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全套课件_第1页
药理学全套课件_第2页
药理学全套课件_第3页
药理学全套课件_第4页
药理学全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傳出神經系統藥理學概論IntroductiontoPeripheralEfferentNervousSystemPharmacology

YOUWILLLEARN---傳出神經系統相關內容(有目的復習)乙醯膽鹼Ach,去甲腎上腺素NA的“生命過程”傳出神經系統遞質和受體有那些?受體與效應耦聯的“機密”藥物:本系統涉及到各類藥物(初次見面)■

EfferentNervousSystem■

LifeprocessofAchandNA■

Transmitters/receptorsandreceptor-effectcoupling■

Listofdrugs神經系統中樞神經周圍神經中樞神經抑制藥:鎮靜催眠藥等中樞興奮藥:咖啡因等傳出神經系統藥傳入神經:局麻藥傳出神經:感受器

中樞神經

效應器傳入神經傳出神經局麻藥傳出藥物

交感副交感運動神經Onanatomy傳出神經(ENS)運動神經somaticdivisions(特點:不更換神經元,直接支配骨骼肌)

植物神經Vegetativenerve(autonomicdivisions)交感神經sympatheticdivisions(特點:節前纖維短,節後長)副交感神經parasympatheticdivisions(特點:節前長,節後短,節後纖維在臟器的壁內)§1傳出神經系統分類

ClassificationofENS

Ontransmitters2.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Noradrenergicnerve):能合成去甲腎上腺素(Noradrenaline,NA),興奮時釋放NA的神經纖維1.膽鹼能神經(Cholinergicnerve)

:能合成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Ach),興奮時末梢釋放Ach的神經纖維屬於膽鹼能神經

①全部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節前纖維

②運動神經

③全部副交感神經節後纖維

④極少數交感神經節後纖維(如支配汗腺的分泌神經和骨骼肌血管舒張神經)⑤支配腎上腺髓質神經屬於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幾乎全部交感神經的節後纖維

§2傳出神經系統的遞質和受體TransmittersandreceptorsofENS1.突觸(synapse)2.神經衝動傳導(conductionofnerveimpulse)3.傳出神經系統遞質(transmitters)和受體(receptors)4.受體與效應耦聯(receptor-effectcoupling)突觸(synapse)突觸的超微結構

(ultrastructureofsynapse)神經衝動傳導

Conductionofnerveimpulse遞質學說的發展

100多年前

化學傳遞?電傳遞?

1921年

Loewi

蛙心實驗

1926年Dale證明物質為乙醯膽鹼(ACh),1936獲諾貝爾獎

1946年vonEuler分離證明交感神經末梢釋放的遞質是去甲腎上腺素(NA),1971年獲諾貝爾獎雙蛙心灌流實驗

transmitter:當神經衝動到達末梢時從末梢釋放的一種化學傳遞物質.遞質傳遞神經的衝動和信號,與受體結合產生效應遞質Transmitter去甲腎上腺素(Noradrenaline,NA)synthesis

羥化酶脫羧酶β-羥化酶

酪氨酸多巴多巴胺(DA)NA

(rate-limitingenzyme)storageNA與ATP和嗜鉻顆粒蛋白結合,貯存於囊泡中release胞裂外排(exocytosis)(2)量子化釋放(quantalrelease)(3)從囊泡中溢出、置換出NAtermination

(1)攝取(uptake)

攝取-1(uptake-1)

攝取-2(uptake-2)(2)滅活

①攝取-1中部分未進入囊泡的NA被胞質中線粒體膜上單胺氧化酶(mono-amineoxidase,MAO)破壞

②攝取-2的NA被細胞內兒茶酚氧位甲基轉移酶(actechol-O-ethyltransferease,COMT)和MAO破壞(3)與突觸後膜的受體結合產生效應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Ach)synthesisstorage以結合型(與ATP和蛋白多糖結合)貯存於囊泡中release以胞裂外排形式進入突觸間隙與突觸後膜受體結合產生效應

terminationAch膽鹼+乙酸

膽鹼酯酶

受體RECEPTOR受體命名

1、膽鹼受體(acetylcholinereceptor):能選擇性與Ach相結合的受體

2、腎上腺素受體(adrenoceptor):能選擇性與NA、AD相結合的受體受體分類三條標準

能與配體發生特異性結合,具有可飽和性、高親和性、可逆性及立體構象專一性與配體結合後有相應的信號傳導過程和明確的生物學效應

有明確的基因結構和染色體定位膽鹼受體(acetylcholinereceptor)

