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3年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表格_第1页
2023~2023年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表格_第2页
2023~2023年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表格_第3页
2023~2023年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表格_第4页
2023~2023年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表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支配

1、圆柱和圆锥7课时

2、比例...........................................7课时

3、图形的运动.....................................7课时

4、正比例和反比例.................................7课时

数学好玩.........................................3课时

整理与复习.......................................3课时

总复习数与代数.................................15课

总复习图形与几何...............................9课时

总复习统计与概率...............................5课时

总复习解决问题的略.................................

15课时

六年级数学(下)课时支配

年级六学科数学课型讲授课

授课

设计时间总课时1

时间

学习内容面的旋转

1、通过初步相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

联系。

2、通过视察和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

学习目标

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相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

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联系生活,在生活中分辨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

学习重点

出几何图形的形态来。

学习难点通过视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与其特点。

学习打算各种面、圆柱和圆锥模型

教学步骤与方法备注

合作探究:

(1)视察课本P2各图,你发觉了

什么?

过I∖2BjMl血

(2)如图:用纸片和小棒做成下面

的小旗,快速的旋状小棒,视察并想象

旋转后形成的图形,再连一连。

汇报点评:

(1)风筝的每一个节连起来看,形

成了一个长方形;雨刷器扫过后形成一

个半圆形;旋转门旋转成一个圆柱体。

学生体验:点动成线,线动成面,

面动成体

(2)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然后依据想

象的图形连线

学生体验:面动成体

(3)介绍:圆柱、圆锥、球的名称。

并请学生依据自己的视察介绍一下这几

个立体图形的特点。

指名请学生说。

程小结: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

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有一个曲

面,叫做侧面。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

叫做高。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圆锥的侧面是

一个曲面。从圆锥顶点究竟面圆心的距离

是圆锥的高。(老师画出平面图进行讲解。

并在图上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巩固练习:

推断。

(1)一个圆柱有多数条高,一个圆

锥也有多数条高。

(2)圆锥的表面有两个面(侧面和

底面)。

(3)圆柱的底面是面积相等的两个

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的旋转

____、顶点

板书设

#m/A

导学反

六年级数学(下)课时支配

年级学科数学课型讲授课

授课

设计时间总课时2

时间

学习内容圆柱的表面积(一)

1.能依据详细情境,敏捷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

活中一些简洁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

学习目标

系。

2、通过想象、操作等活动,知道圆柱侧面绽开后可以是一

个长方形,加深对圆柱特征的相识,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使学生相识圆柱侧面绽开图的多样性。

学生能够将绽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

学习难点

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学习打算课件教学圆规

教学步骤与方法备注

自学感悟:

要做一个圆柱形纸盒,假如接口

不计,至少须要用多大面积的纸板?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会说出做

导两个圆形的底面再加一个侧面)那么

学大家猜猜侧面是怎样做成的呢?(说

过说自己的猜想)

程合作探究:

探讨圆柱侧面积

1、独立操作:利用手中的材料,

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验证刚才的猜想。

2、视察对比:视察绽开的图形

各部分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

3、小组沟通:能用已有的学问

计算它的面积吗?

汇报点评:

小组汇报。(选出一个学生已

经绽开的图形贴到黑板上)……

重点感受:圆柱体侧面假如沿着

高绽开是一个长方形。(这里要强调

沿着高剪)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上的

那个面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是

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

体的高)

小组总结圆柱侧面积的公式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义高

Sffl==C×h

巩固练习:

圆柱的侧面沿着高绽开可能是

()形,也可能是()形。其

次种状况是因为()

拓展延长:

做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

底面直径为4分米,高为5分米,至

少须要多大面积的铁皮?

