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树兰博鳌医院有限公司核技术利用一期项目 环评报告_第1页
海南树兰博鳌医院有限公司核技术利用一期项目 环评报告_第2页
海南树兰博鳌医院有限公司核技术利用一期项目 环评报告_第3页
海南树兰博鳌医院有限公司核技术利用一期项目 环评报告_第4页
海南树兰博鳌医院有限公司核技术利用一期项目 环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海南树兰博鳌医院有限公司核技术利用一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公示本)海南树兰博鳌医院有限公司生态环境部监制 1 9 10 17 18 20 22 29 36 52 78 120 127 1311//√新建改建扩建其他//√使用√使用/海南树兰博鳌医院有限公司隶属于树兰医疗集团,位于海南自贸港博鳌乐城先行区运作。医院按照三级甲等标准筹备建造。树兰医疗集团是一家集健康医疗服务、医学科研、医护教学为一体的科技型医疗集团,以成为“全球领先的科技以“探索生命本质、呵护人类健康”为使命,在提供医疗服学领域的医学研究与科技成果转化,拥抱“生物、医学叉趋势,培养以健康医学为核心的跨学科人才,构建“2医疗新技术、新药、新器械的研究平台,致力成为高端医疗、医学人才、尖端医疗技术为国内患者提供国际先进的医疗技术服务,医院拟开展下列核技术利用项目,主要等效最大操作量为2.97×108Bq,配备1台正电子发射及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医院应办理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3),发生器淋洗制备的99mTc进行显像检查,医院预计采购北京原子高科生产的裂变型显像检查日最大门诊量约为20人(含90Y治疗筛查),年门诊量约5000人,单人最大工作场所核素单人最大用药量(Bq)日最大门诊量日最大操作量(Bq)年门诊量年最大用量(Bq)核医学科(使用)59.25×101190Y(使用)37502.25×101299mTc(生产、使用)9.25×1082050004.63×101299Mo(99mTc)日最大操作量:500mCi/柱×1柱=1.85×1010Bq;年最大用量:500mCi/柱×1柱/周×50周/年=25Ci=9.25×1011Bq/年与安全要求》(HJ1188-2021),经过核素毒性组别因子及核素状态与操作方式因子的双工作场所核素日最大操作量(Bq)毒性组别修正因子操作方式与放射源状态修正因子日等效最大操作量(Bq)核医学科(使用)低毒,0.01很简单的操作(液体1090Y(使用)中毒,0.1很简单的操作(液体1099mTc(生产、使用)低毒,0.01简单操作(液体),199Mo(99mTc)中毒,0.1源的贮存(液体),100合计2.97×1084放射源序号放射源名称数量单枚活度(Bq)放射源类别工作场所名称活动种类环评情况许可情况备注168Ge19.25×107V核医学科使用新建项目本次环评未许可PET校准源268Ge2V核医学科使用未许可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序号工作场所等级核素名称活动种类工作场所名称日等效最大操作量(Bq)年最大用量(Bq)备注1使用核医学科9.25×1011新建项目本次环评390Y使用2.25×1012499mTc生产、使用4.63×1012599Mo使用4.63×1012射线装置序号射线装置名称数量最大管电压最大类别工作场所名称环评情况许可情况备注51Horizon型PET/CT1862III医疗综合楼负一层核医学科PET/CT室新建项目本次环评未许可新购2IntevoExcel型SPECT/CT1240III医疗综合楼负一层核医学科SPECT-CT室未许可新购3Azurion7M20型DSA1医疗综合楼负一层核医学科DSA室未许可新购4Azurion7M20型DSA1医疗综合楼五层手术中心DSA室未许可新购),),树兰博鳌医院有限公司委托海南瑞辐科技有限公司对本项目进行辐射环境影附件1)。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通过现场踏勘、收集有关资料等工作,结合本项目特二、项目周边保护目标及项目选址情况海南树兰博鳌医院有限公司位于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本项目核医学科位于医疗综合楼地下一层东侧,核医学科东侧为土层,南侧为放疗科,西侧为供应中心、配电间等,北侧为配电间和空调机房,楼上为一楼影像科,楼下本项目DSA机房位于医疗综合楼五层DSA室,其东侧为污物走廊,南侧为设备机6食堂等部门及人员密集区,周围无环境制约因素,本项目的选址是合理的。经预测分析表明,在严格执行本评价中提出的辐射管理和辐射防护措施前提下,本项目的本项目50m评价范围内无居民区、学校等环境敏感点,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是本项目三、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2021年修订),本项目不属于淘汰本项目的建设,可为医院、科研单位等提供放射性药物,可对放射性药物的新品开发做出贡献,同时本项目投入使用在延缓病情、保证病人健康、挽救病人生命方面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项目的建设和运行对受照个人或社会所带来的利益能够弥补其可能引起的辐射危害,该项目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本项目为医院首次开展核技术利用项目,无7NN8价50m价50m本项目评本项目评范围医疗综合楼医疗综合楼本项目核医学科和DSA机房9NN核医学科区域NN核医学科所在位核医学科所在位置楼上NN手术中心手术中心DSA机房所在位置NN手术中心手术中心DSA机房楼下对应位置NN手术中心手术中心DSA机房楼上对应位置168GeV使用校准源核医学科贮存在储源罐中,放置在核医学科的储源室内;使用时从储源罐取出,放在检查床的支架上进行相关质控操作定期更换,退役后交由原生产厂家回收或由省城市放射性废物库回收处置268GeV使用校准源核医学科/////////注:放射源包括放射性中子源,对其要说明是何种核素以及产生的中子流强度(n/s)。1液态、低毒T1/2=109.8min使用3.7×1093.7×1069.25×1011显像检查很简单的操作核医学科暂存在分装室18F手套箱内290Y悬浮液、中毒使用9.0×1099.0×1072.25×1012注射治疗很简单的操作暂存在储源室399mTc液态、低毒T1/2=6.02h生产、使用4.625×1012显像检查简单操作不贮存,当天淋洗当天使用499Mo液体、中毒T1/2=66h使用9.25×1011淋洗制备99mTc源的贮存放置在分装室的99mTc手套箱内,每周更换1柱注: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和操作方式见《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1PET/CTIII1Horizon862显像诊断医疗综合楼负一层核医学科PET/CT室/2SPECT/CTIII1IntevoExcel240显像诊断医疗综合楼负一层核医学科SPECT-CT/3DSAII1Azurion7M20介入治疗核医学科DSA室/4DSAII1Azurion7M20介入治疗医疗综合楼五层手术中心DSA室/序号类别数量流(μA)//////////////表s废弃物(重点是放射性废弃物)核医学科放射性药物制备、分装过程患者检查过沾有少量放一次性手套、口罩、废试剂瓶、注射器、棉签、滤纸、擦拭纸及废活性炭等90Y、99mTc/约36kg约430kg废物包装体外表面的污染控制水平:β<0.4Bq/cm2暂存于各房间的废物铅桶中集中收集放置然衰变30天射剂量率处于β表面沾污小于0.8Bq/cm2后,作为医疗废物处理核医学科放备过程、患者产生的少量工艺废水、器具和工作场水、工作人员的清洗和淋浴废水以及用药病人产生的含放射泄物和冲洗水液体90Y、99mTc/约17.3m³约207.5m³总β<10Bq/L由专用管道统一排入放射性废水衰变系统在衰变池中自然衰变30天污水处理系统废99Mo-99mTc发生器99mTc/单柱活度<4×109Bq暂存在分装室的99mTc手套箱内由原生产厂家回收处理源68Ge//3枚/a/暂存于核医学科储源室由生产厂家回收含微量放射性核素的挥发气体气态90Y、99mTc/微量微量/不暂存经专用通风管道引至医疗综合楼的楼顶排放化物气态//微量微量/不暂存经排风系统排注:1.