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21文言文阅读(八上复习检测)-决胜2023年
中考语文一轮地毯式复习(含答案)
决胜2023中考一轮地毯式复习一一文言文(八年级上)
《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愚公移山》《周亚夫军细柳》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属引(Zhii)绝(yαn)阙处(qu6)素湍绿潭
(tuan)
B.沿溯(SfI)略无(ItI。)凄异(qi)重岩叠嶂
(zhɑng)
C.悬泉(XUdn)飞漱(S(I)曦月(Xi)哀转久绝(zhu
ðn)
D.御风(yu)襄陵(xiang)长啸(xiðo)隐天蔽日
(bi)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C.飞漱(S(I)---shu,哀转久绝(zhuan)----ZhUðn。
故选C。
2.请选出下列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
A.《三峡》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宋地理学家,撰写《水经注》。
B.白居易,字乐天,号华阳隐居。《钱塘湖春行》是他写的七言
律诗。
C.《红星照耀中国》通过埃德加•斯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
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D.《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创作的回忆性散文集,
范爱农、藤野先生、虎妞都是其中的人物。
【答案】C
【详解】A.郦道元是北魏地理学家,故A错误。
B.陶弘景,号华阳隐居(自号华阳隐居),故B错误。
D.虎妞是老舍小说《骆驼祥子》中的人物,故D错误。
故选C。
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A.略无阙处(同“缺”,空隙、缺口);素湍绿潭(急流)。
B.飞漱其间(冲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正午)。
C.夏水襄陵(冲上、漫上);清荣峻茂(茂盛)。
D.沿溯阻绝(逆流而上);回清倒影(回旋)。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
B.有误。句意: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曦”是日光,这里指太阳;
故选B。
4.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D.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通假字。
D.“阙”同“缺”,空隙、缺口。
故选D。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B.绝多生怪柏猿则百叫无绝
C.回清倒影清荣峻茂
D.隐天蔽日有时见日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
A.从/如果;
B.极/停止;
C.清波/清澈;
D.均理解为“太阳”;
故选D。
6.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略无阙处。
译文:略微有中断的地方。
B.每至晴初霜旦。
译文:每到天刚放晴和下霜的早晨。
C.良多趣味。
译文:有很多趣味。
D.沿溯阻绝。
译文: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答案】A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A.“略无阙处”句
子中的“略无”是“毫无,完全没有”。句意是:完全没有中断的地
方。据此可知,A项的翻译是错误的。故答案为A。
7.默写
(1)《三峡》中突出三峡山势的雄伟峻拔的句子是:
(2)以比喻手法来突出夏季水暴涨后江水湍急的句子是:
9O
(3)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是:,o
(4)总写春冬季的景物特征的句子是:c
【答案】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荣峻茂
【详解】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文章内容;二是
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
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叠、嶂、蔽、御、素、湍、
潭、峻”等字词的书写。
8.请根据本文内容,自拟一副对联。
【答案】
上联:三峡山高水急,行船凶险;下联:两岸林茂猿啼,趣味
良多。
【解析】
1.上下联字数相同,词性相同(有时形容词活用,可对动词)。
2.意境相关(相近或相对)。
3.叠词相应对叠词。
4.上联有重字,下联对应重字。
5.三四声字(仄)对一二声字(平)。
6.上下联的字不能重复。(极少数如“之”除外)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三峡》,完成小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
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文章结尾引用渔者歌谣有何作用?
