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单元解读

【单元主题】

本单元围绕“思维方法”这一主题编排了《坐井观天》《寒号鸟》

《我要的是葫芦》三篇课文。三篇故事篇幅短小、内容浅显、情节有

趣,主人公形象鲜明,故事寓意深刻,适宜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引发思

考,锻炼思维能力。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小鸟和青蛙简短而传神

的对话,讲述了一个有趣而富意深刻的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认识

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看问题要全

面。《寒号鸟》是一则民间故事,故事蕴含的道理是:美好的生活要

靠劳动来创造,做事不能只顾眼前,要有计划有安排。《我要的是葫

芦》告诉我们:看问题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这几篇文章故事短小,

形象鲜明,情节有趣,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训练要素】

本组教材的阅读训练要素之一是“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借助课后题,联系生活实际,在交流讨论中,初

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坐井观天》可以联系课后题“小鸟和青蛙

在争论什么?他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讨论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初步体会故事讲述的道理;《寒号鸟》可结合课后题“为什么喜鹊能

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及“你在生活中见过喜鹊或寒

号鸟这样的人吗?说说他的小故事。”来展开交流,体会只顾眼前,

不想将来带来的不良后果;《我要的是葫芦》结合课后题“种葫芦的

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却一个也没得到?”思考原因,促进对事物

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解。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懂得生

活中的一些基本道理,获得初步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初步体会课文讲

述的道理。

本单元的另一个阅读训练要素是“感受和体会课文语言表达的多

样性,学习表达”。教学中,也要引导学生结合课后题或语文园地,

感受和体会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寒号鸟》一课,可借助

课后第二题,感受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我要的是

葫芦》通过课后第二题的对比朗读,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

式来表达,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情感;“语文园地”中“字词句运

用”第二题,通过仿说练习,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把句子表达得更清楚、

更具体。

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要做到多读。通过朗读指导,读好对话,

在朗读中体会、感感受不同句子的语气,同时还要联系生活实际。只

有文本与生活结合,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才能让学生真正明白故事的

道理,而非仅靠老师的说教。

围绕对话了解内容

坐井现天

展开讨论理解室意

联系生活实际

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寒号鸟指飘实行为

感受体会语言表达多样性

教利用课后题理解事物

我要的是葫产

材联系体会不同表达

排口语交际学会商量的语气

循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序语文园地

读重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和解决由

了解人物的魁过程加翘解内容

以上这些习题和提示语为我们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提供了方法,

现制定并细化本单元的阅读学习目标如下:

L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对话;读出不同

句子的语气。

2.能联系生活实际,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3.背诵古诗《江雪》。

4.阅读《刻舟求剑》,体会故事的寓意。

【识字写字训练要素】

“了解左短右长,左长又短的字的书写特点”是本单元识字写字

训练要素。

本单元的识字写字要求:

L认识44个生字,认准3个多音字;能根据字义猜偏旁,进一

步领悟汉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2.会写26个字;了解汉字“左短右长”“右短左长”的间架结构,

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

3.会写27个词语;积累带“言、语”的四字词语,能猜测词语

意思。

4.能用带“得”字的短语写句子。

通过梳理添加,下图中的字词需要重点识记。

星级评价——第一单元

字词大世界比拼大擂台

井观沿答渴喝话际

脚面阵朗枯却第将☆识字小能手

难纷棵谢想盯言

坐井观天井沿回答~口渴大话

☆☆识字小明星

井口无边无际山脚

当作前面晴朗枯草正好清☆☆☆写字小达人

早现在将来难过大雪纷飞

枝头从前细长可爱每天自

言自语南瓜邻居奇怪

【口语交际训练要素】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商量”,重点是让学生能用商量的语气

和别人商量事情。商量时,能说清楚自己的想法。

本次口语交际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开展与人商量的交际

活动,培养学生与人商量的基本能力。教材借助贴近学生生活的交际

情景引出话题,利用三个泡泡提示商量时要注意的问题,第一个泡泡

提示,找人商量时要先说清楚来意,第二个泡泡提示,要说清楚商量

的事情和理由,第三个泡泡提示,即使遭到拒绝,也要讲礼貌,不能

勉强别人。教材设计具体情境供学生练说,利用与同学、家人商量事

情的两个情境,唤醒学生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练习用恰当

的方式与人商量,解决实际问题。小贴士提示,与别人商量事情的注

意事项,希望学生能够用恰当的语气,有礼貌的沟通,清楚地表达自

己的想法,这是学生在商量过程中应表现出来的能力和态度为了让学

生学会与他人商量,可以将口语交际训练要素具体化为:

1.和别人商量事情,要用商量的语气,并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2.能结合课后题,感受和体会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

