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数学解三角形方法大全_第1页
(完整版)高中数学解三角形方法大全_第2页
(完整版)高中数学解三角形方法大全_第3页
(完整版)高中数学解三角形方法大全_第4页
(完整版)高中数学解三角形方法大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4解三角形1.解三角形:一般地,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和它们的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元素。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作解三角形。以下若无特殊说明,均设的三个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则有以下关系成立:(1)边的关系:,,(或满足:两条较短的边长之和大于较长边)(2)角的关系:,,,,,,,(3)边角关系: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以及它们的变形板块一:正弦定理及其应用1.正弦定理:,其中为的外接圆半径2.正弦定理适用于两类解三角形问题:(1)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和一边,先求第三个角,再根据正弦定理求出另外两边;(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与其中一边所对的角,先求另一边所对的角(注意此角有两解、一解、无解的可能),再计算第三角,最后根据正弦定理求出第三边【例1】考查正弦定理的应用(1)中,若,,,则_____;(2)中,若,,,则____;(3)中,若,,,则____;(4)中,若,则的最大值为_____。总结:若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解这类三角形时,要注意有两解、一解和无解的可能如图,在中,已知、、(1)若为钝角或直角,则当时,有唯一解;否则无解。(2)若为锐角,则当时,三角形无解;当时,三角形有唯一解;当时,三角形有两解;当时,三角形有唯一解实际上在解这类三角形时,我们一般根据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理论判定三角形是否有两解的可能。板块二:余弦定理及面积公式1.余弦定理: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则有余弦定理:,其变式为:2.余弦定理及其变式可用来解决以下两类三角形问题:(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先由余弦定理求出第三边,再由正弦定理求较短边所对的角(或由余弦定理求第二个角),最后根据“内角和定理”求得第三个角;(2)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先由余弦定理求出一个角,再由正弦定理求较短边所对的角(或由余弦定理求第二个角),最后根据“内角和定理”求得第三个角;说明:为了减少运算量,能用正弦定理就尽量用正弦定理解决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1)(、、分别表示、、上的高);(2)(3)(为外接圆半径)(4);(5)其中(6)(是内切圆的半径,是三角形的周长)【例】考查余弦定理的基本应用(1)在中,若,,,求;(2)在中,若,,,求边上的高;(3)在中,若,,,求【例】(1)在中,若,,,则中最大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2)(10上海理)某人要制作一个三角形,要求它的三条高的长度分别为,则()A.不能作出这样的三角形B.作出一个锐角三角形C.作出一个直角三角形D.作出一个钝角三角形(3)以为三边组成一个锐角三角形,则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例】考查正余弦定理的灵活使用(1)在中,若,其面积,则_____(2)在中,若,则_____(3)(07天津理)在中,若,,则_____(4)(10江苏)在锐角中,若,则_________【例】判断满足下列条件的三角形形状(1);(2);(3);(4);(5),板块三:解三角形综合问题【例】(09全国2)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求【例】(11西城一模)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且,(1)当时,求角的度数;(2)求面积的最大值【例】在中,,,,求的值和的面积【例】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1)若的面积等于,求;(2)若,求的面积【例5】(09江西理)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且,(1)求(2)若,求【例】(09安徽理)在中,,(1)求的值;(2)设,求的面积【例】(10辽宁理)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且(1)求的大小;(2)求的最大值【例】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1)求的大小;(2)求的范围【例】(11全国2)设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求【江西理】在中,角的对边分别是,已知(1)求的值;(2)若,求边的值【11江西文】在中,角的对边分别是,已知(1)求的值;(2)若,,求边的值正弦定理专题:公式的直接应用1、已知中,,,,那么角等于()A. B. C. D.2、在△ABC中,a=,b=,B=45°,则A等于( C )A.30° B.60° C.60°或120° D.30°或150°3、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若,则等于()A. B.2 C. D.4、已知△ABC中,,,,则a等于(B)A.B.C.D.5、在△ABC中,=10,B=60°,C=45°,则等于( B)A. B. C. D.6、已知的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若,,则等于.