期0.320.110.04THC昼间0.260.090.03夜间0.170.060.02高峰期0.550.190.07NOx昼间0.330.110.04夜间0.220.070.03高峰期0.700.190.093、噪声污染源分析项目营运期噪声污染源主要为道路行驶汽车。道路建成后营运期噪声源主要是道路行驶的各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交通噪声(包括机动车发动机噪声、排气噪声、车体振动噪声、传动和制动噪声等),其中发动机噪声是主要污染源,其大小与发动机转速、车速等有关。交通噪声的大小与车速、车流量、机动车类型、道路结构、道路表面覆盖物、道路两侧建筑物、地形等多因素有关。(1)汽车平均行驶速度的计算A、小型车平均速度计算公式:Ys=237X-0.1602式中,Ys——小型车的平均行驶速度,km/h;X——预测年总交通量小型车小时交通量,车次/hB、中型车平均速度计算公式:Ym=212X-0.1747式中,Ym——中型车的平均行驶速度,km/h;X——预测年总交通量小型车小时交通量,车次/hC、大型车平均行驶速度按中型车车速的80%计算。(2)车辆交通噪声声源强计算模式如下所示:小型车:LW,S=59.3+0.23VS中型车:LW,M=62.6+0.32VM大型车:LW,L=77.2+0.18VL式中,V——相应车型车速,km/h;说明:车型分为小、中、大三种。车型比应按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供的交通量调查结果确定。适用于设计车速为120km/h,本项目主干道设计车速为50km/h,公式计算平均车速按比例递减。表5-7道路各类车型特征年交通量预测年均日交通量主干路近期(2022年)小型车314531414798中型型车524522416中期(2028年)8984小型车5390539252168中型车2695269126.84大型车898894228远期(2036年)11368小型车6820682320213中型车3410341160106大型车11371145335表5-8拟建项目各特征年车速(单位:km/h)项目年份时间小型车中型车大型车主干路2022年昼间44.3941.6540.56夜间47.3744.7643.542028年昼间40.7237.9536.78夜间43.4640.7339.482036年昼间39.1936.4035.32夜间41.8339.1137.97表5-9拟建项目各特征年分车型单车交通噪声源强单位:dB(A)项目年份时间小型车中型车大型车主干路2022年昼间69.5175.9384.50夜间70.2076.9285.042028年昼间68.6774.7483.82夜间69.2975.6384.312036年昼间69.3174.2583.56夜间68.9275.1284.033、固体废物污染源分析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运输车辆散落的运载物、乘客丢弃的物品及行人丢弃的垃圾,沿道路呈线性分布,产生量不定,由当地环卫部门集中收集处理。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大气污染物施工期汽车尾气、扬尘粉尘、CO、NOx少量少量营运期汽车尾气CO、NOx、HC少量少量水污染物施工期施工废水4m3/dSS、石油类SS400mg/L1.6kg/d项目施工期产生的施工废水经临时建设的而沉淀池进行处理过后回用于项目除尘用水石油类5mg/L0.02kg/d生活污水16m3/dCOD、氨氮COD250mg/L4kg/d项目施工期产生的生活污水经过收集后排进临时建设的化粪池进行处理,处理后回用于周边农作物施肥使用氨氮25mg/L0.4kg/d固体废物施工期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弃方0.05t/d0m3生活垃圾经过收集后运往文昌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置噪声施工期:噪声来源于各种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噪声值在84~90dB(A)之间,经过隔声、优化施工工艺,选用低噪声设备等措施后,项目产生的噪声满足《建筑施工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排放限值。其他/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附另页)1、项目施工期防止水土流失项目施工应在道路红线范围设立围挡,建设单位在施工作业区域采取防止水土流失措施,如先做好围拦挡护,再清表挖方,雨水天气,施工现场土方要遮盖,设截断槽以防止雨水从暴露的土壤表面流出,减少水土流失。2、项目建成后加强植被绿化对临时征地进行复垦绿化,引入当地乡土植被,不能引入可能引起生物入侵的外来植被,则本项目对周围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环境影响分析一、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1、声环境影响分析道路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辐射的噪声。