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理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王教授某日坐飞机从悉尼到西安,飞机着陆时西安正值日落。下表示意该航班的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当天悉尼的日出时间约为当地时间()A.5:01 B.5:59C.6:01 D.6:592.王教授乘坐的航班实际飞行时间约为()A.6小时25分钟 B.8小时25分钟C.10小时25分钟 D.12小时25分钟【答案】1.A2.C【解析】【分析】【1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飞机着陆时西安正值日落,表中信息表明,降落时间为北京时间17:45,西安日落时间为北京时间17:45,西安经度为109°E,北京时间为120°E地方时,根据地方时计算方法计算,西安日落地方时为17:01,进而推知34°N的昼长为10小时2分钟,根据全球昼夜长短分布规律可知34°S的昼长=24小时-10小时2分钟,即13小时58分钟,由此推算,悉尼(34°S)的日出时间为12时-13小时58分钟/2=5:01,A正确,B、C、D错误。故选A。【2题详解】表中信息表明,飞机降落时的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为17:45,换算成悉尼的区时(东十区区时)为19:45,表中信息显示,飞机起飞时间为悉尼的区时9:20,两个时间相减得到飞行时间为10小时25分钟,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相差经度×4分钟。所求区时=已知区时±相差时区×1小时。小峰从中国上海乘坐飞机到美国纽约(西五区),起飞时北京时间为8月7日19时30分,15个小时后抵达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航线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起飞时图中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范围的是()A.从172.5°W向东至180° B.从172.5°W向西至180°C.从180°向东至172.5°W D.从180°向西至172.5°E4.假如此时上海的昼长为T小时(T不等于12),则上海(假设为P点)的对跖点Q(与P点分别处于地球直径的两端)地的日出时刻为()A.T时 B.T/2时C.(12-T/2)时 D.(12+T/2)时【答案】3.A4.B【解析】【3题详解】起飞时北京时间是东八区8月7日19时30分,由此可以算出处于同一日期的经度范围。向西8月7日零点的经线是172.5°W,向东到180°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4题详解】上海约位于31°N,上海的对跖点Q地纬度约为31°S,昼夜状况与上海相反,即上海的昼长T为Q地的夜长,夜长的一半即为日出时间,也就是T/2时。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日界线和日出时刻的计算。某日,到开罗(东二区)旅游的小明在当地时间22:50收到同学在山东青岛拍摄后立即传来的照片(如图:青岛著名的“石老人”日出景观)。略去网络传输时间。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5.拍照时,北京时间可能是A.6月8日4:50 B.12月8日4:50C.6月9日16:50 D.12月9日16:506.小明在开罗游玩了一个星期,回到青岛后,也想在同一地点同一时刻拍摄同样景象的照片(不考虑天气状况),那么,拍摄日期可以选择在A.6月15日 B.12月15日 C.7月6日 D.1月5日【答案】5.A6.C【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自转意义、日出日落方位。【5题详解】拍照时开罗(东二区)的当地时间为22:50,北京时间在其东侧,位于东八区,与之相差六小时,运用东加西减,北京时间为:22:50+6=28:50,即为第二天4:50,此时为青岛日出,北半球昼长夜短,为夏半年,12月为冬半年,A对,BCD错。故选A。【6题详解】结合上题可知拍照时间为6月8日,想在同一地点同一时刻拍摄同样景象的照片就必须太阳直射点位于同一纬度,结合答案,只有7月6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和6月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C.丁丙甲乙 D.甲丙乙丁8.当天可能是()A.4月28日B.6月28日C.9月2日D.11月2日【答案】7.B8.D【解析】【7题详解】根据四人所发状态,丁处有极光现象,纬度最高,B、C错。甲处在夏季来临前,海风温暖,应在亚热带或热带地区。乙处冬临近,应是秋季落叶,位于温带地区。丙处入秋不明显,可能在亚热带。四人所在地从低纬到高纬排列顺序是甲丙乙丁,D对,A错。【8题详解】乙地秋季落叶,可能是北半球温带季风气候区。丙地四季分明,也是季风气候。丁夜长。乙丙丁同在北半球。甲夏季将到,在南半球。某日最可能是北半球秋末景观,可能是11月4日点睛:四地中,丁处有极光现象,纬度最高。乙秋季落叶,位于温带。丙四季分明,入秋失败,应是亚热带。三地都在北半球,正值秋末季节,甲处夏季将到,应在南半球热带、亚热带地区。某日最可能是秋末的日期。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一般由晷针和晷盘组成。晷盘南高北低,平行于天赤道;晷针垂直晷盘,上端指向北极星。在晷盘面上刻画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盘面,以此来显示时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上图所示为湖北襄阳校园内日晷仪,晷针的影子在冬至日晴天时移动的方向应是()A.由西南逆时针转向东南 B.由西北顺时针转向东北C.由西北逆时针转向东北 D.由西南顺时针转向东南10.