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练习:碳和碳的氧化物(解析版)_第1页
2023年中考化学练习:碳和碳的氧化物(解析版)_第2页
2023年中考化学练习:碳和碳的氧化物(解析版)_第3页
2023年中考化学练习:碳和碳的氧化物(解析版)_第4页
2023年中考化学练习:碳和碳的氧化物(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难点。2碳和碳的氧化物

命题B势

碳单质结合化学式或分子模型,考查微观构成和宏观组成及各种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系。在实验探究

题和框图推断题中考查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原理或通过反应物的特点、实验现象推导反应。碳的氧化物,

以物质的鉴别、推断及含碳化合物之间的转化;性质和用途在填空题或简答题中也有考查。二氧化碳制取

多为综合性试题,结合氧气考查,结合具体的条件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要熟记装置选择的考虑因素。

气体制取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应根据制取气体从原理上是否科学,严谨、合理,装置上和操作中是否安全、

简便、现象是否明显,药品是否经济、易得、环保节能等方面进行分析。

碳单质

金刚石:无色透明,是硬度最大的天然物质;做装饰品,切割玻璃、大理石,

*做地质勘探钻头

石墨:深灰色,有金属光泽,质软、滑腻,导电性好,耐高温;做铅笔芯、

Bii■电极、高温润滑剂

æ

C60:熔点低;做超导材料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2)Co和CO?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脱色、吸附异味、吸附毒气),活性炭多用于防毒面具,

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碳的化学性质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用墨汁写字或绘画不充分燃烧方程式:2C+C⅛逑28;

。碳的可燃性:充分燃烧方程式:C+O?㈣CO上现象:充分燃烧时,在空气中发出红光,放热;

在氧气中发出白光,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热,用作燃料

碳的还原性:碳还原氧化铜方程式:C+2CuO*2Cu+CC>2t;现象: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于冶炼金属

L物理性质: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腌溶于水。

2.化学性质

♦可燃性:方程式:Og+2CO2COg;现象:产生蓝色火焰,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还原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方程式:Fe?。、+3CO邑邂2Fe+3CC⅛现象:红棕色固体逐渐变

成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方程式:CO+CUo画遢CU+CO?现象:黑色固

体逐渐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一氧化碳有毒性: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原因是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缺

氧危及生命。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从图1实验还可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密度比空气大;化学性质:不能燃烧

也不支持燃烧,据此用于火火。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它升华时吸收大昂:的热,因此可作制冷剂;也用于

人工降雨(舞台云雾等)。

图2实验软塑料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化学方程式为CO?+HR=I⅛CO3;当加热时,红

色石蕊溶液又变成紫色,化学方程式为:HWQi型Co2t+国0

❖②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如为了使石灰浆Ca(OH)2抹的墙壁快点干燥,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开

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变潮湿,化学方程式为CO/Ca(C)H”==Cae(¾1+HR

♦③二氧化碳能与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2+C高温2CO

3.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有C2沙乌、CHo氟利昂等。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方程式为

CaCO§+2HCl=CaClz+HR+CO?t;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不能用稀硫酸和大理石反应制二氧化

碳,因反应生成CaSC>4附着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2.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3.检验方法: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

4.验湖方法: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已收集满。

5.工业⅜∣法方程式CaCc)>⅛CO2J+Cac)

考点1碳单质

L(2022湖南长沙中考)“碳家族”的成员很多,用途很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不具有导电性B.C6o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D.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答案】C

【解析】A、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不符合题意;

B、C60由C6。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符合题意;

D、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原子构成,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命题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化碳单质的性质与结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掌握碳

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考点2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2.(2022湖北潜江等中考)下列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Cc)2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因此大气中CO2的含量越少越好

B.碳的单质有多种,用途各不相同,是因为它们的物理性质各不相同

C.CO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D.焦炭在工业上用于冶炼金属,在反应中表现出氧化性

【答案】B

【解析】ACO?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也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大气中CO2维持了碳的稳定,所以

二氧化碳的含量合适最好,选项错误。

B.碳的单质有多种,用途各不相同,是因为它们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对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各不相同,

正确。

C.C。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选项错误。

D.焦炭在工业上用于冶炼金属,在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选项错误。

故选:Bo

【命题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碳单质的性质与结构,结合碳的氧化物一起考查,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

掌握碳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健,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考点3一氧化碳的性质

