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2021年山东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之地球周围的空气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2020•德州)空气成分中,常充入食品包装袋用来防腐的是()
A.氧气B.氮气C.水蒸气D.稀有气体
2.(2020•聊城)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氮气和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和21%
B.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包括SO2、CO2、NO2等
C.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这一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D.为改善空气质量,提倡“绿色出行”,以公共交通工具为主
3.(2021•淄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重点任务之一,
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如
图形象解读了“碳达峰”和“碳中和”。下列措施不符合上述发展理念的是()
碳达峰碳中和
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
某一个时刻,二氧化碳排放量达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蚩,实
到历史最高值,之后逐步回落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碳
排
放
量
A.优先选乘公共交通B.随手关闭电源
C.尽量用一次性餐具D.使用节能灯泡
4.(2021•滨州)2021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修复我们的地球”,这一主题旨在强调:关
注地球健康,保护生态环境。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增加植树造林面积
B.实行垃圾分类和回收
C.将农田中的秸秆就地焚烧
D.出行方式尽量采用步行,骑自行车,少开私家车
5.(2021•滨州)按体积分数计算,约占空气总体积78%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6.(2021•烟台)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能供给生物呼吸,支持燃料燃烧
B.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食品防腐
D.稀有气体通电发出各种不同颜色的光是化学变化
7.(2021•烟台)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胶头滴管中的
水滴入生石灰一段时间后,试管内的白磷(白磷的着火点为40℃)开始燃烧,待白磷熄
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注射器预装20碓水
弹蕃夹
试管容积50mL
放在细沙上的白磷
A.试管中的细沙可防止试管炸裂
B.胶头滴管中的水和注射器中的水作用相同
C.若实验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试管中白磷的量不足
D.若注射器中的水最终减少了10mL,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0%
8.(2020•淄博)以下对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B.铝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火星四射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火星四射
9.(2020•东营)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如图)。分析两种循环,其中不正
确的是()
大气中的02和co?
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反应
B.氧气只有通过燃烧才能参与碳循环
C.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和大力植树造林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10.(2020•青岛)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氧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B.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C.氧循环对维持自然界中物质、能量及生态的平衡有重要意义
D.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11.(2021•东营)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对该实验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硬质玻璃管
装置1
A.要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读数,否则测定结果偏小
B.该实验中的铜粉换成铁粉无法达到实验目的
C.将装置1中的气球更换为注射器(见装置2),可使空气与铜粉接触更充分,数据更
加准确
D.正确操作情况下,反应消耗氧气的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和玻璃管内气体体
积总和的工
5
12.(2020•济南)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足量),立即
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瓶塞;待燃烧停止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发现烧杯内的水被
吸入集气瓶中,吸入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工。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错误
5
的是()
_______
红磷妄:二三
.J泵七二於目
A.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工
5
B.用木炭代替红磷实验,也能得到相同结论
C.实验前,应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反应后集气瓶内剩余气体主要为氮气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3.(2020•德州)C02是如何被发现的?化学家又是如何研究它的性质?让我们重温这段历
史。
(1)17世纪初,比利时化学家海尔蒙特研究发现,木炭燃烧后,有灰烬还有不可见的气
体产生,烛火在该气体中会熄灭。另外他还在地窖、洞穴等地发现过这种气体。“烛火在
该气体中会熄灭”和出现在“地窖、洞穴等地”说明这种气体具有的性质。
(2)1755年,英格兰化学家布莱克做了如下实验:煨烧白垩(石灰石),将煨烧生成的
固体与水反应,反应后的物质与煨烧生成的气体又结合成白垩。他将这种固定在白垩中
的气体叫作“固定气体二
实验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③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1766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实验测得:一定温度下,I体积水能溶解比1体积稍
多的“固定气体”。1774年,德国化学家伯格曼将石蕊溶液滴到溶有CO2的水中,石蕊
溶液由紫色变成微红色。当时已经发现石蕊溶液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卡文迪许和伯格曼
两位化学家的实验说明CO2不仅能溶于水,还可与水反应。C0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14.(2018•泰安)“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请结
