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甘肃省酒泉市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甘肃省酒泉市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甘肃省酒泉市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甘肃省酒泉市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甘肃省酒泉市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甘肃省酒泉市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相传,五帝之一的尧出于“方(违)命圮(同)族”的忧虑,本不同意让鲧去治水,但面对四岳(相传为重臣羲和的四个儿子,分别在四方任职)、百姓的“强请”,尧也只能顺从。这说明,传说时代末期的中国()A.君主权力尚未集中 B.原始民主发挥功用C.尚贤观念深入人心 D.神权干预部落决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时期。五帝之一的尧放弃个人意志,服从部落上层和百姓的要求,这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民主制发挥效力的典型案例,B项正确;尧属于部落联盟首领,当时中国尚未出现世袭君主制,排除A项;结合禹的传说可知,鲧并不是因为贤明而受到推崇,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神权对部落决策的干涉,排除D项。故选B项。2.出土于西汉海昏侯墓的青螭纹玉剑由新疆和田白玉打造,造型精美,作为装饰的玉剑璏(剑鼻)两端出檐下卷,底面有长方形穿孔,用于穿戴佩系,仅打造这一部件就运用了切割、钻孔、磨抛、掏膛、高浮雕等多种工艺和技术。由材料可推知,西汉时期()A.民营手工作坊技术水平高超 B.丝绸之路贸易以奢侈品为主C.官营手工业不计较经济效益 D.诸侯王国频繁挑衅天子威仪【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从海昏侯墓出土的青螭纹玉剑的做工看,其选材严格且加工精益求精,却只作为贵族的配饰和随葬品,这说明其制作并不计较成本和收益,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青螭纹玉剑应为官营手工业制品,并非从其他国家购入,排除AB项;王侯随葬佩剑符合礼制,并不是对天子威仪的挑衅,排除D项。故选C项。3.如表为几个常见字的不同字体对照表。对其认识最合理的是,汉字字体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A.兼顾艺术审美和实用功能 B.得益于统一国家的政策激励C.承载民族记忆和理想人格 D.寄托了文人学士的个性追求【答案】A【解析】本题属于单类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从商代到汉魏时期,汉字的字体不断演变、丰富并逐渐成熟,随着书写载体和书写工具的进步,汉字在不断简化字形结构、强化实用功能的基础上,也孕育出一门新的艺术门类——书法,A项正确;从甲骨文到金文的演变,并未受到统一国家的政策影响,排除B项;承载民族记忆和理想人格,寄托文人学士的个性追求,都是对具体的书法作品的解读,不属于汉字字体演变的一般性认识,排除CD项。故选A项。4.《唐律》规定:“诸居父母丧生子及兄弟别籍异财者,徒一年。”《唐律》还规定:“丧制未终,释服从吉,若忘哀作乐,徒三年;杂戏徒一年,即遇乐而听及参预吉席者,各杖一百。”这表明《唐律》()A.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B.具有以礼入法的特征C.注重营造良好的家风 D.蕴含戒奢从简的主张【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唐律对子女守丧期间的行为进行严格的限制,并严惩“不孝”行为,这反映了其礼法结合的特征,B项正确;“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家提出的观点,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对丧礼的维护,不足以说明其具有营造家风的作用,排除C项;戒奢从简是对材料的误读,排除D项。故选B项。5.自嘉靖、万历起,社会开始出现赞扬商贾中之“儒者”的舆论,且日渐流行;“儒商”“儒贾”逐渐成为以褒义为主的词语。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官场风气的恶化 B.阳明心学的传播C.商人地位的提高 D.商业发展的加快【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晚期,商品经济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受此影响,社会上出现了“四民异业而同道”“工商皆本”等思想,这为儒者经商或者商人习儒提供了良好的舆论氛围,D项正确;官场风气的恶化并不是儒者经商得到肯定的原因,两者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排除A项;阳明心学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与商业的发展并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商人地位的提高是材料所反映的历史趋势,而非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6.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台湾地方官员将妈祖封号从“天妃”改为“天后”的奏请遭礼部否决;乾隆初年,妈祖被正式加封为“天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天后”被列入国家祀典,地方官须在春、秋两季致祭。乾隆帝的这些做法意在()A.防范地方性势力挟洋自重 B.顺应海外贸易发展的潮流C.巩固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 D.推动南北地域文化的融合【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时期。据材料可知,乾隆帝将妈祖这一地方性神明纳入国家祀典,并强制要求地方官进行祭祀,这体现了皇权加强对东南沿海地区控制的意图,C项正确;清朝实行闭关自守政策,地方性势力不具备挟洋白重的条件,排除A、B两项;推动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并不是乾隆帝此举的目的所在,排除D项。故选C项。7.1905年,清政府设立巡警部卫生科,并设立直属于巡警总厅的内城官医院,该医院既是统管全国医疗机构的行政部门,同时也接诊北京内城的病患,并概不收费;1908年,清廷又参照西方平民医院的模式增设外城官医院。这些做法有利于()A.全面引进西方的制度文明 B.提高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C.打消贫苦民众的就医顾虑 D.促进中西医协调有序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的中国。政府设置专门机构,并规定由官营西式专门医院兼管医疗行政事务,这有利于提高清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的社会治理能力,故选B项;清末新政并未真正突破传统君主专制制度框架,故排除A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中医,故排除D项。故选B项。8.下图所示分别为20世纪30年代初,三类城市产业工人占比(左)和现代工业产值占比(右)情况。这反映了当时()注:1代表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厦门、广州六大沿海通商口岸,2代表南京、汉口、重庆三大沿江通商口岸,3代表其他城市。A.列强经济侵略开始向内地渗透 B.国内工业发展严重不平衡C.中国的工人运动总体规模不大 D.内地机器制造业进步明显【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六大沿海通商口岸集中了全国72%的产业工人和85%的现代工业产值,这反映了国内工业发展严重不平衡,B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经济侵略开始从沿海向内地渗透,排除A项;根据材料无法推知工人运动规模,排除C项;材料中并无工业门类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9.如表所示为截至1944年6月,莘朝县白庄合作社(1942年创建于冀鲁豫边区)各阶层的入股情况。