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_第1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_第2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_第3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_第4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1.康乾盛世的时间、表现。2.奏折制度的含义和作用。3.军机处的职责。4.清朝加强对蒙古族和新疆地区的统治的措施。5.清朝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的措施。6.清朝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的表现及影响。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1.康乾盛世(1)时间: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2)表现: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康乾盛世”。2.奏折制度(1)含义: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2)作用:这种迅速、机密的联系方式,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3.军机处(1)设立:雍正时,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2)职责:军机处官员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日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4.思想文化的控制:清朝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控制非常严密,频繁制造文字狱,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二疆域的奠定1.奠定的过程(1)设台湾府①背景: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②过程: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后裔战败投降。第二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2)划定中俄东部边界①背景:17世纪中叶,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②过程:康熙前期,清军围攻侵占雅克萨的俄军,迫使沙俄同意进行谈判。1689年,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3)加强对蒙古族地区的统治①背景:17世纪后期,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首领噶尔丹势力强大,占据天山南北,又向东进攻漠北和漠南蒙古。清军与噶尔丹及其后继者进行了长期斗争,最终在1757年将准噶尔部彻底击败。②措施: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4)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统治①背景:原受准噶尔部统治的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兄弟起兵反清,很快也被平定。②措施: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5)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①清初,西藏最有影响的佛教格鲁派领袖五世达赖来京朝贺,清政府册封以“达赖喇嘛”尊号。另一位格鲁派领袖五世班禅,在康熙时被赐予“班禅额尔德尼”尊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经由中央政府册封。②从1727年起,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③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6)设理藩院①职责:清朝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②指导思想: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③作用:保证了局势的稳定。2.清朝的疆域(1)疆域的范围:清朝中期,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2)影响:现代中国的版图至此基本奠定。三统治危机的初显1.白莲教起义(1)原因①清朝人口膨胀迅速。②人口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③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2)表现:四川、湖北、陕西等省爆发的白莲教大起义持续了10年。嘉庆后期,白莲教支派天理教发动的一次起义还攻入了北京皇宫。2.闭关自守的海禁政策(1)背景: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2)表现①清朝起初指定四处为对外通商口岸,后仅保留广州一处,并规定由官府特许的“十三行”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②外商在广州的活动及其与中国商民的交往,都受到严格约束。③民间船只出海贸易,更在严厉禁止之列。(3)影响: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主题一军机处的职能和影响材料一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材料二雍正帝建立了君主独裁的政治体制,把君主专制推向高峰。它保证了中央集权,实行了政治上与思想上的“一元化”统治,特别是最高层的统治集团维持了长时期的稳定和统一,避免了由此而起的政治动乱,如权臣、外戚、宦官专政等。——李治亭《清康乾盛世》[思考](1)根据材料一归纳军机处的主要职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雍正帝“把君主专制推向高峰”的举措,并分析其影响。提示:(1)主要职能: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按皇帝意旨拟写诏令,传达给中央和地方各部门。(2)举措:设立军机处。影响:巩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思想上和政治上的统治;利于维护长期稳定统一(避免了政治动乱)。全面认识清朝军机处的设置(1)设立原因: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2)职能演变:由最初的单纯处理军事逐步扩大到其他政务,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最重要的中枢机构。(3)特点:可归纳为“简”“勤”“速”“密”四字。“简”就是机构人员十分简单;“勤”就是地近宫廷,便于宣召;“速”就是办事速度快,效率高;“密”就是军机处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4)影响:军机处的设置,标志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主题二清政府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及影响材料一顺治十三年(1656年)六月,敕谕浙江、福建、广东、江南、山东、天津各省督抚提镇曰:“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将一切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贸易者,……不论官民,俱行奏闻正法,货物入官,本犯家产尽给告发之人。”