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许多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此类设备会辐射出强烈的噪声。据调查,国内目前常用的筑路机械主要的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平地机、压路机等,运输车辆包括各种卡车、自卸车。道路施工与一般的建筑施工不一样,其产生的噪声主要有以下特点:(1)施工机械种类繁多,不同的施工阶段有不同的施工机械,同一施工阶段投入的施工机械也有多有少,这就使得道路施工噪声具有偶然性的特点。(2)不同设备的噪声源特性不同,其中有些设备噪声呈振动式的、突发的及脉冲性的,对人的影响较大;有些设备(如搅拌机)频率低沉,不易衰减,而且使人感觉烦躁(本项目不设置搅拌站)。施工机械的噪声均较大,但它们之间声级相差仍然较大,有些设备的运行噪声可高达90dB以上。(3)施工噪声源与一般固定噪声源不同,既有固定噪声源,又有流动噪声源,施工机械往往暴露在室外,而且它们会在某段时间内在一定的小范围内移动,与固定源相比,增加了这段时间内的噪声污染范围,但只在局部范围内。(4)施工设备与其影响到的范围比相对较小,因此,施工设备噪声基本上可以认作点声源。(2)施工期噪声预测方法和预测模式本环评采用噪声预测的方式说明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单个施工机械产生噪声为点声源,按点源噪声扩散公式可估算施工期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预测公式如下:L2=L1+20lg(r2/r1)dBA式中:L2——为观测点r2处噪声级(dBA);L1——与声源(施工机械)相距r1处的噪声级(dBA);r1、r2——分别为离施工机械的距离(m);根据噪声预测值,再加施工前噪声现状值,可得施工时评价区域(主要是敏感区域)环境噪声值即:L环境值=10lg(100.1L现状值+100.1L预测值)(dBA)另外,当几类机械同时施工时,评价区内某点的噪声值应为各种机械产生的噪声值叠加,即:L=10lg(dBA)(3)施工期噪声影响范围计算和分析根据前述的预测方法和预测模式,对施工过程中各种设备噪声进行计算,得到不同距离下的噪声级,各种设备的影响范围见表7-2。表7-2不同类型施工机械在不同距离处的噪声预测值序号机械类型噪声预测值(dBA)5m10m20m40m60m80m100m150m200m300m1装载机9084787268.5666460.55854.52振动式压路机8680746864.5626056.55450.53推土机8680746864.5626056.55450.54平地机9084787268.5666460.55854.55挖掘机8478726662.5605854.55248.56摊铺机8781756965.5636157.55551.5由上表可见,昼间施工机械噪声在距施工场地40m以外可以达到标准限值,夜间在200m处基本达到标准限值。而施工工地应在公路沿线25m范围的一侧,则昼间施工机械噪声在距施工场地65m以外可以达到标准限值,夜间在225m处基本达到标准限值,由此预测各敏感点的影响程度,(1)施工噪声因不同的施工机械影响的范围相差很大,昼夜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不同,夜间施工噪声的影响范围比昼间大得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多台施工机械同时在一起作业,则此时施工噪声的影响范围比预测值大。(2)施工噪声将对沿线的声环境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路基施工在昼间在距施工场地40m以外可达到标准限值,夜间在200m外基本达到标准限值。由于本项目道路建设选线200范围内没有居民住宅点,学校、村庄等环境敏感目标,因此,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周边环境影响较小。由于施工期噪声对同一个地方的影响是短暂的,并且施工噪声呈间断性,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噪声的影响。防治措施如下:(1)施工噪声影响属于短期影响,禁止在午间(12:00-14:00)、夜间(22:00-次日06:00)进行施工作业,若因生产工艺要求及其他特殊情况须在午间、夜间进行施工作业的,应当事先取得当地环保局出具在午间、夜间进行施工作业的证明,并公告附近的民众及单位,尽量取得当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2)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同交通部门定制合理的施工车辆运输路线和时间,尽量避开敏感点集中路段,若经过敏感点集中路段应严格控制车辆行驶速度,以缓解施工期对当地交通运输的影响。