由此可知,边区的合作社经济()富农中农贫农商人团体共计社员(人)241681749484234股数(股)209390243749205859523666持股比例(%)8.8438.1315.840.8736.32100总金额(元)104654512018745102542975118330A.整合了根据地的经济资源 B.贯彻了“减租减息”的精神C.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 D.奠定了持久战的物质基础【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剧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据本题表格信息可知,合作社经济以中农、贫农为主体,吸纳了社会不同阶层的资金,并且允许团队认股,这一经济政策整合了根据地的经济资源,A项正确;材料信息与“减租减息”政策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农业生产的商品化无关,排除C项;依据现有材料无法推断出合作社经济奠定了持久战的物质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10.1956年后,国内高校和党校广泛开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科学社会主义课程;1960年,中央编译局组建了国际共运史资料室;中国人民大学编写了我国最早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教材;许多西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的著作也得以出版。这些举措旨在()A.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 B.声援欧美的工人运动C.巩固新型国家意识形态 D.践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主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建国初期。从材料可以看出,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编译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资料、编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教材以及出版革命家的著作,其目的在于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理论教育,从而巩固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故选C项;这些举措与苏联模式及欧美工人运动无关,故排除A、B两项;“一边倒”外交方针是巩固新政权的手段,不是这些举措的目的,故排除D项。故选C项。11.据有关史料记载,公元1世纪至15世纪,缅甸、暹罗(今泰国)、锡兰(今斯里兰卡)、扶南(今柬埔寨)、老挝、占婆(今越南)以及爪哇、巴厘、婆罗洲、苏门答腊等地的王国,大多曾以古印度的《摩奴法典》为蓝本颁布过法律,或实施过该法典中的某些规定。这一现象反映了()A.印度文化的广泛传播 B.海外殖民运动的兴起C.东南亚进入奴隶社会 D.中国朝贡贸易的衰落【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1世纪至15世纪。材料表明,古印度的法律和宗教文化对东南亚广大地区产生了深刻影响,这是印度文化东传的结果,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印度并未开展大规模对外殖民活动,排除B项;材料时间跨度长达千余年,东南亚进入奴隶社会和中国朝贡贸易的衰落都只能对部分时段作出解释,排除C、D两项。故选A项。12.1566年,荷兰等地(位于尼德兰北部)反对宗教压迫的群众运动遭到残酷镇压后,当地的渔民、海员等自发依托近海的优势组建了一支游击军—“海洋乞丐”。1572年,游击队成功占领布里尔(重要港口城市);次年年底,荷兰等省召开联席会议,并自行推选出总督。这表明,尼德兰革命取得进展有赖于()A.发达的海外贸易 B.宗教改革的推行C.民主政治的建立 D.群众的不懈斗争【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荷兰。本题考查尼德兰革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唯物史观的素养。由材料可知,正是人民群众面对残酷镇压选择了开展不屈的抵抗,才为尼德兰北方七省摆脱西班牙的控制创造了有利的政治环境,故选D项;尼德兰海外贸易的兴盛和民主政治的建立是在革命胜利(荷兰共和国的建立)后,故排除A、C两项;尼德兰宗教改革遭到镇压,故排除B项。故选D项。13.长期以来,美国人崇尚个人奋斗,视福利救助为民间自愿行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进步运动”兴起后,许多州政府承担起部分提供社会福利的责任。这说明美国“进步运动”()A.主张建立福利国家 B.发端于工人斗争C.背弃个人奋斗传统 D.推动了政府干预【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20世纪(美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受“进步运动”影响,美国一些州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有所增强,这说明美国“进步运动”强调政府承担社会责任,D项正确;建立福利国家的诉求被明确提出是在罗斯福新政之后,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判断“进步运动”的领导阶级,排除B项;据材料“美国人崇尚个人奋斗”可知,美国“进步运动”并没有背弃个人奋斗传统,排除C项。故选D项。14.英国自由党因坚定捍卫有限君主制和议会至上原则而崛起,在18世纪一度连续执政46年;19世纪末,自由党由于在爱尔兰自治主张上的分歧而发生分裂,一战后更是被选民“抛弃”,沦为“第三党”,其在议会的地位也为年轻的工党所取代。自由党的兴衰反映出英国()A.议会至上原则遭到破坏 B.两党制为多党制所取代C.民主政治服务国家利益 D.工人阶级政党发展迅速【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光荣革命”后,由选举产生的议会下院成为英国权力中心,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执政党,只有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和国家利益需要的情况下,才能得到选民的支持,19世纪末,自由党因自身主张背离英国维持“日不落帝国”地位的利益取向而迅速衰落,据此可知,自由党的兴衰体现了民主政治是服务于国家利益的,C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后,一直遵循议会至上的原则,议会是英国的权力中心,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两党制为自由党和工党,并没有被多党制取代,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党和共和党均未资产阶级政党,并非工人阶级政党,排除D项。故选C项。15.下表所示为1962-1967年部分欧洲国家从美国购买(表中负数表示“对美国出售”)的黄金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总量净值(单位:百万美元)。年份196219631964196519661967比利时63—4083一法国456518405884601一意大利-200806085西班黄金出售总量a4467216541472688152注;a表示美国对包括表中所列4国在内的全部国家出售黄金的总量。A.美国经济霸权基础受到侵蚀 B.黄金的国际市场价波动频繁C.布雷顿森林体系已名存实亡 D.法国对美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20世纪60年代)。从材料看,1962-1967年,每年都有大量黄金从美国流出(被购买),这导致美国黄金储备不断下降,实行美元和黄金的固定汇率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受到严重威胁,美国维系经济霸权的基础受到侵蚀,A项正确;黄金的国际市场价波动频繁是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时期,排除B项;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已名存实亡,排除C项;材料仅仅体现了美国黄金流出(和流入)的状况,无法反映法美两国间整体的贸易状况,排除D项。故选A项。16.下表所示为20世纪以来公共交通管理领域的若干史实。