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配合比设计4.0.1超缓凝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规定,并应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4.0.2超缓凝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通过计算和试配确定。超缓凝混凝土的试配强度应按下式确定:fcu,0≥fcu,k+1.645σ(4式中:fcu,0——超缓凝混凝土的试配强度(MPa);fcu,k——超缓凝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这里取超缓凝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值(MPa)。σ——超缓凝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4.0.3超缓凝混凝土的水胶比应按下式确定:WB=αaf式中:k——超缓凝混凝土的强度影响系数,为同一配合比超缓凝混凝土28d抗压强度值与普通混凝土28d抗压强度值的比值,可实测。无实测值时,宜按表4.03取值。初凝时间在60h~80h,可按0.90取值;初凝时间在80h~100h时,可按0.85取值。fb——胶凝材料28d胶砂抗压强度实测值(MPa)。αa、表4.03超缓凝混凝土的强度影响系数取值表初凝结时间(h)60~8080~100系数k0.900.854.0.4超缓凝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拌合物出厂坍落度宜控制在160mm~220mm,干孔灌注时到浇筑工作面的坍落度宜控制在140mm~180mm,水下灌注时到浇筑工作面的坍落度宜控制在180mm~200mm。2矿物掺合料的掺量应通过试配确定,C20~C40强度等级混凝土矿物掺合料掺量宜为25%~50%,C15及其以下强度等级混凝土的矿物掺合料掺量宜为50%~70%。3混凝土拌合物的初凝时间宜大于60h,终凝时间宜小于120h,且初终凝时间差宜小于20h。4水胶比宜为0.35~0.70。5砂率宜为35%~45%。6用水量宜为175kg~200kg。4.0.5超缓凝剂掺量的确定应符合以下规定:1应根据混凝土设计凝结时间及超缓凝剂厂家提供的推荐掺量范围进行选择,并应经过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后确定。2采用葡萄糖酸钠超缓凝剂时,掺量宜控制在0.25%~0.30%;采用蔗糖超缓凝剂时,掺量宜控制在0.15%~0.25%。3超缓凝混凝土强度等级每提高或降低一个等级时,超缓凝剂掺量宜相应增加或降低0.01%~0.02%。4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应采用实际工程使用的原材料,配合比试验的凝结时间值应比设计值高5%~10%。4.0.6特殊条件下超缓凝剂的掺量调整应符合以下规定:1夏季施工时,超缓凝剂的掺量(缓凝组分折固掺量)应比常温下的掺量增加0.02%~0.05%。2冬季施工时,超缓凝剂的掺量(缓凝组分折固掺量)应比常温下的掺量降低0.02%~0.05%。3对矿物掺合料掺量大于40%的混凝土,超缓凝剂掺量(缓凝组分折固掺量)应降低0.02%~0.05%。4.0.7计算出的超缓凝混凝土配合比必须通过试配予以调整,混凝土的试配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进行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试验,试验结果应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兼作主体结构的超缓凝混凝土还应进行耐久性试验,试验结果应满足耐久性要求。4.0.8超缓凝混凝土设计配合比应在生产和施工前进行适应性调整,应以调整后的配合比作为施工配合比。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应及时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并应根据其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5生产与施工质量控制5.1原材料管理5.1.1超缓凝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检验应符合《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定。原材料的质量应符合本规程第3.3节的相关规定。5.1.2水泥进厂时应对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等性能进行复检。矿物掺合料应对其品种、质量等级进行检查,并应对其技术指标进行复检。5.1.3超缓凝剂进场检验和工程中的抽检项目应包括pH值、密度(或细度)、混凝土凝结时间和减水率等。5.1.4胶凝材料和骨料的贮存应符合下述规定:1水泥应按品种、强度等级和生产厂家分别贮存,不得与矿物掺合料等其他粉状物料相混,并应防止受潮;2矿物掺合料应按品种、质量等级和产地分别贮存,不得与水泥等其他粉状物料相混,并应防雨和防潮;3骨料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堆场应采用能排水的硬质地面,并应有遮雨防尘设施;5.1.5超缓凝剂和其他外加剂的贮存应符合下述规定:1外加剂应按不同供货单位、不同品种、不同牌号分别存放,标识应清楚。2粉状外加剂应防止受潮结块,如有结块,经性能检验合格后应粉碎至全部通过0.63mm筛后方可使用。