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政治选择性B方案一轮复习学案必修4第二单元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_第1页
2021新高考政治选择性B方案一轮复习学案必修4第二单元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_第2页
2021新高考政治选择性B方案一轮复习学案必修4第二单元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_第3页
2021新高考政治选择性B方案一轮复习学案必修4第二单元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_第4页
2021新高考政治选择性B方案一轮复习学案必修4第二单元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考点考情1.物质决定意识(三年0考)①意识的起源②意识的生理基础③意识的内容与形式2.意识的能动作用(三年1考)①意识能动性的特点②意识能动性的表现3.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三年1考)①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考向分析1.从内容上看,意识的能动作用、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高考的重点,但物质决定意识考查较少。2.从形式上看,近年高考中,以主观题和选择题形式出现的频率均较高,应重点掌握该考点,其中选择题往往以漫画、古诗文、名人名言以及热点材料为考查背景。考点一物质决定意识1物质决定意识正确理解物质决定意识。从时间上看: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从性质上看: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从地位上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2正确理解意识的本质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具有内容的客观性和形式的主观性。内容的客观性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无论深刻的意识还是肤浅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形式的主观性①从意识的主观形式上看,意识是由知识、情感、意志等各种反映形式共同组成的完整体系;②从意识的主观差别上看,对于同一对象或同一客观过程,不同的人由于社会地位、知识水平等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反映;③从意识的主观特征上看,意识作为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可能是对客观对象的近似真实的摹写,还可能是对现实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1)注意理解以下三个问题①意识依赖于物质,并不意味着意识是物质的被动反映。②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③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与客观事物会完全一致,客观世界中没有的东西,意识能反映出来,恰恰说明了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一种能动的反映,不是照镜子式的机械反映。(2)正确理解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①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②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人脑对外界刺激的条件反射不仅包括第一信号系统,而且可以在语言的刺激下产生人所特有的第二信号系统。③没有人脑,就没有意识;但有了人脑,不一定就会产生意识。要产生意识,除了人脑,还必须要在社会实践中,使客观存在作用于人脑。④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动物的大脑不会产生意识。⑤电脑不会产生意识,也不能代替人脑。电脑是人类意识活动的产物,接受人的指令进行工作,没有主动性和创造性。(1)分清起源、根源、来源和决定因素①意识的起源: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意识的根源:客观存在;③意识的来源:人类的社会实践;④意识产生的决定性因素是:劳动。(2)电脑思维不是人脑意识。(3)只要是意识,无论正误,也无论是对过去、现在、未来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4)意识的能动作用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而不是一个方面。(5)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因为意识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必须通过实践,意识的东西才会变为现实的东西。(6)正确的思想意识不是我们处理问题的出发点,而客观实际才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7)意识的能动作用与物质的决定作用不可等量齐观,前者是第二位的,后者始终是第一位的。1.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剖析: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其他动物也有大脑,但其他动物没有意识。2.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意识来源于人脑。(×)剖析:意识的产生离不开人脑,但意识不是来源于人脑,而是来源于客观存在。人脑是意识的“加工厂”,但不是意识的“原材料”。3.人工智能的发展使机器人也和人一样,具有了意识。(×)剖析: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机器人没有人脑,不具有意识。4.意识是主观的,也是不真实的。(×)剖析: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具有一定的真实性。5.意识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剖析:意识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实践进入人脑,加工改造的结果,并不等于客观存在,如实反映客观存在的意识才是正确的意识,歪曲虚幻反映客观存在的意识则是错误的意识。易混点一:错误理解意识对物质的反映特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这种反映是能动的反映。[矫正训练1]现实世界的空间是三维的,绘画作为平面艺术是二维的。画家在二维平面所画的,只能是三维现实空间中实际物体的一部分,而人脑则通过这个部分将其想象成完整情形。这种现象表明,意识是()A.对客观对象本质的反映B.对客观对象能动的反映C.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D.对客观对象的直观反映答案B解析意识具有能动性,材料表明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能动性,故B符合题意。意识对客观对象的反映既有对现象的直观反映又有对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既有正确的反映也有歪曲的反映,故A、C、D都是对意识片面的理解,且不符合题意,均排除。易混点二:意识源于人的主观想象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客观存在是意识产生的源泉。[矫正训练2]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与古代农民的农舍和劳作有关。农舍是他们的生活世界,他们从农舍得到空间观念。“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他们由农舍中出入而得到时间观念。这表明()①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来源于主观想象②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是农业文明的产物③时空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④时空观念对社会生活起了决定性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时空观念属于意识、认识的范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①中“时空观念来源于主观想象”很显然是错误的,②中时空观念产生于农业文明(实践)则是正确的;时空观念属于意识范畴,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所以③是正确的;④颠倒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故排除。C正确。命题点1意识的起源1.(2015·福建高考)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①滴水穿石②根系沃土③敬德保民④犬吠非主A.①→②→④→③B.②→①→④→③C.③→①→④→②D.①→④→②→③答案A解析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联系教材,意识的起源大致经历的过程是: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一切生命物质的感应特性→高等动物的心理活动→人的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对应①→②→④→③,故本题选A。2.