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郴州市2023年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高二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试题卷共10页。有四道大题,共23道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该试题卷的指定位置上,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3、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作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生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音乐批评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标准呢?对任何一个艺术作品要考虑其对听众、读者的社会效益,同时也要考虑其审美价值。社会效益对音乐来说,应该包括对听众以及整个社会所带来的精神上的影响。用常话来说,就是是否有助于提升人的思想境界:更放大一些,是否能对伦理、道德、政治甚至整个社会意识形态产生积极的影响。由于音乐可引起人们的情绪、情感、趣味、思想等方面的变化,进而影响人们的生活、行为,影响到社会风气、社会观念。因此,音乐批评不可避免地要考虑社会效益。从历史上看,不论哪个时代、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哪个阶级都会考虑音乐的这种作用与功能。这样看来,单纯“为音乐而音乐”的说法,是不能立足的,也是不存在的。由于历史、地区、民族等不同,因此,人们对同一部音乐作品的社会效益会产生不同的判断,是可以理解的。另外,评价标准,会由于历史的发展而产生变化。因为有些作品在当时所具有的社会功能、社会效果,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成为遗迹。当后人从自己的时代的意义上去理解这些音乐时,评价标准便发生了变化我们认为,以音乐的社会效益作为判断的标准时,对于历史作品,既要看到它在当时的有益、无益作用,尊重历史实际,而又要观察其当前的时代作用,才能比较全面地评价它们。与社会效益同样应被考虑的是音乐的艺术审美价值。音乐审美价值的判断极为复杂。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的是,审美有没有一个客观标准?当然,这客观标准也是因历史情况的不同而有适当的变化的。其实,存在客观标准,那就是实践的检验,即由长期的历史实践而形成的音乐传统。它是经过多年逐步产生,在音乐艺术中保留下来的一种基本评价标准。因为传统之所以能成为传统,就意味着,它是最为音乐艺术家所公认,并已被历史实践证明“美”的创造规律。在对现代音乐做审美判断时,人们主要是从形式美,以及内容与形式是否完美结合起来衡量音乐。形式美在音乐中的主要表现,如果简单归纳一下,不外乎三点:音乐的形式是否合乎多样的统一;音乐语言的运用是否生动;音乐的内在逻辑是否通顺,结构布局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发展的动力及良好的结束等。从感性的角度进行审美判断,人们主要是看作品是否具有感染力,是否能让人得到审美愉悦和审美满足。按照音乐的传统,形式及形式美的构成均有一定法则可遵循,因而是可以作出较客观的判定的。但是,问题在于传统是大家所习惯、所熟悉的,完全依据传统,美则美矣,新意就缺乏了,作曲家的独创性也不见了。创新是另一个重要审美判断标准。创新不仅包括音乐语言的创新,音乐表现手段的创新,更在于立意的创新。然而创新可能就违反传统判断的标准,如果看看史料,会发现诸如此类的情况很多。可见仅从传统观点来判断作品的艺术质量仍是不可靠的,传统也是在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批评的标准同样在不断演变。大体来说,注意到传统而又不拘泥于传统是进行审美判断的重要方面。所以我们既不能采取僵化、保守的立场,也不能单纯从“新”着眼。这才是比较妥善的方法。(摘编自叶纯之《音乐美学十讲》)材料二:孔子擅长音乐,能歌,能琴,但他最看重的从不是音乐的技巧,而是内在的诚意。“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他认为音乐的艺术形式只是细枝末节,内在的恭敬和仁爱才是它的大端。弟子记录孔子“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如果某一天因为吊丧而哭过,那么当天他就绝不会再唱歌。若问为何如此?无他,但因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能够深刻共情他人也。到了春秋时期,开始礼崩乐坏,鲁国贵族季平子堂而皇之使用天子标准的“八佾”(六十四人的舞蹈),孔子对他的僭越行为相当愤怒,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意思是连这样不合礼制的事情都能做得出来,还有什么做不出的呢?当然,除了对贵族所用礼乐的关注,孔子也充分重视音乐对普通百姓的影响,他曾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他的学生子游在武城做官施行乐教,孔子来到武城“闻弦歌之声”,对子游的做法十分赞许。孔子对音乐是有选择的。《礼记》中强调,先王制礼作乐并不是为了满足人们口腹耳目等感官欲望,而是教导人们培养正确的好恶之心,返回到做人的正道中来。孔子主动承担的重大使命就是在礼崩乐坏的时代里去修正那些不正的礼乐——他说“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认为郑国的靡靡之音扰乱了雅正的音乐。