液体外加剂应放置阴凉干燥处,防止日晒、受冻、污染、进水或蒸发,如有沉淀等现象,经性能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3外加剂进入混凝土搅拌站应立即取代表性样品进行检验,进货与工程试配时一致方可人库使用。若发现不一致时,应停止使用。5.1.6各种原材料贮存处应有显著标识。5.2混凝土拌制5.2.1原材料计量应采用电子计量设备,其精度应满足《混凝土搅拌站(楼)》GB/T10171的要求,使用前应确认其工作正常。每一工作班开始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零点校准。每盘混凝土的原材料计量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2.1的规定,并应每班检查1次。在原材料计量过程中,应根据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变化及时调整水和粗、细骨料的称量。表5.2.1混凝土原材料计量允许偏差(按质量计,%)原材料品种水泥骨料水外加剂掺合料每盘计量允许偏差±2±3±1±1±2累计计量允许偏差±1±2±1±1±1注:累计计量允许偏差是指每一运输车中各盘混凝土的每种材料计量和的偏差。5.2.2超缓凝混凝土应采用预拌混凝土搅拌站集中生产,并应符合《预拌混凝土》GB/T14902的规定。搅拌机应满足《混凝土搅拌机》GB/T9142的要求,宜采用双卧轴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机在使用前应清洗干净,在使用工程中不得搅拌其他品种的混凝土。5.2.3原材料投料方式应满足混凝土搅拌技术要求和混凝土拌合物质量要求。搅拌时间宜控制在60s~90s,当外加剂以粉剂掺入时,搅拌时间应增加30s。5.2.4超缓凝混凝土制备应符合环保的规定,并宜符合《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预拌混凝土》HJ/T412的规定。粉料输送及称量应在密封状态下进行,并应有收尘装置。5.2.5搅拌应保证超缓凝混凝土拌合物质量均匀;同一盘混凝土的搅拌匀质性应符合《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定。5.3工作性能检验5.3.1超缓凝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检验应符合《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本规程的有关规定。5.3.2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应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对超缓凝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进行抽样检验。5.3.3超缓凝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抽样检验项目应包括凝结时间、坍落度、保水性、黏聚性。5.3.4超缓凝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能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桩混凝土量小于25m3时,凝结时间、坍落度、保水性、黏聚性应每桩检验2次,前后各一次;2单桩混凝土量大于25m3时,凝结时间、坍落度、保水性、黏聚性应每桩检验3次,前中后各一次。5.3.5超缓凝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应符合本规程第3.4节的规定。5.4混凝土运输、浇筑与养护5.4.1超缓凝混凝土的施工除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和《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本规程的有关规定。5.4.2超缓凝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应离析和分层。严禁在超缓凝混凝土运输和浇筑成型过程中往拌合物中加水。当运至浇筑工地的混凝土坍落度不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调整,并应进行记录。5.4.3超缓凝混凝土的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保证单桩混凝土浇筑能够连续紧凑地进行,单桩混凝土浇筑时间不宜超过8h,同时应满足在超缓凝桩初凝前浇筑完普通钢筋混凝土桩,保证两颗桩的混凝土接合面不产生渗水的施工缝和钢套管顺利拔除。2混凝土浇筑的充盈系数不得小于l.0,也不宜大于1.3。3浇筑混凝土时,当套管通过的地层地下涌水量较少时,可采用干孔作业浇筑混凝土,且须振捣;若地下涌水量较大、发生管涌或孔底不稳定时,应按水下混凝土浇筑法施工。4混凝土初浇筑量应能保证混凝土浇筑入后,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不小于0.8m~1.3m,导管内混凝土柱和导管外泥浆柱应保持平衡。5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导管应始终埋在混凝土中,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面,导管埋人混凝土面的深度宜为3m~10m,导管埋人深度不得小于2m。导管应勤提勤拆,一次提管拆管不得超过6m。