常规废弃物排放浓度,对于液态单位为mg/L,固体为mg/kg,气态为mg/m3,年排放总量用kg。2.含有放射性的废物要注明,其排放浓度、年排放总量分别用比活度(Bq/L或Bq/kg或Bq/m3)和活度(Bq)。20表‘评价依据),),),),(6)《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2),),(11)《关于发布放射源分类办法的公告》,国家环保总局公告,公告2005年(14)《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2019年修正),国家发改委(17)《生态环境部关于启用环境影响评价信用平台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19)《关于明确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环办辐射函2122根据《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和格本项目为使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使用II类、内容和格式》(HJ10.1-2016)的要求,本项目评价范围确定为:分别以核医学科工作场本项目50m评价范围内无居民区、学校等环境敏感点,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是本项目项目方位方位、距离影响人员人口分布情况辐照类型医疗综合楼负一层核医学科核医学科内部/项目工作人员及公众核医学科辐射工作人员职业照射日常门诊量28人公众照射负一层核医学侧为未开挖土层)东侧0-50m医院内工作人员及公众配电间,空调机房,水泵房,约10人公众照射西侧0-50m医院内工作人员及公众放疗科,庭院,食堂,约公众照射北侧0-50m医院内工作人员及公众洗衣房,约30人公众照射核医学科上方相邻医院内工作人员及公众楼上影像科,约100人公众照射医疗综合楼其他场所同一栋楼医院内工作人员及公众医务工作人员及偶然路过公众合计约500人公众照射23后勤综合楼15-50m医院内工作人员及公众医务工作人员及偶然路过公众合计约200人公众照射周围停车场及道路0-50m医院内工作人员及公众医务工作人员及偶然路过公众合计约300人公众照射医疗综合楼五层手术中心DSA机房四周相邻介入项目工作人员及公众介入项目工作人员5人职业照射污物通道,手术室,楼梯间,走廊约50人公众照射机房上、下方相邻医院内工作人员及公众净化机房,病房;公众约30人公众照射医疗综合楼其他场所同一栋楼医院内工作人员及公众医务工作人员及偶然路过公众合计约300人公众照射后勤综合楼20-50m医院内工作人员及公众医务工作人员及偶然路过公众合计约200人公众照射周围停车场及道路0-50m医院内工作人员及公众医务工作人员及偶然路过公众合计约300人公众照射剂量限值职业照射剂量限值工作人员所接受的职业照射水平不应超过下述限值:①由审管部门决定的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但不可作任何追溯性平均),20mSv;②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50mSv;③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0mSv;④四肢(手和足)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0mSv。公众照射实践使公众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所受的平均剂量估计值不应超24剂量限值过下述限值:①年有效剂量,1mSv;②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1mSv,则某一单一年份的有效剂量可提高到5mSv。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和《核医学辐射防剂量的四分之一作为职业工作人员的年有效剂量约束值,取公众照射年有效剂量的十分适用范围剂量约束值辐射职业照射有效剂量5mSv/年公众照射有效剂量0.1mSv/年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分级应按附录C的规定进行,将非密封源工作场所按放射性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级别日等效最大操作量/Bq甲>4×109乙丙豁免活度值以上~2×107放射性核素的日等效操作量等于放射性核素的实际日操作量(Bq)与该核素毒性因子的积除以与操作方式有关的修正因子所得的商。放射性核素的毒性组别修正因子及操作毒性组别毒性组别修正因子极毒高毒10.1低毒0.0125操作方式毒性组别修正因子表面污染水平较低的固体悬浮液表面有污染的固体气体,蒸汽,粉末,压力很高的液体,固体源的贮存1很简单的操作10.1简单操作10.10.01特别危险的操作10.10.010.001表面类型α放射性物质β放射性物质极毒性其他工作台、设备、墙壁、地面控制区44040监督区0.444工作服、手套、工作鞋控制区0.40.44监督区手、皮肤、内衣、工作袜0.040.040.41)该区内的高污染子区除外根据《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GBZ120-2020)、《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①DSA机房四周墙体、顶、防护门表面30cm处及楼下人员可达区域的周围剂量当②核医学科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控制区内房间外表面30cm处的周围剂量当③放射性药物合成和分装箱体外表面30cm处人员操作位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小于2.5μSv/h,放射性药物合成和分装箱体非正对人员操作位表面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小于26),7.3.3.3放射性废液的暂存和处理应安排专人负责,并建立废物暂存和处理台账,详细记录放射性废液所含的核素名称、体积、废液产生起始日期、责任人员、排放时间、核医学工作场所的通风按表1要求,通风系统独立设置,应保持核医学工作场所良好的通风条件,合理设置工作场所的气流组织,遵循自非放射区向监督区再向控制区的流向设计,保持含放射性核素场所负压以防止放射性气体交叉污染,保证工作场所的空排气口应高于本建筑物屋顶并安装专用过滤装置,排出空气浓度应达到环境主管部门的督区再向控制区的方向设计,保持工作场所的负压和各区之间的压差,以防止放射性气密闭设备中进行,防止放射性液体泄漏或放射性气体及气溶胶逸出。手套箱、通风橱等密闭设备应设计单独的排风系统,并在密闭设备的顶壁安治疗病房以及设有通风橱、手套箱等场所的通风系统排气口应高于本建筑物屋顶,尽可27不能超过厂家推荐的使用时间。更换下来的过滤器按7.2.3.1固体放射性废物暂存时间满足下列要求的,经监测辐射剂量率满足所处环境本底水平,α表面污染小于0.08Bq/cm2、β表面污染小于0.8Bq/cm2的,可对废物清洁解控7.2.3.2不能解控的放射性固体废物应该按照放射性废物表面污染水平对β和γ发射体以及低毒性α发射体应小于4Bq/cm2、其他α发射体应小于详细记录放射性废物的核素名称、重量、废物产生起始日期、责任人员、出库时间和监械、衣具),并掌握其性能和使用方法。