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算机网络工程
(3)
马丽
2011-10-15
第一次作业存在的问题
第2题:B类地址,划分6个子网
-问题1:子网划分
■错误:使用主机低位地址划分
■问题2:最大主机IP地址
■错误:没有将第3段剩余的5个bit全部置“1”
■问题3:网络地址
■错误:给出地址区间
2/116
・第4章计算机网络设备
主要介绍和网络连接有关的设
备,如中继器、网桥、集线器、交
换机、路由器、网关等。
其他内容自学。
3
4.4网络中介设备
网络中的任意用户要实现相互间的通信
和资源共享,就需要进行网络互连。
将网络互连起来需要借助一些中间设
备,ISO的术语称之为中继(relay)系统。
、网络中介设备
-不同的网络设备具有的功能及用途不同,
它们在建立LAN对LAN的连接过程中处于
OSI-RM的不同层次:
・物理层中介设备:转发器(中继器)、集线器
■数据链路层中介设备:网桥、二层交换机
・网络层中介设备:路由器、三层交换机
・网络层以上的中介设备:网关
5/116
《网络设备的互连能力
■按照连接性质的不同,可分为:
■物理上的互连能力:所支持的物理接口,能
连接的物理介质类型。
■协议上的互连能力:工作在不同协议类型的
网络之间,实现不同协议数据包的转换。
6/116
网络中介设备的作用
■网络中的数据大多以“包”的形式传送,不同
的网络,其“包”的格式也不同,网络互连设
备就充当“翻译”的角色,将一种网络中的
“信息包”转换成另一种网络中的“信息包”。
-信息包在网络间的转换与OSI参考模型的七
个层次密切相关。如果物理网络间的差别较
小,需转换的层数也较少。
7/116
4.5中继器
定义:
中继器又称为转发器或重发器。它是再生电信
号或光信号,以使其能传送更长距离的设备。
当中继器接收到信号后,首先将信号还原,并
消除在传输过程中由于噪声而产生的信号破坏。
8
中继器的作用
-由于传输存在损耗,在线路上传输的信号
功率会逐渐衰减,而衰减到一定程度时将
造成信号失真,因此会导致接收错误。
■中继器就是为解决这个问题而设计的。它
完成物理线路的连接,对衰减的信号进行
放大,并保持与原信号相同。
>P126图4.3
9/116
41--------
■中继器是最简单的网络互连设备,主要完
成物理层的功能,负责在两个节点的物理
层上按位(bit)传递信息,完成信号的
复制、调整和放大功能,以此来延长网络
的距离。
■一般来讲,中继器两端连接的是相同的传
输介质,但也有的能完成不同介质的转接
工作。
10/116
中继器与OSI・RM的关系
OSI-RMOSI-RM
区段1区段211/116
中继器连接的网络
冲突域广播域
12/116
[5-4-3规则
-以太网标准规定:
・只允许出现5个网段
・最多使用4个中继器
■只有3个网段可以挂接计算机终端
■原因:
・传输延迟可能导致网络冲突
■中继器拆装数据包可能导致数据遭到破坏
13/116
中继器在网络中的作用
・减少衰减效应
-避免冲突
・分隔网络段
■特点:
・互联同类型的网络
■加强信号
■延长信号传输距离
14/116
中继器的局限性
-由于其本身功能的局限性,不能隔离分段间的
不必要的网络流量;
■其扩展规模(长度、站点数)不能突破单级的
限制;
-由于无法区分传给它的数据帧,不能作为子网
互联设备来互连不同类型的网络。
■它的功能大都集成到集线器、网桥和交换机中。
15/116
4.6网桥
网桥又称为桥接器或桥路。在延长网络跨
度上类似中继器,但它能根据数据帧的目的地
址所处的网段进行转发和滤除。
网桥对站点所处网段的了解是靠“学习
(learning)”实现的。
16
网桥的作用
41----------
■网桥对来自LAN1的MAC帧,首先要检查其
目标地址。如果该帧是发往LAN1上某一站
的,则将其滤除;如果是发往LAN2的,则将
其转发到LAN2。
O
I-T
■“学习”过程
■转发和隔离作用-Q
LAN1LAN2177116
■网桥是在数据链路层实现网络的互连。适合
于类型或结构相似的网络,特别是局域网之
间的互连。
-网桥具备过滤功能,它检查帧的目的地址、
协议等信息,将需要传送的帧送出去,把属
于本地网络的帧留下,从而减少网络层的信
息流量。
18/116
-一般情况下,网桥连接的网络系统具有相同
的媒体访问控制协议(MAC)。
-网桥是数据链路层的连接设备,准确地说它
工作在MAC子层上。网桥在两个局域网的数据
链路层(DL)间按帧传送信息,在OSI-RM中