6混凝土浇筑中应经常测定和控制混凝土面上升情况,当混凝土浇筑达到规定标高时,应经测定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停止浇筑。7混凝土实际浇筑高度应比设计桩顶标高高出一定高度,最小高度不宜小于桩长的3%,且不应小于1m。8套管应随混凝土灌注逐段起拔,起拔时间应控制在超缓凝桩初凝之前,并应注意始终保持套管底低于混凝土面不小于2.5m。9混凝土浇注完毕后应及时拔出套管、清除孔口泥浆和混凝土残浆。桩顶混凝土面低于自然地面高度的桩孔应立即回填或加盖。5.4.4超缓凝混凝土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混凝土浇筑完毕的桩旁,36h内不得开孔。3在高温、高风、低湿的夏季施工期间,桩顶标高与自然地面标高持平或接近的桩,桩端应采取保湿措施。3冬期施工期间,桩顶标高与自然地面标高持平或接近的桩,桩端应采取保温措施。
6质量检验与验收6.0.1超缓凝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检验应符合本规程第5.3节的规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应符合本规程第3.4节的相关规定。6.0.2硬化混凝土性能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超缓凝混凝的强度检验评定应符合《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的规定,其他力学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2超缓凝混凝土的耐久性能检验和长期性能检验评定应符合《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的规定。6.0.3超缓凝混凝土力学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应符合本规程第3.4节的规定。6.0.4超缓凝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验收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的规定。6.0.5钻孔咬合桩兼作主体结构的一部分且有耐久性要求时,在超缓凝混凝土工程验收时,超缓凝混凝土的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应符合本规程的第3.4节的规定。本规程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引用标准名录《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GB/T50733《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混凝土搅拌站(楼)》GB/T10171《混凝土搅拌机》GB/T9142《预拌混凝土》GB/T14902《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4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预拌混凝土》HJ/T412《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
云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超缓凝混凝土配制及应用技术规程DBJ53/T-××-20××条文说明编制说明《超缓凝混凝土配制及应用技术规程》(DBJ53/T-××-20××),经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xx年xx月xx日以第xx号公告批准发布。本规程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工程建设中超缓凝混凝土应用技术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内外先进技术法规、技术标准,通过试验取得了超缓凝混凝土应用技术的相关重要技术参数。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程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超缓凝混凝土配制及应用技术规程》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程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要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供使用者参考。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程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程规定的参考。目次l总则 192术语和符号 202.1术语 203技术要求 213.1基本规定 213.2超缓凝剂 223.3其他原材料 213.4混凝土性能 234配合比设计 254.1一般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4.2设计参数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4.3配合比的计算、试配与调整 错误!未定义书签。