清华校园内的“行胜于言”的日晷与图示日晷相比,晷盘与地面的夹角应该()A.减小 B.增大 C.一样 D.按日期作调整【答案】9.B10.A【解析】【9题详解】冬至日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太阳在天空中顺时针转动,影子的朝向与太阳方位方向相反。故B正确。【10题详解】依据材料,晷针上端指向北极星,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由第(1)题可知,图示日晷位于湖北襄阳,北京的纬度高于湖北襄阳,因此晷针与地面的夹角大,晷针与晷盘垂直,所以晷盘与地面的夹角应变小,A正确。下图示意拍摄爱好者于秋分日某时刻拍摄的我国东北某市(约45°N)街道景观(图示骑行者连带摩托的高度与日影等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此时,图中骑行者的前进方向为()A.正东 B.正西 C.正南 D.正北12.一个月后的此时刻,南极极点所在的标志——南极柱的影子指向()A.正南 B.东北 C.东南 D.正北【答案】11.B12.D【解析】【11题详解】该日为秋分日,当地纬度约45°N,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5°,此时骑行者连带摩托的高度与日影等长,太阳高度为45°,所以正处正午,日影朝正北,图中骑行者的前进方向为正西,B正确。故选B。【12题详解】一个月后的此时刻,南极点附近为极昼,南极极点所在的标志——南极柱的影子指向南极点周围,因南极点四周都是朝正北,所以影子朝正北,D正确。故选D。济南(37°N)某高中地理兴趣小组开展有关林窗知识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林窗(下左图)主要是指林冠乔木衰老死亡或偶然因素导致成熟阶段优势树种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林窗可以分为两类:①林冠林窗,指林冠层空隙下的林地;②扩展林窗,指林冠林窗及其边缘到周围树木的树干基部所围成的林地。该小组选择晴天,到南部山区进行野外调查,调查时绘制了林窗示意图(下右图),并获取了该区域地理环境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调查当日正午时刻,兴趣小组成员测量获得结果Sd=H。该日最接近()A.9月23日 B.10月23日C.2月4日 D.4月5日14.上面右图中表示林冠林窗的是()ASa B.Sb C.Sc D.Sd15.该小组研究表明,林窗变大会导致林窗区域()A.光照强度减小,温度降低 B.土壤的湿度增加C.土壤上层含水量季节变化增大 D.气温日较差缩小【答案】13.B14.A15.C【解析】【分析】【13题详解】调查当日正午时刻,兴趣小组成员测量获得结果Sd=H,可推知该日正午太阳高度是45°,该地纬度是37°N,可以计算太阳直射点纬度是8°S,太阳直射点每月移动纬度约8°,而秋分日在9月23日左右,太阳直射8°S时日期最接近10月23日左右,B正确;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附近,A错;2月21日前后太阳也直射8°S左右,所以2月4日太阳直射的纬度应介于8°S与23°26′S之间,C错;4月5日太阳直射北半球,D错。故选B。【14题详解】右图中表示林冠林窗的是指林冠层空隙下的林地,对应图中的Sa,A正确。Sb、Sc是林冠林窗到扩展林窗间的区域,B、C错误;Sd是扩展林窗的范围,D错误。故选A。【15题详解】林窗变大,会导致林窗区域光照强度增大、温度升高,A错误;蒸发增多,土壤的湿度减小,B错误;气温日较差增大,D错误;该地位于中纬度,太阳高度季节变化较大,林窗变大后,林窗区域受阳光照射时间季节变化增大(林窗较小时,树冠的遮阴作用使得林窗下土壤接受阳光照射的季节差异不是很大),土壤上层含水量季节变化增大,C正确。故选C。【点睛】注意:Sd=H时,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是45°,该地纬度是37°N,可以计算太阳直射点纬度是8°S,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太阳直射点12月22日在南回归线,至3月21日北移至赤道,用大约3个月移动了23°26',即相当于1个月移动了约8°,由此可判断出日期。岩浆热场指的是很短时间内一个局部区域出现的岩浆活动使该区域地热梯度明显上升,形成局部区域的瞬间热场。它往往伴有流体的活动,是流体循环、上升、汲取地壳中某些元素的场所,往往有矿产形成。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6.岩石乙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地质作用为()A.冷却凝固 B.侵蚀搬运 C.高温变质 D.沉积固结17.图中矿产可能为()A.煤炭 B.金矿 C.天然气 D.石油【答案】16.C17.B【解析】【16题详解】岩石乙紧邻花岗岩,花岗岩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故可判定岩石乙应该是花岗岩受到高温岩浆影响而形成的变质岩,主要地质作用为高温变质作用,C正确,ABD错误。故选C。【17题详解】岩浆活动往往会促进一些金属元素的集聚,进而形成金属矿产,B正确;煤炭、石油、天然气均存在于沉积岩中,ACD错误。故选B。“巨人之路”是位于英国北爱尔兰海岸的著名旅游景点,在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这个由数万根高低不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而成的、绵延数千米的堤道,从峭壁伸至海面,数千年如一日的屹立在大海之滨,看起来就像巨型石阶,所以被称为“巨人之路”。下图为“巨人之路的景观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完成下面小题。18.组成“巨人之路”的石柱的岩石属于右图中的A.A B.B C.C D.D19.推测“巨人之路”地貌景观的地质形成过程正确的是A.深海沉积——地壳抬升——流水溶蚀下切——海水侵蚀B.