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思维导图 背诵手册 过关精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含答案)_第1页
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思维导图 背诵手册 过关精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含答案)_第2页
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思维导图 背诵手册 过关精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含答案)_第3页
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思维导图 背诵手册 过关精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含答案)_第4页
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思维导图 背诵手册 过关精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模块五世界近代史主题四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一部分思维导图第二部分背诵手册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1.背景:①长期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残酷的殖民统治之下。②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2.时间:19世纪初。3.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4.概况:①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②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他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5.胜因:=1\*GB3①具有反侵略的正义性。=2\*GB3②拉美人民协同作战,南北夹击。=3\*GB3③玻利瓦尔、圣马丁的卓越领导。=4\*GB3④西班牙和葡萄牙力量衰落。6.意义:①赶走西、葡殖民者,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独立国家,基本形成今天拉丁美洲国家分布格局。②鼓舞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推动了拉丁美洲资本主义的发展。7.特点:=1\*GB3①时间长。=2\*GB3②范围广。=3\*GB3③南北地区联合作战。二、印度民族起义(1857—1859)1.原因:①英国的殖民统治激起印度各阶层人民的强烈不满。②导火索:“涂油子弹事件”。2.领导人: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杰出代表)(封建王公成为起义的领导者)3.意义:①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人民民族意识开始觉醒。(结果)②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4.败因:①起义没有席卷全国。②起义中心有3个,没有形成统一领导。③英国的强大。第2课俄国的改革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一、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1.背景(原因):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2.领导人:彼得一世3.时间:18世纪初4.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5.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②军事上: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③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④文化上:推行文化教育,派遺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⑤生活方式上:提倡西方的礼节和生活方式。6.作用:①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②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的,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影响)7.局限性: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二、废除农奴制:1.背景(原因):农奴制严重制约俄国的经济发展。2.领导人:亚历山大二世3.时间:1861年4.目的:巩固沙皇的统治。5.主要内容: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②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6.意义:①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③推动了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影响)④但农奴制的参与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7.局限性:农奴制残余依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第3课美国内战---南北战争(1861—1865年)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焦点是奴隶制度的废存问题)2.导火线:林肯当选为总统。3.领导人:林肯4.转折点:1862年,联邦政府审时度势,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作用:激发了广大黑人奴隶和农民的革命积极性。踊跃参军,扭转了战场不利的局面5.结果:1865年北方胜利。6.影响:①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性质)②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③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开始于1868年)1.原因:①幕府统治危机: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之下。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德川幕府推行锁国政策,造成日本与外界隔绝,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②民族危机:19世纪中期,美国打开日本国门,强行签订不平等条约,开放港口。2.前提:倒幕运动:1868年,倒幕派结束了幕府的统治,改年号为“明治”。3.主要内容:政治上: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武士道精神。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的号召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4.地位:是日本从封建主义进入资本主义的重大转折点。5.影响:①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行列。