5生产与施工管理 275.1原材料管理 275.2混凝土拌制 275.3工作性能检验 285.4混凝土运输、浇筑与养护 286质量检验与验收 30l总则1.0.1由于城市建设的不断进行,城市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朝着多元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作为建筑的主要材料-混凝土必须与其相适应。超缓凝混凝土是建筑材料领域里一个新的研究成果,是一种能够在较长时间内,通过调整超缓凝剂掺量来调节凝结时间而不致破坏混凝土性能,且其后期强度与普通混凝土无较大差异的新型混凝土。超缓凝混凝土可以弥补传统缓凝混凝土在凝结时间上的局限性,拓宽混凝土的应用领域,但是目前关于超缓凝混凝土的配制及应用技术没有相关的标准可循,未能实现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本规程主要根据我国现有的标准规范、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并参考国外先进标准制定而成,旨在规范超缓凝混凝土的配制及超缓凝混凝土技术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确保超缓凝混凝土工程质量,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1.0.2超缓凝混凝土具有较长的凝结时间,且具有足够的后期强度,其特性和有关技术要求与常规的普通混凝土有所不同,原材料、配合比和施工的控制要求也比常规的普通混凝土较为严格。本规程是针对超缓凝混凝土的技术要求、配合比设计、施工和质量检验的专用标准,可以为设计、生产、施工、监理、质检和科研等单位的相关人员,在确定或检验超缓凝混凝土质量时,提供一个统一和规范的试验准则,使相关的试验及试验结果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并有助于控制混凝土工程质量。1.0.3超缓凝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二者在制备工艺、施工工艺、工作性能与强度性能等诸方面有相同之处,又确无必要一一列入本规程。因此,超缓凝混凝土在应用过程中,除执行本规程的规定外,与本规程有关的、难以详尽的技术要求,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本规程的有关内容,将随着超缓凝混凝土技术的进步以及工程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得到补充和完善。
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2.1.2分别对缓凝剂和超缓凝剂进行了定义。在合理掺量范围,缓凝剂和超缓凝剂均可延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利于施工操作,同时一旦混凝土凝结后,强度又能迅速增长,不显著影响混凝土后期强度的发展。本规程根据二者对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延缓强弱进行区分,并规定了其对混凝土后期强度的影响范围。合理掺量范围内,延缓混凝土初凝时间小于24h且对混凝土后期强度影响低于5%的定义为缓凝剂;延缓混凝土初凝时间大于24h且对混凝土后期强度影响低于15%的定义为超缓凝剂。常见的缓凝剂包括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两类,有机缓凝剂为常用的混凝土缓凝剂。2.1.3~2.1.4分别定义了超缓凝减水剂、超缓凝高效减水剂。他们都是由超缓凝剂与减水组分复合而成的一类复合外加剂,兼具超缓凝功能和减水功能。他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减水率不同,其减水率的范围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的规定。2.1.5~2.1.6分别定义了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凝结时间是超缓凝混凝土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凝结时间的测定参照《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第4章凝结时间试验和本规程第3.4.2条的规定,采用贯入阻力仪测定从新拌混凝土中筛出的砂浆(5mm标准筛)贯入阻力值,贯入阻力为3.5MPa时为初凝时间,28.0MPa时为终凝时间。2.1.7本条规定了超缓凝混凝土的技术性能指标,其初凝时间大于60h,终凝时间小于120h,后期强度不小于设计强度等级。试验研究表明: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与混凝土强度之间存在辩证关系;混凝土初凝时间大于24h,终凝时间低于60h基本不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发展,后期强度增加约5%;初凝时间大于60h,终凝时间小于120h时,混凝土3d强度低于3MPa,28d强度降幅低于15%;终凝时间大于120h时,混凝土强度显著降低,28d强度降幅达20%以上。因此,本条从混凝土的凝结时间范围和后期强度指标对超缓凝混凝土进行了定义。3混凝土技术要求3.1基本规定3.1.1本条规定了超缓凝混凝土的主要使用场合。对于钻孔咬合桩施工工程,要求素桩的凝结时间较长,后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以保证在素桩混凝土初凝前完成荤桩,使桩与桩之间衔接紧密,提高挡土墙挡水能力。