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实习报告_第1页
桂林实习报告_第2页
桂林实习报告_第3页
桂林实习报告_第4页
桂林实习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习名称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系别年级专业学生姓名指导老师2011年4月24日一、实习目的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根据地理科学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在学完地质学、地图学、气象与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学、生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等自然地理课程后,组织的一次野外实习,通过此次实习,要求学生能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并能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的感性知识结合起来,进一步理解、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培养学生野外独立研究与考察的能力,提高实践工作能力和学习专业的兴趣,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将来从事地理教学等工作奠定基础。二、实习时间和地点1、实习时间:2011年4月11日——2011年4月24日2、实习地点:广西桂林市三、实习过程概述1、2011年4月11日实习准备:实习动员、安全教育以及收集实习资料。2、2011年4月12日乘车,安排食宿。3、2011年4月13日中国岩溶地质博物馆参观岩溶模型及标本;请专家讲解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形态特征、形成原因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4、2011年4月14日桂林园林植物园考察珍稀植物及亚热带生物群落特征5、2011年4月15日至16日桂林——阳朔考察桂林——杨堤——兴坪——阳朔一带的漓江沿岸岩溶地貌,漓江沿岸岩溶地貌,观察漓江沿岸地下河及溶洞特征。6、2011年4月17日七星岩、芦笛岩考察七星岩、芦笛岩等典型溶洞的地下喀斯特地貌。观察漓江沿岸多层洞穴特征。7、2011年4月18日月亮山、象鼻山、伏波山考察穿山、孤峰等喀斯特地貌特征。8、2011年4月19日桂林市郊唐家湾一带观察大型直立倾伏背斜,认识大型褶皱和张性构造角砾岩。9、2011年4月20日桂林市郊刘家村北渡口观察桂林市区漓江沿岸河流的地质作用及主要产物。10、2011年4月21日桂林市火车站乘车返校11、2011年4月22日至24日根据实习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完成实习报告的撰写。四、实习的主要内容(一)桂林市自然地理概括与人文地理概况1、自然地理概括(1)桂林自然条件(1)、地形条件:桂林市地处南岭山系的西南部,平均海拔150米,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遍布全市的石灰岩经亿万年的风化浸蚀,形成了千峰环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的独特景观,被世人美誉为“桂林山水甲天下”。(2)、气候条件:桂林市地处低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眀,气候条件十分优越。年平均降雨量1900毫米,平均温度19.3℃。最冷的月份为一月,平均温度4℃~8℃。可谓冬无严寒,夏无酷暑。(3)、土壤条件:桂林土壤属红壤土带,以红壤为主。土层深厚,耕作性好,宜发展水稻、蔬菜、旱地作物和林业。(4)、动植物资源:桂林市有1593种动物种类,隶属60目295科。陆栖脊椎动物有云豹、黄腹角稚、穿山甲、果子狸等400多种;水生物有娃娃鱼、鳗鲡等144种。有包括银杉、银杏在内的高等植物1000多种。桂花是桂林市的市花。(5)、矿产水利:桂林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赤铁矿、黄铁矿、褐铁矿、铅、锌、锡、钨、铝、铌、锰、滑石、重晶石、萤石、花岗岩、石灰石、大理石等40多种。其中17种位于全国前列。桂林境内河流密布,有漓江、湘江、洛青江、浔江、资江5条江,另有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65条,平均总水量403.81亿立方米,河流落差大,水利资源丰富。