个人防护用具应有备份,均应妥善保管,并应5.3.3辐射工作场所应具备适当的防护手段与安5.3.4在伴有外照射的工作场所,应做好个人5.3.5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允许用裸露的手直接接触放射性物质或进行污染物件的操286.1.5除床旁摄影设备、便携式X射线设备和车载式诊断X射线设备外,对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的X设备类型机房内最小有效使用面积d(m2)机房内最小单边长度e(m)CT机(不含头颅移动CT)304.5单管头X射线设备(含C形臂)203.5d机房内有效使用面积指机房内可划出的最大矩形的面积。e机房内单边长度指机房内有效使用面积的最小边长。6.2.1不同类型X射线设备(不含床旁摄影设备和便携式X射线设备)机房的屏蔽机房类型有用线束方向铅当量mm非有用线束方向铅当量mmC形臂X射线设备机房2.02.0CT机房(不含头颅移动CT)2.5),③《中国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国家环境保护局,1995年海南原野、道路、建筑物室内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单位:nGy/h)原野γ辐射剂量率道路γ辐射剂量率室内γ辐射剂量率范围20.4~144.327.2~124.635.3~207.8均值±标准差61.9±29.765.5±25.1102.5±40.929海南树兰博鳌医院有限公司位于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位于医疗综合楼五层手术中心。医院主体工程目前正在施工过程中,本项目核医学科、监测因子监测时间天气情况气温(℃)相对湿度(%)γ辐射剂量率2023.7.5晴31713048keV至本项目尚未建设,本次监测为本底监测,现场监测时,为了解项目建成后对周围辐射环境的影响,本项目采用均匀布点的原则,在拟建场址及周围(包括楼上楼下对应区根据《环境γ辐射剂量率测量技术规范》(HJ1157-2021)和《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①委托的检测机构已通过计量认证,具备有相应的检测资质和检测能力,在能力允许范围内开展检测工作和出具有效的检测报告,保证监测工作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其计②委托的检测机构制定有质量体系文件,所有活动均按照质量体系文件要求进行,③委托的检测机构所采用的监测设备均通过计量部门检定,并在检定有效期内,监测仪器经常参加国内各实验室间的比对,通过仪器的期间核查等质控手段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现场监测仪器每次测量前、后均检查仪器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并采用定⑤监测时获取足够的数据量,以保证监测结果的统计学精度,监测中异常数据以及⑥建立完整的文件资料,仪器校准(测试)证书、监测方案、监测布点图、测量原⑦检测报告实行三级审核,经过校对、校核,最后由授311医疗综合楼负一层核医学科诊断区拟建址2医疗综合楼负一层核医学科候诊区拟建址3医疗综合楼负一层核医学科办公区拟建址4医疗综合楼负一层核医学科介入治疗区拟建址5医疗综合楼负一层核医学科拟建址东侧走廊6医疗综合楼负一层核医学科拟建址西侧放疗科7医疗综合楼负一层核医学科拟建址北侧走廊8医疗综合楼负一层核医学科衰变池拟建址9核医学科拟建址楼上(医疗综合楼一层影像科)医疗综合楼五层手术中心DSA机房拟建址医疗综合楼五层手术中心DSA机房拟建址东侧污物通道医疗综合楼五层手术中心DSA机房南侧控制室拟建址医疗综合楼五层手术中心DSA机房拟建址西侧走廊医疗综合楼五层手术中心DSA机房拟建址北侧手术间DSA机房拟建址楼上(医疗综合楼屋顶净化机房)DSA机房拟建址楼下(医疗综合楼四楼病房)32医疗综合楼东侧医院道路医疗综合楼南侧医院道路医疗综合楼西南侧后勤综合楼20医疗综合楼北侧医院道路注:1、检测结果已扣除仪器对宇宙射线的响应值,仪器对宇宙射线的响应值为32nGy/h,建筑物对宇宙射线带电粒子和光子的屏蔽因子,楼房取值为0.8,道路取值为1。海拔高度为193m,水深大于3m,距岸边大于1km)使用辐射检测仪进行宇宙射线响应检测,水面上仪器100次读数的平均值经校准后为32nGy/h,根据《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61-2021):如果测点的海拔高度、经纬度与湖(库)水面相差不大:海拔高度差别≤200m,经度差别≤5°,纬度差别≤2°,可以不进行修正。因此本项目所在地(N:19°10′49.85″,E:110°28′32.26″,海拔高度为3m)不进行经纬度、海拔高度修正,仪器对宇宙射线的响应值为32nGy/h。根据表8-1,本项目核医学科和DSA拟建场址及周围环境室内γ辐射剂量率范围在γ辐射剂量率略高于海南地区γ辐射剂量率,但属于项目所在地正常水33343536类型项目内容主体工程辐射工作场所核医学科,包括分装室、注射室、注射后候诊室、扫描室、留观室、运动室、储源间等。DSA工作场所工程设备2套手套箱辅助工程场所护士站、问诊室、阅片室、办公室等设备配套的辐射防护检测设备依托工程供水、供电依托大楼主体项目环保工程放射性废物处理设施1套放射性废水衰变系统、1间放射性固废衰变室、通风系统由PET提供病灶详尽的功能与代谢等分子信息,而CT提供病灶的精确解剖定位,一次显像可获得全身各方位的断层图像,具有灵敏、准确、特异及定PET系统的主要部件包括机架、环形探测器、符合电路、检查床及工作站等。探测提高计数率。许多块结构组成一个环,再由37SPECT即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CT像仪和CT一体化组合的影像诊断设备,将功能代谢与解剖结构完美结合显示成像,是体,方便易得,几乎可用于人体各重要脏器的形态和功能显像,是显像检查中最常用的38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通过电子计算机进行辅经影像增强器增益后,再用高分辨率的电视摄像管扫描,将图像分割成许多的小方格,做成矩阵化,形成由小方格中的像素所组成的视频图像数值的数字,形成数字图像并分别存储起来,然后输入电子计算机处理并将两幅图像的数字信息相减,获得的不同数值的差值信号,再经对比信号,获得了去除骨骼、肌肉和其它软组织,只留下单纯血管影像的减影图像,通过显根据招标意向,医院拟配置的DSA用X光机使用的是飞利浦公司生产的Azurion39PET/CT是通过正电子核素或其标记的示踪剂,示踪人体内特定生物物质的生物活动,采用多层、环形排列于发射体周围的探头,由体外探测正电子示踪剂湮灭辐射所产生的光子,然后将获得的信息,通过计算机处理,以解剖影像的形式及其相应的生理参数,显示靶器官或病变组织的状况,藉此诊断疾病,又称为生化显像或功能分子显像,是目前唯一可以在活体分子水平完成生物学显示的影像技术。同时PET/CT结合应用高档多排CT技术进行精确定位,可精确地提供靶器官的解剖和功能双重信息,并能够独核素在自发的从不稳定状态向基态衰变过程中,从核内释放出与普反的粒籽,即正电子。正电子是一种反物质,从核内放出后很快与点在两探头间连线上。通过环绕360°排判定每只探头信号时间耦合性,排除其他来源射线的干扰,得到探息,再用滤波反投射方式,将信号按探头对的空间位置向中心点反头组连线轴平行的断层面正电子发射示踪剂分布图像。这种探测方面的信息。实用中常用多层排列的探头对,配合层间符合线40像剂,每位受检者用量一般为296MBq(8mCi370MBq(10mCi)。定体积后,用活度计测量所抽吸的药液活度是否满足要求,每次分装保守按1min估算。内,注射器防护套回收重复利用。每次注射过程中近距离接触正电子药物的时间保守按),③工作人员根据患者体重抽取所需活度的原液,用生理盐水稀释并测定活度,直至⑥候诊约30~40min,待药物代谢至靶器官后进入相应的扫描室经医护人员指导摆位41SPECT显像原理是利用引入人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发出的γ射线经碘化钠晶体产生闪光,闪烁光子再与光电倍增管的光阴极发生相互作用,产生光电效应。