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历城第二中学2024年高三一诊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历城第二中学2024年高三一诊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历城第二中学2024年高三一诊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历城第二中学2024年高三一诊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历城第二中学2024年高三一诊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历城第二中学2024年高三一诊考试历史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左传》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仔细观察《秦灭六国示意图》,秦所灭六国中属于西周初期分封的“姬姓”诸侯国的是A.② B.④ C.⑤ D.⑥2.如图是刊登在1910年《神州日报》上的一幅风俗画,画中男子正在张贴的布告上写有“奉旨不缠足”字样。此画旨在说明A.清末新政有利于女性摆脱封建桎梏 B.自由平等观念逐渐为大众普遍接受C.维新变法推动了女性社会地位提高 D.大众传媒改变了人们传统审美标准3.下图是一位欧洲名人的航行路线。这次航行A.首次完成了世界环球航行B.引发了近代自然科学革命C.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D.为进化论产生创造了条件4.晚清中央和各地方设具有传习性质的工艺局,其中直隶各属传习工场艺徒人数达2712人。直隶各属民办工厂,所用技师匠目,多属该工艺局毕业工徒,据此可知A.政府行为对工业化的推动作用 B.满足中国抢占国际市场的需求C.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到来 D.近代企业带有传统官营的色彩5.1853年太平天国正式开科取士,规定:“人人都可考,凡应试者皆及第”,考试内容为拜上帝教的教义,考试还打造出科举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据此判断太平天国的科举考试A.实现了男女平等的主张B.表达了对封建正统的反叛C.争取到士人的广泛支持D.向民众普及了天主教教义6.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礼制文明受到挑战的时代,诸子学说揭示出中国古代礼制文明发展的各种可能选择,提出了礼制文明进一步发展的新思路、新观点,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据此可知“百家争鸣”的意义在于A.彻底否定了传统的礼乐制度 B.确立了儒学的主流学说地位C.推动了古代社会的制度创新 D.开启了思想自由的全新时代7.马克思通过大量文献和资料,深入分析了当时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初步阐述了剩余价值的思想,揭示了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这些成果和结论都写进了《共产党宣言》。马克思的这些研究成果A.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学说B.揭示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社会问题C.提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D.论述了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特征8.天津开埠以前,西北和蒙古地区的羊毛除了制成毛毡以外,其余的都用来沤粪,而大量的骆驼毛,则全部扔掉,任其随风飘扬。至于山东、河南在打麦后剩下的麦秆,多数由农家用于烧火做饭。可是天津开埠后,各种皮毛和利用麦秆编织的草帽辫都成了大宗的出口商品,天津也成为全国最大的皮毛和草帽辫的出口口岸。材料反映出A.北方内陆地区农产品日益商品化B.天津开埠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C.天津因港而兴发展为商业大都会D.北方内陆地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9.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其“中国化”的准确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融合B.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C.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D.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10.《毛诗序》(《诗经》的一个版本)中言“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这表明A.中国古代民主思想浓厚 B.诗歌有助于政治教化C.《诗经》是现实主义文学 D.诗歌是最佳劝谏方式11.20世纪70年代,不结盟国家决定建立原料生产出口机会理事会和资助发展中国家出口原料和初级产品的特别基金,到80年代初,各类原料生产和出口国组织达到22个。这些组织和基金的设立A.消除了不结盟国家内部的摩擦B.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C.启动了新兴经济体的团结合作D.有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12.阅读下列《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中国这一时期外交状况的结论是年份19691970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1978国家数495469878895103107110112①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②外交战线未受文革干扰③中美关系逐步缓和④中美正式建交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④13.《诗经·商颂》充分体现了殷人祭祀先祖(鬼神)时那种恭敬虔诚、谨严端肃,表现出惶畏的心理;《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这一变化体现了A.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B.朴素的人文主义色彩C.宗法等级观念的淡化D.天道与伦理完全分离14.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口红效应”经济理论首次被提出,即经济不景气时,人们就会转向购买廉价奢侈品,口红虽非生活必需品,却兼具廉价和粉饰的特点,能给消费者带来心理慰藉。