【答案】
一方面突出三峡秋天的凄凉,渲染萧瑟的氛围,另一方面又暗示
三峡山高峡窄的特点,照应前文。
【解析】
结尾“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意
思是:巴东三峡以巫峡最长,猿鸣叫三声泪沾湿衣裳。结合上文“每
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
久绝”,意为: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
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
断,非常凄惨悲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
才消失。诗人引用渔者的歌唱内容来衬托出三峡秋天的悲凉、萧瑟,
也让人从这句渔歌中体会到了渔者们的辛苦和生活的艰苦,表达了因
环境而产生的悲凉的情绪。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出来
三峡的山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答案】
写出了三峡的山的险峻、陡峭的特点。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给下文
写夏水的迅猛做铺垫。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依据“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可知,
这是作者描绘了三峡两岸的山的挺拔险峻特点;依据“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可知,这是作者描绘了三峡两岸的山高耸陡峭的特点。依
据对②段内容的理解可知,第①这样描写三峡两岸的高山,不仅体现
了三峡的地貌特征,而且为下文描绘三峡夏季水势的浩大和湍急做铺
垫。
3.文章写三峡“四季之景”,不按照“四季更迭”的顺序,而是
先写夏天景象,请简析这样安排的理由。
【答案】
本文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夏水最能突出三峡江水水势
大而急的特点,因此先写夏。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写作技巧的能力。文章的结构安排是为文章中
心服务的,本文重点是写水,而夏季最能突出三峡江水水势大而急的
特点,因此先写夏。而后写春冬,春冬两季有相似处,所在放在一起;
再写秋,也是顺水势的涨落而安排,夏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
水枯谷空,顺势而下,入情入理。
4.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
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答案】
一是突现了三峡秋季凄清肃杀的环境特点;二是突现三峡山高、
峡长、岭连的地形特点。
【解析】
结合第④段“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可知,
三峡的树林山涧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
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据此可知,
这段描写突出了三峡秋季凄清肃杀的环境特点;同时也用“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来突现三峡山高、峡长、岭连的地
形特点,回响时间长,是因为这里山高、峡长、岭连。
5.有人说,三峡风光是一幅美丽的画卷,选文各写出了三峡山水
怎样的特点?
【答案】
山,雄奇险峻,连绵不断。水,水势浩大湍急,清幽秀丽。
【解析】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根据首段中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可
知,山的特点是:雄奇险峻,连绵不断。
根据第二段中的“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可得:水势盛大。根据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可得:水流湍急。根据“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可得:
清幽秀丽。
6.简要分析本文第四段在描写三峡秋之景时的写作之妙。
【答案】
运用侧面描写,引用的手法,描写高猿长啸,侧面烘托三峡秋景
凄清肃杀的特点,引用渔歌,侧面表现渔民生活艰辛,增添秋季三峡
肃杀萧条之感。
【解析】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分析。
阅读文章第四段,语句“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描写高猿长啸,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既写出了三峡山高
岭连的特点,又烘托出三峡秋景凄清肃杀的特点。又引用渔歌“巴东
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既渲染了三峡秋季肃杀的气氛,又
侧面表现渔民生活艰辛。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7.我国的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发电站,发电能力一年可以
超出IOOO亿度。请结合本文,谈谈三峡适合建立大型水力发电站的
原因。
【答案】
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可见三峡水量大;从''朝发白帝,暮
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可见三峡流速急;
从“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可见三峡落差大。这些都有利于建立大型
水力发电站。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的条件需要满足水的流量、流速、落差等,
据此找出句子即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朝发白帝,暮到
江陵“,可见水流急,水量充足;“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可见地势起
伏,水流落差很大。
8.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答案】
山和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写水突出四季景象之不
同。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第一段写山,其余段写水。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出山多、连绵不断;“重
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出山之高,遮天蔽
日的特点。水也是一样,分几个季节写,抓住每个季节的水的特征。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即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
根据“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可知,春冬,水退潭清,
风景秀丽。根据“林寒涧肃”“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表现了秋季水
枯,凄清寒冷的特点。
1.填空
《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字,
号。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O
【答案】陶弘景通明华阳隐居信
【详解】本题是对文学常识的考查。用心研读课内经典课文,了
解作者、朝代、作品的写作背景等,平时加强归纳与积累,才能轻松
应对试题。《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
题目中的第二个“书”是书信的意思。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四时俱备(2)晓雾将歇____________
(3)夕日欲颓(4)沉鳞竞跃____________
(5)实是欲界之仙都一(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案】
季节消散坠落争相实在参与,文中
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详解】本题考查解释文言词语的能力。平时学习应加强此方面
的积累,注意词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现象。本题重点掌
握:四时:四季。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实:确实,
的确。与(yu):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3.下列各句加点词古今义基本相同的是()
A.四时俱备B.晓雾将歇
C.夕日欲颓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案】
A.四时俱备(古义:季节今义:某个时候)
B.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停止、休息)
C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衰败,萎靡)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古义:奇异今义:奇异)
【详解】
A.句意:四季都具备;B.句意:清晨的雾气即将消散;C.夕阳即
将落山;D.不再有能欣赏到这样奇异美景的人了。
4.翻译下面句子。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答案】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优。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字字有着落,直译、意
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
本句重点词:晓雾:清晨的薄雾;歇:消散;乱:此起彼伏。
5.情境默写。
(1)总领全文的句子是:,O
(2)《答谢中书书》中,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
流水三重风物的句子是:,。
(3)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
【答案】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
岸石壁五色交辉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
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
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峰、壁、辉。
6.“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结构上起什么
作用?
