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龙华区中小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卷高一生物学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24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3.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上述要求作答无效。5.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留存试卷,交回答题卡。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共48分。第1~16小题,每小题2分;第17~20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细胞学说建立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B.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为细胞学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C.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运用了科学方法中的完全归纳法D.“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修正【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是老细胞分裂产生的。【详解】A、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A正确;B、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英国的虎克利用显微镜观察到木栓组织并命名为细胞,荷兰的虎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活细胞,为细胞学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B正确;C、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运用了科学方法中的不完全归纳法,C错误;D、“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魏尔肖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D正确。故选C。2.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引起的急性肺部感染性疾病,多在秋冬季节发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支原体和病毒的系统边界都是细胞膜B.肺部中的全部支原体构成一个群落C.支原体的遗传物质是脱氧核糖核酸D.教室关紧门窗能够预防支原体的传播【答案】C【解析】【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原核生物的DNA基本上不与蛋白质结合,几乎是裸露的DNA分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全部营寄生生活。【详解】A、肺炎支原体是原核生物,具有细胞结构,系统边界是细胞膜,而病毒无细胞结构,没有细胞膜,A错误;B、在肺部生活的全部生物构成群落,B错误;C、支原体是细胞生物,遗传物质是脱氧核糖核酸(DNA),C正确;D、肺炎支原体可在空气中传播,戴口罩、及时消毒和在教室中打开门窗通风换气,能够预防支原体的传播,D错误。故选C。3.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的流动性是胞吞、胞吐的结构基础B.核糖体可以通过出芽形成囊泡与内质网膜融合C.线粒体因代谢需要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移动D.液泡内的含糖类等物质可以调节细胞内的环境【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膜的结构特性是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2、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解】A、细胞膜的结构特性是一定的流动性,是胞吞胞吐的基础,A正确;B、核糖体是无膜结构的细胞器,B错误;C、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根据细胞代谢的需要,线粒体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移动和增殖,C正确;D、液泡内的糖类等物质可以调节细胞内的渗透压,调节细胞内的环境,D正确。故选B。4.2023年9月23日,第19届杭州亚运会盛大开幕,亚运村的东坡肉、龙井虾仁等特色美食受到来自各国运动员的喜爱。下列食物中的化合物不含有N元素的是()A.RNA B.几丁质 C.血红蛋白 D.胆固醇【答案】D【解析】【分析】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2、Mg是构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Fe是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元素;I是构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元素。【详解】A、RNA含有C、H、O、N、P,A不符合题意;B、几丁质含有C、H、O、N,B不符合题意;C、血红蛋白含有C、H、O、N、Fe,C不符合题意;D、胆固醇属于脂质,只含有C、H、O,不含N元素,D符合题意。故选D。5.科学家在研究冬小麦时发现,施用适量氮肥可以显著提高冬小麦叶片内的叶绿素含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北方冬小麦在冬天来临前结合水的比例会逐渐上升B.冬小麦吸收的水在细胞中均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C.氮含量充足时缺乏镁元素不影响冬小麦的光合作用D.氮元素对冬小麦的作用大于微量元素的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1、细胞内的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低,反之亦然。2、Mg是构成叶绿素的元素,Fe是构成血红素的元素。P是组成细胞膜、细胞核的重要成分,也是细胞必不可少的许多化合物的成分。