合如图1回答问题:
凝结的髓腾
戏吩屋
%
矗需T吸收池合成塔一甲醇
图2
(1)从物质变化及分子角度看,三种循环中有一种与另外两种在变化上有本质的区别这
种循环主要是由_______的运动引起的;
(2)用学科观点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其中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
B.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其化合价不变
C.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D.微粒观: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3)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二氧化碳来实现的。图1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
(填数字序号)。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因此人类要积极采
取措施维持循环体系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
(4)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有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把CO2含量高的气
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然后再通化学反应在分解池内放出二氧化碳进入合成塔,在合
成塔内300℃、200kPa和催化剂条件下使之变为甲醇(CH3OH)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o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5.(2020•青岛)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同学们设计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请你参与探究并填空。
【实验记录与分析】
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
干石
湿
纸
蕊
蕊
花
.花
实蜡烛火焰—软塑料瓶变瘪程度较大的是_干石蕊纸花不变色,湿石蕊
验(选填“甲”或“乙”)纸花变红色
现
象
实①二氧化碳的密度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验比空气的大;
结②二氧化碳既不能
论燃烧,也不能支持
燃烧
【反思与拓展】
(1)依据实验一的结论,写出二氧化碳的一条重要用途。
(2)由实验二的结论分析得出:实验室中保存氢氧化钠要注意。
(3)在设计上述三组对比实验时,都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这是运
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方法。
16.(2019•青岛)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请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①②序号的仪器名称:①,②。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选填装
置字母序号,下同)。检验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是,该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
(3)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其目的是o
(4)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所选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气体发生装置一
-(选填装置字母序号)。
17.(2019•临沂)某同学用稀盐酸和石灰石(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反应制取
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如图所示),实验时发现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逐渐变
澄清(提示碳酸钙能与二氧化碳、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易溶于水)。
(1)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实验开始时,乙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发生浑浊的现象不很明显,出现这种现象可能的
原因是。
(3)实验结束时,甲装置溶液中的溶质除氯化钙外,还可能有(填化学式)。
(4)请写出乙装置中由浑浊变澄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解答题(共3小题)
18.(2020•泰安)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为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提供了可靠的
资源保障,循环过程中C02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图是这种作用的具体体现之一。
-----------o:(--------1碱,-------
有机物A・r3»CO:「二——>无机盐
------------JE条件1-------1酸-------
(1)CO2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占燃
(2)有机物A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A+6O2a风'6CO2+6H2O,则A的化学式
是。
(3)下列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填序号,下同)。
A.无机物和有机物性质不同,但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
B.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
(4)煤的燃烧会产生大量CO2;通过煤的综合利用可获得多种产品,有很多用途,其中
焦炭广泛应用于炼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加工成焦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B.人类只能通过燃料的燃烧获取能量
C.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污染空气的主要物质
D.煤是复杂的混合物,除了含有碳、氢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硫、氮等元素
19.(2017•淄博)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固定装置
(2)反应一段时间后,装置D的玻璃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
(3)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分析,装置F需要改进的是。
20.(2017•聊城)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
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ABCD
(1)仪器①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C02,使用的药品是稀盐酸和(填名称).收集C02
不选用装置B的原因是.
(3)用装置D收集氧气时,用检验气体是否集满.
(4)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填“能”或“不能”)选择A为发生
装置.