“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事实上,孔子从道德重建、提倡和推行礼乐教化入手,不但以此作为办学兴教的指导理念,而且将礼乐教化提升到国家文化治理战略的高度。音乐,伴随了孔子的一生。在他百年身后,孟子评价“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摘编自2023年8月车凤《金声玉振:孔子的音乐人生》)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音乐批评不可避免地要考虑社会效益,从历史上来看,无论从哪个维度都不存在单纯的“为音乐而音乐”的说法。B.音乐传统是经历长期的历史实践而形成的,最被音乐艺术家公认的,并被历史实践证明的“美”的创造规律。C.孔子“哭则不歌”,是因为他能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能深刻共情他人,这也使得他最看重的是音乐内在的恭敬和仁爱。D.孔子认为音乐对普通百姓有重要教化功能,并着手推行礼乐教化,同时他还将礼乐教化提升到国家文化治理战略的高度。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详细阐述了音乐批评的内涵及标准,认为音乐有助于提升人的思想境界,甚至对整个社会意识形态产生积极效果。B.材料一认为音乐创新由音乐语言、表现手段和立意的创新组成的,创新就违反音乐传统,因此音乐批评标准要做出改变。C.材料二举例季平子擅自使用天子标准的“八佾”的事例,用来说明时期春秋是礼崩乐坏的时代,这种僭越行为是不值得推崇的。D.材料一侧重于道理论证,逻辑紧凑清晰,材料二侧重于事例论证,极有效果;分别论述各自的具体观点,论证具体,富有说服力。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主要观点的一项是()A.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B.琴之为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魂,可以辨喜怒,此琴之善者也。C.乐在宗庙,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D.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4.两则材料都对音乐的功效进行了讨论,但行文各有不同。请简要概括两则材料不同的行文脉络。5.请结合下列《我和我的祖国》的歌词与曲谱,根据材料中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其音乐美学。①歌词: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我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依着你的心窝,你用你那母亲的温情和我诉说。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旋涡。我分担着海的忧愁,分享海的欢乐。我亲爱的祖国,你是大海永不干涸,永远给我,碧浪清波,心中的歌。②曲谱:采用的是AB两段体曲式结构,使用明快的大调式,节奏轻快,富有动感,优美大方,温暖明朗,更适合大众传唱。【答案】1.C2.D3.C4.①材料一:采用总分结构,首先提出问题,讨论音乐批评的标准的内容。然后横向论证,从社会效益、审美价值方面来详细阐述音乐批评的标准。②材料二:采用分总结构,首先讲述孔子对待音乐的态度,更看重音乐背后的诚意,其次阐述孔子重视音乐对百姓的教化功能,接着论证孔子音乐是有选择的,并最终将礼乐教化提升到国家文化治理战略的高度。最后,借用孟子的话语总评孔子与音乐的关系。5.①本首歌的歌词部分,体现音乐的社会效益:“一刻也不能分割”“紧依着你的心窝”等。表达出人们对祖国的深深依恋;歌词有利于倡导人们为祖国积极做贡献,营造共建和谐中国的良好社会风气。②体现音乐的艺术审美价值之形式美,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本首歌曲配合明快的大调式,采用AB两段体曲式结构。歌词整齐且富有韵律,语言生动活泼,内在逻辑联系通顺,结构布局合理等,富有感染力,让人们得到审美愉悦和审美满足感,有助于大众传唱与传播。③体现音乐的艺术审美价值之创新,既注意到了传统,也关注了创新:本周歌曲既对传统音乐有传承,发扬音乐的教化功能,教导人们向善,歌颂和热爱祖国;又有所创新,曲调选择,更符合时代乐曲的特色,立意有创新,将个人放在国家大发展中来歌颂。【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这也使得他最看重的是音乐内在的恭敬和仁爱”错误,材料二第一段提到“但他最看重的从不是音乐的技巧,而是内在的诚意”,选项说法张冠李戴;另外,原文说的是孔子“认为音乐的艺术形式只是细枝末节,内在的恭敬和仁爱才是它的大端”,与“他能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能深刻共情他人”没有因果关系。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详细阐述了音乐批评的内涵及标准”错误,材料一并没有详细阐述其内涵。B.“创新就违反传统判断标准”错误,说法绝对,原文“然而创新可能就违反传统判断的标准”可知,“违反传统判断标准”只是一种“可能”,而非必然。C.“举例季平子擅自使用‘八佾'的事例”,是用来论证“孔子对贵族使用礼乐的关注,坚决维持礼乐之制”,且“这种僭越行为是不值得推崇的”,这是孔子的观点,而非作者的。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主要观点是阐述孔子看重音乐的内在价值“仁爱”,肯定礼乐教化功能。A.阐释音乐的本质内涵是人的内心对客观外物的感受,并区分了“声”“音”的概念。B.讲述的是弹琴奏乐带来的作用,可观察风土人情,可感动人心,可抒发个人情感。C.强调音乐是治理国家、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最适合支撑材料二的主要观点。