建有亚洲第一座超千米高水头电站——全州天湖水电站等一批水电站。(6)、土特产品:沙田柚、夏橙、罗汉果、白果、月柿、荔浦芋、三花酒、辣淑酱、豆腐乳、桂林米粉、马蹄、荷花鱼、腐竹等产品驰名神州。2、人文地理概括桂林市现有总人口476万人,市区人口62万人。桂林市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居有壮、瑶、回、苗、侗等几十个民族,共有少数民族68万人。汉族人口最多,占人口总数85.22%。(1)、桂林城市建设城市特色:桂林山青水秀文物古迹众多。岩溶地貌发育典型,辖区内洞穴、石峰数以千计。漓江依山流转蜿蜒,是桂林山水的精华。历代都在桂林留下了灿烂的文化遗产,如兴安灵渠、恭城文庙、靖江王陵、桂海碑林、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等。市区有文物古迹552处,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21处。这些文物古迹都有很高的文学、历史、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市政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逐步配套,功能日益完善。有二级生化污水处理厂4座,处污能力居全国领先地位。自来水厂3座,年供水量达8854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储气能力6000吨,用户54666户。公共汽车285辆,运营线路23条。市区道路400公里。人均绿地面积6.13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5.7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9.51%。规划管理:桂林市注重山水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重两顶桂冠,促经济发展,保生态环境,跨世纪决策”为指导原则,以“保护山水名城,建设园林城,发展生态城”为发展目标,规划布局合理,形式新颖,形成了富有桂林特色的城市发展基本空间布局模式。城市荣誉:桂林市1991年以来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绿化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青年文明号模范城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明城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园林城市”等称号。1999年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城市”称号。1985年全国十大风景名胜评比活动中,“桂林山水”仅次于“长城”名列第二。1991年以来,桂林市还荣幸地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七个旅游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在全国40个旅游圣地评选中以总分第二被评为“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圣地”。1997年被列为中国旅游年全国四大城市之一。1998年桂林漓江景区被评为“十佳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1998、1999年,桂林连续两年在全国46座重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名列第一,被国内外游客和有关环保专家称赞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典范(2)、桂林基础设施公路:桂林市四通八达的公路直通广西各地和临近省份,国道322、323线穿境而过,其中市境内322线已改造成高等级公路。有北接湖南的桂黄一级公路,有南接柳州、南宁、北海的高速公路。筹建中的桂林至梧州高等公路建成后,将大大缩短桂林至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区的距离。实现100%乡镇通车。铁路:桂林市铁路北接京广线,南接黔桂、枝柳动脉,湘桂铁路纵贯湘桂走廊,火车可直达国内主要城市。桂林新火车客运站,大厅可容纳1.5万人。每天接发桂林至各大城市近20对直达列车。预计到2010年日通过客车达30多对,货车近60对。途经桂林的贵(阳)至福(州)铁路也正在积极筹建。航空:桂林市两江国际机场占地4.06平方公里,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混凝土铺筑面积65万平方米。