【本单元教学重难点】

1.认识44个生字,认准3个多音字;能根据字义猜偏旁,进一

步领悟汉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2.会写26个字;了解汉字“左短右长”“右短左长”的间架结构,

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

3.会写27个词语;积累带“言、语”的四字词语,能猜测词语

意思。

4.能用带“得”字的短语写句子。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对话;读出

不同句子的语气。

6.能联系生活实际,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7.背诵古诗《江雪》。

8.阅读《刻舟求剑》,体会故事的寓意。

9.和别人商量事情,要用商量的语气,并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10.能结合课后题,感受和体会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

【学生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阅读习惯、积

累习惯、迁移习惯,切实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写字教学中,教

师也应充分发挥书写示范作用,指导学生把字写规范、写美观,养成

良好的写字习惯。

课题12坐井观天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第1课时

学校授课班授课教

级师

1.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会写“力:、观”等8

学习目标个字,会写“坐井观天、井沿”等7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3.能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它们的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

故事寓意。

学习

1.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会写“井、观”等8

重难点个字,会写“坐井观天、井沿”等7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二年级学生想象能力有限,所以学习本课教师应尽量为每个学生创造参

学情分析与的空间,将语言学习与生活经验相结合。

教学辅助L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自主预习卡。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

导入课题,了解寓言

(设计意图:简介寓言的特点,学生明确了阅读的目标,思考寓言蕴含的道理。识字、

写字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引导学生读课题时识字,理解字义。)

1.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位新朋友。一位是青蛙(利用板贴出示青

蛙图片)另一位朋友是小鸟(利用板贴出示小鸟图片)。小鸟在天上,而青蛙在地上,这两

个动物之间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看一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12坐井观天)

3.学写生字“井”和“观”。

(1)引导观察:请同学们观察“井”字的由来及演变过程。

(2)教师范写“井”字,同时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书空练习.

教师明确:“井”是本课唯一一个独体字,要特别注意各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第

一横居横中线上,比第二横短,第二横在横中线下。竖撇位于竖中线左侧,竖在竖中线右侧,

比竖撇要长。

(3)请同学们在书上将“井”字描一写二,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4)教师范写“观”字,同时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书空练习。

教师明确:“观”字为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又”的第二笔是长点,右边是“见”

字不是“贝”,首笔紧贴竖中线,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5)请同学们在书上将“观”字描一写二,同桌间互评。

4.理解课题“坐井观天”。

(1)请学生在本上书写一遍词语“坐井观天”。

(2)说说课题“坐井观天”的意思。

教师明确:坐在井里看天。

(3)介绍寓言特点。

寓言就是通过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本课《坐井观天》又是通过什么

样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让我们去文中寻找答案吧。

学习任务二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设计意图:字词教学仍然是小学低年龄学段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多种多

样的字词识记方式,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快速识记本课生字词,也为接下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为课文学习打好基础。)

1.在词句中识字记字。提出自读课文要求,请同学们分段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相机纠正错误字音。

2.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引导学生自主观察以下生字。瞧!生字宝宝已经从课文中跳出来要和我们做朋友

呢,谁认识它们?请你来读一读。

①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②“小老师”领读。

(2)巩固读音:去掉拼音之后你还认识它们吗?请同学们开火车读。

(3)交流识字方法。

教师引导观察: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一组生字,运用你所积累的识字方法来说一说怎么

能更好地记住这些字呢?

预设1:我可以猜谜语记忆,“再次见面”就是“观”,“出口千言”就是“话”。

预设2:我会“力口一力n”:“公+合”是“答”「邛”加“二”加“小”是“际

预设3:我会利用学过的字“换偏旁”,比如“铅笔”的“铅”把“车”换成”就

变成了“沿”。

预设4:我会编顺口溜:口渴要喝水,喝水要用嘴。

3.认读词语,分类识记

(1)指导读词:认识了生字宝宝,它们的好朋友也来了,哪位同学试着读一读下面这

几个词语?

(2)词语巩固:下面这些词语你都认识了吗?让我们再来读一遍。

①请小老师领读一遍;

②明确练习要求:学生在田字格本上将以上词语书写一遍,同桌互评。

学习任务三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内容,了解故事的主要角色。为后面

对课文的进一步学习做好了铺垫。)

1.学生自读课文,带着问题思考,读完后汇报。

问题1预设:本文的主人公是青蛙和小鸟。

问题2预设:青蛙和小鸟为了(天有多大)这一问题而争论,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

么大),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

2.学习第1自然段

(1)请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

(2)引导观察:青蛙和小鸟分别来自哪里?现在又在哪里?

预设:青蛙一直都在井里,而小鸟是从天上飞来的,现在落在了井沿上。

①教师简笔画出井(板书:(画出井的简笔画))

②引导上台操作:谁能来把小鸟和青蛙贴到相应的位置?