M膽鹼受體(毒蕈堿受體,Muscarine)

用藥理學方法,以配體對不同組織M受體相對親和力不同,將M受體分為五種亞型,稱為M1、M2、M3、M4、M5

M1:中樞皮質、海馬:中樞興奮突觸前膜:激動時抑制Ach釋放神經節:神經節除極化胃粘膜壁細胞:胃酸分泌;胃腸活動瞳孔括約肌、睫狀肌收縮M2:中樞、突觸前膜:激動時抑制Ach釋放心臟:竇房結、心房,房室結、心室,激動時抑制M3:

外分泌腺:汗腺、唾液腺分泌增加胃腸平滑肌、支氣管平滑肌、膀胱逼尿肌興奮收縮;血管平滑肌擴張;中樞抑制M4:

外分泌腺、平滑肌、中樞神經M5:

中樞神經N膽鹼受體(煙鹼受體,Nicotinereceptor)N1(NN)受體:神經節N受體N2(NM)受體:骨骼肌神經肌肉接頭處受體腎上腺素受體(adrenoceptor)

受體

1

受體:皮膚、粘膜血管,內臟血管,激動時血管收縮。冠狀血管收縮。胃腸平滑肌鬆弛

突觸前膜:激動時負回饋抑制NA的釋放

2受體

突觸後膜(20%):皮膚、粘膜血管收縮,胃、腸平滑肌鬆弛,脂肪分解

受體

1受體:心臟,激動時心臟興奮性增加,心收縮力加強,傳導加快,心率加快,心輸出量增加

2受體:支氣管平滑肌、冠狀血管、骨骼肌血管,激動時擴張。骨骼肌收縮。糖原分解、糖異生、脂肪分解突觸前膜

受體:激動時促進NA釋放中樞

受體:激動時交感神經活性增加多巴胺受體(DA)(1)中樞DA(2)外周DA:腸系膜血管、腎血管、冠狀血管擴張

目前,利用受體克隆技術發現DA受體亞型有Dl、D2、D3、D4、D5五種,Dl和D5受體被稱為D1樣受體,D2、D3、D4受體被稱為D2樣受體Dl受體:位於腎、腸系膜、心、腦等血管平滑肌及心肌D2受體:位於交感神經節及突觸前膜

心肌—

心率、心力輸出量血壓虹膜環狀肌收縮縮瞳睫狀肌收縮近視

M-R平滑肌支氣管收縮通氣量呼吸困難胃腸道平滑肌收縮蠕動膽鹼能-R膀胱平滑肌收縮排尿血管平滑肌(次要)舒張腺體—

分泌交感神經節

N1-R副交感神經節

N-R腎上腺髓質—分泌腎上腺素

N2-R骨骼肌——收縮

皮膚、黏膜、內臟血管收縮—血壓

α1-R

虹膜輻射肌收縮—擴瞳

α-R胃腸和膀胱擴約肌收縮

腺體分泌—手腳心汗腺、唾液腺

α2-R突觸前膜,起負回饋作用。腎上腺素-R

β1-R心肌:心率、心力輸出量血壓支氣管平滑肌舒張

β-R胃腸、膀胱平滑肌舒張

β2-R骨骼肌冠狀動脈血管舒張

骨骼肌—收縮突觸前膜,起正回饋作用細胞外資訊分子將資訊從某一細胞傳遞至另一細胞,為第一信使(神經遞質、激素、細胞因數等);細胞內的資訊分子為第二信使(包括cAMP、IP3、Ca2+等)其資訊傳遞過程一般為:第一信使受體第二信使效應蛋白

生物效應

受體與效應的耦聯(receptor-effectcoupling)幾種偶聯方式1)受體與離子通道的偶聯2、受體與酶的偶聯(1)M受體與G-蛋白(鳥苷酸結合調節蛋白)結合,M受體激動後,通過G-蛋白啟動磷脂酶C(phospholipaseC)增加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醯基甘油(DAG)形成生物效應(2)

1受體與Gp(鳥苷酸調節蛋白)偶聯,通過PLC(phospholipaseC,磷脂酶C)使PIP2分解成IP3和DGA產生作用

靶蛋白

磷酸化靶基因

轉錄α1受體

AngII受體PIP2PKCCa2+GqIP3DAGPLCβPhospholipaseCsignaltransductionpathway(3)

