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受众与大众传媒议程设置功能研究_第1页
中国受众与大众传媒议程设置功能研究_第2页
中国受众与大众传媒议程设置功能研究_第3页
中国受众与大众传媒议程设置功能研究_第4页
中国受众与大众传媒议程设置功能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受众与大众传媒议程设置功能研究一、本文概述《中国受众与大众传媒议程设置功能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在中国社会背景下,大众传媒如何影响受众的议程设置,并进一步研究受众如何接收、解读和反馈这些议程。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的受众和大众传媒,特别是电视、报纸、互联网等主流媒体。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大众传媒如何通过议程设置功能来塑造受众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本研究将基于议程设置理论,结合中国社会的独特文化背景和传播环境,分析大众传媒议程设置的过程和机制。同时,本文还将考察受众在接收和解读议程时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以及他们如何通过各种渠道对议程进行反馈。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大众传媒在中国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为政策制定者、媒体从业者和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本研究也有助于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识别和理解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将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内容分析等。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将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以揭示大众传媒议程设置功能在中国社会的实际运作情况。《中国受众与大众传媒议程设置功能研究》将为我们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大众传媒在中国社会中如何影响受众的议程设置的重要视角,同时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二、文献综述随着传播学理论的深入发展,议程设置功能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影响机制,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关于议程设置功能的研究不断增多,尤其是针对中国受众与大众传媒议程设置功能的研究更是呈现出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实践价值。中国受众与大众传媒议程设置功能的研究,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考察。从传播学基础理论的角度,学者们深入探讨了议程设置功能的内涵、机制及其在中国语境下的适用性。他们普遍认为,议程设置功能是指大众传媒通过选择性地报道和强调某些议题,从而影响公众对重要性和显著性的认知。在中国,由于媒体环境的特殊性和受众文化背景的差异性,议程设置功能的表现形式和影响机制可能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从实证研究的角度,许多学者利用问卷调查、内容分析等方法,对中国受众与大众传媒议程设置功能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究。这些研究不仅验证了议程设置功能在中国受众中的存在,还揭示了不同媒体类型、议题性质以及受众群体特征对议程设置效果的影响。例如,有研究发现,在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愈发显著,而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等的影响力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挑战。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媒体环境的不断变化,议程设置功能的研究也逐渐拓展到新的领域和议题。例如,环境保护、社会公正、健康传播等领域的议程设置功能研究逐渐增多,为政策制定和公共传播提供了有益参考。中国受众与大众传媒议程设置功能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仍存在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未来的研究可以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丰富研究方法,以更全面地揭示中国受众与大众传媒议程设置功能的内在关系及其影响因素。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受众需求的变化,议程设置功能的研究也需要与时俱进,为传播实践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受众与大众传媒议程设置功能进行深入探讨。通过文献研究法,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历程、研究成果和理论争议,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照依据。在此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法,针对中国不同年龄段、职业、教育程度的受众群体,设计问卷,收集他们对于大众传媒议程设置功能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反应等数据。数据分析方面,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描述性统计用于描述受众群体的基本特征、媒介接触情况和对议程设置功能的认知程度;因子分析用于提取影响受众议程设置功能认知的关键因素;回归分析则用于探究这些因素对受众议程设置功能的影响程度及其作用机制。