的位置如图所示。
19/116
网桥与OSI・RM的关系
OSI-RMOSI-RM
LAN1LAN220/116
网桥的桥接表
MAC地址输出接口
AA-AA-AA-AA-AA-AA端口1
BB-BB-BB-BB-BB-BB端口1
网桥连接的网络cc-cc-cc-cc-cc-cc端口1
XX-XX-XX-XX-XX-XX端口2
YY-YY-YY-YY-YY-YY端口2
ZZ-ZZ-ZZ-ZZ-ZZ-ZZ端口2
网段11802.网段2.802.31
广播数据包
以太网以太网)\\
单播数据包网桥单播数据包
HOSTAHOSTBHOSTC\HOSTXHOSTYHOSTZ//
/7//
冲突域冲突域
广播域
网桥只隔离冲突域不隔离广播域21/116
网桥在网络中的作用
-扩展网络;
-通信分段;
■连接具有相同DL的网络;
-数据包过滤;
■地址学习;
・自选路径(网桥-网桥);
22/116
网桥的类型
-按应用划分:
■本地网桥
■远程网桥
■主干网桥
■按帧转发功能划分:
■透明式网桥
-源地址路径选择网桥
23/116
>网桥的局限性
■网桥在OSI的转换中只能达到第二层,
所以它只能连接相同类型的网络(如以
太网与以太网)
■可以是不同的通信协议(如TCP/1P与
IPX/SPX)或传输介质
■对于两个使用不同协议的局域网要用网
桥进行互连,就必须采用相同的操作系
统。
24/116
4.7路由器
路由器是连接多个网络或网段,将一个网络上的
信息转发到另一个网络的设备。
路由器在发送信息时,它会找一条最佳路径,以
最快的速度传送数据。
路由器工作在OSI-RM网络层,其原理与技术比
网桥复杂的多。
25
路由器与OSI-RM的关系
直接交付与间接交付
■当主机A要向另一个主机B发送数据报时,先要检
查目的主机B是否与源主机A连接在同一个网络上。
-如果是,就将数据报直接交付给目的主机B而不需
要通过路由器。
■但如果目的主机与源主机A不是连接在同一个网络
上,则应将数据报发送给本网络上的某个路由器,
由该路由器按照转发表指出的路由将数据报转发给
下一个路由器。这就叫作间接交付。
27/116
直接交付不需要使用路由器
但间接交付就必须使用路由器
28/116
1、路由器的基本功能
■(1)路由功能
B
度量:路径长度、可靠性、
aHOSTS
延迟、带宽、负载、
通信开销等|§1
HOSTA
■(2)交换功能
路由器确定路径后,进而交换包,接收从一
个端口收到的包,然后将其转发到能反映到目的地
最优路径的下一个端口。29/116
2、路由选择算法
-按类型来划分:
■静态/动态
■单路径/多路径
■层次/非层次
・主机智能/路由器智能
■域内/域间
■距离向量/链路状态
30/116
静态/动态路由选择算法
■静态路由协议
■在路由器中配置固定的路由表,静态路由表不
会发生变化。
■由于它不能对网络的改变作出反应,一般用于
网络规模不大、拓扑结构固定的网络中。
■在所有的路由中,静态路由优先级最高。当动
态路由与静态路由发生冲突时,以静态路由为
准。
■优点:简单、高效、可靠。
31/116
静态/动态路由选择算法
■动态路由协议
■动态路由是网络中路由器间相互通信、传递
路由信息、利用收到的路由信息更新路由表
的过程。
■由于它能实时地适应网络结构的变化,适用
于网络规模大、网络拓扑复杂的网络。
■各种动态路由协议会不同程度地占用网络带
宽和路由器的CPU资源。
32/116
域内/域间路由选择算法
-域内路由(内部网关)协议IGP:在一个自治系统
内部使用的路由选择协议。目前这类路由选择协议
使用得最多,如RIP和OSPF协议。
-域间路由(外部网关)协议EGP:若源站和目的站
处在不同的自治系统中,当数据报传到一个自治系
统的边界时,就需要使用一种协议将路由选择信息
传递到另一个自治系统中。这样的协议就是外部网
关协议EGP。目前使用最多的是BGP-4。
33/116
自治系统(autonomous
dsystem)
■Ji----------
-因特网将整个互联网划分为许多较小的自治系统
ASo
-一个自治系统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它有权自主地决定
在本系统内应采用何种路由选择协议。
■一个自治系统内的所有网络都属于一个行政单位
(例如,一个公司,一所大学等等)来管辖。
■一个自治系统的所有路由器在本自治系统内都必须
是连通的。
34/116
自治系统和IGP、EGP
自治系统CR自治系统
IGP3B
EGP
—EGP
