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期中考试试题PAGEPAGE1新疆乌鲁木齐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北京时间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搭载“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的“长征五号“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成功登陆月球,在完成采取月球土壤任务后,将一面五星红旗进行展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关于天体的描述,正确的是()A.文昌发射中心的“嫦娥五号”是天体B.奔月过程中的“嫦娥五号”是天体C.进行月面采样的“嫦娥五号”是天体D.由探测器带回地球的月壤样品是天体2.月球上一片荒凉,没有发现生命,是因为()A.距离太阳太远,温度太低B.所处位置不安全,易受撞击C.地球阻挡,太阳光照较少D.质量和体积太小,没有大气【答案】1.B2.D【解析】【1题详解】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天体是指太空中的物质,没有进入太空而是在星球领域内的不能算天体,因此文昌发射中心和进入月球表面的的“嫦娥五号”不是天体,故AC错;奔月过程中的“嫦娥五号”处于太空之中,所以是天体,故B正确;带回地球的样品,因为已经进入地球,不能算天体,故D错误。故选B。【2题详解】根据题意,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距离太阳位置适中,受到太阳光照无很大差距,处于故A错误;太阳系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月球围绕地球转,宇宙环境安全,所以B答案错;地球为绕太阳公转,月球围绕地球转动,故地球对月球的阳光阻挡是较小的,C错;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月球的质量和体积相对很小,不能形成大气,故D正确。故选D。2020年“最美金边日食”发生于2020年6月21日,这次日食非常接近“全食”,太阳被月球遮盖达到了99.7%。错过了这场“日环食”,下一场我国境内可见的日环食要等到2030年6月1日。下图为金边日食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图中太阳几乎完全被遮挡的部分与外围发亮的部分可能()A.都是太阳的光球层B.都是太阳的色球层C.都是太阳的日冕层D.分别是太阳的光球层与色球层4.发生在图中太阳几乎完全被遮挡部分的太阳活动是()A.黑子B.耀斑C.太阳风D.黑子、耀斑【答案】3.D4.A【解析】【3题详解】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我们肉眼看到的太阳最明显的部分属于太阳的光球层,日全食时图中太阳几乎完全被遮挡的部分为太阳的光球层,B、C错误。其外围发亮的部分可能是太阳的色球层或日冕层,只有在日全食时可以看见色球层的亮度比日冕层高,该图中外围发光的最可能的还是色球层,A错误,D正确。故选D。【4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发生在光球层上的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A正确。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BCD错误。故选A。地球是科学家目前发现的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地球上生命处在不断的演化之中,演化中有繁荣,也有挫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关于地球生命演化历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命的演化是从低级到高级B.生命的演化是从复杂到简单C.最原始的生命出现在海洋中D.最原始的生命是单细胞生物6.关于生命的演化顺序,下列排序错误的是()A.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B.三叶虫→鱼类→恐龙C.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D.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哺乳动物【答案】5.B6.D【解析】【5题详解】地球生命演化历程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水生到陆生;从单细胞到多细胞生物具有不可逆转性,A、C、D对,B错。本题要求选择说法错误的选项,故选B。【6题详解】植物演化顺序:藻类→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A对;动物演化顺序:原始单细胞生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B对,D错;从地球诞生至今分为五个时期:太古代、远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C对。本题要求选择排序错误的选项,故选D。2020年1月12日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附近的塔尔火山喷发,喷出的火山灰高度达到10至15公里。下图示意火山喷发景观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此次火山喷发的岩浆最有可能来自于()A.①B.②C.③D.④8.已经喷发出来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将如何迁移,正确的顺序是()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答案】7.B8.A【解析】【7题详解】结合学过的知识,右图中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外核,④是内核,一般认为岩浆的源地位于地幔上部的软流层,B正确。排除A、C、D选项。【8题详解】喷发出来的火山灰首先进入大气层,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下沉进入地球表层的水圈或者生物圈,接下来继续沉降进入岩石圈。只有A选项的顺序是正确的,故选A。排除B、C、D选项。下图左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下图右为无锡市2019年12月8日与9日天气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④→③10.与8日相比,9日气温日较差较大的主要原因是()A.①减弱,④增强B.②减弱,③增强C.②增强,③减弱D.①增强,④减弱【答案】9.B10.C【解析】【9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①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地面辐射。近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太阳辐射①经大气的削弱作用后传到地面②,地面吸收热量后以地面辐射④的形式向外辐射热量,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升温,据此结合图示,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①→②→④,B正确,A、C、D错误。