光电效应产生的像。利用滤波反投影方法,借助计算机处理系统可以从一系列投影影像重建横向断层影像,由横向断层影像的三维信息再经影像重建组合获得矢状、冠状断层或任意斜位方向),99Mo-99mTc发生器是一种定期从较长半衰期的母体核素(99Mo)中分离出具有较短半衰期的子体核素(99mTc)的装置。这种装置结构简单,运输方便,它以长寿命的放射性核素作为运输和储存形式,以可以定期分离得到的短寿命放射性核素作为使用方式。根据国内常用的北京原子高科提供的资料,其生产的99Mo-99mTc发生器自带铅屏蔽操作原则安置于99Mo-99mTc发生器上;③取负压瓶,放置于铅罐内,按无菌操作原则安的γ射线对辐射工作人员造成外照射。每次淋洗及标记过程中,工作人员近距离接触达到一定体积后,用活度计测量所抽吸的药液活度是否满足要求,每次分装保守按1分43),人体对90Y不具有特殊摄取的功能,将插管的方式将90Y放射性微球注入肿瘤血管,使其应对肿瘤细胞持续作用,且在体内射程短,在有效杀伤肿瘤细胞射线破坏,直径均匀一致,不能通过毛细血管网或被巨噬细胞吞噬,生物相容性好44),附着在微球表面,也附着于微球内部空隙中。绝大多数SPECT/CT);90Y树脂微球剂量准备;90Y树脂微45影,确定肿瘤供血血管、必要时栓塞胃肠侧枝血管,微导管到危害的有机玻璃桶中,将所有受污染的材料收集到放射46术台表面进行表面污染检测,按照相关安全防护规定,检测域可能存在的辐射污染,并对可能存在的污染进行处理。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通过电子计算机进行辅经影像增强器增益后,再用高分辨率的电视摄像管扫描,将图像分割成许多的小方格,做成矩阵化,形成由小方格中的像素所组成的视频图像数值的数字,形成数字图像并分别存储起来,然后输入电子计算机处理并将两幅图像的数字信息相减,获得的不同数值的差值信号,再经对比信号,获得了去除骨骼、肌肉和其它软组织,只留下单纯血管影像的减影图像,通过显隔室操作:拍片,操作人员采取隔室操作的方式在控制台进行曝光,医生通过铅玻接诊患者后根据其病情确认诊疗方法,告知患者及家属采用介入治疗的辐射危害。47在机房外首次拍片初步确认病灶部位后,手术医生穿戴好防护用品进入机房,在透视操作下插入导管,输入造影剂,之后离开机房,技师在机房外再次拍片,当确诊病灶部位后,手术医生穿戴好防护用品后再次进入机房进行介入治疗直到治疗结束,关机。根据第一种情况,透视。进行介入手术治疗时,为更清楚的了解病人情况时会有连续曝第二种情况,减影。操作人员采取隔室操作的方式(即技师在机房外对病人进行曝),X射线管是放射诊断的辐射源。X射线管由安装在真空玻璃壳中的阴极和阳极组48拟使用的射线装置,均是在显示屏上观察X射线影像,不使用胶片摄影,本项目Ⅲ类射线装置,射线装置运行时,主要污染因子为X射线,采用先进的数字辐射工作场所的土建及防护装修,产生的环境影响主要是施工时产生的废气、噪声、固体废物以及废水等环境影响。施工期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均为暂时的、可逆的,且随着施工期结束,固废及废水在施工期间内妥善处置,施工期产生的扬尘、噪声等方面的影响PET显像检查用放射性核素为β+衰变,正电子药物在取药、分装、注射以及用药患者在候诊、扫描、留观等过程中会产生能量约为0.64MeV的β射线,衰变时同时伴随发49弱于放射性核素发出的γ射线,在满足标准要求的屏蔽条件下,CT发出的X射线能够得放射性核素可忽略不计。本项目校准源68Ge的活度最大为9.25×107Bq,贮存在不低于30mmPb储源罐中,其对周围环境的辐射影响较正电子药物可忽略不计。而放射性核素衰变过程中产生的γ射线穿透能力较强,会对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外照射影工作人员在对放射性药物的操作中,会引起工作台、工作服和手套等产生放射性沾本项目核医学科的放射性废水主要为用药患者的排泄物患者平均用水量按照12L/人·天考虑,核素18F和99mTc就诊患者注射药物经扫描检查后,大多数直接离开,少部分需留观,无异常后离开,取6L/人。18F和99mTc每天最多接90Y留观,每间留观室产生废水包括卫生间和淋浴废水按平均150表9-2本项目核医学科产生放射性废56632////50套箱内进行,注射时药物在针筒内,基本无开放液面,空气中挥发散逸的放射性核素几乎没有,放射性气溶胶非常少,其对医务人员和公众呼吸入体内造成的内照射影响可以本项目核医学科产生的放射性固体废物主要为放射性药物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如一次性注射器、手套、口罩、棉签、滤纸、擦拭纸等带微量放射性核素的医疗固体废弃物。X射线是随机器的开关而产生和消失。因此,在非诊疗状态下不产生X射线,只有在开射防护导论》P342附图3可知,3mmAl过滤材料下1m处的发射率常数100kV时为摄影情况下:本项目最大工况时的电流为340mA,则100kV时1m处的剂量率为透视工况下:本项目最大工况时的电流为10mA,则100kV时1m处的剂量率为②PET/CT扫描室、SPECT扫描室、DSA机房内产生的③DSA手术过程中产生的棉签、纱布、手套51核素名称主要能量半衰期状态毒性组别衰变方式周围剂量当量率常数(裸源)Гβγ/511keV109.74min液态低毒EC、β+0.14399mTc/140keV6.02h液态低毒β-0.030390Y2.27MeV/64.2h(2.675d)悬浮液β-/52本项目核医学科拟建场址位于建筑物底层的一端,并与非放射性工作场所有明确的分界隔离,不毗邻产科、儿科、食堂等部门及人员密集区,周围无环境制约因素,项目①核医学科控制廊工作人员从核医学科大厅进入,刷门禁经医护走廊经阅片区进入控制廊,分别负责PET/CT和SPECT/CT的操作和患者的摆位工作。工作结束后,原路②核医学科分装室工作人员从核医学科大厅进入,刷门禁经医护走廊直接进入卫生通过间,更衣后进入分装室,分别负责18F药物的分装、注射、99mTc药物的淋洗制备、格需在淋浴间进行淋浴去污,直至检测合格,若检测合③核医学开展90Y治疗的医护人员由东北侧走廊经更衣、换鞋、洗手后,到达控制间进行表面沾污检测,若检测不合格需在淋浴间进行淋浴去污,直至检测合格,若检测患者首先在核医学科注射前等候区等候,候诊时在问诊室进行称重、测血糖以及问进行运动的患者在运动负荷室加强运动一段时间后进入SPECT/CT注射后候诊室候诊,待放射性药物代谢到相应的靶器官后,到SPECT扫描室进行扫描,扫描完毕后再到④接受90Y药物治疗的患者通过DSA专用入口,通过走廊、缓冲间进入DSA室。进行99mTc筛查的患者在DSA室注射99mTc完毕后,通过缓冲间由SPECT/CT室西侧入53室注射90Y完毕后,通过缓冲间由SPECT/CT室西侧入口进入进行扫描检查,检查完毕后进入90Y留观室进行留观,根据患者情况3天内可安排患者出院,由核医学科专用出核医学科产生的放射性固体废物先暂存在各房间对应的废物铅桶内,集满后分类集PET显像检查用正电子药物为外购,医院按照处方剂量向供货公司提前订购。药物从核医学患者出口专用电梯运输至负一楼,该电梯作为本项目放射性药物入口和负一楼核医学科患者的出口,通过门禁系统禁止无关人员乘坐,通过时间错峰,运送放射性药物为上午上班前,该时间段无患者出入,不会发生运送药物与患者产生交叉的情况。药物通过患者走廊进入储源室和分装室,其中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成源室取出后在分装室的18F手套箱分装后使用。SPECT/CT显像检查用药物为外购99Mo-99mTc发生器自行淋洗,由供货商每周在医院上班之前送至核医学99mTc和90Y药物在核医学科分装室分装完后,90Y有V瓶防护罐(1发生运送药物与患者产生交叉的情况。