(3)理解“井沿”一词。

①引导学生利用课文插图以及板书了解“井沿”的意思就是“井口的边缘部分”,“沿”

就是“边”的意思。

②联系生活思考: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沿”?

预设:碗的边缘叫碗沿;杯子的边缘叫河沿;床的边缘叫床沿。

3.快速浏览2—7自然段,找出对话。

引导思考:青蛙和小鸟是怎样争论的?他们之间一共有几次对话?请同学们拿起笔,

小声地读课文,画出它们的对话吧!请用横线画出青蛙说的话,用曲线画出小鸟说的话。

(1)学生根据教师提示,找出三组对话,在文中勾画相关句子。

(2)请男女生对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4.那么青蛙和小鸟关于“天有多大”的争论中,到底谁说的是正确的呢?我们继续学习

课文。

学习任务四

研读对话,揭示寓意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想象,读中悟趣,读中明理。这种教

学方法既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又让学生感知寓意。)

1.学习第一次对话,了解青蛙和小鸟生活的环境。

(1)引读:青蛙先问了什么问题?小鸟是如何回答的?

(2)师生对读,体会青蛙打招呼的文明礼貌行为和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口渴的情形.

(3)学写两个易混字“渴”和“喝”。

①引导观察:这两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②教师指导书写要点:注意右下部分的里面先写“人”字且捺改为点,再写竖折。

③学生在书上描一写二。

④通过朗读课文原句“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再次识记。

(4)引导学生思考,着重理解:“一百多里”说明了什么?

①预设:说明了天很大很大,小鸟也飞不完。

教师明确:“一百多里”大约相当于我们的操场200多圈,说明了天本身就很大。

②拓展想象:飞了一百多里,你觉得小鸟飞过了什么地方呢?

用“小鸟可能飞过了……”这样的句式练习说话。(预设:飞过了高山、草原、大海、

沙漠)

过渡:小鸟飞了这么远的路,看见了这么多东西,所以它见多识广!可是,青蛙

相信小鸟说的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让我们接着看第二次对话。

2.学习第二次对话,明确各自的观点.

(1)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第二次对话。

(2)关于“天有多大”这一问题,青蛙和小鸟分别是怎样认为的?

预设: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板书:青蛙一一井口

那么大小鸟一无边无际)

(3)对比朗读,体会语气。

指导朗读:朗读青蛙的话时,要强调“井口、那么远”等词语,语调上扬,读出青蛙自

以为是、不相信的语气;朗读小鸟的话时语速稍舒缓,重读“很”字,表示强调,读出小鸟

真诚、劝告的语气,句末的“哪”在这里要读轻声,表示感叹。

(4)理解“大话”的意思。

预设:就是认为别人是在吹牛。

①教师明确:“大话”就是吹牛、夸张、不切实际的话.②分清"谎话”和“大话”。

(5)理解“无边无际”的意思。

①教师讲解:“无边无际”就是大的没有边界。②想象拓展说话:还有什么可以说是无

边无际的?预设:大海、沙漠、田野.....

(6)讲解多音字“哪二

教师明确:“哪”放在句末时应读轻声“na”。

(7)同桌练读对话,加上神态、动作、句前提示语读出相应语气。

过渡:既然青蛙和小鸟都坚持认为自己是对的,那让我们接着往下看,到底是错了?又

是因为什么而错了呢?

3.学习第三次对话,找出双方说法不一致的原因。

(1)同桌分角色朗读,说说青蛙和小鸟的笑有何不同。

教师明确:青蛙的笑是自以为是的笑,说明它很自大;小鸟的笑是无奈的笑,是又可

气又好笑,与青蛙的笑形成对比。

(2)指导用“一……就……”说话。

(3)对比朗读,感受青蛙自以为是的神态和小鸟无奈着急的语气。

(4)启发思考:青蛙和小鸟到底谁弄错了?为什么?同桌讨论,全班交流,初步感知寓

-⅛--

后、O

预设:小鸟说得对,青蛙说得错。因为青蛙整天都在井里,看不到全部的天。

小结:通过交流让学生了解:青蛙天天坐在井里,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所以它

目光短浅、所见有限,它的观点是错误的。(板书:(正确)(错误))

4.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读旁白,指名朗读青蛙和小鸟说的话)

学习任务五

创编对话,揭示寓意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段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和兴趣紧密相关。创编对话,延续故事这一

环节的设置,有助于学生发挥想象,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课文中

心,把握寓意。同时又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

L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续编对话。

过渡:同学们,如果青蛙接受了小鸟的劝告,跳出了井口,它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

说些什么?