表中信息集中反映了近现代交通管理发展的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率先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2014年2月起,美国国家道路交通安全局逐步推行车对车通信(V2V)技术和并制定相关法规A.机械化 B.智能化C.电气化 D.法制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的西方。本题考查世界现代交通业的发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交通信号灯及运载工具领域对自动控制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运用,集中反映了交通管理领域的智能化,B项正确;机械化、电气化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A、C两项;只有最后一例史实可以体现法制化趋势,故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北宋出现了农民“轻乡危家,远出千里”的现象,大量客户迫于生计,频繁更换居住地点和地主。北宋实行募兵制,重点招募离开土地、心怀不满的青壮年,神宗时厉行募役法,招募“四方浮浪之人充役”。发达的手工业吸纳了大量的流动农民,而且多有人力密集的规模经营,其中以矿冶业最为突出。宋代农民有农闲季节从事商业的传统,农民失业之后“转客于市,佣力以食”“无田之人,多入城市开张店业”。首都开封因为机会多,“游手浮浪最多”。宋代社会流动而不郁积祸患,所以虽小乱不断,而未能酿成大乱,整体社会局势相对安定。一一摘编自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等材料二从11、12世纪开始,英国的农村劳动力开启了迁移的进程。即使有法庭的明令,但是农奴们仍怀揣着获得城镇当局庇护的希望,冲破庄园的各种限制。随着人口流动和农村移民的到来,英国涌现了大约300个城镇。马克思说,中世纪的城市是由“获得解放的农奴”重新建立起来的。与此同时,庄园里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也增加了,他们多从事纺织业等轻工业,这使得庄园里为领主服役的人员减少,侵蚀了劳役制庄园的基础。封建领主们不得不调整自身和农奴的关系,使许多农奴获得解放,成为佃农,“封建主义的政治制度在农村也丧失了它的社会基础”。——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等(1)根据材料一,列举促成宋代人口“流动而不郁积祸患”的有利条件。(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较于中国宋代,中世纪后期英国人口流动特点,并说明其积极影响。【答案】(1)有利条件:安土重迁观念的淡化;募兵制的实施;手工业的繁荣(手工业经营规模的扩大);传统四民秩序的松动(抑商政策的松弛);大都市商品经济的发展;统治者对流民问题的关注和重视。(2)特点:迁移主体多为农民;几乎都以城镇为迁移目地;以逃离庄园的非法迁徙为主;迁徙频度低(迁出地和迁入地政府往往对立,一般不会主动返迁)。积极影响:促进了城市的兴起;有利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庄园经济的商品化;使封建剥削有所减轻(人身依附关系松弛);侵蚀并削弱了封建领主在农村的政治特权;有利于英国乡村社会的转型。【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一“农民‘轻乡危家,远出千里’的现象,大量客户迫于生计,频繁更换居住地点和地主”可知,安土重迁观念的淡化;据材料一“北宋实行募兵制,重点招募离开土地、心怀不满的青壮年”可知,募兵制的实施;据材料一“发达的手工业吸纳了大量的流动农民,而且多有人力密集的规模经营,其中以矿冶业最为突出”可知,手工业的繁荣(手工业经营规模的扩大);据材料一“宋代农民有农闲季节从事商业的传统,农民失业之后‘转客于市,佣力以食’‘无田之人,多入城市开张店业’”可知,传统四民秩序的松动(抑商政策的松弛);据材料一“首都开封因为机会多,‘游手浮浪最多’”可知,大都市商品经济的发展;据材料一“宋代社会流动而不郁积祸患,所以虽小乱不断,而未能酿成大乱,整体社会局势相对安定”可知,统治者对流民问题的关注和重视。【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英国)。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二“英国的农村劳动力开启了迁移的进程”可知,迁移主体多为农民;据材料二“随着人口流动和农村移民的到来,英国涌现了大约300个城镇”可知,几乎都以城镇为迁移目的地;据材料二“即使有法庭的明令,但是农奴们仍怀揣着获得城镇当局庇护的希望,冲破庄园的各种限制”可知,以逃离庄园的非法迁徙为主;据材料二“中世纪的城市是由‘获得解放的农奴’重新建立起来的”及所学知识可知,迁出地和迁入地政府往往对立,体现了城市与奴隶主庄园的对立,一般不会主动返迁。第二小问积极影响,据材料二“随着人口流动和农村移民到来,英国涌现了大约300个城镇”可知,促进了城市的兴起,同时人口的流动也推动了文化的交流;据材料二“庄园里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也增加了,他们多从事纺织业等轻工业”可知,推动了庄园经济的商品化;使封建剥削有所减轻(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据材料二“封建领主们不得不调整自身和农奴的关系,使许多农奴获得解放,成为佃农”可知,侵蚀并削弱了封建领主在农村的政治特权,同时这种剥削方式的调整,有利于英国乡村社会的转型。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26年,晏阳初领导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河北定县以翟城村为试点,计划开展以村为单位的乡村建设实验,沿着村一镇一县逐层推开。姜阳初“希望通过定县实验找到建设中国农村并使农村现代化的最好方法和技术”,并通过对定县农村为期一年的调查研究认识到教育是“乡村建设”和救国救民的基础,实现“民族再造”最有效的方法是发挥农村劳动力(优势)。据此,晏阳初拟定了从1930年开始的“十年计划”:第一阶段,以文字教育和以县为单位的整体教育试验为主;第二阶段,以农业的改进和经济建设为主;第三阶段,以民众教育和地方自治为主,试验推进至政治和思想领域。最终把“愚、穷、弱、私”的农民改造成为具有现代科学知识与民主精神的“‘新民”,使他们能够具备四力(知识力、生产力、团结力、强健力),在乡间实现“民治”的基础之上的整个民族的再造。——摘编自郝宏桂《晏阳初“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启示》材料二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晋察冀杭日根据地展开了一次完整的社会改革和社会建设试验;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乡村议行合一(由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行政体系,使民众开始有效参与乡村社会管理;根据地实行“双减双交”(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通过发展生产、变革生产关系、调整利益分配、推行基本社会保障,形成新的乡村利益整合机制,减轻了农民负担,改善了农民生活,提高了民众参加革命的积极性,对巩固和发展晋察冀杭日根据地发挥了重要作用。——摘编自张宏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乡村社会建设研究》(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晏阳初领导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和中国共产党在华北乡村社会建设方案上的异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乡村社会建设试验的意义。【答案】(1)同:发展基层民主政治;重视提升农村生产力;均采用社会实验的方法。异:晏阳初的方案由民间社团发起,自下而上逐渐推广,中共的方案则是白上而下,由政党主导的;晏阳初的方案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前期调查和论证,中共的方案主要在实践中调整和完善;晏阳初的方案周期长,分阶段实施,中共的方案没有明显的阶段性,随革命形势变化灵活调整;晏阳初的方案以教育和改造农民为重点,中共的方案以维护农民利益和改善农民生活为重点;晏阳初的方案未触及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结构,中共的方案重构了中国乡村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保障体系。