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南粤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广东省南粤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广东省南粤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广东省南粤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广东省南粤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南粤名校24届高三2月联考

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3.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5.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首先,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汉朝人所谓的文学是指学术,特别是儒学,《史记》中“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所说的文学显然是指学术。到了南朝,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同时,又有文笔之分。刘勰《文心雕龙》言:“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梁元帝萧绎对文笔之分有进一步说明:“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谓之笔。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萧绎所说的文笔之别已不限于有韵无韵,而强调了文之抒发感情以情动人的特点,并且更广泛地注重语言的形式美,他所说的“文”已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了。其次,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文体辨析可以上溯至《汉书·艺文志》,更为明晰而自觉的文体辨析则始自曹丕的《典论·论文》,他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文赋》进一步将文体分为十类,对每一类的特点也有所论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将诗和赋分成两类,并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特点。到了南朝,文体辨析更加深入、系统。《文心雕龙》和《文选》对文体的区分更系统,讨论更深入。《文心雕龙》上篇的主要篇幅讨论文体,分33大类。其《序志》说:“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数理以举统。”对每种文体都追溯其起源,叙述其演变,说明其名称的意义,并举例加以评论。《文选》是按文体编成的一部文学总集,当然对文体有详细的辨析。如果对文学只有一种混沌的概念而不能加以区分,还不能算是对文学有了自觉的认识,所以文体辨析是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

再次,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离不开审美特性。所谓文学的自觉,最重要的或者说最终还是表现在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上面所说的“诗赋欲丽”的“丽”,“诗缘情而绮靡”的“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浏亮”,便已经是审美的追求了。到了南朝,四声的发现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再加上对用事和对偶的讲究,证明他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这对中国文学包括诗歌、骈文、词和曲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文心雕龙》以大量篇幅论述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涉及情采、声律、丽辞、比兴、夸饰、练字等许多方面,更是文学自觉的标志。(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材料二:鲁迅论“文学自觉”,指出其关键乃世情的变化促使思想的新变,遂引起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这种觉醒优点是自尊、自我觉醒,其缺点则是消极避世。他认为世情思想的演变、人之觉醒,乃文学自觉的动因。事实上,思想之活跃、人之价值之重视、精神之摆脱束缚而趋于自由,乃文学自觉之前提。文学自觉是一个渐进的进程。以文字记述事件,表达思想与情性,进而描摹物象,传神写照,怡情悦性,经历了漫长的演进,日益积累了创作的经验与体会。从此,文学的表现内容扩大,文学性日趋明确、丰富。内容的扩大与丰富,不仅关注“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的自然景物之感发,而且关涉“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的广泛的人生悲欢离合。动荡社会中的民生百态,开始进入了建安、曹魏时代作家的视野,尽情展示时代乱离与悲苦人生,抒写个体命运的焦灼忧虑。汉代体物浏亮的大赋,难见个人情性,至此遂发生巨大的变化,王粲《登楼赋》、向秀《思旧赋》等,旨在表现个人悲苦以及对他人悲惨遭遇的感同身受,日趋多样和深切。即使实用文体,如阮籍《大人先生传》、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等,亦有着鲜明的个性特色。就文学性而论,曹丕“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旨在强调作家才情、生命体验的独特性;陆机“诗缘情而绮靡”,明确主张诗歌应基于个人情感,而有“绮靡”之美;刘勰兼重“风骨”与“情采”,更是基于作家生命活力、体验、才情。

