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论社会调查概述社会调查的类型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第一节社会调查概述一、社会调查的概念国内外学者对“社会调查”这一概念在认识上的差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名称国内:“社会调查”或“社会调查研究”。”国外:“调查”(survey)或“调查研究”(survey
research)。具体定义社会调查是人们认识社会的一种实践活动社会调查是一种资料收集的方法。社会调查仅仅是收集资料调查不仅包括收集资料,还包括分析资料。知识体系国内学者一般将社会调查分为普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国外学者所界定的社会调查往往仅指抽样调查国内学者一般将文献法、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和实验法等方法并列,共同作为社会调查中收集资料的方法国外学者在社会调查中所指的资料收集方法,仅有结构式访问和自填问卷法
社会调查的定义与特征社会调查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量化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3版,4页,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社会调查的认识对象是社会现象而非自然现象。社会调查的认识对象是社会现象而非个人。社会调查是一种系统的认识活动,包括选题、研究设计、资料收集、资料分析、调查报告撰写等,是依据调查活动本身所具有的内在规律性而形成的一种具有高度的系统性和程序性的活动。社会调查指的是抽样调查。所谓抽样调查,是指从总体(由所有调查对象所构成的集合)中按照一定的方式抽取样本(总体中的一部分元素或个体所构成的集体),从样本中收集资料,然后用样本的统计结果来推断总体。社会调查的基本特征在研究方式上,社会调查主要采用自填式问卷和结构式访问两种方式收集资料;社会调查要求从调查对象那里直接收集信息,即获取第一手资料。社会调查本质上是一种定量的研究方式,依据社会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常运用统计软件的辅助,对所收集的量化资料进行处理和分析。因此,资料的定量化与统计分析方法的运用是社会调查的一个重要标志。社会调查是一种既包括资料的收集工作,又包括资料的分析工作的完整的社会研究类型。这一特征也是社会调查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研究方式的基础,其实际含义是:我们可以采用社会调查的方式独立完成对某一具体问题的探索和认识任务。社会调查的基本特征二、社会调查的作用描述状况预测趋势解释原因描述某种社会现象,有利于正确认识社会现实回答“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怎么样”有助于探索事实或现象背后的本质回答“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是这样”预测社会现象,有助于应对未来三、社会调查的局限方法论的角度社会调查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强调社会现象的客观性和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普遍性,以及与之相应的调查程序的可重复性和调查研究结果的可验证性。社会现象在具有客观性的同时,还具有复杂的多样性特征,更有其独特的个体性特征。社会调查仅仅是认识社会、探索社会的方式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方式。社会调查的实践社会生活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社会调查的各个技术性环节都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测量的有效性问题、抽样以及样本的代表性问题、统计方法选择的适当性问题等。社会调查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如时间、经费的限制,研究主题或研究内容的合适性问题,等等。社会调查仅仅是社会研究的四大方式之一(另外三种方式是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第二节社会调查的类型调查对象性质定义适用范围例子普遍调查定量一种专门组织的全面调查,即对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或元素)进行无一遗漏的逐个调查,以了解研究对象在某个时点或某个时期的总体状况。全国性或者地区性调查人口普查、农业普查、工业普查、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或元素)进行调查,并以调查的结论或数据来推断总体的研究方式。抽样调查的基本思路和逻辑是,通过对部分事物的考察达到对现象总体的认识。涉及面大、检查和修正普查的资料结果等资源调查、企业调查、产业调查、民意调查抽样调查一、调查对象的范围:普查&抽查普查三个原则:统一组织: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指导整个普查工作统一步骤:严格遵守事先制定的调查方案同一时间:一是确定普查时点;二是规定普查登记的合适时期。三个特点:1)成本高2)资料的准确性较高
3)需要统一组织和统一安排4)调查的项目不宜太多,相关普查的项目应尽可能统一我国普遍调查的形式:1)统计报表。由普查部门(一般是国家行政部门)制定,由下级有关部门根据相关资料进行填报。2)建立专门的普查机构,组织专门的调查队伍,根据统一的调查项目和指标,按照既定的调查方案,对调查对象直接进行调查登记,如人口普查。抽查(1)抽样调查的特点。第一,在非普遍调查方法中,抽样调查是可以用于推断总体的最好的、最有科学依据的方法。第二,成本低、获取资料迅速、资料详细、应用范围广泛等。第三,抽样调查的准确性高。(2)抽样调查的作用。第一,对那些无法进行普遍调查但又需要进行量化研究的事物或现象,可以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来进行研究。第二,能够检查和修正普遍调查的资料质量。(1)普遍调查和抽样调查都是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来呈现调查结果。(2)普遍调查和抽样调查的目的都是一样的:说明总体的基本情况和相关特征。(3)普遍调查和抽样调查的准确性都比较高,只是两种方法提高数据准确性的途径不同。普遍调查通过杜绝抽样误差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而抽样调查则是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非抽样误差并对抽样误差进行精确估计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4)普遍调查和抽样调查所采用的资料收集工具有诸多共同点。一般地,普遍调查的资料收集工具是各种登记表和调查表,而抽样调查所采用的工具往往是封闭式问卷。这两类资料收集工具都具有标准化、可量化的特点。普查与抽查的相似点二、应用领域三、历史或内涵:传统社会调查与现代社会调查传统社会调查现代社会调查思想源流人文主义传统实证主义的传统调查方式以典型调查和个案调查为主以抽样调查为主资料收集方式主要采用座谈会、无结构的自由访谈等方式主要采取以封闭式问卷为主的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式处理、统计方法定性分析定量分析适用的领域同质性较高、流动性较小、社会变迁速度较慢的社会异质性较高、流动性较大、社会变迁速度较快的社会四、其他分类分类依据调查类型调查目的或作用描述性调查、解释性调查、预测性调查收集资料的方法问卷调查(自填问卷和邮寄问卷)和访问调查(面对面访问和电话访问)第三节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选题阶段一是确定一个调查问题二是将调查问题具体化、精确化。准备阶段调查设计工作:调查思路、调查策略、调查方法等工具准备:问卷调查实施阶段根据调查设计中所确定的调查思路和策略、调查的方式和方法、调查的具体技术对特定的调查对象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分析阶段对调查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复核、录入、统计、分析等工作。总结(报告)阶段调查报告、评估调查质量、应用调查成果。五个阶段参考书目1.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4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3.[美]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8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问题1.社会调查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有哪些作用?2.社会调查有哪些分类标准,其各自的类型分别是什么?3.社会调查的程序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和逻辑性?