故选B。【10题详解】与8日的多云天气相比,9日为晴天,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较多,气温高。B错误;晚上,云量少,大气逆辐射③较弱,气温较低,故9日比8日的气温日较差大,9日气温日较差较大的主要原因是②增强,③减弱。C正确,A、B、D错误。故选C。小明同学暑假到四川某农村外婆家度假。小明体验到:外婆家的房屋虽没有空调,但白天因有“穿堂风”,比较凉爽。下左图是我国四川某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右图示意穿堂风的形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与“穿堂风”的成因有关的地理原理是()A.热力环流B.三圈环流C.季风环流D.温室效应12.为了使房屋背后的山林夏遮荫、冬挡风,最适宜栽植的地带性植被是()A.落叶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常绿阔叶林D.针阔叶混交林【答案】11.A12.C【解析】【11题详解】由于下垫面的差异,白天屋前石质地面比屋后山林升温快,气温高,气流在屋前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屋后山林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风从屋后山林吹向屋前石质地面,形成穿堂风,属于地表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热力环流,A正确;三圈环流指全球性的大气运动,B错误;季风环流也是空间大尺度的大气运动,C错误;该现象与温室效应无关,D错误;故选A。【12题详解】该地区为四川,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正确;落叶阔叶林是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植被,A错误;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区的植被,B错误;针阔混交林不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地带性植被,D错误。故选C。4月17日美国一架波音客机在约9900米高空左侧发动机突然发生爆炸,残片击碎客机舷窗,导致旁边一位乘客差点被吸出舱外。机长让飞机急速下降,使飞机在5分多钟时间内急速下降约6600米,备降费城。事故导致1人遇难!但143名乘客和5名机组人员生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乘客差点被吸出舱外的主要原因是()A.飞机内外的气温差B.飞机内外的气压差C.受到的地转偏向力D.涡轮爆炸的冲击力14.女机长让飞机急速下降主要是为了()A.避免气流的颠簸B.保障空中旅客供氧C.离开寒冷高空环境D.避开空中雷电袭击【答案】13.B14.B【解析】【13题详解】高空中气温气压皆低,为保障乘客舒适和安全,机舱内往往增温增压,舷窗破碎后,机舱室内气压远远高于室外,强大的气压差致使乘客被向外吸。爆炸的冲击力是向机舱的,B正确;气温差、地转偏向力、涡轮爆炸的冲击力都不是导致乘客差点被吸出舱外的主要原因,ACD错误。故选B。【14题详解】高空中气温气压低且缺氧,舷窗破碎后虽然低温低压也会让人不适,但缺氧会让人窒息,急速下降可有安全的氧气保障,B正确,C错误。雷电、气流的颠簸主要发生在对流层,AD错误。故选B。15.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小和最大的分别是()A.③④B.①②C.①④D.③②【答案】A【解析】图①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高,夜晚晴朗,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图①昼夜温差居中,①不符合题意;图②白天晴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低,图②昼夜温差居中,②不符合题意;图③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高,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低,图③昼夜温差最小,③符合题意;图④白天晴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晴朗,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图④昼夜温差最大,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6.历史上南唐后主李煜曾在《虞美人》中写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江春水向东流”指的是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17.有关水循环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塑造地形地貌②促进海陆间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③使地球上各种水体不断更新④促使全球水资源的总量增加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16.D17.A【解析】【16题详解】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中①为海水蒸发,②为水汽输送,③陆地降水,④为地表径流。“一江春水向东流”指的是地表径流,即图中的④环节,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17题详解】水循环中在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在运行的过程中,不断塑造了地形地貌,形成大量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①正确;海陆间水循环各环节促进了海陆间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②正确;水循环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在不断运动之中不断更新,③正确;水循环使地球上各种水体不断更新,但不能改变全球水资源总量,不能使全球水资源的总量增加,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③正确,故本题排除BCD三项,选A。“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是我国西北某城市依“海绵城市”原理建设的道路绿化带。完成下面小题。18.下列对图中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的评价,正确的是()A.绿化带高度过低,不能发挥隔离车辆的作用B.下凹式绿化带利于雨水收集,减少内涝C.裸露地面铺设砂石易造成扬沙天气并堵塞下水管道D.绿化带面积过大,易发生城市内涝19.“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①调节地表径流②调节水汽输送③增加大气降水④增加下渗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18.B19.D【解析】本题考查海绵城市布局的影响及作用。