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专题五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作业2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专题五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作业2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专题五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作业2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专题五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作业2_第4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专题五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作业2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随堂检测]1.吴明瑜回忆道:“鉴于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为了实现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的目标,当时出于战备考虑,提出要实施‘上天、入地、下海’的科研战略。”提出此“科研战略”主要为了()A.加强国防力量B.提高国际地位C.建立科研体系D.服务生产发展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战备”、“上天、入地、下海”等信息,可知中国当时的科研战略旨在发展军事,以提高国防力量,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提高国际地位这一目的,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科研战略主要是军事,不能说是建立科研体系,故C项错误;更不是发展生产,故D项错误。2.新加坡《民报》说:“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天外飞来的音波,不但震荡了举世的人心,也使美、苏两国闻之相顾失色。”此时的中国正处在()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1970年,当时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3.阅读以下对联:“上联:学习文化重科技,尊重知识强教育;下联:科技繁荣百业荣,教育兴旺万家旺。”该对联较为合适的横批是()A.科学发展B.科教兴国 C.和谐发展D.改革开放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抓住题干中“教育”“科技”等关键信息。材料中对联强调教育、科技,横批应是“科教兴国”。4.有人说,袁隆平鼓起了全国人民的“米袋子”,王乐义(山东寿光人,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丰富了全国人民的“菜篮子”。这主要说明农业科技有利于()A.提高蔬菜产量B.增加农民收入C.提高粮食产量D.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解析:选D。无论是蔬菜、粮食,还是农民收入,这都属于农村经济。显然,提高蔬菜产量、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都属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2年,毛泽东曾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辆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材料二1953年初,美国将携带核弹头的导弹秘密运到日本的冲绳岛,为向中国发射核导弹做准备。1955年,人民解放军解放浙江的一江山岛和大陈岛时,美国国会授权总统可以对中国使用核武器,美国军方制定了用原子弹攻击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多种方案。1958年,在苏联的帮助下,中国的核工业全面上马了。但是到1960年8月23日,苏联撤走专家,带走图纸,中国面临的是无数技术盲点和物资的缺乏。在严竣形势的压力下,毛泽东发出自力更生搞出原子弹的口号。期间,美国先后制定了“针锋相对”“亡命之徒”方案,企图阻止、甚或出动飞机轰炸中国的核试验基地。材料三有一位国民党将领,从大陆败退到台湾后,辞职去了南非。那时候的南非还奉行种族隔离政策,黄种人是有色人种,在路上行走必须走便道不准走大马路,在公共汽车上必须坐后排座,前排的座位属于白种人。这天,这位先生乘公共汽车,上车后他习惯地往车后面走。司机很友好地对他说:“这位先生,请您到前排就座。”老先生非常诧异说:“我是中国人。”司机说:“我知道,我看出来了。难道你没看今天的报纸?昨天中国爆炸了原子弹。能造出原子弹的民族是应该受到尊敬的。从今天起,中国人都可以坐前排座。”(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的原子弹从无到有的背景。(2)综合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原子弹试验成功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原子弹试验成功的背景和影响。“背景”要结合材料信息和当时的国内国际背景综合回答,“影响”要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回答。答案:(1)新中国的成立(或国家独立的实现);中国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美国的核战争威胁与阻挠破坏;苏联的帮助以及后来的背信弃义;技术落后和物资不足;中国人民自力更生的精神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2)提高了中国的国防能力;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民族自豪感;为我国和平利用核能奠定了基础。[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1958年,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原子弹,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张爱萍将军说:“再穷,我们也要有一根打狗棍。”文中的“人家”和“狗”主要是指()A.占据和控制台湾的国民党反动当局B.阻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势力C.垄断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超级大国D.死灰复燃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解析:选C。解题过程中应该抓住“1958年”和“原子弹”这两个有效信息,结合教材明确本题的考点是“两弹一星”战略,然后从题干表述中可知本题考查的是战略决策的背景,即美、苏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增加了我国的国防压力,故选C项。2.“‘两弹一星’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迸发。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会战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以上材料不能说明()A.开发“两弹一星”,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B.“两弹一星”的开发成功是国家综合科技能力提高的体现C.“两弹一星”同时带动了各类学科的研究和发展D.“两弹一星”的研究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开发“两弹一星”是为了增强国防力量和提高国际地位,而增强民族凝聚力是客观上所起的作用。3.1952年至1956年四年间,北大提出的科研项目有100项,1956年至1957年有400项。1958年8月1日开始算起,只用了40天的时间,科研成果达到了3406项。材料说明()A.科技领域出现“大跃进”B.“双百”方针推动科技发展C.社会主义制度凸显优越性D.“向科学进军”热潮初显成效解析:选A。