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市16区高考语文二模卷【文言文阅读题】汇集练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年上海市16区高考语文二模卷【文言文阅读题】汇集练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年上海市16区高考语文二模卷【文言文阅读题】汇集练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3年上海市16区高考语文二模卷【文言文阅读题】汇集练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3年上海市16区高考语文二模卷【文言文阅读题】汇集练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3年上海市16区2023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语文二模②辟司徒杨赐府。时,隐核官僚之贪浊者,将加贬③后辟司空掾,拜中军候。会董卓废立,融每因对答辄有匡正之言以忤卓旨转为议郎。时④融到郡,收合士民,起兵讲武,驰檄飞翰,引⑤时,袁、曹方盛,而融无所协附。左承祖者,称有意谋,劝融有所结(节选自《后汉书》,有删节)(1)卓乃讽三府同举融为北海相()(2)融逆击()(1)融陈对罪恶,言无阿挠()(2)融即夺谒还府()2一事件,两书记载的孔融形象有差异。请结合上文第⑤段与以下《曹、袁、公孙共相首尾,战士不满数百,谷不至万斛。王子法、刘【答案】15.①.暗示,婉言告示②.迎,迎接16.①.B②.C17.(孔融)暗暗地察访贪污的官僚,准备予以贬谪罢免,孔融大多检举宦官的亲族。尚书害《九州春秋》记载了孔融不听谋士建议,残忍杀害清俊之士的事件,【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故选C。【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隐”,暗暗地;“核”,察访;“官僚之贪浊者”,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贪浊之官僚者”,【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3【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强兵固防:由原文“融到郡,收合士民,起兵讲武”“乃收利用外援:由原文“驰檄飞翰,引谋州郡”“融逼急,乃遣东莱太史移风易俗:由原文“更置城邑,立学校,表显儒术,荐举贤良郑玄、然、临孝存知名早卒,融恨不及之,乃命配食县社。其余虽一介之善,莫【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知绍、操终图汉室,不欲与同,故怒而杀之”,意思是当时,袁绍、曹操势力很强盛,孔融不对谁依附。左丞祖富有谋略,劝孔融与曹操、袁绍相结纳。孔融知道袁绍、席而已。承祖劝融自托强国,融不听而杀之,义逊弃去”,意思是王子法、刘孔慈都是奸邪能言之人,孔融信任他们,把他们当作心腹;左承祖、刘义逊是清高超群之人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孔融十三岁时,死了父亲,悲征召司徒杨赐府。当时暗暗地察访官僚中的贪污分子,准备予以尹何进当升为大将军,杨赐派孔融拿着名片去祝贺何进,何后来被征为司空掾,授中军候。遇董卓废少帝立献帝,孔融每因回4黄巾所误的男女四万多人,再设置城邑,立学校,表扬儒术,推荐贤良郑玄、(节选自《后汉书》,有删节)建立根本,但最终不能得到援助,辽东不和他联合心腹;左承祖、刘义逊是清高超群之人,都只是身2023年上海市奉贤区高三语文二模①李业字巨游,广汉梓潼人也。元始中,举明经①,除为郎。②会王莽居摄②,业以病去官,杜门不应州郡之命。及公孙述僭号,素闻业贤,征之,欲以为博士,业固疾不起。数年,述羞不致之,乃使大鸿胪尹融持毒酒、奉诏命居。亲于其身为不善者,义所不从。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融见业辞志不屈,复材料二②冉好违时绝俗,为激诡之行。常慕梁伯鸾、闵仲叔之为人。与汉冉乃与弟协步赍麦酒,于道侧设坛以待之。冉见奂车徒骆驿,遂不自闻前在考城,思欲相从,以贱质自绝豪友耳。今子远适千里,会面无(1)义所不从()(2)冉耻之,乃遁去5(1)旷官缺位()A.