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六县九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浙江省杭州市“六县九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浙江省杭州市“六县九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浙江省杭州市“六县九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浙江省杭州市“六县九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期中考试试题PAGEPAGE1浙江省杭州市“六县九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面四幅图中所表示的自转方向正确,且NM为晨线的是()A. B. C. D.【答案】C【解析】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顺着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分界线是晨线,由昼进入夜的分界线是昏线。读图,图A的北极是逆时针方向,MN是昏线,A错;图B北极自转方向是顺时针,B错;图C自转方向是逆时针,正确,且是晨线,C对;图D自转方向错,D错。故选C。下图为经纬网图,完成下题。2.对甲乙丙丁四地地理方位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位于乙的东南方 B.丙位于乙的东北方C.丁位于甲的西北方 D.乙位于丁的西南方【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甲乙所在图是南半球经纬网,甲的纬度大致69°S,乙的纬度72°S,所以甲位于乙的北方,又由于是南半球,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为顺时针,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甲在乙的西方,故甲在乙的西北方,A错;顺着自转方向可知,图中经度在减小,为西经,乙经度大致129°W,甲经度大致135°W,可得甲坐标(69°S,135°W),乙坐标(72°S,129°W);如图丙丁都在北半球,可知丙纬度为70°N,丁纬度大致75°N,北半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为逆时针,顺着自转方向可知,经度从60°到100°,度数增大为东经,可知丙的坐标(70°N,60°E),丁的坐标(75°N,40°E);于是可知,丙位于乙的北方,从经度看两者经度差大于180°,则东经的丙在乙的西方,丙位于乙的西北方,B错;丁位于甲的北方,从经度看两者经度差小于180°,东经在东,所以丁位于甲的东北方,故C错;乙位于丁的南方,从经度看,两者经度差小于180°,乙西经在西,则乙位于丁的西南方,D正确,故选D。以花岗岩为主体的“分裂苹果石”是新西兰南岛的一处景点,其位于岛边的崖壁旁,不能直接接触海水,但却从中间整齐分裂成两瓣。图1为“苹果石”景观图,图2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表示岩石类型,①—⑦表示地质作用),完成下面小题。3.“苹果石”主要岩石类型及其成因与图2对应正确的是()A.甲-① B.乙-③ C.丙-⑤ D.丁-⑥4.下列地貌中与“苹果石”的中间裂开地质作用一致的是()A.澳大利亚海蚀柱 B.西藏地区倒石堆 C.云南地区的石林 D.新疆地区风蚀柱【答案】3.B4.B【解析】【3题详解】根据材料,“苹果石”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岩,图2中丁由沉积物形成,为沉积岩,甲乙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丙为变质岩,期中甲直接形成沉积物,应为祼露地表的喷出岩,乙与丙和丁形成沉积物的过程一样,应为地壳抬升后祼露地表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物,所以乙为侵入岩,花岗岩为侵入岩的典型代表,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4题详解】在海边受风的剥离外壳才会形成花岗岩的球状风化,受海边热胀冷缩的影响,分割成了两半,所以风化作用形成,西藏地区倒石堆也是风化作用形成的,B正确;澳大利亚海蚀柱,是海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A错误;云南地区的石林,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C错误;新疆地区风蚀柱,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D错误。所以选B。下图为世界部分板块分布示意图,图中实线表示板块边界,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完成下面小题。5.甲、乙板块分别是六大板块中的()A.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欧亚板块C.欧亚板块、美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6.图中丙处附近的海底地形多是()A.裂谷 B.海岭 C.海沟 D.海岸山脉【答案】5.A6.B【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板块的分布,从图中位置可以判断,甲、乙板块分别是六大板块中的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A正确。故选A。【6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海底地形。读图可知,图中丙处位于大洋中部,其附近位于南极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区,是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地下岩浆有可能沿着薄弱地带上涌,上涌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大洋中脊,因此该地附近的海底地形多是海岭,B正确。故选B。为了调查某地褶皱构造状况,地理工作者通过钻探某沉积岩层埋藏深度(指岩层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得到下表数据。表中a、b、c、d、e五处为自西向东水平距离上各相距500米的探测点。完成下面小题。地点abcde海拔(米)300400500400300埋藏深度(米)85736954427.该地的地质构造可能是()A.向斜 B.背斜 C.地垒 D.地堑8.对c地地貌的成因,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 B.冷凝形成,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C.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 D.