调查课题的选择和调查设计社会调查选题社会调查设计第一节社会调查选题问题一、社会调查选题的分类1.课题关注点:理论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理论性课题:侧重于产生、发展关于社会、世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理论知识。应用性课题:侧重于描述、了解和探讨各种社会问题或某种具体社会现象的课题。落脚点都是现实问题。2.课题来源:自选课题和委派课题自选课题: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和研究兴趣或实际工作的需要而自己选定的课题。委派课题:由政府机构、部门、企事业单位乃至个人根据他们的需要而确定并委托或指派给研究者进行调查的课题。有些选题介于自选课题和委派课题之间,如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教育部基金课题。二、选题的标准重要性:具有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创造性:调查课题应该具有某种新的东西,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故也被称为创新性和独特性可行性:研究者是否具有完成某一项社会调查的主、客观条件合适性:调查课题必须最适合他自己的个人特点选题的最终目标是要找到一个有价值、有新意、有操作性,同时又最适合自己的研究问题。三、选题的途径和方法1)从现有文献中寻找:学术著作、教科书以及各种期刊和报纸:第一种方法:在阅读文献时带着一种主动的心态,带着审视的、批判的眼光去阅读。第二种方法:在阅读文献时进行广泛的联想。2)从个人经历中寻找3)从社会生活中寻找四、调查课题的明确化课题的明确化(focustheproblem)是指通过对调查课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将最初比较含混的想法变成明确而清晰的调查主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和研究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和特定问题。步骤:1)“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2)用变量的方式来进一步明确调查课题,即突出一些基本变量或关键变量,并用变量的语言来对调查课题进行陈述,“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研究大背景中的小问题。五、文献查阅与选题文献查阅(literaturereview)也称为文献回顾或文献评论,是指对与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这个领域的整体研究状况。作用:第一,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状况和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有助于研究者了解自己即将进行的调查课题在该领域的位置,以及这个调查可能具有的意义和作用。第二,为研究者提供一些可行的研究思路或研究方法。总结分析前人的研究视角、研究策略和具体的研究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从而借鉴其经验,避免其不足或缺陷;文献中的实证研究还可能有某些关键变量的操作化方法和具体的测量指标,研究者可以进行借鉴和利用。文献查阅的方法文献查阅通常包括三项工作:文献的检索、文献的筛选、文献的阅读和分析。(1)检索文献。文献的检索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著作、相关的统计资料和档案材料、论文:图书馆(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维普资讯、万方数据等数据库、JASTOR、Blackwell等检索工具、Google学术)滚雪球法,即先找一篇相关文献,最好是一篇有关这个专题的综述性文献。然后根据这篇文献提供的参考文献目录,去检索相关的几篇文献,再根据这几篇文献提供的参考文献目录进一步查找新的文献。(2)筛选文献筛选标准和因素:第一,文献的相似性一般而言,文献中所采用的理论框架,所涉及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乃至研究变量与研究者的调查课题越相似越好,相似之处越多越好。第二,文献发表的时间第三,文献作者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文献查阅的方法
(3)阅读和分析文献第一,每项研究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框架、研究的出发点和研究目标;第二,每项研究的具体研究方法,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方式、抽样方法、样本特征、资料收集和处理方法等;第三,每项研究的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做标记并进行简要的评论;对于特别重要的内容,可以做一些摘录;最好注明出处和页码。)第二节社会调查设计问题1.调查目的探索性调查:对所研究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印象和感性认识:在一项大型调查正式开始之前进行试调查;当研究者本人对其所研究的问题和现象不太了解或了解较少时,可先进行探索性调查;当调查所涉及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不太为人所知时,可先进行探索性调查,抽样方式:非概率抽样(如偶遇抽样、判断抽样等),样本规模也比较小。资料收集:无结构式访问。从资料中得出的结果既不用于推断总体,也不用于验证某些研究假设。1.调查目的“也许社会中有多少种调查,就会有多少种具体的调查目的。”——美国社会学家艾尔·巴比描述性调查:对某些总体或社会现象进行描述的调查,其目的就是揭示总体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人口普查)调查方法:抽样调查,描述性调查的样本规模也比较大。资料收集方式:以封闭式问题为主,采用自填式问卷、邮寄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式进行,所收集的资料需要进行统计处理(通常需要借助各种统计软件来进行),从而得出各种以数字形式呈现的结果,并且,这些结果或结论可以推论到调查对象所在的总体。1.调查目的1.调查目的3.解释性调查发现和说明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原因、揭示社会现象之间关系的社会调查。焦点是说明现象(或变量)之间的关系或解释原因。研究思路:往往从一定的理论出发,演绎出一系列研究假设,然后用定量调查来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来验证研究假设,从而达到对社会现象进行理论解释的目的。研究设计:解释性调查的抽样方式、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等与描述性调查一样,但它的研究设计比描述性调查更严密,也更有针对性,其调查内容仅仅围绕所要验证的研究假设,而非像描述性调查那样要求面面俱到。二、分析单位1.分析单位的概念1)社会调查中的分析单位主要有以下类型:个人、群体、组织、社区和社会产品。2)共同的特点:第一,社会调查所收集的资料描述的是分析单位中的每个个体。第二,将这些对个体的描述汇总起来,就可以去描述这些个体所组成的群体(调查的样本),并用样本的统计结果去推断样本所在的总体。3)分析单位与调查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主题首先,从分析单位和调查对象的关系看,分析单位是一项社会调查所研究的对象,调查对象是研究者收集资料时直接询问的对象。其次,从分析单位和研究主题或研究内容的关系看,研究主题或研究内容是分析单位的属性或特征,有时,分析单位和调查对象可能是由同一个对象承担的2.分析单位的类型(1)个人。个人是社会调查中用得最多的分析单位类型,通过对这些个人的描述及其汇总、推论,不仅可以描述这些个人所组成的群体,而且可以描述和解释由这些群体的行为或态度所构成的纷繁复杂的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有时候,作为分析单位的个人可以用其所在的社会群体来表明其特征。(2)群体。社会群体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之一,是指通过一定的社会互动和社会关系结合起来并共同活动的人群集合体。当我们以社会群体作为分析单位时,该群体就是资料集合中的最小单位,我们的所有分析和描述都必须是针对群体的,而不能下滑到群体中的个人。(3)组织。组织是正式群体中的一种,其成员的地位、角色、行为规范,以及权利、责任和义务都有明确的规定,并有相对固定的成员身份,如企业、机关、学校、医院等。这些正式组织同样可以成为社会调查中的分析单位。(4)社区。社区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理区域内、具有共同意识和共同利益的人们的生活共同体。(5)社会产品。在上述四种分析单位的类型之外,涉及人类行为及其结果的各个方面,我们将之统称为社会产品。2.分析单位的类型由于分析单位有不同的类型和层次,而我们对同一现象的研究,会根据调查侧重点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分析单位。研究侧重点的多样性既增加了分析单位的复杂性,也易导致与分析单位有关的两种错误。