耽误B.空缺C.断绝(2)为激诡之行()A.矫情立异B.矫揉造作C.毁誉过当D.19.《论语》中最适合用来评价材料中两位人物的选项是(A.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答案15.①.按道义17行路仓卒/非陈契阔之所/可共到前亭宿息/以叙分隔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故选B。【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行路仓卒”,意思是“路途仓促”,句式结构完整,中间不能断开,在“卒”后断。6“非……之所”,意思是“不是……的地方”,结构固定,中间不能断开,在“所”后断。“以叙分隔”中“以”是目的连词“来”的意思,表示后文的行为是前文的目的,【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不起”,不去赴任。【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C.句意:勇于向前的人努力进取,洁身自好的人不会去做坏事!强调为人要坚守底线。材料一中的李业,刚正不阿,不受威胁,坚守做人底线。他面对威逼利绝尹融并饮下毒酒就义。材料二中的范冉,特立独行,行为往往违背世带着麦酒,在路旁设坛等待。面对王奂邀约,拂衣而去。两则坚守底线的品质。所以只有C项的内容最适合用来评价材料中两位人物的。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危国不入,乱国不居。亲于其身为不善者,义所不从。君高位重饵哉?”“‘丈夫断之于心久矣,何妻、子之为?’遂饮毒而死”可知,李业面对公孙述授予他公侯爵位的诱惑,不为所动;面对尹融根据公孙述旨意根据材料二“奂后为考城令,境接外黄,屡遣书请冉,冉不至。及奂迁违,拂衣而去。奂瞻望弗及,冉长逝不顾”可知,范冉与河内王奂交好,却令时拜见他,却在王奂升迁离开时,才和弟弟范协一起步行带着麦酒,在两则材料都表现了人物的洁身自好,做事坚守底线的品质。这些人物之处,却不损其道德典范之作用,所以《独行列传》编选人物以“义”正赶上王莽摄政代行皇帝之权(代皇帝处理政事),李业托病辞去官职,关起门来不接受州郡的任命。等到公孙述僭越帝号,公孙述向来听说李业的贤才之名,征召李业,欲让李业官职,李业称身体有经久难治的病不肯赴任。这样过了大鸿胪尹融拿着毒酒、捧着诏书去威胁李业。如果李业动身,就授予7体尝试难以预测的灾祸吗?朝廷贪求仰慕您的名声和德行,将官位空缺,到现在已有七年了,四季是也很好吗!现在多年不肯动身,使对方心里起疑,灾难立刻降临,这不是妥善的办法。”李业叹所不允许的。君子遇到危险献出生命,为什么要用高官和很多的诱饵来加以引诱呢?”尹融见李业定了,叫妻子儿女做什么?”于是喝毒药而死。范冉,字史云,东汉兖州陈留郡外黄县人。范冉年轻时担外范冉喜欢违背世俗常情,与众不同,做矫情立异的事情。他汉中李固、河内人王奂关系好,而鄙视贾伟节、郭林宗的为人。王奂后来如今你要远行千里,后会无期,我所以特意来等候,与你诀别。我2023年上海市金山区高三语文二模①王溥,字齐物,并州祁人。父祚,为郡小吏,有心计。移刺商州,以奉钱募人,开大秦山岩②溥,汉乾祐中举进士甲科,为秘书郎。时李宗贞据河中,王景崇反书①与契丹,犹有记其词者,信有之耶?”溥曰:“崧为大臣,设有此谋,肯轻示外人?盖苏逢吉诬起。”溥讽祚求致政²,祚意朝廷未之许也。既得请,祚大骂溥曰:“我筋力未衰,汝欲自固名位,(节选自《宋史·王溥传》)(1)以奉钱募人()8(2)信有之耶()20.本文选自《宋史·王溥传》,而第①④段都写了其父王祚,请对此写一则评点。【答案】15.①.来往的行人②.经营生财牟利(增殖)16.B17.A周祖登记了信中的名字,准备(照名字)查处这些人。【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2)“殖”,经营生财牟利(增殖);句意:能够经营生财牟利。【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奉”,同“俸”,俸禄;句意:用自己的俸禄招募百姓。故选B。【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好”宾语为“汲引后进”,所以应在“进”后面断开。9【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能力。