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考点24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含解析)_第1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考点24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含解析)_第2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考点24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含解析)_第3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考点24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含解析)_第4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考点24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世界现代史模块概述:一个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一种经济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一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两种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三大格局演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四大国际组织:联合国、欧盟、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五大社会问题:法西斯主义、生态环境、人口增长、恐怖主义、世界安全问题。二、单元时空线索三、单元知识架构四、单元主题线索一战一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俄国十月革命、苏联(俄)社会主义建设(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三大民族民主运动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华夫脱运动、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五、考点梳理考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背景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2)瓜分世界的激烈争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欧洲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为夺取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展开激烈争夺(3)不可调和的国际矛盾:1871年德国完成统一,工业发展迅速,后来居上,并需要更多的殖民地,与英、法冲突加剧;19世纪后半期,俄国与奥匈帝国的矛盾也不断升级形成(1)“三国同盟”:1882年,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2)“三国协约”:20世纪初,英国分别与法国、俄国缔约,“三国协约”形成性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影响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局部冲突不断,世界大战一触即发萨拉热窝事件背景巴尔干地区是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德国支持奥匈帝国意图控制巴尔干地区,俄国支持塞尔维亚建立大南斯拉夫国家,地区战争不断概况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前往波斯尼亚检阅军队。6月28日,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史称萨拉热窝事件影响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知识拓展】对立组织和世界格局的演变(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直接原因(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1908年,奥匈帝国企图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遭到塞尔维亚的强烈反对。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费迪南大公为了向塞尔维亚炫耀武力,到波斯尼亚检阅军队。6月28日,费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交战双方德国支持奥匈帝国,俄、英、法等国也很快参战。意大利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战场扩大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上进行。在欧洲战场形成了东线、西线和南线三条战线。后来,战争逐渐扩大到非洲、亚洲等地决定性战役凡尔登战役: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德国企图打破僵持局面,但遭遇失败变化战争进行到1917年,交战各国都已精疲力竭。美国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一方的力量。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不久,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1918年下半年,协约国不断发动反攻,德军败局已定。1918年11月,德国投降,战争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影响时间长、范围广这场战争历时4年多,先后参战的国家共计30多个,牵涉人口约15亿,超过当时世界总人口数的一半。死伤大战争中使用了很多新式武器,如坦克、潜艇等,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据统计,参战各国死伤人数高达3000多万削弱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促进觉醒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知识拓展】地图速查1.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形势图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关键词德意志、奥匈帝国、俄国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苏联反映史实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凡尔赛条约》、凡尔赛体系突出特点传统帝国瓦解,众多单一民族国家出现变化及原因(1)俄国→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原因:“一战”引发俄国革命,先后推翻沙皇专制政府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1922年底,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等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2)德国疆域变小,且领土一分为二。原因:“一战”后,巴黎和会召开,签订《凡尔赛条约》重划德国疆界,德国丧失大片领土,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3)欧洲新兴民族国家增多。原因:“一战”摧毁了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俄罗斯帝国,欧洲民族意识觉醒,由此产生了许多新兴的民族国家考点二、列宁与十月革命(一)十月革命前的俄国二月革命背景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起来。但同西欧、北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俄国依然很落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接连失利,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反对战争和要求社会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时间1917年3月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临时政府的统治临时政府没有满足人民对和平、土地和面包的要求,反而宣布继续履行沙皇政府的“义务”,将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到底,引起人民的更大不满(二)十月革命背景1917年7月,临时政府下令前线的俄军大举进攻,结果惨败这年秋天,饥荒再度袭来,首都居民每人每天只能分配到大约110克面包。俄国经济濒于全面崩溃临时政府还迫害布尔什维克党人,布尔什维克党被迫转入地下状态准备列宁分析了革命形势,指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完全成熟”,布尔什维克党必须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过程1917年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晚,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第二天,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这次革命因发生在俄历10月,被称为“十月革命”(三)苏维埃政权的建立1.