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3319-2020北方粳稻抗低温强化栽培技术规程_第1页
DB21-T 3319-2020北方粳稻抗低温强化栽培技术规程_第2页
DB21-T 3319-2020北方粳稻抗低温强化栽培技术规程_第3页
DB21-T 3319-2020北方粳稻抗低温强化栽培技术规程_第4页
DB21-T 3319-2020北方粳稻抗低温强化栽培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20

B00/09

备案号:75324-2020DB21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T3319—2020

北方粳稻抗低温强化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resistinglowtemperaturetostrengthencultivation

innorthjaponicarice

北方粳稻抗低温强化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育秧期抗低温壮秧技术、育秧期冷害发生后的应对措施、本田期抗低温施肥措施、

水分管理、药剂喷施技术、冷害和霜冻发生后的应对措施以及建立档案的相关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北方粳稻抗低温强化栽培技术的实施。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质量标准--禾谷类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1534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要求

DB21/T2648水稻育苗基质

DB21/T2750水稻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延迟型冷害

指从播种到抽穗前的各生育时期遇到较低温度,延迟水稻生长发育、导致穗分化和抽穗时间延迟而

造成减产的现象。

3.2障碍型冷害

指水稻在幼穗形成期到抽穗开花期的生殖生长阶段遭受短暂而强烈的低温,从而使生殖相关器官受

到破坏而造成减产的现象。

3.3减数分裂期

剑叶(水稻最后一片叶)叶枕与倒2叶(水稻倒数第二片叶)叶枕间距在正负10cm时为减数分裂

期,此时期是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时期,对低温较为敏感。

3.4离乳期

水稻离乳期指秧苗2叶露尖到3叶展开,经2个叶龄期,胚乳营养耗尽,是秧苗由异养到自养的转

变期。

4育秧准备期抗低温技术

3

4.1品种选择

选择经审定并符合种植区域要求,具备较强抗低温能力的高产或优质水稻品种,其他各项指标符合

GB4404.1中规定的良种级标准。

4.2基质准备

床土和基质中可适当增施磷肥或完全腐熟的温/热性有机肥,能提高抵御低温冷害的能力。床土和

基质中最适施磷范围为磷酸二氢钾60g/m2~70g/m2。

4.3浸种催芽

浸种初期用15℃~20℃的水浸种5d~7d,种子破胸露白后用芸苔素内酯(0.01%浓度的油剂稀释

2000倍)或碧护(0.136%浓度的粉末1g兑水2kg~4kg)等具有提高水稻抗低温作用的药剂进行浸种,

催芽时温度25℃~28℃,催芽20h~24h。催芽后在通风环境下晾芽6h以上,以提高种子抵御低温的

能力。

5育秧期抗低温壮秧技术

5.1育秧棚设置

大棚比中小棚保温性能好,故宜选择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进行工厂化育苗。

5.2水分管理

播种时浇透水,秧苗叶龄1.5叶期后应控水,卷叶补水。补水方式以喷淋为宜,补水时间以早晨或

傍晚为宜,移栽前2d~3d断水炼苗,促进秧苗生长发育。

5.3温度管理

播种后出苗前,暂不通风,密封保温、保湿,棚内温度保持在30℃~32℃,待秧苗出齐后撤去床

膜;秧苗2叶1心期前,棚内温度应严格控制在25℃~28℃,如果超过30℃,要及时进行通风降温;

秧苗2叶至3叶展开后为离乳期,应增加通风口,使棚内温度白天控制在20℃~25℃,晚间保持在10℃

以上,做好温湿生态调控,以防止立枯病发生。

5.4遇低温冷害时应对技术

5.4.1物理措施

如遇较严重低温天气或春季霜冻,夜间于棚内每隔5米点1支小蜡烛或煤油灯,并在苗床表面覆盖

一层地膜,待低温过后立即撤除地膜。如气温出现快速升高,要根据外界温度变化采取早通风和调节通

风量(避免大风直接吹苗)、少量浇水或用遮阳网等苫盖挡光降温,使棚内温度缓慢回升,秧苗缓慢适

应外界温度,并排出湿气,降低棚内温度,防止急剧增温叶片水分蒸腾过快造成损伤及出现病害。

另外,如果低温持续时间较长,可适时采用熏烟、电热线、三膜覆盖、棚外围挡稻草等酿热物等物

理措施进行增温保温。通风时应注意大棚开口下方用编织物、塑料膜等挡住,避免大风直接吹到秧苗。

4

5.4.2化学措施

可喷施含有SOD酶的生物菌剂、防寒抗逆的微生物菌剂及恶霉灵·甲霜灵、精甲·咯菌腈等化学药

剂,抑制病害的发生和致病菌的侵染,促进受损幼苗迅速恢复。另外,还可用磷酸二氢钾加防治叶瘟病

的药剂进行叶面喷施,更好地促进受损秧苗恢复生长。

5.5喷送嫁药和施送嫁肥

在插秧前3d~4d用芸苔素内酯(0.01%浓度的油剂稀释2000倍)或碧护(0.136%浓度的粉末1g

兑水15kg)进行喷雾,同时可在苗床上施用80g/m2的磷酸二氢钾,使秧苗带磷下地,可有效提高秧苗

抵御低温冷害的能力。另外,还可追施一次送嫁肥,更好地达到壮秧目的。

6插秧期抗低温技术

6.1秧苗移栽

叶龄为3.0叶~4.0叶,且秧苗整齐一致,长势均匀且健壮时进行移栽可提高秧苗抵御低温冷害的

能力。

6.2适当稀植

适当稀植,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可提高秧苗抵御低温冷害的能力,田间行穴配置以30cm×