2017-2021年山东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之地球周围的空气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选择题(共12小题)
1.(2020•德州)空气成分中,常充入食品包装袋用来防腐的是()
A.氧气B.氮气C.水蒸气D.稀有气体
【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根据氮气的性质分析解答。
【解答】解: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且无毒,常用于充入食品包装袋起防腐作用;
故选:B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及用途是正
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020•聊城)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氮气和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和21%
B.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包括SO2、CO2、NO2等
C.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这一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D.为改善空气质量,提倡“绿色出行”,以公共交通工具为主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
积分数.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A、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
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
B、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
C、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D、为改善空气质量,提倡“绿色出行”,以公共交通工具为主,少开私家车。
【解答】解:A、氮气和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和21%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
选项错误;
B、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包括S02、CO2、N02等错误,因为二氧化碳不是
污染物,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C、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这一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项错误;
D、为改善空气质量,提倡“绿色出行”,以公共交通工具为主,少开私家车,正确但不
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空气的污染、物质的变化等,同学们要
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
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2021•淄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重点任务之一,
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如
图形象解读了“碳达峰”和“碳中和”。下列措施不符合上述发展理念的是()
碳达峰碳中和
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
某一个时刻,二氧化碳排放量达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
到历史最高值,之后逐步回落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A.优先选乘公共交通B.随手关闭电源
C.尽量用一次性餐具D.使用节能灯泡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优先选乘公共交通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降
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符合题意;
B、随手关闭电源可以节约用电,减少生产电能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大气中二氧化
碳的含量,符合题意;
C、尽量用一次性餐具会浪费资源,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不符合题意;
D、使用节能灯泡,能减少生产电能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符合题意。
故选:Co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来源以及减少措施。
4.(2021•滨州)2021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修复我们的地球”,这一主题旨在强调:关
注地球健康,保护生态环境。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增加植树造林面积
B.实行垃圾分类和回收
C.将农田中的秸秆就地焚烧
D.出行方式尽量采用步行,骑自行车,少开私家车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A.根据增加植树造林面积能保护水土、防止空气污染来分析;
B.根据实行垃圾分类和回收的意义分析;
C.根据节约资源的做法来分析;
D.根据采用步行,骑自行车,少开私家车,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
放分析。
【解答】解:A.增加植树造林面积,能保护水土、防止空气污染等,故A不符合题意;
B.实行垃圾分类和回收,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约资源,B不符合题意:
C.将农田中的秸秆就地焚烧,产生了大量的烟尘,污染了空气,故C符合合题意;
D.出行方式尽量采用步行,骑自行车,少开私家车,既能节约资源,又能减少环境污染,
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我们身边的资源、能源、环境和化学息息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是
社会关注的焦点,关注社会热点,了解常见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5.(2021•滨州)按体积分数计算,约占空气总体积78%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根据空气的组成判断,空气中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
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解答】解:按体积分数计算:
A、在空气中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78%,选项正确。
B、在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21%,选项错误。
C、在空气中稀有气体约占空气总体积0.94%,选项错误。
D、在空气中二氧化碳约占空气总体积0.03%,选项错误。
故选:Ao
【点评】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在中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考查空气的组成、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空气的用途、空气的污染及防治等。
6.(2021•烟台)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能供给生物呼吸,支持燃料燃烧
B.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食品防腐
D.稀有气体通电发出各种不同颜色的光是化学变化
【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氧气的化学性质是氧化性和助燃性;
B、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考虑;
C、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
D、稀有气体的用途是:做各种电光源、作保护气等。
【解答】解:A、氧气能供给生物呼吸,支持燃料燃烧,说法正确;
B、由于二氧化碳能够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所以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
质,说法正确;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食品防腐,说法正确;
D、稀有气体通电发出各种不同颜色的光,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性质和用途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
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
题中。
7.(2021•烟台)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胶头滴管中的
水滴入生石灰一段时间后,试管内的白磷(白磷的着火点为40℃)开始燃烧,待白磷熄
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注射器预装20吗L水
llllllllllI
弹蕾夹
试管容积50mL
放在细沙上的白磷
A.试管中的细沙可防止试管炸裂
B.胶头滴管中的水和注射器中的水作用相同
C.若实验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试管中白磷的量不足
D.若注射器中的水最终减少了10mL,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0%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A.根据细沙的作用来分析;
B.根据实验设计以及水的作用来分析;
C.根据产生误差的原因来分析;
D.根据实验数据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白磷燃烧会发出热量,为防止试管炸裂,可在试管底部放少量细沙,将
白磷放在细沙上,选项A说法正确;
B.生石灰遇水会放出大量热,向烧杯中加水是为了提高烧杯内的温度,从而达到白磷的
着火点;注射器中的水是用于推断消耗的氧气的体积,作用不同,选项B说法错误;
C.若白磷不足就不能将试管中的氧气完全耗尽,导致实验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偏低,选
项C说法正确;
D.若注射器中的水最终减少了10mL,这就是消耗的氧气的体积,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分数为典匚*ioo%=20%,选项D说法正确。
50mL
故选:B»
【点评】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也是中考考查的一个热点,重点考查实验过程中看到的
现象以及导致实验结果偏大或偏小的原因。未来中考对该实验的考查将会不断创新。
8.(2020•淄博)以下对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B.铝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火星四射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火星四射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根据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铝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铝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正确。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