地壳水平挤压,岩层弯曲向上拱起【答案】7.B8.D【解析】【7题详解】由表中数据可推断,该岩层自西向东在a、b、c、d、e五处的海拔高度依次为215、317、431、346、258。相对于两翼,中部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A错误、B正确。地垒和地堑属于断层构造,而材料显示的是“某地褶皱构造状况”,C、D错误。故选B。【8题详解】a、b、c、d、e五处为自西向东水平距离上各相距500米的探测点。由表中的海拔高度可知,该地中部海拔高度高于两侧,为山地;由上一小题可知,该地为背斜构造。故该地为背斜成山。“背斜成山”是因地壳水平挤压,岩层弯曲向上拱起,D正确。A项是背斜成谷的原因,C项解释的是向斜成山的原因;冷凝形成的岩石应是岩浆岩,而研究褶皱对应的是沉积岩,B错误。故选D。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如左下图)。现在,修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如右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早期山区公路选线多为"之”字形,主要是考虑()A.地形因素 B.居民点分布 C.气候因素 D.地质条件10.现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有()①节约通行时间 ②汽车性能的改善③科技水平的提高 ④为节省建设投资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9.A10.B【解析】【9题详解】山区地势起伏较大,为了降低坡度,降低建设难度,一般会沿着等高线延伸的方向进行修建公路,造成公路选线多为"之”字形,A正确;经过居民点不一定呈“之”字形,气候因素对线路方向没有影响,地质条件因素对线路方向的影响表现在有些地质脆弱区,需要避开,不一定呈"之”字形,BCD错误。故选A。【10题详解】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可以满足高速公路对高速的要求,提高通行速度,节约通行时间,①正确;汽车性能与道路修建没有直接联系,②错误;科技水平的提高使隧道、桥梁的建设有了保证,③正确;隧道、桥梁的建设增加了修建难度,增加了成本,④错误。故选B。孟晚舟女士乘坐中国政府的包机,于当地时间9月24日16:27(夏令时)从加拿大的温哥华(49°N,123°W)机场起飞,飞行了14小时24分钟,到达深圳(22°N,114°E)宝安国际机场。(注:夏令时指夏季人为将时间调快一小时)。完成下面小题。11.孟晚舟抵达深圳时的北京时间()A.9月25日23时51分 B.9月23日21时51分C.9月23日23时51分 D.9月25日21时51分12.9月24日,与温哥华相比,深圳()A.太阳高度变化更大 B.正午太阳高度更低C.白昼的时间更短 D.日落方位更偏南【答案】11.D12.A【解析】【11题详解】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温哥华的经度是123°w,属于西八区,西八区比东八区晚16小时,所以当西八区为非夏令时9月24日15:27,北京时间为9月24日15:27+16小时=9月25日7:27,由于飞机飞行14小时24分钟,所以飞机降落的北京时间是9月25日7:27+14小时24分=9月25日21时51,D对。故选D。【12题详解】9月24日,理论上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南半球。深圳纬度低于温哥华,距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更近,正午太阳高度角更高,而日出日落时各地太阳高度角均为0°,因此,深圳太阳高度变化更大,A对,B错;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长越短,深圳纬度更低,昼长长于温哥华,C错;北半球白昼时间越短,日出、日落方向越偏南,深圳纬度更低,日落方向与温哥华相比更偏北,D错。故选A。温州大罗山龙脊景观位于罗胜村石竹的大岗之巅,上亿年前的火山喷发,破火山内,地块相继穹起,又遭漫长地质构造运动和外力作用,形成现今的地质景观(如下图示)。龙脊岩由十几米高的块状巨岩自然排列而生成,头尾相连,形成青龙在山岗上游动,故又名青龙游。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据龙脊景观图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形成龙脊景观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风力侵蚀、冰川侵蚀 B.海浪侵蚀、风力沉积C.冰川堆积、风化剥蚀 D.海浪侵蚀、风化剥蚀14.下列关于龙脊景观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A.岩浆喷发——地壳隆起——海浪侵蚀——风化剥蚀B.岩浆喷发——地壳隆起——冰川侵蚀——冰川堆积C.岩浆喷发——地壳隆起——海浪侵蚀——风力沉积D.岩浆喷发——地壳隆起——风力侵蚀——风化剥蚀【答案】13.D14.A【解析】【13题详解】温州大罗山海拔较低,没有冰川分布,没有冰川侵蚀和冰川堆积作用,A、C错误。风力沉积作用不会使大石块断裂,形成龙脊景观,B错误。大罗山濒临东海,长期受海浪侵蚀作用,再经不断地风化剥蚀,大石块逐渐断裂,逐渐形成了由十几米高的块状巨岩头尾相连自然排列而生成的龙脊景观,D正确。故选D。【14题详解】由材料可知,龙脊景观是上亿年前的火山喷发,破火山内,地块相继穹起,又遭漫长地质构造运动和外力作用形成的,故先是岩浆喷发,然后地壳隆起,大罗山濒临东海,受海浪侵蚀再经不断地风化剥蚀,大石块逐渐断裂,逐渐形成了现今的地质景观,A正确,B、C、D错误。故选A。下图为贵州布依族石板房建筑,多“以木为架,石头为墙,石片为瓦”。石板房用当地广泛分布的某种优质石料(具有薄层状页理构造、易剥离成片)作瓦,石板能够有效阻挡雨水的侵袭,但多年后瓦片仍需要更换。完成下面小题。15.当地广泛分布用于石板房建筑的优质石料属于()A.页岩 B.大理岩 C.板岩 D.石灰岩16.瓦片多年后仍需要更换,主要原因是该岩石()A.吸水性强,易软化 B.抗风化能力弱C.不耐高温,易破碎 D.易被流水侵蚀【答案】15.A16.B【解析】【15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该优质石料具有薄层状页理构造,易剥离成片,是页岩(沉积岩)的典型特点,A正确。大理岩、板岩属于变质岩,不具有该特点,BC错。石灰岩虽属于沉积岩,但不具有“薄层状页理构造,易剥离成片”的特点,D错。故选A。【16题详解】石料薄层状页理构造,易剥离成片,表明其抗风化能力较弱,多年后需要更换,B正确。根据材料可知,石板房能够有效阻挡雨水侵袭,表明吸水性不强,不易软化,不易被流水侵蚀,AD错。岩石比热容相对较小,升温快,一般具有耐高温的特点,同时该地以石头为墙,石片为瓦修建建筑,如果岩石易破碎,则当地的建筑不可能选择该岩石作为建筑材料,C错。故选B。读某日14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下列城市中,此时风向偏南的是()A.贵阳 B.福州 C.上海 D.乌鲁木齐18.