EGP
自治系统AR
IGP
内部网关协议外部网关协议内部网关协议
-IGP--EGP--IGP-
(例如,RIP)(例如,BGP-4)(例如,OSPF)
35/116
晚距离向量算法和链路状态算法
■RIP是典型的距离向量算法,OSPF是链路状态
算法。
■RIP的度量是基于跳数的,每经过一台路由器,路
径的跳数加一。这样,跳数越多,路径就越长,
RIP算法总是优先选择跳数最少的路径。
■RIP中路由的更新是通过定时广播实现的。缺省
时,路由器每隔30秒向与它相连的网络广播自己
的路由表,接到广播的路由器将收到的信息添加至
自身的路由表中。每个路由器都如此广播,最终网
络上所有的路由器都会得知全部的路由信息。
36/116
下面说明距离向量算法的工作过程。
路由协议刚运行时,路由器之间还没有开始互发
路由更新包。每个路由器的路由表里只有自己所直接
连接的子网,其距离为0,是绝对的最佳路由。
10.100子网1020.0子网?10.300子网丫10,4。0子网
KlKZKJ
路由表的初始状态
路由器知道了自己直接连接的子网后,就会向相邻
的路由器发送路由更新包,这样相邻的路由器就会相互
学习,得到对方的路由信息,并保存在自己的路由表中。
10.1.0.0子网10.200子网1030.0子网*10.4.0.0子网
K1------------------------------------------------------------KJ
R1路由表R2路由表R3路由表
子网接口距离子网接口距离子网接口距离
10.1.0.0E0010.2.0.0so010.3.0.0S00
10.2.0.0S0010.3.0.0S1010.4.0.0E00
10.3.0.0SO110.1.0.0so110.2.0.0SO1
10.4.0.0SI1
路由器把从邻居那里学来的路由信息不仅放入路
由表,而且放进路由更新包,再向邻居发送,一次一
次地,路由器就可以学习到远程子网的路由了。
10.1.0。子网1020.0子网10.3.0.0子网丁10.4.0.0子网
K1-------;---KZ------------KJ
R1路由表R2路由表R3路由表
子网接口距离子网接口距离子网接口距离
10.1.0.0E0010.2.0.0so010.3.0.0so0
10.2.0.0S0010.3.0.0S1010.4.0.0E00
10.3.0.0SO110.1.0.0so110.2.0.0SO1
10.4.0.0SO210.4.0.0SI110.1.0.0SO2
路由过程中的数据包交换
I®发往路由器A的数据包路由器B发往路由器C的数据包■主岫发往路刎数据包
----------A------A
目标MACBAGIk1Pi也址I目标MAC源MAC目标MAC源MAC
目标IP地址京IP地址目标IP地址源产地址目标IP地址
地址地址地址地址1地址地址
务由器A的主融的主HA的主机B的路由器C的路由器B的主机A的主机B的路由器C的主机B的主机B的主机A的
MAC地.卜丹也址
MAC地址IP地址|MAC地址MAC地址1IP地址IP地址MAC地址MAC地址IP地址IP地址
RouterARouterC
E0SOsoS1soE0
RouterB
HostAHostB
目标MAC
第P地址目标收蛆源旧也址目标旧岫
结论;数据包在整个交换处理过程中,物理
父,W己父4、父116
714l口ULTCZX.IL1HIU】tUTLF|」J为UJ/白心叩IUum久「Li"卬I」j双用CT
路由器连接的网络
/'■网段]■
网段2、、
,广播表据包\///广播数据包\
0_.以至网—■0以太网)
.单播数据包|]
单播数据包]1路由器/
>>◎
\HOSTAHOSTBHOSTC/\HOSTXHOSTYHOSTZ/
冲突域广播域冲突域广播域
41/116
4.8网美
当两个完全不同结构的网络彼此互连时,
必须使用网关。
网关是互连网络中操作在OSI网络层之上的
具有协议转换功能的设施。
42
w-----------
■因为网关不一定是一台设备,有可能在一台主机
中实现网关功能。当然也不排除使用一台计算机
来专门实现网关具有的协议转换功能。
■由于网关是实现互连、互通和应用互操作的设施。
通常又多是用来连接专用系统,所以市场上从未
有过出售网关的广告或公司。
■因此,在这种意义上,网关是一种概念,或一种
功能的抽象。网关的范围很宽,在TCP/IP网络
中,网关有时所指的就是路由器。
43/116
4.9集线器
集线器的目的是将分散的网络线路
集中在一起,从而将各个独立的网络分