3.1.2超缓凝混凝土施工时,除应满足普通混凝土施工所要求的可施工性能外,还应控制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和保证后期强度的发展,满足特殊工程的施工要求和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因此,施工单位应预先制定好满足上述要求的施工技术方案,并应进行技术交底,切实贯彻执行,保证工程质量。3.1.3超缓凝混凝土仍属普通硅酸盐体系的混凝土,其使用也在普通混凝土的范围之内,故需满足普通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标准。采用预拌的超缓凝混凝土有利于生产质量控制,可以有效保证超缓凝混凝土的质量。3.1.4本条规定了控制超缓凝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和长期性能的基本原则。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程有其特殊性,因此应用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程的超缓凝混凝土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的规定。3.1.5本条针对钻孔咬合桩兼作主体结构一部分时,对超缓凝混凝土的抗裂、抗渗等耐久性能要求进行了规定,需满足主体结构设计对咬合桩在施工与使用阶段的耐久性要求。钻孔咬合桩兼作主体结构一部分且有防水要求时,超缓凝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原则。除满足本规程要求外,还需满足相关要求。3.2超缓凝剂3.2.1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规定了外加剂品种、具体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规定了不同种类的外加剂应用技术要求。超缓凝剂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3.2.2配制超缓凝混凝土宜优先选用超缓凝高效减水剂,超缓凝高效减水剂具有较高减水率和较长缓凝时间双重效果,采用超缓凝高效减水剂配制超缓凝混凝土更具有技术和经济的合理性。无超缓凝高效减水剂时,也可用超缓凝减水剂来配制超缓凝混凝土。当搅拌站不具备条件时,可用超缓凝剂与减水剂、高效减水剂进行复配使用,但应检测他们与水泥的适应性以及对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影响情况,当与水泥适应性良好且凝结时间满足要求时方可用于生产。3.2.3为了保证超缓凝剂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均匀,本条对超缓凝剂的匀质性指标要求进行了规定。3.2.4本条规定了掺超缓凝剂的受检混凝土性能指标,主要包括减水率、泌水率比、含气量、凝结时间及抗压强度等试验项目。3.2.5超缓凝剂使用前应先做水泥适应性试验。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不良或不适应时,它影响外加剂的使用效果和混凝土的质量,有时会导致严重的工程事故和无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因此应选用与水泥适应性优良的外加剂,禁止使用与水泥适应性不良或不适应的外加剂。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检测按JC/T1083-2008进行,采用Marsh法或净浆流动度法,无争议时采用净浆流动度法。当净浆初始流动度≥200mm,1h流动度≥150mm认为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良好。3.2.6掺超缓凝剂的混凝土随气温的降低早期强度显著降低,凝结时间显著延长,甚至混凝土在10多天内都不凝结,严重影响混凝土质量和施工进度,因此不适宜用于5℃以下的混凝土施工。超缓凝剂的品种不同,其缓凝效果也不同。超缓凝剂产品标识的缓凝时间是按照GB8076的试验方法进行测定的,是在试验环境温度为(20±3)℃下得出的结果,当实际施工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试验温度时,其缓凝效果有很大的差异。使用超缓凝剂配制超缓凝混凝土时,还应注意他们的使用范围和掺量。许多缓凝剂存在警戒掺量,超过掺量,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反而缩短;有些缓凝剂则不同,超过警戒掺量后,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会长达半月之久,严重影响施工进程和混凝土质量。因此,应根据供货单位的推荐掺量、环境温度和施工要求的混凝土凝结时间来选择超缓凝剂品种,并通过试验以确定其适宜的掺量,满足工程要求。3.2.7超缓凝剂为粉剂时一般掺量较小,因此计量必须准确,且以配成溶液掺加较好,易于控制掺量的准确性,但溶液中所含的水须从拌合水中扣除。对于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的超缓凝剂应以干粉掺入到混凝土拌合料中并延长搅拌时间30s。3.3其他原材料3.3.1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并掺加较高质量的矿物掺合料配制超缓凝混凝土具有技术和经济的合理性。