(2)意义: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民主意识;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了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积累了民意基础(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为新中国基层政权建设提供了借鉴。【解析】【小问1详解】本问是比较类的问题。本题考查中国近代乡村建设,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素养。关于“同”,对比两则材料中的信息,不难发现两种方案均涉及“民主”“经济”(“生产”)“乡村建设实验”(“社会建设试验”)等关键词,从这些角度加以简要概括即可。关于“异”,对比两则材料.不难发现二者在方案制定、方案执行的方式、主导力量、阶段划分、对农民的态度、对乡村社会结构的影响等方面存在明显不同,采用一一对应的答题形式加以归纳即可。【小问2详解】本问是影响意义类的题目。关于“意义”,可从直接意义和深远意义等多个角度作答,直接意义须立足全民族抗战时期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这一时空范围,从乡村建设试验对民族革命、经济建设、民众思想观念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作答;深远意义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指出这一试验对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成熟以及新中国基层建设的启发作用。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启蒙运动的核心理念是对理性的信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认识到自然界的运作法则,更促使启蒙思想家去思考社会问题的解决。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被称为启蒙运动的史学杰作。我国著名史学家吴于廑先生曾这样评价吉本的研究:“从逐页的注文可见,其征考的文献之广,辫析史事之勤,也就是讲求理性验证之严格,在19世纪西方史学大兴史料研究之前,是难见其匹的。”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们那种对史料的审慎批判态度,直接影响了19世纪实证主义史学,并为其奠定了基础。启蒙思想家们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理性批判态度,较为适当客观的评判原则,促进了历史学朝科学化迈进。—摘编自黄冬敏《理性主义史学研究:以十八世纪的法国为中心》材料二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以“历史进步”的观念完全颠覆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循环论。然而对“历史进步”的信仰在20世纪初受到了挑战,理性的历史研究并没能阻止非理性的世界大战。二战后,人们愈发意识到,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给人类带来的不是幸福而是灾难;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促进生产力提升、强化了人对自然的控制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问题;冷战造成了人类生存危机、人文精神失落等问题;高速发展的信息化促使精神文化的生产进入普通的商品生产的轨道;世界范围内各种反叛的革命激情高涨。后现代主义史学从历史著述的形式、概念和原理中来审视现代历史学。詹京斯在《历史的再思考》中把历史学家的著作看成历史学家本人的意识形态和世界观所包容的故事编集。—摘编自刘华初《后现代主义史学的理论与实践》(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启蒙运动时期理性主义史学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后现代主义史学思潮兴起的历史背景。(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类社会发展与史学理论革新的关系的认识。【答案】(1)特点:追求理性的历史真实(强调探寻社会发展的规律);注重史料的考订;历史评价遵循客观理性(中立)的原则;秉持“历史进步”的信念(认为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2)历史背景: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明带来巨大灾难;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冷战造成社会局势的紧张;科技进步的两面性愈发凸显(信息化推动了文化的碰撞和整合);意识形态、哲学和价值观念趋向多元化(理性主义哲学及史学传统受到挑战);新兴民族国家谋求振兴民族文化。(3)认识:史学理论革新是人类社会发展在思想层面的反映之一,是由特定时期的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史学理论革新有助于使人们更深刻地认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汲取历史经验教训,从而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的题目。本题考查西方近现代史学发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素养。第(l)问,关于“特点”,提取两则材料中的信息,可从理性主义史学的理想追求、研究过程、历史评价原则以及对宏观历史演变趋势的认识等角度作答。【小问2详解】本问是背景类的题目。关于“历史背景”,提取材料二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世界现代史的知识,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及其后世界政治格局、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变化加以列举即可。【小问3详解】本问是认识评价类的题目。关于“认识”,本小问开放性较强,可运用唯物史观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的理论展开分析,言之有理皆可。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新中国70年大事表(部分)时间代表性事件1949—1959年开国大典(1949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1950年10月);第一座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1956年7月)1960—1969年周恩来访问亚洲六国(1960年4月至5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10月);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建造的南京长江大桥全面建成通车(1968年年底)1970—1979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1971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恢复高考(1977年8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8年12月);深圳蛇口港和蛇口工业区开始建设(1979年7月)1980—1989年中央一号文件为“包产到户”正名(1982年1月);法定教师节确立(1985年1月)1990—1999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1992年1月至2月);香港回归(1997年7月);1998年抗洪抢险(1998年夏)2000—2009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12月);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2003年10月);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2008年8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提出(2005年8月)2010—2019年中共十八大胜利召开(2012年11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2013年6月);“精准扶贫”概念首次提出(2013年11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通过(2015年4月);首艘国产航母下水(2017年4月);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17年5月);中共十九大胜利召开(2017年10月);首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2019年5月)——据中国社会科学网—国史网《新中国七十年大事点读(特别策划)》等整理表格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些代表性事件。