【详解】A、北方冬小麦在冬天来临前,自由水的比例会逐渐降低,而结合水的比例会逐渐上升,耐寒性增强,A正确;B、冬小麦吸收的水在细胞中主要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B错误;C、镁元素是叶绿素合成所必需的,缺乏镁元素光合色素合成不足,会影响冬小麦叶片的光合作用,C错误;D、氮为大量元素,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是按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划分的,不是作用,因此大量元素的作用不一定大于微量元素,D错误。故选A。6.广式烤鸭是广东省的一道传统名菜,鸭的饲养过程需要通过人工强制填喂玉米、谷类、菜叶等以达到催肥目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鸭子摄入的糖类可以转化为脂肪B.当糖类代谢障碍时脂肪可以大量转化为糖类C.淀粉和脂肪都只含有C、H、O三种元素D.构成糖类和脂肪的基本骨架是碳链【答案】B【解析】【分析】脂质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主要由C、H、O元素组成,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脂肪存在于几乎所有的细胞中,它是组成细胞核生物体的重要化合物,是生物体内储存能量的物质,高等动物和人体内的脂肪还有减少体内热量散失,维持体温恒定,减少器官之间摩擦和缓冲外界压力的作用。【详解】A、糖类和脂肪的元素组成相同,鸭子摄入的糖类可以转化为脂肪,A正确;B、当糖类代谢发生障碍时,脂肪可以转化为糖类,但不能大量转化,B错误;C、淀粉和脂肪的组成元素都是C、H、O,C正确;D、多糖的单体是葡萄糖,脂肪的组成单位是甘油和脂肪酸,均以碳链为基本骨架,D正确。故选B。7.研究表明,Alzheimer型老年痴呆的主要病理特征是β-淀粉样蛋白(β-AP)沉积。β-AP分子是由其前体蛋白APP在病理状态下异常加工而成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数字表示氨基酸的个数。下列根据上述信息所作的推论,错误的是()A.图中两种酶作用于APP分子的肽键并使其断裂B.β-AP分子是一条40肽,含有39个肽键C.健康人体内可能不存在β-分泌酶和γ-分泌酶D.APP分子被水解酶切割需要消耗水分子【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APP形成β-AP的过程,该过程是在病理状态下进行的,由题图知APP形成β-AP的过程中需要β-分泌酶和γ-分泌酶的催化作用,β-AP分子是由前体蛋白APP中的第597位氨基酸到635位氨基酸形成的、其含有的氨基酸数=635-597+1=39个,而β-AP分子沉积是Alzheimer型老年痴呆的主要病理特征。【详解】A、分析题意,β-分泌酶和γ-分泌酶能使APP上的氨基酸水解下来,说明β-分泌酶和γ-分泌酶作用于肽键并使其断裂,A正确;B、由图可知,βAP分子中的氨基酸数目=635-595+1=39个,是三十九肽,则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38个,B错误;C、Alzheimer型老年痴呆的主要病理特征是β淀粉样蛋白(β-AP)沉积,所以健康人体内可能不存在β-分泌酶和γ-分泌酶,C正确;D、APP分子被水解酶切割,此过程为水解,需要消耗水分子,D正确。故选B。8.抽取孕妇静脉血后,可从中分离出胎儿的DNA并测定其碱基序列,作为产前诊断的依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胎儿细胞中的DNA都存在于染色体上B.DNA一般呈双链,以碳链为基本骨架C.胎儿与父母的DNA不完全相同D.胎儿DNA中储存着胎儿的遗传信息【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碱基对)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详解】A、胎儿细胞中的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少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内,A错误;B、DNA是一般呈双链的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缩合而成。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即生物大分子及其单体都是以碳链为骨架,B正确;C、不同个体的DNA都不相同,胎儿细胞内的DNA来自与父母产生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故胎儿与父母的DNA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完全相同,C正确;D、人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则胎儿细胞中DNA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碱基的排列顺序)储存着遗传信息,D正确。故选A。9.下列有关实验方法与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分离各种细胞器——差速离心法B.探究细胞核的功能——核移植技术C.人鼠细胞膜融合实验——同位素标记法D.制备纯净的细胞膜——吸水涨破法【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1)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DNA携带遗传信息,并通过复制由亲代传给子代,保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2)细胞核控制着物质合成、能量转换和信息交流,使生物体能够进行正常的细胞代谢。DNA可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决定生物的性状。【详解】A、分离各种细胞器采用差速离心法,A正确;B、科学家在研究细胞核的功能时用到了核移植的方法,用菊花型帽伞藻取细胞核,伞型帽伞藻去掉帽和细胞核,移植后发育成菊花型帽伞藻,B正确;C、人鼠细胞膜融合实验采用荧光标记法,C错误;D、制备纯净的细胞膜采用吸水涨破法,D正确。故选C。10.某同学提取得到叶绿体色素溶液后,取一圆形滤纸,在滤纸中央滴一滴色素提取液,再滴一滴层析液,色素随层析液扩散得到如图结果(1、2、3、4为色素圈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提取液呈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B.图中色素2、4分别表示叶黄素、叶绿素aC.在提取色素步骤中需加层析液并迅速研磨D.