工兵代表苏维埃大会召开——建立政权:(1)召开:11月7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正式开幕。(2)内容:①大会宣告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苏维埃。苏维埃政权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②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建议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各交战国立即和谈,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③大会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新政府由布尔什维克党组建,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2.政权巩固:(1)措施:政治废除了旧的国家机器,创建了新的政府机关军事废除了旧的常备军,组建了红军经济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外交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2)国内战争: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国内外敌对势力相互勾结,企图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经过3年的艰苦斗争,苏维埃政府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巩固了新生政权。3.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揭开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首创了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对俄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俄国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统治,而非沙皇专制统治。因此,革命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考点三、《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一)《凡尔赛条约》1.巴黎和会巴黎和会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旧的统治秩序被破坏,战胜的协约国之间实力对比发生新的变化,战后新的国际统治秩序需要重建概况1919年1—6月,战胜的协约国为了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召开了巴黎和会。会议由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操纵核心议题处理战败的德国结果(1)协约国国与德国签订了《协约国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条约》(《凡尔赛和约》)。此后协约国还分别与其他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合约(2)巴黎和会决定建立国际联盟实质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脏会议,具有明显的压迫性、惩罚性和掠夺性影响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体系2.《凡尔赛条约》:领土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军事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限制陆军人数政治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3.凡尔赛体系:(1)构成:此后,协约国还分别与其他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与《凡尔赛条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2)作用: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4.国际联盟:巴黎和会还决定建立国际联盟,但战败国和苏维埃俄国被排斥在外。美国因为夺取世界领导权的野心未能实现,既不批准《凡尔赛条约》,也不加入国家联盟。(二)《九国公约》1.华盛顿会议:背景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的关系,但它们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仍然矛盾重重日本实力增强,几乎独霸中国,英、美对此极度不安,力图遏制日本的扩张,三国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目的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召开由美国倡议,1921年11月,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9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主导美国结果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等条约影响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2.《九国公约》:内容《九国公约》是针对中国问题而签署的条约。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但是,公约标榜尊重中国主权、独立,只是做表面文章。列强对中国提出的取消治外法权、关税自主和收回租界等正义要求,都予以拒绝影响《九国公约》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的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基础上,战后国际新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通常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考点四、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新经济政策时间1921年春开始背景(1)经过4年世界大战和3年内战的苏维埃俄国,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2)苏维埃政权面临着恢复和发展生产的问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合时宜目的(1)根本目的:探索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2)直接目的: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以巩固政权内容(1)农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允许出租土地(2)商业: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实行自由贸易(3)工业: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4)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特点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直接联系起来实质在国家掌握社会主义经济命脉即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一次调整,以适应相对落后的生产力的发展需求,逐步地、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作用新经济政策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3)从苏联的国情出发,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指导意义,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有了重大突破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变化的启示是什么?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必须从俄国的国情出发。我国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在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吸取了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成功经验。(二)苏联的工业化1.苏联成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2.苏联工业化:提出1924年1月,列宁逝世。