板块张裂——岩浆侵入——岩浆冷却结晶——风力侵蚀C.板块碰撞——岩浆侵入——地壳隆起抬升——风力侵蚀D.板块张裂——岩浆喷出——岩浆冷却结晶——海水侵蚀【答案】18.B19.D【解析】【18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巨人之路”的石柱岩石为玄武岩,玄武岩为喷出型岩浆岩,图中A表示侵入型岩浆岩,B表示喷出型岩浆岩,C表示沉积岩,D表示变质岩,故选B。【19题详解】“巨人之路”的石柱岩石为玄武岩,玄武岩为喷出型岩浆岩,受板块张裂作用,岩浆喷出冷却凝固形成玄武岩,之后受海水侵蚀形成图示景观,故选D。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图,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0.图中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最可能为()A.①②③④⑤⑥ B.⑤⑥④③②① C.④③②①⑤⑥ D.④③②①⑥⑤21.若①为石灰岩,则①与⑤接触地带易形成()A.大理岩 B.花岗岩 C.页岩 D.砾岩【答案】20.C21.A【解析】【20题详解】一般下面的沉积岩先沉积、上面的后沉积,故①②③④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④③②①;⑤岩浆岩穿过了④③②①岩层,则⑤形成年代更晚;⑥岩浆岩穿过了⑤岩层,说明⑥形成年代晚于⑤。故图中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为④③②①⑤⑥,故选C。【21题详解】由于岩浆具有很高的温度,故岩浆运动过程中,会使接触处的岩石因高温高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因此石灰岩①与⑤接触地带易变质形成大理岩。故选A。贝加尔湖(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贝加尔湖形成于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23.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答案】22.A23.C【解析】【22题详解】贝加尔湖为构造湖,是由地壳断裂陷落形成低地,周围河水、雨水汇集形成,故选A。【23题详解】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km,湖底沉积巨厚泥沙后湖泊深度理应变浅,但贝加尔湖却还在不断加深,说明湖盆底部还在下降,C对;湖区降水量增大,将导致入湖河流流量增大,进而使入湖泥沙增多,这些因素都会使湖泊深度变小,与题意不符,A、B、D错。【点睛】贝加尔湖为世界最深湖泊,作为重要的地理事物,学生应熟记其位置特征和成因;审题时要充分理解题意,不能主观臆测。下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读图回答下列小题。24.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A.A B.B C.C D.D25.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A.志留系 B.石炭系 C.二叠系 D.第四系【答案】24.A25.A【解析】【24题详解】首先,确定甲乙一线的海拔变化,根据等高线的变化可知,由甲到乙,海拔先升高,再下降,排除C、D项。其次,判断地质构造,甲乙沿线地层变化为C—P—C,新老变化为老—新—老,即岩层中间新、两侧老,为向斜构造,岩层向下弯曲。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25题详解】岩层由地表向下的新老关系是不断变老,丙所在地层为D地层。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以发现D地层、S2地层、S1地层,即泥盆纪、志留系上段、志留系下段三个地层。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点睛】地质构造的判断1.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间新,两翼老。2.背斜:岩层向上弯曲,中间老,两翼新。3.断层:岩层发生错误,从而显得不连续。考古界人士常说:“汉墓十室九空”。“沉海昏,立吴城”在鄱阳湖边流传了1600多年。近年来,鄱阳湖出现了史上少有的低水位,让海昏侯墓呈现在人们面前。下图为鄱阳湖周边地区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26.关于图示区域的地质活动描述正确的是A.图示范围内的岩石均是沉积岩 B.庐山的隆起主要是断裂抬升C.图示地质过程中,鄱阳湖湖心西移 D.P地的地质地貌是背斜谷27.结合材料判断,海昏侯墓保存完好主要得益于A地壳运动,沉入湖底久 B.地质稳定,环境变迁小C.加强保护,人为破坏少 D.岩性坚硬,外力侵蚀弱【答案】26.B27.A【解析】【26题详解】图示范围内的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图示范围内的石英砂岩、片麻岩等属于变质岩,因此图示范围内岩石不都是沉积岩,A错误。图中显示,庐山附近有多组断层,庐山的隆起主要是断裂抬升形成的块状山地,B正确。图示地质过程中,当地受力方向整体上向东南,因此鄱阳湖湖心应向东南方向移动,C错误。图中显示,P地开阔平坦,属于山麓平原地貌,不是谷地地貌,D错误。故选B。【27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鄱阳湖出现了史上少有的低水位,让海昏侯墓呈现在人们面前;图中显示,海昏侯墓所在岩块断裂下降,这表明海昏侯墓保存完好主要得益于地壳运动,沉入湖底久,人为破坏可能性小,A正确。图中显示,海昏侯墓附近有断层,表明地质不稳定,曾经长期沉于湖底,环境变迁大,B错误。海昏侯墓保存完好不是加强保护的结果,主要是自然下沉至湖底的原因,C错误。海昏侯墓附近有断层,岩石应该比较破碎,而不是岩性坚硬,D错误。故选A。