正确。
故选:C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
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9.(2020•东营)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如图)。分析两种循环,其中不正
确的是()
大气中的O?和COa
/②
工
r
化石燃料
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反应
B.氧气只有通过燃烧才能参与碳循环
C.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和大力植树造林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A.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
B.根据碳循环和氧循环的原理与过程来分析;
C.根据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来分析;
D.根据碳循环和氧循环的意义来分析。
【解答】解: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均发生了化学反应,选项说法
正确;
B.氧气通过燃烧、呼吸作用参与碳循环,选项说法错误;
C.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所以通
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和大力植树造林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选项说法正确:
D.由图示可知,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
知识进行。
10.(2020•青岛)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氧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B.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C.氧循环对维持自然界中物质、能量及生态的平衡有重要意义
D.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考点】氧气的工业制法;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常见气体的用途;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A.根据气体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B.根据空气污染的知识来分析;
c.根据氧循环的意义来分析;
D.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
【解答】解: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所以不能填充氧气防腐,而应
该填充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氮气,选项说法错误;
B.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差,选项说法错误;
C.氧循环对维持自然界中物质、能量及生态的平衡有重要意义,选项说法正确;
D.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选项
说法错误。
故选:Co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
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1.(2021•东营)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对该实验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B.该实验中的铜粉换成铁粉无法达到实验目的
C.将装置1中的气球更换为注射器(见装置2),可使空气与铜粉接触更充分,数据更
加准确
D.正确操作情况下,反应消耗氧气的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和玻璃管内气体体
积总和的工
5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或加热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
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
却到原温度;④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或加热条件下能与
氧气反应(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据
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停止加热后,待装置冷却后再读数,否则此时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
处于膨胀状态,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B.在加热的条件下,铁也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铁的固体氧化物,因此该实验中的
铜粉换成铁粉也能达到实验目的,选项说法错误;
C将装置1中的气球更换为注射器(见装置2),可使装置内的空气充分流通,使空气与
铜粉接触更充分,数据更加准确,选项说法正确;
D.正确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的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和玻
璃管内气体体积总和的工,选项说法正确。
5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用燃烧或加热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注意事
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2020•济南)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足量),立即
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瓶塞;待燃烧停止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发现烧杯内的水被
吸入集气瓶中,吸入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工。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错误
5
的是()
------------------------------T
(,_______
匕L-红磷三工三色
.J3上奏W
A.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工
5
B.用木炭代替红磷实验,也能得到相同结论
C.实验前,应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反应后集气瓶内剩余气体主要为氮气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
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
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解答】解:A、吸入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工,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工,
55
该选项说法正确;
B、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不能测定氧气含量,该选项说法不
正确;
C、实验前,应检验装置的气密性,以防止装置漏气影响实验结果,该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后集气瓶内剩余气体主要为氮气,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
应,生成物是固体,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3.(2020•德州)CO2是如何被发现的?化学家又是如何研究它的性质?让我们重温这段历
史。
(1)17世纪初,比利时化学家海尔蒙特研究发现,木炭燃烧后,有灰烬还有不可见的气
体产生,烛火在该气体中会熄灭。另外他还在地窖、洞穴等地发现过这种气体。“烛火在
该气体中会熄灭”和出现在“地窖、洞穴等地”说明这种气体具有不能燃烧、不能支
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的性质o
(2)1755年,英格兰化学家布莱克做了如下实验:煨烧白垩(石灰石),将煨烧生成的
固体与水反应,反应后的物质与煨烧生成的气体又结合成白垩。他将这种固定在白垩中
的气体叫作“固定气体二
实验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实验③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I+H2O。
(3)1766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实验测得:一定温度下,1体积水能溶解比1体积稍
多的“固定气体”。1774年,德国化学家伯格曼将石蕊溶液滴到溶有CO2的水中,石蕊
溶液由紫色变成微红色。当时已经发现石蕊溶液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卡文迪许和伯格曼
两位化学家的实验说明C02不仅能溶于水,还可与水反应。C0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CO2+H2O=H2c03。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书写化学方程式、
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1)“烛火在该气体中会熄灭”和出现在“地窖、洞穴等地”,进行分析解答。
(2)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实验③是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烛火在该气体中会熄灭”,说明该气体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出
现在“地窖、洞穴等地”,说明密度比空气的大。
(2)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Ca0+H2。-Ca(OH)2。
实验③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02+Ca
(OH)2=CaCO3I+H2O0
(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03。
故答案为:
(1)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
(2)CaO+H2O=Ca(OH)2;82+Ca(OH)2=CaCO3I+H2O;
(3)CO2+H2O=H2co3。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
本题的关键。
14.(2018•泰安)“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请结
合如图1回答问题:
H:
co:含里
高的气体
图2
(1)从物质变化及分子角度看,三种循环中有一种与另外两种在变化上有本质的区别这
种循环主要是由水分子的运动引起的;
(2)用学科观点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其中正确的是AC(填字母序号):
A.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
B.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其化合价不变
C.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D.微粒观: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3)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二氧化碳来实现的。图1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①