美国电影因其虚构的美好,也成为“口红效应”的受益者之一这一现象说明A.新政促进了第三产业繁荣B.经济危机引发精神危机C.人们面对危机能够淡定应对D.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认同15.两宋科举考试不问家世,一旦录取,仕途优越,宰相90%以上系科举出身。两宋的皇子都不直接封王,通常先授防御使头衔,后逐渐升至亲王,亲王又不得世袭,朝会班序居于宰相之下,官属亦从简。这反映了此时A.官僚机构简洁高效 B.科举制冲击了宗法观念C.文官政治不断发展 D.奉行“重文轻武”政策16.“左右共治”是法国政府生活中的独有现象,其指分属不同党派阵营的总统与总理在同一任期内共同执政的局面。下表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出现的三次“左右共治”情况。这一现象执政期(年)总统总统党派总理总理党派1986~1988密特朗社会党(左)希拉克保卫共和联盟(右)1993~1995密特朗社会党(左)巴拉迪尔保卫共和联盟(右)1997~2002希拉克保卫共和联盟(右)若斯潘社会党(左)A.使得总统的权力被削弱 B.有利于法国两党制的发展C.说明法国政体更为民主 D.影响政府权威及国家管理17.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势力沿长江航线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最远可达A.江西省B.湖北省C.陕西省D.四川省18.建炎三年(1129年)四月,高宗改门下侍郎、中书侍郎为参知政事,同时废除尚书左、右丞。南宋初年,还曾设“权同知三省枢密院事”,属执政官之列。这反映出宋代()A.官僚政治发生显著变化 B.中央行政机构走向完善C.君主专制制度得以强化 D.丞相职权范围略有缩小19.1960年,英国与奥地利、丹麦、挪威、葡萄牙、瑞士、瑞典六国建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由于联盟的实力不及欧共体,英国和丹麦于1972年底退出联盟,后加入欧共体,其余成员国也纷纷与欧共体国家签署建立自由贸易区协定。这体现了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力日趋减弱B.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放缓C.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向明显D.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20.从时间、空间和史实概述三个维度整理“历史时空框架”,有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下列关于“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时空框架中,三个维度对应均正确的是选项时间空间史实概述A1931年井冈山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1935年遵义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C1942年延安开展整风运动,纠正党内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D1949年北京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共同纲领》A.A B.B C.C D.D21.清朝驻某国参赞在《樱花歌》诗句“一朝轮舶炮声来,惊破看花众人梦”中描述的史实涉及国家有:A.英、法B.美、日C.中、俄D.日、俄22.陈独秀认为:“三纲之名词,虽不见经,其学说实质是孔教之本意”;有学者认为“虽不见经”,但见于“子”,在《韩非子·忠孝》一篇中说过这样一种说法:“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这说明A.“三纲”之说来源于法家学派 B.陈独秀对孔教理解偏颇C.汉代儒学吸收了其他学派思想 D.儒家与法家同源23.18世纪时,法国博物学家布丰认为新大陆气候和环境的不良特征使那里的生物退化和低劣:荷兰学者德波认为,克里奧尔人(美洲土生白人)缺乏不屈不挠的精神,智力和体力均过早衰退。这些观点可能A.促使美洲大量向外移民 B.受达尔文进化论影响C.激化英法在北美的矛盾 D.成为殖民统治的借口24.1914年2月,农工商部公布了《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此后,农工商部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从中可获取的准确信息包括①北洋政府倡导使用国货②当时民族工业发展的环境相对宽松③民众掀起抵制洋货运动④政府实行有利于民族经济发展的政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5.下面是1919年国人描绘的《蛇吞犬食)图,其右则是二十一条的诸条内容,填满了漫画周围的空间,最左题着“请同胞以血泪读之广为发布翻印尤佳,中华民国全国国民爱国团印”,这反映出当时A.边疆危机开始引发国人关注B.群众抵制日货运动的兴起C.晚清海防思想影响社会风潮D.民众对日本不满情绪加剧26.下表为不同资料对1912年全国人口统计的历史记述。据此可推知A.清末人口分布状况和人口发展趋势 B.文献记载具有较大随意性不足为信C.1930年初人口统计更接近历史真相 D.人口统计结果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27.《浅议中国政治制度对城市行政管理的影响》文中写道:“…在这样的制度框架下官员对下管理地方事务,对上服从或者等待调遣,很多建设环节仅限于政府强大的纵向行政运作体系中……“由此可见郡县制下的城市管理模式A.不利于公众力量的积极参与 B.有利于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C.有助于城市建设的科学规划 D.官员疏于政务贪污腐败成风28.如表为1914—1927年中国的净进口货值和净出口货值(单位:千海关两)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半殖民地的程度不断加深B.中国的进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C.中国产品在一战后失去竞争力D.进出口贸易深受时局变动的影响29.下表是1955—1959年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统计表,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新中国的外交空间得到了全方位拓展B.美国彻底放弃了对新中国的孤立政策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意义巨大D.万隆会议密切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关系30.下表是唐朝中央机构职责的整理。其中④对应的机构是官职