【点睛】庐山,又名匡山、匡庐,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东依婺源、鄱阳湖,南靠滕王阁,西邻京九铁路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长约25千米,宽约10千米,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28.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29.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30.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答案】28.C29.B30.D【解析】【28题详解】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则会有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这是海岸线位置稳定才会形成贝壳堤。选C。【29题详解】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形成新海岸,不断堆积,从而使得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变大。选B。【30题详解】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出现海岸线多次位置变动,同时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也大,从而形成多条贝壳堤。选D。读图,完成问题。31.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0°~10°主要盛行下沉气流 B.10°~20°盛行东南风C.20°~30°盛行西北风 D.30°~40°盛行西南风32.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A.甲表示3月份、春季 B.乙表示7月份、夏季C.甲表示9月份、秋季 D.乙表示1月份、冬季【答案】31.D32.B【解析】【分析】试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31题详解】结合图中的纬度位置可判断出,甲地位于北半球。从图中看,0°~20°受东北信风带的影响,盛行东北风,A、B错。20°~30°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C错。30°~40°受西风带的影响,盛行西南风,D正确。【32题详解】甲图中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30°N以南,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为北半球冬季,A、C错。乙图中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在30°N以北,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为北半球的夏季,B正确、D错。【点睛】气压带会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下图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小题。33.据图推断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 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 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34.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A.冬至 B.小满 C.夏至 D.立秋【答案】33.B34.A【解析】【33题详解】据图可知,此时北京等压线较稀疏,风速小,且风向为西北风,A错误;据等压数值的递变可知甲地为一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B正确;据等压线数值的递变可判断气压高值区出现在蒙古境内,C错误;台风中心气压值一般在950hPa以下,据图可知,180°经线经过太平洋,该处低纬度热带洋面没有形成台风,D错误。故选B。【34题详解】7.据图可知,90°E附近形成高压中心,即亚洲高压强盛,北太平洋面为低压中心,即阿留申低压,可判断为北半球冬季,故选A。【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和大气活动中心。在同一幅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等压线越稀疏的地方,风速越小。夏季亚欧大陆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形成夏威夷高压,冬季亚欧大陆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根据大气活动中心可判断季节。下图是某季节全球气压带与风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5.冬季最容易被陆地冷高压切断的气压带是()A.⑤ B.⑥ C.⑦ D.⑧36.与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半岛一带夏季风关系最密切的风带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35.D36.B【解析】【分析】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影响。