段集中在一个设备上。
可以把集线器看成是星型布线的线
路中心。
44
&集线器
■集线器的英文名称是“HUB”(“中心”的意思)
■主要功能:
・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生整形放大,以扩大网络
的传输距离,同时把所有相连节点集中在以它为
中心的网络上。
-集线器是中继器的一种,其区别在于能提供
更多的端口服务,所以也被称为多口中继器。
45/116
集线器的主要特点(1/2)
■从OSI-RM的分层上看,集线器属于物理
层设备,它无法处理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丢
弃、延时、碎片等现象,也不能保证数据
传输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从工作方式上看,采用CSMA/CD工作方
式,它接收某站点发出的信息,经放大后
向所有端口广播,因此HUB所有端口同属
一个冲突域。
46/116
集线器的主要特点(2/2)
■从带宽角度看,所有端口共享带宽,只有一
个端口能进行数据传输工作,其他端口必须
等待。因此,端口间容易产生冲突。
-从维护角度看,对端口上连接的所有工作站
采用集中式管理。当连接到某一端口上的计
算机或网线出现故障时,不会影响整个网络
的运行。通过集线器上的指示灯能快速进行
故障定位。
47/116
集线器连接的网络
HOSTAHOSTBHOSTC
冲突域广播域
48/116
集线器的类型
■按端口数目划分(n端口)
-8口、16口、24口等
■按带宽划分(端口带宽=总带宽/n)
.10Mbit/s>100Mbit/s>10/100Mbit/s
■按配置形式划分
-独立型、模块型、可堆叠型
■按网络管理方式划分
■智能型(可通过SNMP协议)、非智能型
■按安装场合划分
■机架式、桌面式
49/116
中继器与集线器
■相同点:
■物理层的设备
■信号的再生放大
■延长网络距离
■区别:
-连接设备的线缆的数量。
■一个中继器通常只有两个端口,而一个集线器
通常有4至20个或更多的端口。
50/116
4.10交换机
交换机(Switch)是集线器的升级换代产
品,拥有一条很高带宽的背部总线和内部交
换矩阵,它的所有端口都挂接在这条背部总
线上。
51
1、交换机概念
■交换机是一种基于MAC地址识别,能完成数
据包的封装/转发功能的网络设备。
■“学牙'功能:交换机对于因第一次发送到目
的地址不成功的数据包会再次对所有节点同
时发送,企图找到这个目的MAC地址,找到
后就会把这个地址加入到自己的MAC地址表
中。
■交换机能够连接同种或不同类型的网络。
52/116
交换机连接的网络
HOSTXHOSTYHOSTZ
冲突域
53/116
2、第二层交换
J------MAC地址输出接口
.第二层交换原理AA-AA-AA-AA-AA-AA端口1
BB-BB-BB-BB-BB-BB端口1网桥A的桥接表
cc-cc-cc-cc-cc-cc端口1
xx-xx-xx-xx-xx-xx端口2
YY-YY-YY-YY-YY-YY端口2
网段1zz-zz-zz-zz-zz-zz端口2网段2
主机A的MAC地址主机B的MAC地址主机C的MAC地址主机X的MAC地址主机Y的MAC地址主机Z的MAC地址
AA-AA-AA-AA-AA-AACC-CC-CC-CC-CC-CCXX-XX-XX-XX-XX-XXYY-YY-YY-YY-YY-YYZZ-ZZ-ZZ-ZZ-ZZ-ZZ
54/116
交换机的数据转发模式
■交换机可以采用三种方法转发数据:
■直通传送
■存储转发
■改进型直通传送
8字节6字节6字节2字节46-1500字节4字节
V¥¥¥V、
前导字符目标MAC地址源MAC地址类型FCS
|64”]
直通传送改进型直通存储转发
55/116
(1)直通传送方式
■原则:只要有正确的目的地址,交换机就会将数
据包全部送到目的地址。
■优点:减少数据包在交换机中延迟时间
■缺点:无法有效地检查出错的数据包56/116
(2)存储转发方式
Portl
■原则:在转发数据
时需要接收全部数
据包并分析整个数
据包的内容。
■优点:可以有效地
检查出错的数据包
■缺点:传送速度很
慢
57/116
(3)改进型直通方式
■原则:数据包的刖64子
节到达后,就先检查它
们的正确性,如果正确
就可以继续传送。一一7
-优点:数据包较大时,
可以拥有较快的速率
Port2
■缺点:无法有效地对
据包进行错误检查