引导换位思考:如果你是此时的青蛙,你会在心里对自己说些什么呢?(预设:我真

是太自以为是、目光短浅了。)

2.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

3.指名汇报对话,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学习任务六

巩固基础,规范书写

1.整体观察,区分结构。

教师带读所列生字,请学生将字按结构归类。

2.观察结构,发现规律。

教师指导,师生总结:“沿、话、际”都是左窄右宽;“答”上窄下宽。依次观察每个

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书写要点。教师范写一遍,学生跟着书空。

3.学生练写、组词。

(1)提出书写要求:想好字的结构布局再下笔,每个字在书上描一写二。书写时注意

坐姿和握笔姿势。

(2)学生口头组词,教师指正。

4.集体讲评。选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屏幕呈现,然后师生合作讲评。

课堂总结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这样才能见多识广,看得全面。

我们不能像井底的青蛙一样眼界狭窄,对万千世界认识不足,见识短浅又盲目自大。老师希

望咱们每一位同学都要从小多学知识,多读书,多走出去看看,不断增长自己的见识,才不

会成为一个像井底之蛙一样的人。

自主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一听,然后续编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12坐井观天

青蛙一一井口那么大(错误)

天有多大/

小鸟一一无边无际(正确)

附:

自主预习卡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在文中“O”出本课会认字。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再给下列汉字注音。

井观沿答渴喝

话际

3.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鸟与青蛙一共进行了几次对话?()

课题13寒号鸟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第2课时

学校授课班授课教

级师

1.认识“堵、缝、衔”等15个目三字,读准多音字“号、当”,会写“脚、

学习目标面”等10个字,会写“山脚、当作'等12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造成鹊喜和寒号鸟不同结局的原因。

3.能用带“得”字的短语。

4.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故事意寓的理解。

学习1.认识“堵、缝、衔”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号、当”,会写“脚、

重难点面”等10个字。

2.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二年级的学生也经常存在像寒号鸟一样懒惰、得过且过的坏毛病,学习

学情分析本课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识记生活说一说,把课本的知识延伸到生活实际,

让寓言回归生活。

教学辅助L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自主预习卡。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

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介绍寒号鸟,将学生的关注点聚焦到课题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L谈话:同学们,大自然中有很多种鸟,你知道哪些呢?课件依次出示麻雀、燕子、鸽

子、喜鹊的图片,最后出示文字“寒号鸟”,询问学生寒号鸟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寒号鸟》这篇文章,(板书课题:寒号鸟)学生齐读课题。

2.出示寒号鸟资料。寒号鸟,也叫复齿(wu)鼠,生活在海拔1200米左右的树林里。

在高大乔木树上或陡峭岩壁裂隙石穴里筑巢。

3.学多音字“号:本文中在词语“寒号鸟”和“哀号”出现,理解“哀号”的意思,

“号”就是叫的意思,可以和以前学习的第四声“口号、学号”比较学习。学生再次齐读课

题。

学习任务二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鼓励学生主动识字,交流识字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用看图观物的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巩固生字“堵、缝、衔、枯”,提高生字识记的效率.)

1.借助预习单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出示生字,指名拼读。

(1)学生开火车读,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2)提示:“号、当”是多音字,注意发音正确。“衔、劝、趁”是前鼻音,“缝、朗、

将、狂”是后鼻音。

(3)全班齐读。

(4)学习多音字“当”。“当”在本课中读四声,学生易读成一声,可提供字典义项,

引导学生据义定音;也可通过组词对比读,增强语感,如“当然、应当”“当作、恰当”。

(5)识字游戏。

3.初步了解本课需要书写的生字,观察生字结构。

(1)课件出示本课写字表中的生字,指名学生读。

(2)学生观察生字结构并汇报。

(3)本课要写的字中,八个是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右两部分不同的比例。“脚、阵、

枯、将、难、纷”左窄右宽,“朗”左右宽窄相当,“却”左窄右宽。

学习任务三

再读文本,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内容,了解故事的主要角色。以实实

在在的教学,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1.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I)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相关提示,学生根据提示默

读课文。

本文的主人公是和O喜鹊住在,而寒号鸟不听

劝告,结果O

(2)指名填写空格处。

(3)提出要求: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画出关键句。预设:文章是按照时间顺

序来写的。关键句是“几阵秋风,树叶落尽,冬天快要到了”“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呼地

刮着”“寒冬腊月,大雪纷飞”。

2.理清文章脉络。说一说:课文第()自然段到第()自然段是写“冬天快要到了”

的事;()自然段是写“冬天到了”的事;()自然段是写“寒冬腊月”的事。

3.同桌间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学习任务四

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抓住描写喜鹊与寒号鸟的不同表现的词句、对话,

通过品味理解、分角色朗读等学习方式,在对比中感悟它们不同的生活态度及个性,从而明

白导致它们不同命运的原因。)

L学习第1自然段,图文结合理解语句。

(1)讲解住所: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说一说喜鹊和寒号鸟分别

住在哪里?学生汇报,老师根据汇报出示图画。

图文结合,理解文段。根据图画,明确住所,喜鹊的家在大杨树上,寒号鸟的家在崖缝

里。引导学生观察寒号鸟和喜鹊的住处。

(2)从图上看这对邻居的家有什么不同?