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开始从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成就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特点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评价利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一方面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弊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体制日益僵化(三)农业集体化农业集体化时间20世纪30年代初背景1927年底~1928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目标把农民的土地和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化概况(1)开展消灭富农运动(2)终止新经济政策,农民被强迫加入集体农庄(3)政府从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建设,加快组建拖拉机站,为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影响积极:(1)完成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为工业化积累了资金(2)完成了农业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为工业化积累了资金消极:违背了列宁提出的改造农民的自愿和逐步的原则,使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时间停滞【知识纵横】横向: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西方正处于经济大危机,这为苏联进行工业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便于苏联引进技术、设备;同时,苏联经济的高速发展也给西方国家摆脱困境提供了借鉴。(四)苏联模式背景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施,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形成标志为了从法律上肯定这些变化,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铲除了人剥削人的现象。新宪法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特征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积极影响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消极影响对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农业、轻工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这些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粗放、效益低下,消耗和浪费了大量资源对政治高度集权,出现党政不分、个人专权、干部终身制、个人崇拜、家长制作风盛行的现象,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对人民生活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长远影响斯大林模式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并最终造成了苏联解体考点五、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一)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从印度征召了100多万人,运走了数百万吨粮食和军用物资,还强迫印度负担了几亿英镑的军费,印度人民深受其苦。1918—1919年,印度农业歉收、疾病流行,1000多万印度人民丧生。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者的矛盾激化。2.领导人:甘地。3.方式:非暴力不合作。4.过程:(1)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时间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民众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内容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结果群众斗争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浪潮,1922年发生了农民焚烧警察局的事件,甘地认为这超出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范围,决定停止运动(2)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时间1930年,甘地再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形式主要采取不服从形式,所以又被称为“文明不服从运动”内容甘地向殖民政府提出了降低田赋、释放政治犯、废除食盐专卖等要求遭到拒绝后,甘地以反对食盐专卖为突破口,带领数十名拥护者步行到海边,自取海水制盐概况印度城乡掀起反对殖民政府的运动,一些地方发生武装暴动。殖民政府发布镇压令,逮捕甘地。同时被判刑者有数万人。后来,印度总督与甘地谈判,双方妥协5.影响:(1)甘地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2)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二)埃及的华夫脱运动1.背景:(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埃及沦为英国的“保护国”,实际成为英国的殖民者。(2)战争期间,埃及经济快速发展,资产阶级逐渐壮大。(3)战争结束后,英国继续维持在埃及的统治,激起埃及人民的强烈反对。2.领导人:扎格鲁尔(资产阶级代表)。3.目标:让埃及完全独立。4.过程:(1)1918年,扎格鲁尔等人向英国政府提出让埃及完全独立的要求。他们组织代表团准备到伦敦同英国政府谈判,这些人后来发展为华夫脱党。华夫脱党的政治主张得到埃及人民的广泛支持。(2)1919年,殖民政府逮捕了扎格鲁尔等人,点燃了埃及人民的反英情绪。埃及各大城市出现和平示威浪潮,部分地区爆发武装起义,规模逐渐扩大。迫于压力,殖民政府释放了扎格鲁尔等人,但仍未承认埃及独立。5.结果:经过埃及人民的反复抗争,1922年,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6.意义:华夫脱运动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三)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1.背景:(1)1910年,墨西哥发生资产阶级革命。(2)1917年,墨西哥政府颁布了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但这部宪法并未得到有效执行,墨西哥社会、经济发展缓慢。2.时间:1934年,卡德纳斯当选墨西哥总统。3.目的:改变墨西哥的落后状况,保证宪法的施行。4.内容:(1)打击寡头势力,在全国范围内分配土地,打破少数人占有大量土地的局面。(2)将服务业和大型工业收归国有,谋求民族经济的独立与发展。(3)发展教育,提高人民文化水平等。5.作用:卡德纳斯改革体现了1917年宪法的要求,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考向一全面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下列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造成的B.一战的导火线是慕尼黑阴谋C.一战前形成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D.一战以“协约国”的战败而宣告结束【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知识点。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可知,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A正确;一战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B错误;一战前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C错误;一战以“同盟国”的战败而宣告结束,D错误。故答案为A。考向二异同比较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与中国改革开放(2020年陕西)1921年,苏俄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列宁作出了很好的回答:“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为了进必须退,不退就不能进。”当时“退一步,进两步”是指A.完成工业化形成苏联模式 B.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向社会主义过渡C.农业集体化解决粮食问题 D.广种玉米解决苏联的经济体制弊端【答案】B【解析】根据“1921年”“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向社会主义过渡,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巩固了苏维埃政权,B符合题意;完成工业化形成苏联模式与列宁无关,A排除;农业集体化解决粮食问题与新经济政策不符,C排除;赫鲁晓夫广种玉米解决苏联的经济体制弊端,D排除。故选择B。考向三巴黎和会VS华盛顿会议VS雅尔塔会议下列关于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大国操纵,充满了矛盾和斗争B.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C.侵犯了中国的主权D.美国在这两次会议上获利都最大【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是英、法、美操纵的,华盛顿会议是美、英、日等国操纵的,都充满了矛盾和斗争。