【35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①为南半球西风带,②为东南信风带,③为东北信风带,④为北半球西风带,⑤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⑥为赤道低气压带,⑦被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⑧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冬季陆地降温快,陆地上形成冷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副极地低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故选D。【36题详解】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其形成原因为南半球东南信风带夏季北移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左偏,形成西南季风。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及季风环流的成因,属于基础性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小。左图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右图为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37.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日可能为夏至日,乙日可能为冬至日B.O、N两地气候类型相同C.地球自转是气压带移动的根本原因D.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②地38.气候资料图中,与M地气候类型最接近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37.A38.D【解析】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气候资料图的判读。【37题详解】甲日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可能为夏至日,乙日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可能为冬至日,故A项正确;O地的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N地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故两地气候类型不相同,B项错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是气压带移动的根本原因,故C项错误;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①地,故D项错误。【38题详解】据图分析M地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形成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④地冬夏季节均高温,且降水量十分丰富,符合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故D项正确。图1为沿某岛屿20°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和甲、乙两地气候统计图,图2为图1岛屿的地形略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9.该岛甲、乙两地()A.甲地1月牧草枯黄 B.乙地有明显干湿两季C.7~12月降水量逐月增加 D.气温年较差(较)小40.两地纬度相同,但乙地比甲地降水量大得多,关于其原因说法正确的是()A.与东南季风有关 B.乙地海拔比甲地较低C.乙侧山坡迎暖湿信风 D.甲深居内陆,乙沿海【答案】39.D40.C【解析】【分析】【39题详解】读图可知,甲地1月降水多,气温较高,草类植被生长旺盛,应该是牧草茂盛,不是枯黄,A错误;图中显示,乙地降水最少的月份降水量也超过100毫米,因此乙地是全年多雨,没有明显的干湿两季,B错误;读图可知,乙地7~12月降水量先降后增,不具有7~12月降水量逐月增加的特征,C错误;图中显示,两地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5℃左右,气温年较差较小,D正确。故选D。【40题详解】根据图2岛屿的地理位置和轮廓特征判断,该岛屿为马达加斯加岛,南回归线穿过其南部,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当地盛行东南信风,东南信风从海洋上吹来,经过沿岸暖流增温增湿,暖湿气流进入马达加斯加岛后,遇到岛屿上的山脉阻挡抬升,在乙地所在的东侧形成丰富的降水,形成特殊的热带雨林气候,而甲地位于岛屿西侧,属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因此C符合题意;当地不存在东南季风,两地海拔高度相似,两地均离海较近,因此排除A、B、D。故选C。【点睛】影响某地降水多少的因素:——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水文、人类活动。(1)位置:主要是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通常大陆内部干旱少雨。(2)大气:主要包括大气环流、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①大气环流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三圈环流中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其中低压带控制地区降水较多,高压相反;西风带内西岸降水多于东岸,信风带内东岸降水多于西岸。季风环流中,夏季风降水多于冬季风。②锋面:冷、暖锋、准静止锋过境时都易产生降水。③气旋对应的是低压,气流上升多阴雨;反气旋对应高压,气流下沉多晴天。