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1、秦灭六国(秦统一六国)(1)原因:第一:战国以来的连年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人民渴望统一;第二: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实力强大,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第三:秦王嬴政重用人才,为灭亡六国做了充分的准备。(2)经过:公元前230年—前221年,秦国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3)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确立中央集权制度(1)最高统治者: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2)中央:在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长官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3)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设乡、亭、里等基层组织。3、巩固统一的措施(1)文化①措施: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②作用:有利于政令的推行和不同地域人民的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2)经济措施内容作用统一货币以秦国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统一度量衡以秦制为基础,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便利了经济的发展(3)交通: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4)军事: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5)思想:焚书坑儒,加强了思想控制,摧残了文化。★丞相的职责:行政。太尉的职责:军事。御史大夫的职责:监察。★秦朝的地方制度:郡县制。★秦朝的标准文字是小篆,后推广隶书。货币的标准样式是圆形方孔半两钱。★经济文化措施的影响:促进了全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焚书坑儒”目的:加强思想统治。影响: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秦长城起至点: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向秦始皇建议实行郡县制和焚书坑儒的是李斯。★秦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4、如何评价秦始皇?答: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者,他是一位功过都很鲜明的历史人物。(1)功主要表现在:①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②创立“皇帝”称号,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废分封,立郡县,创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③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全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④修长城,御匈奴。(2)过主要表现在:①大兴土木,横征暴敛,徭役、兵役、赋税沉重,刑法严酷。②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总之,有功有过,功大于过。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1、原因:秦的暴政(表现:赋税沉重,徭役和兵役繁重,刑法严酷,秦二世统治的残暴)2、陈胜吴广起义:(1)原因根本原因:秦的暴政。直接原因:渔阳戍守遇雨延期。(2)过程: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攻占成县,陈胜称王,建立“张楚”政权——主力直逼咸阳——秦二世反击——起义失败。(3)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4)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沉重的打击了秦朝的统治,他们革命的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3、秦朝的灭亡: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多胜少,歼灭秦军主力,刘邦抓住时机,进军咸阳,秦朝统治者投降。4、楚汉之争(1)概况:前206年至前202年,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为争夺地位,展开战争,史称“楚汉之争”。最终刘邦获胜,项羽兵败自刎。(2)性质:统治阶级内部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3)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刘邦重视人才,善于用人,得到萧何、韩信、张良等人的辅佐,项羽刚愎自用,不重视人才,不采纳范增的意见。(4)相关典故:楚河汉界,鸿门宴,四面楚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1、西汉的建立(1)时间: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2)汉初政策:休养生息政策①原因:汉初经济萧条;汉高祖吸取秦亡教训;巩固政权的需要②措施:“兵皆罢归家”,让士兵回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鼓励人民农业生产,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的减免徭役及兵役。③影响:汉初的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2、“文景之治”(1)措施:(1)轻徭薄赋: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2)减轻刑罚: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3)提倡节俭: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汉文帝在历史上以节俭著称。(2)表现: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国库钱粮充盈,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大一统”,一方面是指国家的大统一,另一方面是指国家的统治权要一统于皇帝。“大一统”是中央加强对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大一统的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1、原因(1)政治:汉初实行郡国并行,诸侯王与地方豪强势力强大,威胁中央。(2)经济:富商大贾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3)思想:诸子百家学说流行,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2、措施具体措施作用政治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建立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监察控制强思想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五经”为教材,培养儒学人才,儒士进入各级政权机构经济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使国家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在全国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同意调配物资,平抑物价3、作用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4、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的:加强思想统治。影响: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5、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过程: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随后汉武帝又找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推恩令”的巧妙之处在于: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6、汉武帝在长安设太学(最高学府),地方设立官学,推行儒学教育。7、汉武帝首创年号纪年。8、如何评价汉武帝?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位期间,西汉国力最为强盛。他破格任用贤良之人,进行改革,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各方面巩固了大一统,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但是,汉武帝后期连年征战,国库空虚,奢侈浪费,重用酷吏,导致社会动荡,农民暴动。汉武帝颁布罪已诏,知错就改,避免了一场严重的社会危机。汉武帝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8、人们为什么总把“秦皇汉武”并称?(1)都是我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君主;(2)都采取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这些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且对封建社会历史起了推动作用;(3)“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第13课东汉的兴衰1、东汉的建立(1)西汉灭亡:9年,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代,西汉灭亡。(2)东汉建立: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2、光武中兴(1)措施: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2)结果: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3、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后期的政治特点)(1)原因: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2)危害:政治腐朽不堪,正直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4、黄巾起义(1)原因:东汉后期朝政腐败,时局动荡;自然灾害频发,贫民流离失所;张角创立太平道,长期在底层传教。(2)过程:184年,张角等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因起义军头裹黄巾,故称之为“黄巾军”。历史9个月,最后被镇压。(3)意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1、张骞通西域(1)西域概念: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2)经过第一次第二次时间前119年前138年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访问各国建立友好关系作用使汉朝了解了西域各国的情况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3)意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了解与往来,密切了汉与西域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4)联系所学的历史、地理知识,设想一下在“开西域之迹”的过程中,张骞会遇到哪些艰难险阻?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优秀的品质?①恶劣的自然环境,两次被匈奴扣押等;②张骞的优秀品质:具有坚强的意志,不畏牺牲,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忠于祖国、信守承诺、不辱使命。2、丝绸之路(1)背景: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2)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3)功能(运输的货物):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4)意义: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5)海上丝绸之路:从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锡兰)(6)地位: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3、对西域的管理(1)西域都护的设置①时间: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都护府设在乌垒城②职能: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③意义: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2)班超出使西域①时间:东汉明帝②意义: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得到西域各国的信任;派甘英出使大秦,虽未到达,但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1、造纸术(1)发明:西汉时,人们已懂得造纸的方法。甘肃天水出土的用麻做的纸是世界上已知发现的最早的纸。(2)改进:东汉时,宦官蔡伦改进。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优点:纸的质量提高,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3)作用:纸的使用日益普遍,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2、医学人物生活年代成就张仲景东汉末年著有《伤寒杂病论》,提出“治未病”的理论;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医圣”华佗擅长用针灸、汤药为病人治病,能实施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创造“五禽戏”3、《史记》(1)作者:司马迁(2)地位: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3)内容: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4)影响: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史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4、宗教(1)道教:①背景:东汉末年,苦难的人民寻求精神寄托,提供了道兴起的土壤②创立:张角创立太平道;张陵创立五斗米道③信奉:尊奉黄帝和老子及神仙方术(2)佛教①产生: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摩尼②传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子政务外网与非涉密业务专网互联规范(DB34-T 4319-2022)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垃圾分类处理合同2篇
- 2025年医疗器械代理合同
- 二零二五版美容美发行业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合同4篇
- 2025年仓储物流安全保障合同
- 2025年仓储库房温湿度监控合同
- 二零二五版房地产项目股份分割与转让合同3篇
- 2025年度门窗行业节能门窗技术改造项目合同3篇
- 2025年贵州思州润峰建设投资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湖北武汉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消防产品目录(2025年修订本)
- 地方性分异规律下的植被演替课件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 光伏项目风险控制与安全方案
- 9.2提高防护能力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催收培训制度
- 牧场物语-矿石镇的伙伴们-完全攻略
- ISO 22003-1:2022《食品安全-第 1 部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审核与认证机构要求》中文版(机翻)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解方程练习300道及答案
- 2024年广东省高考地理真题(解析版)
- 2024年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2024高考物理广东卷押题模拟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