快硬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和快硬硫铝酸盐水泥等快硬型水泥具有早强和水化速率较快的特点,禁止用来配制缓凝时间要求较长的超缓凝混凝土。3.3.2超缓凝混凝土中可掺入较大掺量的矿物掺合料,有利于改善超缓凝混凝土技术性能(比如延长凝结时间,降低水化热,减少收缩,改善泵送性能等)和经济性。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是超缓凝混凝土最常用的矿物掺合料,这些矿物掺合料应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3.3.3超缓凝混凝土对骨料的质量要求较普通混凝土严格,因此,粗、细骨料除应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外,尚应满足本规程的相关规定。连续级配粗骨料堆积相对紧密,空隙率比较小,可以节约其他原材料和改善混凝土性能。混凝土中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应考虑到结构或构件的截面尺寸以及钢筋间距,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太大不利于混凝土浇筑成型。5mm~25mm粒径的连续级配粗骨料,骨料间空隙比较小,在同样条件下拌制的混凝土不宜离析,同时可保证水下超缓凝混凝土的大流动性。施工应用还表明,骨料粒径较大时,不利于钻孔咬合桩施工中全套管钻机的软切割。采用细砂会增加水和水泥用量,采用粗砂容易导致离析和泌水。试验研究表明,采用细砂配制超缓凝混凝土时,凝结时间有所缩短。对于要求使用非碱活性骨料的工程,应在使用前检验、测定骨料的碱活性。3.3.4本条规定了混凝土拌合用水和施工用水的标准依据,应满足现行有关标准规定。3.4混凝土性能3.4.1本条规定了超缓凝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技术指标、坍落度和扩展度等级划分依据。超缓凝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的好坏是决定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应用于钻孔咬合桩的超缓凝混凝土,坍落度不满足施工要求时显著影响成桩质量。在设计配合比时应采取增加混凝土黏聚性、防止混凝土离析的技术措施,并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以满足施工要求。3.4.2本条规定了超缓凝混凝土拌合物的凝结时间测定方法。与普通混凝土相比,超缓凝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测定方法与其基本相同,但应注意测针试验时间起点和测试时间间隔。超缓凝混凝土的凝结时间较长,按照《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的规定“根据拌合物性能确定测针试验时间后,每隔0.5h测试一次,临近初终凝增加测定次数”测定时,测试频率较大,测点较密,造成测点数值偏差大。因此,本条规定应根据拌合物性能,确定测针试验时间,以后每隔3h~4h测试一次,临近初终凝时应每隔1h~2h测试一次,保证测试次数合理,降低了测点数值偏差。3.4.3本条规定了超缓凝混凝土的凝结时间范围。应用于钻孔咬合桩施工工程的超缓凝混凝土,需保证在素桩混凝土初凝前完成荤桩,使桩与桩之间衔接紧密,提高挡土墙挡水能力,因此凝结时间较长,且需保证混凝土后期强度的发展。根据文献资料和试验结果,本条规定其初凝时间宜大于60h且终凝时间宜小于120h。3.4.4本条规定了超缓凝混凝土拌合物水溶性氯离子含量的控制标准。3.4.5本条规定了超缓凝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划分。根据超缓凝混凝土的应用领域和超缓凝混凝土的技术水平,按混凝土28d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为8个等级,超缓凝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规定为C5,最高强度等级规定为C40。3.4.6本条规定了超缓凝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设计、强度评定及竣工验收的强度指标依据。3.4.7本条规定了超缓凝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件的制作和养护标准。超缓凝混凝土早期强度较低,按照《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1规定的拆模时间会损坏超缓凝混凝土试件,造成试件尺寸和形状不符要求。因此本条规定超缓凝混凝土抗压强度检验试件应在试件制作后以保鲜膜或塑料纸覆盖,置于温度为20℃±5℃的环境中带模养护至混凝土终凝后24h内拆模,并应注意保护试块,防止试块在搬运及养护过程受损。3.4.8本条规定了超缓凝混凝土的强度检验评定标准和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和《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规定了混凝土取样、试验、混凝土强度检验与评定,为各建设行业所采用。3.4.9本条对超缓凝混凝土的耐久性能等级划分、检验评定及试验方法进行了规定,应满足现行标准的相关规定。4配合比设计4.0.1超缓凝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的主要区别在其凝结时间较长,早期强度较低。