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 中考化学一轮 复习(全国通用)(解析版)_第1页
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 中考化学一轮 复习(全国通用)(解析版)_第2页
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 中考化学一轮 复习(全国通用)(解析版)_第3页
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 中考化学一轮 复习(全国通用)(解析版)_第4页
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 中考化学一轮 复习(全国通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6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

知识梳理

质量守怛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

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I)注意“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

(2)此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它方面的守恒;

(3)正确理解“参加”的含义,没有参加反应或者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不要让塞在内。

2、适用范围: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能用来解释物理变化。

3、实验验证: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实验必须在密闭容器里进行;

[如:有气体生成的实验没密闭,天平会不平衡(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

I如:有气体参加的实验没密闭,天平会不平衡(没有称量参加反应的气体)

4、理解:六不变:「宏观:产质总质量不变;

J元素种类不变:

〔元素质量不变;

I微观:原子种类不变;

<原子-数--量-不变;

原子质量不变;

两个一定变J物质的种类;

【分子种类;

两个可能变:「分子数目;

[元素化合价;

5、质量守恒的根本原因(即本质):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空分

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了•,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独类没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6、微观示意图:做题思路,将图转化成成化学式,能写化学方程式的写出化学方程式,注

意配平,最后分析做题。

二、化学方程式

1、概念: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书写原则:(1)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符合客观事实。

3、书写步骤:

⑴写:根据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用短横线相连:

⑵配:配平化学方程式;(配平时右下角的数字不能改动),最小公倍数法,奇数配偶数法,

定一法;

⑶等;将短横线改为等号;

⑷标:标明反应条件以及生成物的状态"广或“『';T、■[只能标在生成物上,并且反应物有气

体或固体时,不能再标T、1:

⑸查:检查化学式是否写错、是否配平、条件和生成物状态是否标了、标了是否恰当,加热

条件用

4、意义:(1)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表明各个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目比;

(3)表明各个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比(相对质量=化学式量乘以系数);

5、读法:以C+02-C02为例。注意事项:“+”读作“和";"=”读作“反应生成

(1)宏观: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微观:每L个碳原子和L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3)质量:每£份质量的碳和费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立份质量的二氧

化碳。

三、化学反应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由两种或两由一种物质生由一种单质与一种由两种化合物互

种以上物质成两种或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相交换成分生成

定义

生成另一种以上其它物质另一种单质与另一另外两种化合物

物质的反应的反应种化合物的反应的反应

AB÷CD―►AD÷

类型A+B→ABAB—>A÷B÷...AB+C→A+BC

BC

反应物为多反应物只有一

反应物与生成物反应物和生成物

种而生成物种而生成物有

特征都是两种,且都都

只有一种,多种,即“一变

是单质和化合物为化合物

即‘‘多变一”多”

2、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氢的反应;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氧化剂:提供氧的物质;还原剂:夺取氧的物质(常见还原剂:H2、C、CO)

3、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考点突破

ɪ`

(1)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本考点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查的命题点有:结合题

干中的化学方程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推断反应中未知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结合

表格中的数据,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推断物质在反应中的关系和参与反应的质量等。

(2)微观反应示意图:本考点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查的命题点有:结合微观反

应示意图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和微观意义、判断物质的种类、反应中分子个数个数比、

物质质量比、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等。

(3)化学方程式:本考点贯穿整个试卷,出题形式多样,比较灵活,注重考查书写化学方

程式的基本能力,考查的命题点有:判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误(以选择题形式呈现)、根

据所给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等。

2、【解题技巧】

(1)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①一般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表格中未知数;②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根据反应后质量

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注意: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与该

物质反应无关的物质);③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确定基本反应类型;④判断反应中物质的质

量比,一定要求物质反应前后的差值再作比。

(2)微观反应示意图

①先明确图示的含义,如不同圆圈代表不同的原子,在此基础上可判断物质的种类(如混合

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有机物等);②如属于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将微粒用化学

式表示,再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所涉及的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判断即可。

(3)化学方程式

抓住四查:一查化学式,即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二、查配平,即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三

查反应条件。四查箭头,即检测气体符号或沉淀符合的使用是否规范。

分类讲练

题型一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石蜡熔化前后,其质量不变

B.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C.木材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木材的质量减小

