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件+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1页
【初中语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件+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2页
【初中语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件+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3页
【初中语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件+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4页
【初中语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件+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情景导入

我们刚学了豪放派词人苏轼的词,今天再来学习和苏轼并称“苏辛”的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作者简介

辛弃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一生在各地辗转奔波。他每到一处就安定民生,聚集义士,训练军队。因他极力主张抗金北伐,在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不得朝廷信任,又遭受主和派的排斥、诬陷。淳熙八年,辛弃疾被人弹劾罢官,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

这首词写于辛弃疾被罢官后退居江西上饶时。

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写给陈亮的。写作背景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huī)下炙(zhì),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dí)卢/飞快,弓如/霹雳(pīlì)/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二、初读壮词请同学反复朗读这首词,用自己的话说说词句的意思。精读细研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写作指内容、情感、形象、语言等都豪放雄壮的词。题目题目含义:为陈同甫写一首雄壮的词来寄给他。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

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挑起油灯的灯芯,使灯光明亮。原指瑟,这里泛指乐器。战场演奏指悲壮粗犷的军乐。译:夜里酒醉后挑亮灯光观看宝剑,梦中回到军营,听到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想起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奏出雄壮的军乐。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军旗下面,指部下。连在一起的众多军营牛,泛指酒食烤熟的肉食马作

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响雷,震雷。这里喻指射箭时弓弦的响声。像……一样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了结,完成。指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事。可惜译: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离弦而去。一心想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赢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只可惜(我壮志未酬)白发已生!上下片分别描写了什么内容?上片:追忆了词人当年的军旅生活;下片:描述了激烈的战斗场面以及雄心壮志。1.词人为什么“看”剑,而不是“握”剑、“舞”剑?醉里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标题内容他曾写下著名的《美芹十论》及《九议》等奏章,向朝廷陈述自己抗敌救国的大策,但都未被采纳。他被政敌以“聚敛”等罪名多次诬陷,终在1181年(42岁)被弹劾落职。闲居在江西上饶,此词即作于这一时期。他一生经历南宋4位皇帝,20多位宰相,可惜竟无一人在北伐上有所作为。词人因为闲居在家,报国无门,只能“看剑”

(“看剑”时的心情?)无奈、痛苦、落寞、悲愤等。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所以借酒浇愁。因为宝剑伴着他征战杀敌,是曾经的戎马生涯的见证。动作描写,写出词人夜里酒醉后挑亮灯芯看宝剑的场景,表达词人渴望杀敌报国而不得的痛苦无奈,只能在醉梦里回忆当年领兵杀敌之快意的落寞。作者为什么“醉”?醉后为何“挑灯看剑”?由此体现出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词句壮观场面。

出兵之前,战士们兴高采烈地分食酒食,军营里奏响了悲壮粗犷的军乐。在秋风萧瑟的战场上,词人神采奕奕,意气昂扬地检阅着各路兵马,那一面面飘飞的战旗,一阵阵点兵出征的号角,一队队斗志昂扬的战士,一把把寒光闪亮的刀枪,无不彰显着气氛的肃杀,沙场秋点兵的壮大场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上片的艺术手法:虚实结合。实写词人醉后灯下“看剑”,虚写梦回军营生活和“点兵出征”的场景。上阕为什么要写梦境?

梦中的情景是昔日的军旅生活,而这种生活现在只能成为回忆,表现了作者企慕军中生活,渴望奔赴战场杀敌报国。贰品下阙

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虽没作更多的描写,但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运用比喻,用典。把弓弦声比作雷声,引用“的卢”的典故,写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突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刻画了出征英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的精神,表达了词人渴望驰骋沙场,恢复旧日山河的决心。“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天下事:指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大事是本词的最强音,表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和爱国激情。

然而,在词的最后,作者却发出一声长叹:“可怜白发生!从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来。原来,那壮阔盛大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以及辉煌胜利,千秋功名,不过全是梦境。这处境,的确是“悲哀”的。然而没有谁“可怜”他。于是,他写了这首“壮词”,寄给处境同样“可怜”的陈同甫。“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可怜”一词什么意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可怜:可惜。岁月已逝,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抑郁悲愤。也是对统治者重用奸佞,排斥、打击主战派的愤慨。表达了对朝廷屈膝投降、苟且偷安的强烈不满。合作探究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有意用了“壮词”这个词,“壮”正是这首词的风格特色,请体味这首词的“壮”是体现在哪?“壮”在场面“壮”在军营生活的雄豪壮美:分食牛肉,奏悲凉苍劲之曲,沙场秋点兵的壮大场景。“壮”在本领骑飞快奔驰的的卢马,拉满霹雳作响的雕弓,风驰电掣,勇猛雄健。“壮”在志向率师北伐,统一南北,为朝廷立功,成就英名。“可怜白发生”,不是一味地嗟叹,而是对现实的抗议,充满了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慨。这首词既是一首抒发豪情壮志的雄壮的词,又是一首哀叹报国无门、两鬓斑白、功业难成、壮志难酬的悲壮的词。

这首词通过写军中的生活和战斗的场景,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现了壮志未酬、报效无门的悲愤。课堂小结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