圆柱体的表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X高→S侧=

ch

板书设计

1↑t

长方形的面积=长义宽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X2

导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课时支配

年级学科数学课型练习课

设计时间总课时3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圆柱的表面积(二)

通过圆柱切分和拼合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圆柱

学习目标的特

征相识,驾驭圆柱体表面积变更的规律。

学习重点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思索,提高空间的想象实力。

学习难点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实力。

学习打算课件、圆柱体的瓶子、剪子

教学步骤与方法备注

温故互查:

视察圆柱的绽开图,思索:

在这个图中,长方形的长等于多

少?宽等于多少?圆柱的侧面积怎

样计算?圆柱的底面积应当怎样

求?”

4一•

程(>

_______

Γ→(I

自主尝试:

完成“试一试”。

合作沟通:

这个水桶是没有盖的,说明白什

么?假如把做这个水桶的铁皮绽开,

会有哪几部分?

要计算做这个水桶须要多少铁

皮,应当分哪几步?

汇报点评:

指名学生回答,留意要使学生弄

清每一步计算运用什么公式(如圆的

周长

公式和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公

式,等等)。

然后指定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板

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老师行

间巡察,

留意察看学生计算结果的计量

单位是否正确。

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6页“练一练”第1

题,敏捷运用公式求圆柱的表面积。

完成课本第6-7页“练一练”第

2、3题

拓展延长:

完成课本第7页“练一练”第4、

5题,搞清晰问题的关键,

圆柱体的表面积

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导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课时支配

年级六学科数学课型练习课

设计时间总课时4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圆柱的表面积(三)

1、进一步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学习目标

2、驾驭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

中解决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驾驭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

学习重点

中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圆柱表面积的实际应用。

学习打算圆柱体

教学步骤与方法备注

自主尝试:

1、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怎样求

侧面

积?

导2、已知底面半径和高,怎样求

学侧面

过积?

程3、已知底面直径和高,怎样求

侧面

积?

同桌相互说一说,并举例完成

全班总结:求侧面积,可以运用

式S侧=Ch或S侧=21Irh或S侧=

∏dh

合作沟通:

1、推断

把一个圆柱形钢材截成2段圆

柱,

这时圆柱的面积之和与原来圆柱的

表面积相等。

2、一根圆柱形排水管,底面半

径是3厘米,高是1米,求这根圆柱

形排水

导管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学汇报点评:

过误区警示:

⅛第一题,将圆柱截成若干个小圆

后,表面积肯定增加。

其次题,求圆柱的表面积时,并

不是全部的圆柱都包括两个底面、一

个侧

面,要依据物体的实际状况,有针对

性地去求表面积。

巩固练习:

一间大厅里有2根同样的支撑

顶棚的圆柱,圆柱高6米,底面直径

1米,要在圆柱表面涂上红色油漆,

则涂油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拓展延长:

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积是157

平方厘米,假如把它平均截成2个小

圆柱,表面积比原来增加多少平方厘

米?

圆柱的表面积

S侧=Ch

板书设计

S表=S侧+2S底

导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课时支配

年级学科数学课型讲授课

授课

设计时间总课时5

时间

学习内容圆柱的体积(一)

1、通过切割圆柱体,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从而推导出圆柱的

体积公式这一教学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学习目标

2、通过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培育学生的分析推理实力。

3、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驾驭计算公式;会运

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重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学习难点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学习打算圆柱体学具、课件

教学步骤与方法备注

温故互查:

1.想一想:学习计算圆的面积时,

导是怎样得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

学2.提问: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

过和

程单位有哪些?

3.已知长方体的底面积s和高

h,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合作沟通:

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我们能

不能依据圆柱的底面可以像上面说

的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通过切、拼的

方法,把圆柱转化为已学过的立体图

形来计算?

汇报点评:

(1)请同学指出圆柱体的底面积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

(2)回顾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切

拼转化)

(3)探究求圆柱体积的公式。

圆柱体通过切拼,圆柱体转化成

导近似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

与圆柱体的底面积相等,这个长方体

的高与圆柱体的高相等。因为长方体

过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所以,圆

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X高

(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高)

用字母表示:(板书:V=Sh)

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9页的“练一练”第

1题

拓展延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一根柱子的底面半径为0∙4

米,高为5米。你能算出它的体积

吗?