飞行区等级为4D,跑道长2800米。设计年飞行量4.2万架,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目前拥有国际国内航线44条,21家航空公司飞行桂林机场,可通航29个国内城市和香港、澳门及日本福冈、韩国济州、汉城、曼谷等。(二)中国岩溶地质博物馆喀斯特地貌在世界上分布很广,面积达到五千一百万平方千米,占地球面积的10%。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中国的两广地区,云南贵州,越南北部,前南斯拉夫迪拉里克山区,意大利和奥地利交接的阿尔卑斯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澳大利亚大陆南部,美国肯塔基州和印第安州,古巴及牙买加等地。在我国,喀斯特地貌不但分布广,面积大,而且发育很典型。中国几乎各省、自治区都有不同面积的石灰岩的分布,这些地貌占地面积达340万平方千米,裸露地区面积超过124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3%(被埋藏于地下的则更为广泛),其中以广西,贵州所占面积最大,供55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卡斯特地区之一。此外,广东、浙江、江苏以及四川盆地和鄂西山区等地都有大面积的石灰岩分布。喀斯特地貌分为裸露型,覆盖型和埋藏型。其中,裸露型主要集中分布在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覆盖型主要分布在华北,以山西为主;而埋藏型主要分布在西北。按岩性分,其可分为灰岩,白云岩和安岩。可溶性岩石主要是指碳酸盐类,硫酸盐类以及卤酸盐类等岩石。在这三类岩石中,溶解度最大的是路酸盐类岩石,硫酸盐类岩石次之,碳酸盐类岩石最小。但卤酸盐类岩石和硫酸盐类岩石分布不广。在碳酸盐中,其溶解度亦不一样,主要与矿物的组成以及结晶岩石的晶粒大小有关。桂林的喀斯特地貌大约是在泥盆纪形成的。之前由于地势低,接受沉积,沉积了很厚的可溶性岩石。后来地壳抬升,原来埋在地下的可溶性岩石露出来,由于具有可溶性,在外力作用下,形成了如今的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的成因主要是外力作用。当然,没有一种地貌是完全由一种作用力组成。有可能是内力作用将石灰岩抬升再经过水流侵蚀而成。在卡斯特地区,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既起到促进作用但又对生活生产带来了诸多不便。首先奇特的喀斯特地貌是很好的旅游资源。具有观赏性这是喀斯特资源最独特的性质。如桂林市的喀斯特地貌,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山峰,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石林、石钟乳构成一幅幅令人惊叹、使人赏心悦目的壮丽画卷。每年都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其次,卡斯特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尤以砂矿为主,此外,洞穴内所埋藏的古生物和古人类化石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但是,卡斯特地区经常发生地基破裂,水库漏水和地表缺水等现象,给人们生活和生产带来了不变。(三)桂林园林植物园桂林园林植物园位于桂林市中心西南,在黑山苗圃、黑山植物园基础上建设而成。黑山苗圃始建于1938年,是桂林第一座园林苗圃。1996年改建为桂林市黑山植物园。2005年10月市政府启动黑山生态园建设,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2008年7月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并免费向市民开放,正式定名为桂林园林植物园。桂林园林植物园内山环水绕,古木参天,植被丰富,种类繁多,以桂林乡土树种高大乔木为骨架,以彩叶树种和珍稀植物为亮点,按照“先保护,后开发”的原则,在有效保持原有植被基础上,引进栽培的各类亚热带植物,植物种类达1000多种,品种达2200多种。珍稀植物区森林茂密,曲径通幽,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杪椤、金花茶等珍稀植物,也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金钱松、柔毛油杉、黄枝油杉、福建柏、兴安楠、蝴蝶果、鹅掌楸、马尾松、花榈木等乔木。