职责

①尚书省

掌典领百官。

②门下省

掌出纳帝命,相礼仪。

③刑部

掌律令……按覆谳(读[yàn],审判定罪)禁之政。

掌天下土地人民钱谷之政。

A.户部 B.吏部 C.中书省 D.礼部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根据如图所示,回答问题问题:(1)将正确的字母填入图标的括号中A.公民法B.万民法C.十二铜表法(2)在公元前3世纪以后,罗马法为什么不断完善和发展?(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说道:“也许,罗马人在思想上的一个最重要的贡献是,它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当时存在这样的观念:一个民族无论去何处,总携带它自己的法律。”结合上述观点谈谈你对古代罗马法的看法。(4)如果你想更深入地研究罗马法还可以借助哪些手段?32.阅读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沙糖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宋代的笔记文)(成书于1095年)有一则笑话:顷有秉政者,深被眷倚,言事无不从。一日御宴,教坊杂剧为小商,自称姓赵名氏,负以瓦瓿,卖沙糖。道逢故人,喜而拜之。伸足误踏瓿倒,糖流于地,小商弹指叹息曰:“甜采你即溜也,怎奈何!”左右皆笑。俚语以王姓为“甜采”。材料二《马可·波罗行纪》,亨利·玉尔的辑译记载:“在这座城市归属大汗之前当地人不懂得如何制作精糖,他们只是习惯于把蔗浆熬煮并澄取精华,冷却后,即变成黑稠糊。”材料三元代官修《农桑辑要》甘蔗一节有云:“其下截肥好者,留熬沙糖。”并收编了详细的“煎熬法”,是将甘蔗“压挤取汁”之后,“即用铜锅,内斟酌多寡,以文武火煎熬。其锅隔墙安置,墙外烧火,无令烟火近锅。专令一人看视,熬至稠粘,似黑枣合色。用瓦盆一个,底上钻箸头大窍眼一个;盆下,用瓮承接。将熬成汁用瓢豁于盆内。极好者澄于盆;流于瓮内者,止可调渴水饮用。”——以上均摘自《读书》2019.9(1)以上三则材料可以用来研究什么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可以得出什么重要信息?(2)你认为上述关于沙糖的叙述是否真实?请以三则史料的价值为依据说明理由。33.一份奏折鸦片战争时,琦善派人探听了一些英国的情况,并据此写了一份奏折上报朝廷,言道:该国王已物故四年,并无子嗣,仅存一女,年未及笄,即为今之国王。该国有大族二十余家,皆其国之权臣,议事另有公所,只须伊等自行商榷,不受约束。揣其词意,或前此粤省烧毁之烟,其中即有各该权臣之物。是固蛮夷之国,犬羊之性,初未知礼义廉耻,又安知君臣上下?且系年经弱女,尚待择配,则国非其国,意本不在保兹疆土,而其国权奸之属,只知谋取私利,更不暇计其公家,…….故求索不专在通市。——选自《琦善奏探询英国各情形折》问题:(1)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琦善获得了哪些情报?(2)你如何看待琦善的这份奏折?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战国后期的地图中,⑥是西周初期分封的“姬姓”诸侯国燕国,D项正确;与图中②④对应的是战国初期“三家分晋”建立的韩国和赵国,AB两项错误;⑤是田氏代替姜氏统治的齐国,不是西周初年分封的姬姓诸侯国,C项错误。2、A【解析】