圆柱的体积

板书设计

V=sh

导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课时支配

年级学科数学课型练习课

授课

设计时间总课时6

时间

学习内容圆柱的体积(二)

1.进一步理解和驾驭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到实

际解决问题中。

学习目标

2.培育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实力;让学生相识“转

化”的思索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重点理解和驾驭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学习难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学习打算课件

教学步骤与方法备注

温故互查:

出示“练一练”第2题

同桌口头说说每道题的解题思

路,并列式完成。

全班订正,并总结圆柱体的体积

导计算公式。

学自主尝试:

过完成“练一练”第3、6题

程提示:第3题关键是求出圆柱形

杯子的容积,留意单位的换算。第6

题可以利用公式分别求出长方体和

圆柱的体积,再进行比较;也可以通

过比较底面积的大小来确定体积大

小O

独立完成,小组订正,全班订正。

合作探究:

“练一练”第4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组织沟通。

提示:由于下面的计算中都

要用到半径,可以先依据底面周长算

出半径,再计算体积。

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第5题

拓展延长:

找寻日常生活中的三个粗细不

同的圆柱形物体。

(1)分别估计它们的体积。

(2)测量相关数据,计算它们的

体积。

(3)比较估计值与计算值,哪一

种圆柱体的体积你不简洁估计准?

圆柱的体积

板书设计

V=ShV=∏r2h

V=∏(d∕2)2hV=∏(C÷2∏)2h

导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课时支配

年级六学科数学课型讲授课

授课

设计时间课时7

时间

学习内容圆锥的体积(一)

1、使学生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学习目标2

3、培育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实力;让学生相识“转

化”的思索方法。

学习重点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习难点正确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学习打算课件试验用具

教学步骤与方法备注

温故互查:

1、提问: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投影出示圆锥体的图形,

学生指图说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

导高.

学2、导入: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

过呢?

程合作探究:

1、老师给每组同学都打算了两

个圆锥体容器,两个圆柱体容器和一

些沙土.试验时,先往圆柱体(或圆

锥体)容器里装满沙土(用直尺将多

余的沙土刮掉),倒人圆锥体(或圆

柱体)容器里.倒的时候要留意,把

两个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们之

间有什么关系,并想一想,通过试验

你发觉了什么?

2、学生分组试验。

汇报点评:

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

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

积是和它

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g。

M

巩固练习:

假如小麦堆的底面半径为2米,

高为1.5米。小麦堆的体积是多少立

方米?

B⅝的—=圆柱的体积

板书设计3

导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课时支配

年级六学科数学课型练习课

授课

设计时间总课时8

时间

学习内容圆锥的体积(二)

1、进一步驾驭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娴熟运用公式

计算圆锥的体积。

学习目标2、进一步培育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和动

手操作的实力。

3、进一步熟识圆锥的体积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重点圆锥的体积计算

学习难点圆锥的体积计算

学习打算课件

教学步骤与方法备注

温故互查:

出示“练一练”第1题

同桌口头说说每道题的解题思

路,并列式完成。

全班订正,并总结圆锥体的体积

计算公式。

自主尝试:

完成“练一练”第2、3题

提示:第2题关键是利用圆锥体

积公式进行计算。第3题是运用圆锥

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简洁的实际问

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订正,全班订正。

合作探究:

“练一练”第4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组织沟通。

第(1)题求帐篷的占地面积

就是

求圆锥底面的面积。

第(2)题求帐篷的体积实质

是求

圆锥的体积。

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第5题

提示:先要依据周长算出底面的半

径,再逐一解决问题。

拓展延长:(练一练第6题)

(1)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和底面积

相等时,它们的高有什么关系?