②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局限性)第三部分好题精练好题精练1.(2019郴州)历史学家罗英渠在《美洲史论》中写道:“他所指挥的军队解放的国土十倍于西班牙的国土,比西、法、德、英、意五个国家加在一起还大一倍半……成为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拿马六个国家的奠基者”,“他”是()A.华盛顿B.章西女王C.甘地D.玻利瓦尔2.(2019江西)“这些曾经在乡村拥有一望无际的大片土地的所有者,一旦沦为居住泥棚、仅有几只瓦锅的佃户,其对英国殖民者的恐惧、不满和仇恨再也无法控制,因而一些爱国封建王公成了大起义的领导者”材料描述的是()A.美国独立战争B.拉美独立运动C.印度民族大起义D.非暴力不合作运动3.(2019郴州)下图再现了俄国推行西方的文明生活方式,对上层社会的风俗进行改造的一次改革。此次改革是()A.彼得一世改革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新经济政策4.(2019自贡)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农民的赎金为发展工业积累了资本;农民在法律上获得解放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自然经济的瓦解扩大了国内市场。以上说明农奴制改革()A.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C.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D.使俄国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5.(2019安徽黑白卷)“政府寻求平衡地主和农奴的利益,但是解放条款上的种种平衡措施令大多数农民不满意……农奴获得了自由,并有机会成为土地所有者。但是农民没有获得什么政治权利,还不得不为所获得的土地交纳赎金。”材料表明俄国农奴制改革()A.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B.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C.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D.维护了农民阶级利益6.(2019成都)19世纪中期,美国北部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及棉花等廉价工业原料,而南部奴隶主却把几百万黑奴禁锢在种植园内,并把棉花等产品大量输往英国等欧洲国家。这反映出当时美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劳动力与生产资料严重匮乏B.英国殖民统治仍然阻碍着经济发展C.工业生产落后缺乏国际竞争力D.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存在着矛盾7.(2019无锡)1861年,美国颁布《反联邦脱离法》,林肯曾经就此比喻道:“为了保全生命,往往不得不把手脚截掉,但绝不会为了保全手脚而葬送生命。”他所说的“保全生命”指的是()A.实现国家独立B.维护国家统一C.争霸世界D.发动美西战争8.(2019镇江)“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按照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由以前的封建社会变成了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一个正在上升的帝国。”导致日本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大化改新B.明治维新C.百日维新D.日俄战争9.(2019盐城)下表是1878年、1893年日本不同经济类型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引起这些变化的直接原因是()经济类型年份资本主义经济地主经济个体经济1878约20%约18%约60%1893约35%~40%约17%约45%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B.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经济C.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D.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10.(2019广东)19世纪70年代起,在日本过去认为是脏物的牛肉、牛奶开始被列为上等食品,东京、大阪、横滨、神户各地出现许多牛肉菜馆。“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咸以不吃牛肉为不开化”。上述变化表明日本()A.政治改革促进社会平等B.殖产兴业推动经济发展C.文明开化影响社会生活D.教育发展提升国民素质11.(2019呼和浩特)新学期,学校组织历史活动课,在一个标有“TsarAlexanderⅡ”字样的小组资料袋中,存有“贵族宣读‘解放’农奴的法令”、“林肯”“明治维新时期的小学课堂”等图片和资料,请判断该小组参加活动课的主题是()A.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B.亚非拉人民的反帝斗争C.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D.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12.(14分)在亚欧大陆北部的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一个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联邦。几个世纪以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民族,演绎了精彩的崛起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俄国在十五世纪、十六世纪、十七世纪也是个落伍的国家,所以那时在西洋的大舞台上,几乎没有俄国的地位。可是在十七世纪末,正当我们的康熙年间,俄国幸而出了一个大彼得,他以专制皇帝的至尊,变名改姓,微服西欧去学造船,学炼钢。后来他又请了许多西欧的技术家到俄国去,帮助他搞维新。那时许多的俄国人反对他,尤其是首都莫斯科的国粹党。他不顾一刧,奋斗到底,甚至迁都到一个偏僻的,但是滨海的涅瓦河旁,因为他想靠海就容易与近代文化发源地的西欧往来。俄国的近代化基础是大彼得立的,他是俄罗斯民族大英雄之一,所以今日的斯大林还推崇他。——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成为战败后的彼得一世改革的重点。陆军完全按照欧洲强国的模式重新编制和训练;海军开始组建;为了满足对装备和后勤物资的迫切需要,大量工厂在乌拉尔山地区建立起来;军队需要合格的指挥官,彼得一世不仅向欧洲派出了数以千计的留学生,而且先后在俄国设立了数学与海洋学校、炮兵学院、工程学院,这些新式的学校完全按照兵营管理,为了监督学员,彼得下令由退役的士官手持鞭子守在课堂上。——《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三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时间企业数工人数量产值(千卢布)1860年991160079541879年2874200051937——《俄国社会经济史》根据材料一,分析彼得大帝改革的历史背景。根据材料二,归纳彼得大帝改革的特点。(4分)“俄国的近代化基础是大彼得立的”,请结合材料二分别从经济和教育方面予以说明。(4分)根据材料三,指出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趋势出现的原因。(4分)(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俄国两次改革带给我们的启示。(2分)参考答案1.D2.C3.A4.B5.C6.D7.B8.B9.B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