任选一个阶段,围绕这一时期的时代主题或时代精神自拟论题,并另举史实加以阐述。(要求:阶段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所选阶段:19491959年。论题: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阐述: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长期的战争破坏,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一片凋敝,百废待兴。19491952年,党和政府采取了没收官僚资本,开展土地改革等举措,逐步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根本大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法制保障。195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开创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的新模式。1953—1957年,在苏联的帮助下,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与此同时,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以及中共八大的召开,为中国自主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指明了方向。综上所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面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贫困落后的国内面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解析】本题为历史事物阐释类,时空范围为现代(中国)。首先,根据设问,明确时空范围,以选择1949年至1959年为例。论题:根据材料列举的史实“开国大典(1949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1950年10月);第一座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1956年7月)”可知,这一时期我国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巩固了政权,并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因此可以得出论题: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阐述:结合材料列举的史实,侧重分析新中国成立之初在经济建设、政治制度建设、巩固政权方面的举措。如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长期的战争破坏,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一片凋敝,百废待兴。19491952年,党和政府采取了没收官僚资本,开展土地改革等举措,逐步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根本大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法制保障。195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开创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的新模式。1953—1957年,在苏联的帮助下,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与此同时,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以及中共八大的召开,为中国自主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指明了方向。最后对论证进行总结,得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面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贫困落后的国内面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甘肃省酒泉市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相传,五帝之一的尧出于“方(违)命圮(同)族”的忧虑,本不同意让鲧去治水,但面对四岳(相传为重臣羲和的四个儿子,分别在四方任职)、百姓的“强请”,尧也只能顺从。这说明,传说时代末期的中国()A.君主权力尚未集中 B.原始民主发挥功用C.尚贤观念深入人心 D.神权干预部落决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时期。五帝之一的尧放弃个人意志,服从部落上层和百姓的要求,这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民主制发挥效力的典型案例,B项正确;尧属于部落联盟首领,当时中国尚未出现世袭君主制,排除A项;结合禹的传说可知,鲧并不是因为贤明而受到推崇,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神权对部落决策的干涉,排除D项。故选B项。2.出土于西汉海昏侯墓的青螭纹玉剑由新疆和田白玉打造,造型精美,作为装饰的玉剑璏(剑鼻)两端出檐下卷,底面有长方形穿孔,用于穿戴佩系,仅打造这一部件就运用了切割、钻孔、磨抛、掏膛、高浮雕等多种工艺和技术。由材料可推知,西汉时期()A.民营手工作坊技术水平高超 B.丝绸之路贸易以奢侈品为主C.官营手工业不计较经济效益 D.诸侯王国频繁挑衅天子威仪【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从海昏侯墓出土的青螭纹玉剑的做工看,其选材严格且加工精益求精,却只作为贵族的配饰和随葬品,这说明其制作并不计较成本和收益,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青螭纹玉剑应为官营手工业制品,并非从其他国家购入,排除AB项;王侯随葬佩剑符合礼制,并不是对天子威仪的挑衅,排除D项。故选C项。3.如表为几个常见字的不同字体对照表。对其认识最合理的是,汉字字体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A.兼顾艺术审美和实用功能 B.得益于统一国家的政策激励C.承载民族记忆和理想人格 D.寄托了文人学士的个性追求【答案】A【解析】本题属于单类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从商代到汉魏时期,汉字的字体不断演变、丰富并逐渐成熟,随着书写载体和书写工具的进步,汉字在不断简化字形结构、强化实用功能的基础上,也孕育出一门新的艺术门类——书法,A项正确;从甲骨文到金文的演变,并未受到统一国家的政策影响,排除B项;承载民族记忆和理想人格,寄托文人学士的个性追求,都是对具体的书法作品的解读,不属于汉字字体演变的一般性认识,排除CD项。故选A项。4.《唐律》规定:“诸居父母丧生子及兄弟别籍异财者,徒一年。”《唐律》还规定:“丧制未终,释服从吉,若忘哀作乐,徒三年;杂戏徒一年,即遇乐而听及参预吉席者,各杖一百。”这表明《唐律》()A.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B.具有以礼入法的特征C.注重营造良好的家风 D.蕴含戒奢从简的主张【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唐律对子女守丧期间的行为进行严格的限制,并严惩“不孝”行为,这反映了其礼法结合的特征,B项正确;“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家提出的观点,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对丧礼的维护,不足以说明其具有营造家风的作用,排除C项;戒奢从简是对材料的误读,排除D项。故选B项。5.自嘉靖、万历起,社会开始出现赞扬商贾中之“儒者”的舆论,且日渐流行;“儒商”“儒贾”逐渐成为以褒义为主的词语。