文学自觉,指的是一种自觉之创作意识与状态。为艺术而艺术,仅仅指作家看重艺术,借艺术(文学)表达自己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魏晋张扬文学的个人情性表现、审美追求,打破寓训勉于文学的樊篱,也并不意味着否定文学应该承载的社会责任。曹丕说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既突出文章之价值,也强调文章可以使作者“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以自我的努力,达到超越权势、生命局限的不朽。而这正可以视为文学自觉的宣言。由此,文学自觉,乃是魏晋时期的特殊文学现象,开启于建安时期,兴盛于曹魏、两晋,影响于南朝。因而,魏晋文学自觉正是对这一特殊文学现象的高度概括,并且最终开启了唐代文学之雍容大雅和丰富多样。(摘编自雷恩海《自觉是魏晋文学的特征》)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学的自觉并非一蹴而就,其开始于建安时期,历经三百年左右的发展才最终完成,成为魏晋文学的重要特征。B.汉代的文学以儒学为代表,宋文帝促使文学有了独立的学术地位,同时又进行了文笔的区分,促进了文学的自觉。C.文体的辨析是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文赋》对文体做了细致划分,并概括了诗和赋的不同风格特征,比曹丕的研究更完善。D.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既有优点又有缺点,但世情思想的新变、人的觉醒,对于文学的觉醒却有着重要的催动作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体辨析始于汉代,自觉于魏晋,《文选》对文体有着系统而详细的辨析,这与其是一部按文体编辑而成的文学总集密切相关。B.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是文学自觉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典论·论文》和《文赋》中都已经体现出了对审美的追求。C.伴随着文学的自觉,越来越多的内容进入到文学之中,文人超越对自然景物的单纯感发,书写个体人生,展现时代的动荡。D.魏晋文学张扬个性,打破训勉的束缚,为艺术而艺术的同时,也强调文学可以帮助文人成就身后之名,铸就不朽之盛事。3.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文学自觉的一项是(

)(3分)A.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明诗》以下20篇都以文体的体制为名。B.钟嵘评价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C.挚虞于《文章流别论》中将文章分为:诗、赋、颂、箴、诔等十一类。D.《资治通鉴》论述魏晋玄学时提到“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谈者以虚荡为辨而贱名检”。4.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4分)5.曹操的《观沧海》体现了魏晋时期文学自觉的特征,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的相关论述分析该篇作品对文学自觉的体现。(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清水洗尘迟子建礼镇的人把腊月二十七定为放水的日子。所谓“放水”,就是洗澡。而郑家则把放水时烧水和倒水的活儿分配给了天灶。天灶从八岁起就开始承担这个义务,一做就是五年。

这里的人们每年只洗一回澡,就是在腊月二十七这天。天灶住的屋子被当成了浴室。天灶家洗澡的次序是由长至幼。天灶从未拥有过一盆真正的清水来洗澡。他只能见缝插针地就着家人用过的水洗,那种感觉纯粹是在应付。而且不管别人洗过的水有多干净,他总是觉得很浊。他也不喜欢父母把他的住屋当成浴室,电灯泡上爬满了水珠,他晚上睡觉时感觉是睡在猪圈里。所以今年一过完小年,他就对母亲说:“今年洗澡该在天云的屋子里了。”天云当时正在叠纸花,她气得一梗脖子说:“为什么要在我的屋子?”“那为什么年年都非要在我的屋子?”天灶同样气得一梗脖子说。“你是男孩子!”天云说,“不能弄脏女孩子的屋子!”天云振振有词地说,“而且你比我大好几岁,是哥哥,你还不让着我!”天灶便不再理论,不过兀自嘟囔了一句:“我讨厌过年!年有个什么过头!”天灶确实不喜欢过年。首先不喜欢过年时的那些规矩,焚纸祭祖,磕头拜年。其次他不喜欢忙年的过程,种种的活儿把大人孩子都牵制得像刺猬一样团团转。人最后还得为自己洗尘,一家老少因为卖力地搓洗掉一年的风尘而个个都显得面目浮肿。奶奶第一个洗完了澡。天灶觉得洗澡后的奶奶显得格外臃肿,像只烂蘑菇一样让人看不得。奶奶嘘嘘地喘着粗气经过灶房回她的屋子,她见了天灶就说:“你烧的水真热乎,洗得奶奶这个舒服。你就着奶奶的水洗洗吧。”天灶并未搭话,他只是把柴禾续了续,然后提着脏水桶进了自己的屋子。天灶吃力地搬起大澡盆,把水倒进脏水桶里,然后抹了抹额上的汗,提起桶出去倒水。奶奶见天灶提着满桶的水出来了,就张大了嘴。“你嫌奶奶——”她失神地说。天灶什么也没说,拉开门出去了。外面又黑又冷,他摇摇晃晃地提着水来到大门外的排水沟前。冬季时那里隆起了一个肮脏的大冰湖,许多男孩子都喜欢在冰湖下抽陀螺玩,他们叫它“冰嘎”。他们不仅白天玩,晚上有时月亮明得让人在屋子里呆不住,他们便穿上厚棉袄出来抽陀螺。天灶看见冰湖下的雪地里有个矮矮的人影,他躬着身,似乎在寻找什么。“天灶——”那人直起身说,“出来倒水啦?”