()7、△ABC中,,,,则最短边的边长等于(A)A.B.C.D.8、△ABC中,,的平分线把三角形面积分成两部分,则(C)A.B.C. D.9、在△ABC中,证明:。证明:由正弦定理得:专题:两边之和1、在△ABC中,A=60°,B=45°,,则a=;b=.(,)2、已知的周长为,且.(1)求边的长;(2)若的面积为,求角的度数.专题:三角形个数1、△ABC中,∠A=60°,a=EQ\r(,6),b=4,那么满足条件的△ABC(C)A.有一个解B.有两个解C.无解D.不能确定2、ΔABC中,a=1,b=,∠A=30°,则∠B等于 (B) A.60° B.60°或120° C.30°或150° D.120°3、在△ABC中,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则其中有两个解的是 (D)A.b=10,A=45°,B=70°B.a=60,c=48,B=100° C.a=7,b=5,A=80°D.a=14,b=16,A=45°4、符合下列条件的三角形有且只有一个的是 (D) A.a=1,b=2,c=3 B.a=1,b=,∠A=30° C.a=1,b=2,∠A=100° C.b=c=1,∠B=45°5、在△ABC中,a=12,b=13,C=60°,此三角形的解的情况是(B )A.无解 B.一解 C. 二解 D.不能确定6、满足A=45°,c=,a=2的△ABC的个数记为m,则am的值为(A)A.4 B.2 C.1 D.不定7、已知△ABC中,121°,则此三角形解的情况是无解8、在△ABC中,已知,,,则边长。或专题:等比叠加1、△ABC中,若,,则等于(A)A.2B.C.D.2、在△ABC中,A=60°,b=1,面积为,则=.专题:变式应用1、在△ABC中,若∠A:∠B:∠C=1:2:3,则2、已知△ABC中,a∶b∶c=1∶∶2,则A∶B∶C等于(A)A.1∶2∶3 B.2∶3∶1C.1:3:2 D.3:1:23、在△ABC中,周长为7.5cm,且sinA:sinB:sinC=4:5:6,下列结论:①②③④其中成立的个数是( C)A.0个 B.1个 C.2个 D.3个4、在△ABC中,已知边,,求边a、b的长。解:由,EQ\F(sinB,sinA),可得,变形为sinAcosA=sinBcosB,∴sin2A=sin2B,又∵a≠b,∴2A=π-2B,∴A+B=.∴△ABC为直角三角形.由a2+b2=102和,解得a=6,b=8。5、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b、c,若,则_________________。6、设锐角三角形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1)求的大小;(2)求的取值范围.专题:求取值范围1、△ABC中,已知60°,如果△ABC两组解,则x的取值范围(C)A. B. C. D.2、已知锐角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2、3、x,则x的取值范围是(B)A. B.C. D.3、在锐角中,则的值等于,的取值范围为.2答案

:设由正弦定理得由锐角得,又,故,所以余弦定理专题:公式应用1、在△ABC中,a=3,b=,c=2,那么B等于( C )A. 30° B.45° C.60° D.120°2、在三角形中,,则的大小为()A. B. C. D.3、长为5、7、8的三角形的最大角与最小角之和为(B)A.90°B.120°C.135°D.150°4、在△ABC中,150°,则b=75、在△ABC中,若,则(C)A.B.C.D.6、在△中,三边长分别为,则的值为(D)A.38B.37C.36D.357、在△ABC中,已知,则角A为(C )A. B. C. D.或8、在钝角△ABC中,已知,,则最大边的取值范围是。9、设a、b、c是的三边长,对任意实数x,有(B)A.B.C.D.9、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5和3,它们夹角的余弦是方程的根,则三角形的另一边长为(B)A.52 B. C.16 D.410、在△ABC中,已知AB=4,AC=7,BC边的中线,那么BC=911、设A、B、C为三角形的三内角,且方程(sinB-sinA)x2+(sinA-sinC)x+(sinC-sinB)=0有等根,那么角B (D) A.B>60° B.B≥60°C.B<60° D.B≤60°(sinA-sinC)²-4(sinB-sinA)(sinC-sinB)=sin²A-2sinAsinC+sin²C-4(sinBsinC-sinAsinC-sin²B+sinAsinB)=(sinA+sinC)²-4sinB(sinA+sinC)+4sin²B=(sinA+sinC-2sinB)²专题:判断三角形1、若,则△(A)A.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B.可能是钝角三角形C.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D.可能是直角三角形2、在△ABC中,角均为锐角,且则△ABC的形状是(C)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3、△ABC中,,,则△ABC一定是(D)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4、如果把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都增加同样的长度,则这个新的三角形的形状为(A)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由增加的长度决定5、△ABC中,,则△ABC一定是(D)A.直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6、在△ABC中,若,则△ABC是(B)A.有一内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 B.等腰直角三角形 C.有一内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7、若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且则()A.为等腰三角形 B.