(2)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和高相等

时,它们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

圆锥的体积

2

板书设计V=IShV=i∏rh

33

V=∣∏(d∕2)2hV=∣∏(C÷2∏)2h

导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课时支配

年级六学科数学课型练习课

授课

设计时间总课时9

时间

学习内容练习一

1.使学生进一步相识圆柱、圆锥的特点.能推断一个物体

或立体

图形是不是圆柱或圆锥。

学习目标2.使学生进一步驾驭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容

积)

计算方法,并提高敏捷应用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的实力。

学习重点进一步相识圆柱、圆锥的特点。

进一步驾驭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容积)计算方

学习难点

法。

学习打算投影

教学步骤与方法备注

温故互查:

1.复习特征。

(1)同时出示圆柱和圆锥的图形。

导指名学生说出各图的名称。(板

学书:圆柱、圆锥)

过(2)提问:谁能拿出圆柱和圆锥,

程说

出各部分的名称?(在图中板书)圆锥

的高怎样测量,试着量一量你手里圆

锥的高。

⑶提问:圆柱有什么特征?说说

圆锥有什么特征?

2、复习圆柱表面积和体积、圆

锥体

积公式。

自主尝试:

完成“练习一”第1、2、3、4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订正。

合作探究:

“练习一”第5题

本题是圆柱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方法的应用。(1)小题求圆柱的侧面

积;(2)小题求圆柱的体积。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订正。

巩固练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练习一”第6题

细致审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步

骤,再列示计算。

完成“练习一”第7题

提示:先确定立体图形的名称、

所需数据,再求表面积。

拓展延长:

“练习一”第8-11题

练习一

板书设计

V柱=Sh

V锥=ISh

导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课时支配

>ι<r.'、八

年级六学科数学课型活动课

授课

设计时间总课时10

时间

学习内容实践活动

通过“用长方形纸卷成圆柱形”的探究活动,激励学生

应用

学习目标

所学的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学问,并经验探究规律的过

程,体会一些变量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点应用所学的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学问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经验探究规律的过程,体会一些变量之间的关系。

学习打算四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长16厘米,宽4厘米。计数器

教学步骤与方法备注

温故互查:

回忆有关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公

式的推导过程与表示法。

同桌相互说一说

全班总结

导合作探究:

学活动一:拿出两张长方形纸,一

过张横着卷成圆柱形,另一张竖着卷成

程圆柱形。两个圆柱的体积一样大吗?

猜一猜,再算一算。

活动二:再拿出两张长方形纸,

分别依据如课本所示的步骤做一做。

得到的两个圆柱的体积一样大吗?

量一量,算一算。

四人小组完成这两个活动,并汇

总四个圆柱的有关数据,按底面半径

从小

到大填入课本所给的表格中,细致视

察,你发觉了什么?

汇报点评:

小组汇报自己的视察所得,全班

导做点评。

总结:侧面积是不变的,当侧面

积肯定时,越是细、长的圆柱体积越

M小,越是粗、矮的圆柱体积越大。

程巩固练习:

完成活动4

再找两张纸,依据不同的方式剪

一剪、卷一卷,得到不同的圆柱形。

视察在活动3中发觉的结论还成立

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长

视察表格中的数据,找找相关量

之间的微妙变更

实践活动

当侧面积肯定时

板书设计

越是细、长的圆柱体积越小,

越是粗、矮的圆柱体积越大。

导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课时支配

年级学科数学课型讲授课

授课

设计时间总课时10

时间

学习内容比例的相识

1.联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的意义,通过练习使学

生进一步理解、驾驭比例的意义。

学习目标2.理解比例的意义,驾驭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并能正确

的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学习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

应用比例的意义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

学习难点

比例。

学习打算白板课件

教学步骤与方法备注

温故互查:

1、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千米,

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300:5=60:1

(2)小明身高1.2米,小红身高1.4

导米,写出小明与小红身高的比

1.2:1.4=12:14=6:7

2、求下列各比的比值

过12:163/4:1/8

程合作探究:

1.教学比例的意义。

(1)谈话:哪两张照片像?为什么?

(2)引导、沟通。照片放大前后长

的比是12:6,宽的比是8:4,两

个比化简后都是2:1,它们的比值

都是2。这两个比相等,因此可以写

成下面的等式:板书:12:6=8:4

(3)揭示定义:(板书)像这样表示两

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丰富对比例的感知

探讨:(出示问题)“分别写出每张

照片长和宽的比。这两个比也能组成

比例吗?”