天灶听出是同班同学肖大伟,便问:“你在这干什么?”“天快黑时我抽冰嘎,把它抽飞了,怎么也找不到。”肖大伟说。“你今年就着谁的水洗澡?我家年年都是我头一个洗,每回都是自己用一盆清水!”肖大伟挑衅地说。“我自己也用一盆清水!”天灶理直气壮地说。“别吹牛了!你家年年放水时都得你烧水,你总是就着别人的脏水洗,谁不知道呢?”天灶只有万分恼火地提着脏水桶往回走,走了很远的时候,他又回头冲肖大伟喊道:“今年我用清水洗!”天灶说完抬头望了一下天,觉得那道银河“刷”地亮了一层,仿佛是清冽的河水要倾盆而下。奶奶的屋子传来了哭声,那苍老的哭声就像山洞的滴水声一样滞浊。天灶拉开锅盖,一舀舀地把热水往大澡盆里倾倒。这时天灶的父亲过来了,他说:“看你,把奶奶惹伤心了。”天灶没说什么。他用手指试了试水温,觉得若是父亲洗恰到好处,他喜欢凉一些的;若是天云或者母亲洗就得再加些热水。“该谁了?”天灶问。“我去洗吧。”父亲说。这时天云忽然从她的房间冲了出来,她只穿件蓝花背心,露出两条浑圆的胳膊,披散着头发,像个小海妖。她眼睛亮亮地说:“我去洗!我把辫子都解开了。”父亲到仓棚里去找那对红色宫灯去了,它们被闲置了一年,家人都喜欢用天云洗过澡的水来擦拭宫灯。天灶悄悄离开灶台去奶奶的屋门前偷听她絮叨些什么。奶奶边哭边说:“当年全村的人数我最干净。我要是进了河里洗澡,鱼都躲得远远的,它们都知道没有我干净……”天灶忍不住捂着嘴偷偷乐了。天灶又往锅里添满了水,他将火炭拨了拨,拨起一片金黄色的火星像蒲公英一样地飞。这时奶奶蹒跚地从屋里出来了。“天灶——”奶奶带着悲愤的腔调说,“你就那么嫌弃我?我用过的水你把它泼了,我站在你跟前你都不多看一眼?”

天灶没有搭腔,也没有抬头。“你是不想让奶奶过这个年了?”奶奶的声音越来越悲凉了。“没有。”天灶说,“我只想用清水洗澡。天云的我也没用。”天灶垂头说着。“天云的水是用来刷灯笼的!”奶奶说。“一会儿妈妈用过的水我也不用。”天灶强调说。“那你爸爸的呢?”奶奶不依不饶地问。“不用!”天灶斩钉截铁地说。奶奶这才有些和颜悦色。天灶把锅里的水再次添满。这时母亲走过来问他:“还烧水做什么?”“给我自己用。”“你不用你爸爸的水?”“我要用清水。”天灶强调说。夜深深的了。头顶的星星离他仿佛越来越远了。天灶大口大口地呼吸着寒冷的空气,因为他怕体内不断升腾的热气会把他烧焦。这时屋“吱扭”一声响了,跟着响起的是母亲的声音:“天灶,该你洗了!”天灶关上屋门,把灯关掉了。他返身慢慢地进入澡盆,感受着清水在他的胸腹间柔曼地滑过的温存滋味,他从未有过这样的舒展和畅快。他不再讨厌即将朝他走来的年了。还有,再见到肖大伟的时候,他要告诉他,我天灶是用清水洗的澡,而且,星光还特意化成皂角花撒落在了我的那盆清水中了呢。(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既有自然环境的描写,又有社会风俗的描摹,既有典型人物,又有人物群像,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北方小镇的浮世绘。B.天灶并不喜欢过年,因为他不喜欢过年的各种规矩礼俗,不喜欢过年的忙忙碌碌,也与自己多年来不能清水洗尘有关。