(1)层次谬误。层次谬误(ecologicalfallacy)又称区群谬误、生态谬误或体系错误,它是指在社会调查中,研究者用一种比较大的集群分析单位做研究,但用另外一种比较小的或者非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结论的现象。例如,调查发现流动人口多的城市的犯罪率大大高于流动人口少的城市,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得出流动人口的犯罪率高的结论,因为也许是流动人口多的城市中的本地人犯罪多,而使得整个城市的犯罪率增高。3.与分析单位有关的两种错误(2)简化论简化论(reductionism)又称简约论、还原论,它是指研究者用个体层次的资料和结论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例如,研究者收集的是关于个人的资料,得出的却是关于群体、组织或更加宏观层次的单位如何运行的结论,这样就容易发生这种错误。发生简化论的最大原因在于,社会调查很容易获得有关个人的具体资料,而宏观层次的单位的运行则往往比较抽象和模糊,资料也不易获得。避免这两种错误的关键在于,要保证做出结论时所使用的分析单位与收集、分析资料时所使用的分析单位一致。3.与分析单位有关的两种错误三、时间维度1.横向调查横向调查(crosssectionalstudies)也称为横剖调查,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并对该时间点上的现象进行研究,或者探讨该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这里所说的“时间点”指的是相对比较短的一段(连续的)时间,比如说一个星期、一个月甚至几个月。2.纵向调查纵向调查(longitudinalstudies)也称为纵贯调查,是指在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所研究的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变化状况,并用以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1)趋势研究。趋势研究(trendstudies)是指对一般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所进行的研究。趋势研究旨在通过对一般总体在不同时期的状况进行比较,以期揭示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变化趋势和规律。就其实质来说,趋势研究就相当于利用对某一总体所进行的若干次横向研究的结果,来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2)同期群研究。同期群研究(cohortstudies)又称为人口特征组研究,它是指对某个特殊人群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所进行的研究。每次研究的具体对象可以不一样,但他们必须都属于某一特殊人群。一般而言,同期群研究中的特殊人群通常与时间或年代相关。3.1纵向调查的类型(3)同组研究。同组研究(panelstudies)又称为追踪研究、定组研究,它是指对同一批研究对象进行追踪,研究他们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同组研究与同期群研究:第一,在同组研究中,每次调查所用的都是同一个样本。同期群研究仅仅要求样本代表的是同一个特殊群体,样本可以完全不同。第二:同组研究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样本逐次减少的问题,特别是当调查对象为老人时,这个状况会更加严重,甚至可能会影响后续若干次调查的资料的可信度。3.1纵向调查的类型四、具体方案1.说明调查课题的目的和意义(1)理论意义。(2)实际应用意义。2.说明调查的内容调查内容是对调查目的的细化和具体分解。3.说明调查的理论假设理论假设也叫理论预设,可以从已有的文献资料和理论中推导、演绎出来,也可以从以往的调查中获得。研究假设能为整个社会调查提供理论指引:一方面,它在分析阶段是进行分析、判断、下结论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它也是形成新理论或对既有理论进行修正的重要途径。四、具体方案4.说明调查的分析单位和抽样方案(1)界定社会调查的总体,即对调查对象所取自的总体进行界定;(2)说明具体的抽样方法和抽样程序;(3)界定样本规模,即说明样本规模的大小以及抽样的置信度(准确性程度)等。5.说明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与分析方法6.说明调查人员的组成、组织结构及培训安排7.确定研究的时间进度和经费使用计划1.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4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2.[美]肯尼斯·D·贝利.现代社会研究方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3.仇立平.社会研究方法.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4.张彦,吴淑凤.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5.李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北京社会科学,2008(5)参考书目1.在本专业的学术期刊中,选取若干实证研究的文章或研究报告,用本章所介绍的选题标准对它们进行评析。2.什么是课题明确化?为什么要对课题进行明确化?3.试着自己来选择一个调查课题,写出一个完整的调查设计方案。4.熟悉并练习查找文献资料的方法和技能。思考
抽样抽样的概念概率抽样方法非概率抽样方法样本规模的确定第一节抽样的概述一、抽样的概念1.总体、样本和抽样总体(population或universe),又称母体(parentpopulation或parentuniverse),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所确定的研究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元素(element):构成总体的最基本单位一般而言,总体具有同质性、大量性和差异性三个特征。同质性是指构成总体的每个元素必须具有某一方面的共性大量性是指总体是由许多元素组成的,而不是只有个别元素。差异性是指总体元素之间,除了必须在某一方面有共性之外,在其他方面必然存在差异。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所抽取出的部分元素的集合。抽样(sampling),又称取样,就是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的集合中按一定方式选择或抽取样本的过程。一、抽样的概念2.抽样单位和抽样框抽样单位(samplingunit),是指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抽样框(samplingframe),又称抽样范围,指的是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内的所有抽样单位(而非所有元素)的名单。