除了量化研究外,本研究还结合深度访谈和案例分析等定性研究方法,对受众与大众传媒议程设置功能的互动关系进行深入剖析。通过深度访谈,了解受众对于大众传媒议程设置功能的真实感受、态度和看法;通过案例分析,揭示大众传媒议程设置功能在不同社会事件、不同媒介平台上的具体表现和影响。本研究将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相结合,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中国受众与大众传媒议程设置功能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为提升我国传媒业的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四、研究结果本研究通过对中国受众与大众传媒议程设置功能的深入探究,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大众传媒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议程设置角色,不仅影响着公众对重要事件和议题的关注程度,还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着公众的价值观和态度。研究结果显示,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在中国受众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稳定性。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能通过报道议题、设置话题和构建舆论场,引导公众关注特定事件和议题。这种引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公众的信息获取、认知和行为决策。研究发现,中国受众在接受大众传媒议程设置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选择性和差异性。不同受众群体对同一议题的关注程度和态度差异较大,这可能与受众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个人兴趣等因素有关。受众在接受信息时,也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进行选择性接触和解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效果。研究还发现,大众传媒议程设置功能在中国社会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政策环境、媒体自身定位、市场竞争等因素都会对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产生影响。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和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大众传媒议程设置的功能也在发生变化,需要不断适应新的信息传播环境和受众需求。本研究认为,大众传媒在中国社会中仍然具有强大的议程设置功能,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到受众的选择性和差异性以及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需要加强对受众需求的研究,提高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需要加强对政策环境、媒体定位等因素的研究,以更好地适应新的信息传播环境和受众需求。五、讨论与结论本研究通过深入剖析中国受众与大众传媒议程设置功能的关系,揭示了两者间复杂而微妙的互动。在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不仅受到政策、市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还与受众的媒介使用习惯、信息接收心理等因素密切相关。研究发现,中国受众对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呈现出一种既接受又批判的态度。一方面,受众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地受到媒体议程的影响,媒体所强调的热点话题往往能够引起受众的广泛关注;另一方面,随着受众媒介素养的提高,他们开始更加主动地选择、解读和反馈媒体信息,对媒体议程进行再设置。这种双向互动的过程使得议程设置功能在中国社会呈现出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本研究还发现,中国受众对大众传媒议程设置功能的认知和评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政治因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政府对媒体议程的控制和引导力度相对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受众对媒体议程的接受度和认同度。经济因素也是影响受众认知和评价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媒体的市场化运作越来越明显,媒体议程的设置往往受到商业利益的驱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受众对媒体议程的信任度。中国受众与大众传媒议程设置功能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系统。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关注受众在媒体议程设置过程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以及媒体议程与社会现实之间的互动关系。我们也需要更加深入地探讨如何在保持媒体独立性和公正性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大众传媒在引导社会舆论、促进民主决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参考资料:在大众传播领域,议程设置功能是一项备受的理论。