2受體與抑制性G-蛋白(Gi)偶聯,通過Gi抑制腺苷酸環化酶,使cAMP減少產生作用(4)

受體與興奮性G-蛋白(Gs)偶聯,通過Gs啟動腺苷酸環化酶,使cAMP增加產生作用cAMPPKA

靶蛋白

磷酸化靶基因

轉錄腺苷酸環化酶+

受體α2受體

M受體GsGi-Adenylylcyclasesignaltransductionpathway§3

傳出神經系統的生理功能PhysiologicalfunctionsofPNS

心臟興奮抑制血管收縮擴張胃腸平滑肌舒張收縮支氣管平滑肌舒張收縮膀胱逼尿肌舒張收縮瞳孔散大縮小唾液稠稀汗腺手心腳心分泌全身分泌骨骼肌收縮(

2受體)收縮

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興奮膽鹼能神經興奮

§4藥物作用類型和分類

ActionstylesandclassificationofdrugseffectingonENS

作用類型1.直接作用於受體激動藥(agonist)拮抗藥(antagonist)2.影響遞質促進遞質釋放,如麻黃素等抑制遞質釋放,如碳酸鋰等影響遞質轉運和貯存,如利血平等影響遞質的轉化,如AchE抑制藥:新斯的明等

分類

擬似藥

M,N受體激動藥:卡巴膽鹼

膽鹼受體激動藥M受體激動藥:毛果芸香堿

N受體激動藥:煙鹼抗AchE藥:新斯的明腎上腺受體激動藥

1

2受體激動藥:去甲腎上腺素

1受體激動藥:去氧腎上腺素

2受體激動藥:可樂定

、ß受體激動藥:腎上腺素

ß1受體激動藥:多巴酚丁胺

ß1、ß2受體激動藥:異丙腎上腺素

ß2受體激動藥:沙丁胺醇概述一.

甲狀腺激素ThyroidHormone

【合成、儲存、分泌】1.碘的攝取:碘泵

主動攝取2.碘的活化和酪氨酸的碘化:

過氧化物酶

活化碘

甲狀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

單碘酪氨酸(monoiodotyrosine,MIT)

雙碘酪氨酸(diiodotyrosine,DIT)。3.碘化酪氨酸的縮合:過氧化物酶

兩個DIT

T4;DIT+MIT

T3。4.貯存與分泌:TG

蛋白水解酶

T4和T3分泌入血。2.回饋調節:

血中游離T4和T3對TSH-TRH負回饋調節3.甲狀腺的自身調節:4.腎上腺素能神經系統的影響:【調節】1.下丘腦-垂體調節:下丘腦分泌: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thyrotropin-releasinghormone,TRH)垂體分泌:促甲狀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hormone,TSH)甲狀腺激素ThyroidHormone

【藥理作用】1.維持生長發育:

甲狀腺功能功能低下:

胎兒腦發育期

身材矮小,智力低下:呆小病,

成人

黏液性水腫。甲狀腺激素ThyroidHormone

促進蛋白質合成

神經系統發育

2.促進代謝和產熱:基礎代謝率(BMR)

,產熱

甲狀腺功能亢進:怕熱,多汗;甲狀腺功能低下:粘多糖沉積

黏液性水腫【藥理作用】甲狀腺激素ThyroidHormone

3.提高交感-腎上腺素系統敏感性:甲亢:情緒激動,失眠,心悸,血壓增高3.肝、腎線粒體內脫碘,腎排泄。4.可通過胎盤和進入乳汁。【體內過程】

1.口服易吸收:T4生物利用度50-75%,且較不穩定,T3:95%左右2.血漿蛋白結合率高:T3和T4均高達99%以上,T3游離量為T4的10倍,作用快而強,t1/2為2天,維持短;T4作用慢而弱,t1/2為5天,維持時間長。甲狀腺激素ThyroidHormone

3.不典型及亞臨床型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甲亢術後或藥物治療後,由測定TSH(升高)或興奮試驗TRH(呈過度反應)確診。2.呆小病(cretinism)胎兒或幼兒