Δ

3.(2022上海中考)在CO+CUO=CU+CO2,反应中,CO表现出

A.稳定性B.还原性C,可燃性D.助燃性

【答案】B

Δ

【解析】由化学方程式CO+CuO=CU+CO?可知,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是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故选B。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分析一氧化碳的还原性,能夺取氧的物质

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考点4二氧化碳的性质

4.(2022黑龙江龙东中考)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关于CO?与CO的知识总结错误的是()

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性质: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Co支持燃烧

C.用途:固体CO?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作燃料

D.危害: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答案】B

【解析】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一个一氧化碳分子中有1个氧原子,一个二氧化

碳分子比一个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氯原子,不符合题意;

B、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不能支持燃烧,符合题意;

C、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干冰升华吸热,能使周围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具有可燃

性,可作燃料,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无毒,一氧化碳有毒,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

造成生物体缺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命题点评】本题考查二氧化碳的性质,正确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并熟悉

每一个化学性质的化学方程式是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

力。

考点5二氧化碳的制取

5.(2022年江西省中考)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一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高镒酸钾制氧气,可从图一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使用装置D收集氧气时应从

导管口(选填"a”或"b”)通入。

(3)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图一中,与装置A相比,选用装置B制二氧化碳的优点是

。将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入图二装置,观察到试纸I不变色而试纸∏变红,饱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据玻璃管中的现象可知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______;若试管中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但饱和

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原因是o

【答案】(1)酒精灯⑵Cb

(3)CaCO3+2HCl=CaCI2+H2O+CO2↑可以控制反应速率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或盐酸有挥发性等)

【解析】

(1)图一中仪器①的名称是酒精灯;

(2)实验室用高镒酸钾制氧气,该反应为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选C;使用装置D排空气法收集时,由于

氧密度比空气大,故收集氧气时应长进短出,应从导管口b通入;

(3)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图一中,与装置A中的长颈漏斗相比,选用装置B使用的是分液漏斗,

分液漏斗上有旋塞,可以通过控制旋塞来控制液体滴加的速率,从而可以起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将产

生的二氧化碳通入图二装置,观察到试纸I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条不变色,而试纸∏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

条变红,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纸条变红,饱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试

管中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但饱和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或盐

酸有挥发性等)。

【命题分析】本题的考点是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此类题目要求学生能合理设

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然后得出正确实验结论,注重考查先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

析实验的能力。中考对这一知识点要求较高,是必考知识点,有综合性。

考点6碳循环及温室效应

6.(2022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

A.绿色出行B.火力发电C.植树造林D.节约用电

【答案】B

【解析】

A、绿色出行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B、火力发电需要用到化石燃料,会排放很多污染性气体,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符合题意;

C、植树造林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D、节约用电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命题分析】本题的考点是化学与环境保护,题目体现综合性特点,常结合最新的时事。同时提醒学生在

日常生活中要时刻重视绿色化学的理念,理解绿色化学的核心,防止环境污染人人有责。难度不大,在备

考时应注意灵活应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限时检测

1.(2022湖南娄底中考)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金刚石和石墨都很硬

C.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活泼

D.CO和CO?都具有可燃性

【答案】A

【解析】A、干冰易升华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A说法正确;

B、金刚石很硬,石墨质软,故B说法不正确;

C、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C说法不正确;

D、CO具有可燃性,Co2不具有可燃性,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Ao

2.(202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于净水B.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铅笔芯

C.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来炼铁D.碳酸钙难溶于水,可用作补钙剂

【答案】A

【解析】

A、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符合题意;

B、石墨质软,容易留下痕迹,故可用于生产铅笔芯,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来炼铁,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钙含钙元素,且能与胃液中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故可作补钙剂,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2022广西梧州中考)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X为H2CO3,Y为C6Hj2θJ0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图一图二

A.图一中的转化1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B.图二中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答案】A

【解析】

A、酸雨是由于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溶于雨水中而形成的,故A错误;

B、图2中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葡帝糖,故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正确;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正确;

D、碳循环和氧循环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向空气中释放氧气,故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

含量的相对稳定,正确。故选A。

4.(2022湖南岳阳中考)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①②③④

A.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2,可选用装置②④组合

B.用装置①制取Co2,分液漏斗中应装稀硫酸

C.用装置③收集CO2,气体应从管口c通入

D.要做铁丝燃烧实验,用④收集。2时建议留部分水

【答案】D

【解析】A、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镒制取氧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应选①,氧气不易溶

于水,收集装置可选④,不符合题意;

B、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二氧化碳和水,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水