(2015·重庆高考)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人正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人类在享受机器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担心某一天机器人会在智能上超越人类,就像科幻电影中所描绘的:人被机器人关在“动物园”中,供机器人观赏。科幻电影表达的这种观念()A.否认了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B.证实了机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说明了人类认识发展的无限性D.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辩证否定过程答案A解析科幻电影所描绘的场景表达的观点是机器人可以产生意识,而实际上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单纯的机械不可能产生意识,故A正确;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是人类特有的,是人脑的机能,B认为机器人有主观能动性,是错误的;C不符合题意,科幻电影描述的是机器人的智能发展,而不是人类认识的发展;D不符合题意,材料不是强调事物自身的否定。命题点2意识的本质3.(2016·全国卷Ⅲ)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生活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②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①颠倒了意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意识内容的变化与人的反映方式有关,但本质上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故①应排除。③颠倒了意识内容和反映对象的关系,应排除。②④正确揭示了意识的本质及其变化的原因。故选C。4.(2015·四川高考)观察右图。漫画蕴含的哲理有()①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②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具有主体差异性③人们实践水平的高低决定其认识能力的高低④人们的意识归根到底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不同的人对同一对象产生了不同的“联想”,说明人的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②符合题意;漫画中不同人产生的不同“联想”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这说明了人的意识无论正确与否,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④符合题意。漫画中的“联想”只是一种主观活动,没有建立起“客观”的联系,①不符合题意;③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故选C。5.(2014·海南高考)《山海经》中追日的“夸父”,《淮南子》中射日的“后羿”,《西游记》中七十二变的“孙悟空”和《聊斋志异》中一个个善良的“狐仙”,这些虚构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都有其“原型”。这是因为()①意识本质上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②意识能够在反映现实世界基础上创造幻想的世界③观念中的矛盾与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不具有同一性④观念中的矛盾的解决取决于人的意识的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上述材料中虚构的形象都是对现实生活中“原型”的反映,①符合题意;上述神话故事是作者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上创造出的幻想的世界,②符合题意;观念中的矛盾是对现实生活中矛盾的反映,二者具有同一性,③说法错误;④属于唯心主义观点。故选A。考点二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活动的特点特点阐释目的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在行动之前还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意识反映什么,源于实践活动的需要主动创造性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人的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就每个人来说,就认识的每一次实现而言,认识是有限的;就整个人类的无限发展和人类认识不断前进的历史趋势而言,认识又是无限的。2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总之,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在意识的能动作用问题上要克服错误的认识: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意识的反作用大于错误意识的反作用。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图示: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这是两种不同性质和地位的作用,前者是第一位的,后者受前者的制约;两种作用不能割裂开来,更不能颠倒,否则会导致形而上学或唯心主义错误。4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的区别和联系1.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具有直接现实性。(×)剖析: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必须通过实践,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具有直接现实性。2.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剖析: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3.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剖析:意识离不开物质,意识依赖于物质,但物质不依赖于意识,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4.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剖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是第二位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物质的决定作用不受意识能动作用的制约,因此并非相互制约。易混点一:误认为人的意识能够直接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但意识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必须通过实践。[矫正训练1]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了“人造树叶”。“人造树叶”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③人的意识能够直接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①错误,意识活动的能动性、创造性表现在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②正确,“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体现了此观点。人的意识不能直接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而是要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故③错误,④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选C。易混点二:误认为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意识具有反作用,意识的反作用要依赖于物质手段与条件,精神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但并不是直接派生出物质力量。[矫正训练2]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看着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故事蕴含的哲理是()A.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C.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控作用,B符合题意入选;精神的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物质力量,A表述错误;联系是客观的,人不能随意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C表述错误;只有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才具有指导作用,D表述错误。命题点1意识活动的特点1.(2019·江苏高考)两条小鱼遇到一条大鱼,大鱼打招呼道:早上好,孩子们,这水怎么样?两条小鱼继续游了一会儿,终于,其中一条忍不住问另一条:什么是水?……不少人就像故事中的小鱼一样,生活在社会的“水”中太长时间,已不知道“水”是什么。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A.认识具有无限性B.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认识具有反复性D.