州境旧有通商渠,岁久湮塞,距淮三百,祚疏导之,遂通舟楫,郡无水患”,侧重叙述王祚开山文章第④段说到“溥在相位,祚以宿州防御使家居,每公卿至,必本文是给王溥做的传记,主人公是王溥,而对王祚的介绍,使得叙述颍州境内本来就有通商渠,但是,时间长久已被湮没堵塞,距离淮水三百②王溥,考中汉乾祐进士甲科,担任秘书郎。当时李宗贞据守河中率兵讨伐他,征召王溥为从事。河中被平定后,(周祖)获取了叛贼的书信,里面贵与藩镇相勾结的话,周祖登记了信中的名字,准备(照名字)查处这些的形状,等到夜晚才出来,日月已经普照,灾害之气自会消除,希望把文书全部焚毁,③(周)世宗将要亲征泽、潞,冯道极力进言劝阻,只有王溥赞成世宗亲征。(世宗)得胜回真有这件事吗?”王溥说:“李崧为汉朝大臣,假如有这样的计谋,怎么肯轻易地给别人看?大概④王溥性情宽厚,有美好的风度仪表,喜欢位的年轻人很多。王溥任宰相时,王祚以宿州防御使的身份在王溥家居住,溥)就退下回避。王祚对客人说:“他不过是我儿子罢了,无须烦劳你们起身(相送)。”王溥劝告(已经年老的)父亲王祚请求辞官,王祚以为朝廷不会准许。(但)他的请求被批准后,王祚大2023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三语文二模【甲】委之。燮元出署中臧获及牙役数百人杂入人丛中,授以意,单骑至,好言慰谕谓我难弃一官耶?”尽除其名,复榜为首者数人于市。御史恨刺骨,伎害无所得;书数帙及笔研喻麋而已。在黔、蜀二十年,公费赎锾数十万尽籍之于朝,并不染指。(选自张岱《石匮书后集-朱燮元列传》,有删节)(选自《明史朱燮元传,有删节)(1)凡属邑赋应输府藏者(2)非朱太守,不能戡此乱(1)是时税使横征,课及蔬鲜()A.考核B.督促C.征税(2)复榜为首者数人于市()20.从叙事特点看,甲、乙两文有何区别?请简要分析。17.御史(对他)恨之入骨,陷害(他)不成;人们称赞朱燮元正直公正而看不起(轻视)御19.甲乙两文都刻画了朱燮元能干(治理能力强)、受到皇帝信任。不同之处是,甲文还刻画20.甲文具体生动,如戡乱的细节;手法多样,如侧面描写(皇帝的称【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的能力。(1)输,输送。句意:凡是所属邑县的赋税应该运送到府库的。(2)戡,平定。句意:除了朱太守,没人能平定这次叛乱。【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的能力。(1)句意:这时税使横征暴敛,征税甚至涉及蔬菜水果。课,征税。故选C。(2)句意:又在街上击打为首的几个人。榜,动词,击打。【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句意:朱燮元设立条目,让官吏自己封好标记,不经过府吏的手,就【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不同文本中塑造人物异同的能力。【20题详解】述;后叙述了朱燮元死后社会、天子的表现,侧面描写朱燮元在当时的影响朱变元袒护黔将的行为。叙事较为简洁,重点明晰。叙事客观,并没有加【甲】官吏暗中吞没。朱燮元设立条目,让官吏自己封好标记勒索各种附加税。这时税使横征暴敛,征税甚至涉及蔬菜水果。葛成等一万拥着来到中贵的官署,各位官吏惊慌失措,不知道怎么办,这是朱燮元已经从官署中找出几百个奴婢和差役,让他们混在人群里,把自己的意思③又过了四年,朱燮元升任为广东提学副使。铁面无私古板执着,士人,你是干什么的,竟敢干扰我的原则!难道认为我难以丢掉一个官职吗?”于是把这二十人全都除去姓名,又在在街上捶打几个为首的人。御史(对他)恨之入骨,陷害(他)不成;人们称赞朱燮元正直公正而看不起(轻视)御史,御史因事被罢免去职。④万历十一年,朱燮元死在黔州任上。凡是黔、蜀的百姓都署中只有一二个老仆,案几上只有几卷破书及笔墨砚台而已。在黔、蜀二十崇祯元年六月,又征召朱燮元,担任巡抚贵州,赐予尚方宝剑萧条,贵阳百姓不及五百家,山谷里住的都是少数民族之人。朱燮元招募勇武之人。总兵官许成名、侯良柱遇到十万贼兵,大破之,贼兵奔逃,占据2023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语文二模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17分)①虞世南,越州余姚人。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余十侍郎、弘文馆学士。时世南已衰老,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未尝不怅恨,其恳诚乃如此!”②贞观八年,进封县公。