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案范文_第1页
小学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案范文_第2页
小学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案范文_第3页
小学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案范文_第4页
小学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案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小学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案范文学校一班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案最新范文1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控图形间隔排序的规律。

2、会按肯定的顺次进行排序。

3、培育幼儿思维技能及动手操作技能。

活动预备:

1.阅历预备:小伙伴已会按从大到小,从小到大排列。

2.材料预备:人手一份操作材料、粘纸。

重点难点:

1.在老师引导下找出图形排序规律。

2.按肯定顺次排序。

活动过程:

一、红黄椅子间隔排队,引起幼儿活动爱好。

师:宝宝们,你们看,今日的小椅子也穿上了美丽的衣服,有什么颜色呀?那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好不好呀?幼:红色、黄色、红色、黄色??.师:黄椅子和红椅子一个跟着一个排排队,好看吗?

师:图形宝宝也想像它们这样一个跟着一个交替排排队.

二、图形排队,找出图形排序规律。

1请小伙伴找条小椅子轻轻地坐下来,图形宝宝来啦!

2哪个图形宝宝来啦?出示圆形图形.来了几个.(1个)

3、老师边放圆形边说:圆形宝宝请你排在小花后面,圆形宝宝后面跟着谁?同时出示三角形图片。三角形宝宝请你排在红线上,三角形宝宝后面跟着??.出示圆形

4、圆形宝宝请你跟紧三角形哦夷,圆形后面会跟着谁呢?你们猜会是谁?(三角形)

5、圆形和三角形宝宝怎么排排队的呀?(一个跟着一个)

6、一个跟着一个,谁跟着谁呀,三角形跟着谁呀,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好吗?(伸出小手说)

7、谁排在最前面呀,圆形后面跟着谁呀,老师指幼儿念完,老师继续念空位的图形,哎呀,糟了,还有两个宝宝掉队了,我得抓紧把它找回来。

8、手拿圆形和三角形,这两个淘气的宝宝,一起跑出来了,谁能援助它们呀,像前面的圆形宝宝这样,一个跟着一个交替的排。

9、请幼儿来操作,并集体检查。

三、.游戏“什么图形不见了”

1、记住它们怎么排排队的吗?小眼睛遮住,不许偷看哦,师将圆形藏入口袋。哎呀呀,哪个淘气的图形宝宝藏起来了?

2、集体检查,跟着幼儿找一找,边指边念。我们一起把它喊回来好吗?圆形宝宝快回来?

3、小眼睛闭起来,请一幼儿将图形宝宝藏好,哎呀,这次哪个淘气的图形宝宝不见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把它喊回来,集体检查。

四、儿操作“图形宝宝来排队”

1.师:哎呀,玩到现在一贯都是谁排在前面呀,三角形宝宝有一点点不快乐了,它说圆形宝宝我也想排在最前面,你能让我排在最前面吗?

2、师:圆形宝宝说,好吧,就让你排在最前面,不过要请你排在小红花后面,后面的宝宝都要跟着你一个跟着一个交替排。

3、师:们猜三角形宝宝后面是??都排在什么上面。你们想不想援助它们重新排一排?

4、师:看一看上面有什么,长线是让谁站在上面的呀,援助谁排在最前面呀。

5、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五、结束活动

师:让我们一起开着火车到外面找找还有什么是一个一个排排队的。

学校一班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案最新范文2

教学内容:

课本第57-58页。

教学要求:

1、使同学认识圆,掌控圆的特征,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同一个圆内直径长度与半径的关系。

2、掌控用圆规画圆的步骤和方法,学会画图。

3、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

4、培育同学观测、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技能。

5、通过生活实例、工艺设计感受数学之美,了解数学文化,提高学习爱好。

教学重点:

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娴熟掌控画圆的方法。

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同学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课堂上坚持以生为本,制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同等,情感交融的课堂氛围。

3、创设步步递进的课堂环节。充分调动同学已有的知识与技能,使其自觉地思索,培育同学观测、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中引入圆

1、出示生活中圆形物体的图片,让同学找“圆”。

2、除了刚才这些图形,你还能举出哪些圆形的物体?

3、师:圆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应用特别广泛,小到手表里面的零件,大到宇宙飞船的制造都要用到圆的知识,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的讨论就有伟大的成就,因此我们学习圆的有关知识是特别重要而又须要的。

(感受数学之美,板书“圆的认识”)

二、在画圆过程中认识圆

1、你会画圆吗?你能借助哪些工具来画圆?

