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资料_第1页
2013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资料_第2页
2013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资料_第3页
2013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资料_第4页
2013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资料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5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相关资料(一)长江沿江路线相关资料1.该路线重点是河流地貌和河流水文。2.长江和嘉陵江的水文特征。(1)长江水文特征重庆长江段属长江上游的川江段(四川宜宾-湖北宜昌)。川江河段以江水补给为主,受气候的影响,水量年际和年内变化大,据长江上游主要控制性水文站寸滩水文站统计资料,从1954年-1985年,多年平均径流量3500亿立方米。最大流量(1981年7月16日857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2270立方米/秒(1978年3月24日),二者之比为37.8倍。由于河谷断面狭窄,水位陡涨陡落,最大流量和最小流量所形成的水位变幅高达33.27米,一般年份水位变幅也在20-30米,日涨落差可达10米/日。此外宽谷和峡谷水深变化较大,浅滩河段枯水期平均水深约3-5米,峡谷段汛期可达30-40米。洪水期5-10月,主要汛期发生在6-9月,枯水期11月-次年4月。寸滩站1954-1985年多年平均含沙量1.316千克(2)嘉陵江水文特征嘉陵江在合江先后纳入渠江、涪江,自西北向东南流至朝天门注入长江干流。重庆境内长153公里。河口多年平均径流量875亿立方米,按水量来说是长江水量最丰富的支流。北碚水文站(嘉陵江最下游控制站)实测数据,从1941年-1981年,多年平均径流量675亿立方米,最大年1030亿立方米,最小年359亿立方米。洪水期5-10月,其中汛期7-9月。最大实测流量44700立方米/秒,最高水位208.17米(两项均为1981年7月18日);最小流量242立方米/秒,最低水位176.61米(两项均为1970年3月9日),最高和最低水位变幅达31.56米。多年平均含沙量2.37千克/立方米,多年平均输沙量1.63亿吨,最大年3.72亿吨(1945年),最小年0.72亿吨(1971年)。(3)学生观察水文水位、流速、含沙量。3.河流地貌相关知识。(1)主要的河床地貌。A.深槽和浅滩在弯道河段,由于横向环流的作用,表层水流在凹岸壅积,水面增高,水流下沉,侵蚀河床,冲刷岸坡,形成深槽。在纵向惯性力的作用下,底层流由凹岸向凸岸斜下方运动,将携带的部分泥沙堆积在凸岸,使河道变浅而成浅滩。B.碚石(岩槛)岸旁坚硬岩石突入江中,枯水可出露水面,洪水可形成水下礁石,如嘉陵江北碚的碚石,沙坪坝的石门也是碚石,它是沙坪坝背斜上沙溪庙组底部的巨厚砂岩层,被嘉陵江水冲蚀所残留于江中的两块巨石,嘉陵江顺两巨石间流国,宛如过一道石门而得名。当河流通过倾角较大的地层分布区时,坚硬的砂岩往往在河床上形成水下陡坎,它横越河道,起着局部侵蚀基准面的作用。C.水沱(回水沱)河道凹入成弯,水流在弯中产生旋流(竖轴环流),一般形成在平直峡谷口的上下方,可以形成4个对应的水沱。在两巨大的碚石间和碚石上下方也可以形成水沱。D.壶穴河床如果凹凸不平,就容易产生涡流,小石子随着河流由上游被带下来,涡流就不停的打转,钻磨河底,刚开始只是小洞,随着时间的加长,洞会愈来愈加深、扩大,最后变成壶穴。(2)观察河漫滩并理解河漫滩的形成。(3)观察河流阶地以及理解其形成原理。(4)学生观察其他事物4.返回学校。(二)南温泉路线相关资料该路线主要是地质地貌和水文知识。在炒油场下车后开始该路线的步行实习,下午坐车返回学校。1.南泉地质背景知识南泉位于重庆市巴南区南泉镇,该地地处川东褶皱构造区,属川东平行岭谷中铜锣山大背斜(见图1),经花溪河切割,背斜岩层出露,在河流两岸,风景优美,自然、人文景观丰富,是重庆市著名风景区和我校自然地理实习的基地。