依据材料“奉旨不缠足”可以得出清末新政有利于女性摆脱封建桎梏,A正确;自由平等观念逐渐为大众普遍接受说法不准确,排除B;材料反映的时间是1910年,是清末新政的影响,此时维新变法运动已经结束,排除C;材料并不能反映大众传媒改变了人们传统审美标准,排除D。3、D【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航行路线从英国西南部的城市普利茅斯出发,没有经过东南亚,从澳大利亚进入印度洋,由此可知是19世纪30年代达尔文为时五年的环球科学考察,故D项正确;首次完成了世界环球航行的是麦哲伦船队,但是麦哲伦船队是从西班牙出发的,与达尔文的环球航行路线并不一样,故排除A项;引发近代自然科学革命的是哥自尼的日心说,故B项错误;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的是哥伦布,故排除C项。4、A【解析】

依据材料“民办工厂,所用技师匠目,多属该工艺局毕业工徒”来看,晚清时期政府推动了工厂的建立和技术人才的培养,对中国近代工业化产生了推动作用。A正确;此时中国尚不能维护国内市场,更不用提及抢占国际市场,B错误;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时中国处于民国政府统治时期,清政府已被推翻,C错误;工艺局有官办色彩不能代表整个近代企业都带有官营的色彩,D错误。故选A。5、B【解析】

根据题干“人人都可考,凡应试者皆及第”“…打造出科举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可知太平天国时期,传统科举规则与内容被打破,突破了封建礼教束缚,故B项符合题意。“实现了男女平等的主张“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C项,材料未体现士人对太平天国科举政策的支持,排除。D项,题干不能反映天主教教义通过科举考试实现普及,排除。6、C【解析】

据材料“提出了礼制文明进一步发展的新思路、新观点,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并结合所学知识百家争鸣的意义可以得出,百家争鸣推动了古代中国的社会的制度创新与发展,故C正确;A“彻底否定”说法不正确,排除;儒学主流学说地位的确立是在汉代,故B不正确;思想自由在中国古代不适用,中国古代统治者一般都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故D不正确。7、B【解析】

材料主要反映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揭露,无法体现社会主义理论问题,且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社会主义理论学说是19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出的空想社会主义,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深入分析了当时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并结合所学可知,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分析,《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当时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关内容,且这一理论不属于《共产党宣言》的内容。故C项错误。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之一,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不符合《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间,故D项错误。8、A【解析】

材料“天津开埠以前”“山东、河南在打麦后剩下的麦秆,多数由农家用于烧火做饭”“天津开埠后,各种皮毛和利用麦秆编织的草帽辫都成了大宗的出口商品”反映了天津开埠前、后“羊毛”“麦秆”的用途不同,由之前的“沤粪”“扔掉”“烧火做饭”变为之后的“出口商品”,反映了内陆地区农产品日益商品化。故答案为A项。B项,农产品出口不能代表经济近代化,排除;C项,题干不能说明天津成为商业大都会,排除;D项,题干不属于自然经济解体特征,而且“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而天津开埠通商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排除。9、C【解析】

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可知,毛泽东思想是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因此“中国化”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C正确;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是‘中国化’的一部分,A错误;工人运动是中国革命的一部分,中国革命是全民族的革命,因此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是‘中国化’的表现之一,B错误;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D错误。故选C。10、B【解析】

从材料中“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可以看出,材料强调的是“风”的双重作用,天子用“风”教育感化臣民,臣民用“风”讽谏规劝统治者,这说明诗歌有助于政治教化,B正确;A中的“民主思想浓厚"说法错误,排除;仅从材料不能得出《诗经》是现实主义文学,属于孤证,C排除;D说法绝对化,排除。故选B。11、D【解析】

由材料“不结盟国家决定建立原料生产出口机会理事会和资助发展中国家出口原料和初级产品的特别基金”可知,不结盟国家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争取国际话语权,故成立了一些区域性的合作组织和基金,而这显然有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故选D。各国的国家利益不可能完全相同,故不结盟国家内部的摩擦不可能被消除,排除A;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排除B;欧洲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经开始走向一体化,故C项中“启动”的说法不符合材料的时间限定,排除。12、C【解析】