下列地区中,此时风速最大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17.B18.C【解析】【17题详解】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上,某地风向的画法如下: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箭头,然后遵循“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的原则偏转30°-45°,即为该地实际风向。乌鲁木齐、上海、贵阳均为偏北风,只有福州为偏南风,B正确,ACD错。故本题选B。【18题详解】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上,等压线越密集,风速越大。图中丙地与甲、乙、丁三处相比,丙处等压线最密集,风速最大,故C正确,ABD错。所以本题选C。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图中虚线性质偏冷,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有关图中甲乙两地气压带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盛行上升气流 B.乙地位于30°N附近C.甲地位于60°S附近 D.乙地盛行下沉气流20.有关图中①②风带说法正确的是()A.①风带气流向较高纬度运动 B.②风带气流向较高纬度运动C.①风带影响下降水偏少 D.②风带影响下降水偏多【答案】19.D20.A【解析】【19题详解】根据图中60°处锋面形态可知,甲地纬度相对较低,乙地纬度相对较高。该地位于北半球,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甲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北纬30°附近,乙为极地高气压带,位于极地附近,甲乙两地均盛行下沉气流,ABC错误,D正确。所以选D。【20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甲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乙为极地高压带,①风带为盛行西风带,气流向较高纬度运动,受其影响降水较多,A正确,C错误;②风带为极地东风带,气流向较低纬度运动,受其影响降水较少,BD错误。所以选A。三、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雾灵山位于北京与承德交界处,海拔2118米,素有“京东第一峰”的美称,是观赏日出和日落的理想之地。下表为“雾灵山部分日期的日出和日落时刻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日期日出时刻日落时刻①7:3217:08②6:3118:15③4:4519:39④7:2216:4921.四个日期中,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22.一游客于7月某日去雾灵山旅游,当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A. B.C. D.【答案】21.B22.B【解析】【21题详解】当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等分,昼长为12个小时,当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的时候,地球上的点昼长应当接近12个小时,因此可以计算四个日期的昼长时间,最接近12小时的即为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的日期。①昼长为9小时36分,②昼长为11小时44分,③昼长为14小时54分,④昼长为9小时27分,因此正确答案选B。【22题详解】7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排除CD;雾灵山位于北回归线以北,7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因此正午时太阳位于观察者的正南方,A错误,B正确。故选B。读世界局部季风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3.根据风向确定此时最可能是()A.1月左右 B.3月左右 C.7月左右 D.12月左右24.P气压中心是()A.副热带高压 B.高压 C.极地低压 D.印度低压25.此时,南亚盛行风的成因主要是()A.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B.盛行西风带控制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高低纬热量分布不均【答案】23.C24.D25.A【解析】【23题详解】读图分析,此时东亚地区盛行东南季风,南亚地区盛行西南季风,陆地形成低压中心,说明陆地气温高,可知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最可能是7月左右,C正确,排除ABD。故选C。【24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大陆上升温快,形成低压中心,亚欧大陆的低压中心位于印度半岛附近,称为印度低压,D正确,排除ABC。故选D。【25题详解】此时南亚盛行西南季风,其形成主要原因是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夏季北移,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A正确,排除BCD。故选A。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5分)26.读“某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两处的地质构造分别为______、______。(2)图中B处地貌是______,A处地貌的成因是______。(3)A、B可能找到油、气资源的是______处,地下水资源较丰富的是______处。(4)渭河平原的地质构造与图中______处相同,其构造名称为______。(5)若在图示区域建一东西向的地下隧道,A、B、C、D四处应选择______处,理由是:______。【答案】(1)背斜向斜(2)山地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易受外力侵蚀(3)AB(4)C地堑(5)A①岩层上拱,天然穹形结构,不易塌方(稳定性强);②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易漏水(不易发生透水事件);③岩层受张力,岩性破碎,工程难度小。【解析】【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A处从形态看岩层向上凸起,为背斜构造;B处从形态看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A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B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所以A、B两处的地质构造分别为背斜与向斜。