D.铜丝在空气中加热,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铜丝的质量增大

【答案】A

【分析】所有化学变化均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详解】A、石蜡熔化,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是一个物理变化,不能川质量守

恒定律解释,符合题意;

B、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是一个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不符合题意;

C、木材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等物质,是一个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不符合题意;

D、铜丝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是一个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2∙(2022∙四川宜宾•中考真题)大多数动植物呼吸作用时发生反应:X+6O2=6CO2+6H2O,

动植物利用该反应释放的能量维持生命活动。X的化学式为()

A.CfiHi2B.CeHijOC.C(1H12θ6D.CeHiiOs

【答案】C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原子个数守恒,反应后生成物由12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

18个氧原子,反应物为X与氧气反应,所以X有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

故选C。

3.(2022.山东东营.中考真题)为了防止燃气泄漏,常在燃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

醇(C2H5SH),一旦燃气泄漏即可闻到气味。乙硫醇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时会生成一种空气

污染物,该气体可能为()

A.COB.CO2C.SO2D.NO2

【答案】C

【详解】乙硫醇(C2H5SH)由碳、氢、硫三种元素组成,故乙硫醇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时

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其中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故选:Co

4.下图是通过白磷燃烧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锥形瓶内白磷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B.白磷燃烧结束,锥形瓶应冷却后再放在天平上称量

C.实验过程中气球先变大后变瘪

D.瓶底的细砂起隔热作用

【答案】A

【详解】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叫质量守恒定

律。磷和氧气点燃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故参加反应的红磷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

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故A中说法错误,故

选A0

5.(2022•吉林・中考真题)从不同角度认识下图中的反应,其中错误的是()

氢气+氯气-¾>氯化氢

A.宏观现象: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B.微观解析: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C.符号描述:H2+C12=2HCI

D.实践应用:工业上可用于制取盐酸

【答案】C

【详解】A、由图知,从宏观的角度说,该反应是氢气和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

氢,宏观现象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知,反应前,氢气分子由氢原子构成,氯气分子由氯原子构成,反应后氯化氢分子

由氢原子和氯原子构成,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知,该反应是氢气和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燃

H,+C1,-2HCl

,故C符合题意;

D、氢气和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氢,该反应在工业上可用于制取盐酸,故D不

符合题意。

故选c。

题型二表格、图像题

1.(2022.湖北鄂州.中考真题)同学们前往实验室参观,实验员正将甲、乙、丙、丁四种物

质在密闭容器中混合,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表,则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甲乙丙T

反应前质量/g40323

反应后质量/gX31614

A.乙可能是催化剂

B.X的值为25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生成的丙、丁质量之比为14:11

【答案】B

【详解】A、化学反应前后,乙的质量不变,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

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40+3+2+3=x+3+16+14,x=15,

符合题意;

C、反应后,甲的质量减小,甲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增加,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增加,丁

是生成物,乙的质量不变,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该反应符合“一

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D、生成丙、丁的质量比为:(16-2):(14-3)=14:11,不符合题意。

故选Bo

2.(2022.湖南常德.中考真题)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了某一化学反应,涉及的物质

为甲、乙、丙、丁,如图为各物质在反应前和反应后某时刻的质量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A.X的值是31

B.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可能为7:11

C.丁可能为单质

D.反应中消耗甲和乙的质量比为7:4

【答案】C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

20+20+20+20=13+16+20+x,x=31,反应后,甲的质量减小,甲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减小,

乙是反应物,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丁的质量增加,

丁是生成物。

【详解】A、由分析可知,X的值是31,不符合题意;

B、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丁的质量比为:(20-13):(31-20)=7:11,如果甲、丁的化学计量

数之比为1:1,则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11,不符合题意;

C、甲、乙是反应物,丁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丁一定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丁一定是化合物,符合题意;

D、反应中消耗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0-13):(20-16)=7:4,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22•湖南衡阳•中考真题)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此时各物

质的质量分数如图1所示。一段时间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丙25%丙41%

图1图2

A.T是反应物B.X的值为20

C.乙是此化学反应的催化剂D.生成38g甲,需消耗60g丁

【答案】A

【详解】A、反应前丁的质量分数为48%,反应后丁的质量分数为30%,丁的质量分数减少

了48%-30%=l8%,故丁是反应物,故选项正确;