D.阐述了音乐与政治时局的相通的特点。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一:采用总分结构,第一段提出问题“音乐批评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标准呢”,第二到四段从社会效益角度谈音乐批评的标准。第五到九段从审美价值方面来详细阐述音乐批评的标准,包括形式美角度、感性的角度、创新角度。因为文章题目是《音乐美学十讲》,所以对审美价值介绍的篇幅较长。材料二:介绍“孔子的音乐人生”。第一段介绍孔子的音乐观“内在的恭敬和仁爱才是它的大端”。第二段举了鲁国贵族季平子和孔子弟子子游治理武城的事例,解释孔子音乐观产生的背景“春秋时期,开始礼崩乐坏”,初次谈到礼乐的教化作用。第三段是音乐观的进一步发展,“将礼乐教化提升到国家文化治理战略的高度”,结尾进行总结、评价。采用的是分总结构。【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分析其音乐美学”,所采用的角度,主要在材料一的两个分论点:社会效益、审美价值。审美价值又可以从形式美角度、感性的角度、创新角度去谈。曲谱体现音乐的艺术审美价值之形式美,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歌词中的主题“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体现的是音乐的教化功能,就是材料一论证的“社会效益对音乐来说,应该包括对听众以及整个社会所带来的精神上的影响。用常话来说。就是是否有助于提升人的思想境界:更放大一些,是否能对伦理、道德、政治甚至整个社会意识形态产生积极的影响。由于音乐可引起人们的情绪、情感、趣味、思想等方面的变化”,具体体现在歌词里就是涵育深厚的爱国情感。从创新上看,“创新不仅包括音乐语言的创新,音乐表现手段的创新,更在于立意的创新”。这首歌的歌词清新柔美,手法上大量的比喻、意象的堆叠、画面的描绘,更容易走进听者心灵,在感受美的同时,引导人心向善,发扬了音乐的教化功能。(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竞选州长【美】马克·吐温几个月之前。我被提名为纽约州州长候选人。代表独立党与斯坦华脱·勒·伍福特先生和约翰·特·霍夫曼先生竞选。我总觉得自己有超过这两位先生的显著的优点,那就是我的名声好,而且诚实可信。早餐翻阅报纸时,看到这样一段消息,说实在话,我以前还从来没有这样惊慌失措过:“伪证罪——那就是1863年。在交趾支那的瓦卡瓦克。有34名证人证明马克·吐温先生犯有伪证罪。他企图侵占一小块香蕉种植地。那是当地一位穷寡妇和她那群孤儿靠着活命的唯一资源。现在马克·吐温先生既然在众人面前出来竞选州长,那么他或许可以屈尊解释一下事情的经过。他愿意这样做吗?”我当时惊愕不已!竞有这样一种残酷无情的指控。我从来就没有到过交趾支那!我从来没听说过什么瓦卡瓦克!我也不知道什么香蕉种植地,正如我不知道什么是袋鼠一样!接着是《新闻报》,登了这样一段话:“需要查清——是否请新州长候选人向急于等着要投他票的同胞们解释一下以下一件小事?那就是吐温先生在蒙大那州野营时。与他住在同一帐篷的伙伴经常丢失小东西。后来这些东西一件不少地都从吐温先生身上或“箱子”(即他卷藏杂物的报纸)里发现了。大家为他着想。不得不对他进行友好的告诫。在他身上涂满柏油,粘上羽毛,叫他坐木杠,把他捧出去。并劝告他让出铺位,从此别再回来。他愿意解释这件事吗?”难道还有比这种控告用心更加险恶的吗?我这辈子根本就没有到过蒙大那州呀。于是。我开始变得一拿起报纸就有些提心吊胆起来。正如同你想睡觉时拿起一床毯子,可总是不放心,生怕那里面有条蛇似的。有一天。我看到这么一段消息。“谎言已被揭穿!——根据五方位区的密凯尔·奥弗拉纳根先生、华脱街的吉特·彭斯先生和约翰·艾伦先生三位的宣誓证书,现已证实:马克·吐温先生曾恶毒声称我们尊贵的领袖约翰·特·霍夫曼的祖父曾因拦路抢劫而被处绞刑一说,纯属粗暴无理之谎言,毫无事实根据。他毁谤亡人,以谰言玷污其美名,用这种下流手段来达到政治上的成功,使有道德之人甚为沮丧。”其次一条引起我注意的新闻是这样的:“有人见到,昨晚有一个人喝得酩酊大醉,摇摇晃晃地走进吐温先生下榻的旅馆。独立党人责无旁贷须证明那个醉鬼并非马克·吐温本人。”这是不可思议的,绝对地不可思议。我已经有整整三年没有喝过啤酒、葡萄酒或任何一种酒了。不久,共和党的主要报纸“宣判”我犯了大规模的贿赂罪,而民主党最主要的报纸则把一桩大肆渲染敲诈案件硬“栽”在我头上。这时候舆论哗然,纷纷要我“答复”所有对我提出的那些可怕的指控。这就使得我们党的报刊主编和领袖们都说,我如果再沉默不语,我的政治生命就要给毁了。好像要使他们的控诉更为迫切似的,就在第二天,一家报纸登了这样一段话:“明察此人!独立党这位候选人至今默不吭声。因为他不敢说话。对他的每条控告都有证据,并且那种足以说明问题的沉默一再承认了他的罪状,现在他永远翻不了案了。独立党的党员们。看看你们这位候选人吧!看看这位声名狼藉的伪证犯!这位蒙大那的小偷!这位盗尸犯!好好看一看你们这个具体化的酒疯子!你们这位肮脏的贿赂犯!你们这位令人恶心的讹诈犯!你们盯住他好好看一看,好好想一想——这个家伙犯下了这么可怕的罪行,得了这么一连串倒霉的称号,而且一条也不敢予以否认,看你们是否还愿意把自己公正的选票投给他!”我无法摆脱这种困境,只得深怀耻辱,准备着手“答复”那一大堆毫无根据的指控和卑鄙下流的谎言。但是我始终没有完成这个任务,因为就在第二天有一家报纸登出一个新的恐怖案件。再次对我进行恶意中伤,说因一家疯人院妨碍我家的人看风景,我就将这座疯人院烧掉。把院里的病人统统烧死了,这使我万分惊慌。接着又是一个控告。说我为了吞占我叔父的财产而将他毒死,并且要求立即挖开坟墓验尸。这使我几乎陷入了精神错乱的境地。在这些控告之上,还有人竟控告我在负责育婴堂事务时雇用老掉了牙的、昏庸的亲成给育婴堂做饭。我拿不定主意了——真的拿不定主意了。最后,党派斗争的积怨对我的无耻迫害达到了自然而然的高潮:有人教唆九个刚刚在学走路的包括各种不同肤色、穿着各种各样的破烂衣服的小孩。冲到一次民众大会的讲台上来,紧紧抱住我的双腿。叫我爸爸!我放弃了竟选。我降下旗帜投降。