会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山东(1)秦王俊交辟之(2)然疾峭正(1)妻妾被服拟王者(2)宜省录累囚16.第①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18.请结合全文,围绕虞世南“恳诚”这一品质进行分析。(5分)14.(1)征召(2)嫌怨、厌恶烦被赦免。(之,然,赈,申,赦)18.(5分)传记记载虞世南对父尽孝对兄尽恭。淡泊名利,兄长佞敏得君日贵盛,他甘于清贫不为所动,多次辞官;虽儒雅谨慎、弱不禁风,但是他在议论政事(评分说明:(评分说明:一点2分,二点4分)2023年上海市杨浦区高三语文二模(清)全祖望②提学袁公继咸为巡按张孙振所诬,孙振故阉党也。先生约其同学曾公吾亦安敢负公哉!”甲午②,以连染遭刑戮,抗词不屈,绝粒九日,几死免。然先生深自咤恨,以为不如速死之为愈,而其仰视天、俯画不入城。于是益都冯公首过之公,公卿毕至。先生卧床,不具迎送礼,蔚州魏公乃以其老病上闻,(有删减)(1)三上书论之,不得达()(2)时抚军吴公牲亦直袁()(1)乃伏阙陈情()A.趴在台阶前B.跪在宫殿前C.隐蔽在空隙处(2)许放还山()A.流放山野B.成为隐士C.出家为僧D.允许回家16.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曰石道人”,而官方史书《清史稿·卷五百一·列传二百八十八遗逸二》则仅“傅山,字青主,阳【答案】14.①.申诉/辩护/申辩②.认为……正直16.晋士惟门下知我最深/盖棺不远/断不敢负知己/使异日羞称18.全祖望私人写作的纪传文,记述(比清史稿)更为全面,更能表现出尊敬。而清史稿作为他在家族也是学中表率,字则取色为朱,取物为石,与下文对照,可见(2)对比:在傅山与清朝朝廷的对抗中,傅山极弱,朝廷极强,本段在强烈对比中又强化清朝(3)细节描写:权臣冯博率领公卿看望傅山,傅山不迎接不送别。傅山被强行抬到午门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晋地的士人当中,只有学生你对我了解最深,我离死亡已经不“知”的宾语是“我”,“最深”作补语,在“深”后断开;“负”的宾语是“知己”,在“知己”后断开。【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的能力。从两文的文体特点来看,本文为全祖望私人写作的纪传文,对人物介绍更加详细,记述(比清史稿)更为全面,更能表现作者对传主的尊敬。而清史稿作为官方史书,则有许多约束,应简要记从文化的角度看,古人字多为长辈期许,号多为自己述志、表情的号为“青竹、青主”,更能表现传主有不阿之气。本文中交代传主又叫“石道人”,表明他在家族也是学中表率,字则取色为朱,取物为石,与【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夫舁其床以行,二孙侍。既至京师三十里,以死拒,不入城……先乃以其老病上闻,诏免试,许放还山……益都令其宾客百辈说之,遂称疾午门,泪涔涔下。益都强掖之使谢,则仆于地”等内容,记述了七十傅山“固辞”,“有司不可”;“先生称疾”“有司乃令役夫舁其床以行”;老先生“以死拒,不“乃使人舁以入。望见午门,泪涔涔下。益都强掖之使谢,则仆于地”,在傅山与清朝朝廷的对抗中,傅山极弱,朝廷极强,本段在强烈对比中又强那些所谓被称为缙绅的达官贵人,其实多贪腐作恶,其行为不值得称道,为使,多次上书为他申诉冤情,但是没能转达到皇帝手中,于是就跪到皇宫牲也觉得袁继咸为人正直,袁继咸的冤情终于得到平反昭雪,而先生因此名闻些于当世无用的言论主张。第二年,袁继咸从九江被清军俘获,拘啊,我又怎么敢辜负您呢!”甲午年,先生因为受牵连受刑罚,他严厉陈差不多死了。他有一个门生,用奇巧之计救下了他,得以免于一死。戊午年,天子发布诏令举行大考,给事中李宗孔、刘沛先把先生作为但是有司坚决不同意。先生于是假称自己有病,有司就命令差役抬着他的床前往在身边。已经到了距离京城三十里的地方,傅山先生以死来抗拒,坚决不进城冯公首先来拜访他,然后其余的官员都来看望他。傅山先生躺在床州魏公就把傅山先生年迈体弱的情况禀报了皇上,皇上就下诏令,免除傅格外恩宠,即使你生病了,希望因为我而勉2023年上海市长宁区高三语文二模①孟尝君名文,姓田氏。父婴卒,文代立于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客,遇客无所敢失,食客三千有余人,先生所知也。客见文一日废,皆先生得复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复见文乎?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冯谖结辔下拜。