综上所述,本项目核医学科设有相对独立的工作人员、患者、放射性药物和放射性废物路径,工作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分开,进药时间与就诊时间错开,工作人员控制区出入口设有卫生通过间,注射放射性药物后的患者与注射放射性药物前的患者不交叉,控制区内设有用药患者的专用卫生间,可有效避免工作人员、患者与放射性药物之间的5499mTc注射窗99mTc注射窗1818F注射窗医护人员路径→99mTc、18F患者路径场所名称控制区监督区核医学科注射后候诊室、2间PET/CT注射后候诊室、污洗间、PET留观室、SPECT留观室、PET/CT扫描室、SPECT/CT扫描室、患者55专用电梯、患者走廊、DSA室、储源间、缓冲间、2间90Y留观区入口处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及标明控制区的标志,在监督区入口处设置标明监督区5657间禁止除介入医生和病人外的其他人员进入;将与机房相邻定的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并给出相应的辐射水平和污染水平的指示,并以红色地标线警58材料偏厚,考虑到现场施工情况,核医学检查区域楼上一楼铺设的硫酸钡防护涂料统一场所屏蔽体及设计的屏蔽厚度核医学科分装室东墙、南墙:370mm实心砖墙+40mm硫酸钡防护涂料;西墙、北墙:240mm实心砖墙+40mm硫酸钡防护涂料;顶部:200mm砼+40mm硫酸钡防护涂料;防护门:内嵌8mm铅板;PET注射窗:40mmPb铅玻璃;SPECT注射窗:10mmPb铅玻璃运动负荷室东墙、南墙:240mm实心砖墙+40mm硫酸钡防护涂料;西墙、北墙:370mm实心砖墙+40mm硫酸钡防护涂料;顶部:200mm砼+40mm硫酸钡防护涂料;防护门:内嵌8mm铅板废物间、质控室、储源室1、储源室2、卫生通过间、抢救室、污洗间四周墙体:240mm实心砖墙+40mm硫酸钡防护涂料;顶部:200mm砼+40mm硫酸钡防护涂料;防护门:内嵌8mm铅板;PET/CT室四周墙体:370mm实心砖墙+40mm硫酸钡防护涂料;顶部:200mm砼+40mm硫酸钡防护涂料;患者和医护防护门:内嵌10mm铅板;观察窗:10mmPb铅玻璃SPECT/CT室四周墙体:370mm实心砖墙+40mm硫酸钡防护涂料;顶部:200mm砼+40mm硫酸钡防护涂料;患者和医护防护门:内嵌8mm铅板;观察窗:8mmPb铅玻璃SPECT注射后候诊室、四周墙体:240mm实心砖墙+40mm硫酸钡防护涂料;59SPECT留观室顶部:200mm砼+40mm硫酸钡防护涂料;防护门:内嵌8mm铅板;座椅间设置2mmPb的铅屏风2间PET/CT注射后候诊室、PET留观室四周墙体:240mm实心砖墙+40mm硫酸钡防护涂料;顶部:200mm砼+40mm硫酸钡防护涂料;防护门:内嵌10mm铅板;候诊室病床间设置10mmPb的铅屏风;留观室座椅间设置10mmPb的铅屏风患者走廊西墙、南墙:240mm实心砖墙+40mm硫酸钡防护涂料;东墙、北墙:370mm实心砖墙+40mm硫酸钡防护涂料;顶部:200mm砼+40mm硫酸钡防护涂料;患者入口防护门:内嵌10mm铅板;患者出口防护门:内嵌10mm铅板DSA室四周墙体:240mm实心砖墙(折合2mmPb)+30mm硫酸钡防护涂料(折合1.82mmPb);合1.2mmPb);防护门:内嵌4mm铅板;观察窗:4mmPb铅玻璃四周墙体:240mm实心砖墙+30mm硫酸钡防护涂料;顶部:200mm砼+20mm硫酸钡防护涂料;防护门:内嵌4mm铅板;设备18F手套箱:50mm铅当量,99mTc手套箱:10mm铅当量,手套箱的排风口配备活性炭吸附过滤净化装置(可更换),采用垂直层流排风排气,风速大于0.5m/s18F废物铅桶(带铅盖):10mm铅当量;99mTc废物铅桶(带铅盖):5mm铅当量90Y废物铅桶(带铅盖):5mm铅当量注:实心砖密度不小于1.65g/cm³;砼密度为2.35g/cm³;硫酸钡防护涂料密度不小于3.2g/cm3。根据后续章节计算分析可知,本项目核医学科的屏蔽防护设计能够满足《核医学放应小于2.5μSv/h,如屏蔽墙外的房间为人员偶尔居留的设备间等区域,其周围剂量当量),60求》(GBZ130-2020)中“CT机房最小单边长度应不小于4.5m、最小有效使用面根据表10-5,以及对照《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铅当量,能够满足《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20)“CT机房屏蔽防护铅当屏蔽厚度均不小于2mm铅当量,能够满足《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20)“C形臂X射线设备机房屏蔽防护铅当量厚度不小于2.0mm铅当量”的要求。场所屏蔽体屏蔽防护措施等效铅当量DSA机房四周墙体钢板+45mm钡板2.73mmPb顶部160mm砼+30mm硫酸钡防护涂料3.82mmPb底部130mm砼+30mm硫酸钡防护涂料3.4mmPb防护门内嵌3mm铅板3mmPb观察窗3mm铅当量铅玻璃3mmPb机房面积59.8m2(长边9.2m×短边6.5m)注1)实心砖密度不小于1.65g/cm³;砼密度为2.35g/cm³;硫酸钡防护涂料密度不小于3.2g/cm3。(2)根据《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20)附录C医用诊断X射线防护中不同屏蔽物质的铅当量,管电压为125kV(有用线束)时,查表计算160mm混凝土相当于2.0mmPb,130mm混凝土相当于1.58mmPb3)根据施工单位提供的硫酸钡检测报告(详见附件7120kV的管电压下,15mm钡板等效铅当量为0.91mmPb,因此45mm钡板等效铅当量约为2.73mmPb,30mm硫酸钡防护涂料等效铅当量约为1.82mmPb。由表10-2可知,本项目DSA机房内最小单边长度6.5m,机房有效面积最小的是59.8m2,满足《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20)中规定的“单管头X射线机机61科和DSA机房设计有相应的辐射安全和防护措施。本项目核医学科和DSA机房拟采取PET/CT室、SPECT/CT室和DSA室患者通道防护门上方设计有工作状态指示灯,灯箱上设置“射线有害、灯亮勿入”的警示语句,工作状态指示灯与患者通道防护门设PET/CT室、SPECT/CT室和DSA室患者通道防护门设计有防夹装置和自动闭门装储源室和分装室防护门设计有门禁,储源室内配置保险柜钥匙由专人保管;储源室和分装室内设计有监控探头,监控显示器位于医院保卫患者进、出口防护门设计为单向门并设有门禁,入口只进不出,出口只出不进,禁各注射后候诊室、扫描室、留观室、运动负荷室、抢救室内及患者走廊设计有监控探头,并设计有对讲系统,监控显示器位于核医学科的护士台处,实时监控控制区用药控制区内各房间防护门设计有自动闭门装置,确保62控制区入口设计有符合GB18871-2002要求的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及标明控制区的标志,监督区入口处设计有标明监督区的标志,并标出患者进出口通道和流动路线及文字除此之外,核医学科还拟采取如下辐射安全和防护仪等监测设备,辐射工作人员操作后离开控制区前应洗手和作表面污染监测,如其污染及存放无关物件,防止含有微量放射性核素的空气被医务人员(4)为辐射工作人员配备6套0.5mmPb防护铅衣、铅围脖、铅帽、铅眼镜等个人池、蹲坑选用脚踏式或自动感应式的开关,马桶采用节水模式,以上措施可减少放射性废水的产生和场所内的设备放射性污染,洗手池安装伸缩式水龙头,方便头、眼和面部本项目核医学科工作场所拟采取的管理措施和辐射安全措施与《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标准序号标准要求本项目设计方案对照结论GBZ120-202015.1.1在医疗机构内部区域选择核医学场址,应充分考虑周围场所的安全,不应邻接产科、儿科、食堂等部门,这些部门选址时也应避开核医学场所。尽可能做到相对独立布置或集中设置,宜有单独出、入口,出口不宜设置在门诊大厅、收费处等人群稠密区域。本项目核医学科位于建筑物底层的一端,并与非放射性工作场所有明确的分界隔离,不并设有单独的出、入口,出口避开人员密集区。符合要求25.1.2核医学工作场所平面布局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a)使工作场所的外照射水平和污染发生的概率达到尽可能小;本项目核医学科工作场所设计有足够的屏蔽防护厚度;核医学科的出、入口门均设有门禁,并设计为单向门,可限制符合要求63b)保持影像设备工作场所内较低辐射水平以避免对影像质量的干扰;c)在核医学诊疗工作区域,控制区的入口和出口应设置门锁权限控制和单向门等安全措施,限制患者或受检者的随意流动,保证工作场所内的工作人员和公众免受不必要的照射;d)在分装和给药室的出口处应设计卫生通过间,进行污染检测。