巴黎和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转让给日本;华盛顿会议签订《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巴黎和会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所以A、B、C都是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共同点。在巴黎和会上,美国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好处,英、法获利最大;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获利最大。所以答案选D。1.为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某历史领域的头条号推送了以下专题资料包,由此判断该合作探究学习的主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B.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C.第二次世界大战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2.战争是残酷的,发生在1916年的战役,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因此这场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此战役是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凡尔登战役 D.滑铁卢战役3.通过抓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列宁”、“斯莫尔尼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冬宫”四个关键词都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巴黎公社 B.俄国“二月革命”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D.苏联的解体4.“它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各国人民展示了社会主义这样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材料评述的是A.十月革命的胜利 B.新经济政策的作用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D.苏联模式的形成5.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提到:“1922年美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材料中的“会议"是指A.华盛顿会议 B.巴黎和会 C.雅尔塔会议 D.开罗会议6.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为基本线索,下列史实在线索上排序正确的是①实施新经济政策②取消义务交售制③开始农业集体化④实现国家工业化①②④③ ③①②④ ①③④② D.④③①②7.下面图一和图二分别宣传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美国实施的经济措施,这两项措施的实施都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都暴露了发展重工业的弊端C.说明了两国的经济环境相同 D.都迅速推进本国工业化完成8.如图为苏联“一五”“二五”计划期间农业、轻工业与重工业增长示意图。对此图理解正确的是A.轻工业增长率最高 B.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均衡发展 C.始终将农业发展放到首位 D.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9.他常赤课着上身。腰间围一块土布,每天亲自纺纱织布半小时。1930年,他为了“食盐专卖法”而再次发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材料中的他是A.玻利瓦尔 B.扎格鲁尔 C.甘地 D.卡德纳斯10.社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常常件随着危机。应对危机的方式也体现了各国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8年9月2日,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布苏维埃共和国为统一的军营,要求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的口号下,把各项工作都转入战时轨道……为了把所有的人力物力都集中起来用于战争,苏维埃政权陆续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材料二面对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列宁在经过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原来的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新经济政策:废除余粮收集制、实行粮食税的决议,……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转给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等。——摘编自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Ⅱ》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的“一系列非常措施”统称什么政策?(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的措施。11.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国家走向富强的途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利器之器。——李鸿章材料三斯大林强调苏联的工业化必须从重工业开始……走高速度、高积累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苏联创造的工业化模式在二战以后为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所仿效。苏联继续实行这一工业化发展战略直至国家解体。——摘编自詹晓良《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的阵痛》1949年后工业化进程大致可以分成两大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为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初步建成了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中国工业化基本框架……第二阶段为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渐进的方式,基本完成了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在日益开放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工业化进展迅速。——摘编自赵英《新中国工业化进程、成就与展望》(1)根据材料一中的数据,分析英国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2)材料二中李鸿章的主张是什么?列举其主张付诸实践的一例具体举措。(3)根据材料三,简述中苏两国工业化建设的联系与区别。(4)综上所述,归纳工业化发展的共同因素。1.(2020年四川攀枝花)如表是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表,这些变化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B.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C.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D.德国分裂为“东德”“西德”2.(2020年四川雅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位德国大臣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一位英国外交大臣说:“真正决定我国外交政策的,是海上霸权的问题。”从材料可得出,一战A.首先在英德两国间爆发 B.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争夺世界霸权C.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 D.极大地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3.(2020年广西贵港)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 B.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C.导致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D.一场正义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4.(2020年内蒙古包头)图中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示意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 B.全部政权归属苏维埃C.国际工人运动兴起 D.苏德战场出现转折5.(2020年内蒙古包头)图中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示意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 B.全部政权归属苏维埃C.国际工人运动兴起 D.苏德战场出现转折6.(2020年湖南衡阳)苏联钢产量由1928年的430万吨,增加到1940年的1830万吨。