——《清世祖实录》卷一百二材料二“福建、浙江、广东、南京四省近海处各移内地三十里,令下即日,挈妻负子载道路,处其居室,放火焚烧,片石不留。民死过半,枕藉道涂。即一二能至内地者俱无儋食之粮,饿殍已在眼前。如福清二十八里,只剩八里。长乐二十四都,只剩四都。”——《榕城纪闻》[思考]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朝颁布禁海令的原因,并分析这一政策产生的严重后果。提示:原因: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后果:使沿海居民流离失所,谋生无路;严重影响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海禁政策推行的原因、影响(1)海禁政策推行的原因①根本原因:落后的、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②客观原因:西方殖民者向东方进行殖民扩张。③直接原因: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反抗斗争。④思想意识:盲目自大,自认天朝上国,物产丰富,不需要外夷货物。(2)影响①积极影响:作为一种消极的防御手段,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殖民主义侵略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②消极影响:闭关锁国政策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闭关锁国政策,也导致了中国航海造船事业的衰落和在海洋时代的落伍。1.清朝时,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标志是(B)A.废行省,设三司 B.设立军机处C.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 D.八股取士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将皇帝的旨意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故选B项;明朝废行省,设三司,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而不是加强君主集权的措施,A项错误;议政王大臣会议不利于君主集权,排除C项;八股取士是明清加强文化专制的措施,出现于明朝,排除D项。2.史学界研究军机处成立的年份,有1726年、1727年、1729年、1730年、1732年不同的观点,每种观点都有严谨的研究作为依据。这说明(A)A.历史研究的角度决定了历史研究的结论B.君主集权走向顶峰的过程艰难C.历史研究不会形成统一的结论D.军机处的设置具有随意性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因为军机处逐渐演变,不同的史学家对于它演变发展的认知有差别,故历史研究的角度决定了历史研究的结论,A项正确。中国君主集权在明清一步步走向顶峰,过程并不艰难,排除B项。严谨的历史研究是可以得出确切结论的,排除C项。军机处设置是为了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内容保密,并非随意性设置,排除D项。3.清朝雍正帝在《御制朋党论》中说,“要根除朋党之源,那么全国上下必须统一思想。要统一思想,那么一切是与非的标准都必须唯我是从”。“你们各位大臣如果将朕之所好者好之,所恶者恶之,是非画一,则不敢结党矣”。材料本质上反映了清朝(D)A.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B.封建制度渐趋衰落C.思想控制不断加强 D.君主专制日益强化解析:“要统一思想,那么一切是与非的标准都必须唯我是从”“是非画一,则不敢结党矣”说明是君主专制不断强化,D项正确;材料主要是君主集权,A项错误;B项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排除;C项是材料的表象,不是本质。4.乾隆皇帝认为:“西藏乃极边之地,非内地可比,其生计风俗,自当听其相沿旧习,毋庸代为经理。”当时的官员巡视西藏时也指出“边氓(民)之气宜静不宜动,此等番民羁縻之足矣,招募垦田,患有不可胜言者。”对此理解正确的是(C)A.在西藏地区推广农耕生产方式B.实行民族分化和歧视的政策C.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D.加强西藏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解析:乾隆认为“西藏乃极边之地,非内地可比,其生计风俗,自当听其相沿旧习,毋庸代为经理。”意思是乾隆已经认识到西藏地区与中土风俗不同,应当根据本民族习惯因地制宜,清代通过尊重差异的民族政策较好地解决了与周边民族的关系,故C项正确,B项错误;“招募垦田,患有不可胜言者”说明在西藏地区推广农耕生产方式存在隐患,A项错误;D项材料信息无关,排除。5.明代嘉靖年间推行“一条鞭法”,即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清代雍正年间又全面推行“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明清时期的赋税改革(B)A.加剧了土地兼并的现象 B.利于新的生产关系产生C.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D.推动了经济政策的改变解析:“一条鞭法”把徭役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均表明当时的政府放松了对民众的人身控制,有利于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和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故答案为B项。这种赋税改革对土地兼并现象没有影响,也没有加重农民负担,排除A、C项;这种改革没有推动经济政策的改变,排除D项。6.清顺治年间颁布“迁海令”,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而到了雍正时期“开闽省洋禁”,允许浙江“一体贸易”。以下关于这两种记载说法正确的是(B)A.清政府允许民间对外贸易B.清政府一度开放海禁但控制严格C.清政府放弃了海禁政策D.清政府禁止外国商人来中国贸易解析:从“雍正时期‘开闽省洋禁,允许浙江‘一体贸易’”,允许浙江“一体贸易”,可知清政府一度开放海禁,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对外贸易由官方垄断,A项错误;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对贸易的限制,不能体现“禁止外国商人来中国贸易”,排除D项。7.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间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D)A.清朝内阁权力得到加强 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 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解析:D对:乾隆帝对军机处先是裁撤,后又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可知军机处权力很大,而军机处又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裁决,这有利于加强皇权。A错:与材料信息不符,根据材料“内阁宰辅名存而已”可知内阁名存实亡。B错:不符合史实,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得到加强。C错:明初朱元璋废除宰相后,以后历代不再设宰相职位。8.“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