孟尝不顾。非好朝而恶暮,所期物忘其中。今君失(节选自《史记》)①舍业厚遇之()②更封传()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遂发传出()A.出示凭证B.派出驿车C.发出传唤D.命君独不见夫趣市朝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答案】14.①.对待②.改15.D16.A17.您难道没见过人们去市场的样子吗?天亮时,人们侧着肩膀争着进去;日落后,经鸣”事,是仓皇危急之事,门客径自去做,等不及有固然”的,这样说理委婉而生动;同时,对于门客在孟尝君失势后离去为“物有必至,事有固然”,态度鲜明。这样劝说,刚柔并济,既易于为人理解和接受,又带有不【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能力。①“遇”,对待。句意:孟尝君拿出家财厚待他们。②“更”,改变。句意:改了凭证。【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能力。“抵”,干谒,求见。句意:孟尝君派人冒昧地求见昭王的宠妾请求解救。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能力。“发传”,出示凭证。句意:于是出示凭证让孟尝君出去。故选A。【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乃夜为狗”,“狗”作“为”的宾语,其后应断开;【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选材特点的能力。写“鸡鸣”事,此时“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情况紧急,在仓皇危急【20题详解】可知,冯谖运用讽喻手法,以赶市集的人早晚的不同表现来说明“富贵在孟尝君失势后离去的行为,他十分确定地认为“物有必至,事有固然”,态度鲜明。这样劝说,①孟尝君名叫文,姓田。田文的父亲田婴死后,田文在薛地继承了田婴有别的皮裘了。孟尝君为这件事发愁,问遍了宾客,谁也想不出办法。有尝君获释后,立即乘快车逃离,改了姓名来逃奔函谷关。夜半按照关法规定鸡叫时才让人出关,孟尝君恐怕追兵赶到,宾客中有个位都背离我而离去,没有一个顾念我的。如今靠着先生得以恢复我的脸面再见我呢?如果有再见我的,我一定把口水吐到他的脸上,狠狠地羞辱他。”听了这番话后,“并不是替宾客道歉,是因为您的话说错了。万物都有其必然的终结,世事都有其常规常理,您明2023年上海市黄浦区高三语文二模甲③前后在蜀累年,肆志逞欲,恣行猛政。梓州刺史章彝初为武判官,及是小不副意,杀之,由是威震一方。蜀土颇饶珍产,武穷极奢靡,赏赐无度,或(节选自《旧唐书·严武传》)乙①武幼豪爽。母裴不为挺之所答,独厚其妾英。怪问其母,母语故。武奋然以铁槌就英寝,碎(节选自《新唐书·严武传》)(1)肃宗兴师靖难()(2)母裴不为挺之所答()(1)视事多率胸臆()(2)吾知免为官婢矣()A.尽力B.罢免C.豁免D.沦落【答案】15.①.平定②.宠爱16.①.B17.蜀虽号富饶/而峻接亟敛/闾里为空/然虏亦不敢近境。18.(严武)和宰相元载结交很深,希望元载引荐他为同级别官员。这件事没有办成,求做地甚急,至闾巷皆空,可见其暴政。⑥尽管严武抵御吐蕃有功,但其在世时品【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靖,平定。句意:肃宗兴兵平难。(2)答,宠爱。句意:母亲裴氏不被严挺之宠爱。【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视事,管理。句意:处理政务往往凭感情用事。故选B。(2)免,沦落。句意:我知道将要被抄没沦落为官婢了。【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冀”,希望;“引”,引荐;“方面”,地方大员;“拜”,授予官职;“充”,充任。【19题详解】②由原文“与宰臣元载深相结托,冀其引在同列”可知,与宰相元载交好,便也欲为宰相③由原文“武在蜀颇放肆,或一言之悦,赏至百万……梓州刺史章彝始为武判官,因小忿杀之”甲①严武是中书侍郎严挺之的儿子。二十岁因祖上的功勋做官,迁任侍重他,这时,首先推荐他,说他有才能和谋略,逐步升迁到给事中。官军武做京兆少尹、兼御史中丞。由于史思明拥兵自重而没有赴任,于是②(严武)和宰相元载结交很深,希望元载引荐他为同级别官员。这件事没有办成,求做地方大员,朝廷再次拜授他为成都尹,充任剑南节度等使。