1928-1937年,建成大型企业6000多个,建立飞机、汽车、化工、机器制造等新型工业部门。这反映了苏联A.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B.重工业发展迅速C.斯大林模式制约发展D.完成农业集体化7.(2020年山东聊城)下面是苏联“一五”计划、“二五”计划时期工农业产值增长情况简表。它主要反映了苏联商品经济繁 B.工农业协调发展C.国际地位提高 D.工业化成就突出8.(2020年山东济宁)如图漫画《片面的经济》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苏联经济的发展状况。对此状况解释合理的是苏联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B.苏联经济发展失衡C.苏联优先发展农业经济 D.苏联工业发展缓慢9.(2020年山东济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漫画一反映的两大对峙军事集团的名称。漫画二中哪一条约的签订导致德国被五头怪兽踩在脚下?材料二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2)根据材料二,概括山东问题解决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国公约》的签订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材料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虽然完成了战后列强之间关系的调整,但它是不稳固的。它建立在一战后形成的极不稳定的基本力量平衡的基础……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并没有解决,必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加激化,并最终化为不可阻挡的力量爆发出来,决定了这一体系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摘编自陈从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比较研究》(3)根据材料三,说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稳固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体系最终崩溃的标志。考点冲关1.【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一战前出现两大军事对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是第1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1次世界大战爆发。1916年在法国与德国之间进行了凡尔登战役,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因为战争的残酷性这场战役也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1916年在索姆河战役中,英军出动了数十辆新制成的坦克,从此坦克成为了战争中的重要装甲车辆,被誉为“陆战之王”。综合上述资料可知,这次探究的主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A正确;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反映为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运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合主题,B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两大对立阵营是法西斯轴心国与世界性的反法西斯同盟国。C错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指20世纪9这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以及苏联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在短时间内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事件,与材料不符,D错误。综上故选A。2.【答案】C【解析】考查点:凡尔登战役。解题思路:紧扣“发生在1916年,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结合凡尔登战役的相关知识回答。一战中,发生在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非常残酷,被称为“绞肉机”“地狱”“屠场”。故C符合题意;莫斯科战役发生在1941年,排除A;斯大林格勒战役发生在1942——1943年,排除B;滑铁卢战役发生在1815年,排除D。故选C。3.【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的“列宁”、“斯莫尔尼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冬宫”四个关键词,可知都与1917年11月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相关,故C符合题意;巴黎公社、俄国“二月革命”与列宁无关,排除AB;苏联的解体是1991年,与题干的列宁无关,排除D。故选C。4.【答案】A【解析】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各国人民展示了社会主义这样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故A符合题意;1921年到1928年的新经济政策改善和巩固了工农联盟,有利于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排除B;1942年7月到1943年1月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与题意无关,排除C;苏联模式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此时“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被打破,排除D。故选A。5.【答案】A【解析】考查点:华盛顿会议。解题思路:根据材料“1922年”、“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九国公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九国公约》,条约表面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与领土的完整,实则提出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等要求,将中国重新置于列强的共同宰割之下。A正确;巴黎和会上主要内容是制裁战败国——德国,与材料不符,B错误;雅尔塔会议召开于1945年,C错误;开罗会议召开于1943年,D错误。综上故选A。

6.【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在列宁领导下,1921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在赫鲁晓夫领导下,苏联取消义务交售制;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开始农业集体化,随后又实现国家工业化;故①③④②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7.【答案】A【解析】依据图一“一五计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依据图二“以工代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属于罗斯福新政的措施,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故A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与发展重工业无关,排除B;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认为,苏联经济远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落后,苏联应该摒弃资本主义国家走过的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因此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了应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实行新政。排除C;迅速推进本国工业化完成与罗斯福新政不符,排除D。故选A。8.【答案】D【解答】由示意图可以看出,轻工业增长率低于重工业,可知,A理解错误;由“一五”时期农业产值为负增长,可知,BC理解错误。由示意图可以看出,重工业的增长率最高,可知,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D理解正确。【点评】本题以苏联两个五年计划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9.【答案】C【解析】考察点: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的“1930年”、“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两个关键信息可知,材料考察的是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0年,甘地再次发动起了“文明不服从运动”,他向殖民政府提出降低田赋、释放政治犯、废除食盐专卖等要求。为了反对食盐专卖,甘地带领拥护者到海边,自取海水制盐。C正确;玻利瓦尔是南美洲北部地区民族独立战争领导人,采用暴力斗争方式,A错误。扎格鲁尔是埃及独立运动领袖,华夫脱党创始人,与材料不符,B错误;1934年7月卡德纳斯当选为总统后,依靠工农革命力量,在墨西哥进行了深入的政治改革。