在古生代末期,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经海西构造运动隆起为陆,形成南海北陆的局面,西北、华北及华南部分地区相连接。此时,四川为海盆。中生代发生了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我国西南、藏北、滇西相应抬升,并形成褶皱。南泉地区的褶皱雏形即产生于此时。中生代的大地运动将华南、华北连为一体,中国地质地貌的轮廓基本形成,但西藏、青海大部分地区仍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四川为内陆湖盆,因而当时的地势状况为东高西低。此时,四川盆地岩石由海相转为湖相沉积。新生代的喜马拉雅构造运动使青藏高原强烈抬升,形成我国目前西高东低的地势特征,河水东流,切割巫山山脉后,四川才由湖变陆,成为盆地。之后在流水为主的外力长期作用下表现出今天南泉地区的地质、地貌。南泉地区背斜形态完整,花溪河横切背斜轴部,中生代三叠纪各时代地层出露明显。背斜轴部分布有广泛的灰岩,喀斯特地形发育,溶沟、溶槽、溶洞、裂隙、石芽、暗河等多处可见。花溪河流贯其间,切割软硬不同的岩层,形成急流瀑布,水力资源得以开发利用。流水作用在花溪河两岸塑造出各种侵蚀和堆积地形。背斜轴部及两翼的灰岩是良好的含水层,核部页岩又是理想的隔水层,给地下水埋藏和露头创造了良好条件,其温泉、冷泉久负盛名。河岸丘陵区在不同岩性的成土母质上发育着酸碱性不同的紫色土和黄壤,造成不同的植物群落,随处可见的指示性植物及出露地面的动、植物化石可反映出南泉地区现代和古地理面貌。真武山(南温泉)背斜低山为南温泉背斜发育而成的低山(一般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北起南岸区鸡冠石,南止巴南区与江津市边界,长约42公里。走向北东—南西。地势南高北低,一般海拔500—680米,最高峰在山体南部的“春天岭”,海拔861米。2.背斜和向斜(1)背斜和向斜的概念岩层向上弯曲,其核心部位岩层时代较老,两侧岩层较新,称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其核心部位岩层时代较新,两侧岩层较老,称为向斜。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性较疏松,容易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2)南泉背斜重庆南泉地区位于川东平行岭谷区真武山脉与花溪河交汇处,地处长江南岸巴南区,距离渝中区约26公里。从地质构造上看是背斜构造,主要属于中生代三叠纪地层。它的形成、发展伴随川东平行岭谷而形成河发展。南泉背斜北起南岸区长江边的鸡冠石,南经南温泉、一品场,止于江津市的高湖,全长约45公里。南泉背斜在地形上是低山地形,呈现“一山二槽三岭”的形态,南泉背斜局部小地貌多种多样。南泉地貌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不断演化而来,是内力和外力工作作用的结果。3.花溪河及水文与河流地貌(1)花溪河相关资料花溪河为长江一级支流,在李家沱上游注入长江。流域面积268.46平方公里,河道总长63.62公里。近年来随着巴南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花溪河沿岸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生活污水的排入和生活垃圾的无序堆弃,导致流域污染日趋严重。(2)河流阶地与河流局部侵蚀基面(3)生物化石古生物为水生类贝壳,虽然数量众多,但不清晰则个体比较小无法判断其生物名称,故价值不大。4.岩溶(喀斯特)地貌。(1)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的三个条件第一是湿热的气候条件,重庆在第四纪较长地质历史时期,大多数时期属亚热带湿热气候,对喀斯特地貌形成十分有利;第二是碳酸盐类岩层厚度大小、矿物组成、化学成分及物理特征;第三是地下水循环条件,包括地貌发育时期(气候条件)、地势起伏条件、岩石空隙度大小、地表水与地下水交替循环条件等。