研磨时加碳酸钙主要是防止叶绿素分子被破坏【答案】D【解析】【分析】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1)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3)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4)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详解】A、植物主要的吸收峰在蓝紫光区和红光区,绿光吸收最少,反射多,所以叶片呈现绿色,A错误;B、图中色素2、4分别表示叶黄素、叶绿素b,B错误;C、在提取色素步骤中需加提取液并迅速研磨,C错误;D、研磨时加碳酸钙主要是防止叶绿素分子被破坏,D正确。故选D。11.膜联蛋白是一类重要的膜修复蛋白,主要引导破损细胞膜的延伸和内卷,促进膜的融合。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B.膜联蛋白的合成场所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膜损伤会影响细胞的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D.细胞膜修复对于维持细胞完整性至关重要【答案】B【解析】【分析】1、脂质(磷脂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成分)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2、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3、细胞膜的功能依赖于细胞膜结构的完成性。【详解】A、脂质(磷脂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A正确;B、膜联蛋白是一种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错误;C、细胞的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的功能的完成,依赖于细胞膜的完整性,一旦膜损伤就会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从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C正确;D、细胞的完整性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结构的完整,一旦哪一部分出现破损,都会影响整个细胞的完整性,所以,细胞膜修复对于维持细胞完整性至关重要,D正确。故选B。12.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如图表示溶酶体分解衰老细胞器和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原体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溶酶体的存在不会破坏整个细胞的结构B.溶酶体在执行功能时伴随着膜组成成分的更新C.衰老线粒体分解的产物还可被细胞回收利用D.溶酶体内的水解酶合成过程中不需要高尔基体加工【答案】D【解析】【分析】溶酶体是由单层脂蛋白膜包绕的内含一系列酸性水解酶的小体。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类,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溶酶体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溶酶体内的酶都是水解酶,而且一般最适pH为5,所以都是酸性水解酶。溶酶体内的酶如果释放会把整个细胞消化掉。一般不释放到内环境,主要进行细胞内消化。【详解】A、溶酶体的存在使水解反应发生在某一范围,不会破坏整个细胞的结构,A正确;B、进入细胞的病原体及细胞衰老的细胞器等被膜包裹进入溶酶体,进行消化处理,此过程伴随其膜成分的更新,B正确;C、溶酶体能分解衰老、损伤细胞器,分解后的产物如果能够重新利用的,还可被细胞再利用,C正确;D、溶酶体内的水解酶合成过程中需要高尔基体加工,D错误。故选D。13.如图为胰腺某细胞(可分泌胰岛素,本质为一种分泌蛋白)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胰岛素合成是在②上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的B.使用3H标记的氨基酸可探究胰岛素形成的过程C.①可以将核膜与③联系起来构成生物膜系统D.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中④的膜面积基本不变【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①是内质网、②是核糖体、③是细胞膜、④是高尔基体。【详解】A、②是核糖体,胰岛素(分泌蛋白)合成是在②上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的,A正确;B、使用3H(具有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可探究胰岛素形成的过程,B正确;C、①是内质网,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但是生物膜系统还包括其他的细胞器膜,C错误;D、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中④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基本不变,D正确。故选C。14.细胞核被比喻为细胞的“大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的作用是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B.②储存着细胞中大部分的遗传信息C.③在细胞分裂时高度螺旋化呈细丝状D.④能选择性地让某些蛋白质和核DNA通过【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其中①为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③为染色质(DNA和蛋白质),②为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④为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详解】A、①表示核膜,由两层膜构成,其能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A正确;B、②表示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③染色质储存着细胞中大部分的遗传信息,B错误;C、③表示染色质,在分裂期,③可以高度螺旋化成染色体,C错误;D、④是核孔,其作用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蛋白质、RNA等某些大分子进出的通道,但是核DNA不能通过,D错误。