改革基本上摧毁了封建大庄园制,使民族资本家掌握了全国主要经济命脉,为墨西哥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与材料不符,D错误。综上故选C。10.【答案】(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措施: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转给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解析】(1)根据““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这一口号并结合时间信息可得出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措施:根据“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转给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可得出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转给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11.【答案】(1)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建立了工厂制度,引起工业比重上升,农业比重下降。工业革命也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人口比例上升,农村人口比例下降。(2)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安庆内军城所、汉阳铁厂、轮船招商局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3)联系:苏联工业化建设为中国“一五”计划提供借鉴;中国仿效苏联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中国“一五”计划得到了苏联的援助,初步建成了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中国工业化基本框架。(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区别:苏联继续实行高速度、高积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发展战略,直到国家解体。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以渐进的方式,基本完成了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工业化进展迅速。(4)科技的推动;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向先进国家学习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解析】(1)依据材料一表一英国农业、工业比重的变化,工业比重从1841年到1871年工业大幅度增长;表二反映了城市人口不断增长,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是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英国建立了工厂制度,引起工业比重上升,农业比重下降;工业革命也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人口比例上升,农村人口比例下降。(2)依据材料二“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利器之器。”可知,李鸿章的主张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结合课本所学,其主张付诸实践的例具体举措有:在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安庆内军城所、汉阳铁厂、轮船招商局等。(3)根据材料三图表内容可知,苏联工业化建设为中国“一五”计划提供借鉴;中国仿效苏联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中国“一五”计划得到了苏联的援助,初步建成了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中国工业化基本框架。但苏联继续实行高速度、高积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发展战略,直到国家解体。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以渐进的方式,基本完成了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工业化进展迅速。(4)依据上面的材料,工业革命推动英国社会的发展;李鸿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促进中国军事、工业的发展;斯大林建设推动了工业化的发展。由此得出工业化的发展因素:科技的推动;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向先进国家学习等是工业化发展的共同。直通中考1.【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知,19世纪末,美德科技领先,工业总产值增长迅速,居世界前两位,而英国和法国工业产量则处于比较低的位次;这反映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国家要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殖民地,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形成了德奥意三国同盟和英法俄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因此A正确;B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C是一战的背景,排除;D是冷战的影响,排除。故选A。2.【答案】B【解析】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引起新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竞争日益加剧。19世纪末,受工业革命的影响,美德科技领先,工业总产值增长迅速,居世界前两位,而英国和法国工业产量则处于比较低的位次;就殖民地而言,英法的殖民地最多,而美德相对较少。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国家要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殖民地,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形成了德奥意三国同盟和英法俄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综上所述,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争夺世界霸权。故选B;一战首先在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之间爆发,A错误;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3.【答案】A【解析】从表格中战争持续的时间,死伤的人数等信息,可以得出一战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给人类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故A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得出一战的非正义性,排除B项;导致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排除C;D项是二战,排除D。4.【答案】A【解析】考查点:十月革命。解题思路:依据题干关键信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可知,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起义者迅速占领彼得格勒火车站、中央发电站、电话总局和国家银行等站略要点,7日晚,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工人、士兵向冬宫发起了猛烈进攻。次日凌晨,起义者攻克临时政府盘踞的最大据点--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这次起义又称为“十月革命”,列宁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是十月革命后采取的措施,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C项国际工人运动兴起是在19世纪出现,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苏德战场出现转折发生在二战时期(1939—1945年),排除。故选A。5.【答案】A【解析】考查点:十月革命。解题思路:依据题干关键信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可知,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起义者迅速占领彼得格勒火车站、中央发电站、电话总局和国家银行等站略要点,7日晚,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工人、士兵向冬宫发起了猛烈进攻。次日凌晨,起义者攻克临时政府盘踞的最大据点--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这次起义又称为“十月革命”,列宁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是十月革命后采取的措施,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C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