【答案】
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
情。统领全文。
【解析】
7.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写的?共描写了哪些景物?
【答案】
①“美”字②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概括理解。《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总领全文,“美”字点明全文中心;接下来的十句,作者
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这几句中的“石壁”
“青林”“翠竹”,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描写静景斑斓的色彩,
展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
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这四句通过“晓雾”“夕阳”“猿
鸟”“鱼儿”几种景物,把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
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这十句作者择取有代表性的
景物加以组合,山水相映成趣,色彩配合动人、动静映衬相宜。
8.“猿鸟乱鸣”中“乱”字用得极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答案】
“乱”字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清展山林热闹欢跃的气氛。
【解析】
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猿鸟乱鸣”意思是“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乱”字
写出两岸孤猿异鸟纷乱鸣叫的场景,写出了“鸣”的状态,表现了猿
鸣鸟啼的热闹欢乐的景象,使画面极具动感。
9.文章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请简要概括“山川之美”表
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①山水相映之美,如“高峰”与“清流”。②色彩搭配之美,如
“五色”“青竹翠竹③晨昏变幻之美,如“晓雾”与“夕日④
动静相衬之美,如高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为静,猿鸟、沉鳞为
动。
【解析】
山水相映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
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
水三重风物,相互映衬,境界清新。
色彩搭配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
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
生命力。
晨昏变幻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
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
动静相衬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是静景,写出了山林静谧清新的静态美;“晓雾将歇,猿
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
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10.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一想,
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
【答案】
结尾一句,含有三层外之意:其一,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
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其二,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
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其三,“我”是继谢灵运之
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
于百表。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主题。
结尾一句,含有三层外之意:
其一,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
赏它的妙处。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
其二,“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
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作者表达了对当世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而感
到遗憾;
其三,作者从欣赏景物中发现无穷的乐趣。同时能与谢灵运这样
的林泉高士有志向道同之处,生发出无比的自豪感,表达了作者对大
自然的热爱与喜爱之情。
L填空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作者是,字
子瞻,号,是朝的家。他与父亲、
弟弟合称为“”,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
中。
【答案】东坡志林;苏轼;东坡居士;宋;
文学;苏洵;苏辙;三苏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文学文化常识要在日常学习
中不断的归纳积累,了解掌握常见的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这样
才能轻松应对题目。本题《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作者
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他和他的父
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水中藻、苓(Xing)交横(heng),盖竹柏影也。
B.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4)其奇(qi)者。
C.怀民亦未寝(qin),相(XiGng)与步于中庭。
D.晓雾将歇(Xie),猿鸟乱鸣;夕日欲颓(tu1),沉鳞竞跃。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B.句意: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
的景色了。与,读音为yS,意思是: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故选B。
3.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有变化的一项是(1
A.两岸石壁,五色交辉B.自康乐以来
C.月色入户,欣然起行D.念无与为乐者
【答案】D
【详解】A.古义:交相辉映;今义:交相辉映;
B.古义:表示从过去某时直到现在;今义:表示从过去某时直到
现在;
C.古义:高兴、愉快的样子;今义:高兴、愉快的样子;
D.古义:考虑,想到;今义:想念;
故选D。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盖竹柏影也盖以诱敌
B.念无与为乐者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D.夕日欲颓实是欲界之仙都
【答案】D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
A.盖:原来;
B.与:一起;
C.但:只;
D.欲:将,将要/欲望;
故选D。
5.默写。
(1)《记承天寺夜游》中的“,、
,",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
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感情的句子是:?