患者或受检者的随意流动;分装室出入口处设计有卫生通过间,并配有表面沾污监测仪器,工作人员离开前进行污染检测。35.1.3核医学工作场所从功能设置可分为诊断工作场所和治疗工作场所。其功能设置要求如下:a)对于单一的诊断工作场所应设置给药前患者或受检者候诊区、放射性药物贮存室、分装给药室(可含质控室)、给药后患者或受检者候诊室(根据放射性核素防护特性机房、给药后患者或受检者卫生间和放射性废物储藏室等功能用房;c)诊断工作场所和治疗工作场所都需要设置清洁用品储存场所、员工休息室、护士站、更衣室、卫生间、去污淋浴间、抢救室或抢救功能区等辅助用房;d)对于综合性的核医学工作场所,部分功能用房和辅助用房可以共同利用。本项目核医学科设计有相应的功能用房和辅助用房等。符合要求45.1.4核医学放射工作场所应划分为控制区和监督区。应根据GB18871的有关规定,结合核医学科的具体情况,对控制区和监督区采取相应管理措施。本项目核医学科划分为控制区和监督区,并在控制区入口处设计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及标明控制区的标志,在监督区入口处设计有标明监督区的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符合要求55.1.6通过设计合适的时间空间交通模式来控制辐射源(放射性药物、放射性废物、给药后患者或受检者)的活动,给药后患者或受检者与注射放射性药物前患者或受检者不交叉,给药后患者或受检者与工作人员不交叉,人员与放射性药物通道不交叉。合理设置放射性物质运输通道,便于放射性药物、放射性废物的运送和处理;便于放射性污染的清理、清洗等工作的开核医学科设有相对独立的工作人员、患者、放射性药物和放射性废物路径,工作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分开,进药时间与就诊时间错开,注射放射性药物后的患者与注射放射性药物前的患者不交叉,可有效避免工作人员、患者与放射性药物之间的交叉污染。符合要求6455.2.3核医学工作场所的通风按表1要求,通风系统独立设置,应保持核医学工作场所良好的通风条件,合理设置工作场所的气流组织,遵循自非放射区向监督区再向控制区的流向设计,保持含放射性核素场所负压以防止放射性气体交叉污染,保证工作场所的空气质量。合成和操作放射性药物所用的通风橱应有专用的排风装置,风速应不小于0.5m/s。排气口应高于本建筑物屋顶并安装专用过滤装置,排出空气浓度应达到环境主管部门的要求。本项目核医学科工作场所设计有单独的排风系统,并保持工作场所的负压和各区之间的压差,保证工作场所内的空气由清洁区向监督区再向控制区流动。模块箱、手套箱设计有单独的排风系统,风速不小于0.5m/s,室外排风口由单独的管道引至楼顶,排风口处设有活性炭过滤装置对放射性气溶胶进行吸附。符合要求75.2.6控制区的入口应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本项目核医学科控制区入口处设计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符合要求85.2.7核医学场所中相应位置应有明确的患者或受检者导向标识或导向提示。本项目核医学科设计有受检者导向标识。符合要求95.2.8给药后患者或受检者候诊室、扫描室应配备监视设施或观察窗和对讲装置。本项目核医学科的注射后候诊室设有监控对讲装置,扫描室设有观察窗并设有监控对讲装置。符合要求5.2.9应为放射性物质内部运输配备有足够屏蔽的储存、转运等容器。容器表面应设置电离辐射标志。本项目核医学科配备有足够的药物铅罐,铅罐表面设计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符合要求5.2.10扫描室外防护门上方应设置工作状态指示灯。本项目核医学科的扫描室患者通道防护门上方设计有工作状态指示灯,并与患者通道防护门设计有门灯联锁装置。符合要求6.2.1操作放射性药物应有专门场所,如临床诊疗需要在非专门场所给药时则需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放射性药物使用前应适当屏蔽。本项目核医学科设计有专门的分装室和注射室。符合要求6.2.2装有放射性药物的给药注射器,应有适当屏蔽。本项目注射器外设有注射器防护套。符合要求6.2.5控制区内不应进食、饮水、吸烟、化妆,也不应进行无关工作及存放无关物品。已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禁止工作人员在控制区内进食、饮水、吸烟、化妆和进行无关工作及存放无关物品。符合要求656.2.6操作放射性核素的工作人员,在离开放射性工作场所前应洗手和进行表面污染检测,如其污染水平超过表2规定值,应采取相应去污措施。6.2.7从控制区取出物品应进行表面污染检测,以杜绝超过表2规定的表面污染控制水平的物品被带出控制区。核医学科的卫生通过间均配备1台α-β表面沾污仪和1台α-β手足表面沾污检测仪等监测设备,辐射工作人员操作后离开控制区前应洗手和作表面污染监测,如其污染水平超过规定限值,采取去污措施。从控制区取出任何物件都应进行表面污染水平监测,以保证超过规定限值的物件不携出控制区。符合要求6.2.12贮存的放射性物质应及时登记建档,登记内容包括生产单位、到货日期、核素种类、理化性质、活度和容器表面放射性污染擦拭试验结果等。本项目核医学科设有专人负责放射性药物的接收和销售,并设有相应的记录档案。符合要求8.1放射性废物分类,应根据医学实践中产生废物的形态及其中的放射性核素种类、半衰期、活度水平和理化性质等,将放射性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和分别处理。8.2设废物储存登记表,记录废物主要特性和处理过程,并存档备案。本项目将放射性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并安排专人负责放射性废物的存储和处理,并按要求建立废物存储和处理台账。符合要求8.3放射性废液衰变池应合理布局,池底和池壁应坚固、耐酸碱腐蚀和无渗透性,并有防泄漏措施。本项目放射性废水衰变池由混凝土浇筑,并达到坚固、耐酸碱腐蚀和无渗透性的要求。符合要求8.5供收集废物的污物桶应具有外防护层和电离辐射警示标志。在注射室、注射后病人候诊室、给药室等位置放置污物桶。8.6污物桶内应放置专用塑料袋直接收纳废物,装满后的废物袋应密封,不破漏,及时转送存储室,放入专用容器中存储。8.7对注射器和碎玻璃器皿等含尖刺及棱角的放射性废物,应先装入利器盒中,然后再装入专用塑料袋内。0.1mSv/h,质量不超过20kg。8.9储存场所应具有通风设施,出入处设电离辐射警告标志。8.10废物袋、废物桶及其他存放废物的容器应安全可靠,并在显著位置标有废物类型、核素种类、存放日期等说明。本项目核医学科各房间设计有废物铅桶,废物铅桶表面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废物铅桶内放有专用塑料袋,注射器针头等尖刺和棱角的放射性废物先装入利器盒中,再放入废物铅桶的专用塑料袋中,每日工作结束后集中收集密封并贴上标签(标明核素种类、存放日期等信息),并确保每袋废物的表面剂量率不超过0.1mSv/h,质量不超过20kg;符合要求66HJ1188-202114.3.1应按照GB18871的要求将核医学工作场所划分出控制区和监督区,并进行相应的管理。4.3.4控制区的入口应设置规范的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及标明控制区的标志,监督区入口处应设置标明监督区的标志。本项目核医学科划分为控制区和监督区,并在控制区入口处设计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及标明控制区的标志,在监督区入口处设计有标明监督区的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符合要求25.1.1核医学工作场所宜建在医疗机构内单独的建筑物内,或集中于无人长期居留的建筑物的一端或底层,设置相应的物理隔离和单独的人员、物流通道。