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官场风气的恶化 B.阳明心学的传播C.商人地位的提高 D.商业发展的加快【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晚期,商品经济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受此影响,社会上出现了“四民异业而同道”“工商皆本”等思想,这为儒者经商或者商人习儒提供了良好的舆论氛围,D项正确;官场风气的恶化并不是儒者经商得到肯定的原因,两者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排除A项;阳明心学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与商业的发展并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商人地位的提高是材料所反映的历史趋势,而非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6.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台湾地方官员将妈祖封号从“天妃”改为“天后”的奏请遭礼部否决;乾隆初年,妈祖被正式加封为“天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天后”被列入国家祀典,地方官须在春、秋两季致祭。乾隆帝的这些做法意在()A.防范地方性势力挟洋自重 B.顺应海外贸易发展的潮流C.巩固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 D.推动南北地域文化的融合【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时期。据材料可知,乾隆帝将妈祖这一地方性神明纳入国家祀典,并强制要求地方官进行祭祀,这体现了皇权加强对东南沿海地区控制的意图,C项正确;清朝实行闭关自守政策,地方性势力不具备挟洋白重的条件,排除A、B两项;推动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并不是乾隆帝此举的目的所在,排除D项。故选C项。7.1905年,清政府设立巡警部卫生科,并设立直属于巡警总厅的内城官医院,该医院既是统管全国医疗机构的行政部门,同时也接诊北京内城的病患,并概不收费;1908年,清廷又参照西方平民医院的模式增设外城官医院。这些做法有利于()A.全面引进西方的制度文明 B.提高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C.打消贫苦民众的就医顾虑 D.促进中西医协调有序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的中国。政府设置专门机构,并规定由官营西式专门医院兼管医疗行政事务,这有利于提高清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的社会治理能力,故选B项;清末新政并未真正突破传统君主专制制度框架,故排除A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中医,故排除D项。故选B项。8.下图所示分别为20世纪30年代初,三类城市产业工人占比(左)和现代工业产值占比(右)情况。这反映了当时()注:1代表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厦门、广州六大沿海通商口岸,2代表南京、汉口、重庆三大沿江通商口岸,3代表其他城市。A.列强经济侵略开始向内地渗透 B.国内工业发展严重不平衡C.中国的工人运动总体规模不大 D.内地机器制造业进步明显【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六大沿海通商口岸集中了全国72%的产业工人和85%的现代工业产值,这反映了国内工业发展严重不平衡,B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经济侵略开始从沿海向内地渗透,排除A项;根据材料无法推知工人运动规模,排除C项;材料中并无工业门类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9.如表所示为截至1944年6月,莘朝县白庄合作社(1942年创建于冀鲁豫边区)各阶层的入股情况。由此可知,边区的合作社经济()富农中农贫农商人团体共计社员(人)241681749484234股数(股)209390243749205859523666持股比例(%)8.8438.1315.840.8736.32100总金额(元)104654512018745102542975118330A.整合了根据地的经济资源 B.贯彻了“减租减息”的精神C.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 D.奠定了持久战的物质基础【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剧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据本题表格信息可知,合作社经济以中农、贫农为主体,吸纳了社会不同阶层的资金,并且允许团队认股,这一经济政策整合了根据地的经济资源,A项正确;材料信息与“减租减息”政策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农业生产的商品化无关,排除C项;依据现有材料无法推断出合作社经济奠定了持久战的物质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10.1956年后,国内高校和党校广泛开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科学社会主义课程;1960年,中央编译局组建了国际共运史资料室;中国人民大学编写了我国最早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教材;许多西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的著作也得以出版。这些举措旨在()A.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 B.声援欧美的工人运动C.巩固新型国家意识形态 D.践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主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建国初期。从材料可以看出,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编译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资料、编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教材以及出版革命家的著作,其目的在于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理论教育,从而巩固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故选C项;这些举措与苏联模式及欧美工人运动无关,故排除A、B两项;“一边倒”外交方针是巩固新政权的手段,不是这些举措的目的,故排除D项。故选C项。11.据有关史料记载,公元1世纪至15世纪,缅甸、暹罗(今泰国)、锡兰(今斯里兰卡)、扶南(今柬埔寨)、老挝、占婆(今越南)以及爪哇、巴厘、婆罗洲、苏门答腊等地的王国,大多曾以古印度的《摩奴法典》为蓝本颁布过法律,或实施过该法典中的某些规定。这一现象反映了()A.印度文化的广泛传播 B.海外殖民运动的兴起C.东南亚进入奴隶社会 D.中国朝贡贸易的衰落【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1世纪至15世纪。材料表明,古印度的法律和宗教文化对东南亚广大地区产生了深刻影响,这是印度文化东传的结果,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印度并未开展大规模对外殖民活动,排除B项;材料时间跨度长达千余年,东南亚进入奴隶社会和中国朝贡贸易的衰落都只能对部分时段作出解释,排除C、D两项。故选A项。12.1566年,荷兰等地(位于尼德兰北部)反对宗教压迫的群众运动遭到残酷镇压后,当地的渔民、海员等自发依托近海的优势组建了一支游击军—“海洋乞丐”。1572年,游击队成功占领布里尔(重要港口城市);次年年底,荷兰等省召开联席会议,并自行推选出总督。这表明,尼德兰革命取得进展有赖于()A.发达的海外贸易 B.宗教改革的推行C.民主政治的建立 D.群众的不懈斗争【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荷兰。本题考查尼德兰革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唯物史观的素养。由材料可知,正是人民群众面对残酷镇压选择了开展不屈的抵抗,才为尼德兰北方七省摆脱西班牙的控制创造了有利的政治环境,故选D项;尼德兰海外贸易的兴盛和民主政治的建立是在革命胜利(荷兰共和国的建立)后,故排除A、C两项;尼德兰宗教改革遭到镇压,故排除B项。