故选A。15.研究人员将32P标记的磷酸分子注入到某活的离体细胞中,培养1~2min后迅速检测ATP的含量及放射性,发现ATP的含量基本不变,但部分ATP的末端磷酸基团可检测出放射性。该现象不能说明()A.ATP中远离腺苷A的磷酸基团容易脱离B.32P标记的磷酸分子是合成ATP的原料之一C.此过程中ATP迅速发生着合成和分解反应D.ATP的合成过程与吸能反应相联系【答案】D【解析】【分析】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特殊化学键。【详解】A、将32P标记的磷酸分子注入到某活的离体细胞中,培养1~2min后迅速检测ATP的含量及放射性,发现ATP的含量基本不变,但部分ATP的末端磷酸基团可检测出放射性,说明ATP中远离腺苷A的磷酸基团容易脱离,A正确;B、ADP和Pi合成ATP,32P标记的磷酸分子是合成ATP的原料之一,B正确;C、ATP的含量基本不变,但部分ATP的末端磷酸基团可检测出放射性,说明此过程中ATP迅速发生着合成和分解反应,C正确;D、ATP的合成过程与放能反应相联系,题干信息也得不出该结论,D错误。故选D。16.受体介导的胞吞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胞吞作用,主要用于摄取特殊的生物大分子,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胞吞时受体需要识别生物大分子B.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Na+、Cl-也可通过此方式跨膜转运D.受体介导的胞吞过程需要内部供能【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大分子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细胞膜内陷,将大分子包在囊泡中,进而内吞形成囊泡,把大分子物质摄入细胞内,该过程依赖于膜的流动性实现。【详解】A、生物大分子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细胞膜内陷,将大分子包在囊泡中,进而内吞形成囊泡,把大分子物质摄入细胞内,A正确;B、胞吞过程中有膜的内陷,该过程以膜的流动性为基础才能发生,B正确;C、Na+、Cl-通过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跨膜转运,C错误;D、受体介导的胞吞过程需要受体和大分子物质的识别,需要细胞内部供能,D正确。故选C。17.甲、乙、丙是三个初始液泡体积相等的新鲜洋葱细胞,将它们分别置于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各细胞的液泡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初始细胞液浓度大小为丙<乙<甲B.t1时刻各细胞的吸水能力相同C.0-t1细胞乙中没有水分子进出D.水分子进出细胞需要消耗ATP【答案】A【解析】【分析】质壁分离是植物生活细胞所具有的一种特性(细胞体积大,成熟的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液的浓度高时,细胞液的水分就会穿过原生质层向细胞外渗出,液泡的体积缩小,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有限,而原生质体的伸缩性较大,所以在细胞壁停止收缩后,原生质体继续收缩,这样细胞膜与细胞壁就会逐渐分开,原生质体与细胞壁之间的空隙里就充满了外界浓度较高的溶液。【详解】A、甲、乙、丙是三个初始液泡体积相等的新鲜洋葱细胞,将它们分别置于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甲液泡增大,说明甲吸水,即甲的初始细胞液浓度最高,丙最低,故大小关系为甲>乙>丙,A正确;B、甲、乙、丙是三个初始液泡体积相等的新鲜洋葱细胞,t1时刻各细胞的液泡体积不同,说明细胞液浓度不同,因此吸水能力不同,B错误;C、0-t1细胞乙中水分子进出动态平衡,C错误;D、水分子进出细胞是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ATP,D错误。故选A。18.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科研团队历时六年科研攻关,实现了世界上从第一次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并且合成速率是玉米的8.5倍。其中一种技术路径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工合成淀粉途径模拟了自然界中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B.图中的①②③过程类似于光合作用中的暗反应过程C.该技术在物质转化的过程中没有能量的转化D.该技术可更大幅度地缓解粮食资源短缺的问题【答案】C【解析】【分析】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物质变化是:水光解释放氧气,同时生成NADPH和ATP;能量转化形式是光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和NADPH中。【详解】A、人工合成淀粉的途径模拟自然界中植物的光合作用途径,利用的是光合作用原理,A正确;B、①类似于二氧化碳固定成C3,②为C3还原成有机物,③是葡萄糖聚合成淀粉,①②③类似于固定二氧化碳产生糖类的过程,即暗反应过程,B正确;C、图示过程实现了“光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的能量转化,C错误;D、该过程实现了世界上第一次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能更大幅度地缓解粮食短缺,同时能节约耕地和淡水资源,D正确。故选C。19.在适宜条件下,等量的过氧化氢经不同处理后生成物的量与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三组反应速度从慢到快依次是③<②<①B.酶和无机催化剂都不能改变化学反应最终生成物的量C.加热可直接为过氧化氢的分解提供能量D.①与②相比,得出的结论是酶具有催化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1、酶和无机催化剂都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反应平衡所用时间,但不能改变反应平衡点。2、酶的特性:(1)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具有高效性;(2)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反应的进行;(3)需要适宜的条件:如适宜的温度和pH值。