C.小说擅长利用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天灶的懂事礼让,天云的天真活泼,都在人物的语言中得以充分彰显。D.天灶觉得洗完澡的奶奶像一只烂蘑菇,拒绝奶奶的提议,面对奶奶的话语并不搭腔,但他依然遵循着家庭中的传统礼法。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奶奶自觉被嫌弃而黯然神伤,不依不饶地追问天灶,直到确定天灶谁的水也不用才和颜悦色,体现出其“老小孩”的形象。B.肖大伟每年都是自己用一盆清水,而天灶只能见缝插针地就着脏水洗,两者形成对比,更坚定了天灶要用清水洗尘的决心。C.小说的最后,天灶终于如愿用一盆清水洗尘,“清水”在此似乎成了天灶的“忘忧水”,洗掉一年的风尘,洗掉郁闷烦忧。D.小说以儿童视角叙述故事,给人一种天真纯洁之感,淡化外部矛盾,侧重心理冲突,展现出散漫随性、平静从容的叙述风格。8.小说强调礼镇的人一年只洗一回澡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9.某学习小组要以“矛盾”“成长”“温情”为关键词为本篇小说写一则文学短评,请你围绕关键词写出评论思路。(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文本一:景公过晏子,曰:“子宫小,近市,请徙子家豫章之圃。”晏子再拜而辞曰:“且婴家贫,待市食,而朝暮趋之,不可以远。”景公笑曰:“子家习市,识贵贱乎?”是时景公繁于刑。晏子对曰:“踊①贵而屦②贱。”景公曰:“何故?”对曰:“刑多也。”景公造然变色曰:“寡人其暴乎!”于是损刑五。

或曰:晏子之贵踊,非其诚也,欲便辞以止多刑也。此不察治之患也。夫刑当无多,不当无少。无以不当闻,而以太多说,无术之患。败军之诛以千百数,犹北不止;即治乱之刑如恐不胜,而奸尚不尽。今晏子不察其当否,而以太多为说,不亦妄乎?夫惜草茅者耗禾穗,惠盗贼者伤良民。今缓刑罚,行宽惠,是利奸邪而害善人也,此非所以为治也。(节选自《韩非子·难二》)文本二: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请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若出一口。公作色太息,播弓矢。弦章入,公曰:“章自吾失晏子于今十有七年未尝闻吾过不善;今射出质,而唱善者若出一口。”弦章对曰:“此诸臣之不肖也,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颜色。然而有一焉。臣闻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夫尺蠖食黄则其身黄,食苍则其身苍,君其犹有食谄人言乎?”公曰:“善。今日之言,章为君,我为臣。”是时海人入鱼,公以五十乘赐弦章。章归,鱼乘塞涂,抚其御之手曰:“曩之唱善者,皆欲若鱼者也。昔者,晏子辞赏以正君,故过失不掩;今诸臣谄谀以干利,故出质而唱善如出一口。今所辅于君,未见于众,而受若鱼,是反晏子之义,而顺谄谀之欲也。”固辞鱼不受。君子曰:“弦章之廉,乃晏子之遗行也。”(节选自刘向《说苑·君道》)注:①踊:刖足的人穿的鞋子。②屦:古代用麻葛制成的一种鞋。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章A自吾B失晏子C于今D十有E七年F未尝闻G吾过H不善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过,责备。与《邹忌讽齐王纳谏》“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的“过”含义不同。B.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与《鸿门宴》“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中“再拜”相同。C.不肖,不才,不贤。与《屈原列传》“人君无愚智贤不肖”中“不肖”含义相同。