3.参数值和统计值参数值(parameter),又称总体值,指的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总体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统计值(statistics),又称样本值,指的是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样本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样本值是根据样本的所有元素计算出来的,它是相应的总体值的估计量。二、抽样的作用抽样的目的:科学地选取总体的部分作为总体的代表,以便通过对局部的研究,取得能说明总体的足够可靠的资料,准确地推断总体的情况,从而认识总体的特征或规律性。抽样的基本作用:向人们提供一种实现“由部分认识总体”目标的途径和手段。首先,可节省人力、财力和时间。其次,可对所抽取样本进行深入研究。再次,可避免影响甚至损害总体中更多的个体。最后,好的抽样方法可以减少人为误差。需要注意的是,抽样方法的可靠性是建立在样本能够真正代表总体的假定基础之上的,为了使统计推断正确可靠,必须注意适当的抽样方法和适当的样本数。三、抽样的类型抽取对象的方式概率抽样(随机抽样)非概率抽样(非随机抽样)定义遵循随机化原则的抽样。主要根据研究者的主观意愿、判断或是否方便等因素来抽取样本。特点被抽中的可能性相同;样本较为客观且具有代表性。被抽中的可能性不同;难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类型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偶遇抽样、判断抽样、定额抽样、滚雪球抽样区别概率抽样时,我们能够比较精确地给出样本的抽样误差,能够在相当的程度上确定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非概率抽样具有操作方便、省钱省力、统计上也远较概率抽样简单等优点,对于帮助了解总体是有益的。第二节概率抽样方法一、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simplerandomsampling),又称作纯随机抽样,直接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随机抽取n个元素组成样本(N>n)。简单随机抽样分为重复抽样(回置抽样)和不重复抽样(不回置抽样)重复抽样:已被选中的个体仍放回总体中,因此在同一样本中,某一个体理论上可能不止一次地出现。不重复抽样:已被选中的个体不再放回总体中,因此在同一样本中,某一个体只能出现一次。重复抽样比较完善。在大规模社会研究中,通常使用不重复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第一,抽签法。第二,查随机数表法。又称作乱数表,依照概率理论的随机原则,将0~9这十个数值重复连续地以随机方式抽出,并按其先后顺序编制而成。利用随机数表进行抽样的具体步骤为:(1)先取得一份包含总体所有元素的名单(即抽样框);(2)将总体中所有元素一一按顺序编号;(3)根据总体规模是几位数来确定从随机数表中选几位数码,如总体规模是4位数,则在随机数表中选取4位数码;(4)以总体规模为标准,从随机数表的任一地方开始,按任一方向(横向或竖向)对随机数表中的数码逐一进行衡量并决定取舍(选取比样本规模小的那些数码);(5)根据样本规模的要求选择出足够的数码个数;(6)依据从随机数表中选出的数码,到抽样框中找出它所对应的元素。二、系统抽样系统抽样,又称机械抽样或等距抽样,即先将总体的每个单位(元素)按某一顺序进行编号,再计算出某种间隔,然后按照固定的间隔抽取一个单位(元素)并组成样本的方法。抽样间距的大小视总体规模与样本容量的比率而定,起始数字必须是随机决定的。抽样比率则是样本容量与总体规模之间的比率。系统抽样具体步骤如下:(1)先将总体的N个单位按与总体特征标志无关的标志进行排序;(2)确定抽样间距,将N划分为n个单位相等的部分,每部分间隔为R=N/n;(3)随机决定起点K;(4)在抽样框中,自K开始,依次抽取样本号码分别为K,K+R,K+2R,K+3R,…,K+(n-1)R;(5)将n个个体集合起来,就构成该总体的一个样本。三、分层抽样分层抽样,又称分类抽样或分组抽样,即先按对观察指标影响较大的某种特征,将总体分为若干个类型或层次(stratum),再从各个类型或层次内随机抽取(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一定数量的观察单位,合起来组成样本。设总体由N个单位组成,现在需要抽取一组容量为n的样本,其分层抽样步骤如下:(1)把总体按主要标志划分为m组,使N=N1+N2+…+Nm;(2)从各组中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方法抽取ni个单位构成样本,使得n=n1+n2+…+nm;(3)采用按比例分层法,并要保证实现如下关系:n1N1=n2N2=n3N3=…=nmNm=nN分层抽样的注意点注意分层的标准问题:优先考虑所要分析和研究的主要变量或相关变量考虑将那些能保证各层内部同质性强、各层之间异质性强、突出总体内在结构的变量作为分层的标准。已有明显层次划分的变量可作为分层变量,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年级、职业、政治面貌等。分层的比例问题:采用分层抽样,各层中抽取样本数所占全部样本数的比例一般应与每一层个体数所占全部个体数的比例相同,以保证样本的结构与总体结构完全一致。这就是按比例分层法。分层抽样原理:“从异质总体中抽取样本所产生的抽样误差要小”的分层抽样的优势:在不增加样本规模的前提下降低了抽样误差。加强了解总体内不同层次的情况,便于对总体中不同层次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四、整群抽样整群抽样又称作集体抽样,即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一些小的群体,然后由所抽出的若干个小群体内(如家庭、班级、车间、居委会、社区等)的所有元素构成样本。整群抽样的优点:节省时间、人力与财力;简单易行。整群抽样的缺点:整群抽样的样本的代表性不足,尤其是当总体中各群组之间的异质性比较强时更是如此;无法精确控制样本规模当总体中不同子群组相互之间差别很大,而每个子群组内部差异不大时,适合分层抽样方法;而当总体中不同子群组相互之间差别不大,而每个子群组内部差异较大时,适合整群抽样方法。五、多阶段抽样多阶段抽样又称多级抽样或分段抽样,即按抽样元素的隶属关系或层次关系,把抽样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进行。基本做法:先从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大群(组),然后再从这几个大群(组)内抽取几个小群(组),这样层层抽下来,直至抽到最基本的元素构成样本为止。减少误差的途径:相对增加开头阶段的样本数而适当减少最后阶段的样本数,这样可以将开头阶段群(组)中个体单位的异质性包括在样本内。第三节非概率抽样方法一、偶遇抽样偶遇抽样(accidentalsampling),又称方便抽样或自然抽样,是指调查者根据现实情况,在一定时间、一定环境里将所能遇见到或接触到的人作为样本的方法,具体地说,就是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方便,任意抽取偶然遇到的人或者选择那些离自己最近的、最容易找到的人作为样本。偶遇抽样的优点:方便省力,常用于探索性研究中的试调查二、判断抽样判断抽样(judgmentalsampling),又称主观抽样或立意抽样,是指调查者根据研究的目标和自己的主观分析来选择和确定样本的方法。判断抽样的运用效果往往取决于研究者的理论素养、实际经验以及研究者对总体的了解程度和判断能力。三、定额抽样定额抽样,又称配额抽样,是指调查者首先确定所要抽取样本的数量,再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比例分配样本,然后从符合标准的对象中任意地抽取样本。定额抽样实施难点:分层不可能穷尽总体的所有属性(属性越多、分类越细,则符合复杂特征的样本越难以寻找);总体的结构特征信息并不容易得到,因此造成难以实施。一般来说,将定额抽样法与随机抽样法结合起来使用,效果更好。定额抽样与分成抽样的区别分层的目的不同定额抽样注重的是样本与总体在结构比例上的表面一致性;分成抽样一方面要提高各层间的异质性与层内的同质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照顾到某些比例小的层次,使得所抽样本的代表性进一步提高,误差进一步减小。抽样概率不同前者是按照事先规定的条件,有目的地寻找符合特征的样本;后者是客观地、等概率地到各层中进行抽样。四、滚雪球抽样滚雪球抽样(snowballsampling),是指先找少量的甚至个别的调查对象进行访问,然后通过它们再去寻找新的调查对象,依此类推,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直至达到调查目的为止。适用情况:总体的个体信息不充分或难以获得,不能使用其他抽样方法抽取样本的调查研究。缺点:缺乏代表性。第四节样本规模的确定一、样本规模样本规模(samplesize),又称为“样本数”或“样本容量”,指的是一个样本的必要抽样单位数目。样本越大,样本的代表性越强;样本越小,样本的代表性越差。样本规模不仅影响样本自身的代表性,还直接影响到调查的费用和花费的人力。样本规模的计算公式1)简单随机抽样中,推论总体均值的样本规模计算公式为:
n=t2×σ2e2t为置信度所对应的临界值;σ为总体的标准差;e为抽样误差。2)推论总体百分比的样本规模计算公式为:
n=t2×ρ(1-ρ)e2
t为置信度所对应的临界值;ρ为总体的百分比;e为抽样误差。样本规模的计算公式在既定的置信度下,临界值t可从标准正态分布表中查出;e也是研究者根据需要事先确定的,但总体的标准差、百分比往往是未知的。一般采用变通后的公式得出推论总体的样本规模,即:n=t24e2二、影响样本规模缺点的因素样本规模的确定受到以下五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总体规模,总体的异质性程度,推断的把握性与精确性要求,抽样误差,研究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和时间等。1.总体规模一般而言,在一定精确度的要求下,样本规模与总体规模成正比。二、影响样本规模缺点的因素2.总体的异质性程度总体中元素同质性越高,表明总体在各种变量上的分布越集中,波动性越小,同样规模的样本对总体的反映就越准确,所需样本规模就越小。总体中元素异质性越高,表明总体在各种变量上的分布越分散,波动性越强,同样规模的样本对总体的反映就越差,所需样本规模就越大。在概率随机抽样中可以通过分层抽样增强各层间异质性和层内同质性,从而在不增加样本规模的前提下降低抽样误差二、影响样本规模缺点的因素3.推断的把握性与精确性要求推断的把握性,即置信度或置信水平(confidencelevel),指的是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的概率(把握性程度)。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置信度越高,即推论的把握性越大,则所要求的样本规模越大;反之,则越小。推断的精确性,即置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指的是在一定的置信度下,样本值与总体值之间的误差范围。置信区间越大,精确性程度越低;置信区间越小,精确性程度越高。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置信区间越小,即推断的精确性越高,则所要求的样本规模越大;反之,则越小。二、影响样本规模缺点的因素4.抽样误差抽样误差指的是样本统计值与总体参数值之间存在的偏差。重复简单随机抽样下,抽样误差的计算公式为:SE=σnσ为总体标准差;n为样本规模;SE为抽样误差。当样本规模增加时,样本统计量的随机波动程度就会降低,从而抽样误差也降低。假设总体标准差一定,那么所允许的抽样误差越大,所需要的样本规模越小;反之,则越大。5.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还有研究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和时间等现实因素。参考书目1.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4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3.[美]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8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4.袁方等主编.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5.杨国枢等主编.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法.上册.13版.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问题1.抽样的基本作用是什么?2.为什么概率抽样的方法能够保证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3.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各自在什么情况下适用?4.分层抽样与定额抽样的区别在什么地方?5.多阶段抽样中为什么要保证开始阶段的样本规模?6.影响样本规模的确定的因素有哪些?
测量测量的概率与特征测量的层次操作化量表信度与效度第一节测量的概念与特征测量的概念和特征一)什么是测量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事物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二)测量的四个要素测量客体:测量的对象,它是客观世界中存在的事物或现象,是我们要用数字或符号来进行表达、解释和说明的对象
测量谁测量内容:测量客体的某种属性或特征。
测量什么测量法则(规则):用数字或符号表达事物各种属性或特征的统一标准。
怎么测数字或符号,即用来表示测量结果的工具。
如何表示一、抽样的概念三)社会测量的特征
1.社会测量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有一定的主观性人具有主观意识、思想情感、思维能力和价值观念,会对测量的过程和方式做出能动的反应。2.社会测量对同一对象的同一测量内容可能有不同的测量法则,缺乏标准化和统一性3.社会测量有一定的模糊性,难以达到自然科学那样高的量化和精确化程度第二节测量的层次1)定类测量(nominalmeasurement)也称为类别测量或定名测量,它是测量层次中最低的一种。定类测量在本质上是一种分类体系,即将研究对象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标以不同的名称或符号,确定其类别。定类测量的数学特征主要是等于和不等于(或者属于和不属于)。例:性别、职业、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等2)定类测量实质上是一种分类体系,因而必须注意所分的类别既要具有穷尽性,又要具有互斥性3)定类测量有两种属性——对称性和传递性。对称性,是指甲对乙的关系也就是乙对甲的关系。传递性,指的是如果甲与乙同类,而乙与丙同类,那么,甲一定与丙也同类。4)分类更是最基本的目标和最经常性的操作。一、定类测量二、定序测量1)定序测量(ordinalmeasurement)也称为等级测量或顺序测量。定序测量可以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研究对象排列出高低或大小,确定其等级及次序,或者说,定序测量可以按某种特征或标准将对象区分为强度、程度或等级不同的序列。例:文化程度2)数学特征是大于或小于,比定类测量的数学特征高一个层次。3)特性对称性,是指甲对乙的关系也就是乙对甲的关系。传递性,指的是如果甲与乙同类,而乙与丙同类,那么,甲一定与丙也同类。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指的是甲对乙具有某种关系,并不等于乙对甲也具有这种关系。三、定距测量1)定距测量(intervalmeasurement)也称为等距测量或区间测量。它不仅能够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它们相互之间不同等级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例:智商、血压2)定距测量的结果相互之间可以进行加减运算。3)定距测量的值虽然可以为0,但这个0却不具备数学中我们所熟悉的0的含义。从测量的角度看,此时的0只不过是一个特定的数字而已,它是人们主观认定和选取的。