【详解】A、据图可知,曲线①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最短,说明反应速率最快,过程③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最长,说明反应速度最慢,故三组反应速度从慢到快依次是③<②<①,A正确;B、酶和无机催化剂不改变平衡点,改变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因此酶和无机催化剂都不能改变化学反应最终生成物的量,B正确;C、加热提供了热能,可直接为过氧化氢的分解提供能量,C正确;D、①加入过氧化氢酶和②加入无机催化剂Fe3+相比,说明酶具有高效性,D错误。故选D。20.某科研人员利用新鲜草莓探究氧气浓度对其呼吸作用的影响,实验以密闭容器中草莓的CO2的释放量作为检测指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草莓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比只进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B.氧气浓度为6%时,产生CO2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C.氧气浓度为21%时,草莓的细胞呼吸产物为H2O、CO2和酒精D.图中CO2释放量相同时细胞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也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解:氧气浓度为0时,草莓只进行无氧呼吸;随着氧气浓度增加,有氧呼吸强度增加,无氧呼吸强度减弱直到消失,随着氧气浓度增加,总的呼吸强度先减小后增强,然后稳定;氧气浓度大于6%后,随着氧浓度的增加,二氧化碳释放量增加;氧气浓度大于18%后,二氧化碳释放量不再增加,说明有氧呼吸强度不再增加。【详解】A、由图解可知,氧气浓度为0时,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数值为20,需要消耗的葡萄糖为10;氧气浓度大于18%后,二氧化碳释放量不再增加,说明有氧呼吸强度不再增加,则氧气浓度为18%后,有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数值为18左右,需要消耗的葡萄糖为3,故图中草莓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比只进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A错误;B、由图解可知,氧气浓度从0~6%的变化过程中,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一直减少,说明该过程中无氧呼吸一直减弱,而有氧呼吸强度较小,因此氧气浓度为6%时,草莓细胞既进行无氧呼吸,也进行有氧呼吸,故产生CO2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B正确;C、氧气浓度大于18%后,二氧化碳释放量不再增加,说明有氧呼吸强度不再增加,因此氧气浓度为21%时,草莓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呼吸产物为H2O和CO2,此时没有酒精的产生,C错误;D、图中CO2释放量相同时,如氧浓度为0(只进行无氧呼吸)和18%(只进行有氧呼吸)时,细胞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不相同,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比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少,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21.具核梭杆菌存在于口腔和肠道中,数量过多会引发牙龈炎症和出血,与很多口腔疾病和肠道疾病有关。右图为具核梭杆菌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具核梭杆菌是一种__________(填“真核”或“原核”)生物,它的遗传物质DNA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中(填细胞结构)。(2)具核梭杆菌在生命系统中所属的层次为_____________,与人类口腔上皮细胞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具核梭杆菌进入血液循环后,主要依靠菌体表面的黏附素与宿主细胞表面的___________结合,这表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4)比较相同干质量的皮肤细胞和具核梭杆菌细胞的磷脂数量,发现前者的磷脂远多于后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1.①.原核②.拟核22.①.细胞、个体②.没有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23.①.受体##特异性受体②.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24.磷脂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具核梭杆菌是细菌,没有各种细胞器的膜和核膜(或皮肤细胞含有核膜和各种细胞器的膜)【解析】【分析】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2、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小问1详解】识图分析可知,图中具核梭杆菌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因此属于原核生物,它的遗传物质DNA主要存在于拟核中。【小问2详解】具核梭杆菌是单细胞原核生物,因此在生命系统中所属的层次为细胞和个体,人类口腔上皮细胞属于真核细胞,具有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因此与人类口腔上皮细胞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差别是:具核梭杆菌作为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小问3详解】具核梭杆菌进入血液循环后,主要依靠菌体表面黏附素作为信号分子,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传递信息,这表明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小问4详解】磷脂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皮肤细胞为真核细胞,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均具有生物膜,生物膜都含有磷脂,而具核梭杆菌细胞只有细胞膜上具有磷脂,没有具膜的细胞器,也没用核膜,因此相同干质量的皮肤细胞磷脂数量远多于具核梭杆菌细胞。