B、由图2可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分数加一起等于I,所以可算出乙的质量分数为

10%,即X的值为10,故选项不正确;

C、反应前乙的质量分数为10%,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也为10%.乙的质量分数在反应前后

不变,故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没有参加反应的杂质,故选项不正确;

Ds由上述分析,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丁的质量比为:(19%-17%):(48%-30%)=1:9,则

—5∙——;解•得X=126g

若生成14g的甲,设消耗丁的质量为X,X9,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A

4.(2022.安徽安徽.中考真题)我国科研人员将二氧化碳高效合成为可供微生物直接利用的

物质X,合成过程中主要物质向转化的微现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O氢原子

・氧原子

•碳原子

A.催化剂提高了合成效率B.X的化学式为CEO

C.CO2合成的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D.一定有含氢元素的物质参与合成反应

【答案】B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催化剂能提高合成效率,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X的化学式为C2H4O2,故选项说法错误;

C、Co2合成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伴随能量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该反应中生成物只有一种且含

有氢元素,因此一定有含氢元素的物质参与合成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e

题型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意义

1.(2022・湖北黄石・中考真题)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点燃ʌ

A.2S+3O2^^2SO3B.HgO=Hg+O2↑

C.2NaOH+H2SO4=Na2SO4+2H2OD.CuSO4+2NaOH=Na2SO4+Cu(OH)2

【答案】C

w

42

【详解】A、硫燃烧产生二氧化硫的方程式是:;错误;

Δ小

2HgO=2Hg+0,↑

B、氧化汞受热分解产生汞和氧气,方程式是;错误;

C、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硫酸钠和水,⅛^⅛⅛½:2NaOH+H2SO4=Na2SO4+2H2O,正

确;

D、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方程式是:

CuSO4+2NaOH=Na2SO4+Cu(OH)2J错误

故选C。

2.(2022∙黑龙江•巴彦县第一中学九年级期中)下列应用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

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高温

A.在高炉中用赤铁矿炼铁:3CO+Fe2O3-2Fe+3CO2置换反应

通电

B.实验室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氧气:2H2O=H2↑+O2↑分解反应

C.证明铁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之前金属:2Fe+6HCl=2FeCl3+3H2↑置换反应

占燃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4P+5O,-2P2O5化合反应

【答案】D

【详解】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但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

故选项错误;

B、实验室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锌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故选项错

误;

C、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12+H?T,故

选项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3.(2022•江西・南康五中九年级期中)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g-Z+∞

«o”“•”表示不同原子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B.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D.反应物可能是氧化物

【答案】D

【详解】A、根据图示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故选项错误;

B、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故选项错误;

D、根据图示可知,反应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该纯净物中含有两种元素,其

中一种元素可能是氧元素,故可能是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题型四化学反应的类型

1.(2022・山东•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二中学八年级期中)下列文字表达式表示的化学反应

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点燃加执

ʌ-蜡烛+氧气二二氧化碳+水b∙碳酸氢钠→碳酸钠+二氧化碳+水

C.铁I氧气点燃>氧化铁D.氢氧化钠+硫酸→硫酸钠+水

【答案】B

【分析】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详解】A、反应物和生成物各为两种,不是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B、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三种物质,是分解反应,符合题意;

C、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一种,不是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D、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两种,不是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2.湖南.衡阳市华新实验中学期中)下列反应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

的是()

点燃,

A.硫+氧气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水-碳酸

加热、点燃、

C.高镒酸钾镒酸钾+二氧化镒+氧气D.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

【答案】D

【详解】A、该反应为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为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为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是,属于分解反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有两种,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该选项符

合题意。

故选D。

小试牛刀

1.(2022∙重庆一中九年级阶段练习)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IOg硫粉和IOg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一定为20g

B.5g食盐加入IoOg水中完全溶解,得到105g溶液,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一定等于消耗的碳的质量

D.质量守恒的原因是化学变化中分子的数目、质量均不变

【答案】A

【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速星SO2,参加反

应的硫、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比为1:1:2,则IOg硫粉在IO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

成20g二氧化硫,故选项说法正确;

B、5g食盐加入IOOg水中完全溶解,得到105g溶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

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一定等于

消耗的碳和氧气的质量和,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成新分子的过程,因此质量守恒的原因是化

学变化中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均不变,分子数目可能改变,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o