广德二年,严③(严武)前后在蜀地居住多年,随心所欲,恣意推行暴政。梓州刺史章彝起初在严武麾下任判官,到这时做事稍不合意,严武便招他回成都用杖刑打死了他。从此严武产很丰富,严武极其奢侈,赏赐起来没有节制,有时因为一句话而赏赐高达赋过重而几乎被搜刮殆尽,但是吐蕃也不敢侵犯边境。而严武本性狂妄用事,即使是慈母话的也不听。起初,严武担任剑南节度使,前宰相房武有引荐之恩,但严武骄慢倨傲,见到房琯毫无朝见的礼仪,尤其受乙①严武年幼时性格好爽。母亲裴氏不被严挺之宠爱,只宠爱他叫“英而轻视正妻的?儿因此杀了她,不是开玩笑。”父亲感到他与众不同,说:“真是严挺之的儿子!”②严武和元载交情深厚,想要通过他求得宰相的武在蜀地十分放纵,花费没有限度。有时因为一句话使他高兴,赏赐严武却因小怒而杀了他。房琯凭借前任宰相的身份担任巡内刺史,严武却待。严武和杜甫交情最深,但却多次想杀掉杜甫,李白作《蜀道难》的处境感到危险。”2023年上海市静安区高三语文二模(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19分)(明)李东阳家,公甚赖之。公卒,二甥者皆去,太恭人独专阃政,慈幼抚下,老不切。敞自有禄秩,迎养京邸十有余年。太恭人③呜呼!王氏再世失怙,而母皆老寿以成其子之贤,至是尤显。然其培植之厚,仪型之正,于(1)素孝友()(2)太恭人每夜五鼓辄趣使入朝()(1)公极意承顺,略无靳色()(2)夙闲礼度,奉姑外不敢与姒齿居()A.悠闲B.伺候C.娴熟D.参与A.大夫士登堂而拜者/相与叹羡至/为歌诗颂之/年八十有三而卒15.(2分)(1)友名作动,对兄弟友爱(1分)(2)趣通促,促使(1分)补充:1)友爱,友善,对人友善2)通假字可不写,催促、促使,督促1616.(2分)(1)B(1分)(2)C(1分)17.(5分)哥哥的病情危重,(1分)王忠问他有什么愿望,(1分)哥哥说:“我活着的时候不能供养你,(1分)现在就要死了,(1分)怎么敢指望你照顾我的儿女呢!”(1分)18.(3分)18.(3分)C19.(4分)王忠在父亲早逝的情况下承欢安养母亲;(1分)抚育兄长的子女,安置好两位姐姐的生活,照顾亲戚的遗孤,“一门三姓”传为佳话;(1分)王忠继夫人张氏孝敬婆婆,勤俭持家,在王忠过世之后培养儿子王敞成才,维持和睦家风;(1分)自己也得到后代孝养,“老寿以20.(3分)能孝养安葬父母,能继承父辈之志,(1分)获得天子的嘉奖,光耀门楣,(1分)修改:能孝养安葬父母(1分),能继承父辈之志,(1分)获得天子的嘉奖,光耀门楣,(此分删去)使淳厚高尚的家风世代传承。(1分)最后一段通过侧面描写突出贤德(1分)2023年上海市崇明区高三语文二模穆宁,怀州河内人。宁刚正,气节自任。以明经调盐山尉。安禄山反,我不时徇,又可以进乎!”遂移疾,亲友强之,辄复一朝。(节选自《新唐书》))(1)罢所摄()(2)欲溃吾兵耶()15.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道路几绝()(2)诏御史覆视()或劝宁去,宁曰:避之失守,乱自我始,何所逃罪乎?即往见光弼。17.对第段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与宁夹淮为治/惮宁威/掠劫为衰漕/贾得通。B.与宁夹淮/为治惮宁/威掠劫为衰/漕贾得通。C.与宁夹淮为治/惮宁威/掠劫为衰/漕贾得通。D.与宁夹淮/为治惮宁/威掠劫为衰漕/贾得通。18.结合第3段内容分析穆宁“刚正不阿”的性格。19.第2段穆宁对李光弼的应答很有说服力,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答案】14.①.代理②.使……溃败15.(1)B(2)A子的命令,进而表明对方凭借檄文取粮要求的不合法;以对方逻辑进行假【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1)摄:代理。句意:罢免了他所代理的职务。(2)溃:使……溃败。句意:想使我军队溃散吗?【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1)绝:断绝。句意:路上的行人几乎断绝。(2)覆视:查核。句意:皇帝下诏叫御史复查核实。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大意:李忠臣和穆宁在淮河两岸分别主政,他畏惧穆宁的威严,“惮宁威”的主语是李忠臣,不是“为治”,应在“为治”后断句,排除BD;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后刺史疾之,妄劾宁多逋亡,贬泉州司户参军事”,遭受同僚诬陷被贬,不阿附他人求告;者恶之,虽直其诬,犹置散位”“遂移疾,亲友强之,辄复一朝”,不逢迎权贵,受到厌恶排挤,【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在“李光弼屯徐州,饷不至,檄取资粮,宁不与”时,穆宁能坚持原则,万,为天子讨贼,食乏则人散,君闭廪不救,欲溃吾兵耶?”