我不够竞选纽约州州长运动所要求的条件,所以,我呈递上退出候选人的声明。并怀着痛苦的心情签上我的名字:“你忠实的朋友,过去是正派人,现在却成了伪证犯、小偷、盗尸犯、酒疯子、贿赂犯和讹诈犯的马克·吐温。”(有删改)材料二:马克·吐温在“对美国最有影响的人物”评选中排名第16位,被称为“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他之所以在美国发展史上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因为他的绝大多数作品贴近现实、反映现实却又高于现实。他结合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深入地挖掘社会中的各种人情世故。用敏锐的观察力对当时美国社会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再用他独特的幽默的表达方式创作出读者喜闻乐见的作品。而这些轻松易懂的作品却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黑暗人性和社会的阴暗面展现出来。让他的作品更有批判的力道。他的作品是美国社会的一面镜子。(节选自赵心放《马克·吐温为什么被人们称为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我”是小说中的人物,他把一切都往好处想,然而当遇到挫折的时候,就会感觉无所适从。再加上胆小懦弱,经济地位低下。因而竞选失败。B.小说虽然没有描写“我”和竞选对手的直接对话,但是小说中的若干细节能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竞选过程的激烈、竞选对手的冷酷无情。C.报纸刊登“吐温先生对交趾支那伪证案一事一直发人深省地保持缄默”表明“我”可能确实存在劣迹。其实与对手并无本质上的差别。D.“我”个人觉得自己的名声还好而参加州长竞选,但最终却被选民安上了各种罪名,不得不退出竞选。这种黑白颠倒,具有极大的讽刺效果。7.下列对小说相关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通过自我独白来呈现故事情节,第一人称“我”的使用,使叙述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了作品和读者之间的距离,让人体会十分深刻。B.小说以戏谑夸张的漫画式手法,描写了马克·吐温先生在竞选中的经历,故事虽然很简单,但情节设计巧妙,扣人心弦,极富戏剧性。C.巧用称谓变换由最初的“马克·吐温”到“伪证犯”“小偷”“盗尸犯”等称呼的变换,层层递进,把对手步步紧逼的形象刻画出来了。D.小说没有通过人物正面冲突的描写来刻画形象,却设有精妙的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几则穿插使用的引文,暗线是“我”的心理变化。8.小说主要情节由新闻片段组成,试分析其作用。9.有人说马克·吐温的作品是美国社会的一面镜子。这篇选文照见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及材料二的评论简要分析。【答案】6.B7.C8.①情节结构:推动情节发展,引出“我”的心理变化过程;②人物塑造:揭示竞争对手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卑鄙行径;③小说主题:辛辣地讽刺了美国宣扬的所谓“民主竞选”制度;④艺术效果:看似真实,实则荒诞,产生了强烈的讽刺效果。9.①下流的政客为了赢得竞选不择手段,虚伪欺骗,毫无道德。小说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挖掘出了美国选举制度的腐败与黑暗,思想极为深刻,它揭露了美国所谓“民主”的选举制度的黑暗内幕,暴露了资本主义选举制度的虚伪性;

②媒体本身的职责应该是报道事实的真相,让广大民众了解社会各方面的信息,但它们却被政客把持,罔顾事实,信口雌黄,成为竞选斗争的工具。声称的“言论自由”是如此虚伪,主人公的遭遇将美国社会宣扬的“民主和自由”彻底否定;

③竞选过程中人为操纵,政府监管缺失,没有公信力,竞选变成各政客们争权夺利的一场骗人的游戏。作品内容贴近现实,犹如美国社会的一面镜子,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黑暗人性和社会的阴暗面展现出来,极具批判的力道。

【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就会感觉无所适从。再加上胆小懦弱,经济地位低下。因而竞选失败”错误。“竞选失败”的原因概述错误。“你忠实的朋友,过去是正派人,现在却成了伪证犯、小偷、盗尸犯、酒疯子、贿赂犯和讹诈犯的马克·吐温”可知,小说中的“我”失败的原因是对手的污蔑和诋毁。C.“可能确实存在劣迹。其实与对手并无本质上的差别”错误。结合文中语句“我从来就没有到过交趾支那!我从来没听说过什么瓦卡瓦克!我也不知道什么香蕉种植地,正如我不知道什么是袋鼠一样”,再联系整篇文章内容分析可知,“我”并无这样的劣迹,这是毫无根据的指控,是政党竞选攻击对手的阴险手段。而“我无法摆脱这种困境,只得深怀耻辱,准备着手‘答复’那一大堆毫无根据的指控和卑鄙下流的谎言。但是我始终没有完成这个任务”是“我”缄默的原因。D.“被选民安上了各种罪名”错误。依据小说中发表在报纸上的诋毁的舆论是出自对手,是政敌收买新闻报纸大肆宣扬诬陷的罪责,而不是选民给我的罪名。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层层递进”错误。小说中对手为“我”安置的罪名属于并列的关系,相互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属于各个不同的内容。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由小说“说实在话,我以前还从来没有这样惊慌失措过”“我当时惊愕不已!竞有这样一种残酷无情的指控”“我开始变得一拿起报纸就有些提心吊胆起来”“只得深怀耻辱”“我放弃了竟选。