小量開始,終身治療。1.黏液性水腫(myxedema)垂體功能低下:宜先給糖皮質激素,再用甲狀腺製劑。黏液性水腫昏迷:靜注大劑量T3,同時給予氫化可的松;如無靜脈注射製劑,也可用T3片劑研碎後加水鼻飼【臨床應用】甲狀腺激素ThyroidHormone

5.T3抑制試驗:用於高攝碘率者的鑒別診斷:T3抑制

50%:單純性甲狀腺腫T3抑制

50%:或甲狀腺功能亢進。【臨床應用】4.單純性甲狀腺腫(simplegoiter)口服甲狀腺片,缺碘所致者常與碘劑合用。甲狀腺激素ThyroidHormone

宜用

受體阻斷劑對抗,並應停用甲狀腺激素。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狀:心悸,手震顫,多汗,興奮,失眠,重者嘔吐,腹瀉,發熱,體重減輕;可誘發心絞痛,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不良反應】甲狀腺激素ThyroidHormone

(二)碘及碘化物(四)

受體阻斷劑(三)放射性碘(Radioiodine)硫氧嘧啶類(thiouracils):甲硫氧嘧啶(methylthiouracil,MTU),丙硫氧嘧啶(propylthiouracil,PTU)咪唑類(imidazoles):甲巰咪唑(thiamazole,他巴唑tapazole),卡比馬唑(carbimazloe,甲亢平)。二、抗甲狀腺藥antithyroiddrugs(一)硫脲類(thioureas)2.對已合成的甲狀腺激素無效:症狀改善需2-3周,BMR在1-2個月後才能恢復正常3.長期應用

血清T3,T4水準

TSH分泌回饋性

甲狀腺增大充血

。4.丙硫氧嘧啶

抑制外周T4脫碘

活性較強的T3

,

甲狀腺危象的輔助治療.【藥理作用及作用機制】1.抑制甲狀腺激素的合成:作為過氧化物酶的底物被碘化

碘與TG結合

抑制過氧化物酶

活性

碘活化

酪氨酸碘化及偶聯

T3和T4

生成

硫脲類(thioureas)【不良反應】1.過敏反應:皮疹,瘙癢,發熱,少數可見剝脫性皮炎。2.甲狀腺腫或甲狀腺功能減退:3.消化道反應:厭食,嘔吐,腹痛,腹瀉。4.白細胞減少和粒細胞缺乏。口服吸收迅速:2h血濃度達峰值;生物利用度(80%)與蛋白結合率均高(75%);分佈廣,以甲狀腺濃集較多;易進入乳汁和胎盤;肝代謝,作用維持短,一次給藥6-8h,須8h給藥一次。【體內過程】硫脲類(thioureas)2.甲亢術前準備:使甲狀腺功能控制在正常水準,減少麻醉和手術合併症,及術後發生甲狀腺危象。易致腺體增生,手術易出血

術前兩周加服大劑量碘劑3.甲狀腺危象輔助治療:甲亢

因感染,外傷,手術,情緒激動等應激狀態

大量T3和T4突然釋放入血

高熱,心衰,肺水腫,水和電解質紊亂等而死亡。

大劑量碘劑抑制T3和T4釋放。合用硫脲類阻斷新激素的合成1.

甲亢內科治療:【臨床應用】輕症或不宜手術和放射性碘治療的中,重度放射性碘治療的輔助治療。硫脲類(thioureas)碘化鉀、碘化鈉或複方碘溶液(liquoriodineco.,盧戈氏液,Lugol’ssolution)(二)碘(iodine)和碘化物(iodide)【藥理作用】1.小劑量碘:合成甲狀腺激素的原料,促進激素合成。2.大劑量碘:(1)抑制甲狀腺激素的釋放:抑制蛋白水解酶

T3和T4不能與TG解離;拮抗TSH促進T3和T4釋放(2)抑制甲狀腺激素的合成:抑制酪氨酸碘化和碘化酪氨酸的縮合;(3)抑制TSH促進腺體增生:使腺體縮小,血管增生減輕,質地變韌—更便於手術;(4)作用自限性用藥2周後