(圆规、硬币、有圆孔的三角板、瓶盖)

2、说说各种画法的不同特点。

3、介绍圆规,用圆规画圆。

展示同学作品,分析失败案例,请胜利同学介绍阅历,老师总结。

4、老师示范画一个圆。请同学上台画一个和老师一样的圆(同一地方、同样大小)。

5、师:你是怎么做到的?揭示圆心、半径。

6、认识圆的特征和圆各部分的名称,师生一起操作进行。

(1)认识圆心

取出圆纸片,先对折,打开,换方向后再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折过假设干次后。

问:像这样折可以折多少次?(很多次)

问:这些折痕意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这些折痕意是在圆中心这一点相交)

老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指导同学在自备圆中心标出圆心,用字母O表示

(2)认识半径

指导同学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用直尺连一条线段,老师讲解并板书,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问: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

问:量一量,半径长几厘米?同一个圆里全部的半径长度都相等吗?

(3)认识直径

指导同学把圆形再对折然后打开,让同学把这条折痕用直尺画出来,看看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

口答后老师指出同时板书,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

问: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直径?

问:量一量,直径长几厘米?在同一个圆里全部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4)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关系

问:刚才我们量了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长度,谁能说出同一个圆里直径长度与半径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第58页上面的“做一做”中的题。

(2)判断题

(1)通过圆心的线段,叫做半径。()

(2)全部圆的半径都相等。()

(3)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1/2。()

(4)在同一个圆里,全部的直径都相等。()

四、小结

今日学了哪些知识?

圆的各部分的名称各是什么?

圆的特征是什么?

怎样画圆?

五、布置作业

作业本P42

学校一班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案最新范文3

本单元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分1~5各数、0、6~9各数、10四段安排。在认识1~5各数后插入几和第几的教学,在认识0后插入=、和的教学,全单元还编排了两个练习。10以内的数都比较小,同学在生活中常常接触这些数,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教材把1~5各数和6~9各数相对集中起来教学,能充分利用同学的已有阅历,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效率。适时安排几和第几,=、和的教学,能促进同学理解数的意义。0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而且不同场合往往有不同的含义。10对以后的学习有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教材把0和10的认识单独安排。1.把认识1~10各数的教学都安排成四个环节。

同学认、读、写1~10各数并不困难,但初步形成这些数的概念却不简单,后者是教学的重点。为此,教材把认数教学分成四个连贯的环节,让同学经受认数的过程,体会数的意义。下面以1~5各数的教学为例,分析这四个环节。

(1)在现实情境中数物体的个数。例题的主题图中有人和很多物体,数量各不相同。让同学认真看图,分别数出各种物体的个数,一方面获得认数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感受数(shù)产生于数(shǔ)。数图中的物体,可以看到什么数什么。如1块黑板,上面有5个字;3个女孩跳舞,1个男孩拉手风琴……通过指出物体及其数量的活动,体会数能反映物体的量的属性。

(2)用算珠表示物体的个数。1个男孩、1架手风琴、1块黑板的个数都是1,都可以用1粒算珠来表示。2盆花、2个红气球、2个黄气球的个数都是2,都可以用2粒算珠来表示。教材通过1粒、2粒……5粒算珠,分别表示一类等价集合的元素个数,援助同学理解数的意义。教学的时候,先让同学在主题图中查找哪些物体是1个、哪些物体是2个……再分别用1粒、2粒……算珠表示个数。

2粒算珠表示2的时候,1粒算珠浅色,1粒算珠深色;3粒算珠表示3的时候,2粒算珠浅色,1粒算珠深色;4粒算珠、5粒算珠里也各有1粒深色的算珠。这是由于教学1~5各数,是先认识1,再依次认识2、3、4、5。1粒浅色珠和1粒深色珠,表示1添上1是2;2粒浅色珠和1粒深色珠,表示2添1是3……这里的1粒深色珠表达了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教学的时候,要渗透这样的关系。

(3)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一类等价集合的元素个数,不仅可以用算珠表示,还能用数表示。男孩、手风琴、黑板的数量都用“1”表示,盆花、红气球、黄气球都是“2”个……同学从中体会1~5各数都是有意义的符号。对这些符号意义的体会,就是建立数的概念。