本文将详细介绍议程设置的作用、意义、不同类型的方式及其区别,以及如何通过议程设置提高大众传播效果。结合具体案例,深入探讨大众传播议程设置功能的实际应用。本文的主题为“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议程设置功能是指大众传播媒体通过对信息的选择、强调和传播,影响公众对重要事件的认知和度。这种理论对于理解和研究大众传播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议程设置功能的主要作用在于影响公众对特定议题的度和认知。当大众传播媒体将某些事件或议题置于显著位置时,公众的注意力也会被相应地吸引。这种影响机制对于塑造公共舆论、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信息传播的具体方式,议程设置可分为直接议程设置和间接议程设置。直接议程设置是指大众传播媒体直接报道某个事件或议题,从而引起公众。而间接议程设置则是通过报道其他媒体或个人的相关言论,间接传达出对该事件或议题的。这两种方式在操作上存在明显差异,但都能有效地引导公众视线。要提高大众传播效果,首先要了解公众的需求和点。在此基础上,媒体可以通过对信息的筛选、编排和传播,将公众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议题上。同时,媒体还可以通过持续报道和评论,强化公众对特定议题的认知。媒体之间也可以通过协同报道和共享资源的方式,扩大议程设置的影响力。以某次重大突发事件为例,大众传播媒体可以通过对事件进展的实时报道、专访受害者和目击者、邀请专家解读事件原因等方式,将公众的注意力吸引到该事件上。同时,可以通过连续报道、深入挖掘相关信息以及发表评论员文章等手段,强化公众对该事件的认知。媒体之间可以协同报道,扩大议程设置的影响力,从而达到有效引导公众和影响社会舆论的效果。在2022年某城市暴雨灾害中,当地媒体通过大量报道政府部门的应对措施、现场救援情况以及受灾群众的生活状况等,有效地吸引了公众的。同时,邀请气象专家解读雨势和水情,并发表评论员文章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抗洪救灾行动。这些举措不仅强化了公众对该事件的认知,还激发了社会各界的同情心和行动力,纷纷为灾区捐款捐物,共同应对自然灾害。本文对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进行了全面介绍。通过了解议程设置的作用和意义、不同类型的议程设置方式及其区别,以及如何运用议程设置提高大众传播效果,有助于深入理解大众传播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议程设置实践的应用,更直观地展示了议程设置功能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议程设置功能作为大众传播的关键理论之一,对于信息传播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掌握议程设置功能的应用技巧对于提高大众传播效果、引导社会舆论以及促进社会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对于信息获取的需求越来越高,大众传媒在这一过程中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制定有效的议程来满足受众的需求,已成为大众传媒行业研究的重点。本文将对中国受众与大众传媒议程设置功能进行研究,旨在探索如何提高大众传媒的服务质量和满意度。近年来,中国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大众传媒为了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需要不断优化议程设置,提高议程与受众需求的匹配度。同时,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大众传媒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需要进一步提升议程设置的有效性。为了深入了解中国受众与大众传媒议程设置功能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大众传媒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了解各媒体在议程设置方面的表现。结合社会学、传播学等学科,对中国受众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征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案例分析和访谈等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和补充。研究发现,中国受众对于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存在明显的不足。部分大众传媒过于追求点击率和收视率,导致议程设置过于迎合受众,缺乏深度和广度。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媒体在议程设置方面的权威性受到挑战,需要加强新旧媒体之间的融合。受众的审美疲劳和信息过载问题也给议程设置的有效性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大众传媒应该平衡商业利益和社会责任,避免过度迎合受众。传统媒体应积极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加强新旧媒体之间的融合,提高议程设置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大众传媒需要受众的审美疲劳和信息过载问题,采用更加精准的定位策略,提高议程与受众需求的匹配度。本文对中国受众与大众传媒议程设置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存在明显不足之处。因此,未来研究应该从受众需求、传媒特征等多个角度出发,探索如何更好地设计中国受众喜欢的议程,提高大众传媒的服务质量和满意度。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监管和支持,推动传媒行业的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信息获取的需求。议程设置功能认为大众传媒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断。