因此,在配合比设计与试配时,应在选材和确定材料用量方面,尽可能做到有利于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并保证抗压强度符合设计强度等级,以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故超缓凝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本标准未涉及的配合比设计的通用技术内容可执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规定。超缓凝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还应满足设计和施工所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指标,以保证超缓凝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性能。4.0.2本条规定了超缓凝试配强度的确定方法,和普通混凝土一样,试配强度应具有95%的保证率。本条还强调超缓凝混凝土的配合比应通过计算和试配确定,两者均不可缺少。4.0.3本条规定了超缓凝混凝土水胶比的确定原则。超缓凝混凝土28d抗压强度有一定程度降低,试验研究表明初凝时间为60h~80h时,28d抗压强度降低10%;初凝时间在80h~100h时,28d抗压强度降低15%。通过强度影响系数,在用水量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水胶比,增加胶凝材料总量,保证28d强度满足试配强度要求。4.0.4本条规定了应用于钻孔咬合桩施工工程的超缓凝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其参数选取依据是根据超缓凝混凝土的实际特点和结合钻孔咬合桩施工工艺特点而提出的。同时参阅了大量的施工资料、文献资料和相关标准得出。目前应用于深基坑支护结构中的超缓凝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在C5~C40。当钻孔咬合桩兼作主体结构的一部分时,其强度等级一般在C30~C40;当钻孔咬合桩不兼作主体结构,仅作为支护结构时,其强度等级一般在C5~C30。超缓凝混凝土质量是保证钻孔咬合桩施工成败的关键,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缓凝时间和坍落度。根据研究和施工应用表明:超缓凝混凝土拌合物的初凝时间宜大于60h且终凝时间宜小于120h;为了有效防止超缓凝混凝土发生“管涌”,干孔灌注时到浇筑工作面的混凝土坍落度宜控制在140mm~180mm范围内,水下灌注时到浇筑工作面的混凝土坍落度宜控制在180mm~200mm范围内。矿物掺合料的掺入可以抑制超缓凝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速率,延长凝结时间、满足钻孔咬合桩施工要求。C20~C40强度等级混凝土矿物掺合料掺量宜为25%~50%,C15及其以下强度等级混凝土的矿物掺合料掺量宜为50%~70%。这主要是为了保证超缓凝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满足钻孔咬合桩施工要求,且保证混凝土配合比经济合理。4.0.5本条明确规定了超缓凝剂掺量的确定原则。第一,超缓凝剂的掺量应根据混凝土设计凝结时间及超缓凝剂厂家提供的推荐掺量范围进行选择;第二,超缓凝剂掺量应经过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后确定;第三,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应采用实际工程使用的原材料,配合比试验的凝结时间值应比设计值高5%~10%。同时,本条还给出了常用的两类超缓凝剂的适宜掺量范围,葡萄糖酸钠超缓凝剂掺量(缓凝组分折固掺量)宜控制在0.25%~0.30%,蔗糖超缓凝剂掺量(缓凝组分折固掺量)宜控制在0.15%~0.25%。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水胶比相关,水胶比增加或降低会显著影响超缓凝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因此本条规定超缓凝混凝土强度等级每提高或降低一个等级时,超缓凝剂掺量宜相应增加或降低0.01%~0.02%。4.0.6本条规定了超缓凝剂掺量在特殊条件下的调整原则。夏季施工,环境温度较高,水泥水化速率加快,凝结时间相应缩短,为保证施工要求所需的缓凝要求,超缓凝剂掺量(缓凝组分折固掺量)应比应常温(20℃±3℃)下的掺量增加0.02%~0.05%。同样,冬季施工期间,环境温度较低,水泥水化速率减慢,凝结时间显著延长,此时超缓凝剂的掺量(缓凝组分折固掺量)应比常温(20℃±3℃)下的掺量降低0.02%~0.05%。试验研究表明,养护温度在(15~30)℃范围内,养护温度与凝结时间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初凝时间与养护温度满足∆y=(1.1~1.5)∆x的关系,终凝时间与养护温度满足∆y=(1.3~2.0)∆x的关系。对于大掺量矿物掺合料的超缓凝混凝土,矿物掺合料的活性受水泥水化产物CH的影响,凝结时间显著延缓。试验表明,水灰比为0.45,粉煤灰或矿粉掺量达到50%时,初、终凝时间分别比未掺粉煤灰或矿粉的混凝土延长了约20h和40h。因此,对于大掺量矿物掺合料的超缓凝混凝土,超缓凝剂掺量(缓凝组分折固掺量)应相应降低0.02%~0.05%。4.0.7本条规定了超缓凝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和调整原则。混凝土进行调配的原则是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凝结时间、抗压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同时应具有较小水泥用量、胶凝材料用量应具有经济性和合理性。4.0.8生产和施工现场会出现各种情况,需要对设计配合比进行适应性调整后才能用于生产和施工。粗、细骨料的含水率会变化会影响混凝土的水胶比和用水量,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根据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配合比。