寒号鸟的住处是随便找的石缝,不够保暖;喜鹊的窝是自己筑巢,很暖和。

2.学习2〜4自然段:冬天快要到了。(板书:冬天将到)

(1)几阵秋风,树叶落尽,冬天快要到了。喜鹊和寒号鸟分别是怎么做的?

(2)引导学生品读,体会喜鹊的勤劳。

出示句子:喜鹊一早飞出去,东寻西找,衔回来一些枯草,就忙着做窝,准备过冬。

①圈画出“一早”,说一说这体现出了喜鹊的什么特点?

预设:喜鹊出去劳作的时间很早。

②要求:圈画出喜鹊的动作,读一读,说一说,从中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喜鹊呢?

预设:喜鹊做窝非常艰辛,抓紧时间做窝,毫不懈怠。说明喜鹊非常勤劳。(板书:喜

鹊做窝)

③角色扮演,教师采访“喜鹊”。问题预设:

令你为什么不多睡一会,一大早就起来东寻西找啊?

令喜鹊可能飞过哪些地方?如何寻找的?

令这么暖和的天气,为什么不多和小伙伴们玩一会儿?

令衔枯草多麻烦,现在住的窝不是很好嘛?

(3)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品读,体会寒号鸟的懒惰。出示句子:寒号鸟却只知道出去

玩,累了就回来睡觉.

指导朗读,在喜鹊最忙碌的时候,寒号鸟是怎样做的?读句子,把感受最深的词语读出

来。

预设:

“去一一和喜鹊的勤劳形成鲜明的对比。

“只知道出去玩,累了就回来睡觉”——说明它天性懒惰、得过且过。(板书:寒号鸟

睡觉)

(4)过渡:看到自己的邻居每天玩,喜鹊是怎么劝它的?它听了吗?分角色朗读课文

2-4自然段,边读边看看寒号鸟的命运。

(5)课件出示喜鹊和寒号鸟的第一次对话,学生分角色朗读。

①交流思考:喜鹊在劝寒号鸟做窝的时候,是带着什么语气来劝的?寒号鸟又是用什么

样的语气来回答的呢?预设1:关心、担心、急促。预设2:懒洋洋。

②小组合作,练习对话。一个人当喜鹊,一个人当寒号鸟,一个人说旁白。朗读指导:

练习中老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喜鹊的话急促一些,担心一些,读出真诚的语气,寒号鸟的话

音要拖得长一些,读出不耐烦的语气。

点拨:寒号鸟“躺在崖缝”这个动作,表现出了它的懒惰。

③寒号鸟说喜鹊傻,喜鹊真的傻吗?为什么?(喜鹊不傻,它很勤劳,为自己的将来做

准备。)

(6)引导学生补白想象。喜鹊一早飞出去时,寒号鸟却在()。

喜鹊衔回枯草时,寒号鸟却在()»

喜鹊在做窝时,寒号鸟却在()。

3.学习第5〜7自然段:冬天说到就到。

(1)读5-7自然段。看看冬天到了,喜鹊和寒号鸟分别有什么不同?喜鹊:住在温暖

的窝里。(喜鹊很温暖,因为有窝,勤快。)

寒号鸟:在崖缝里冻得只打哆嗦。(寒号鸟冻得直打哆嗦,因为没有做窝,懒惰。)

(2)出示课后习题第二题。指名读。(学生交流,指名说)

课件出示:

冻得直打哆嗦冷得像冰窖

热得直冒汗热得像蒸笼

①教师提示:“得”后面是对前面的补充,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己补充词语。

②教师出示图片,学生根据图片提示说一说带“得”的句子。预设:快得像一阵风;乱

得像团麻。

(3)过渡:冬天到了,喜鹊看到寒号鸟还是没有做窝,喜鹊是怎么劝它的?它听了吗?