【小问2详解】读图可知,B处地貌为山岭;A处地貌为山谷,地质构造为背斜,所以A处地貌的成因是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易受外力侵蚀而形成。【小问3详解】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找油气资源应当选择A处。向斜构造有利于储存地下水,地下水资源较丰富的是B处。【小问4详解】渭河平原由于地壳断裂下陷而形成,地质构造属于地堑,与C处相同。【小问5详解】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背斜处A,理由需要从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进行分析,背斜岩层上拱,承受的外部压力大,不易塌方,说明稳定性强。并且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易发生透水事件,同时岩层受张力,岩性破碎,易于施工,工程难度小。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九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上游河段利用丰富的水能资源,被誉为我国水电建设中的“富矿”,现已修建多个水电站;中游地区的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自西向东汇入黄河,滋养了八百里秦川;下游因含沙量大常常引起河道改变,导致近百年来黄河入海口海岸线也不断变迁。下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1)a图所示河段____作用明显,多为____(填地貌名称)。该河段水电站数量众多水能蕴藏量丰富,主要原因是____丰富,____大。(2)结合b图,从地质作用角度比较秦岭和渭河平原两地地貌成因的差异。(3)c图所示的地貌是____,并简述其形成过程____。【答案】(1)流水侵蚀/下切侵蚀V形谷/峡谷河流水量地势起伏/落差(2)内力作用:秦岭:岩层断裂,岩体相对上升形成山地(地垒)渭河平原:岩层断裂,岩体相对下降形成谷地(地堑)外力作用:秦岭:风化作用、流水/风力侵蚀作用为主渭河平原:流水沉积作用为主(3)三角洲黄河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附近由于地形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流速减慢,(又受到海水中离子对胶体物质的影响),河流泥沙大量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解析】【小问1详解】a图所示河段位于黄河上游,建有多座水电站,说明当地地势落差大,水流急,形成“V”形峡谷地貌,是流水的侵蚀作用的结果(下切侵蚀会加深河道,形成V型峡谷)。水能的大小主要受河道落差与水量大小的影响,河道落差大(地势起伏大),水流急,水量大的地区,水能丰富。【小问2详解】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形成了地球的地表形态。内力作用主要表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它使得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它使得地表趋于平坦。读图可知:秦岭与渭河平原所在地区断层发育,秦岭处地壳岩层断裂,岩体相对上升,形成地垒;渭河平原处岩层断裂,岩体相对下降形成地堑。在渭河中下游地区,流水速度变缓,搬运能力减弱,泥沙沉积,形成渭河平原;秦岭长期经受风吹、日晒、雨淋等,表层岩石破碎,易被风、流水等侵蚀,高山逐渐削低。【小问3详解】c图位于黄河入海口,呈三角形,为河口三角洲。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后,含沙量激增,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在入海口附近由于地形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流速减慢,搬运能力降低,河流泥沙大量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28.下图为“我国某地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示意图”,图中0点为观察者所在位置,A、B、C、D为观察者所在地的地平面上四个方位,E、F为观察者在二至日观测到的正午太阳位置,其中OE垂直于平面ABCD。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C、D四点所代表的的方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F点所代表的的节气为______,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3)正午太阳处于E位置时,简述北京地区昼夜长短状况及此日之后的变化趋势。(4)在图中合适位置画出二分日太阳视运动轨迹(用箭头标出太阳升落方向)。【答案】(1)正南正北正东正西(2)冬至43°(3)北京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4)绘图如下:【解析】【小问1详解】我国位于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读图可知,EF两点为二至日太阳最高点,所以A位于正南方向。进而可以判断B为正北,C为正东,D为正西方向。【小问2详解】读图可知,EF两点为二至日太阳最高点,E正午太阳高度大于F,所以E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F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E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材料可知,OE垂直于平面ABCD,表明正午太阳高度为90°,故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上,其所在纬度为23.5°N,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该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90°-(23.5°+23.5°)=43°。【小问3详解】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E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该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达到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京地区位于40°N附近,此日也是昼长夜短,夏至一过,太阳直射点南移,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北京地区昼渐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