腺泡

攝碘能力降低

抗甲狀腺作用消失,甲亢症狀復發甚至加重

故不能單獨用於甲亢內科治療。(二)碘(iodine)和碘化物(iodide)2.大劑量碘:2.甲狀腺術前準備:先用硫脲類控制病情,術前2周給予大劑量碘劑,使腺體縮小變韌,血管增生減輕,便於手術。3.甲狀腺危象:碘化鉀0.5g加到10%葡萄糖溶液中靜脈滴注;或複方碘溶液(碘5%,碘化鉀10%)3.6ml口服。1.單純性甲狀腺腫:【應用】早期患者:口服碘化鉀或複方碘溶液(0.1-0.5ml/日);缺碘地區食鹽中添加1%00~1%000碘化鉀或碘化鈉;

碘(iodine)及碘化物(iodide)用藥後立即或幾小時後發生,發熱,皮疹,皮炎;亦可有血管神經性水腫,重者可有喉頭水腫及窒息。2.過敏反應:3.誘發甲狀腺功能紊亂:長期服用可誘發甲亢,已用硫脲類控制者也可因服用少量碘劑而復發。亦可誘發甲減。可通過乳汁及胎盤,致新生兒甲狀腺腫,孕婦及乳母慎用【不良反應】1.一般反應:呼吸道不適,眼結膜刺激症狀等,停藥可消退。碘(iodine)及碘化物(iodide)2.131I也可產生少量

射線(占1%)

可在體外測得

作甲狀腺攝碘功能測定用。【藥理作用】甲狀腺高度攝碘

131I被甲狀腺濃集

可產生

射線(占99%)

在組織射程僅2mm

破壞甲狀腺實質,【化學】臨床應用的放射性碘是131I,t1/2為8.1天。(三)放射性碘(Radioiodine)而很少波及周圍組織

類似甲狀腺次全切手術2.甲狀腺攝碘功能測定:甲亢時攝碘率較高,且攝碘高峰時間前移.甲狀腺功能減退病人與此相反。【臨床應用】1.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症:1)用於不宜手術或手術後復發

及硫脲類無效或過敏者2)須嚴格掌握適應症<20歲、孕婦乳母及腎功不良者不宜應用。

放射性碘(Radioiodine)1.劑量過大可致甲狀腺功能減退【不良反應】應嚴格掌握劑量,密切觀察有無不良反應,如發生應補充甲狀腺激素。放射性碘(Radioiodine)2.重症病例劑量過大可致甲狀腺危象:可能因從被破壞的腺體放出大量激素所致,宜先用其他抗甲狀腺藥控制病情,待BMR明顯降低後再用放射性碘治療。【藥理作用】1.阻斷

-受體,改善甲亢症狀:可控制甲亢病人交感-腎上腺系統興奮所致心率加快,心收縮力增強等症狀,不干擾硫脲類對甲狀腺的作用,作用迅速,但單用時作用有限,若與硫脲類合用則療效迅速而顯著(四)

受體阻斷劑2.適當減少甲狀腺激素的分泌:抑制5’-脫碘酶和5-脫碘酶,減少外周T4生成T3,概述糖尿病:Ⅰ型(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Insulin-dependentdiabetismellitus,IDDM)Ⅱ型(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non-insulindependentdiabetismellitus,NIDDM)1.代謝紊亂綜合症糖尿病臨床表現及預後胰島素

血糖

多飲,多尿,多食,體重減少2.急性併發症高滲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酮症酸中毒3.慢性併發症

1)動脈粥樣硬化症:

心,腦,腎,肢體,視網膜2)神經病變:3)其他合併症:肺結核,細菌性/皮膚真菌感染概述1.磺醯尿類:甲苯磺丁脲tolbutamine,

氯磺丙脲chlorpropamide;2.雙胍類:苯乙福明phenformin,二甲雙胍metformin,3.

-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阿卡波糖acarbose,4.胰島素增敏劑:

羅格列酮roblglitazone,

吡格列酮pioglitazone;糖尿病治療藥物的分類(一)胰島素insulin(二)口服降糖藥

1.提取自豬,牛胰腺等異性蛋白者具抗原性。DNA重組人Insulin幾無抗原性.4.蛋白酶,乙醇,強酸,強鹼可致變性。2.加鋅或加鹼性魚精蛋白

溶解度降低且穩定

延緩吸收

中或長效製劑;3.室溫或4℃冷藏保存;不宜冷凍。【化學性質】分子量為57kD的酸性蛋白質,A,B兩條多肽鏈組成,通過兩個二硫鍵相連。胰島素Insulin【作用】1.對代謝的影響:1)糖代謝:

肝,肌肉,脂肪攝取

血糖

葡萄糖無氧酵解和有氧氧化

,糖原合成

血糖去路

糖原分解和糖異生

血糖來源

。2)脂肪代謝:促進合成,抑制分解

游離脂肪酸和酮體生成減少。3)蛋白質代謝:促進核酸、蛋白質的合成,與生長激素有協同作用。2.促生長作用:4)鉀離子轉運:啟動Na+-K+-ATP酶,促K+內流,增高細胞內K+濃度。胰島素Insulin1.活化

亞單位的酪氨酸蛋白激酶細胞內酶類磷酸化;2.啟動Na+-K+-ATP酶;3.細胞核內基因表達

促進蛋白質、核酸等合成。【作用機制】細胞膜上胰島素受體

亞單位結合胰島素Insulin【臨床應用】1.糖尿病:1)胰島素依賴型(Ⅰ型);2)重度非胰島素依賴型(Ⅱ型):3)輕中度者併發感染,高熱,甲亢,消耗性疾病,或有妊娠,分娩,手術,創傷等。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滲性糖尿病昏迷:2.細胞內缺鉀:葡萄糖,胰島素和氯化鉀合用(GIK或極化液)

防治心肌梗塞時的心律失常。胰島素Insulin2.反應性高血糖:低血糖

代償性調節

生長激素,腎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及糖皮質激素分泌過多

高血糖。【不良反應】1.低血糖症:速效製劑:交感神經興奮症狀(饑餓感,出汗,心悸,震顫);中長效製劑:CNS症狀(頭痛,精神情緒改變,運動障礙);血糖<40mg%(2.2mmol/L):昏迷,驚厥,休克,腦損傷及死亡。

受體阻斷劑

低血糖時的代償性升血糖反應

,掩蓋症狀;乙醇:

抑制糖異生

肝糖輸出

胰島素過量、未按時進餐或運動過多胰島素Insulin

4.

胰島素抵抗性(耐受性):1)急性耐受性:併發感染,創傷,手術,或其他應激狀態時,

生長激素,腎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及糖皮質激素

5.注射部位脂肪萎縮:2)慢性耐受性:(1)體內生成了胰島素抗體;(2)體內拮抗胰島素的物質增多;(3)胰島素受體數目和親和力減少等。

200IU/日且無併發症者。3.過敏反應:胰島素Insulin【藥物相互作用】1.利尿藥:

噻嗪類,速尿,氯苯甲噻嗪—抑制內源性胰島素分泌;2.糖皮質激素,腎上腺素等:升高血糖,拮抗胰島素作用;3.甾體激素避孕藥:影響胰島功能4.

-受體阻斷劑:

阻斷低血糖時的代償性升血糖反應,

且可掩蓋心率加快等早期低血糖症狀,可致嚴重低血糖,胰島素Insulin5.保泰松:

加強胰島素作用。6.乙醇:抑制糖異生,減少肝臟的葡萄糖輸出

應用胰島素的糖尿病人大量飲酒

嚴重低血糖,甚至死亡

戒酒。二.口服降血糖藥

OralHypoglycocemicAgents(一)磺醯脲類sulfonylureas甲苯磺丁脲(tolbutamide,D-860,甲糖寧),氯磺丙脲(chlorpropamide,P-607),格列本脲(glibenclamide,優降糖),【化學】共同結構:苯磺醯脲。格列喹酮(gliqridone,糖適平),格列齊特(gliclazide,甲磺吡脲,達美康)格列吡嗪(glipizide,美吡達),格列波脲(glibormuride,克糖利),格列美脲(glimepiride)。磺醯脲類sulfonylureas【藥理作用及作用機制】1.降血糖作用:對胰島功能尚存的糖尿病人有降血糖作用,嚴重糖尿病人療效不佳。

機制:1)刺激胰島

細胞釋放insulin。2)增強靶細胞受體對insulin的敏感性3對凝血功能的影響:格列齊特、格列波脲

減弱血小板黏附力,刺激纖溶酶原合成、恢復纖溶活力作用。2.對水排泄的影響:氯磺丙脲

促進抗利尿激素分泌

抗利尿作用

用於尿崩症。

稀釋性低血鈉症,對糖尿病人不利。甲磺丁脲和優降糖均無此作用。磺醯脲類sulfonylureas磺醯脲類sulfonylureas1.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血漿蛋白結合率高。2.多數藥物在肝內氧化成羥基化合物,經尿排泄。【體內過程】3.甲苯磺丁脲:作用最弱,維持時間最短,氯磺丙脲:t1/2較長,連續服用5~6天血藥濃度達高峰,每日只需給藥一次,增量應慎重。2.氯丙嗪,糖皮質激素,噻嗪類利尿藥,口服避孕藥:均可降低磺醯脲類的降血糖作用。磺醯脲類sulfonylureas【藥物相互作用】1.與高血漿蛋白結合率藥物合用