(4)写数指导。通过示范、描红、独立书写的教学过程,引导同学规范、工整地在“日”字格上写数。教材非常着重同学把数写好,除了本单元的写数指导与练习,在第七单元仍旧安排了写数的练习。

2.几和第几的教学分三个层次进行。

非“0”自然数有时表示物体的数量(一共有几个),有时表示物体的次序(是第几个)。教学几和第几,在生活中恰当地应用数,可以加强对数的认识。同学在认识1~5各数时,已经能够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教学几和第几,要懂得第几的含义,区分几和第几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1)教学分三个层次进行。①例题中先数出有几个人排队买票,再数出戴帽子的男孩和不戴帽子的男孩各排在第几。在数的活动中感知几和第几的含义,初步体会它们的区分。②“想想做做”第1题,通过涂4个和涂第4个的操作与比较,进一步体会几和第几有什么不同。③“想想做做”其他题,应用几和第几的知识回答实际问题。

(2)全部同学都在生活中接触过有关几和第几的现象与问题。教学几和第几,要提取这些现象,引导同学从数学的角度讨论、理解。在例题里,要让同学说说怎样数出一共几个人排队,怎样数出两个男孩分别排在第几。明白前者要数队伍里全部的人,后者只要数到那个男孩为止。体会“5个人”表示队伍的总人数,“第5个”表示不戴帽子的男孩在队伍里的位置。同样,“想想做做”第1题里涂4个和涂第4个,从两次涂的个数不同,两次涂色的灯笼表示的意思不同,体会几和第几的区分。

(3)正确表述或判断第几要联系方位,离开方位讲的第几往往是不确定的。教材中有三种状况:一是规定了方位,如“从左边起”涂第4个,“4号车前面”是几号车。二是遵循生活习惯。如在队伍里一般“从前往后”数,楼房的层数都是“从下往上”数。三是允很多样,给同学空间。如猴子捞月亮的图中,戴帽子的那只猴,可以是从上往下第2只,也可以是从下往上第4只。教学时,除已经商定俗成的外,讲第几的同时,应当讲方位。

3.0的含义比较宽广,教材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日常生活中常常运用0,在不同场合,0往往有不同的意思。对此,教材有明确的要求。

(1)着重教学“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这个内容安排两道例题,第一道例题里三只兔都采到了蘑菇,分别用3、2、1表示蘑菇的个数。还有一只兔没有采到蘑菇,可以用0表示个数。同学在这个情景中体会0也是一个数,它的产生也是计数的需要。第二道例题中,地上原有4个萝卜,都拔掉后,地上一个萝卜也没有,让同学用0表示萝卜的个数。从4个到0个,渗透了“有”与“无”的相对关系,二者在肯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2)结合直尺教学0。直尺上有0~5六个数,0在直尺的左端,直观显示出0在直尺上的意思:从这里开始。这是数轴上表示数和用直尺量长度需要具备的认识。从0开始,向右依次是1、2、3、4、5,按顺次整合了0~5各数,这也是“想想做做”第3题按顺次写数的基础。

(3)“想想做做”第4题展示了0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只要同学有所体会,不必说明其中0的详细含义。

4.在=、和的教材中突出两点内容。

=、和都是数学里的关系符号。教学中,除了要援助同学建立“同样多”“多”“少”等数学概念,认识和运用这三个符号外,还要培育符号化思想。

(1)例题从森林运动会的情境图中分别提取兔与猴、松鼠与熊的只数进行比较,是让同学知道,比较两种物体数量的多少,只要把两种物体对齐着排一排、比一比。这是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后继学习中常常进行的数学活动,从现在起就要援助同学渐渐掌控。通过排和比,获得对“同样多”“多”“少”的体验。

(2)例题从详细情境中抽象出“×和×同样多”“×比×多”“×比×少”等数量关系,分别用符号=、、表示两个数间的大小关系,让同学感受用符号表示关系比图画和文字语言简便。教材把和同时教学,53和35都表示松鼠与熊的只数关系,让同学体会符号和关系的表达是可以转换的。这些都是最初步的符号化思想。