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分析材料可知,材料突出强调“1958年8月1日开始算起,只用了40天的时间,科研成果达到了3406项”,结合“大跃进”的时代背景,可知这一时期科技领域也出现了“大跃进”。4.“文革”期间,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这一时期的科技成就()①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②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③我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④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⑤成功发射“神舟5号”飞船A.①③②④⑤ B.②③④C.③②④ D.①③②④解析:选C。①是在1964年,⑤是在2003年,不是“文革”时期的成就,均可排除。“文革”时期的成就中,②是在1970年,③是在1967年,④是在1973年。5.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共中央提出并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此战略奠定理论基础的是()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B.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C.“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D.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解析:选A。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进步也推动着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为科学研究提供人才,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奠定其理论基础的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6.1950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141千克,1998年达到450千克。当今中国,杂交水稻播种范围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一半。1976年到1998年水稻产量累计增产3.5亿吨。这说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推广()A.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粮食产量B.有助于解决世界性的饥饿问题C.使“科教兴国”战略取得了实效D.使袁隆平享有了很高的国际声誉解析:选A。材料表明杂交水稻的推广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粮食产量。B、D两项的意思在材料中没有直接体现。C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项。7.如果将建国后的历史分为四个时期:1950—1959年、1960—1971年、1972—1977年、1978年以后,下列示意图最能准确反映上述阶段我国科技引进情况的是()解析:选A。1950—1959年,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从苏联得到大量援助,科技引进比较乐观;1960—1971年,中苏关系恶化,西方国家对中国封锁孤立,因此中国几乎断绝了与世界科技的交流;1972—1977年,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世界掀起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中国加强了同世界的联系,引进技术开始增多;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大量引进外国先进技术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符合四个阶段特征的是A项图示。8.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文明创建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是激励一个民族奋发图强、振兴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构成同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建国后,从“大庆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到“特区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反映了我国()A.工业化建设成就B.“双百”方针的执行情况C.改革开放的实践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解析:选D。从“大庆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到“特区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反映了新中国60多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历程,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以前时代的大发明中,我们看见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那就是说除了偶然发现所带来的发明之外,需要常在发明之先。但在19世纪,我们就看见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W·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材料二中国经济现代化必须抓住机遇,我们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三次重大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第二次是1842-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三次是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中国经济现代化报告2005》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重大科学技术成就时间重大成就作用和意义1961年1.2万吨水压机制造成功成为拥有大型锻压机械的国家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73年籼型杂交水稻育成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水稻生产方面利用杂种优势的国家1988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是我国第一台高能加速器1999年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为我国载人宇宙飞船奠定基础(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前后科学与发明应用两者之间的关系。(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经济现代化过程中后两次错失重大机遇的原因。(3)阅读材料三,你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有何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解析:本题以世界科技发展、中国经济现代化过程中错失机遇及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发展的特点及原因为主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归纳分析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对比分析即可。第(2)问,要结合后两次错失机遇时中国国内的政治形势分析原因。第(3)问,要着重从成果、世界地位等方面分析特点;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