D.固,坚决,坚持。与《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固止之”中“固”的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晏子借齐景公询问市场什么东西贵,什么东西便宜的时机,让齐景公明白了自己刑罚用得太多,于是齐景公减去了五种刑罚。B.韩非子认为刑罚恰当不嫌多,不当少也无益。他认为晏子不去考察用刑是否恰当,而以用刑太多来劝说齐景公,是不懂法术。C.齐景公延请各位大夫饮酒并以射箭助兴,景公射出一箭中靶,臣子齐声称好。齐景公索然无味,接着叹息一声,抛弃了弓和箭。D.齐景公欣赏弦章之言,赐鱼五十车。弦章认为自己对君王的辅助没有显现出成效,他秉承晏子流传下来的好品行,拒绝了赏赐。13.请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或曰:晏子之贵踊,非其诚也,欲便辞以止多刑也。(2)曩之唱善者,皆欲若鱼者也。14.材料二中,齐景公为什么说“章为君,我为臣”?(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5~16题。题岳阳楼①白居易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倚曲栏。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此地唯堪画图障②,华堂张与贵人看。注:①元和十四年春,贬至江州的白居易再调忠州刺史,经过岳阳时写下该诗。②图障:绘有图画的屏风。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人登上了城楼,独自倚靠楼边的阑干,向城楼下方及远处纵情眺望。B.“夕波”一句描写彩霞与江波交相辉映,与“长安在日边”异曲同工。C.颈联上句和下句均有三个动词,极力强化了诗篇的动态感,画面生动。D.尾联写洞庭湖的景色难以画成屏风,陈在华丽厅堂来供达官贵人品赏。16.请简要概括本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所表达情感的异同。(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黄庭坚《登快阁》中“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了诗人决意归隐江湖,追求不存世俗机心、自由洒脱的生活。(2)苏轼《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八字勾画出曹操本人的形象,显得格外饱满,有立体感。(3)“美人”是古典诗词中表达个人情感的重要载体,频频出现在文人笔端,如“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①始建于北周时期的鹳雀楼,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慕名而至的游客。②据《梦溪笔谈》记载,因常有鹳雀栖息于楼上而得名的鹳雀楼造型雄奇高拔,不可谓世所罕见。③它原是一座戍楼,军士凭此瞭望敌情。④及至唐代,鹳雀楼军事功能渐失,常有文人墨客登临赏景,成为美名远扬的“赛诗楼”。⑤唐代诗人王之涣就有著名的一首诗《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⑥然而鹳雀楼名声虽大,却命途多舛——13世纪初毁于战乱,就连其遗址残迹,亦在明朝时被泛滥的黄河淹没。1992年,近百名专家学者联名倡议重建鹳雀楼,十年之后,复建的鹳雀楼(

),千年英姿得以重现。千余年(

),唐人笔下的鹳雀楼,今日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尚未见楼,嘤嘤鸟鸣先萦绕耳畔。登楼远眺,天开地阔,顿有“荡胸生层云”之感——上有一碧如洗之长空,下有五谷丰登之沃野,黄河宛若一条金色飘带蜿蜒向前,壮阔中透着旖旎,磅礴间又现温柔。

是啊,若无黄河经天亘地、浩浩汤汤之胜景,哪里有鹳雀楼千载不息之隆名?建造于黄河、辉煌于黄河、湮没于黄河、重生于黄河!饱经沧桑的鹳雀楼,正是黄河流域巨大变迁的见证者、黄河文化深厚精髓的集大成者,而其“更上一层楼”的精神气韵,早已成为这方热土生生不息的发展密码。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19.文中第一、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5分)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修辞,请从“增文势”“广文义”两个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研究表明适当地发呆可能成为紧张学习中的“充电站”。让孩子适当感觉无聊,学会发呆,会让孩子更有创造性,也更健康。人的有意注意时间有一个阈值,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大脑能够很好地吸收外来信息的刺激。如果超过这个阈值,接受长时间高强度的刺激,大脑就会疲劳,