58/116
网桥与二层交换机
■相同点:
■数据链路层的设备
■连接LAN的分段。
・利用MAC地址表来决定帧需要转发到哪个分段。
-区别:
■由于交换机的交换是在硬件中执行的,所以其
交换速度比网桥中用软件执行的交换快速得多。
59/116
二层交换机的使用
■二层交换机主要用在小型局域网中,机器数量在
二、三十台以下。
-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广播包影响不大,二层交
换机的快速交换功能、多个接入端口和低廉价格
为小型网络用户提供了很完善的解决方案。
-在这种小型网络中没必要引入路由功能从而增加
管理的难度和费用,所以没有必要使用路由器,
当然也没有必要使用三层交换机。
60/116
3、第三层交换
■第3层交换是基于硬件的选路,数据包的转
发由专用集成电路ASIC来处理。
-工作过程:
■1.根据第3层信息决定转发路径
■2.通过校验和验证第3层报头的完整性
■3.处理并响应任何选项信息
-4.如果需要实施安全控制
61/116
三层交换与路由器的区别
■区别在于物理的实施。
■路由器:一般由基于微处理器的引擎执
行数据包交换;
■第三层交换机:通过硬件(ASIC)执行
数据包交换。
62/116
第三层交换机的作用
■当使用VLAN时,它能在VLAN间实现路由,
其具体方法是:
■分配VLAN的成员,将端口划分成逻辑网络;
・为每一个VLAN配置不同网段的IP地址;
■根据传输的数据包地址决定是采用第二层交换还
是第三层路由。
63/116
三层交换机的优势
■三层交换机是为IP设计的,接口类型简单,拥有
很强二层包处理能力,所以适用于大型局域网。
为了减小广播风暴,必须把大型局域网按功能或
地域等因素划分成若干个小网段,而不同网段间
的互访,使用二层交换机没办法实现网间的互
访,使用路由器则由于其端口数量有限,路由速
度较慢,而限制了网络的规模和访问速度。
■所以,这种环境下,由二层交换技术和路由技术
有机结合而成的三层交换机就最为适合。
64/116
,路由器的优势
-路由器端口类型多,支持的三层协议多,路由能
力强,所以适合于在大型网络之间的互连。
-虽然不少三层交换机甚至二层交换机都有异构网
络的互连端口,但一般大型网络的互连端口不
多,互连设备的主要功能不在于在端口之间进行
快速交换,而是要选择最佳路径、负载分担、链
路备份以及最重要的与其它网络进行路由信息交
换,所有这些都是路由完成的功能。
65/116
三层交换机的局限性
■是否使用三层交换机,视具体情况而定。影响的因素
主要有网络流量、响应速度要求和投资预算等。
■三层交换机的最重要目的是加快大型局域网内部的数
据交换,其路由功能也是为这目的服务的,所以它的
路由功能没有同一档次的专业路由器强。
■在网络流量很大的情况下,如果三层交换机既做网内
的交换,又做网间的路由,必然会大大加重它的负
担,影响响应速度。
66/116
路由器+三层交换机
>在网络流量很大,但又要求响应速度很高的
情况下:
・由三层交换机做网内的交换,由路由器专门负
责网间的路由工作,这样可以充分发挥不同设
备的优势,是一个很好的配合。
■如果受到投资预算的限制,由三层交换机兼做
网间互连,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67/116
网络中介设备的使用
■以太网与以太网间互连
-数据包的转换最多到OSI的第2层(数据链路层)
-网间互连设备:网桥或交换机
■以太网与令牌环网相连
-数据包的转换要到OSI的第3层(网络层)
-网间互连设备:路由器或三层交换机
■两个完全不同结构的网络连接
■数据包的转换要到OSI的第7层(应用层)
-网间互连设备:网关
68/116
第5章结构化综合布线
系统设计
69
5.1结构化综合布线的概念
“结构化z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
“综合”:将多种应用的布线系统集成在一起
70
1、综合布线产生的背景
■传统布线各自独立的,各系统分别由不同的厂商
设计和安装。
■传统布线采用不同的线缆和不同的终端插座。无
法互相兼容。
■人员的增减、办公布局及环境的改变、办公设备
的不断更新,必须重新布线。
■久而久之,在建筑物内会堆积大量杂乱的线缆,
给维护造成不便,同时改造也十分困难。
71/116
♦:♦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美国电话电报(AT&T)公司