故选D项。13.长期以来,美国人崇尚个人奋斗,视福利救助为民间自愿行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进步运动”兴起后,许多州政府承担起部分提供社会福利的责任。这说明美国“进步运动”()A.主张建立福利国家 B.发端于工人斗争C.背弃个人奋斗传统 D.推动了政府干预【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20世纪(美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受“进步运动”影响,美国一些州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有所增强,这说明美国“进步运动”强调政府承担社会责任,D项正确;建立福利国家的诉求被明确提出是在罗斯福新政之后,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判断“进步运动”的领导阶级,排除B项;据材料“美国人崇尚个人奋斗”可知,美国“进步运动”并没有背弃个人奋斗传统,排除C项。故选D项。14.英国自由党因坚定捍卫有限君主制和议会至上原则而崛起,在18世纪一度连续执政46年;19世纪末,自由党由于在爱尔兰自治主张上的分歧而发生分裂,一战后更是被选民“抛弃”,沦为“第三党”,其在议会的地位也为年轻的工党所取代。自由党的兴衰反映出英国()A.议会至上原则遭到破坏 B.两党制为多党制所取代C.民主政治服务国家利益 D.工人阶级政党发展迅速【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光荣革命”后,由选举产生的议会下院成为英国权力中心,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执政党,只有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和国家利益需要的情况下,才能得到选民的支持,19世纪末,自由党因自身主张背离英国维持“日不落帝国”地位的利益取向而迅速衰落,据此可知,自由党的兴衰体现了民主政治是服务于国家利益的,C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后,一直遵循议会至上的原则,议会是英国的权力中心,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两党制为自由党和工党,并没有被多党制取代,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党和共和党均未资产阶级政党,并非工人阶级政党,排除D项。故选C项。15.下表所示为1962-1967年部分欧洲国家从美国购买(表中负数表示“对美国出售”)的黄金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总量净值(单位:百万美元)。年份196219631964196519661967比利时63—4083一法国456518405884601一意大利-200806085西班黄金出售总量a4467216541472688152注;a表示美国对包括表中所列4国在内的全部国家出售黄金的总量。A.美国经济霸权基础受到侵蚀 B.黄金的国际市场价波动频繁C.布雷顿森林体系已名存实亡 D.法国对美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20世纪60年代)。从材料看,1962-1967年,每年都有大量黄金从美国流出(被购买),这导致美国黄金储备不断下降,实行美元和黄金的固定汇率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受到严重威胁,美国维系经济霸权的基础受到侵蚀,A项正确;黄金的国际市场价波动频繁是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时期,排除B项;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已名存实亡,排除C项;材料仅仅体现了美国黄金流出(和流入)的状况,无法反映法美两国间整体的贸易状况,排除D项。故选A项。16.下表所示为20世纪以来公共交通管理领域的若干史实。表中信息集中反映了近现代交通管理发展的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率先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2014年2月起,美国国家道路交通安全局逐步推行车对车通信(V2V)技术和并制定相关法规A.机械化 B.智能化C.电气化 D.法制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的西方。本题考查世界现代交通业的发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交通信号灯及运载工具领域对自动控制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运用,集中反映了交通管理领域的智能化,B项正确;机械化、电气化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A、C两项;只有最后一例史实可以体现法制化趋势,故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北宋出现了农民“轻乡危家,远出千里”的现象,大量客户迫于生计,频繁更换居住地点和地主。北宋实行募兵制,重点招募离开土地、心怀不满的青壮年,神宗时厉行募役法,招募“四方浮浪之人充役”。发达的手工业吸纳了大量的流动农民,而且多有人力密集的规模经营,其中以矿冶业最为突出。宋代农民有农闲季节从事商业的传统,农民失业之后“转客于市,佣力以食”“无田之人,多入城市开张店业”。首都开封因为机会多,“游手浮浪最多”。宋代社会流动而不郁积祸患,所以虽小乱不断,而未能酿成大乱,整体社会局势相对安定。一一摘编自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等材料二从11、12世纪开始,英国的农村劳动力开启了迁移的进程。即使有法庭的明令,但是农奴们仍怀揣着获得城镇当局庇护的希望,冲破庄园的各种限制。随着人口流动和农村移民的到来,英国涌现了大约300个城镇。马克思说,中世纪的城市是由“获得解放的农奴”重新建立起来的。与此同时,庄园里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也增加了,他们多从事纺织业等轻工业,这使得庄园里为领主服役的人员减少,侵蚀了劳役制庄园的基础。封建领主们不得不调整自身和农奴的关系,使许多农奴获得解放,成为佃农,“封建主义的政治制度在农村也丧失了它的社会基础”。——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等(1)根据材料一,列举促成宋代人口“流动而不郁积祸患”的有利条件。(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较于中国宋代,中世纪后期英国人口流动特点,并说明其积极影响。【答案】(1)有利条件:安土重迁观念的淡化;募兵制的实施;手工业的繁荣(手工业经营规模的扩大);传统四民秩序的松动(抑商政策的松弛);大都市商品经济的发展;统治者对流民问题的关注和重视。(2)特点:迁移主体多为农民;几乎都以城镇为迁移目地;以逃离庄园的非法迁徙为主;迁徙频度低(迁出地和迁入地政府往往对立,一般不会主动返迁)。积极影响:促进了城市的兴起;有利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庄园经济的商品化;使封建剥削有所减轻(人身依附关系松弛);侵蚀并削弱了封建领主在农村的政治特权;有利于英国乡村社会的转型。【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一“农民‘轻乡危家,远出千里’的现象,大量客户迫于生计,频繁更换居住地点和地主”可知,安土重迁观念的淡化;据材料一“北宋实行募兵制,重点招募离开土地、心怀不满的青壮年”可知,募兵制的实施;据材料一“发达的手工业吸纳了大量的流动农民,而且多有人力密集的规模经营,其中以矿冶业最为突出”可知,手工业的繁荣(手工业经营规模的扩大);据材料一“宋代农民有农闲季节从事商业的传统,农民失业之后‘转客于市,佣力以食’‘无田之人,多入城市开张店业’”可知,传统四民秩序的松动(抑商政策的松弛);据材料一“首都开封因为机会多,‘游手浮浪最多’”可知,大都市商品经济的发展;据材料一“宋代社会流动而不郁积祸患,所以虽小乱不断,而未能酿成大乱,整体社会局势相对安定”可知,统治者对流民问题的关注和重视。【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英国)。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二“英国的农村劳动力开启了迁移的进程”可知,迁移主体多为农民;据材料二“随着人口流动和农村移民的到来,英国涌现了大约300个城镇”可知,几乎都以城镇为迁移目的地;据材料二“即使有法庭的明令,但是农奴们仍怀揣着获得城镇当局庇护的希望,冲破庄园的各种限制”可知,以逃离庄园的非法迁徙为主;据材料二“中世纪的城市是由‘获得解放的农奴’重新建立起来的”及所学知识可知,迁出地和迁入地政府往往对立,体现了城市与奴隶主庄园的对立,一般不会主动返迁。