©(填数字序号)。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因此人类要积
极采取措施维持循环体系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
(4)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有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把C02含量高的气
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然后再通化学反应在分解池内放出二氧化碳进入合成塔,在合
成塔内300℃、200kPa和催化剂条件下使之变为甲醇(CH3OH)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
3工口300七、200kPa
学方程式3H2+CO2:----展元亏7----CH3OH+H2O。
催化剂-
【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电离方程式;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1)根据三种循环的实质来分析;
(2)碳循环和氧循环的原理与过程来分析;
(3)根据图示信息来分析;
(4)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
【解答】解:(1)地球表面的“水循环”主要是由水分子的运动引起的,发生的是物理
变化;自然界“碳循环”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发生的化学变化;''氧循环"是指氧气
发生的化学变化;故填:水分子;
(2)A.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故正确;
B.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化合价发生改变,如光合作用中,氧元素的
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错误;
C.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故正确;
D.微粒观: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保持不变,故错误。
故选:AC;
(3)由图1可知,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海水的吸收;故填:①
⑥;
(4)在合成塔内300℃、200kPa和催化剂条件下氢气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CH30H)
工…山妗--300七、200kPa〃八八
和水;故填:3H2+82=----------「--------CH3OH+H2O0
傕化剂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因此要注意加强基础知识
的积累。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5.(2020•青岛)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同学们设计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请你参与探究并填空。
【实验记录与分析】
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
实
验
操
作
(1)依据实验一的结论,写出二氧化碳的一条重要用途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2)由实验二的结论分析得出:实验室中保存氢氧化钠要注意密封保存。
(3)在设计上述三组对比实验时,都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这是运
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方法。
【考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实验记录与分析】实验一: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
实验二: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实验装置来分析;
实验三: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
【反思与拓展】(1)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
(2)根根氢氧化钠的性质来分析;
(3)根据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实验记录与分析】实验一: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时,观察到低处的蜡烛
先熄灭,高处的蜡烛后熄灭,这一现象说明①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②二氧化碳
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故填: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实验二: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导致瓶内的压强变得更小,所以乙软塑料
瓶变瘪程度较大;故填:乙;
实验三:实验中通入二氧化碳时,干石蕊纸花不变色,湿石蕊纸花变红色,这说明二氧
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故填: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反思与拓展】(1)依据实验一的结论,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故填:二氧化碳用于灭
火;
(2)由实验二的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分析得出:实验室中保存氢氧
化钠要注意密封保存;故填:密封保存;
(3)在设计上述三组对比实验时,都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这是运
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方法;故填:控制变量。
【点评】实验探究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它包括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实验结
论和实验规律的探究等。本题通过实验资料和实验分析,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属于结论
性探究。同学们要具体分析,综合掌握。
16.(2019•青岛)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请回答问题
饱和NaHCOm溶满
ABCDEFG
(1)写出标有①②序号的仪器名称:①铁架台,②分液漏斗。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选填装置
字母序号,下同)。检验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是F,该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CO2+Ca(OH)2=CaCChI+H2O。
(3)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其目的是为了把空气充分的
排出来。
(4)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所选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气体发生装置一_Q
一D(选填装置字母序号)。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
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铁架台是常用的夹持仪器,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
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
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把气体通
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
(3)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其目的是:为了把空气充分的
排出来;
(4)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所选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气体发生装置一G
-Do
【解答】解:(1)铁架台是常用的夹持仪器,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故答案为:
铁架台;分液漏斗;
(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
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
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故答案为:B;F;CO2+Ca
(OH)2=CaCO3I+H2O;
(3)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其目的是:为了把空气充分的
排出来;故答案为:为了把空气充分的排出来;
(4)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所选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气体发生装置一G
fD,因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是除去氯化氢气体的,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溶
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G;D;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
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干燥、检验和除杂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
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
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7.(2019•临沂)某同学用稀盐酸和石灰石(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反应制取
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如图所示),实验时发现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逐渐变
澄清(提示碳酸钙能与二氧化碳、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易溶于水)。
(1)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12+H2O+CO2T。
(2)实验开始时,乙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发生浑浊的现象不很明显,出现这种现象可能的
原因是二氧化碳中有杂质氯化氢气体。
(3)实验结束时,甲装置溶液中的溶质除氯化钙外,还可能有H束(填化学式)。
(4)请写出乙装置中由浑浊变澄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CO3+H2O=Ca
(HCO3)2。
稀盐酸
澄清
石灰石Y三石灰水
甲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电离方程式.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
化.