“想想做做”通过比较数的大小,加强数的概念。两道题设计成两个认知层次,第1题在图形直观下比较两个数的大小。题目要求先“摆一摆”,目的是经受两种图形对齐着排排、比比的活动,体会并初步学会这种比较的思想方法。教学时不能仅看教材里的图画就进行数的大小比较。再依据图形的数量写出数,从图形个数的有多有少,理解数的大小关系,在这些活动中能再次体验数的意义。第2题没有详细情境的支持,径直比较数的大小,可以借助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题里获得的阅历,也可以依据数的排列顺次进行思索,使数的概念得到再次加强。

练习一是0~5认数的综合练习。有三个特点:一是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控。第1题看直线上的点写数,回忆各个数的意义,进一步掌控数的排列顺次。第5题写0、2、3和5,这些数比1和4难写,给同学多一些练习机会。二是重视知识的现实应用。第2题在数出三种动物套中圈的个数以后,比较这些数的大小才能得出名次。这里就应用了比较数的大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3题应用数数和比较数的大小的知识回答现实情境里的问题。图中蜻蜓的只数是0,把0和3比大小,知识有了扩展。三是适度地开放。第4题除5=外,其他题都有多个答案。通过自己填写和相互沟通,体会思索问题要全面。

5.教学数10,丰富同学的认识。

认识10的教学仍旧按“数物体个数—用算珠表示个数—用数表示个数—写数指导与练习”的线索进行。“想想做做”中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丰富同学的认识。

(1)渗透10个一是1个十。让同学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在这项活动中感受10根和1捆的关系,直观接触10个一和1个十,为以后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作些铺垫。

(2)学习按群数数。引导同学2个2个地数樱桃的个数,5个5个地数手指的个数,既提高数物体个数的效率,又详细感受10与2、10与5的关系。

(3)体会双数和单数。10只鸭排成一行,戴帽子的和不戴帽子的一一间隔。从左边数起,戴帽子的鸭依次是第2、第4……第10只,这些数都是双数。从右边数起,戴帽子的鸭依次是第1、第3……第9只,这些数都是单数。同学照这样数一数,感受了双数和单数。

(4)辨别左和右。在数物体的个数时,联系左边和右边等内容,援助同学正确辨别左和右。

(5)直观看出相差数。正方形和三角形上下两行对齐着排列,不但能比出哪种图形的个数多,哪种图形的个数少,还能数出正方形比三角形少3个,三角形比正方形多3个。这些都是以后探究相差数问题所需要的知识。

6.培育数感。

数感是自觉地理解和应用数的立场和意识。数感强的人,在遇到与数学有关的详细问题时,能主动地与数学联系起来,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知识进行思索、说明和沟通。数感是人的基本数学素养,与具有的.数学知识有关,但不肯定成正比例。数感要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逐步进展,尤其要从小培育。

本单元主要从理解数的意义,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和用数表达、沟通信息三个方面培育数感。

(1)理解数的意义。一方面依据已有的物体,通过数一数,用相宜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如第12页第1题、第13页第5题、第21页第1题等。另一方面依据已有的数,通过画图的方式,表达它的含义。如第12页第2题、第22页第2、3题等。

(2)体会数之间的关系。不仅用=、和等符号表示数与数的大小关系,还体会数与数的接近程度。如5离8近一些还是离1近一些。又如3,方框里可以填很多数,最小应填4。10,方框里也可以填很多数,最大应填9。

(3)用数沟通、表达信息。让同学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体会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可以用数描述。假如缺少数,沟通就不清晰,表达就不精确。

学校一班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案最新范文4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认识小括号,初步了解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次。正确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2、技能训练点:能精确判断两步式题的运算顺次。能精确地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加强数学语言训练,培育同学观测、比较、分析、综合判断地技能。

教学重点:

使同学认识小括号及其作用。

教具学具:

投影片、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径直说得数。

15-6=17-8=5+4=8+4=5+6=11-4=

2、说说14-8-3、8+6-7、15-7+5的计算顺次。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引导同学回忆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次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今日我们继续学习加、减两步式题。

2、教学例2。

⑴出示糖果投影图

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⑵同学们拿出圆片,代表五角星,在桌上摆一摆。

想一想:怎样算出还剩几个呢?如何列算式呢?相互之间可以争论一下。

⑶引导同学说出不同的解题思路

①从10个里面去掉2个,再去掉3个,剩下5个。

②把2个和3个合起来一共是5个,再从10个里面一起去掉5个,还剩5个。

③样列算式呢?板书:“10-2-3=”“10-(2+3)=”