分角色朗读课文第5-7自然段,边读边继续看寒号鸟的命运。

(4)课件出示喜鹊和寒号鸟的第二次对话,学生分角色朗读。(板书:两次劝告)

①教师范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提示:读喜鹊的话时语气加重,读出语重心长的语气,表现出喜鹊的苦口婆心;读寒号

鸟的话时,要读出不屑、懒洋洋的语气。“伸伸懒腰”中的“伸”字叠用,表示语气的加强,

体现了寒号鸟的懒惰。(板书:喜鹊真诚)

②引导学生学习“得过且过”。

教师释义:“得过且过”是说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这里指寒号鸟一天天混

日子。(板书:寒号鸟得过且过)

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寒号鸟的“得过且过”?预设:冬天快到来时,寒号鸟只知

道出去玩,累了就回来睡觉;太阳出来时,寒号鸟伸伸懒腰,继续躲在窝里睡觉。

③想象说话:如果你去劝寒号鸟,会怎么说?预设:我会对它说:“不能只顾眼前舒服,

要有长远打算

过渡:那么,寒号鸟有没有听喜鹊的话?我们继续往下看。

4.学习8-9自然段:寒冬腊月。

(1)读8-9自然段。看看寒冬腊月里,喜鹊和寒号鸟分别有怎样的命运?(寒号鸟被

冻死了,因为没有做窝,懒惰)

(2)品析句子: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崖缝里冷得像冰窖。

出示“大雪纷飞”和“北风呼呼”的图片,借助图片体会严冬到来时,大雪纷飞、被

封狂吼的情景,说明环境非常恶劣。

(3)随文识字。

①学习“腊”字。

组词:腊月腊梅

造句:腊梅开得真好看。

②学习“狂”字。

组词:狂奔狂风

造句:天空黑压压的,狂风卷积着乌云。

③学习"吼”字。

组词:吼叫怒吼

造句:发动机像野兽一样怒吼着。

(4)思考:寒号鸟两次都不听喜鹊的劝告,让我们来看看它的“得过且过”带来了什

么后果?

小组交流汇报。

第一次不听劝告:寒号鸟在崖缝里冻得直打哆嗦,不停地叫着:“哆啰啰,哆啰啰,寒

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

第二次不听劝告:寒号鸟重复着哀号:“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

然后,在夜里冻死了。(板书:冻死)

5.聚焦结局,体会寓意。

(1)想一想: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

预设1:喜鹊很勤奋,看得远。冬天快到的时候,它就已经在给自己做窝。

预设2:寒号鸟懒惰,不听劝告,得过且过,所以被冻死了。

(2)看到故事的结局时,你有什么感受?结合课文说一说。预设1:我懂得了不能像

寒号鸟那样得过且过.

预设2:我们要像喜鹊那样看得远,做得早。

预设3:美好生活需要靠辛勤劳动来创造,懒惰散漫就什么也得不到。(板书:现在懒

惰将来难过)

(3)想一想:你有没有得过且过的行为?学生交流讨论。

预设:做作业拖拖拉拉,非要第二天老师催才补做;家里长时间不整理,乱七八糟的,

最后想找的东西也找不到。

学习任务五

指导书写,练习写字

(设计意图:集中归类识字,便于学生掌握同一结构的汉字书写要点,做到举一反三,

提高写字教学的效率。教师先范写,再关注易错部分,渗透抓关键笔画把字写工整、美观的

方法,帮助学生把字写规范,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

1.教师范写,重点指导“面、阵、郎、枯、去并讲述要点。

面:第一笔横稍短,第二笔短撇从竖中线起笔。第四笔横折中的横段在横中线上方,

外面的整个框要宽扁。

阵:左窄右宽,”的第一笔写得稍小些,为右边留空间,“车”的第二笔落在横中

线上,最后一笔是竖。

朗:左右等宽,注意左半部分不是“良”,第六笔是点。“月”的撇穿插到左半部分。

枯:左窄右宽,左半部分“木”横在横中线上方,捺改点。右半部分'‘古"首笔横在

田字格中心起笔。

去U:左高右低,左窄右宽,右半部分“IJ”不要写成

将:左窄右宽,右半部分要写得紧凑,“寸”的横在横中线下侧,较长,点在竖中线上。

纷:左窄右宽,右上“八”撇要收,捺要展。“分”的两个撇都穿插到左半部分。

2.学生描一写二,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对于书写存在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笔画、笔顺的

指导。

3.同桌互评,对于写的不好的笔画及时进行改正。

课堂总结

本课是一篇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喜鹊提前准备,到了冬天睡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每

天得过且过,最后冻死了。告诉我们:美好的生活要靠辛勤劳动来创造,懒惰散漫就什么也

得不到。

自主作业

“现在懒惰,将来难过。"你能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一说吗?