园内收集有珍濒危植物200多种,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杪椤、金花茶,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柔毛油杉、黄枝油杉、福建柏、兴安楠、蝴蝶果、鹅掌楸、马尾树、花榈木等乔木,又有马尾松和其它阔叶乔木,及大型藤木紫花油麻藤、扁藤、使君子等,植物种类多样,层次丰富。园内南面有小道蜿蜒山上,山上曲径通幽,森林茂密,古木参天,藤攀树,树牵藤,具有自然、粗犷、野趣而又宁静的原始风貌,被人们称之为桂林的“西双版纳”桂花:犀科,也对生,多呈椭圆状或长椭圆状,树叶叶面光滑,革质,叶边缘有锯齿,喜温暖环境,不耐干旱,以下为常见的桂花品种。金桂:形态特征:树冠圆球形;树势强健,枝条挺拔,十分紧密。树皮灰色,皮孔圆或椭圆形,数量中等。生态习惯:适应性强,耐阴。银桂:形态特征:树冠椭球形,分枝直立性强,长势良好。生态习惯:完全适应华东地区土壤气候条件丹桂:形态特征:树冠圆球形,紧密度中等,叶片墨绿色。生态习惯:耐水湿,怕盐碱。四季桂:形态特征:树冠圆球形,冠幅不大,枝条也比较稀疏。生态习惯:抗寒性较强,但不耐低湿。象牙红(龙牙花):豆科,落叶乔木乌柏:大戟科,落叶乔木,秋叶红艳香椿:落叶乔木,生长快,嫩叶可食用,分布于华北,中南,西南和朝鲜等地。银桦:山龙眼科,常绿乔木,树冠高大整齐,树干通直。红花紫荆:豆科,常绿乔木枫树:落叶大乔木,树干通直,深秋叶变红,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四)桂林——阳朔从桂林到阳朔漓江沿岸有促使喀斯特发育的条件:地表附近有节理发育的致密石灰岩;中等到较大的降雨量;地下水循环通畅。所以其喀斯特地貌发育完好。按其形态分为孤峰,峰林和峰丛。这些山峰峰体尖锐,外形成锥状,塔状和单斜状等。山坡四周陡峭,岩石裸露,地面坎坷不平,石芽溶沟纵横交错,而且分布很多的溶斗,落水洞和峡谷。石灰岩山峰的形成大致有两种途径:一是由石灰岩体本身的喀斯特作用形成。当石灰岩出露地表以后,受到地表水合地下水的卡斯特作用,产生众多的溶斗,溶蚀洼地,溶蚀谷底。干谷和盲谷。是石灰岩地面遭受强烈的切割,形成山峰。二是在可溶性岩与非可溶性岩接触带,由于石灰岩漏水性强,囊括了费可溶性岩区的地表流水,使其汇集在接触带上,造成那里的石灰岩卡斯特作用明显,在非可溶性岩区形成山峰。孤峰指散立在溶蚀谷底或溶蚀平原上的低矮山峰,如伏波岩和独秀峰。峰林指成群分布的石灰岩山峰,山峰基部分离或微微相连。峰林是在地长期稳定的条件下,石灰岩体遭受强烈的破坏并深切至水平带后所成的山群壳。峰丛是一种连座峰林,顶部山峰分散,基部连成一体。溶洞是地下水沿可溶性岩体各种裂隙溶蚀,侵蚀,扩大而成的地下空间。其发育的必要条件是要有溶蚀能力的地下水流,和具有渗透溶蚀的空间。其发育大致分为以下三个过程:一,初始洞穴阶段:当从空气,土壤和岩石中获得了碳酸与其它无机酸和有机酸的大气降水通过岩层空间时,产生溶蚀作用,扩大了裂隙;二,初始管道阶段:随着水流流量与流速在溶隙中的差异增大,水流开始集中并逐渐汇集增大形成管流;三,系统洞穴阶段:管道流除了溶蚀作用外,还有机械作用和崩塌作用,使渗透空间进一步扩大。(五)七星岩和芦笛岩七星岩又叫栖霞洞、碧虚岩,在普陀山西侧山腰。这里原来是一段地下河道,后来地壳运动,河道上升,露出地面,成为岩洞,今已有一百多万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里,雨水沿洞顶不断渗入,溶解石灰石,并在洞内结晶,于是形成了千姿百态,玉雪晶莹的石钟乳、石柱、石笋、石幔。芦笛岩[1]位于桂林市西北部光明山的南侧山腰处,因洞口过去长满可制成笛子的芦荻草而得名。芦笛岩与七星岩同属岩溶洞穴,二者却风格迥异,前者玲珑瑰丽,后者雄伟壮观。芦笛岩洞内最高处18米,最宽处93米,游程500多米,洞内的景物多姿多彩、千奇百怪,有从洞顶垂下的石乳,有从地上向上生长的石笋,还有石乳与石笋连接而成的石柱;那些被大自然雕琢成不同形状的,则叫做石幔、石枝、石花、石瀑等;有些石头内空,敲打时会发出悦耳的声响石钟乳的形成:由于洞顶渗入的地下水二氧化碳含量高,对石灰岩具有较强的溶蚀力,呈饱和的碳酸钙水溶液。当这种溶液渗至洞内顶部出露时,因洞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低,所以水滴将失去一部分二氧化碳而处于过饱和状态,于是碳酸钙在水滴表面结晶成为极薄的盖膜,水滴落下时盖膜破裂,残留下来的碳酸钙便与顶板连接成为盖环,由于下渗水滴不断供应碳酸钙,所以盖环不断往下延伸,形成细长中空的石钟乳。石笋的形成:当水滴从石钟乳上跌落到洞底时,变成许多小水珠或流动的水膜,这样就使原来已经过量的二氧化碳有了更大的表面积,促进了二氧化碳的逸散,因此在洞底产生碳酸钙堆积。石幔的形成:含碳酸钙的水溶液在洞壁上漫流时,因二氧化碳迅速散逸产生片状和层状的碳酸钙堆积,表面具有流纹。(六)阳朔月亮山,象鼻山阳朔月亮山位于大榕树南0.5公里处,高230米,山顶石壁如屏,当中一洞穿透,宛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