2.(2022.广东广州.九年级期中)下列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点燃点燃

A.4Fe+30,—2Fe2O3B.2C+O2-2CO

点燃Δʌ

C.Mg+O2MgO2D.S+O2=SO2↑

【答案】B

3Fe+2。用FeQ,

【详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生成物错误,不符合题意;

点燃

2C+O2=2CO

Bs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符合题意;

2Mg+O2^=2MgO

c、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氧化镁化

学式错误,不符合题意:

点燃

s+o,=so,

D、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条件错

误,无需标注气体符号,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将16g纯净物R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下列判断正确的

是()

A.R只含碳、氢元素

B.消耗氧气32g

C.R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D.R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

【答案】A

【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R中碳、氢元素质量等于二氧化碳、水中碳、氢

122

44g×—×100%=l2g36g×——×100%=4g

元素质量,分别为44、18,12+4=16g,故R只含碳、氢

元素。

【详解】由分析得:

A.R只含碳、氢元素,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消耗氧气为44+36-16=64g,错误;

C.R含碳、氢、氧三种元素,错误:

l2g×100%=75%

D.R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g+4g,错误。

故选A0

4.(2019•山东滨州•中考真题)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

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反应前反应后

A.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C.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等于生成的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答案】B

【详解】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19%-17%=2%,故甲是生成物: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

加反应;反应后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l%-25%=16%,故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减少/

48%-30%=18%,故丁是反应物。

A、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例为2%:16%=1:8,B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C选项说法正确,

不符合题意;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D选项说法正确,

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以质量分数直方图的形式出现,要先看懂图形的

变化,分析数据,弄清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再结合质量分数的数据确定物质变化

的质量比;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

是不参加反应的物质。

5.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守恒。应选用的药品

是()

某溶液3^

某固体

A.铁粉和稀盐酸液体中B.硝酸钾晶体和水

C.碳酸铁粉末和稀硫酸D.铜粉和硝酸银溶液

【答案】D

【分析】由题意,如图所示用敞口容器探究质量守恒,应选择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无气体的化

学反应。

【详解】A、铁粉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烧杯敞口,气体逸出反应体系,A选项药品不能

用来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守恒,不符合题意;

B、硝酸钾晶体和水不会发生反应,B选项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药品不能用来探究化学反应

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守恒,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钏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烧杯敞口,气体逸出反应体系,C选项药品不能用

来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守恒,不符合题意;

D、铜粉和硝酸银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无气体生成,D选项药品能用来探究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守恒,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守恒的药品的选择,所选择的药品要能

够发生化学反应,再结合实验装置进行分析,若为敞口容器的装置,应选择反应物和生成物

均无气体的化学反应,否则因为空气的参与或者气体生成逸散出容器,就不能探究化学反应

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守恒。

6.(2022•山东青岛•九年级期末)下列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能得出正确结论的是

C.J,一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答案】A

【详解】A、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消耗气体但装置密闭,外部气体无法进入,锥

形瓶中物质总质量不变,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进入空气无法被称量,左盘质量减少,无法验证

质量守恒定律。

C、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有未测量的氧气参与反应,生成的固体可能逸散到空气中,

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有气体生成并逸出,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故选Ao

7.(2022•广西柳州•中考真题)从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是学习

化学的一种科学思维。如图是工业上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

正确的是()

OO

•氮原子

O氢原子

甲乙

A.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C.反应前后原子个数改变

D.反应前后分子个数改变

【答案】C

【详解】A、该反应是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总重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C、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则原子的数目、种类和质量不变:符合题

后、;

D、根据反应示意图,该反应是:每一个氮气分子和3个氢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产生2个

氨气分子,则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改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2022・广西广西・中考真题)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种类不变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改变,原子数目不变

C.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发生改变,元素种类不变

D.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

【答案】B

【详解】A、化学反应前后由于有新物质生成,故构成物质的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在化学变

化中原子是最小微粒,故原子的种类、质量、数目均保持不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高温

C+H,O==CO+H2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一定改变,例如,反应前后都是2个分

子,数目不变,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化学反应前后由于有新物质生成,故物质种类一定发生改变,但新物质还是由原物质的

元素构成,故元素种类不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化学反应前后,是分子裂变成原子,原子重新聚合形成新分子的过程,故化学反应的过