以替天子讨贼,缺粮则兵溃的质问,穆宁针锋相对,表明自己“命宁主粮者,敕也,公可以檄取乎?”主管粮食也是天子的命令,进而“今公求粮,而宁专馈;宁有求兵,而公亦专与乎”以对方逻辑进行假设推理,让对方明白其穆宁,怀州河内人。怀宁刚强正直,把重视气节看成是自己的职责。年朝廷调任盐山县尉。这时,安禄山开始叛乱,伪政权委任刘道玄为景城太守,对抗,将刘道玄予以斩首,并传递檄文给各州县,当时响应的人很多。贼将史在的州县,穆宁便以代理东光县令的身份带领军队抵抗。史思明派遣使者劝说上元初年,穆宁任殿中侍御史,辅佐盐铁转运事务。当时李光弼驻书索取财物和粮食,穆宁不给。李光弼生气,召穆宁前来想要杀掉取吗?如今您需要粮食,如果我擅自给的话,那么改日我向您要兵,您也擅自给我吗?”李光弼握沔经过商山进入京城。淮西节度使李忠臣不奉公守法,设置戍卒巡逻大历初年,穆宁被起用任监察御史,多次升迁任检校秘书少监兼大量逃户,因而被贬任为泉州司户参军事。儿子穆质上诉父亲冤情,帝下诏叫御史复查核实,结果是实际户口增加了数倍。召入朝廷2023年上海市青浦区高三语文二模宦官典护。岁时上冢者,往来呼索扰州县。育在襄城,请凡悉出大官,由是民省供费殆半。宦官过者衔之,或中夜叩县门,索可以顺拊而收之。”时方锐意讨之,既而诸将多覆军者,久之无功,卒封元昊为夏国主。身许国,何惮此耶?”④向绶知永静军,为不法,疑通判江中立发其阴事,因构狱以危法中之,中立自经死。绶宰相(选自《宋史·吴育传》,有删改)【注释】①汝:地名。②借号:指元昊越位称帝。③升衬(1)纵鹰犬暴民田()(2)因构狱以危法中之()(1)宦官过者衔之()(2)议者请覃恩()价?结合第①③④段内容分析。【答案】15.①.践踏、破坏②.陷害、中伤使襄城井然有序,表现了他刚毅不屈、爱惜百姓,是一个可用之才。但是他示例二:不同意,吴育规范官府采购物品的要求,减轻百姓赋税,并襄城井然有序,表现了他刚毅不屈、爱惜百姓,是一个可【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故选B。故选C。【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方”,正;“锐意”,决意;“既而”,不久;【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领”的宾语为“民事”,所以应在“事”后面断开;“民讼”的谓语为“不决”,后面断开;“诣”的主语为“民”,而“为辨曲直”的主语为“吴育”,所以应在“育”前面断开。【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进行图文转化的能力。【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宦官过者衔之,或中夜叩县门,索牛驾车,育拒不应”可知,吴育规范官府采购物品的要求,减轻百姓赋税,并不惜得罪宦官等权贵,使襄城井然有序,表现了他刚毅不屈、爱惜百姓,是一个可用‘不杀绶,无以示天下。’卒减死一等,流南方”可知,他建议处理借太宦官过者衔之,或中夜叩县门,索牛驾车,育拒不应”可百姓赋税,并不惜得罪宦官等权贵,使襄城井然有序,表现了他刚毅不屈、爱惜百姓,是一个可用①吴育,字春卿,是建安人。先后担任临安、诸暨、襄城三县的知以后,其子孙跟着葬了一些,而且都是由宦官负责。每年上坟的人,来州、县的工作和生活。吴育在襄城主持工作时,请求凡是官府需要的东西使者胡乱索要,羊猪全部出自高级别的官员,因此百姓节省了供应费用差记恨他,有时半夜敲打县城大门,索要牛驾车,吴育拒绝不答应。以前皇族子他这个人服从叛逆反复无常,请把他放在一边,来显示他不值得责难。应当的旧例,稍稍改变他的名号,(这样)可以用安抚的手段来控制他。”当时(大家)正决意讨伐他,不久,(前去讨伐的)将领大多全军覆,很久有大事去启用侥幸之策,谁替陛下提出这一建议的,请治他的罪。”不久以身报国,怎么会害怕这些呢?”知州。恰逢生病不止,又请求居于闲散之地,以集贤院学士兼任西2023年上海市普陀区高三语文二模④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⑥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⑦赞曰:况钟能于其职,所谓承宣德化②,为天子(节选自《明史·卷一百六十一》,有删改)(1)谓太守暗())(2)单门寒士多见振赡()(1)钟佯不省()A.