22.口服抗癌药物进入小肠后常见的转运方式主要包括细胞间途径(图中A)和跨膜转运途径。跨膜转运途径分为被动转运(图中B)、摄入型转运体介导的跨膜转运(图中C)及外排型药物转运体介导的跨膜转运(图中D)。OATP和P-gp是参与其中的两种膜转运蛋白,其中P-gp是一种广泛的药物外排泵。回答下列问题:(1)膜转运蛋白包括通道蛋白和__________两种类型,当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2)口服药物通过C跨膜转运途径进入小肠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决定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主要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途径D的跨膜运输方式为_______________,在药物发挥作用过程中途径D存在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缓解药物吸收障碍并提高口服药药效,试从转运体介导的跨膜转运途径的角度提出可行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2.①.载体蛋白②.不需要23.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或转运蛋白空间结构的变化24.①.主动运输②.在药物吸收过量时能及时将多于药物排出,防止对细胞(或机体)造成损伤(或产生副作用)25.提高OATP的转运活性或抑制P-gp的转运功能(答出一条即可)【解析】【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包括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其中被动运输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消耗能量。【小问1详解】膜转运蛋白包括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但是需要满足直径、形状相适配,大小、电荷相适宜。【小问2详解】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所以决定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主要结构基础是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或转运蛋白空间结构的变化。【小问3详解】据题图可知,图中途径D的跨膜需要消耗能量,故图中途径D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在药物发挥作用过程中途径D存在的意义是在药物吸收过量时能及时将多于药物排出,防止对细胞(或机体)造成损伤(或产生副作用)。【小问4详解】OATP和P-gp是参与其中的两种膜转运蛋白,其中P-gp是一种广泛的药物外排泵,yP-gp可以把药物从上皮细胞中排出到肠腔,限制药物的吸收,从而造成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降低,因此抑制P-gp的功能可缓解药物吸收障碍而造成的口服药效降低或提高OATP的转运活性,利于药物进入细胞。23.苹果细胞受损后通常会释放出多酚氧化酶(简称PPO),使无色的酚类物质被氧化成褐色物质。这种褐变在苹果加工过程中不仅影响口感和风味,而且影响营养价值。某科研小组分别测定了PPO相对活性与pH和温度的关系,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多酚氧化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其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甲实验中,温度属于__________变量。实验过程中,将温度控制在35℃左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正常情况下,PPO和酚类物质在植物细胞中是分隔开的,是因为细胞内___________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得细胞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家庭使用榨汁机制作苹果汁的过程中,为了防止果汁褐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答案】23.①.蛋白质②.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24.①.无关②.各组的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35℃是该酶的最适温度25.①.细胞器膜##生物膜②.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26.将苹果在低温或高温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后再榨汁;或者经过短时间的酸或碱性条件下处理,清水洗净后再榨;切块后泡在清水中,防止与氧气接触【解析】【分析】一般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包括:温度、pH等,在高温、过酸、过碱的条件下,酶的空间结构会改变,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会降低。绝大多数的酶都是蛋白质,酶的作用是催化,酶的催化作用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实现的,酶的空间结构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识图分析可知,甲图中pH值为6.5时,PPO的活性最高,乙图中温度为35℃时PPO的活性最高,因此PPO的最适温度为35℃,最适pH值为6.5。【小问1详解】酶的化学本质绝大多数属于蛋白质,少数是RNA,因此多酚氧化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小问2详解】图甲自变量为pH,因此图甲中温度条件属于无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