我降下旗帜投降”可知,推动情节发展,引出“我”的心理变化过程;由小说“他企图侵占一小块香蕉种植地”“在他身上涂满柏油,粘上羽毛,叫他坐木杠,把他捧出去”“独立党人责无旁贷须证明那个醉鬼并非马克·吐温本人”“并且那种足以说明问题的沉默一再承认了他的罪状,现在他永远翻不了案了”“党派斗争的积怨对我的无耻迫害达到了自然而然的高潮:有人教唆九个刚刚在学走路的包括各种不同肤色、穿着各种各样的破烂衣服的小孩。冲到一次民众大会的讲台上来,紧紧抱住我的双腿。叫我爸爸”可知,揭示竞争对手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卑鄙行径;由小说“我呈递上退出候选人的声明。并怀着痛苦的心情签上我的名字:‘你忠实的朋友,过去是正派人,现在却成了伪证犯、小偷、盗尸犯、酒疯子、贿赂犯和讹诈犯的马克·吐温。’”可知,辛辣地讽刺了美国宣扬的所谓“民主竞选”制度;由小说“有34名证人证明马克·吐温先生犯有伪证罪。他企图侵占一小块香蕉种植地”“我从来没听说过什么瓦卡瓦克!我也不知道什么香蕉种植地”“看看你们这位候选人吧!看看这位声名狼藉的伪证犯!这位蒙大那的小偷!这位盗尸犯!好好看一看你们这个具体化的酒疯子!你们这位肮脏的贿赂犯!你们这位令人恶心的讹诈犯!”“我无法摆脱这种困境,只得深怀耻辱”可知,看似真实,实则荒诞,产生了强烈的讽刺效果。【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意蕴的能力。由材料一“难道还有比这种控告用心更加险恶的吗?我这辈子根本就没有到过蒙大那州呀”“对他的每条控告都有证据,并且那种足以说明问题的沉默一再承认了他的罪状,现在他永远翻不了案了”“最后,党派斗争的积怨对我的无耻迫害达到了自然而然的高潮:有人教唆九个刚刚在学走路的包括各种不同肤色、穿着各种各样的破烂衣服的小孩。冲到一次民众大会的讲台上来,紧紧抱住我的双腿。叫我爸爸!”可知,下流政客为了赢得竞选不择手段,虚伪欺骗,毫无道德。小说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挖掘出了美国选举制度的腐败与黑暗,思想极为深刻,它揭露了美国所谓“民主”的选举制度的黑暗内幕,暴露了资本主义选举制度的虚伪性;由材料一“接着是《新闻报》,登了这样一段话”“不久,共和党的主要报纸‘宣判’我犯了大规模的贿赂罪,而民主党最主要的报纸则把一桩大肆渲染敲诈案件硬‘栽’在我头上”“这就使得我们党的报刊主编和领袖们都说,我如果再沉默不语,我的政治生命就要给毁了”“因为就在第二天有一家报纸登出一个新的恐怖案件。再次对我进行恶意中伤”可知,媒体无良,为党派把持,罔顾事实,信口雌黄,成为竞选斗争的工具。声称的“言论自由”是如此虚伪,主人公的遭遇将美国社会宣扬的“民主和自由”彻底否定;由材料一“我当时惊愕不已!竞有这样一种残酷无情的指控”“难道还有比这种控告用心更加险恶的吗?”“则把一桩大肆渲染敲诈案件硬‘栽’在我头上”“你忠实的朋友,过去是正派人,现在却成了伪证犯、小偷、盗尸犯、酒疯子、贿赂犯和讹诈犯的马克·吐温”和材料二“这些轻松易懂的作品却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黑暗人性和社会的阴暗面展现出来。让他的作品更有批判的力道。他的作品是美国社会的一面镜子”可知,竞选过程中人为操纵,没有公正,道德缺失。竞选是各党派争权夺利的一场骗人的游戏。作品内容贴近现实,犹如美国社会的一面镜子,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黑暗人性和社会的阴暗面展现出来,极具批判的力道。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材料一: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度所欲出。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①、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鸮飞入贾生舍。楚人命鸮曰“鵩”。贾生既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鵩鸟赋》。后岁余,贾生征见。拜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时年三十三矣。(节选自《屈原贾生列传》)材料二: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跃然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节选自苏轼《贾谊论》)注①:绛,指绛侯周勃。灌,指颍阴侯灌婴。10.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诏令[A]议下[B]诸老先生[C]不能言[D]贾生尽为之[E]对[F]人人各如其意[G]所欲出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征”,皇帝征召称“征”,“征辟制”是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B.“害”,指暗害,与《屈原列传》中“争宠而心害其能”的“害”词义不同。C.“雌雄”比喻胜败、高下,与“安能辨我是雄雌”的“雄雌”是不一样的。D.“为”,其意为“向、对”,与“不足为外人道也”的“为”的用法一样。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河南郡守吴公因政绩为天下第一,故被任命为廷尉,吴公趁机向皇帝推荐了精通诸子百家的贾谊,汉文帝于是召贾谊为博士。B.贾谊能有效奏对文帝下令讨论问题,汉文帝非常欣赏他,一年之中破格提拔他为太中大夫,贾谊提出了一系列的革新主张。C.当汉文帝准备提拔贾谊为公卿之位时,周勃等人嫉妒他,说他年轻学浅,只想独揽大权,会弄糟政事,贾谊因而被贬到长沙。D.苏轼认为周勃、灌婴等人在刘氏、吕氏的争斗中起了决定性作用,高帝和他们这种君臣遇合的深厚情分如父子兄弟般情谊。