5.1.2核医学工作场所不宜毗邻产科、儿科、食堂等部门及人员密集区,并应与非放射性工作场所有明确的分界隔离。本项目核医学科位于建筑物底层的一端,并与非放射性工作场所有明确的分界隔离,核医学科与访客食堂之间设置有设备走廊且无门、窗等气体食堂等部门,并设有单独的出、入口,出口避开人员密集符合要求35.1.3核医学工作场所排风口的位置尽可能远离周边高层建筑。本项目核医学科室外排风口位于医疗综合楼的楼顶,高于周边建筑。符合要求45.2.1核医学工作场所应合理布局,住院治疗场所和门诊诊断场所应相对分开布置;同一工作场所内应根据诊疗流程合理设计各功能区域的布局,控制区应相对集中,高活室集中在一端,防止交叉污染。尽量减小放射性药物、放射性废物的存放范围,限制给药后患者的活动空间。5.2.2核医学工作场所应设立相对独立的工作人员、患者、放射性药物和放射性废物路径。工作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分开,减少给药后患者对其他人员的照射。注射放射性药物后患者与注射放射性药物前患者不交叉,人员与放射性药物通道不交叉,放射性药物和放射性废物运送通道应尽可能短捷。5.2.3核医学工作场所宜采取合适的措施,控制无关人员随意进入控制区和给药后患者的随意流动,避免工作人员和公众受到不必要的照射。控制区的出入口应设立卫生缓冲区,为工作人员和患者提供必要的可更换衣物、防护用品、冲洗设施和表面污染监测设备。控制区内应设有给药后患者的专用卫生间。①核医学科设有相对独立的工作人员、患者、放射性药物和放射性废物路径,工作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分开,进药时间与就诊时间错开,注射放射性药物后的患者与注射放射性药物前的患者不交叉,注射后候诊室内设有专用的卫生间,可有效避免工作人员、患者与放射性药物之间的交叉污染;②本项目核医学科的出、入口门均设有门禁,并设计为单向门,可限制患者或受检者的随意流动;分装室出入口处设计有卫生通过间,并配有表面沾污监测仪器,工作人员离开前进行污染检测。符合要求6756.2.1核医学工作场所的放射性核素操作设备的表面、工作台台面等平整光滑,室内地面与墙壁衔接处应无接缝,易于清洗、去污。本项目核医学科工作场所内放射性核素操作设备的表面、工作台台面等平整光滑,地面与墙壁衔接处无接缝,易于清洗、去污。符合要求66.2.2操作放射性药物场所级别达到乙级应在手套箱中进行,丙级可在通风橱内进行。应为从事放射性药物操作的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放射性药物给药器应有适当的屏蔽,给药后患者候诊室内、核素治疗病房的床位旁应设有铅屏风等屏蔽体,以减少对其他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照射。本项目放射性药物的操作在热室和手套箱内进行,并为工作人员配备铅衣等个人防护用品,注射器外有防护套,注射后候诊室和留观室内座椅之间设有铅屏风。符合要求76.2.3操作放射性药物的控制区出口应配有表面污染监测仪器,从控制区离开的人员和物品均应进行表面污染监测,如表面污染水平超出控制标准,应采取相应的去污措施。核医学科的卫生通过间均配备1台α-β表面沾污仪和1台α-β手足表面沾污检测仪等监测设备,辐射工作人员操作后离开控制区前应洗手和作表面污染监测,如其污染水平超过规定限值,采取去污措施。符合要求86.2.5应为核医学工作场所内部放射性物质运送配备有足够屏蔽的贮存、转运等容器,容器表面应张贴电离辐射标志,容器在运送时应有适当的固定措施。本项目核医学科配备有足够的药物铅罐,铅罐表面设计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符合要求96.2.9扫描机房外门框上方应设置工作状态指示灯。本项目核医学科的扫描室患者通道防护门上方设计有工作状态指示灯,并与患者通道防护门设计有门灯联锁装置。符合要求6.3.1核医学工作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工作场所的气流流向应遵循自清洁区向监督区再向控制区的方向设计,保持工作场所的负压和各区之间的压差,以防止放射性气体及气溶胶对工作场所造成交叉污染。本项目核医学科工作场所设计有单独的排风系统,并保持工作场所的负压和各区之间的压差,保证工作场所内的空气由清洁区向监督区再向控制区流动。符合要求6.3.4放射性物质的合成、分装以及挥发性放射性核素的操作应在手套箱、通风橱等密闭设备中进行,防止放射性液体泄漏或放射性气体及气溶胶逸出。手套箱、通风橱等密闭设备应设计单独的排风系统,并本项目核医学科放射性药物的操作在模块箱、手套箱内进行,模块箱、手套箱设计有单独的排风系统,并在顶壁安装活性炭。符合要求68在密闭设备的顶壁安装活性炭或其他过滤装置。6.3.5通风橱应有足够的通风能力。制备放射性药物的回旋加速器工作区域以及设有通风橱、手套箱等场所的通风系统排气口应高于本建筑物屋顶,尽可能远离邻近的高层建筑。手套箱设计有单独的排风系统,风速不小于0.5m/s,室外排风口由单独的管道引至医疗综合楼的楼顶,高于周边建筑。符合要求7.1.1应根据核医学实践中产生废物的形态及其中的放射性核素的种类、半衰期、活度水平和理化性质等,按放射性废物分类要求将放射性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和分别处理。7.1.3核医学实践中产生的短寿命放射性废物,应尽量利用贮存衰变的方法进行处理,待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满足解控水平后,实施解控。不能解控的放射性废物,应送交有资质的放射性废物收贮或处置机构进行处理。7.1.4应建立放射性废物收集、贮存、排放管理台账,做好记录并存档备案。本项目将放射性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并安排专人负责放射性废物的存储和处理,并按要求建立废物存储和处理台账。退役的钼锝发生器由生产厂家回收,退役的校准源由生产厂家回收或送省城市放射性废物库,其余放射性废物贮存衰变30天后排放。符合要求7.2.1.1固体放射性废物应收集于具有屏蔽结构和电离辐射标志的专用废物桶。废物桶内应放置专用塑料袋直接收纳废物。7.2.1.2含尖刺及棱角的放射性废物,应预先进行包装处理,再装入废物桶,防止刺破废物袋。7.2.1.3放射性废物每袋重量不超过20kg。装满废物的塑料袋应密封后及时转送至放射性废物暂存间贮存。7.2.2.1产生少量放射性废物和利用贮存衰变方式处理放射性废物的单位,经审管部门批准可以将废物暂存在许可的场所和专用容器中。暂存时间和总活度不能超过审管部门批准的限制要求。7.2.2.2放射性废物贮存场所应安装通风换气装置,放射性废物中含有易挥发放射性核素的,通风换气装置应有单独的排风管道。入口处应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采取有效的防火、防丢失、防射线泄漏等措施。本项目核医学科各房间设计有废物铅桶,废物铅桶表面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废物铅桶内放有专用塑料袋,注射器针头等尖刺和棱角的放射性废物先装入利器盒中,再放入废物铅桶的专用塑料袋中,每日工作结束后集中收集密封并贴上标签(标明核素种类、存放日期等信息),并确保每袋废物的表面剂量率不超过0.1mSv/h,质量不超过20kg。符合要求697.2.2.3废物暂存间内应设置专用容器盛放固体放射性废物袋(桶),不同类别废物应分开存放。容器表面应注明废物所含核素的名称、废物的类别、入库日期等信息,并做好登记记录。7.2.2.5废物暂存间内不得存放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7.2.3.3固体放射性废物的存储和处理应安排专人负责,并建立废物存储和处理台账,详细记录放射性废物的核素名称、重量、废物产生起始日期、责任人员、出库时间和监测结果等信息。本项目将放射性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并安排专人负责放射性废物的存储和处理,并按要求建立废物存储和处理台账。