明白B.检查C.醒悟(2)未尝缘故谊有所干()20.有人认为,把第⑤段从文中删去并不影响【答案】15.①.昏昧不明②.受到,被16.①.A②.D18.郡佐以下动遭笞缚/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20.不能删。第②③段已表现出他的“能于其职”,法纪严明;第④段写况钟振赡邹亮,体现对文教的重视,但依然侧重其为官明智果断的一面。第⑤度,突出其不忘旧恩、恭谨贤德的一面,是对之前所述内容的补充,以平思忠【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句中的意义的能力。(1)暗,昏昧不明。句意:说知府昏昧不明。(2)见,受到、被。句意:贫寒之家的读书人多有受到他帮助的。【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句中的意义的能力。(1)省,明白。句意:况钟装作不明白。故选A。(2)干,求取、请托。句意:从来不靠旧交情而有所请托。【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钟在”的主语是“钟”,“敛迹不敢肆”的主语是前文提到的“郡佐以下”“卫所将卒”,【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段落作用的能力。上官及他省吏过其地者,咸心惮之”可知,表现出的是他的“能于其职”,法纪严明;第④段写况从况钟个人日常操守的角度,突出其不忘旧恩、恭谨贤德的一面,是写“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是以平思忠之贤进一步对其以身作则的品行的社会肯定,与后文“赞曰”所述“承宣德化”形成照应况钟,字伯律,是江西靖安人。宣德五年,明宣宗因为感到各地郡时苏州等九个州府有职位空缺,(朝廷)命令各部举荐清廉贤能们阻止我;某件事不该办,你们强让我去作,你们这群人,舞文弄墨已久,打死几人,将属僚中贪赃暴虐庸暗懦弱的全都罢斥,全府上下大为又有卫所将士军卒时常欺凌百姓。况钟到任后,都敛迹不敢再放肆。虽况钟虽然出身于刀笔吏,却重视学校教育,礼敬文人儒士,贫寒之是想借此报答您。”平思忠家素来贫寒,从来不靠旧交情而有所请钟继续任职。英宗下诏进况钟食正三品俸禄,仍然留任知府。次年十二月史家赞评:况钟胜任他的职位,所谓的继承发扬道德教化2023年上海市徐汇区高三语文二模甲然御史中丞王陶论宰相不押班为跋扈,上以问公。公曰:“宰相固有罪,然以为跋扈,则臣为欺天陷人矣。”一夕而成。流民至,以次授地,井灶器用皆具。以兵法部勒,少者炊,壮者樵,妇女汲,老者休,民至如归。上遣工部郎中王古按视之庐舍道巷引绳棋布肃然如营阵。([北宋]苏轼《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有删改)[注]押班:百官朝会时领班,管理百官朝会位次。乙先是,御史台以状申中书云:“检会《皇祐编敕》,常朝°日,轮宰臣一员押班。近据引赞官称,宰臣更不赴。窃虑此《皇祐编敕》仪制别有冲替,伏请明降指挥。”中书不报。中丞王陶因此状白宰相,又不报。陶遂劾奏韩琦、曾公亮不押常朝班,至谓韩琦跋扈。琦、公亮上表待罪。帝以陶章示琦,琦奏曰:“臣非跋扈者。陛下遣一小黄门²至,则可缚臣以去矣。”帝为之动。……韩琦、曾公亮言:“旧以前殿退晚,及中书聚厅见客,日有机事商议,故不及押班,为岁已久,即非今始。”([清]毕沅《续资治通鉴》,有删改)[注]①常朝:日常议政朝会。②小黄门:小太监。16.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1)弃家而芨舍()A.草屋B.跋涉C.宿息野地D.拔去草根(2)以兵法部勒()A.部署B.部分C.抑制D.分类17.甲文第④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18.把甲文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流民且至,无以处之,则疾疫起,并及汝矣。吾得城外废营地,欲为席屋以待之。19.地震后,滕元发从哪几方面着手安定了河朔?请加以概述。(3分)20.甲文第②段画线句的评断是否公允?请结合乙文内容加以评析。(4分)17.上遣工部郎中王古按视之/庐舍道巷/引绳棋布/肃然如营阵(3分)城外找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