13.同样是写贾生,司马迁和苏轼态度不同,结合文段简要分析。14.把下面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2)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原列传》)【答案】10.BDF11.B12.D13.①司马写贾生,其一,他个人主观意愿强烈,他爱惜贾生,饱含深情。其二,司马迁产生共情,因为他和贾谊的遭遇有相似处,同样是才高气盛,忠诚但却遭受不幸,所以他表面上写贾谊,实际上也在写他自己。②苏轼写贾生,比较客观。主要有指出他的不足,比如处理上下级关系,比如气量和见识。14.(1)孔子说: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质兼备,配合恰当,这才是君子。(2)人处于困窘没有出路的时候就会追念根本,所以到了极其辛劳疲倦困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遇到疾病痛苦或忧伤悲痛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每次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诏令议下”是动宾短语,故应在B处断开;“诸老先生”与后面的“不能言”构成主谓结构,句子结构完整,故在D处断开;“对”在此为回答之意,且“人人”应指的是前面提到的“诸老先生”,作后面句子的主语,故应在F处断开。故BDF三处要断句。【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及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B.错误。“害”,指嫉妒。句意: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C.正确。“雌雄”,比喻胜败、高下。/雄性和雌性。句意:决定过吕、刘两家胜败的命运。/怎能辨别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D.正确。“为”,向、对。句意:怎么能在顷刻之间就突然对人痛哭起来呢?/(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高帝和他们这种君臣遇合的深厚情分如父子兄弟般情谊”中“高帝”的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二“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意思是“周勃曾亲手持着皇帝的印玺献给汉文帝,灌婴曾联合数十万兵力,决定过吕、刘两家胜败的命运,他们又都是汉高祖的旧部”,这里是说周勃等人是高帝的旧部,是他们将印玺献给了汉文帝,故应是文帝和他们这种君臣遇合的深厚情分如父子兄弟般情谊。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分析司马迁写贾生要从司马迁的亲身经历分析,可从两方面进行概括总结。第一方面,《屈原贾生列传》中提到贾生时,处处是对他的赞扬,如“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度所欲出”“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文字中主观意愿强烈,他爱惜贾生,饱含深情。第二方面,司马迁和贾谊的遭遇有相似处,他侍奉汉武帝,原来也受信任,他自己也“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力”为主上服务。不料在李陵事件上却受到极不公正的惩罚。他和李陵本无交情。李陵被俘投降时,他因李陵平素颇有“国土”之风,又因李陵被俘前,只凭五千人的兵力,就跟匈奴数十万兵力连战十余天,转战千余里,最后才因失尽道穷,救兵不至被俘,就揣想李陵也许是想暂时保全自己,然后再找机会报答汉朝。加上他又看不惯那满朝文武的丑态,当李陵未被俘以前,看到武帝高兴,就争着奉觞上寿,现在李陵投降,看到武帝恼怒,就又争说李陵的坏话,于是就想为李陵说几句公道话。这一来,就触怒了武帝,被下狱治罪,被处以腐刑。贾谊则是“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同样是才高气盛,忠诚但却遭受不幸,所以他表面上写贾谊,实际上也在写他自己。苏轼写贾生,比较客观。苏轼首先从其处理上下级关系上分析,“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就是说如果他要处理这种关系的话,不出十年,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再从气量和见识方面进行分析,“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跃然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表明如果他身处逆境时能够默默地等待形势的变化,而不是经常感伤哭泣,自我摧残,就会是另一番天地了。【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质”,质朴,朴实;“史”,虚饰浮夸;“文质彬彬”,文质兼备,配合恰当。(2)“穷”,困窘没出路;“倦极”,疲倦困苦;“惨怛”,忧伤、悲痛。参考译文:材料一: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汉孝文帝刚即位时,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于是就征召他担任廷尉。吴廷尉就推荐贾谊年轻有才,能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这样,汉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当时贾谊二十有余,在博士中最为年轻。