为直角三角形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D.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8、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根据下列条件判断三角形形状:9、若(a+b+c)(b+c-a)=3abc,且sinA=2sinBcosC,那么ΔABC是 (B) A.直角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10、在△ABC中,已知,那么△ABC一定是( B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正三角形11、在△ABC中,若,则△ABC的形状是(D )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等腰或直角三角形12在中,,,分别为角,,所对边,若,则此三角形一定是(C)A.等腰直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等腰或直角三角形13、在△ABC中,若,则△ABC的形状是(B)A.直角三角形B.等腰或直角三角形C.不能确定D.等腰三角形14、已知锐角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1,3,a,则a的范围是( B)A. B. C. D.15、A为ΔABC的一个内角,且sinA+cosA=,则ΔABC是______三角形.钝角16、在△ABC中,已知,,试判断△ABC的形状。解:由正弦定理得:,,。所以由可得:,即:。又已知,所以,所以,即,因而。故由得:,。所以,△ABC为等边三角形。17、已知的三个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向量,且.(1)求角A的大小;(2)若,试求当取得最大值时的形状.9.解:(1)由又因为解得分(Ⅱ)在,.,即,又由(Ⅰ)知所以,为正三角形18、在ΔABC中,求分别满足下列条件的三角形形状:①B=60°,b2=ac;①由余弦定理,.由a=c及B=60°可知△ABC为等边三角形.②b2tanA=a2tanB;②由∴A=B或A+B=90°,∴△ABC为等腰△或Rt△.③sinC=③,由正弦定理:再由余弦定理:.④(a2-b2)sin(A+B)=(a2+b2)sin(A-B).④由条件变形为.∴△ABC是等腰△或Rt△.专题:1、在△ABC中,如果,那么等于。2、在中,已知,则___________3、在△ABC中,,则△ABC的最大内角的度数是1204、在△ABC中,,cosC是方程的一个根,求△ABC周长的最小值。解:又是方程的一个根由余弦定理可得:则:当时,c最小且此时△ABC周长的最小值为5、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且满足,.(I)求的面积;(II)若,求的值.解(1)因为,,又由得,(2)对于,又,或,由余弦定理得,专题:已知面积1、已知△ABC的面积为,且,则∠A等于(D)A.30° B.30°或150° C.60° D.60°或120°2、在中,已知角、、所对的边分别是、、,边,且,又的面积为,则____________3、已知△中,,,,,,则()A.B.C.D.或4、若△ABC的周长等于20,面积是,A=60°,则BC边的长是(C)A. 5 B.6 C.7 D.85、在ΔABC中,若SΔABC=(a2+b2-c2),那么角∠C=______.6、在△ABC中,BC=a,AC=b,a,b是方程的两个根,且。求:(1)角C的度数;(2)AB的长度。解:(1)C=120°(2)由题设:7、在中,内角A、B、C的对边长分别为、、,已知,且求b解法一:在中则由正弦定理及余弦定理有:化简并整理得:.又由已知.解得.解法二:由余弦定理得:.又,.所以 ①又,,即由正弦定理得,故 ②由①,②解得.专题:求三角形面积1、在△ABC中,,,∠A=30°,则△ABC面积为(B)A. B. C.或 D. 或2、已知△ABC的三边长,则△ABC的面积为(B)ACB30米20米A. B. C. D.ACB30米20米3、三角形的一边长为14,这条边所对的角为,另两边之比为8:5,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4、在△ABC中,°,°,∠C=70°,那么△ABC的面积为(C)A. B. C. D.5、△ABC中,,,,则等于(C)ABC或D或6、在ABC中,,sinB=.(I)求sinA的值;(II)设AC=,求ABC的面积.7、、、为的三内角,对边分别为、、,若.(Ⅰ)求;(Ⅱ)若,求的面积.解:(Ⅰ)又,,(Ⅱ)由余弦定理得即:,∴8、在锐角三角形中,边a、b是方程x2-2EQ\r(,3)x+2=0的两根,角A、B满足:2sin(A+B)-EQ\r(,3)=0,求角C的度数,边c的长度及△ABC的面积。解:由2sin(A+B)-EQ\r(,3)=0,得sin(A+B)=EQ\F(\r(,3),2),∵△ABC为锐角三角形∴A+B=120°,C=60°,又∵a、b是方程x2-2EQ\r(,3)x+2=0的两根,∴a+b=2EQ\r(,3),∴c=EQ\r(,6),=EQ\F(1,2)×2×EQ\F(\r(,3),2)=EQ\F(\r(,3),2)。a·b=2,∴c2=a2+b2-2a·bcosC=(a+b)2-3ab=12-6=6,∴c=EQ\r(,6),=EQ\F(1,2)×2×EQ\F(\r(,3),2)=EQ\F(\r(,3),2)。9、已知△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其中,又向量m,n,m·n=1.(1)若,求的值;(2)若,求△的面积.解:(1)∵mn∴∴由正弦定理得,,∴,(2)∵,,,∴,又∵,∴,∴,∴.10、在中,.(Ⅰ)求的值;(Ⅱ)设,求的面积.10.解:(Ⅰ)由,得.2分∵,∴4分.6分(Ⅱ)由,得,8分由正弦定理得.10分所以的面积.12分11、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且满足,.(I)求的面积;(II)若,求的值.解(Ⅰ)又,,而,所以,所以的面积为:(Ⅱ)由(Ⅰ)知,而,所以所以定理应用1、在200米高的山顶上,测得山下一塔顶与塔底的俯角分别为30°、60°,则塔高为(

)A.米B.米C.200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