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的重要社会功能和效果之一,70年代,美国传播学者麦库姆斯和肖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中重要问题的认识和判断与传播媒介的报道活动之间,存在着一种高度对应的关系,即传播媒介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中;传播媒介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越高。根据这种高度对应的相关关系,麦库姆斯和肖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形成社会"议事日程"的功能,传播媒介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公众瞩目的焦点和对社会环境的认知.后来也有一些研究对报纸,广播电视媒介等不同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的特点进行了探讨。最早提出有关议程设置理论的是美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沃尔特·李普曼。李普曼认为大众不是对外界实实在在的事件作出反映,而是对被他称作“虚幻外界”的“我们头脑中的图画”作出反映。伯纳德·科恩于1963年提出议程设置理论后,议程设置理论作为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研究的热点课题一直得到发展和丰富。议程设置理论就是媒体议程影响公众议程,公众议程影响政策议程。一般而言,议程设置功能是一个分成三部分的线性过程:必须设定媒体中将要被讨论的问题的轻重缓急,即媒体议程;媒体议程在某些方面影响公众观念或者与之发生相互作用,即公众议程;公众议程在某些方面影响政策制定者所重视的事物,或者与之发生相互作用,即政策议程。舆论导向正确的重要性也可由此证明。议程设置论是美国传播学者麦康于己于人1972年首先提出的一种直接探讨媒介如何引导公共形成舆论或转变已有舆论的理论假设。其中心思想是:公众通过媒介知晓事件或问题,依媒介提示的角度思考,按照媒介对各种问题的重视程度来调整自己对这些问题重要性的看法,或者说媒介对某一事物的强调程度同公众对同一事物的重视程度构成正比关系。大约在议程设置论提出的同一时期,英国和美国和传播学者分别依据自己的实证研究提出了“社会现实建构理论”,事实上这一观点可追溯到1922年李普曼的《舆论学》。这两种从不同角度略有不同的假设具有“神似之处”。传播效果分为认知、态度和行动三个层面,议程设置功能假说是这个过程的最初阶段,即认知层面的阶段。议程设置功能考察的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议程设置功能暗示了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议程设置的“0/1”效果、“0/1/2”和“0/1/2/n“三个传播效果,“0/1”效果指的是大众传媒报道或不报道某个“议题”,会影响到公众对少数议题的感知。“0/1/2”效果指的是媒介对少数议题的突出强调,会引起公众对这些议题的突出重视。“0/1/2/、/n”效果指的是传媒对一系列议题按照一定的优先次序所给予的不同程度的报道,会影响公众对这些议题的重要性顺序所做的判断。议题设置理论(theagenda-settingtheory),由美国传播学者麦克斯维尔?麦库姆斯(McCombs)和唐纳德?肖网上的信息比传统媒体多很多,但是不等于有价值的信息也多很多,更不意味着所有发布在网上的消息都会成为议题。许多网络媒体对同一事件的报道都是雷同的,网络言论也太散漫。信息的泛滥带来了阅读的困难,那些有意义的信息可能得不到受众的注意,也没有进一步成为议题的可能,不少本应成为议题的信息湮没在大量的垃圾信息当中。(2)议题的失真。在网络中发布信息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和随意性,缺乏必要的过滤、质量控制与管理机制。网络上的许多消息是未经核实的,在论坛或者聊天室,人们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声音。受众对网上消息的不信任度往往大于传统媒体,严重影响了传播效果和舆论引导功能的实现。在美国非常著名的个人新闻网站“德鲁吉报道”经常先于其他权威媒体推出“独家报道”,如最早报道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绯闻,虽然其中也有一些确有其事,但相当部分是子虚乌有或失实的。有人做过调查,从1998年1月到10月,德鲁吉推出了51篇自称的“独家报道”,其中只有31篇是真正的独家报道。而在这31篇独家报道中,有32%是“不真实”或“从未发生过”的,还有32%的准确性值得怀疑或无从考查,只有36%是属实的。一个“著名”的网站尚且如此,那些形形色色的个人网站和网页提供的新闻信息的可信性就更无从谈起了。(3)色情信息泛滥。互联网在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其负面影响日益明显。互联网上的色情文化发展速度惊人,几乎已经渗透到网络空间的每一个角落。台湾一个网络调查公司1997年的调查表明:在台湾最受欢迎的前30个网站中,有50%的网站是黄色网站,而访问者中学生占75%。色情网站大行其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商业利润的驱使。这些色情淫秽的东西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而青少年无疑是最大的受害者。青少年尚处于社会化的早期阶段,判断力和自我约束力较差,同时好奇心又强,接触网络色情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大的伤害,甚至走向堕落和犯罪。让人担忧的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互联网上的色情信息还无法有效控制。网络传播在权威性上似乎先天不足,而良好的社会信誉是网络媒体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缺乏权威性,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从何谈起?人们更愿意从权威媒体那儿获取信息、证实观点,在多种媒体造成信息自相矛盾的时候,人们对权威媒体的依赖心理更加明显。网络媒体要增强权威性必须做到对网上信息真实性的过滤和确认,在报道的正式性、权威性、代表性等方面形成自己的优势,并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赢得特定受众群的信任。