每次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汉文帝也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贾谊认为从西汉建立到汉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应该改正历法、变易服色,订立制度决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他草拟了各种仪法。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等事,这都是贾谊的主张。于是汉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就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把政事弄得一团糟。”此后,汉文帝于是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贾谊辞别前往长沙赴任,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贾谊在担任长沙王太傅的第三年,一次有一只鸮鸟飞进他的住宅。楚国人把鸮叫做“鵩”。贾谊被贬来到长沙,而长沙又地势低洼,气候潮湿,所以自认为寿命不长,悲痛伤感,就写下了一篇《鵩鸟赋》。一年多之后,贾谊被召回京城拜见皇帝。被任命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汉文帝的小儿子,受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才让贾谊当他老师。几年之后,梁怀王因骑马不慎,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贾谊认为这是自己作太傅没有尽到责任,非常伤心,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死的时候年仅三十三岁。材料二:周勃曾亲手持着皇帝的印玺献给汉文帝,灌婴曾联合数十万兵力,决定过吕、刘两家胜败的命运,他们又都是汉高祖的旧部,他们这种君臣遇合的深厚情分,哪里只是父子骨肉手足之间的感情所能比拟的呢?贾谊不过是洛阳的一个青年,要想使汉文帝在一朝一夕之间,就全部弃旧图新,也真太难了。作为贾谊这样的人,应该上面取得皇帝的信任,下面取得大臣的支持,对于周勃灌婴之类的大臣,要从容地、逐渐地感情深厚地结交他们,使得天子不疑虑,大臣不猜忌,这样以后,整个国家就会按我的主张去治理了,不出十年,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怎么能在顷刻之间就突然对人痛哭起来呢?看他路过湘江时作赋凭吊,心绪紊乱,十分忧郁愤闷,大有远走高飞、悄然退隐之意。此后,终因经常感伤哭泣,以至于短命早死,这也真是个不善于身处逆境的人。谋略一旦不被采用,怎么知道就永远不再被采用呢?不知道默默地等待形势的变化,而自我摧残到如此地步。唉,贾谊真是志向远大而气量狭小,才力有余而见识不足。(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秋雨叹①(其三)杜甫长安布衣谁比数②,反锁衡门③守环堵。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④。【注】①《秋雨叹》组诗共三首,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那一年秋天,下了六十多天雨,庄稼歉收。粮食匮乏,房屋毁坏,民不聊生。当朝宰相杨国忠却找来个别长得好的禾苗向唐玄宗报告说:“雨虽多。不害稼也。”②谁比数:没人关心。③衡门:贫者所居。④仇兆蛰《杜诗详注》中言:“日者君象,土者臣象。”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反锁”写出了诗人闭门不出的生活状态,“环堵”写出了诗人家境的贫困。B.颔联写出了诗人看到稚子在风雨中无忧无虑地奔跑的身影时愉悦的心情。C.颈联借胡雁欲高飞而不能来比喻诗人自己身居困厄不能施展抱负的无奈处境。D.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诗人在雨中寥落的情景,后四句抒发诗人对个人及国事的感慨。16.诗人为什么“叹秋雨”?请结合全诗分析。【答案】15.B16.①因为秋雨让家徒四壁的贫民处境艰难。②因为秋雨让田地中禾苗不长,老农生活无计。③秋雨让大雁难以展翅高飞,暗示在困苦的环境中,诗人自身抱负难以施展。④秋雨象征着动荡的时局和政治环境,诗人感叹君王不理朝政,奸佞当权。【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写出了诗人看到稚子在风雨中无忧无虑地奔跑的身影时愉悦的心情”分析不当,应是以稚子无忧来反衬诗人对民生困苦的时局的担忧。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及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秋雨叹》(其三),该诗首联的上句“长安布衣谁比数”,少陵多有自称“布衣”“野老”之辞,实际是抱负未得施展,理想不能实现的自嘲。而“长安”亦不过客居之地,“反锁衡门守环堵”更是绝望之举,路穷则独守一隅,实也不过是暂时的避世,避开内心纠结无解的困厄。将烦忧锁在门外茫茫世界,门内的心还念念不忘欲与其汇合。“反锁”写出了诗人闭门不出的生活状态,“环堵”写出了诗人家境的贫困。所以一叹秋雨让家徒四壁的贫民处境艰难。“老夫不出长蓬蒿”一句,相比隐居的寂寥,更多是郁郁不平与刻意求静的痛苦。风雨中无忧无虑奔跑嬉戏的孩子反衬诗人对民生困苦的时局的担忧。而此时不出门,田地中的禾苗只能被杂草掩住,不能快速生长。故此二叹,秋雨让田地中禾苗不长,老农生活无计。颈联写外界溢入的雨声和寒意又唤起心中恒久的想法,欲“奋翅起高飞”而复深觉身居此困厄、混沌之世。该联借胡雁欲高飞而不能来比喻诗人自己身居困厄不能施展抱负的无奈处境。此为三叹。