的贝尔实验室经过多年的研究,在办公楼和工厂
试验成功的基础上,率先推出SYSTIMAXTMPDS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现时已推出结
构化布线系统SCS。
♦中国国家标准GB/T50311-2000命名为综合布线
系统GCS(Genericcablingsystem)o
72/116
&结构化布线系统解决的问题
同一系统可以支持多种技术和一种技术中的多种
数据传输速率;
针对各个工作组的需求,在机构的不同区域使用
不同的LAN;
在其需求发生变化时实现技术过渡,而不必重新
布线。
♦:♦综合布线是一种预布线,能够适应较长一段时间
的需求。
73/116
三类综合布线典型系列产品
-Ji---------
■PDS:建筑物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又称开
放式布线系统。以商务环境和办公自动化环
境为主
■IBS:智能大厦布线系统。以大楼环境控制和
管理为主
■IDS:工业布线系统。以传输各种特殊信息和
适应快速变化的工业通信为主
74/116
、■2、综合布线系统定义
1JI-----------
■GB-T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
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传输网络。它既使话音和数
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
相连,又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接。
・它包括建筑物到外部网络或电话局线路上的连线
点与工作区的话音或数据终端之间的所有线缆及
相关联的布线部件。
75/116
综合布线系统
■崔域:一幢建筑物或建筑群
■硬件:
■传输介质: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各种跳线
・端接硬件:配线架、信息插座等
■规则:将各种传输介质和端接硬件按照一定次
序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支持:话音、数据和图像以及监控管理信息的
传输
76/116
3、结构化布线系统的组成
以ANSI/TIA/EIA-568A为例
(1)工作区子系统
(2)水平布线子系统
(3)管理间子系统
(4)主干布线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
(5)设备间子系统
(6)建筑群布线子系统
78/116
,缩写含义
WA工作区MUTO多用户信息出口
TO信息出口CP合并点
DVO数据语音插座
MDVO多介质数据语音插座
TC通信间(楼层配线间)
HC水平交叉连接(TC)
IC中间交叉连接(二级交接间)
MC主交叉连接(设备间)
79/116
工作区子系统
涉及:
■空间
■TO
TO一设备跳线
跳线长度
80/116
水平布线子系统
涉及:
TO―TC布线
■传输介质
■布线长度
交叉连接
TC
90米■>81/116
主干布线子系统
涉及:
TC―MC布线
传输介质
布线长度
垂直
主干线缆
82/116
管理子系统
配线架(线缆的端接)
■色标83/116
设备间子系统
涉及:
・空间
■配线架
色标
84/116
建筑群子系统
建筑B
建筑A(主建筑)
涉及:
IC^MC
传输介质
建筑C布线长度85/116
55.2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
兼容性可靠性
开放性先进性
灵活性经济性
86
5.3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应用
自学
87
5.4综合布线系统标准
ANSI/EIA/TIA-569
ANSI/EIA/TIA-568A&B
ANSI/EIA/TIA-607
ANSI/EIA/TIA-606
88
标准起源
1985年:美国贝尔实验室推出PDS
1991年7月:美国颁布了商业建筑通讯布线标准
ANSI/EIA/TIA568
1995年10月:发表了修订本ANSI/EIA/TIA568A
■2001年3月:TIA正式通过了新一代结构化布线标