?
•O
【答案】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苓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
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
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
不少字、不写错字。注意易错字词:庭、藻、苻、柏。
6.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案】
(1)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水草交错其中。
(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
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
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
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庭下(庭院中的月光)、空明(清明澄澈)、交横
(交错纵横)”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但(只)、闲人(清闲的人)、如(像)、耳(罢了)”
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7.《记承天寺夜游》中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
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
【答案】
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面对挫
折的旷达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
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文章内容,从“解衣欲睡月色
入户”“欣然起行”可知,表现了赏月的欣喜;从“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可知,有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从“怀民
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可知,表现了漫步的悠闲;从“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可知,表现了作者旷达乐观的
胸怀。据此概括作答。
8.细读《记承天寺夜游》,体会作者的心境,结合写作背景和你
对苏轼生平、思想的认识,谈谈对“闲人”的理解。
【答案】
“我”的心境是微妙而复杂的,贬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
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闲人”既指二人的政治处境,即
作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内心悲凉无可诉说;又指夜游
时的心境,即空灵自在,悠游自如,故能欣赏到一派空明的景象。既
含有自嘲、自慰之意,不能修齐治平,只好闲游赏月;又颇有自许的
意味。
【解析】本题考查作者情感。
“闲人”中的“闲”有清闲之意,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却“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
着有职无权的闲官。苏轼气味相投的友人张怀民此时也谪居黄州,暂
寓承天寺。可见“闲人”指二人的政治处境,即都是被贬之人,无职
无权,清闲无比,内心有宏图远志,却无处施展,内心悲凉无可诉说;
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
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
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蕴含着贬低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两人漫步中
庭,又是悠闲的。作者先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
绘,然后自比“闲人”,透露出作者在贬低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
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抒发了作者
自解、自矜、自嘲,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欣赏,用与“忙人”(朝廷
官员小人)相对的“闲人”来写自己,表现了对“忙人”的鄙夷与讽
刺,表现了作者旷达的心胸。可见《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
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
包含其中。
9.从上文中,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苏轼?结合内容回答。
【答案】
示例:有闲情雅致;诗意地生活;心胸旷达;壮志难酬;英武豪
迈;有报国之志等。
【解析】
本题考查对人物特点的把握。
从“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可知,作者虽然被贬谪,内心固然悲
凉,但面对月色照进房门,依然能够醉在其中,乐从心生,这是他心
胸旷达的表现;
从“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可
知,作者此时有友人相伴,两个人能够悠闲地漫步,这是他有闲情雅
致的表现;
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可知,作者虽遭贬谪,尚能乐以忘
忧,以豁达乐观的心胸来欣赏月下美景,这是表现了作者的情趣之乐,
更能突出其情趣的高雅。从侧面也能看出他有壮志难酬的惆怅。
10.作者描绘月色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月光比作水,把竹柏影比作藻苻,
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表达了作者恬淡旷达情怀和对月色的喜爱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语句并分析语句作用的能力。
描写月色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
影也”,句中运用了两个比喻,第一个比喻本体是“月色”,喻体是“积
水空明”;第二个比喻本体是“竹柏影”,喻体是“水中藻、苻交横
这一句描绘了一幅幽静的深夜月色图,幽静的深夜,两人散步于庭中,
一静一动,动静结合,让人如临其境,仿佛看到了月色皎洁、竹柏影
斑驳,写出了月色的皎洁和月夜的安静。
1.文学常识填空。
《与朱元思书》作者,字,(朝
代)文学家。他的诗文清新且反映社会现实,其文工于写景,风格峻
拔清丽,时人纷纷效仿,称为“”。题目中的“书”是
的意思。
【答案】吴均叔庠南朝梁吴均体书
信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识记文学常识关键
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
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