四、定比测量1)定比测量也称为等比测量或比例测量。2)定比测量除了具有上述三种测量的全部性质之外,还具有一个绝对的零点(有实际意义的零点)。所以,它测量所得到的数据既能进行加减运算,又能进行乘除运算。3)是否具有实际意义的零点(绝对零点)存在,是定比测量与定距测量的唯一区别。4)与定距测量相比,定比测量更有利于反映变量(社会现象)之间的比率关系。五、测量层次小结四种测量的层次由低到高逐渐上升。高层次的测量具有低层次测量的所有功能,即它既可以测量低层次测量可以测量的内容,也可以测量低层次测量所无法测量的内容,同时,高层次的测量还可以作为低层次测量使用。在对社会现象进行测量时,有一个重要的规则:尽可能对它们进行高层次的测量(1)要“量体裁衣”,根据测量对象的特征选择测量层次。(2)要根据研究条件选择适当的测量层次。(3)要根据调查研究对准确度的要求和实现它的可能性来选择测量层次。从测量结果的量化程度看,测量还可以区分为离散测量和连续测量。离散是从一个整数到下一个整数,而连续则是两个整数之间大量的可能值。离散测量没有小数或者说只有整数,而连续测量则包含小数。根据测量的这一分类,社会调查研究的变量也相应划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第三节操作化一、操作化的几个相关概念及其关系1.概念概念就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是构建理论的基本要件。人们通过对经验世界的重复观察,然后从一组相似的事物中总结归纳出某种共同属性,这样一种抽象出“共同属性”并给予命名的过程就是人们对具体事物发展出相对一致认识的过程。依抽象程度不同:概念定义(conceptualdefinition)和操作定义(operationaldefinition)。逻辑学:唯名定义(nominaldefinition)、实在定义(realdefinition)和操作定义(operationaldefinition)。在某种程度上,操作定义就是一种从理论到经验的测量方式。一、操作化的几个相关概念及其关系2.变量概念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它是反映对象本质的思维形式,是科学研究的基本工具。变量包括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取值或范畴时的概念。常量仅有单一的、不变的取值或范畴的概念。变量和常量是相对的,只有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我们才能确定某一概念是变量还是常量。划分依据变量类型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1)自变量是引起其他变量发生变化的原因,X2)因变量是因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结果,Y3)控制变量变量取值的分布状态1)连续变量是指某一区间内有无限多数值的变量2)离散变量的取值只有有限的类别测量的层次定类变量、定序变量、定距变量和定比变量变量和测量之间的关系(1)可用原始测量方法可靠地测量的变量;(2)可进行可靠的操作化,从而可用操作测量方法可靠地测量的变量;(3)由操作定义的,可使用操作测量方法可靠地测出的变量;(4)无法可靠地测出的变量。不是所有的变量乃至概念都是可以测量的,或者至少不能可靠地测量。一、操作化的几个相关概念及其关系3.指标和量表对概念的复合测量主要有两种方式:指标(indexes)和量表(scales)指标就是对一个抽象概念在经验上的具体说明,是用一组可以观察到的经验现象来“指示和标志”一个抽象概念。量表一般包含着对主观判断的测量,由多项测量内容综合而成。指数:指标分别对一个概念的不同方面进行测量,然后对这组指标的数值进行累加或其他运算就可综合为一个指数。变量是概念的具体表述方式,概念必须用变量的形式反映。指标和量表是相对于抽象程度较高的概念来说的,一旦某个抽象概念通过一套指标或量表得到测量,这个概念就取得了变量的形式。一般而言,量表优于指标,量表分值所表达的信息远比指标多。二、操作化的含义与作用1.操作化的含义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明确界定概念,分清概念的层次,并将抽象概念一步步化解为具体的、可操作的指标,而且最理想的目标是将概念化解为可测量的指标,以实现社会调查研究的定量化的过程。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它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2.操作化的作用(1)有助于提高社会调查研究的客观性。(2)可促进形成对研究问题的统一性认识。
(3)有利于增进社会调查研究的可比性。三、操作化的过程与方法一般来说,操作化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环节:第一,概念的澄清和界定;第二,发展测量指标。1.概念的澄清和界定对概念本身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建立概念的操作化定义。操作性定义,就是建立一些具体的程序或指标(标准)来说明如何测量一个概念(变量)。三、操作化的过程与方法2.发展测量指标概念的澄清和界定只是解决了概念名义定义的内涵问题,即相当于给我们划定了概念内涵的具体范围。对于社会调查研究来说,还需要对概念进行操作化,使其转化成能具体观察和测量的事物。(1)列出概念的维度(dimensions)。维度,是指概念的具体方面或层面。(2)建立测量指标(indexes)。第一种方式是寻找和利用前人已有的量表或指标第二种方式是研究者先进行一段时间的探索性工作,采用实地观察和无结构式访问等方式,进行开放式的资料收集,尤其是与被研究者中的关键人物进行多次深入的访谈,从而获得符合实际的答案。四、指标选择的多样性指标选择的多样性和相对性至少有以下几种情况:1.对相同的概念存在不同的界定方法2.对一个概念的相同界定存在不同的操作化维度和指标体系3.对不同概念的测量存在相同的或相似的操作化维度和指标体系五、操作化事例婚姻质量的测量按国内学者徐安琪等对西方婚姻质量经典文献的梳理,西方比较著名的婚姻质量度量设计有6个,即婚姻调适测试、双方调适量表、婚姻满意度量表、婚姻质量指标、堪萨斯婚姻满意量表、OLSON婚姻质量量表。参见徐安琪:《中国婚姻质量研究》,69~92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第四节量表一、总加量表总加量表(summatedratingscales)也称为总和量表或总全评量,它由一组反映人们对事物态度或行为的陈述项目构成,回答者分别对这些陈述发表意见,根据他们的答案(同意或不同意、是或不是)分别计分,然后将回答者在全部项目上的得分加起来,以此表示回答者对这一现象的态度或行为得分。这个分数是其态度、行为的数量化结果,它的高低代表了个人在态度、行为量表上的位置。
每个陈述项目所表示的态度或行为方向是一致的;
每一个项目都具有同等的测量效度优点:使用比较简便,适用比较广泛。缺点:制作比较麻烦,单纯以总分评价人们的态度和行为状态,往往在总分相同的情况下掩盖了实际内容的不同。二、李克特量表李克特量表由一组对某事物的态度或看法的陈述组成,:“非常同意、同意、不知道、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类,。基本程序:(1)提出测量问题,规定评分标准。围绕要测量的态度或主题,以赞成或反对的方式写出与之相关的看法或陈述若干条(一般为20~30条)。对每一条陈述都给出5个答案:非常同意、同意、无所谓、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并根据赞成或反对的方向分别赋以1、2、3、4、5分。(2)进行测量试验。在所要测量的总体中,选择一部分对象(一般不能少于20人)进行试测。(3)统计总分。统计每位受测者在每条陈述及每人在全部陈述上的总分。(4)评估试验结果,制定正式量表。计算每一条陈述的分辨力,删除分辨力不高的陈述,保留分辨力高的陈述,形成正式的量表。二、李克特量表分辨力的计算方法是:先根据受测对象全体的总分排序;然后取出总分最高的25%的人和总分最低的25%的人,并计算这两部分人在每一条陈述上的平均分;将这两个平均分相减,所得出的就是这一条陈述的分辨力系数。该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说明这一陈述的分辨力越高。陈述的分辨力很小,在制作正式的量表时,应将该陈述删除。李克特量表的测量内容除了态度量表外,常用的还有频率量表和真实性量表,它们的答案通常是:5=总是,4=经常,3=有时,2=偶尔,1=从不;5=完全符合,4=大部分符合,3=有点符合,2=不太符合,1=完全不符合。