【18题详解】本题考查“海绵城市”中绿化带的作用以及读图分析能力。绿化带高度过低,颜色不同,也能发挥隔离车辆作用,A错误;下凹式绿化带利于雨水收集,减少内涝,B正确;图中裸露地面铺设的砂石,颗粒大,可以减少扬沙天气,C错误;绿化带面积过大,利于下渗,不易发生城市内涝,D错误。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据材料可知,“海绵城市”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说明“海绵城市”建设吸收、滞留水分,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调节地表径流,①正确;但调节水汽输送,②错误;对大气降水影响微弱,③错误;利于增加下渗,④正确。故选D。读四个海区表层海水年均温示意图(单位:℃),完成下面小题。20.图示为南半球海域的是()A.甲和丙B.甲和丁C.乙和丙D.乙和丁21.造成四个海域表层水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海水深度B.海水运动C.太阳辐射D.径流注入量【答案】20.A21.C【解析】【20题详解】表层海水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在南半球,越往南,水温越低。读图可知,甲和丙两个海域水温北高南低,位于南半球,A项正确;乙和丁两个海域水温南高北低,位于北半球。故选A。【21题详解】海洋表层海水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不同纬度的海域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是造成不同海域表层水温差异的主要因素,C符合题意;题意表明,四个海域的水温均为表层,因此海水深度不是造成四个海域表层水温差异的因素,排除A;洋流等海水运动对海域表层水温有明显影响,但只是对局部水温影响较大,不是海域整体水温高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排除B;径流注入量对海水温度影响不大,排除D。故选C。奎屯河(图1)发源于天山北麓,向北流经灌溉农业区,注入新疆最大的咸水湖——艾比湖,去年初冬,河边有“石头开花”的奇观(图2)。近五十年来,由于气候变化,艾比湖湖滨地区生态恶化,成为我国西部沙尘暴主要源地之一。目前奎屯河上游建有多座水库大坝,主要用于防洪、灌溉、发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奎屯河边“石头开花”的形成条件有()①河水水温高于气温②水汽在石头表面凝结③水汽与冷空气相遇④石头上长有植物⑤石头上的冰被水雕刻A.①④⑤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②③23.近年来奎屯河径流量及艾比湖面积的变化最可能是()A.奎屯河径流量变大,艾比湖面积缩小B.奎屯河径流量变小,艾比湖面积缩小C.奎屯河径流量变大,艾比湖面积扩大D.奎屯河径流量变小,艾比湖面积扩大【答案】22.D23.A【解析】【22题详解】河水水温高于气温,水汽大量蒸发,水汽与冷空气相遇,遇冷凝固成冰,水汽在石头表面凝结,呈现出“石头开花”的景象,①②③正确。并不是石头上生长植物,也不是石头上的冰被水雕刻,④⑤错。故选D。【23题详解】奎屯河发源于天山北麓,主要受高山冰雪融水补给,近年来气候变暖,气温升高,高山冰雪融水增加,河流的径流量增大,BD错误。该河流最终注入艾比湖,根据材料“目前奎屯河上游建有多座水库大坝”可知,由于上游水坝的建设,入湖径流量大减,艾比湖面积缩小,湖滨地区生态恶化,成为我国西部沙尘暴主要源地之一,A正确,C错误。故选A。下图是“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分布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4.关于海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热量净收入从低纬度海区到高纬度海区逐渐减少②各纬度海区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③赤道海区热量收入最多,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多④海洋热量的主要收入是太阳辐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5.有关海洋表层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均高于寒流流经海区②洋流可减小高、低纬度海区之间的水温差异③热量辐射是各纬度海区之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④水温的年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大于同纬度大洋中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24.B25.D【解析】【24题详解】从图中可读出收支平衡的海区在30°N附近,②错误;赤道海区热量收入小于15°N,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少,③错误;海洋热量主要收入来自太阳辐射,支出主要是由于蒸发耗热,④正确;读图可知,热量净收入在低纬度较多,在中高纬度为负值,且差值逐渐变大,①正确。故选B。【25题详解】相同纬度,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高,但不同纬度暖流的水温可能低于寒流,①错误;洋流在较低纬和较高纬之间流动,使高低纬度之间不断进行着热量输送和交换,从而减小其温差,②正确;近岸受陆地影响大,水温的年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大于同纬度大洋中部,④正确;各纬度海区之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是洋流的流动,③错误。故选D。二、综合题。(共50分)26.读太阳系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行星A是____,B是____。(2)图中小行星带位于____星与____星轨道之间。(3)图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____,中心天体是____。(4)地球上存在生命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的宇宙环境是____。(5)地球上存在生命与其自身条件密切相关,此图所反映的有利的自身条件____。【答案】(1)土星金星(2)火木(3)太阳系太阳(4)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5)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解析】本题以太阳系为背景,考查了八大行星的分布、生命存在的条件,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及知识的识记能力。【小问1详解】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自内向外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其中A是土星;B是金星。