流派等。《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吴均。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
家、史学家,吴兴故郭(今浙江安吉)人。出身贫寒,性格耿直,好
学有俊才。为文清拔,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诗亦清新,多
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为时人仿效,号称“吴均体”。书:是古代的
一种文体。这里指书信。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水皆缥碧(piɑo)急湍甚箭(tudn)猛
浪若奔(ben)
B.互相轩邈(miðo)泠泠作响(11ng)直
视无碍(Gi)
C.嘤嘤成韵(yUn)鸯飞戾夭(Ii)
窥谷忘反(kui)
D.经纶世务(Iiin)好鸟相鸣(hðo)
疏条交映(Shii)
【答案】D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
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
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D
项,“好”应读uhαo,,o
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从流飘荡(跟、随)负势竞上(凭、依)
B.水皆缥碧(缥缈的碧水)嘤嘤成韵(和谐动听)
C.天下独绝(独一无二)泠泠作响(形容水声清越)
D.泉水激石(冲击,撞击)急湍甚箭(急流)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义。
B.句意:水都是青白色的。缥碧:青白色,淡青色。故选B。
4.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D.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答案】B
【详解】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
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
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
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B项中含有通假字,“转”通“嘴”,
鸟鸣叫的意思。
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一百许里高可二黍许
B.猿则百叫无绝群响毕绝
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见余,大喜曰
D.在昼犹昏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答案】D
【详解】考查对一词多义的理解。A大约。B停止。C看见。D“犹”
分别译为“好像”和“尚且,还”。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任意东西B.猛浪若奔C.有时见日D.互相轩邈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辨别词类活用的能力。
A.“东西”,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向东或向西。
B.“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意为飞奔的马。
D.“轩邈”,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意为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故选C。
7.下列对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译文:(我乘船)随着江流漂荡,听任
它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译文: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奔流而
下。
C.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译文:美丽的鸟儿在相互和鸣,鸣声
嘤嘤,和谐动听。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译文:蝉不停地叫着,猿不
停地啼着。
【答案】B
【详解】B项:湍急的流水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飞奔的快
马。注意“奔”的翻译。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
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
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
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8.按原文填空。
(1)总领全篇的句子是:,O
(2)点明作者浏览路线的句子是:o
(3)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o
(4)从侧面描写水清澈的句子是:,o
(5)文中直接体现作者沉湎于山水生活的句子是:,
【答案】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自富阳至桐庐一百
许里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
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
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桐庐、流、
莺、戾、经纶、世务、窥、反”等字词容易写错。
9.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所写的山水“独绝”在哪里?
【答案】
这一段山水,山奇水异。水静处,千丈见底:水急处,如箭如奔
马。山势连绵陡峭,直插云天;山中万物欣荣,天籁动听,光影多变。
(意思相符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①段'‘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可
概括为:这一段山水,山奇水异;
根据②段“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可概括为:水静处,千丈见
底:
根据②段''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可概括为:水急处,如箭如
奔马;
根据③段“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
指,千百成峰”,可概括为:山势连绵陡峭,直插云天;
根据③段“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
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
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可概括为:山
中万物欣荣,天籁动听,光影多变。
10.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如何理解这种感情?