尾联诗人用“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指君臣失道的时局,委婉地表达了对皇帝昏庸、奸臣当道的愤懑之情。“泥污后土何时干”一语双关,表面上指希望天气好转,让百姓生活好转,暗指希望奸臣当道的局面尽快结束。尾联寄寓了诗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此为四叹。(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月”是古典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古人常用它抒发情思,在《春江花月夜》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即写思妇愿追随月光传递相思之情;在《将进酒》一文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借月抒怀,劝勉友人珍惜时光,尽情畅饮。(2)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极言庄宗强盛之时天下无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古代诗人常用“沧海”这一意象展现宽阔胸襟,寄托忧思情怀,或抒发离情别绪。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愿逐月华流照君②.莫使金樽空对月③.举天下之豪杰

④.莫能与之争⑤.沧海月明珠有泪⑥.蓝田日暖玉生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要注意的字词有:“逐”“樽”“蜉蝣”“粟”“碣”。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过了两年五四运动发生了。报纸上的如火如荼的记载唤醒了觉新被忘却了的青春。他和他的两个兄弟觉民、觉慧一样贪婪地读着本地报纸上转载的北京消息。他在本城唯一出售新书报的“华洋书报流通处”里买了一本最近出版的《新青年》,又买了两三份《每周评论》。这些刊物里面一个一个的字像火星一样地点燃了他们弟兄的热情。那些新奇的议论和热烈的文句带着一种力量压倒了他们三个人,使他们并不经过长期的思索就信服了。于是《新青年》《新潮》《每周评论》《星期评论》《少年中国》等等都接连地到了他们的手里。每天晚上,他和两个兄弟轮流地读这些书报,有时候还讨论这些书报中所论到的各种问题。他们常常称他做刘半农的“作揖主义”的拥护者。他自己也常说他喜欢托尔斯泰的“无抵抗主义”,就是这样的“主义”把《新青年》的理论和他们这个大家庭的现实毫不冲突地结合起来。它给了他以安慰,使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论,一方面又顺应着旧的环境生活下去。自己并不觉得矛盾。于是他变成了一个有两重人格的人:在旧社会里,在旧家庭里他是一个暮气十足的少爷;他跟他的两个兄弟在一起的时候他又是一个新青年。18.文中加点的词“贪婪”和“压倒”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19.补充语段:如果过分重视书本知识,缺少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大脑会越学习越僵化最后变成了“书呆子”。这就像吝啬的守财奴一样,金钱没直变成价值,反而变成了负担。下面两个句子都有“像……一样”,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1)这就像吝啬的守财奴一样,金钱没有变成价值,反而变成了负担。(2)这些刊物里面一个一个的字像火星一样地点燃了他们弟兄的热情。【答案】18.“贪婪”写出了觉新和他的兄弟对五四运动消息的渴求心理。“压倒”写出了《新青年》等刊物中的观点和语言的巨大力量,使他们信服。19.(1)表类比,将“书呆子”和守财奴进行类比,说明“书呆子”不能将知识转化为价值。(2)表比喻,将进步刊物比喻成火星,说明进步刊物能够点燃热情。【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贪婪”本指贪心并且不满足。本处是说觉新和他兄弟不知满足地读着本地报纸上转载的北京消息,表现出了觉新和他的兄弟对五四运动消息的渴求心理。“压倒”本指在力量或数量上胜过或重要性超过的意思。本处是说进步刊物中的议论和文句具有巨大的力量,让他们信服,所以“压倒”写出了《新青年》等刊物中的观点和语言的巨大力量,使他们信服。【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将“书呆子”不能将知识转化为价值和守财奴不能将金钱转换为价值进行比较,运用了类比的手法,说明“书呆子”不能将知识转化为价值。本句中“像……一样”表比喻,本体为“这些刊物里面一个一个的字”,喻体为“火星”,这些进步刊物“像……一样”,说明进步刊物能够点燃热情。(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中华饮食文化A。历来注重敬畏食物、尊重食物。“吃播”网络主播不顾食物能不能吃完、好不好吃,或超量点菜、或烹饪“黑暗料理”。折射出一种扭曲的食物观。“胡吃海喝”“奇葩烹饪”“暴饮暴食”等直播。看似新奇、有趣,实则①。也有损主播身体健康,不利于改善网络生态、培育社会文明。另类“吃播”造成的食物浪费,会给很多网友传递错误的饮食观念,甚至引发跟风模仿、误导更多消费者。遏制“吃播”浪费。要注重发挥协同效应。当探店主播有可能超量点餐时,餐厅有责任进行适当提醒,②,或者换成半份菜、小份菜。杜绝浪费,按需点餐,“吃播”们B_。享受美味和厉行节约并不矛盾。(1)事实上,“吃播”除了推广美食,(2)更重要的是让大家真正知其不易、食其滋味、念其根源。(3)在视频平台上,有的网络主播品尝三五个小菜,(4)给出一段深入、精到的点评,(5)并且将吃不完的食物打包带走;(6)有的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