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答案D解析题干中的比喻说明我们很多人就像小鱼一样,生活在社会中却不注重对社会的认识,体现了意识的自觉选择性,D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不出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也体现不出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A、B、C不符合题意。2.(2018·北京高考)“窗含西岭千秋雪”“玉窗五见樱桃花”。中国传统建筑中窗的设计,巧妙之处在于可以引进阳光、空气,为居室主人呈现大自然的馈赠,借助窗外的空间美,人的心灵之窗也被打开,“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下列选项正确的有()①“窗”“景”“情”之间是本质的必然的联系②借窗生景的设计体现了征服自然的天人合一理念③窗与景、景与诗、诗与情的交融体现了人的创造性④窗的设计体现了内与外、近与远、有限与无限的和谐统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作用。“窗”“景”“情”之间的联系是现象的联系,故①错误。借窗生景的设计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而不是征服自然,排除②。借窗生景、借景言诗、借诗寓情,体现了人的创造性,故③正确。窗的设计将窗外之美与室内之人融合在一起,体现了内与外的结合;远处中的雪,近处的樱桃花,体现了近与远的统一;窗的设计在无限的世界中选取有限的事物,坚持了有限和无限的统一,故④正确。3.(2017·天津高考)内蒙古兴隆沟遗址出土的陶人,是目前所知形体最大、形象最逼真、表情最丰富的红山文化整身陶塑人像。专家依据发现陶人的区域、供奉的房间以及服饰佩戴,确定这尊陶人的身份是红山文化晚期的巫者或王者,并将其称为“中华祖神”。这一研究成果反映了()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可以揭示历史之谜B.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一个理想的事物C.人的认识受自身立场、观点、方法等因素的制约D.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意识活动的特征。专家依据发现陶人的区域、供奉的房间以及服饰佩戴,确认这尊陶人的身份是红山文化晚期的巫者或王者,这反映了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通过“思维的眼睛”可以揭示社会历史之谜,A正确;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践创造一个理想的事物,B错误;材料未体现认识的主体差异性,C排除;材料中的研究成果不涉及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D排除。故答案选A。命题点2意识的能动作用4.(2017·江苏高考)20世纪80年代初,法国科学家首次用实验证实了“量子纠缠”现象的存在。科学家们设想,如果把“量子纠缠”原理用于通信,将极大提高通信的安全保密程度。为此,我国积极开展相关应用研究,并于2016年8月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这表明()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C.客观物质世界是科学精神和理念的外现D.人们可以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意识的能动性特征。材料没有体现意识的内容及其方法论要求,A、B排除;C属于唯心主义观点,错误;科学家们设想利用“量子纠缠”原理提高通信安全保密程度,我国科学家在积极开展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这表明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们可以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D正确。故答案选D。5.(2016·全国卷Ⅱ)《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观点正确的是()①老马的识途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②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③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④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老马的识途功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①错误;老马之“智”是动物的本能活动,不能说源于实践,人之“智”可以说源于实践,因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主体是人,故④错误。②正确且符合题意。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正是人比动物的高明之处,说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③正确。故正确答案为C。6.(2016·江苏高考)俗话说:“人闲百病生。”医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这种激素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抵御外界的不良刺激和疾病的侵袭。这说明()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之中B.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D.物质是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作用。题干的主旨是人的精神状态可以影响人的生理健康,这表明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C正确。A、B、D正确,但与题意不符。7.(2019·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要求。走进北京市西胡林村、天津市六街村等传统村落,我们能够欣赏风格独特的民居建筑、丰富多样的村镇空间格局,品味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俚语方言、家风家训、乡约乡规、民情风俗,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韵味。传统村落承载着绚丽多彩的农耕文化,寄托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情感记忆和绵远乡愁,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不少传统村落因缺少产业支撑,医疗、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导致人口流失严重,甚至出现“空心化”;古民居、古建筑得不到及时修缮和维护,自然毁损严重;传统工匠越来越少,传统建筑工艺、传统艺术日渐失传;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无视传统村落的自然、历史、文化等个性化特征而盲目拆旧建新、拆真建假,对传统建筑、历史风貌造成破坏性影响,导致“千村一面”。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村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2012年以来,我国大部分传统村落已被列为保护对象。(注: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保护、传承和利用传统村落需要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意识。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对此加以说明。答案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增强文化自觉,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更加自觉地加以保护和传承;克服错误观念,避免破坏性开发,把保护、传承与利用有机统一起来。解析本题首先要回答意识能动作用原理,然后再结合材料,从正、反两个方面作答。正确方面:要增强文化自觉,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更加自觉地加以保护和传承;错误方面:要克服错误观念,避免破坏性开发,把保护、传承与利用有机统一起来。8.(2015·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要求。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答案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抗战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抗战精神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斗志,增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国力弱、武器装备落后等困难,坚持持久抗战,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知识。解答时首先应明确意识能动作用的两个层次,然后分析材料,明确抗战精神产生于伟大的抗日战争之中,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的抗战起着激励、激发和鼓舞作用,由此得出材料强调了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考点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1防止两种错误倾向,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宿命论”,夸大规律的客观性,认为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二是“唯意志论”,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规律的客观性。