板书设计

「冬天J喜鹊:做窝

看到寒号鸟:睡觉

寒号鸟Vi惭

喜鹊:真诚

两次将

【劝告(晚上:发誓难

褰号或

`[白天:懒情

附:

自主预习卡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在文中“O”出本课会认字。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再给下列汉字注音并试着写一写。

脚面阵朗枯却

(1)寒号鸟很(),喜鹊很()。①勤劳②懒惰

(2)喜鹊住在()的窝里,寒号鸟不做窝,只能住在()的崖缝里。①温暖②

寒冷

课题14我要的是葫芦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第3课时

学校授课班授课教

级师

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等8个字,会写“从

学习目标前、细长”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表达的强烈语

气。

3.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看问题要注意事

物之间联系的道理。

'学习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等8个字,会写“从

重难点前、细长”等8个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表达特点。

二年级的孩子对葫芦叶和葫芦果之间的关系可能会有难度,所以课前可

学情分析以先让学生了解小葫芦落了的原因,对文章的学习一定会有帮助。

教学辅助L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自主预习卡。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

谜语导入,聚焦葫芦

(设计意图: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很少见到葫芦,通过出示葫芦图可以让学生见识一下,

从而加深学生印象。)

1.我们班的同学们是最聪明的小朋友,那这个谜语你们能猜出来吗?青蛇满架爬,蛇身

缀白花,花落结小瓜,卖药曾用它。(葫芦)

点拨:“芦”字是第二声,跟“葫”组词读轻声。学生齐读。

拓展:像这样两个字部首相同,后一个字读轻声的词语还有很多。(课件出示“眼睛、

葡萄、狐狸、胳膊、玻璃")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你还知道哪些词语也有这个特点?孩子们,

果然聪明,一下子就猜到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葫芦的小故事,教师板书课

题,齐读课题《我要的是葫芦》。(板书:我要的是葫芦)

2.认识“葫芦”。出示葫芦图片或实物,向同学们介绍葫芦。葫芦是爬藤植物,夏秋开

白色花,果实被称为葫芦,可以在未成熟的时候收割作为蔬菜食用。古时候人们把葫芦晒干,

掏空其内,做盛放东西的物件。

学习任务二

集中识字,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运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交流识字方法,

培养识字的能力。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大意。)

1.认读生字。(1)出示生字,指名拼读。教师相机正音:“葫芦”中“芦”在这个词语

中念轻声;“藤、盯”是后鼻音,“赛”是平舌音。

(2)全班齐读。

(3)以开火车的方式认读无音节生字。并请学生观察,交流识字的好方法。

熟字加偏旁记忆:H+胡=葫4++户=芦咸+心=感虫+牙=蛎

目+丁=盯

(4)识字游戏。

3.了解课文大意。(1)学生填写下面的空白处,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人种了一棵,叶子上爬满,他也没有管,不

顾—和—的关系,只盯着葫芦,最后的故事。

(2)文中两幅插图作比较,发现不同。预设:

①那个人的表情、动作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②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叶子绿绿的,一是叶子枯黄的,有的叶子有小孔。

③葫芦所在的位置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学习任务三

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品读、比较朗读、抓住关键句感受叶子和小葫芦的变化,

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

L学习第1自然段。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

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1)读课文第1段,说说小葫芦最开始是什么样子的?画出相关语句。

预设: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小花、可爱的葫芦。(板书:葫芦开花长叶结小葫芦)

联系上下文,明白“一棵葫芦”是包含:葫芦藤、葫芦叶、葫芦花、小葫芦。

(2)出示句子: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引导学生了解“葫芦藤”。提问:葫芦藤是葫芦又细又长的茎,你还知道什么植物有“藤”?

预设:丝瓜藤、西瓜藤、葡萄藤。

(3)出示句子: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指名读句子,引导学生学习“谢”。启发思考:“谢”在生活中常用,当别人帮助我们后,

我们都会说一声一一“谢谢!”。但这里的“谢”可不表示感谢。“花谢以后”的“谢”,你还

能换一个什么词?

课件出示:花()以后。(预设:掉、落……)

(4)提问:课文第1段哪句话表达了对葫芦的喜爱?

课件出示: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指导有感情朗读句子,体会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满意之情。

2.学习第2自然段。

(1)思考:有一天,葫芦架上长了螃虫,这个人是怎么做的呢?

①讲解“蜘虫”:蜥虫是昆虫的一种,又称蜜虫、腻虫。常群集于叶片、嫩茎、花蕾、

顶芽等部位,刺吸汁液,使叶片皱缩、卷曲、畸形,严重时可引起枝叶枯萎甚至植株死亡。

②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讲解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这句话体现出他眼里只有葫芦,至于叶子上的虫子他毫不在意•为后文葫芦落下埋下

了伏笔。(板书:叶上长虫不管)

③请学生观看课本插图中人物的神情、动作。理解“盯”字:突出他对小葫芦的重视.

(2)引导学习关键句,理解字词。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

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①“盯”指的是目不转睛的看。

②“自言自语”是自己对自己说话。

③“赛过”是比得过的意思。

(3)品析句子。出示要求:读一读,注意句子不同的语气。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感叹句。表现了对蚣虫的不屑一顾、满不在乎)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肯定的语气,感情不如上一句强烈。)

(4)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抓住反复的语言“快长啊,快长啊!”,指导学生读出种葫

芦人自言自语的语气和热切期盼葫芦快快长大的心情。

3.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读课文第3自然段,说一说:种葫芦的人对于叶生鲂虫的反应。邻居的劝告:你

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蚊虫,快治一治吧!