。在紧张的学习间隙里,孩子发发呆走走神,其实是在被动地获得短暂的休息,让大脑的机能得到调节,从而

。从生理学角度来看,发呆会引起机体的松弛反应,这是一种导致交感神经系统普遍降低的综合性下丘脑反应。研究表明,适当地发呆,让自己

,可以使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活动保持良好的平衡状态,有利于优化性格,改善容易急躁、常有时间紧迫感等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性格特征。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A.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们要认清新时代的重大责任和艰巨使命。B.“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C.这说明为什么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上都常常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和“文法”。D.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字横着,很像一个还没开放的花骨朵,又像一支小小的火把。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材料二: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提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材料三:作家莫言从中国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坚定创作信心,又与西方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交流互鉴,最终成为文学巨匠。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B【“同时又进行了文笔的区分”错,根据材料一原文“同时,又有文笔之分。刘勰《文心雕龙》言:‘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可见,文笔之分的主语不是宋文帝,是刘勰进行了文笔之分】2.B【“是文学自觉最重要的标志之一”错,根据材料一原文“所谓文学的自觉,最重要的或者说最终还是表现在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可见,文学自觉的三个标志中,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是最重要的标志,没有之一。】3.D【A选项体现了对文体的区分,B选项体现出了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C选项体现了对文体的区分,D选项是对玄学的论述,不属于文学的自觉。】4.①采用了总分的论证结构,开篇提出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下文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论证思路清晰。②论证方法丰富多样,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的方法,论证具体有说服力。③论证语言严谨准确,文章使用“比较明确”“更广泛地”“最重要的”等词语对观点的表述作出恰当的限制,立论审慎。(一点2分答对任意两点可得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5.①作品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是曹操独特生命体验的体现。②诗歌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体现出自觉的审美追求。③诗歌缘情而起,语言流丽,简洁精炼,对仗工整,充分体现了四言古体诗的文体特征。(一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6.A【“又有人物群像”错,小说中的次要人物虽然着墨不多,但个性鲜明,性格突出,并不是以群像形式出现。】7.D【“淡化外部矛盾,侧重心理冲突”错,小说既有人物与人物的矛盾,也有天灶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并没有淡化外部矛盾,侧重心理冲突。】8.①使洗澡这一行为颇有仪式感,(1分)更突出当地人对腊月二十七洗澡的重视。(1分)②为后文天灶坚持想要清水洗尘做铺垫,(1分)使小说的矛盾冲突更加激烈。(1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9.①矛盾:小说包含了天云与天灶,肖大伟与天灶,天灶的愿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使作品波澜起伏。②成长:对于天灶来说对清水的渴望是他个性意识的觉醒,暗含着成长的渴望与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③温情:郑家尊老爱幼,天灶体贴地服务大家洗澡,奶奶的沮丧实则是对家人的在乎,小小的家庭虽有矛盾插曲,但充满温情。(一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10.ACF【(原文标点)章,自吾失晏子,于今十有七年,未尝闻吾过不善。】11.A“【景公过晏子”中的“过”意思是拜访。】12.C【“景公射出一箭中靶”“索然无味”说法错误,原文“公射出质”意思是齐景公的箭射出了箭靶。众人眼见脱靶,还齐声叫好,齐景公是脸色大变,而非索然无味。】13.(1)有人说:晏子说刖足的人穿的鞋子贵,并不是他的真心话,是想用巧妙的话来制止繁多的刑罚。(得分点:“或”“便辞”“止”各1分,句意1分)(2)先前那些叫好的人,都是想要这些鱼的人。(得分点:“曩”“若”和判断句式各1分,句意1分)14.①称弦章是国君,是因为弦章敢于进谏,劝谏自己任何时候不能爱听谄媚阿谀之人的话;②称自己是臣子,是因为他能够虚心纳谏,开明大度。(一点1分,两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15.D【诗的最后两句说洞庭湖风景壮阔优美,可以画成图画,让那些贵人们欣赏,这样贵人们也许可以体会到猿啼雁飞、逐客行旅的奔波之苦。】16.相同点:两首诗都流露苦闷之情,有行旅艰难的感慨。不同点:①白诗含蓄地表达出对京城的眷恋之情和对贵人们的怨愤。②杜诗有年老多病、思家念亲的孤独和感伤,有对国家动荡、时局不安的关切与忧虑。(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17.(1)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2)酗酒临江,横槊赋诗。(3)匪女之为美

美人之贻或: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或: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18.①拔地而起

②沧海桑田(一个成语1分,意思接近即可)第①处,拔地而起:指山峰、植物、建筑物等高耸在地面上。形容从地面上突兀而起,非常陡峭、高耸。结合前文提及鹳雀楼造型“雄奇高拔”和“重建鹳雀楼”,可填“拔地而起”。

第②处,沧海桑田: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语段提及鹳雀楼从北周、唐代、明代到现在的情况,语境中体现千余年来鹳雀楼变化之大,可填“沧海桑田”。19.①“吸引了来自”句结构混乱,“来自”和“慕名而至”有重叠,可改为“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至”,或改为“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②“不可谓世所罕见”不合逻辑,应去掉否定词“不”。⑤“著名的一首”语序不当,应改为“一首著名的”[5分。改对一处2分,改对两处4分,改对三处5分]20.增文势:句子使用了排比修辞,运用了“……于黄河”的句式,整齐而有节奏,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朗朗上口,有利于情感的抒发。广文义:由建造至辉煌,由辉煌至湮没,由湮没到重生,句子层层推进,增加语句的内涵,丰富语句的思想内容。有层次且更全面地表现出鹳雀楼与黄河的密切关系。[4分。每个角度分析,2分]21.C【文中引号表示特殊含义,选项中A项表示特定称谓,选项B表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C项表示特殊含义,D项表示强调。】22.①无法更好地吸收外来信息