符合要求7.3.1.1核医学工作场所应设置有槽式或推流式放射性废液衰变池或专用容器,收集放射性药物操作间、核素治疗病房、给药后患者卫生间、卫生通过间等场所产生的放射性废液和事故应急时清洗产生的放射性废液。本项目设计有槽式放射性废液衰变池,分装室、注射后候诊室和留观室的卫生间、卫生通过间等场所产生的放射性废液和事故应急时清洗产生的放射性废液排入衰变池。符合要求7.3.1.3核医学工作场所的上水需配备洗消处理设备(包括洗消液)。控制区和卫生通过间内的淋浴间、盥洗水盆、清洗池等应选用脚踏式或自动感应式的开关,以减少场所内的设备放射性污染。头、眼和面部宜采用向上冲淋的流动水。本项目核医学科工作场所的上水配备洗消处理设备,控制蹲坑选用脚踏式或自动感应式的开关,洗手池安装伸缩式水龙头,方便头、眼和面部受污染时,采用向上流动的水进行冲淋。符合要求7.3.1.4放射性废液收集的管道走向、阀门和管道的连接应设计成尽可能少的死区,下水道宜短,大水流管道应有标记,避免放射性废液集聚,便于检测和维修。本项目核医学科放射性废液收集的管道走向、阀门和管道的连接设计无死区,下水道设计较短,下水管道处设有标记。符合要求7.3.2.1经衰变池和专用容器收集的放射性废液,应贮存至满足排放要求。衰变池或专用容器的容积应充分考虑场所内操作的放射性药物的半衰期、日常核医学诊疗及研究中预期产生贮存的废液量以及事故应急时的清洗需要;衰变池池体应坚固、耐酸碱腐蚀、无渗透性、内壁光滑和具有可靠的防泄漏措施。本项目放射性废水衰变池的容积设计足够大,能够满足储耐酸碱腐蚀、无渗透性、内壁光滑和具有可靠的防泄漏措施的要求。符合要求70207.3.3.3放射性废液的暂存和处理应安排专人负责,并建立废物暂存和处理台账,详细记录放射性废液所含的核素名称、体积、废液产生起始日期、责任人员、排放时间、监测结果等信息。本项目将放射性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并安排专人负责放射性废物的存储和处理,并按要求建立废物存储和处理台账。符合要求217.4.1产生气态放射性废物的核医学场所应设置独立的通风系统,合理组织工作场所的气流,对排出工作场所的气体进行过滤净化,避免污染工作场所和环境。7.4.2应定期检查通风系统过滤净化器的有效性,及时更换失效的过滤器,更换周期不能超过厂家推荐的使用时间。更换下来的过滤器按放射性固体废物进行收集、处理。本项目核医学科工作场所设计有单独的排风系统,并保持工作场所的负压和各区之间的压差,保证工作场所内的空气由清洁区向监督区再向控制区流动,排风口处设有活性炭过滤装置对放射性气溶胶进行吸附,并定期更换活性炭过滤装置,更换下来的废活性炭按放射性固体废物进行收集、处理。符合要求综上所述,本项目核医学科工作场所拟采取的管理措施和辐射安全和防护措施在认真落实后,能够满足《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GBZ120-2020)和《核医学辐射防DSA机房病人通道防护门为推拉门,医护人员通道门为平开门,设计有自动置,病人通道防护门设计有防夹装置,并设置曝光DSA机房各防护门表面设计有符合GB18871-2002要求的电离辐射警告标志,提醒DSA机房设计有观察窗,同时设计有实时监控装置和对讲装置,工作人员在为本项目DSA机房配备至少4套不低于0.5mmPb的铅橡胶围裙、铅橡胶颈套、铅71序号GBZ130-2020要求本项目设计方案对照结论16.4.1机房应设有观察窗或摄像监控装置,其设置的位置应便于观察到受检者状态及防护门开闭情况。DSA机房设计有观察窗,同时设计有实时监控装置和对讲装置,工作人员在控制室内可及时观察患者情况及防护门开闭情况,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符合要求26.4.2机房内不应堆放与该设备诊断工作无关的杂物。DSA机房内不堆放与放射诊断/介入治疗工作无关的杂物。符合要求36.4.3机房应设置动力通风装置,并保持良好的通风。DSA机房内设计有动力通风系统,并保持良好的通风。符合要求46.4.4机房门外应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机房门上方应有醒目的工作状态指示灯,灯箱上应设置如“射线有害、灯亮勿入”的可视警示语句;候诊区应设置放射防护注意事项告知栏。DSA机房各防护门外表面均设计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患者通道防护门上方设计有工作状态指示灯,灯箱上设置“射线有害、灯亮勿入”的警示语句;候诊区设置放射防护注意事项告知栏。符合要求56.4.5平开机房门应有自动闭门装置;推拉式机房门应设有曝光时关闭机房门的管理措施;工作状态指示灯能与机房门有效关联。DSA机房平开防护门设计有自动闭门装置,电动推拉防护门设计有曝光时关闭的管理措施;工作状态指示灯与病人通道防护门设计有门灯联锁装置。符合要求66.4.6电动推拉门宜设置防夹装置。DSA机房电动推拉防护门设计有防夹装置。符合要求76.4.7受检者不应在机房内候诊;非特殊情况,检查过程中陪检者不应滞留在机房内。受检者在机房外候诊,不在机房内候诊;非特殊情况,检查过程中,陪检者不允许留在手术室内。符合要求86.5.1每台X射线设备根据工作内容,现场应配备不少于表4基本种类要求的工作人员、受检者防护用品与辅助防护设施,其数量应满足开展工作需要,对陪检者应至少配备铅橡胶防护衣。DSA机房配备至少4套不低于0.5mmPb的铅橡胶围裙、铅橡胶颈0.025mmPb的介入防护手套个人防护用品和1套0.5mmPb的铅悬挂符合要求726.5.3除介入防护手套外,防护用品和辅0.25mmPb;介入防护手套铅当量应不小于0.025mmPb;甲状腺、性腺防护用品铅当量应不小于0.5mmPb;移动铅防护屏风铅当量应不小于2mmPb。6.5.4应为儿童的X射线检查配备保护相应组织和器官的防护用品,防护用品和辅mmPb。防护屏、床侧防护帘辅助防护设施,并为受检者配备1套0.5mmPb的铅橡胶性腺防护围裙、铅橡胶颈套个人防护用品。实后,能够满足《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20)中的相关辐射安全要求和本项目PET/CT室、SPECT/CT室和DSA机房的控制电缆通过室,电缆管沟采用埋地地沟穿墙,并用铅板进行覆盖屏蔽防护,确保电缆管沟不会破坏本项目PET/CT室、SPECT/CT室和DSA机房的通风管道在吊本项目核医学科放射性废水管道采用含铅铸铁管道,并采用埋地设计,埋地深度本项目放射性废水衰变系统设置于医院医疗综合楼负一层核医学科南侧,其东侧为均无人员长期停留场所。医院拟定期对放射性废水衰变系统周围辐射剂量进行监测,并将数据每年上报环境主管部门。核医学科产生的放射性废水通过独立管道引入该放射性制室组成。在池体间设有3个衰变池,在生化池间各设有1个生化池,每个池子采用成品不锈钢水箱,可达到坚固、耐酸碱腐蚀和无渗透性的要求。衰变池体底板、侧板壁厚压模板,现场氩弧焊接成型;含过滤系统、搅切系统、外扶梯、检修孔、透气孔。池体间和生化池间四周墙体采用240mm实心砖墙+40mm硫酸钡防护涂料进行防护,顶棚采用200mm砼进行防护,防护门内嵌10mmPb。用一备),每个生化池容积为3m3。采用并联式衰变池的工作原理,每个衰变池满后交替使用,均有独立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衰变池内拟设置辐射监测探头,方便测定放射性放射性废水衰变系统排风设计:每个衰变池体和生化池体均有透气孔,池体间和生开启,污水进入二级池。当二级池液面达到设定液位时,关闭二级进水阀,开启三级池在衰变池内装有辐射监测探头进行监测,监测达标后通过抽水泵将废水排入医院污①SPECT/CT和PET/CT注射后病人专用卫生间、90Y留观根据医院提供资料及参考《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2019)表3.2.7374患者平均用水量按照12L/人·天考虑,核素18F和99mTc就诊患者注射药物经扫描检查后,大多数直接离开,少部分需留观,无异常后离开,取6L/人。18F和99m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