种葫芦人的反应: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2)引导学习关键句: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蜴虫,快治一治吧!

点拨:这句劝告表现了邻居说话时的急切,说明当时情况的紧急。“盯”的意思是集中

注意力看,形象地表现出这个人重视葫芦的样子。:

(3)出示句子: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解读:这句话连用两个反问,表现出种葫芦人的自信、惊诧,对邻居的话感到不可理解。

朗读指导:两个问句表现出种葫芦人的讶异,最后一句话要读出他只要葫芦、别的漠不

关心的感情。

(4)品析句子。课件出示句子,学生读一读,注意句子不同的语气。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反问句。说话人认为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同时还可以想象出说话

人吃惊的表情。)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肯定的语气,感情没有上一句强烈。)

(5)想一想:种葫芦的人说“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这句话时,他内心的想法是怎样

的?预设:虫子生在叶子上,又没生在葫芦上,他只要葫芦,不要叶子,所以叶子上生虫子

不用治。

(6)讨论:叶子上的虫到底要不要治?预设:要治。虫子不治,就会越来越多,这样

叶子就会被虫子吃光,葫芦受此影响就不会长大。

2.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读课文第4段,说一说:不管叶子上虫子的后果是什么?预设:没过几天,叶子

上的蜘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慢慢地”说明小葫芦不是一夜之间变黄、掉下的。

过渡:可爱的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实在是太可惜了!(板书:结果叶

黄葫芦落)

(2)比较发现,感受表达的生动。出示句子:

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

小葫芦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品读体会,第三句更好,它写出了葫芦的变化。葫芦不是一下子同时落下来的,首先是

蛎虫变多后,叶子被虫蛀且变黄了,然后无法输送营养给小葫芦,小葫芦也变黄了,最后葫

芦才是一个一个落下的。朗读时要把节奏放慢,声音放轻些。

(3)小组交流:小葫芦为什么变黄了呢?预设:螃虫变多之后,叶子被虫蛀,变黄了,

然后无法输送营养给小葫芦,小葫芦也变黄了,最后葫芦一个个落下了。

(4)思考:种葫芦的人想要得到葫芦,为什么最后一个也没得到?预设:因为他不懂

得叶子与葫芦的关系。叶子被虫子吃光后,不能给葫芦输送营养,葫芦就只能慢慢变黄、脱

落。另外他还不听邻居的劝告,自以为是。(板书:只要葫芦不管叶)

(5)拓展想象:种葫芦的人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他会想些什么?预设:原来,是我不

懂得叶子与葫芦的关系:叶子被虫子吃光后,不能给葫芦输送营养,葫芦就只能慢慢变黄、

脱落。另外我还不听邻居的劝告,自以为是。都是我的错。(板书:叶枯果落无收获)

学习任务四

巩固基础,规范书写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关注左窄右宽的字的书写要点,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

习中,帮助学生把字写规范,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

1.出示本课需要书写的生字。棵、谢、想、盯。

2.学生看范字,归纳生字的结构特点。“棵、盯”为左右结构,“谢”为左中右结构,“想”

为上下结构。

3.指导书写。“棵”,左窄右宽,左高右低,“果”字的撇捺要舒展。注意左右穿插。

“谢”,中间“身”居中,较瘦长,下面的撇上端不出头,且要穿插到左半部分,“寸”

的横笔写在竖中线上,三个部件大致等宽。

“想”,上长下短,“木”的末笔捺改成点,“心”要略扁,第二笔是卧钩。

“盯”,左窄右宽,左高右低,“目”字窄瘦,“丁”的横平而长,竖钩收笔靠近竖中线。

“治”,左窄右宽,左低右高,第四笔撇折的折点在田字格的中心左侧。

“怪”,左窄右宽,右上部“又”撇捺舒展,右下部“土”最后一撇不宜超出撇捺的宽

度。注意左右穿插。

4.学生描红、练写。展示学生写的字,讲评。

5.反馈交流。

课堂总结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人种葫芦,不顾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只盯着葫芦,最后

一个葫芦叶没有得到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注意事物之间的关系,不能片面地看问题,否则会

适得其反,让事情变坏。

自主作业

(1)你想对种葫芦的人说些什么?写一写。

(2)跟家人讲一讲这个故事并交流一下感悟。

板书设计

'葫芦开花长叶结小葫芦、要

我要的叶上长虫不管芦

是葫芦邻居劝不听不

、结果叶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