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2022.重庆・中考真题)科学家利用太阳光在新型催化剂表面高效分解水,微观过程如下

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OOβ

d≡bd⅜步步-8Ceeo-→∞©o∞£虱原子

///,////,//-,//,/,//,//,O氧原子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C.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D.该过程可看出化学反应经历了原子重新组合

【答案】B

【分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水在太阳光、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

气,化学方程式为:2太阳光22。

【详解】A、根据反应方程式,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新物质的分解反应,正确;

B、根据方程式: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改变,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正确;

D、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水分子聚集

在催化剂表面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

成一个氧分子,然后许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即该过程可看出化学

反应经历了原子重新组合,正确。

故选Bo

10.(2022.广西河池.中考真题)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的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

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的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内T

反应前的

1227556

质量

反应后的

2637X30

质量

A.X=5B.该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

C.丁一定是化合物D.丙可能是催化剂

【答案】C

【分析】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

能属于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增加了

26g-12g=14g;故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14g;同理可以确定乙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

为37g-27g=10g;丁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56g-30g=26g;由质量守恒定律,丙

应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26g-14g-10g=2g,故X的数值为5+2=7。

【详解】A、X的数值为5+2=7,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丁,生成物是甲、乙、丙,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故

选项说法错误:

C、丁是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定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丙是生成物,不是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o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

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11.(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某无色气体含有CH4、CO、Fb中的一种或几种,在足量

中充分燃烧,生成的CCh与HzO的质量比为11:9,该无色气体不可能是()

A.CH4

B.CH4、H2分子数比为1:2的混合气体

C.CO、H2分子数比为1:2的混合气体

D.CH八CO、H2分子数比为I:I:2的混合气体

【答案】B

【详解】A、该气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

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则该气体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

122

(11×-×100%):(9×-×100%)=3J

4418,甲烷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12:4=3:1,故该气

体中可能只含甲烷,不符合题意;

B、CH八比分子数比为1:2的混合气体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一定‹3:1,故该气体不可

能是CH八Fh分子数比为1:2的混合气体,符合题意;

C、CO、氏分子数比为1:2的混合气体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12:4=3:1,故该气体可

能是CO、比分子数比为1:2的混合气体,不符合题意;

D、CH人CO、Hz分子数比为1:1:2的混合气体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12x2):8=3:1,

故该气体可能是CH八CO、比分子数比为1:1:2的混合气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2022.广西桂林.中考真题)实验室里一般不能制得氧气的物质是()

A.高铳酸钾B.氯酸钾C.氯化钠D.过氧化氢

【答案】C

【详解】A、高锦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锌酸钾、二氧化镭和氧气,不符合题意;

B、氯酸钾在二氧化铳催化、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由钠元素和氯兀素组成,不含氧元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氯化钠发生化学反

应后不可能生成氧气,符合题意;

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铳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火力发电厂用石灰浆吸收废气中的SCh:2CaCO3+2SO2+O2=2X+2CO2,则X为()

A.CaSO4B.CaSc)3C.CaSD.CaS2O3

【答案】A

【详解】在2Ca83+2SO2+O2=2X+2CO2中,反应前Ca为2,C为2,O为⑵S为2,反

应后现有Ca为0,C为2,O为4,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后缺

少Ca为2,S为2,O为8,而X前的化学计量数为2,则X的化学式为CaSO

故选Ao

14.(2022•山东临沂•中考真题)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Δ,

A.Ca(OH)2+CO2=CaCO,I+H2OB.2KMnO4=K2MnO4+MnO2+O21

高温

C.CaO+Hq=Ca(OH)?D.Fe2O3+3CO2Fe+3CO2

【答案】B

【分析】分解反应的特征是“一变多

【详解】A.该反应的反应物有2种,不是分解反应。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1种,生成物是3种,符合"一变多''的特点,是分解反应。

C.该反应的反应物是2种,不是分解反应。

D.该反应的反应物是2种,不是分解反应。

故选:B。

15∙(2022∙山东荷泽・九年级期中)下列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的是()

A.水通电氢气+氧气B.碳酸氢镂加热氨气+水+二氧化碳

占燃占燃

C.乙快+氧气跳水+二氧化碳D.硫+氧气八:二氧化碳

【答案】D

【分析】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

于化合反应。

【详解】A、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物质,不

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该反应符合“多变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