(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高大地形也会阻止水汽的进入。(4)洋流: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5)植被和水文状况: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以及湖沼、水库周围,空气湿度较大,相对降水较多。(6)人类活动:城市湿岛效应使城市多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雨岛效应使城市尘埃多,凝结核多,雾和低云比效区多。第Ⅱ卷(选择题共40分)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海口市(110°E,20°N)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在平地上利用立杆测影的方法,完成下列四项探究任务:确定当地正午时的北京时间;观测杆影长度及方向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观测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计算可调节式太阳能集热板在不同时间与地面的夹角度数。下图示意该小组绘制的连续一年的竿影长度及朝向变化。(1)兴趣小组观测到杆影位于正北时,北京时间为____。(2)12月22日即将日落时,立杆影子朝向____方位。(3)图中反映6月22日杆影长度的点是____,④处的杆影长度大致反映的是____日(填节气)。(4)兴趣小组于5月26日第一次观察到该地立杆无影的现象,则下一次观测到立杆无影的日期大约是____前后。(5)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可调节。为使集热效率达到最高,应保持正午太阳光与集热板垂直,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应为90°H,如下图所示。12月22日,该地可调节式太阳能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度数为____。【答案】(1).12时40分(2).东北(3).①(4).春分(5).7月19日(前后误差不超过两天即可)(6).43°26'【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方时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与应用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调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详解】(1)兴趣小组观测到杆影位于正北时,当地的地方时为12点,所以此时北京时间为12:40。(2)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海南当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所以即将日落时,立杆影子朝向东北方位。(3)6月22日,太阳直射点23°26′N,海南的纬度为20°N,此时正午太阳位于当地的正北方,杆影朝向南方。同时,该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海南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增大后减小,杆影长度先变短后变长,杆影朝向逐渐由朝向南方转为朝向北方。综上分析可知,图中反映6月22日杆影长度的点是①;图中①表示夏至,③位置杆影最长,表示冬至,所以②表示秋分,④表示春分,④处的杆影长度大致反映的是春分日前后。(4)5月26日第一次观察到该地立杆无影的现象,表明5月26日太阳直射,下一次观测到立杆无影的日期与5月26日关于夏至日对称,大约在7月19日左右。(5)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海南当地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H=90°(23°26′+20°),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应为90°H,所以该地可调节式太阳能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度数为43°26'。【点睛】42.岩层的空间方位通常用倾角和倾向来描述。如下图中“50°┤”表示岩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劳务分包合同中的质量要求
- 石材购销合同案例示例
- 劳动合同补充协议的监督与执行程序
- 工厂工业品采购合同模板
- 审计服务合同范本版示例格式
- 联盟共营合同风险防范
- 员工担保书格式样本
- 合伙人之间的利润分配约定
- 制冷机购销合约
- 坯布销售与供应合同
- GB/T 44351-2024退化林修复技术规程
- 第5单元 圆 单元测试(含答案)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第10课《我们不乱扔》(课件)-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 2024人教版新教材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内容解读课件(深度)
- 2024版《供电营业规则》学习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2024年意识形态工作专题会议记录【6篇】
- 小学六年级数学计算题100道(含答案)
- 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浙江大学
- 超市值班经理制度
- 8个干细胞药物
- 24 供应商(合作伙伴)反恐评估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