保泰松,水楊酸鈉,吲哚美辛,雙香豆素,磺胺類,青黴素等

游離藥物濃度上升

低血糖反應。

2.尿崩症:氯磺丙脲

0.1-0.3g/日1)胰島功能尚存的輕、中度糖尿病:

不宜加用磺醯脲類的其他製劑。【臨床應用】1.糖尿病:2)對胰島素產生耐受性的病人:磺醯脲類sulfonylureas【不良反應】胃腸道不適:噁心,腹痛,腹瀉。膽汁鬱積性黃疸及肝損傷。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甲狀腺功能減退,孕婦禁用。老年患者不宜用氯磺丙脲,新型磺醯脲類較少引起低血糖。2.低血糖反應磺醯脲類sulfonylureas1.常見不良反應二甲雙胍(metformin,DMBG,甲福明,降糖片)苯乙雙胍(phenformn,DBI,苯乙福明,降糖靈)(國內少用:丁雙胍,buformin)。(二)雙胍類biguanides1.促進組織攝取葡萄糖,增加肌肉組織中糖的無氧酵解,2.減少葡萄糖在腸道的吸收,減少肝內糖異生;3.促進胰島素與受體結合及受體後機制,4.拮抗胰高血糖素及其他拮抗胰島素物質的作用;5.抑制VitB12在

腸道的吸收,6.降低高血脂病人LDL,VLDL,TC,TG.【藥理作用及機制】不刺激

細胞分泌胰島素降血糖作用機制【應用】1.輕症II型糖尿病,尤適用於肥胖者.我國仍可使用苯乙雙胍,但每日劑量不得超過75mg。2.與insulin和/或磺醯脲類合用於中、重度患者,以減少insulin用量【體內過程】口服易吸收,起效快,作用維持短;血漿蛋白結合率低,大部分在體內代謝,腎排泄。雙胍類biguanides3.腎功能不良者禁用1.一般不良反應:【不良反應】2.乳酸性酸血症苯乙雙胍發生率高(

50%),可致死。二甲雙胍較少發生,胃腸道反應亦較小。口臭,胃腸道反應;低血糖反應;雙胍類biguanides糖無氧酵解

,而不相應增加有氧氧化(三)

-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阿卡波糖(Acarbose,拜糖平)用於輕、中度Ⅱ型糖尿病。主要不良反應為胃腸道反應。降血糖作用機制阻止1,4-糖苷鍵水解,減慢澱粉等碳水化合物水解產生葡萄糖,延緩葡萄糖吸收。不影響乳糖消化吸收。競爭性抑制小腸中

-葡萄糖苷酶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CommontherapeuticindicationsCommonadverseeffectsDifferentpharmacokineticsandpotencyDifferentchemicalfamiliesCommonmechanismofaction(cyclooxygenaseinhibition)DifferentselectivitiestoCOXIandIISimilaritiesmorestrikingthanDifferences是一類化學結構不同,但都可以抑制體內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的生物合成,具有解熱鎮痛和抗炎抗風濕作用的藥物。由於本類藥物抗炎作用機制與糖皮質激素(甾體激素)類藥物有所不同,故又稱為非甾體抗炎藥(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共同的作用機制和共同作用:自膜磷脂生成的各種物質及其作用以及抗炎藥的作用部位示意圖表COX-1和COX-2的特性

萘普生、布洛芬、雙氯芬酸鈉

非選擇性吲哚美辛、阿司匹林、吡羅昔康

選擇性抑制劑

調節腎血流量分佈(PGI、PGE)

調節外周血管阻力(PGI2)

調節血小板聚集(TXA2)病理學:生成蛋白酶、PG及其他致炎介質,引起炎症

保護胃腸生理學:妊娠時,PG生成增加生理學:功能需經誘導固有的生成COX-2COX-1美洛昔康、尼美舒利、萘丁美酮一解熱作用:特點:使發熱體溫降至正常,對正常體溫無影響(與氯丙嗪不同)

發熱機制:病原體及其毒素→刺激中性粒細胞→釋放內熱源(pyrogen:IL-1、TNF)→下丘腦前部→合成、釋放PG↑→體溫調節中樞→調定點提高至37℃以上→產熱↑、散熱↓→體溫↑。其他可引起內熱源釋放的因素如:損傷、炎症、腫瘤、抗原抗體反應原理:抑制中樞PG合成酶(環氧酶),使PG合成減少,散熱增加。Question?