准TIA/EIA/568B,并于4月下旬正式印刷发行。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推出了相应的布线标准
IS0/IEC/IS11801
89/116
我国国家标准
■1995年3月14日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通信委
员会组织编写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
计规范》CECS72:95
■1997年4月15日,颁布了修订版CECS72:97
-同时颁布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
规范》CECS89:97
■2000年2月28日:上述两个规范作为国家标准发
布,并于当年8月1日实施。
-标准号分别为:GB/T50311-2000^GB/T50312-2000
■2000年10月颁布了GB/T50314-2000《智能建筑设
计标准》,10月1日开始实行。
90/116
5.4.2ANSI/TlA/日A-568A&B
■(CSAT529-95)标准
91
标准的范围
■商业建筑通讯布线标电布线
楼群间主干布线
92/116
服务入口
星型拓扑结构
工作区
ANSI/TIA/EIA-568B
皂-----
■568-B系列标准分为三部分:
・B.1为商用建筑物电信布线标准总则,包括布线
子系统定义、安装实践、链路/信道测试模型及
指标;
・B.2为平衡双绞线部分,包括100C非屏蔽/屏
蔽线缆和连接硬件以及跳接线的性能要求;
・B.3为光纤布线部分,包括光纤、光纤连接器件、
跳线、现场测试仪的规格要求。
94/116
・5.4.5开放办公室综合布线标准
95
开放办公环境下的综合布线
■TlA/ElA于1996年6月颁布的TSB-75标准
中,提供了两套改进的电缆布线方案,帮助
在需要频繁移动、增加和改变环境时的简化
水平布线。
■MUTO(多用户信息插座)
-CP(集合点)
96/116
1、MUTO
■MUTO是在用户工作区中,在同一插座
位置上将几个信息出口组合在一起的水
平布线的端接点。
-它为在一个家具组合空间中办公的多个
用户提供了一个单一的工作区信息插座
集合。
■适应性:频繁进行重新组合的办公区域
97/116
MUTO的位置
多用户信息插座组件
(MUTOA)
配线间(TC)工作区
।---------------电缆
水平交叉连接水平电缆
=3〜20m
信息插座
=70~90
主干或
设备电缆
AB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店铺租赁(出租)意向协议书
- 2025年度高端摩托车租赁及保养服务合同2篇
- 2025版个人入股合作协议书:互联网公司股权分配合同4篇
- 2025年度个人消费分期付款合同标准7篇
- 2025-2030全球石墨氮化碳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封离型CO2激光器冷水机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鼻炎光疗仪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常压等离子体装置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度国际货运代理及物流服务合同
- 商家联盟协议书
- 棋牌室禁止赌博警示语
- 2022-2023学年四川省南充市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 组建农产品供应链公司方案
- 公转私人转账协议
- 液压阻尼器工作原理
- 移动商务内容运营(吴洪贵)任务四 图文类内容的打造
- 个人房屋买卖购房合同
- 航空油料计量统计员(初级)理论考试复习题库大全-下(判断题汇总)
- 2022年度上海市养老护理员技师考试题(含答案)
- 养老护理员培训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
- 各种抽油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幻灯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