2通过图表法准确把握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含义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怎样做①做事情要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尊重客观规律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意义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不是要做到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前者是唯物的,后者是唯心的。2从实际出发≠从事实出发,因为实际往往是多个事实的有机统一。3从实际出发中的实际,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要在动态中把握。4不能认为物质和意识不可分,前者可以脱离后者存在,后者不可以脱离前者而存在。1.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剖析: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规律。2.我们要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剖析:我们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剖析:客观实际是出发点。4.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前提和基础。(×)剖析: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5.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是相互制约的关系。(×)剖析: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但主观能动性不能制约客观规律。易混点一:不能割裂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矫正训练1]为解决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问题,从50年代起,政府就组织专家对南水北调进行勘察和可行性研究,相继攻克了调水工程中的诸多世界级技术难题。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经竣工,北京与南阳共饮一江水已经变成现实。由此可见()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②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是顺利开展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③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④人们能够创造条件摆脱规律的制约,造福人类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国家对南水北调工程进行了长期的勘察和可行性研究,并攻克了许多世界性的技术难题,这是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②③正确;尊重客观规律是人们做好工作的前提,①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人们要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而不能摆脱规律的制约,④错误。故选C。易混点二:错误认为“要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矫正训练2]中共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积极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各方面工作取得新成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打开新局面。这蕴含的辩证唯物论道理是()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③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④坚持客观与主观的统一,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A.②④B.②③C.①④D.①③答案D解析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①正确;各方面的工作取得新成效,党和国家事业打开新局面,说明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③正确;②不属于唯物论道理,不符合题意;我们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错误。故选D。命题点1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1.(2017·全国卷Ⅰ)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①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②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出发点③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④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联系的多样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体现了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①正确;“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体现了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④正确;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出发点,②错误;认识事物要遵循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方法,③错误且材料未体现。故答案选B。2.(2015·广东高考)哲人说:“给我宁静吧,让我接受我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吧,让我去改变我能改变的;给我智慧吧,让我分辨出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②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③哲学可为生活提供指导④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让我接受我不能改变的”“让我去改变我能改变的”体现了②;“给我智慧吧,让我分辨出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体现了③;①说法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④说法错误,世界是客观的,不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故选C。3.(2014·山东高考)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近年来,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握并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对象国资源,充分考虑其文化传统、消费习惯、审美标准,推出了越来越多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精品。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是如何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答案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尊重客观规律的表现;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对象国的资源和条件,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推出了越来越多的文化精品。解析本题考查生活与哲学模块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要求学生通过审读材料对应知识点作答。把握并顺应必然趋势,对应了尊重客观规律;充分考虑文化传统、消费习惯等,对应了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出越来越多的文化精品,对应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命题点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4.(2019·全国卷Ⅰ)漫画(如图)主要讽刺了()①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现象②脱离生活实际而拘泥于书本知识的现象③否认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的现象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