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句话对网络新闻同样适用。新闻报道必须真实,是对网络新闻工作者的首要职业道德要求,也是网络媒体在竞争中获胜的根本保障。“把关人”这个概念,最早是由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提出来的。后来传播学者怀特进一步提出:社会上有着大量的新闻素材,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不是也不可能是“有闻必录”,而是一个选择取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媒组织形成了一道“关口”,通过这道“关口”传达到受众那里的新闻只是众多新闻素材中的少数。在网络中,网络编辑和版主是主要的把关人。他们在信息采集、加工、制作、传布的整个流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网络把关人要恪守“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尽量减少虚假、色情和垃圾信息在网络传播活动中的流通,使信息传播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搜狐首席执行官张朝阳说:“目前,搜狐承载着巨大的流量和社会对我们重大的责任要求。我们每天有接近两亿的页面下载,我的文字怎么说,先后顺序怎么摆,哪张图片做题图,这些细微之处表达的观点都会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我深知我们的责任重大,我们必须怀有服务社会、尊重民生的良心。一篇被热炒但有悖公德的文章放在醒目位置虽然足以使点击率上升,但不是一个有责任心、关注人本的媒体应该做的。”由于缺乏有效的统一管理机制,把关人在网络传播活动中的地位比传统媒体来说已经有所下降,不再占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受众则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权力:不仅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而且可以在网上自由地发布信息。信息的重要与否,不再完全由传播者决定,而是可以由受众自己决定,受众通过选择权和主动权来实现议程设置功能。网络受众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信息的缺失,而是如何进行信息的筛选、对方方面面的报道作出正确的评价。由于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受教育程度,网民的鉴别力、判断力参差不齐,因此网民整体水平的提高,自觉地遵守和维护网络规则,身体力行地承担把关责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一方面,网络媒介要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通过议程设置功能提倡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遵守职业道德、伦理道德,做好媒介自律。另一方面,道德要产生必要的约束力,需要相关法律的配合。法律手段是社会控制中最强有力的权威性手段,如果没有法律的支持,道德建设就会软弱无力。同时,互联网的全球性决定了仅仅靠某个国家的立法是不能解决网络传播的国际性问题的,应在全球范围内制定统一的法律框架,共同遵守、联合行动,才能确保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和安全畅通。科学合理地应用议程设置理论开展正确的政策宣传,引导舆论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在世纪之初的社会转型发展时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针对现实中存在的某些不当之处,本人提出以下几点正确做法,以期对媒介宣传工作有所裨益。(1)正确评估政策宣传的效果而避免效果推定。媒介的议程确实对公众的议程有很大的影响,但根据传播学理论对议程设置的综合研究,并非只要上了媒介,安排在显著位置和黄金时间,就会对公众议程产生决定性影响。(2)对政策的解释要及时,以便能够把握议程设置的最佳时间。如前文所述,时间也是媒介的议程设置中的发挥重要影响的一个因素,与议程设置的效果有重大的关系,因此,对议程设置最佳时机的把握也是政策宣传收到良好效果的必然要求。(3)在媒介议程设置中,对政策的表达要准确,要强调贯彻政策的条件,以免形成对舆论的误导。党的政策的提出通常都经过反复的调查研究,在具体表述是严谨的,同时也附加了实施政策的相关条件。媒介在将这些政策通过议程设置转变为公众的观念舆论和行为舆论时,对政策进行某种形式的概括、提炼、阐释是必要的,但对政策的理解与把握必须正确,表达则必须准确,否则,无形中造成社会秩序不应有的混乱,影响政策宣传的效果。2010年4月30日,为期184天的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上海拉开了帷幕。这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主办的又一次全球性盛事。中国再次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向全世界展示自我。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也为新闻传媒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对于国内媒体而言,世博会是一次向全世界公众集中报道中国和向国内公众报道世界的契机。同时世博会也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跨文化传播平台、异质文明之间的沟通桥梁。每一届世博会都有不同的主题,对这些主题的演绎,展现出来就是一种议程设置功能,提出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吸引大家关注并寻找解决之道。上海世博会首次以“城市”为主题,是世界各大城市展示形象的窗口,同时成为了各国新闻宣传报道、分享合作的平台。全球媒体对上海世博会的报道,不仅会提高外界对上海的关注程度,也有助于上海城市形象和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议程设置,《新闻学大辞典》对其解释是:“由马尔科姆·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于1972年提出,核心观点是:大众传播媒介在一定阶段内对某个事件和社会问题的突出报道,会引起公众的普遍关心和重视,进而成为社会舆论讨论的中心议题。”