第二小问积极影响,据材料二“随着人口流动和农村移民到来,英国涌现了大约300个城镇”可知,促进了城市的兴起,同时人口的流动也推动了文化的交流;据材料二“庄园里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也增加了,他们多从事纺织业等轻工业”可知,推动了庄园经济的商品化;使封建剥削有所减轻(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据材料二“封建领主们不得不调整自身和农奴的关系,使许多农奴获得解放,成为佃农”可知,侵蚀并削弱了封建领主在农村的政治特权,同时这种剥削方式的调整,有利于英国乡村社会的转型。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26年,晏阳初领导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河北定县以翟城村为试点,计划开展以村为单位的乡村建设实验,沿着村一镇一县逐层推开。姜阳初“希望通过定县实验找到建设中国农村并使农村现代化的最好方法和技术”,并通过对定县农村为期一年的调查研究认识到教育是“乡村建设”和救国救民的基础,实现“民族再造”最有效的方法是发挥农村劳动力(优势)。据此,晏阳初拟定了从1930年开始的“十年计划”:第一阶段,以文字教育和以县为单位的整体教育试验为主;第二阶段,以农业的改进和经济建设为主;第三阶段,以民众教育和地方自治为主,试验推进至政治和思想领域。最终把“愚、穷、弱、私”的农民改造成为具有现代科学知识与民主精神的“‘新民”,使他们能够具备四力(知识力、生产力、团结力、强健力),在乡间实现“民治”的基础之上的整个民族的再造。——摘编自郝宏桂《晏阳初“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启示》材料二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晋察冀杭日根据地展开了一次完整的社会改革和社会建设试验;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乡村议行合一(由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行政体系,使民众开始有效参与乡村社会管理;根据地实行“双减双交”(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通过发展生产、变革生产关系、调整利益分配、推行基本社会保障,形成新的乡村利益整合机制,减轻了农民负担,改善了农民生活,提高了民众参加革命的积极性,对巩固和发展晋察冀杭日根据地发挥了重要作用。——摘编自张宏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乡村社会建设研究》(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晏阳初领导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和中国共产党在华北乡村社会建设方案上的异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乡村社会建设试验的意义。【答案】(1)同:发展基层民主政治;重视提升农村生产力;均采用社会实验的方法。异:晏阳初的方案由民间社团发起,自下而上逐渐推广,中共的方案则是白上而下,由政党主导的;晏阳初的方案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前期调查和论证,中共的方案主要在实践中调整和完善;晏阳初的方案周期长,分阶段实施,中共的方案没有明显的阶段性,随革命形势变化灵活调整;晏阳初的方案以教育和改造农民为重点,中共的方案以维护农民利益和改善农民生活为重点;晏阳初的方案未触及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结构,中共的方案重构了中国乡村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保障体系。(2)意义: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民主意识;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了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积累了民意基础(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为新中国基层政权建设提供了借鉴。【解析】【小问1详解】本问是比较类的问题。本题考查中国近代乡村建设,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素养。关于“同”,对比两则材料中的信息,不难发现两种方案均涉及“民主”“经济”(“生产”)“乡村建设实验”(“社会建设试验”)等关键词,从这些角度加以简要概括即可。关于“异”,对比两则材料.不难发现二者在方案制定、方案执行的方式、主导力量、阶段划分、对农民的态度、对乡村社会结构的影响等方面存在明显不同,采用一一对应的答题形式加以归纳即可。【小问2详解】本问是影响意义类的题目。关于“意义”,可从直接意义和深远意义等多个角度作答,直接意义须立足全民族抗战时期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这一时空范围,从乡村建设试验对民族革命、经济建设、民众思想观念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作答;深远意义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指出这一试验对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成熟以及新中国基层建设的启发作用。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启蒙运动的核心理念是对理性的信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认识到自然界的运作法则,更促使启蒙思想家去思考社会问题的解决。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被称为启蒙运动的史学杰作。我国著名史学家吴于廑先生曾这样评价吉本的研究:“从逐页的注文可见,其征考的文献之广,辫析史事之勤,也就是讲求理性验证之严格,在19世纪西方史学大兴史料研究之前,是难见其匹的。”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们那种对史料的审慎批判态度,直接影响了19世纪实证主义史学,并为其奠定了基础。启蒙思想家们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理性批判态度,较为适当客观的评判原则,促进了历史学朝科学化迈进。—摘编自黄冬敏《理性主义史学研究:以十八世纪的法国为中心》材料二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以“历史进步”的观念完全颠覆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循环论。然而对“历史进步”的信仰在20世纪初受到了挑战,理性的历史研究并没能阻止非理性的世界大战。二战后,人们愈发意识到,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给人类带来的不是幸福而是灾难;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促进生产力提升、强化了人对自然的控制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问题;冷战造成了人类生存危机、人文精神失落等问题;高速发展的信息化促使精神文化的生产进入普通的商品生产的轨道;世界范围内各种反叛的革命激情高涨。后现代主义史学从历史著述的形式、概念和原理中来审视现代历史学。詹京斯在《历史的再思考》中把历史学家的著作看成历史学家本人的意识形态和世界观所包容的故事编集。—摘编自刘华初《后现代主义史学的理论与实践》(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启蒙运动时期理性主义史学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后现代主义史学思潮兴起的历史背景。(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类社会发展与史学理论革新的关系的认识。【答案】(1)特点:追求理性的历史真实(强调探寻社会发展的规律);注重史料的考订;历史评价遵循客观理性(中立)的原则;秉持“历史进步”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