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当仁不让于师》课件(江西省县级优课)_第1页
《二、当仁不让于师》课件(江西省县级优课)_第2页
《二、当仁不让于师》课件(江西省县级优课)_第3页
《二、当仁不让于师》课件(江西省县级优课)_第4页
《二、当仁不让于师》课件(江西省县级优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名称:《当仁,不让于师》第二课时年级:高二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版本:人教2003课标版主讲教师:叶蕾工作单位:江西省定南中学检查反馈朗诵《当仁,不让于师》中的前九则。孔子学院标志全球汉语热催生孔子学院

3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首个汉语教学班的师生正在上课4

在德国柏林的一座公园中,中德学者为孔子树立雕像。底座上用德文写着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5

“礼”

“礼”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概念之一,周公制礼作乐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孔子崇尚周礼,“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他处于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一生都致力于恢复西周的礼乐文化。孔子的“礼”孔子曰礼,于国为政,于己修身。对统治者来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上好礼,则民易使”(《宪问》),“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子路》)。对一般人来说,“不学礼,无以立”(《季氏》);因此,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要求人们“非礼勿视,非礼无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8(求)(赤)(字)(名)(由)(点)

称名表示亲昵或自谦。称字表示尊敬。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称谓中的礼直称姓名①用于自称。“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指南录〉后序》)

②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指南录〉后序》)③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张衡传》)④尊者(长辈,老师)对卑者称名。“子曰:'贤哉,回也!’”(《论语》)⑤在尊者面前,卑者(学生、晚辈)互称。

“夫子何哂由也?

“侍坐”之礼“侍”是用于卑对尊,下对上,而不是用于平辈的。比如,儿子侍立于母亲身旁,侍奉公婆等。旧时老师为尊,弟子为卑。所以,这“侍坐”便暗示了孔子在场,因为“侍”就应该要有“侍”的对象,此处当然是指孔子。也就是说,一个“侍”字,便表明了人物间的关系(师生;尊卑),又体现了儒家的尊卑有礼。课文围绕谈“

”展开问“志”言“志”评“志”(从开头到“则何以哉”)

(从“子路率尔对曰”到“吾与点也”)(从“三子者出”到结束)志四位弟子“志向”怎样?试从说话方式中体会其性格。

治理一个饱受内忧外患的千乘之国,并保证三年内使人民勇于作战并懂得义理。子路(仲由)志:孔子对子路的评价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

有抱负,自信,却失之鲁莽、轻率。性格:

治理一个小国,三年内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还难办到。冉有(求)志:孔子对冉有的评价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谨慎小心,谦虚退让

性格:

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会盟时担任一个“小相”。公西华(赤)志:公西华的评价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志愿宏大,体现对礼治的偏爱和重视。出语谦卑,体现礼让之精神。谦恭有礼,娴于辞令。性格:性格:洒脱高雅、从容淡定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复述曾晳的一段话。曾皙(点)暮春时节,微风习习,吹动我轻薄的衣裳,我要邀约五六位情投意合的朋友,带上六七个童子,去一路领略春天的气息。我们将去沂(yí)水中洗去尘土,到舞雩(yú)台上临风起舞,兴尽时放歌而归。春游图冠礼:古代男子二十岁(天子、诸侯可提前至十二岁)举行的加冠之礼,表示其成人。及笄,亦作“既笄”。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

。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四子言志

子路: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侧重强国)----鲁莽直率,好胜自负。

冉有:

可使足民(侧重富民)----敦厚谦逊,不卑不亢。公西华:

愿学焉,愿为小相(侧重礼治)

----委婉谦恭,善于辞令。曾皙:

暮春者“浴”“风”“咏”(教化治国)----从容洒脱,豁达自得。21课堂活动请五位同学分角色扮演老师孔子,弟子子路(由)、曾皙(点)、冉有(求)、公西华(赤)。孔子为何与点呢?重点探究

这种生活理想勾勒了一幅“太平盛世图”——民风淳朴,民德归厚,天下太平。它与儒家以“礼乐(yuè)”治理天下的理想相吻合。也可把它理解为超脱现实、逍遥闲适、回归自然的人生图景——它远离尘世喧嚣,与自然冥合为一,追求一种精神的清洁和灵魂的自由。

请你谈谈曾晳这种生活理想的魅力在哪里?

孔子“与点”,历来有争议。

有人认为,孔子主张以礼治国,而曾皙说的是礼治下的太平盛世的图景。还有人认为,曾皙有避乱世而洁身自好的想法。孔子周游列国,到处碰壁,便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用之则行,去之则藏”,曾皙的说法与他的想法相合拍。孔子的“志”是什么?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春秋之末,天下大乱,身为万世宗师,他不能不去思考百姓的疾苦。否则,他以“仁”为本的思想就无从得以体现。而曾皙讲的这个境界,就应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正是儒家所孜孜以求的“礼治”之太平盛世的景象。课堂小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