【答案】
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对追求功名利禄的鄙视,
对美好自然的热爱,及退隐避世的高洁志趣。
这里或许有自述心志的味道,表现出归隐林泉、享受美景的愿望;
也有可能是在劝说朱元思,不妨放下繁杂公务,一同来欣赏这美景。
(意思相符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及情感理解。
本文叙述作者乘船桐庐自至富阳途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
色,它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
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其中流露出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
作者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发出了“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望峰息心”和“窥谷忘反"意谓
大自然的美丽会使人流连忘返,平息功名利禄之心。作者借景言志,
既反映了他对争名逐利官场的鄙视,又流露出避世归隐、寄情山水的
思想感情。
这篇文章是写给朱元思的,所以,一方面其是对朱元思的一种劝
说,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自己的志向,对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的鄙视。
11.本文在描绘景色时,手法多样。请你任选一种手法,结合文
章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示例:写山,采用视听结合的方法,从视觉上写山的形貌,从听
觉上写群峰中的各种声响,突出了山的生命活力。
【解析】
考查对文章写景手法的赏析。任选一个角度。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采用了正面描
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水清的特点;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
若奔”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突出水清和水势迅猛的特点等。
写水,采用动静结合和对照的写法,既写出了江水的静态美,也
写出了江水的动态美,动静形成鲜明的对照,展示了江水的千姿百态;
写山,作者从视觉上写出了山的形貌,从听觉上写出了群峰中的
各种声响,突出了山的生命力,采用视听结合的方法;
“鸯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作者的联
想,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不仅写了眼前所见之景,还触景生情,
写了作者的感慨。这些感慨用大自然的幽静安闲与世俗社会的喧闹繁
杂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厌弃尘俗、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等。
12.学者评论南北朝时期的文人“以情之所需,情之所好”来描
写景物,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
选文描写富春江优美的山水,抒发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并借“鸯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表达淡泊名利、归隐山水的志趣。链
接材料描写江南暮春生机盎然的美景,是为了引发陈伯之对故国、故
土的思念之情,从而达到劝降陈伯之的目的。
【解析】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
解答时,围绕“'以情之所需,情之所好'来描写景物”的理解,
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具体内容来进行分析。
《与朱元思书》中“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水先强调水的青绿、澄净,再写水动静自由,
灵秀、飞动,流露出作者对自然、对自由的热爱;“负势竞上,互相
轩邈”赋予了山以情感与生命,表现了作者对自由、对生命力的赞美。
“鸯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虚写山水,实写
心情,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链接材料中“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乱飞。见
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岂不怆恨”描写江南暮春生机盎然的美
景,是为了引发陈伯之对故国、故土的思念之情。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13.以“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结尾,有
人认为锦上添花,有人认为画蛇添足,你的看法呢?
【答案】
(1)示例:锦上添花,一是起了反复渲染的作用。写树木遮空,
昼夜不分,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山水增加奇色异彩。二是
使结构更加严谨完美。全文犹如作者放出的千里之线,这里又收回手
中。三是更加表现作者流连山水,意犹未尽。四是以景喻“理”。用
林木中的“阴”与“明”,比喻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体现出一种哲
理。人生也好,生活也罢,总是有明有暗,有得有失。含蓄地表达了
作者对前途选择的一种理性思考,是向友人表露心迹之所在。所以,
结尾才真正体现了作者写信给友人的意图,是绝不可少的妙笔。(其
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2)示例:画蛇添足,从写景抒情的角度来说,这几句可以不
写,“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已经抒发了
议论,这既是与友人的共勉,也是自己的人生态度,至此文章应该完
美收束,最后的写景没有必要。(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主旨和写作技巧的角度来分析
作答。两种观点,可赞同任意一种,言之有理即可。
第一种观点,文章以“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
日”结尾,认为锦上添花。从内容上看,写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浓荫
蔽目,在白天也只是“有时见日”的幽暗的景象。从主旨和写作技巧
看,作者采用虚实结合、光与影巧妙结合的写法,再次描绘了这里景
致的幽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崇尚和归隐之心,从侧面传达出作者
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第二种观点,认为以“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
日”结尾是画蛇添足,可从前一句“鸯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
务者,窥谷忘反”已经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不需要再写景的角度来说
明理由。
14.本文文字千锤百炼、生动晓畅。请你举出一例并做分析。
【答案】
(1)文章主要采用四字句和六字句,(2)后半部分大量运用对
偶句,如“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
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这就取得了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
立意、相映成趣的表达效果,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极强。
【解析】
考查对文言文语言的赏析。本文是用骈体写成的一篇山水小品。
可从骈文的四六句式及创新,修辞手法,写景抒情,构思新颖,层次
清晰;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等角度赏析。文章基本上遵循骈文的要
求,主要采用四字句和六字句,文章又有异于当时一般的骈文,采用
骈散结合。①在四字句、六字句中运用了“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样的五字与四字交替运用的句式使语言显