参见[美]米勒、萨尔金德:《研究设计与社会测量导引》,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三、语义差异量表语义差异量表(semanticdifferential)也称为语义分化量表,主要用来研究概念对于不同的人所具有的不同含义。形式由处于两端的两组意义相反的形容词构成,每一对反义形容词间又分为7~11个等级区间。记分方法有两种(以7个等级为例),一种是将每一等级的分数从左至右分别记为7、6、5、4、3、2、1,另一种则是记为+3、+2、+1、0、-1、-2、-3。注:每一对陈述的记分方向要依据整个量表的方向来决定。被测量的概念或事物放在量表的顶端,调查时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感觉在每一对反义形容词构成的量尺中的适当位置画记号,比如画“×”。语义差异量表所采用的数对形容词要能够考察被调查者对研究对象的感受、态度和看法的各种要素或各种维度。形容词中通常包括三个一般的维度,即评价、力量和行动。第五节信度和效度信度就是指测量数据和结论的可靠性程度,也就是说测量工具能稳定地测量到它要测量的事项的程度。在统计上,这种一致性或稳定,主要通过计算不同测量结果的相关程度(相关系数r)来表示。信度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再测信度(test
retestreliability)对相同的测量对象运用同一套测量工具在不同的时间点先后测量两次,根据两次测量的结果计算出相关系数,这种相关系数即再测信度。注意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要恰当。一、信度2.复本信度(parallel
formsreliability)设计两份调查问卷,每份问卷使用不同的项目,但都用来测量同一个概念或事物对同一群对象同时用这两套问卷进行测量根据两份问卷所得的结果计算其相关系数,就得到复本信度。3.折半信度(split
halfreliability)通常在无复本且不准备重测的情况下,我们就用折半信度来计算信度系数。举例来说,如果有一份问卷,其中有十个问题涉及女性歧视现象。利用折半信度时,可将十个问题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有五个问题,然后根据每组的测量结果来计算两组的相关系数。一、信度二、效度测量的效度就是测量的准确度或者有效度,即测量工具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我们想要测量的概念的真实含义。1.表面效度(facevalidity)表面效度也称为内容效度或逻辑效度,旨在系统地检查测量内容的适当性,并根据我们对所研究的概念的了解去鉴别测量内容是否反映了这一概念的基本内容。检验内容效度就是检验由概念到指标的经验推演是否符合逻辑,是否有效。内容效度实质上是一个判断问题。二、效度K.D.贝利在《社会研究方法》中指出,内容效度必须考虑两个主要问题:(1)测量工具所测量的是否正是调查人员所想要测量的那种行为;(2)测量工具是否提供了有关的那种行为的适当样品。评估一种测量是否有表面效度,首先必须对测量的概念进行清晰的界定,其次要判断这种测量所收集的信息是否和该概念密切相关。二、效度2.准则效度(criterionvalidity)准则效度也称为实用效度、预测效度或共变效度。如果将某一种测量方法或指标作为准则,当采用另外一种新的测量方法或指标时,将得到的测量结果与原有准则的测量结果相比较,如果新的测量方法或指标与作为准则的测量方法或指标具有相同的效果,则可以说,这种新的测量方法或指标具有准则效度。前提:即原有的测量方法是有效的。3.建构效度(constructvalidity)考察建构效度就是要了解测量工具是否反映了概念和命题的内部结构。由于它是通过与理论假设相比较来检验的,因此建构效度也被称为理论效度。三、信度与效度的关系测量的信度与效度都是一种相对量,而不是一种绝对量。评价和选择的标准是:越是在准确性和一致性上程度更高的方法和指标,就越是好的测量方法,就越是高质量的测量指标。测量的信度与效度之间既有明显的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信度主要回答调查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和可靠性问题;效度主要回答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和正确性问题。三、信度与效度的关系信度和效度之间的关系有四种类型:(1)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2)信度高,效度未必高。(3)效度低,信度很可能高。(4)效度高,信度也必然高。信度是效度的基础,是效度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效度则是信度的目的和归属,没有效度的信度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任何社会测量,只有做到信度和效度的统一,才是可信且有效的。但是,在实际的测量中,信度和效度有时候往往难以同时兼顾。参考书目1.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4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2.风笑天.社会调查中不同收入测量方法的特点及其应用.社会科学研究,2006(3)3.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4.[美]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11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5.郝大海.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6.董海军.社会调查与统计.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7.张彦,吴淑凤.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8.范克新.社会学定量方法.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9.仇立平.社会研究方法.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10.[美]阿尔瑞克等.调查研究手册.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1.[美]罗伯特·F·德威利斯.量表编制:理论与应用.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12.周璐.社会研究方法实用教程.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问题1.请对下列问卷中的题目进行测量层次的判断A1你出生在哪一年?年
A2你今年多大了?岁
B1你的月均收入水平属于下列哪种情况?(1)非常低(2)比较低(3)中等(4)中等偏上(5)非常高B2你的月均收入属于下列哪个范围内?(1)1000元以下(2)1001~2000元(3)2001~4000元(4)4001~6000元(5)6001~10000元(6)10000元以上B3你的月均收入大约有元人民币。
问题2.对“婚姻状况”“受教育年限”“所在年级”的测量分别属于什么层次的测量?3.量表主要用来测量什么?请设计关于网络成瘾的量表,并检验其信度和效度。4.请将“网络态度”操作化为一组测量指标。5.找几篇调查报告,分析其基本变量及其操作化方法,看看你对其能否做进一步改进和补充。