由六十年代末起,中国的建交国数量不断增长,体现了外交关系出现全新局面,①符合题意;七十年代初期,中国建交国数量增长较慢,说明外交战线还是受到了文革干扰,②错误;1972年以后,中国建交国数量迅速增加,结合所学可知中美关系逐步缓和,③符合题意;表格内容无法体现中美正式建交的内容,④错误。综上所述,故选C,排除ABD。13、B【解析】

从材料中的“《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可以看出,人们从对先祖鬼神的尊敬变为对现实中的人本身的关注,体现出朴素的人文主义色彩。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涉及王权,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宗法等级观念的变化,排除C项;D项中的“完全分离”说法绝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14、B【解析】

根据材料“给消费者带来心理慰藉”“虚构的美好”“口红效应”等词可知,经济危机的创伤让人们寻求精神上的慰藉,故B项符合题意。A项,“口红效应”不能说明第三产业的繁荣,故排除。C项,是对材料的误读,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项,材料并未体现现代艺术的发展,故排除。15、C【解析】

两宋重视科举,而且亲王朝班序列位于宰相之下,说明这一时期对文官重视,有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格局,选项C正确;宋代有冗官现象,排除A;皇子不直接封王并不是科举制导致的,排除B;材料未体现出“轻武”,排除D。16、D【解析】

“左右共治”现象下总统和总理分属不同党派阵营,容易导致政党间争权夺利,影响政府的权威,不利于国家对社会的管理,也不利于社会问题的高效解决,故答案为D项;总统的权力是法律规定的,不是“左右共治”决定的,排除A项;法国是实行多党制的典型国家,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与其他国家的比较,C项结论不能得出,排除。17、D【解析】

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中国被迫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帝国主义势力沿长江航线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最远可达四川省,故D正确;江西省、湖北省都不符合“最远”,排除AB;陕西省属于黄河流域,不符合“长江航线”,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势力沿长江航线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最远”,联系所学《马关条约》的内容分析解答。18、C【解析】

据材料“改门下侍郎、中书侍郎为参知政事”“‘权同知三省枢密院事’,属执政官之列”等信息可知,北宋参知政事和南宋三省枢密院事均参与执政,其目的是进一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说明君主专制得到了强化,故C项正确;材料仅反映出宋代中央机构的调整,与官僚政治的变化有本质区别,故A项错误;参知政事和三省枢密院事的设置与中央行政机构的完善没有因果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丞相职权范围的变化,故D项错误。19、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英国和丹麦于1972年底退出联盟,后加入欧共体,其余成员国也纷纷与欧共体国家签署建立自由贸易区协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信息所处时代特征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向明显,故选C项。材料没有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力日趋减弱,故排除A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放缓与所学史实不符,排除B项。仅从材料判断不出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故排除D项。点睛:材料“英国和丹麦于1972年底退出联盟,后加入欧共体,其余成员国也纷纷与欧共体国家签署建立自由贸易区协定”反映出区域经济组织的发展状况,从中分析出正确答案。20、C【解析】

依据毛泽东思想可知,为了改变党内存在的左倾、右倾错误,并且改善同共产国际的关系,共产党于1942年在延安进行了整风运动。C正确;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使中国革命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时间不符,A错误;1945年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B错误;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此时尚未改北平为北京,D错误。故选C。21、B【解析】

据材料“一朝轮舶炮声来,惊破看花众人梦”并结合所学可知,1853年,美国佩里率舰队叩关,史称“黑船事件”,使日本从锁国走向开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故B正确;英、法、中、俄与“黑船事件”无关,故AC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一朝轮舶炮声来,惊破看花众人梦”,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日本“黑船事件”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22、C【解析】

由“三纲之名词,虽不见经,其学说实质是孔教之本意”“虽不见经”,但见于“子”及“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可知,汉代儒学吸收了法家等其他学派思想,故C正确;“三纲”之说吸收了法家等其他学派思想,并非“来源于”,排除A;陈独秀对孔教理解正确,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儒家与法家同源,排除D。23、D【解析】

法国和荷兰学者认为美洲“生物退化和低劣”、美洲人“缺乏不屈不挠的精神,智力和体力均过早衰退”,这一观点可能会被欧洲殖民者利用,成为其在美洲实行殖民统治的借口,D项正确;18世纪欧洲生物学家认为美洲人体质、精神早衰和低劣,不能促使美洲大量向外移民,不会激化英法在北美的矛盾,AC两项错误;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是在19世纪中期才提出的,B项错误。24、B【解析】