【小问2详解】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自内向外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其中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小问3详解】由图示信息显示为太阳系图可知,所以图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太阳系,太阳的质量约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所以中心天体是太阳。【小问4详解】读图可知,图中显示的是地球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为地球的生命存在创造了安全的空间环境。【小问5详解】读图可知,图中显示的是地球与太阳日地距离适中,有稳定的太阳光照和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27.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的不同,可以判断E是____波,F是____波;A是____面,B是____面。(2)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不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不同的圈层。A界面以上圈层是____;圈层C是____;圈层D是____。横波只能通过____介质传播,而纵波可以通过____介质传播。(3)C层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是____的主要发源地之一。【答案】(1)横纵莫霍古登堡(2)地壳地幔外核固体固液气(3)岩浆【解析】本题以“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了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及地震波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小问1详解】根据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的不同,E波较慢,F波较快,可以判断E是横波,F是纵波;A处纵波和横波波速都加快,是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分界面。B处横波完全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是古登堡面,是地幔和地核分界面。【小问2详解】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不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不同的圈层,A界面以上圈层是地壳;圈层C是地幔;圈层D是外核;根据地震波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介质传播,而纵波可以通过固、液、气不同介质传播。【小问3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上地幔即C层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28.读“北半球某区域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至⑤点,气压最高的是____,近地面A和B为低气压的是____。(2)在图中适当位置画箭头(“→”)完成热力环流。(3)A、B间的风向是____。(4)若图示环流为季风环流且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则A、B两地位于海洋的是____。(5)若A、B两地间的温差加大,则该区域的热力环流势力将____(增强、减弱)。(6)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A、B两地表示郊区的是____,说明城市上空多云和雾的原因是____、____。【答案】(1)④B(2)(3)西北(4)A(5)增强(6)A位于城区,空气对流上升运动;城区凝结核多,水汽容易凝结【解析】该大题采用等高面和等压面示意图,设置6个小题,涉及知识有热力环流、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地理实践能力。【小问1详解】观察示意图可知,①②③位于等压面上,三点气压相等,所以排除,海拔越高,气压越低,④位于等压面下方,⑤位于等压面以上,则④气压高于⑤,故气压最高是④,同一登高面上,气压④>⑤,④为高压,⑤为低压,近地面AB与上空气压状况正好相反,故近地面为低压的是B。【小问2详解】题1中得到,④为高压,⑤为低压,近地面AB与上空气压状况正好相反,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A→B→④→⑤→A。如图所示:【小问3详解】由于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导致大气的水平运动,由上题可知,气流由A流向B,图中信息A为西,B为东,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的影响,近地面由西风变为西北风。【小问4详解】由题意可知,季风环流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地球远日点为7月初,太阳直射北半球,陆地吸热快,气温较高,形成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海洋吸热慢,气温较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高压流向低压,结合题1和题2,A为海洋。【小问5详解】根据题意,A、B两地温差变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气流运动加强,故热力环流势力增强。【小问6详解】若为城市热岛环流,结合1、2两题可知,A气压高为郊区,B气压低为城市中心;城市内部由于气温较高,气流受热膨胀上升,漂浮于上空,所以城市上空多云,且城市内部蒸发较郊区强烈,凝结核较多,水汽上升过程中,更易凝结,因此多雾。29.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某地某时刻等压面,右图示意该地某日海陆气温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时图中ab点之间的气温是a______b(填“<”“=”或“>”),a地大气垂直运动方向是向______(填“上”或“下”)。(2)此时,左上图中近地面的风为______风(填“海风”或“陆风”),其气流的干湿状况是______。(3)右上图中实线表示______(填“陆地”或“海洋”)的气温变化。根据______差异,白天陆地气压比海洋______,左图所示情况应出现于右图中______(时段)。(4)最新研究显示,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小。若左上图示意目前某季节等压面分布状况,则图中a、b间等压面的弯曲程度应该比50年前______(填“更大”或“更小”),该季节最可能是______季。【答案】(1)>上(2)海风湿润(3)陆地海陆热力性质低8—16时(4)更小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热带环形成原理及应用。旨在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1)根据图中高空中的等压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