得活泼洒脱。②文章前半部分几乎没有对偶,无异于一般散文(尤其
是第一节),后半部分则基本上都是工整的对偶句,这样骈散结合、疏
密相间的安排,使语言灵活多变,更具韵律美,如“泉水激石,冷冷作
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句式整
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极强;③
文章写景状物,力求准确传神,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这使文章语言显得清新自然,生动
流畅。
15.文章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简
要分析。
【答案】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将静态的山写成在
互相比高,形象生动地写出山之高。
【解析】
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理解与分析。“化静为动”指的就是将本是
静止的事物,写出其活动之态。本文中写山,“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本是静态的山,在作者笔下成了一群争着长
高的孩童,它们互相攀比着谁更高,都抢着向上向远处伸展,形成了
无数的山峰,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之高。
16.“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此句从
侧面落笔,衬托山水诱人的力量之外,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案】
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
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分析】
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及作者情感态度的鉴赏。这一段描写山中景
物,插入一组议论性偶句“鸯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
谷忘反“。这是作者观赏美景中油然而生和联想,借景言志,既反映
了作者对争名逐利官场的鄙视,又衬出大自然美景诱人的力量。这里
“望峰息心”和“窥谷忘反”中的“谷”既是实指,又是泛指。就实
指而言,意谓这名利极力攀上峰巅,热衷政务而想飞黄腾达者,应窥
见面前危险深谷而返,就泛指而言,意谓大自然的伟大会使人流连忘
返,平息功名利禄之心。总之,既写奇景,又抒感慨。
1.填空
《孟子》,“"之一,属(体例)散文集,
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孟子,战国时期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伟大的,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
"",被尊称为"
【答案】四书语录体思想家儒家孔
孟亚圣
【详解】《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
章、公孙丑等著。《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
学》《中庸》《论语》)。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
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与“五经”。
孟子,名轲,字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
撰),战国中期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城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
重要代表人物。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
贫困,曾受业于子思(孔彼,孔子之孙)的门人。学成以后,以士的
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
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武力
的手段实现统一。而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
政”思想,被称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米粟(S(I)空乏其身(kðng)寡助(gu
ɑ)
B.公孙衍(yin)丈夫之冠(gudn)妾妇(qi
e)
C.富贵不能淫(yin)吠亩(qudn)胶鬲(g
e)
D.傅说(yu@)百里奚(Xi)法
家拂士(bi)
【答案】B
【详解】B.丈夫之冠guGn故选B。
3.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是()
A.三里之城(内城)B.环而攻之而不胜(围)
C.委而去之(弃城而逃)D.寡助之至(到)
【答案】D
【详解】“至”的意思是到极点。
4.下列各句有通假字的是()
A.米粟非不多也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亲戚畔之D.失道者寡助
【答案】C
【详解】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5.下列各句加点词古今义基本相同的是()
A.池非不深也
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D兵革非不坚利也古义:兵器今义:士兵
【答案】D
【详解】A.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今义:小水池
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古义:国防今义:国家
C.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这今义:判断动词
D.兵革非不坚利也古义:坚固税利今义:坚固税利
6.翻译下面句子。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答案】
有利的天时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心的团结。
得到仁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失掉仁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
少。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字字有着落,
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
7.默写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O
(2)文章的主旨句是:,o
(3)强调在治国时地利和武力是不足恃的句子是:
99O
【答案】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
寡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
以兵革之利
【详解】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
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
字、不写错字。本题要依据《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选择符合题
意的内容填写作答。其中“寡、域、封疆、溪、威”等字词容易写错。
8.《孟子》说服力极强,结合文段中的语句具体分析其语言特
色。
【答案】
例一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
多也J四个双重否定句,构成排比修辞,加强了肯定语气,突出守
城一方地理条件的优越,结果却是弃城而逃,更有力地证明了“地利
不如人和”的观点,增强了语势,使论证富有气势。
例二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
革之利。”三个否定句,构成排比修辞,从反面进一步强调了“人和”
的重要性。增强了语势,使论证富有气势。
【解析】
考查语句赏析。开放类试题,选择文中句子加以分析即可。
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
也”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势,列举了守城一方的四个有
利条件,与“委而去之”形成了语意的转折,进而引出“地利不如人
和”的结论,层层深入,鞭辟入里。
9.文中孟子认为君主怎样做才能够“战必胜”?理由是什么?