问卷设计问卷的概念及其结构问卷设计的原则与步骤问卷的设计问卷评估与修改第一节问卷的概念及其结构一、什么是问卷问卷(questionnaire)是社会调查的资料收集工具,是一套有目的、有系统及有顺序的问题表格设计。有目的:研究者围绕研究问题,以研究假设和概念操作化为基础;有系统:问卷设计不是孤立的、零散的,而是整个调查研究中有机的一环有顺序:问卷的问题编排有一定的内在顺序。依据类别资料收集方式自填问卷访问问卷(访问员指导)访问问卷则由访问员通过面对面或者电话、网络等访谈方式,把被访者的回答记录填写在问卷或者数据系统中。问卷的形式印刷的纸质文字型问卷电子化的网络问卷电子化的网络问卷既包括依据计算机辅助个人访谈(CAPI)或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CATI)等资料收集方法而设计的电脑程序化问卷,也包括采用网络调查方法而设计的网页式问卷等二、问卷的基本结构1.标题问卷标题就是用一句话简明扼要地概括调查的主题和问卷内容。2.封面信封面信是调查者写给被访者的一封简单的信,用以简要说明关于调查的一些基本情况,以获得被访者的信任和合作。封面信的内容主要包括:(1)我们是谁?(2)我们要调查什么?(3)我们为什么要调查,有什么用?(4)我们为什么选你调查?(5)我们的调查对你有何影响?封面信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使被访者同意填答问卷。封面信应该言简意赅,将调查的基本情况和意图解释清楚即可。3.指导语指导语是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填答问卷的各种解释和说明。4.问题和答案(1)从问题和答案的关系角度看,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封闭式问题,提出问题,并给出有限的、确定的答案。第二,开放式问题,只给出问题,不列答案。第三,半开放半封闭式问题,既有问题,也有答案,也可以自由填写。二、问卷的基本结构(2)按问题的内容划分,调查问卷的问题主要分为:第一,事实型问题,目的在于了解调查对象的背景资料,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第二,行为型问题,目的在于了解调查对象过去或现在的行为表现。第三,意见型问题,目的在于探知调查对象对某一社会事物(包含事件、物品、人等)所持的态度。(3)按题型划分,主要分为填空题、选择题等。填空题由被访者直接填写;选择题则是在列出的答案中进行选择。二、问卷的基本结构二、问卷的基本结构5.编码和其他资料1)编码就是赋予每一个问题及其答案一个数字作为它的代码。编码的方式有预编码和后编码。预编码是在问卷设计的同时就设计好;后编码则是在问卷回收后进行设计。预编码可以事先统一编码原则,方便数据的收集整理。后编码更能与调查的实际结果相结合。2)访问情况表和访问意见表访问情况表主要包括被访者的联系方式、访问员的姓名或代码以及访问时间、次数和拒访情况等;访问意见表则用来了解调查结束后访问员对问卷填写质量做出的大致评价、发现的问题和处理方式等。第二节问卷设计的原则与步骤一、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1.出发点——为被调查者着想站在被调查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为被调查者着想,是问卷设计的出发点。两个标准第一,被调查者要能够回答。(1)被访者能够理解吗?(2)被访者能够记住吗?(3)被访者能够清晰表达吗?第二,被调查者愿意回答。一、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2.立足点——研究假设的验证
“前思后想”:“前思”就是说在问卷设计的前面有与之紧密相连的概念测量和操作化,我们必须在概念操作化的基础上设计问卷,否则就只是盲目的想象;“后想”则是说在设计问卷的时候要考虑到后期的资料统计分析,每一个问题在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好下列因素,如这个题目在撰写研究报告的时候将用于说明什么,它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统计,等等。宋体一、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3.根本点——保证信度和效度信度是指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回应者会以同样的方式来回答问题,即测量的一致性。确保测量一致性的一个方法就是让每个人都回答相同的问题,并在有限的答案中加以“被迫式”的选择问卷中90%以上的问题都是封闭式的。效度则是表明问卷中设计的问题和对概念的操作化与研究问题之间的对应程度。二、问卷设计的步骤1.探索性工作一是实践上的探索性访谈工作,用于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和调查的基本内容;二是理论上相关文献的查阅,主要包括已有的操作化和量表等进行探索性访谈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避免设计出不符合实际的问题或答案。(2)可以从被访者那里总结出基本的答案。(3)可以使问题更具体。二、问卷设计的步骤2.设计问卷初稿设计问卷初稿,即根据操作化框架列出问题和答案等。(1)卡片法。卡片法是一种先分后总的设计思路:1)将探索性工作得到的问题及答案逐一写在卡片上,每张卡片写一个问题和答案。2)把卡片分为几个不同的主题内容。3)按一定的逻辑结构,将每类卡片分别排序。4)排列各类卡片之间的顺序。5)复查、审核。6)打印初稿。优势:不受约束,激发灵感,;不足:比较零散,缺乏逻辑结构或者脱离操作化框架。二、问卷设计的步骤(2)框图法。1)根据研究设计和所需资料的结构,在一张纸上画出整个问卷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前后顺序的草图。2)从回答者回答是否方便、是否形成心理压力等方面考虑各个部分之间的连接及前后顺序并进行排列。3)根据探索性工作的结果写出每一部分的问题及答案。4)从总体上对问题及答案的形式、前后顺序等进行检查和调整。5)打印初稿。
有点:条理比较清晰,逻辑结构更加合理;不足:不能激发设计的灵感。二、问卷设计的步骤卡片法+框图法相结合:首先,根据研究假设和研究变量的逻辑结构,列出问卷各部分的内容并初步安排顺序;其次,分别在卡片上写出每一部分的具体问题;再次,在每一部分中安排卡片的结构并调整前后顺序,按总的结构将各部分连接;最后,复查问卷,调整顺序、措辞等,并打印初稿。二、问卷设计的步骤3.试用在做试调查时需要和正式的调查区别开,要明确告知被访者这是试调查,说明除填答问卷外,还请求被访者对问卷所有方面都给予批评分析,如问题措辞、问题次序、多余问题(试调查往往特别有助于鉴别出多余问题)、遗漏问题,不适当的、不充分的、多余的或混乱的回答选项,以及他们发现的问卷中存在的任何其他不恰当方面等。
二、问卷设计的步骤4.修改问卷,排版定稿并印刷(1)问题的设计:包括问题是否必要,有无倾向性,是否有双重含义,是否能保证被访者比较一致的理解等。(2)答案的设计:答案是否完备,是否互斥等。(3)语言的表达:是否足够简练、清晰、通俗易懂等。(4)形式与布局:布局是否合理,排版是否美观大方,是否过分拥挤、看不清楚等。(5)顺序的调整:问题的顺序是否符合逻辑,是否能引起被访者兴趣等。(6)文字校对:即检查是否有文字错误。第三节问卷的设计一、问卷的设计一、问题的设计
(一)题目的基本形式1.填空题2.选择题(1)二项单选。(2)多项单选。(3)多项多选。多项多选的优点:比多项单选更能反映被访者的实际情况一、问卷的设计(4)多项排序。区分被访者所选择答案在先后顺序或重要性程度上的差别。(5)矩阵式(表格式)。将有相同答案的问题放在一起构成一个大的问题。它可以是表格的形式,也可以是矩阵的形式。(6)相倚问题。问题的答案选择决定了是否继续回答后面的问题以及回答哪些问题。一、问卷的设计(二)问题的设计问题的设计要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清楚、明确、具体2.一次只问一个问题3.客观中立客观中立是指提问不能带有倾向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中物理教学教案
- 设备销售合同范例
- 证人信誉保证书
- 诚信廉洁投标保证
- 货物采购合同成本
- 质量保障服务承诺函
- 购房担保协议范例
- 购销双方的瓷砖合同协议
- 购销合同鱼的法律适用
- 软件平台服务协议格式
- 爱岗敬业师德师风培训讲座PPT课件讲义
- 三调数据资料使用申请书
- 狼疮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
- 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十五》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
- 初中英语-OllieandRuby教学课件设计
- 10kV老旧线路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不离婚各过各的协议书
- 大学《管理经济学》期末复习核心知识点及考试真题解析
- 合集螺纹连接练习题及答案
- 优2023年河南中考语文+英语+政治+历史模拟测试卷定心卷含答案
- 广东省统一用表《竣工验收备案表》填写范例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