的表面,阻碍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故分液漏斗中应装稀盐酸,不能装稀硫酸,不符合题意;

C、用装置③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气体应从b端进入,不符合题意;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故用④收集。2时建议留部分水,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

底,符合题意。

故选D。

5.(2022湖南长沙中考)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o

(2)小明同学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选择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

,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填字母代号)。

(3)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发现木条,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答案】(1)试管(2)反应物液面以下;D(3)熄灭

【解析】(1)仪器①的名称是试管;

(2)小明同学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选择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伸入反

应物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应选

择的收集装置是D;

(3)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发现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

满。

6.(2022湖南湘西州中考)(8分)实验中,可以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类型选择相同的装置制取不同

气体,根据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镒制取氧气,可以选择(用A-F填空)作为发生装置。该

装置还可以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写出实验室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

式:o

制取得到的CO2气体中往往含有HCl杂质可以选用装置F除去,除杂时气体应从(填“a”或

''b)端通入。

(3)以上装置中可同时用于实验室收集。2和CO?的是(A〜F填空)。

【答案】(1)酒精灯;

(2)B;CaCO3+2HCl=CaCl2+H2O+CO2↑;a;

(3)Do

【解析】(1)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故答案为:酒精灯;

(2)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镒制取氧气,反应不需要加热,采用B作为发生装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

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C)2t,为了保证氯化氢和碳酸氢钠充分反应,应该长进短出,

从a进,故答案为:B;CaCO3+2HCl=CaCl2+H2O+CO2↑;a;

(3)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都大于空气,因此都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Do

7.(6分)(2022广州市中考)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

(1)下列中学实验室常见用品中,材质为陶瓷的是(填标号)。

A.烧杯B.集气瓶C.蒸发皿D.用堪钳

(2)烧制陶瓷的原料为黏土,某黏土的成分如下表,所列出的四种氧化物中属于非金属氧化物的是

o(写化学式)

成分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镁其它

质量分数/%69.5114.152.551.3112.48

(3)“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描述的是著名的青瓷。

①手工制作陶瓷的过程如下图,陶瓷丰富的色彩与烧制过程中的还原反应有关。燃料(以木炭为例)在窑体

内燃烧,通过两步反应生成C。,化学方程式为、O

混合-------►造型--------►干燥----------►烧制---------►冷却

②青瓷的“翠色”来源十分复杂。涉及窑体内的CO和瓷器表面釉料中的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氧化亚

铁,化学方程式为o

(4)古代窑炉(如下图)构造不断变迁。为了提高窑体内Co的体积分数,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有哪些?_o

(填标号)

A.相对增加燃料用量B.相对增加空气鼓入

C.增加排气口数量D.减少排气口数量

【答案】(I)C(2)SiO2

(3)①.C+。芈CQ②.CQ+C≡‰O③.。。+&。图殁+2地。

(4)AD

【解析】

(I)A、烧杯是玻璃材质,错误;

B、集气瓶是玻璃材质,错误;

C、蒸发皿是陶瓷材质,正确;

D、堪埸钳是金属材料制作的,错误;故选C。

非金属氧化物是非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则二氧化硅是非金属氧化物,化学式是:

(2)SiO2o

(3)①木炭先充分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然后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产生CO,化学方程式为:

点燃高温

C+O2^=CO2,CO2+C^=2CO;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CO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高温

CO+Fe2O3-----CO2+2FeO。

(4)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产生Cc)是分两步进行,先碳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然后碳还原二氧化碳产生

COo

A、相对增加燃料(木炭),可以多产生C。,正确;

B、过多的空气提供更多的氧气会与Co反应,降低CO含量,错误;

C、增加排气口,会导致CO减少,错误;

D、减少排气口,减少Co的损失,正确;故选AD。

8.(202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干燥的CO2,并对CO2的部分性质进行探究。

BCD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①装置B中饱和NaHCQ3溶液的作用是。

②装置C中试剂X应该选用(填字母)。

a.稀H2SO4b.浓H2SO4c.KOH溶液

(3)收集CO2并验满。将集满CO2的锥形瓶与盛有足量NaOH溶液的注射器和传感器密封连接,缓慢

的将NaoH溶液注入到锥形瓶中,采集信息形成图像。见图。

①检验装置D中CO2已经集满的方法是______o

②随着反应的进行,锥形瓶中压强降低的原因是O

③反应结束后锥形瓶中的压强保持在40kPa说明o

(4)取2mL饱和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