第一种算法:先算10减2,再减3。

第二种算法:计算中要先计算2+3,但这一步在后面,这就需要转变运算顺次,因此要在先计算的这一步加上一个小括号。板书课题:“小括号”

师生共同依据小括号的作用,列出两种算法的算式。

10-2-3=10-(2+3)=

④引导同学计算。

10-2-3=先算10-2=8,再算8-3=5。(板书结果)

10-(2+3)=先算2+3=5,再算10-5=5。(板书结果)

三、全课小结

今日你学到了什么?

明确:我们学习了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计算方法:“在一个算式里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板书)

老师指出:这个括号与前面的填括号的题不同,如5+()=11是要在括号里填一个数6,而10-(2+3)括号里给出了数和加号,是要先算2+3=5

学校一班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案最新范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详细的情境与直观操作,体验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进一步理解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约的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结合详细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情感立场价值观:能积极参加操作活动,主动地观测、操作、分析和推理,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与挑战性。

教学重点:

依据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和同学的认知技能,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详细数量也不相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同学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

结合详细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学情:

对于分数而言,同学是在三班级下册教材“分一分(一)”中,结合详细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约的分数;在“分一分(二)”中同学初步感知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约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这里的“再认识”已经很明确的告知我们这里学习的分数知识与原来学习的分数知识是有区分的:一是在详细的情景中体会“标准”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二是结合详细的情景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由于同学是在三班级学习的分数初步知识――相隔时间较长,加之这里学习的分数意义范畴的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因此老师需要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连接,让同学充分的感知。《分数的再认识》是在三班级下学期,同学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约的分数,会计算简约的同分母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次,五班级的同学求知的和技能,新奇心都有所加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索、追求、探究。但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需要动手操作,理解知识需要详细的事物作支持。

教法学法: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同学的思维特点,以及新课程理念同学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合,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多地为同学创设独立思索、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加之多媒体课件的恰当介入,让同学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觉,目的在于鼓舞同学积极主动地去参加探究分数知识的全过程,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从而经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敏捷、扎实地掌控知识,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聪慧,着力培育同学的主动参加及创新意识,培育同学的实践技能及创新精神。教学中,我将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和积极思维的动机,引导同学主动地探究。主动探究、合作沟通是同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给同学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详细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索。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复习导入。

导入:同学们,听指令做动作,知道吗?预备好了没有?女生起立,男生坐正,全班起立,全部同学坐正。下面听问题回答,预备好了没有?全班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男生有多少人?女生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谁能像老师这样来提问?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的方式来复习分数,从而来导入新课,这样加深我们对分数的认识,今日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二、互动探究,学习新知。

活动一:拿一拿。

首先让同学拿出自己所带笔的1/2,让同学之间看看,指名说说你是怎样拿的。然后老师问:为什么都是拿了所带笔的1/2却支数不一样呢?同桌说一说。让同学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设计意图:通过拿笔的活动,让同学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同时,表达了同学的主题地位以及老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动手操作,让同学对分数有更深的了解。

活动二:涂一涂。

老师将预备好的两根纸条请两名同学竞赛涂它们的1/3,看谁涂得快?为什么快?猜猜看?接着露出两根纸条的1/3,将其它的部分藏起来,问同学你有什么发觉?你还想说什么?师小结:看来都是纸条的1/3,但是两根纸条的长度不一样,所以它们的1/3也不一样。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同学通过比较两本书的1/3不同,我把教材进行了小小的处理,改成了涂一涂,猜一猜,说一说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同学认识到:1/3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详细数量也相同。1/3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详细数量也不同。使同学进一步认识到:任何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详细数量也相同。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详细数量也不同。

三、运用新知,巩固拓展。

活动三:猜一猜。

师:我拿出了我全部书的1/2,猜一猜我一共有多少本书?把你的想法在纸上画一画,与同桌沟通你的想法。老师巡察,指名把不同的画法画在黑板上。然后师问:谁情愿把自己的想法共享给大家?指名针对黑板上的图谈谈自己的想法。师:我拿出了我全部书的1/3,猜一猜我一共有多少本书?我拿出了我全部书的1/4呢?用同样的方法同学很简单理解并快速找到答案。

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