小组沟通:第一张照片长和宽的比是

6:4,其次张照片长和宽的比是3:

2,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1.5o我们

可以发觉这两个比相等,因此组成比

例。

3∙推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谈话:请同学们想一想,刚才我们是

怎样推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的?

小结:假如两个比化简后的比相同或

它们的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能

组成比例。

4.学生自主写比例

引导:既然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你

能很快写出一个比例吗?

生尝试

沟通:你怎么能写这么快,请你介绍

一下方法。

巩固练习:

谈话:你会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了吗?下面我们来检验一下。

1.完成“练一练”第2题

出示题目,学生板演,

沟通叙述:为什么第1组和第4组中

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

留意提示叙述的条理“因为…所

以…能(不能)…”

2、完成练一练第1题

比例的意义

板书设计12:6=8:4

6:4=3:2

导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课时支配

年级六学科数学课型讲授课

授课

设计时间总课时11

时间

学习内容比例的性质

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究并驾驭比例的基本性质,

会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依

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学习目标

2、通过视察、揣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验探究

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索,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

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学习重点探究并驾驭比例的基本性质。

学习难点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依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学习打算比例的意义

教学步骤与方法备注

一、相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呈现:4:5和8:10

(1)相识吗?叫什么?

(2)正确吗?为什么?(4:5=0.8,

8:10=0.8,所以4:5=8:10)

(3)求比值,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

比例。

2、介绍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4:5=8:10中,组成比例的四个数“4、

5、8、10”叫做这个比例的项。两

端的两项“4和10”叫做比例的外

项。中间的两项“5和8”叫做比例

的内项。

二、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猜数

,,

呈现比例"12:口=口:2o

(1)想一想,这两个内项可能是哪

两个数?如1和24,2和12,……

(2)这样的例子举得完吗?

2、猜想

细致视察这组等式,你有什么发觉?

(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

积”;两个内项的位置可以交换……)

3、验证

(1)是不是全部的比例都有这样的

规律呢,有什么好方法?

(2)你觉得应当怎样举例呢?

(3)合作要求

D前后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

2)每个同学写出一个比例,小组内

交换验证。

3)通过举例验证,你们能得出什么

结论?

4、小结

(1)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比例

3:5=4:6,为什么两个外项的积不等

于两个内项的积?

(2)其实我们的发觉与数学家不约

而同,他们也发觉在“比例中,两个

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并且

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比例的基本性

质。(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5、完善

(1)假如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

即a:b=c:d,那么,比例的基本性质

可以表示成什么?(ad=bc或

bc=ad)

(2)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比例

0:0=0:0,可以吗?

(3)比例的项不能为。。

6、假如比例写成分数形式,这怎么

相乘?

三、巩固练习,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练一练第3题

比例的基本性质

一一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0

12:□=口:2猜

12:1=24:2

12:-=48:2验

2证

・2

12:-=36:2

板书设计3l⅛

12:0.5=48:2y

12:1.2=20:2J

a:b=c:d(b、d≠0)]

Fa×d=b×c应

(b、d≠O)J⅛

导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课时支配

年级六学科数学课型讲授课

授课

设计时间总课时12

时间

学习内容比例的应用(一)

1.使学生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学习目标2.使学生进一步驾驭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基

本性质解比例。

学习重点使学生驾驭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学习难点建立解比例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

学习打算白板课件

教学步骤与方法备注

一、复习打算

(1)什么叫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

本性质?