5生产与施工质量控制5.1原材料管理5.1.1本条规定了超缓凝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检验依据和原材料的质量标准。5.1.2本条规定了水泥进厂的检查项目和复检项目。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应及时复检水泥的性能指标,若复检指标不全会直接影响超缓凝混凝土的质量。5.1.3本条规定了超缓凝剂进场检验和工程中的抽检项目。超缓凝剂是直接影响超缓凝混凝土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应严格规定超缓凝剂的检测项目。5.1.4本条规定了胶凝材料和骨料贮存的标准依据。5.1.5本条规定了超缓凝剂和其他外加剂贮存的标准依据。粉状外加剂受潮结块后能否使用应通过试验而定,并且应满足一定的粒度要求。液体外加剂长期储存,有的会产生沉淀,使用时应上下搅拌均匀,有的会污染变质应测定密度及其性能,合格后方可使用。进人混凝土搅拌站或工地的外加剂,应进行必要的简单快捷的项目检测,以确保外加剂的质量与其试配选用时一致。5.1.6原材料分别标识清楚有利于避免混乱和用料错误。5.2混凝土拌制5.2.1采用电子计量设备有利于保证计量精度,可以保证超缓凝混凝土的生产质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搅拌站(楼)》GB/T10171规定称量装置可以满足表5.2.1的规定。若未能准确及时测定堆场上的粗、细骨料的含水率而保持称量不变,会对超缓凝混凝土的水胶比和用水量有影响,从而显著影响超缓凝混凝土的性能。5.2.2采用预拌混凝土搅拌站集中生产供应,有利于保证配合比计量准确,搅拌均匀。为了保证超缓凝混凝土的质量,搅拌机在使用前应清洗干净,在使用工程中不得搅拌其他品种的混凝土。5.2.3本条规定了超缓凝混凝土的搅拌方式、投料要求、搅拌时间。采用双卧轴强制式搅拌机有利于超缓凝混凝土的搅拌。原材料投料方式主要是指混凝土搅拌时原材料投料的顺序以及顺序之间的间隔时间。当外加剂以粉剂掺入时,外加剂难以分散均匀,因此搅拌时间应增加30s。5.2.4本条规定了超缓凝混凝土生产制备在清洁生产等环保方面的标准依据。5.2.5现行国家标准GB50164关于同一盘混凝土的搅拌匀质性的规定有两点:混凝土中砂浆密度两次测值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0.8%;混凝土稠度两次测值的差值不应大于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允许偏差的绝对值。5.3工作性能检验5.3.1超缓凝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检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本标准的有关规定。超缓凝混凝土对混凝土凝结时间有特殊规定,因此拌合物的工作性能检验除应符合《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第7章混凝土质量检验的规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二零二五年度人工智能研发聘用合同详尽版2篇
- 2025年度交通枢纽门卫安全责任书3篇
- 2024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施工分包合同
- 2025年未实缴出资股份交易合同范本及风险提示3篇
- 二零二四年度2024权合作合同范本:信息安全服务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度绿色屋顶绿化设计与植物养护服务合同4篇
- 2025年度智能工厂安防监控系统集成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五版环保管家技术服务合同样本:环保设施投资合作3篇
- 2025年涂装劳务分包合同范本大全:涂装工艺创新3篇
- 个人劳务合同书电子版
- 名表买卖合同协议书
- COCA20000词汇音标版表格
- 沪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题06图形的运动(原卷版+解析)
- JTG-T-F20-201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 光伏发电站集中监控系统通信及数据标准
- 建筑垃圾减排及资源化处置措施
- 2024年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中西方校服文化差异研究
- 2024年一级建造师考试思维导图-市政
- 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反事故措施培训课件
- 隐私计算技术与数据安全保护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