【分析】(1)实验室制取C0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
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
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实验开始时,乙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发生浑浊的现象不很明显,出现这种现象可能的
原因是:二氧化碳中有杂质氯化氢气体;
(3)实验结束时,甲装置溶液中的溶质除氯化钙外,还可能有氯化氢;
(4)二氧化碳和碳酸钙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
【解答】解:(1)碳酸钙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故答案
为:CaCO3+2HCl=CaCh+H2O+CO2t;
(2)实验开始时,乙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发生浑浊的现象不很明显,出现这种现象可能的
原因是:二氧化碳中有杂质氯化氢气体;故答案为:二氧化碳中有杂质氯化氢气体;
(3)实验结束时,甲装置溶液中的溶质除氯化钙外,还可能有氯化氢,因为盐酸可能过
量;故答案为:HC1;
(4)二氧化碳和碳酸钙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故答案为:CO2+CaCO3+H2O=Ca(HCC>3)
2;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
式的书写、气体的检验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
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
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四.解答题(共3小题)
18.(2020•泰安)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为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提供了可靠的
资源保障,循环过程中CO2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图是这种作用的具体体现之一。
-------O:f----1碱_-------
有机物&・f竹"CO:<>无机盐
--------XE条件1-------J酸-------
(1)CO2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其原因是CO2+H2O=H2c03(用化学
方程式表示)。
占燃
(2)有机物A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A+6O2八',-6co2+6H2O,则A的化学式是
C6H12。6。
(3)下列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B(填序号,下同)。
A.无机物和有机物性质不同,但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
B.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
(4)煤的燃烧会产生大量C02;通过煤的综合利用可获得多种产品,有很多用途,其中
焦炭广泛应用于炼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煤加工成焦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B.人类只能通过燃料的燃烧获取能量
C.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污染空气的主要物质
D.煤是复杂的混合物,除了含有碳、氢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硫、氮等元素
【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3)根据“碳循环”和“氧循环”的原理来分析;
(4)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获取能量的方式、空气污染物以及煤炭的成分来分析。
【解答】解:(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化学
方程式为CC)2+H2O=H2co3;故填:CO2+H2O=H2co3;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保持不变。反应前有:12
个氧原子;反应后有:6个碳原子、18个氧原子和12个氢原子,所以每个A分子中含有
6个碳原子、6个氧原子和12个氢原子,即A的化学式为C6Hl2。6;故填:C6Hl2。6;
(3)A.无机物和有机物性质不同,但在一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服装厂承包合同正规版模板
- 单位购房指标转让协议
- 2024年普通公路桥隧养护技术培训班结业考试试题
- 结算时应避免雷区
- 浙江省宁波市高三下学期二模技术试题-高中信息技术
- 安徽省阜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统测语文试卷
- 2024年安徽高考历史真题试卷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教学课件】
- 混搭风格装修合同
- 第七章-热力学基础
- 少数民族朝鲜族民俗介绍
- 2024年环磷酰胺原料药项目申请报告
- 鸟的天堂(课件)五年级上册语文
- 安全防护用品采购管理制度
- MOOC 陶瓷装饰·彩绘-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人教版《烛之武退秦师》课件(共42张)
-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试题及答案
- 老小区消防改造工程施工方案
- 《布的基本知识》课件
- (高清版)TDT 1031.6-2011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 第6部分:建设项目
- 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大赛《氧化还原反应》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