(2)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

成比例?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推断。

18:20和7.2:8

100:0.2和10:0.002

学学生独立完成后,抽取个别学生的答

案在视频展示台上展。

过2K

填空。

程(3)

3.6:9=2.4:6()×()=()

×()

二、导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假设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X本小人机尝试用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l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4t4f»

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

teaw⅜t∙aM

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0=14:X或14:4=x:10

提问:你能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求出

未知项X吗?自己先想一想,有没有方法做。

再试着做做看。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

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第一步的依据是什么,并向学生说明解比例的

书写格式。

M

老师:在一个比例式中,假如已知其中的任何

三项,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叫

做解比例。

四、巩固练习

老师:你能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面的比

例改写成含有未知数的乘法等式来解吗?在黑

板上出示:

3:4=x:214:13=9:xx:8=

12:32

学生解答,抽取几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

上展示,并集体订正。

老师:解分数形式的比例时要留意什么?

五、全课总结

⑴什么叫解比例?

(2)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一般方法。

①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改写成方程。

②依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比例的应用

4:10=14:X14:4=x:10

板书设计

4x=10×14

x=35

导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课时支配

年级学科数学课型练习课

授课

设计时间总课时13

时间

学习内容比例的应用(二)

1、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能实际应用。

学习目标2、提高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3、在练习中渗透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学习重点通过练习,理解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

学习难点运用所学学问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打算课件

教学步骤与方法备注

一、基本练习

1、填空。

(1)27:()=45÷30=():

20=()%

(2)比的后项是1.5,比值是

4,比的前项是()。

过2、推断。

(1)表示两个比组成相等的式

子叫做比例。

(2)1/2:1/3与1/4:1/6

能组成比例。

二、巩固练习

1、小红在文具店里用15元买饿

3本练习本;小丽用25元买了5本,

谁买的本子便宜些?

反馈:(D谁买的本子便宜些?

简洁地说说你的理由。(2)还有其

他的解决方法吗?(3)这两个比可

以用一个什么符号将它们连起来?

为什么?

2、下午2点,学校8米高的旗

杆影子长5米,旁边一棵高120厘

米的香樟树影子长75厘米,请你说

出旗杆和香樟树与各自影子的比。这

两个比能用符号连起来吗?为什

么?

过想一想:能与5:8组成比例的

程挚友有几个?你认为这些挚友有什

么共同特点?

推断两个比组成比例的关键是

什么?

3、以15:3=25:5和8:5=120:

15为例,让学生分别算出它们的内

项和、差、积、商与它们的外项和、

差、积、商,看看能发觉什么?

随意再找一个比例,看一看这些

比例中有没有这个好玩的现象?

学生合作学习,汇报沟通,得出结

论。

三、解比例。

1/2:1/5=1/4:X2/9=8:

X36∕x=54∕3

四、作业

完成第20页练一练第1~5题。

比例的应用

推断两个比组成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板书设计

15:3=25:58:5=120:15

导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课时支配

>ι<r.'、八

年级六学科数学课型讲授课

授课

设计时间总课时14

时间

学习内容比例尺(一)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须要比例尺。

2、通过视察、操作与沟通,体会比例尺的实际意义,了解

学习目标比例尺的含义。

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学问,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

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运用比例尺的有关学问,通过视察、操作与沟通,体会比例

学习难点

尺的实际意义,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打算白板课件

教学步骤与方法备注

一、看图产生疑问、引入新知

不合理合理

二、自主探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1、理解比例尺意义

师:大家请看笑笑同学依据比例尺的

学问画出的平面图,你看他图中的比例尺

是?(1:10000)你知道1:IOooO是

什么意思吗?同学们思索一下,把你的想

法跟同桌说一说(生思索沟通)

生汇报:1表示图上距离,10000表

示实际距离

图上的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的

10000厘米,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IOoO。倍。

师:对,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的

10000厘米,因此比例尺事实上就等于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板书: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生读一读。

揭示比例尺的含义与求比例尺的方

法。

比例尺1:IOOo。有三种不同

的理解:

①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

000;

②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

。倍;

导③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

米(也就是Ioooo厘米)。

过2、学生看书自学线段比例尺并利用

线段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程3、相识比例尺特征。

(探讨)当你看到比例尺1:6000

。。。时,你想到了什么?

通过视察,你们发觉比例尺有什么

相同的特征?

老师指出: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

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22页:练一练1,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