从材料中的“农工商部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可以看出,北洋政府倡导使用国货,实行有利于民族经济发展的政策,使得当时民族工业发展的环境相对宽松,①②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反映民众掀起抵制洋货运动,排除含有③的A、C、D项。25、D【解析】

结合材料中的“1919年”、“则是二十一条的诸条内容”、“请同胞以血泪读之广”等信息再结合图片中“邪恶的毒蛇(日本)正在吞噬中华民国的领土”可知,1915年日本强迫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吞并中国野心增强,而且在巴黎和会上要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使中国感受到严重的民族危机。1919年的这幅《蛇吞犬食》体现了当时中国民众对日本不满的情绪,故选D项。边疆危机开始引发国人关注发生在鸦片战争后,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民众对日本的不满情绪,没有体现群众抵制日货的运动,故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提供的时间属于民国时期,不是晚清,排除C项。26、D【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清史稿对人口的统计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而学者对人口统计的重新整理具有新的参考价值,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无法看出清末人口分布,也无法说明人口发展趋势,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人口统计有较大随意性,排除B项;从材料信息不能判定1930年的人口统计是否接近历史真相,排除C项。故选D。27、A【解析】

据材料“…在这样的制度框架下官员对下管理地方事务,对上服从或者等待调遣,很多建设环节仅限于政府强大的纵向行政运作体系中……”可知,郡县制制度下很多建设环节仅限于政府强大的纵向行政运作,民众是被管理者而非参与者,故A符合题意;据材料没有涉及“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城市建设的科学规划”、“官员疏于政务贪污腐败成风”,B、C、D错误。28、D【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915年、1919年中国入超数值较小。联系所学可知1915年袁世凯与日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消息传出以后,国人主张抵制日货,人人用国货;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也掀起提倡国货运动,可以得出进出口贸易深受时局变动的影响,故选D;单从净出口进口贸易额不能看出半殖民地程度加深,A错误;BC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29、D【解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1955—1959年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绝大部分是亚非国家,这主要是因为1955年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国家主要亚非国家,排除A项;美国放弃对新中国的孤立政策的标志是尼克松访华,排除B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排除C项。故选D。30、A【解析】试题分析:熟悉唐代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六部各自职责即可答题;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议诏令;尚书省执行诏令、统率百官;吏部管人事;户部管赋税、户口等;礼部管礼仪、教育等;兵部管国防;刑部管司法;工部管工程建设。从这些职责来能,“掌天下土地人民钱谷之政”是户部的职责,即选A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①(C)②(A)③(B)(2)原因:随着古代罗马国家的壮大和发展,为了进一步有效的维护罗马公民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维系罗马社会的稳定和团结,罗马政府在不同时期制定或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和文献;统称为“公民法”;进入帝国时代后军事扩张人口的增加,协调罗马人与非罗马人的权利关系,屋大维开始,颁布了一系列敕令,逐渐形成为一种适用于境内各民族的共同法律,统称为“万民法”。(3)罗马法是罗马人在思想上的一个最重要的贡献。他们用理性即法律来规范社会生活;维系帝国的统治;体现了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决心。并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完备的形式对后来欧洲各国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罗马法也有其局限性,它将奴隶排斥在法律对象之外,体现了其等级间的差异。(4)还可以借助考古发现、档案、文献、著作、笔记、回忆资料检索和调查访问等。【解析】

(1)公元前449年的《十二铜表法》,它是古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以公元前3世纪中期为界,之前的罗马法适用于罗马境内的公民,故叫公民法,之后的罗马法适用于罗马境内一切自由民,故叫万民法。故分别填:①(C)②(A)③(B)。(2)公元前3世纪,罗马征服并统一了意大利半岛,然后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至1世纪前后,罗马帝国已经建立三十多个海外行省,控制欧、亚、非三大洲的广阔疆域,统治了许多不同的民族。罗马法律改革非常迫切:被征服者得不到法律保护对罗马统治表现岀强烈不满;罗马版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