同时,应加强车辆维护,加强对运输车辆的管理,减少汽车数量和行车密度,控制汽车鸣笛。(3)合理布局施工现场,将高噪声机械设备布置在远离噪声敏感目标的位置,避免在同一地点安排大量动力机械设备,合理利用地物地貌、绿化带等作为隔声屏障,以避免局部声级过高。(4)在道路两侧施工区域实施围挡封闭施工。实行围挡封闭施工,围拦高度不低于1.8m;(5)在满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选取噪声低、振动小、能耗小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应加装减振机座,同时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护保养,保持其良好的运转,避免由于设备性能差而使机械噪声增大的现象发生,以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源强;(6)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境宣传和教育,使他们认真落实各项降噪措施,做到文明施工;(7)加快施工进度,合理安排工期。(8)建设单位应责成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安民告示,设置投诉电话,建设单位在接到噪声影响投诉后应及时与当地环境保护部门联系,以便及时处理各种环境纠纷;(9)项目外购商品沥青混凝土,不设拌合站,以避免搅拌机在现场搅拌产生的噪声影响。(10)加强线路所经声环境保护目标路段的绿化设计,在有条件的地方尽量提高绿化密度和宽度。综上所述,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施工噪声将对施工区域内的声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但这种影响是短期的,随着施工活动的结束,影响也将不复存在。施工过程中,在按照本评价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后,将可以有效控制项目施工产生的噪声污染。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根据前面分析可知,项目施工期主要大气污染物为施工扬尘、沥青烟气污染、车辆尾气,表现为局部污染,无组织排放。本项目为城市主干道,不涉及隧道、无服务区,项目营运期的废气主要为过往车辆排放的NOX、CO,污染源强属无组织排放,排放量较小,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本报告仅对大气污染物进行简要分析。1)影响分析路基施工过程中,填挖土方、水泥、石灰、砂石等物料的运输、装卸及物料堆存过程均会产生一定量扬尘。根据同行业调查资料显示:有效的洒水抑尘可以使施工扬尘在20~50m的距离内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1.0mg/m3),大幅度降低施工扬尘的污染程度。同时本评价要求在风力大于四级时停止填挖土方作业,并建议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施工材料的堆存时间和堆存量,加快物料的周转速度,最大限度减少路面扬尘的产生量。施工车辆行驶时在未铺装道路上产生扬尘污染比较严重,且影响范围也较大。据有关资料统计,扬尘属于粒径较小的降尘(10~20μm),而未铺装道路表面(泥土)粉尘粒径分布在小于5μm的占80%;5~10μm的占24%;大于30μm的占68%。为减少起尘量,需要采取洒水措施。对于运输过程应使用帆布遮盖,避免物料沿途遗洒,减少运输二次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道路路面铺设时使用沥青时会产生沥青烟,沥青烟和粉尘可经呼吸道和污染皮肤而引起中毒,发生皮炎、视力模糊、眼结膜炎、胸闷、腹病、心悸、头痛等症状。建议项目全部使用商品沥青。根据国内其他城市道路路施工情况可知,采用商品沥青铺设路面时沥青烟基本不会对距离路边50m以外的敏感点产生影响,根据项目现场调查,距离路边50m内没有主要的环境敏感目标,因此,项目施工期产生的沥青废气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运送施工材料、设施的车辆,打桩机等施工机械的运行时排放的燃烧尾气,主要污染物为NO2、CO。建议运输车辆选用优质的燃油,同时加装尾气净化装置,减少汽车尾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根据项目现场调查,拟建道路附近不存在环境敏感目标,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施工扬尘,机械废气等污染物,本项目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