议程设置理论源于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发表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份实证报告《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该报告分析了1968年美国总统大选的情形后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媒介所强化和报道的题材、事件,会引起人们的重视,并且报道所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与上述理论相近的是伯纳德·科恩1963年就报业威力所讲的一段话:在多数时间,报界告诉人们该怎样想时可能并不成功,但它告诉读者想些什么时,却是惊人的成功。这以后,议程设置理论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如今,人们对议程设置理论有了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就是媒介具有这样一种功能:通过反复播出某类新闻报道,强化该话题在公众心目中的重要程度。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人们开始越来越依靠大众传媒对信息的筛选和传播,大众传媒对舆论的影响力也更大了。大众传媒的这种主导作用的表现之一就是新闻媒体常常把受众的注意力导向某些特定的问题或现象,这也就是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研究议程设置,对我们深入理解媒介的舆论导向,进而做好对“热点问题”的报道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City,BetterLife)是此次上海世博会的核心主题,这是首次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上海世博另有五个副主题,分别是“城市多元化文化的融合”、“城市新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和“城市与乡村的互动”。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将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文化交流作为报道的重中之重。从这个角度上讲,媒体关于世博会的报道也是对中国民众的一次关于“未来城市”的科技普及和启蒙。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进入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美好。城市化,无论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以这样一个跨时空的概念为主题,在世博历史上尚属首次。那么什么样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让城市更和谐?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更适合于人类自身?这就是此次世博会希望带给人们思考并试图提供解决之道的“议程”。从这个意义上讲,世博会本身就是一个媒介。上海世博会是全世界共同探讨、展示城市未来发展和生活的重要平台。主办方从筹备之初就将“低碳世博”作为成功举办本届世博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努力使之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上海世博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会。世博园区内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兆瓦,这是中国国内面积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示范区;整个园区80%以上夜景照明采用节能的LED光源;区内公共交通系统采用电动汽车、超级电容汽车和氢能源汽车等,使园区内公共交通实现“零排放”;生态节能建筑、江水源热能采集等新技术也将在世博园内广泛应用。据测算,这些环保措施能够抵消世博会60%~90%的碳排放。媒体对于“低碳世博”的集中报道,使中国民众的生活提前进入了“低碳时代”。“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等环保节能话题也提上了中国民众的议事日程,第一次如此深入地渗入到中国民众的生活方式当中。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思想的革新,世博会的初衷也从一开始的产品展示、夸耀自我变为综合展示、创新合作。历时半年之久的世博展,通过媒介的各种宣传,使公众对“城市时代”中各种挑战的忧患意识有所提高,一些凝聚人类智慧的发明创造更是为破解城市发展难题提供了思路。回顾历史,每一届世界博览会,无论规模大小,都使人类文明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城市是现代文明的产物,但城市同时也使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污染、噪音等“城市病”也时时困扰着都市里的人们,环境、人口、粮食、能源等各种关系人类自身生存的根本问题需要我们破解。怎样充分展示城市文明进步的成果,交流城市发展中积累的经验,相互学习城市建设的先进理念,扬长补短,为新世纪人类的居住、生活、工作探索崭新的模式,也正是上海世博会提出并试图求解的问题。从节能、环保、可循环利用的志愿者制服,到英国馆的低碳餐厅;从未来的家庭菜园、“沪上生态家”,到来自德国汉堡的“被动式房屋”;从荷兰鹿特丹的“水广场”到法国阿尔萨斯的“水幕太阳能墙”,从日本馆外墙表面的“发电膜”技术到世博轴“阳光谷”的新颖通透建筑……低碳、环保、绿色,成为引领未来生活的旗帜,人类智慧、理性之光在上海世博会上交汇、交融,形成共同破解难题的强大动力,并通过新闻媒体预设的“议程”被集中传播。长期以来,中国文化在以西方文明为中心的世界体系中处于失语状态,通过上海世博这次机会中国可以重塑或者修正一个新的别人接受的国际形象。如果说北京奥运会展示了中国历史文化,上海世博则是展示了上海都市的金融、时尚的开放性,给对中国或者说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