(14cm~16cm)为宜。

7本田期抗低温栽培技术

7.1营养生长阶段

7.1.1药剂喷施

在分蘖盛期用芸苔素内酯(0.01%浓度的油剂稀释2000倍)或碧护(0.136%浓度的粉末1g兑水15kg)

等具备提高抗低温能力的药剂进行喷施,提高秧苗抵御低温冷害的能力。

7.1.2施肥管理

7.1.2.1低温冷害预防性施肥措施

营养生长阶段采用“控氮增磷钾补微”施肥方式,氮肥用量比一般稻田减少20%~30%,磷钾肥增

加20%~30%,以达到预防和抵御低温冷害的目的。具体措施为:整地前,亩施尿素5kg~10kg,普钙

30kg~50kg,45%的复合肥(15:15:15)5kg~10kg;移栽后6d~7d,及时追施分蘖肥,亩用尿素5kg~

10kg,锌肥1kg~2kg、硼砂1kg~2kg。

7.1.2.2遭遇低温冷害后的施肥措施

营养生长阶段如遇低温冷害,不能在升温后马上施肥,避免将刚发的幼嫩新根烧死,加速秧苗死亡。

可在叶面适量喷施硼砂、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等肥料,加速受损秧苗恢复、促进秧苗生长。

7.1.3抗低温水分管理

5

7.1.3.1低温冷害预防性灌水措施

移栽返青后保持浅水层2cm~3cm;有效分蘖前以湿为主,提高地(水)温,促进分蘖;有效分蘖结

束后,生长繁茂地块立即排水晒田7d~10d,控制无效分蘖。

7.1.3.2遭遇低温冷害后的水分应对措施

本田期间水稻营养生长阶段易遭遇延迟型冷害,易出现于移栽后初期,如遭遇低温冷害,应灌深水

5cm~10cm调控水温,避免低温过后马上排掉田中水层,适度保持田间深水2d~3d。

7.2生殖生长阶段

7.2.1孕穗期前后抗低温栽培措施

7.2.1.1抗低温药剂喷施

在破口期用芸苔素内酯(0.01%浓度的油剂稀释2000倍)或碧护(0.136%浓度的粉末1g兑水15kg)

等具备提高抗低温能力的药剂进行喷施,提高秧苗抵御低温冷害的能力。

7.2.1.2施肥措施

孕穗期不偏施氮肥,亩施硫酸钾10kg、磷酸二氢钾6kg~8kg,以提高生殖生长阶段的抗低温冷害

能力,同时防止后期贪青晚熟。

7.2.1.3水分管理

减数分裂期对低温敏感,此阶段遇障碍型冷害(17℃以下低温)时,必须及时加深水层,深水15cm~

20cm护胎保穗,御寒抗冷;抽穗开花期遇15℃以下低温时,须再次加深水层,深水10cm~15cm护根。

7.2.2灌浆期遭遇霜冻应对措施

7.2.2.1烟熏法

根据天气预报预测有霜冻的夜晚,在稻田周边熏烟可有效地减轻和避免霜冻灾害。要重点抓住气温

达到0℃以下来霜前一小时内的关键时期点火熏烟,不能过早或过晚,应统一点火时间,合理布堆,每

隔5米放置一处,最大限度地发挥烟熏法的效果。以在上风方向点燃效果最好,利用微风使烟幕均匀分

布在作物上方,时间持续到太阳出来后仍有烟幕笼罩在地面,气温高于0℃为止。

7.2.2.2灌水法

灌深水是预防霜冻简易可行的方法,灌深水后可以减慢水稻夜间温度下降的速度,提高地温1℃~

3℃,尽可能在霜冻发生前对田间灌深水15cm~20cm保温,使土壤温度、冠层温度维持较高水平,待霜

冻过后要及时撤水晒田,保持泥温,减轻或避免霜冻危害。

8其它栽培措施

整地、育苗、插秧、病虫草害防治以及机械化收获等其他栽培措施参照GB/T8321、DB21/T2750、

NY/T1534、DB21/T2648等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

6

9建立档案

根据生产实际,建立可追溯生产记录,档案保存2年以上。

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沈阳农业大学,铁岭市农科院。

本标准起草人:郭志富,赵明辉,张文忠,马殿荣,高继平,陈迪,史国宏,程效义,江琳琳,崔

志波,孙国才,崔月峰。

本标准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

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

归口管理部门通讯地址: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2号),联系电话/p>

本标准起草单位通讯地址: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东陵路120号),联系电话:

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沈阳农业大学,铁岭市农科院。

本标准起草人:郭志富,赵明辉,张文忠,马殿荣,高继平,陈迪,史国宏,程效义,江琳琳,崔

志波,孙国才,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