(2)地表岩溶地貌在该路线没有非常典型的地表岩溶地貌可见。(3)地下岩溶地貌地下岩溶地貌最常见的是溶洞,它是碳酸盐类岩石中产生的大洞穴,现已脱离常年水流,一般为早期暗河遗迹,主要分布于河谷和槽谷边缘,常成群、多层产出。溶洞的形成是由于地表水对碳酸盐类岩石产生溶蚀和侵蚀,饱含CO2的地下水沿岩石空隙(包括岩层层面、裂隙、断层破碎带)垂直下渗运移,并产生强烈的溶蚀和侵蚀作用,在地下形成溶孔、溶隙及地下暗河,当地壳不断抬升,潜水面不断下降,地下河干涸而成溶洞,它是伴随地壳运动抬升,出现地下水垂直循环和水平运移的产物。5.温泉知识温泉是地下热水的天然露头。人工钻井抽取地下热水应称为地下热水井,如海棠晓月所称的温泉。重庆市区及附近地区,是四川地下热水出露最集中的地区,有温泉17处,一般水温在25-47℃,统景五井最高时曾达62重庆形成温泉有一定有利条件。重庆地质构造属隔挡式褶皱即高陡背斜与宽缓向斜相间排列,为地下热水的形成、运移、出露排泄创造了有利条件。重庆温泉的形成热源来自正常地热增温,尽管重庆地热增温率不高,仅为2.5℃/100米,但主要地下热水含水层在向斜深埋在2000-2500米以下,有大量60-80重庆市近郊温泉统计表序号温泉名称所属区县构造部位流量(m3/d)水温(℃)水化学类型1盐井合川区沥鼻峡背斜北段西翼172.827Hco3-,So42-,Ca2+2陈家湾铜梁县沥鼻峡背斜西翼1431.028So42-,Ca2+3西泉铜梁县沥鼻峡背斜西翼2463.0So42-,Ca2+,Mg2+4北温泉北碚区温塘峡背斜北段8634.037.5So42-,Ca2+5青木关沙坪坝区温塘峡背斜中段921.530.5So42-,Ca2+,Mg2+6壁泉壁山县温塘峡背斜中段西翼1226.532Hco3-,So42-,K+,Na+7长冲江津区温塘峡背斜南段西翼37515.425So42-,Ca2+,Mg2+8猫儿峡江津区温塘峡背斜南段核部2160.029So42-,Ca2+9统景渝北区铜锣峡背斜南段核部8640.047So42-,Ca2+10铜锣峡江北区铜锣峡背斜南段倾伏端400.036So42-,Ca2+11小泉巴南区南温泉背斜中段西翼212.030So42-,Ca2+12南温泉巴南区南温泉背斜中段东翼277.042So42-,Ca2+13桥口坝巴南区南温泉背斜南段东翼544.334So42-,Ca2+,Mg2+14明月峡巴南区明月峡背斜南段核部2479.6831So42-,Ca2+,Mg2+15东泉巴南区桃子荡背斜北段倾伏端2747.544So42-,Ca2+16丰盛场巴南区丰盛场背斜中段86.427So42-,Ca2+17温塘万盛区桃子荡背斜南段895.646So42-,Ca2+6.波痕知识在沉积物和沉积岩的剖面常可看见波浪状的构造,这些具有波峰、波谷型态的波浪,地质学家称为「波痕」或「涟痕」。波痕的形成是发生在水流与未胶结、松散的沉积物(通常是松散的沙粒)之间,水波流过这些细沙的表面,同时留下与水波相同具有高起的波峰与低陷的波谷痕迹,即是波痕。波痕的大小随着能量的大小变化,并与水流的方向成垂直相交或斜角相交。波痕通常发育在砂丘、海滩、河流或湖泊的底部,因此可以依照其形成的介质称之为水流波痕、浪成波痕及风成波痕等主要的三类。就波痕两侧翼部的对称情形而言,深水环境下水流的能量较固定,形成左右对称的波痕,同时波痕的尖端指向上方;另一类在浅水环境下形成的波痕,由于波浪或水流向前方推进,因而造成左右不对称。古波痕不仅是古河流存在的最直接证据,还为地质工作者测算古水流方向、流速等提供重要数据,对恢复古地理、古气候和古环境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央视国际网络2003年4月报道重庆巴南地区发现两亿年前的“波痕”消息近日,在重庆市巴南区的一个山坡上,当地群众发现了一处两亿年前的“波痕”地质遗迹。在一片裸露的灰色山岩上,十余道起伏不大的波状线条整齐地排列着,面积约10平方米,伸手触摸,还有轻微的凹凸感。据专家分析,大约2亿年前,这里是一片很大的湖泊,湖边软泥层在波浪作用下产生水波纹状痕迹;湖水退却后,留有波痕的软泥层逐渐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