【答案】
君主要“得道”,也就是“施仁政”。因为“施仁政”,才能实现
“人和”,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
条件,因此,施仁政的君主,能以“多助”战“寡助”,战必胜。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
天下顺之”可知,君主要“得道”,也就是“施仁政二
根据“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
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等可知“施仁政”才能实现
“人和”,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
条件,因此,施仁政的君主,能以“多助”战“寡助”,战必胜。
10.请举一个例子来证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观点。
【答案】
示例:十九世纪中后期,满清政府倒行逆施,对内残酷镇压,对
外卖国求荣,失去了人心。在1911年辛亥起义中,四面楚歌,内外
交困,匍然倒地。
【解析】
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如:解放战争时期,
因为国民党反动派倒行逆施,导致人民离心离德。而中国共产党顺应
历史的潮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取得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
持。只用了三年的时间,就解放了全中国,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社
会主义新中国。
11.请简要概括孟子对战争的看法。
【答案】
孟子认为人们取得战争胜利的主要因素是“人和”,即人心向背,
希望统治者能够施行仁政。主要强调了“人和”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强调了老百姓的意愿,认为战争的起点和支点都是“仁政”。
【解析】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本题可结合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来
概括作答。孟子认为,在赢得战争的所有条件中,“民心向背”是至
关重要的,即“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所谓“人和”主要
是指内部团结,人心所向。而“行仁政”是“得道”,“得道”即可“人
和“,而“人和”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由此可见,孟子认为“行仁
政”是治国的根基,“人和”是取得战争胜利的主要因素。据此理解
分析作答。
1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
之利”这句话中的三个小句子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答案】
不能颠倒。“域民”到“固国”到“威天下”是治国的顺序,必
须做好前一个阶段的事,才有可能实现后一个目标,它们之间是递进
关系。
【分析】
本题考查分析语句顺序的能力。要读懂文章,了解内容,抓住关
键句分析理解。“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
以兵革之利”句意: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其他的地方去,不能靠
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
利。“域民”到“固国”到“威天下”是治国的顺序,它们之间是递
进关系,所以不能颠倒。
13.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对中
心论点的理解。
【答案】
天时不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婚协议的个“坑”
- 财务辞职报告范文
- 博士开题报告范文
- 《家居智能综合系统》课件
- 《回归本真品味语言》课件
- 《高考数学备考构想》课件
- 在建影视基地2024年度房产买卖协议
- 会计聘用合同书共
- 中国的自然资源复习课件新湘教版
- 2024年度碳排放交易合同:动力煤进口清关与碳排放权3篇
- 固定资产回收记录单
- 特拉华欺负受害量表(学生卷)
- 中建临建工程施工方案
- 土方开挖及挖基坑支护安全旁站监理记录表
- DLT664-2008-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
-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上册《平移与旋转》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共29张PPT)
- 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PPT
- 8.厨房我打理(课件)(共11张PPT) 劳动四年级下册
- 数学建模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幼儿园园长一日三巡记录表实用文档
- 中西文化鉴赏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郑州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