②消除大脑疲劳

③处于松弛反应状态23.作文解析(一)对材料的理解材料一可以概括出“文化自信”这一核心观点,并指出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倡导文化自信有利于增加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可以给予人们深厚的精神力量,提供奋进的精神动力。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奠定了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基,有利于增强文化软实力。材料二则强调文明互鉴的意义价值。互鉴,即相互借鉴。文明互鉴,即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间加强交流,相互借鉴。文明互鉴有利于促进各民族文明的更新和发展,使得世界文明丰富多彩,熠熠生辉。材料三:莫言的成功是文化自信与文明互鉴相融合的成功范例,也暗示了两个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关系。(2)关于是否符合题意

不偷换核心概念,能准确阐释“文化自信”和“文明互鉴”两个方面,在论证过程中要注意两个概念的意义分析,能合理安排两者的关系(文化自信是文明互鉴的基础,文明互鉴能够增强文化自信),体现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属于符合题意。(3)参考立意自信乃互鉴之始,互鉴是自信之成立足文化自信之基,共谱文明互鉴华章坚守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互鉴坚定自信弘扬优秀文化,文明互鉴共赴美好未来持文化自信心,行文明互鉴事参考译文:文本一:齐景公探望晏子,说:“您的住宅太小,又靠近市场,我请您把家搬到豫章景区中去吧。”晏子反复拜谢并推辞说:“晏婴家里贫穷,依赖到市场买来东西生活,早晚要到市场去,不能住得比市场远了。”齐景公笑着说:“您家熟悉市场,懂得贵贱吗?”这时齐景公正在施行繁酷的刑罚,受刖刑(砍掉脚)的人很多。晏婴回答说:“被刖了脚的人所穿的鞋子价格昂贵,平常人穿的鞋子价格低廉。”齐景公说:“是什么原因啊?”晏子回答说:“刑罚用得太多了。”齐景公显出吃惊而惨痛的样子说:“我太残暴了吧!”于是减去五种刑罚。有人说:晏子说刖足的人穿的鞋子贵,并不是他的真心话,是想用巧妙的话来制止繁多的刑罚。这是他不明白治理国家所造成的问题。刑罚恰当不嫌其多,刑罚不当少也无益。晏婴不把刑罚不当去告知齐景公,而以用刑太多来劝说他,这是不懂得法术的错误。打了败仗的军队中被处罚或杀头的人虽然以千万计数,还是败逃不止;即使治理祸乱的刑罚用得唯恐不够,而奸邪还是不能除尽。现在晏子不去考察用刑是否恰当,而以刑罚太多劝说齐景公,这不是很荒唐吗?爱惜茅草就会损害庄稼,宽容盗贼就会伤害良民。现在减轻刑罚,实行宽惠,这是有利于奸邪而伤害好人的,这不是用来治理国家的办法。文本二:

晏婴死后十七年,齐景公请诸位大夫饮酒,并以射箭助兴。齐景公箭射出了箭靶,厅堂上的人都齐声叫好,像出自一人之口。齐景公变了脸色,叹息一声,抛弃了弓和箭。这时大夫弦章进来了,齐景公对他说:“弦章,自从我失去晏婴,至今已有十七年了,从未听到有人指出我的过错和不好的地方;今天射箭出了箭靶,而喝彩的就像出自一人之口。”弦章对齐景公说:“这是众臣的不才,他们的智慧不能够察知君主的不足之处,他们的勇气也不足以冒犯君王的脸色。然而有这样一句话,我听说:‘君主喜好的,那么臣子就服用它;君主爱吃的东西,那么臣子也会喜欢吃它。尺蠖吃了黄色的东西,它的身体就变成黄色;吃了黑色的东西,它的身体就变成黑色。’君王您还是有时爱听谄谀之人的话吧?”齐景公说:“好。凭今天这番话,你是国君,我是臣下。”当时海边渔民进献鲜鱼,齐景公就用五十车鱼赏赐弦章。弦章回去时,鱼车塞满了道路。他拍着赶车人的手说:“先前那些叫好的人,都是想要这些鱼的人。从前晏婴以拒绝赏赐来匡正君主,所以君王有什么过失从不遮掩;现在这些臣子以谄媚阿谀来求取利益,所以君主箭射出靶,反而还齐声叫好,如出一人之口。现在我对君主有所辅佐,但还没有在众人中见效,却要接受这些鱼,这就违背了晏婴的正义,而迎合了谄媚之人的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