體溫是否會低於正常?

特點:與“鎮痛藥”對比:

1,中度慢性鈍痛(炎性)有效,而對急性銳痛和劇痛無效(why?);

2,無成癮性;(非處方藥)

3,不抑制呼吸;

4,作用部位在外周;抑制PG合成產生作用。二鎮痛作用:鎮痛機制:

藥物抑制PG合成酶,減少病變局部PG合成,因而有鎮痛作用。炎症疼痛:組織損傷或發炎→釋放致痛物質(緩激肽、組胺、5-HT、PG)→痛覺感受器→疼痛;

PG作用:直接致痛;放大疼痛-神經調質(neuromodulator)作用;

藥物抑制PG合成,提高痛閾。三抗炎抗風濕作用

除苯胺類解熱鎮痛藥外,其他類均有抗炎抗風濕作用。近年研究表明,PG是參與炎症反應的重要活性物質,

PG引起局部炎症反應;炎症組織PG增加,增強緩激肽的致炎作用(放大作用)。藥物抑制PG合成酶,PG合成減少,抑制炎症反應,紅腫熱痛症狀減輕。但只對抗風濕、類風濕症狀,不能根治,也不能阻止病程進展及併發症的產生。

水楊酸類(阿司匹林)

20-1水楊酸類(Salicylates)

乙醯水楊酸(acetylsalicylicacid)

(又叫阿司匹林,aspirin)體內過程口服易吸收,大部分在小腸吸,少部分在胃吸收。T½0.5-2h。分佈於全身組織、關節腔及腦脊液;

肝臟代謝特點:1g以下按一級動力學;

1g以上按零級動力學,T½相應延長;

鹼化尿液,加速腎排出。1,解熱鎮痛及抗風濕作用均強常用劑量(0.5g)具有明顯的解熱鎮痛作用,也可與其它藥物配成複方,用於感冒發燒,頭痛、牙痛、肌肉痛、關節痛、痛經、神經痛等慢性鈍痛;大劑量(3-5g)有明顯的抗炎抗風濕作用,急性風濕熱

1~2天可退熱,關節紅腫疼痛症狀明顯緩解,而且抗炎抗風濕作用隨劑量增加而增強,但需密切監視血藥濃度,防止中毒。[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

小剂量(40~80mg)最大限度抑制血小板TXA2合成,影響血小板聚集,預防血栓的形成(心梗和腦血栓)

加大剂量可能抑制血管内皮PG合成酶,PGI2合成減少,作用超過抑制血小板TXA2,二者作用相反,反而促進血栓形成。

2,抗血栓的形成

各種慢性鈍痛和發熱(複方製劑)

急性風濕熱首選

類風濕性關節炎首選

防止血栓形成(75-100mg/d)

缺血性心臟病(冠心病、心梗)

其他:一過性腦缺血發作;血管成型術及旁路移植術等HipOsteoarthritisGeneralsynovialtissueinvolvementsymmetricperipheraljoints(hands,feet,wrists)類風濕性關節炎

RheumatoidArthritisRheumatoidArthritis

Generalprevalence1%ofpopulation2-3timesF>M4thand5thdecadesignsandsymptomsmorningstiffnesslastinggreaterthan30minsub-Qrheumatoidnodulessynovialfluidinflammation2K-75K50%PMN’s

不良反應

1,胃腸道反應:噁心、嘔吐、粘膜損傷、出血、誘發或加重潰瘍。原因:直接刺激,興奮催吐化學感受區,減少胃粘膜保護因數(PGE)生成。飯後服用或爵碎服用可減輕。潰瘍病人禁用。

EndoscopicPictureofGastricUlcer2,凝血障礙:嚴重肝損害、低凝血酶原血症及VitK缺

乏等有出血傾向性疾病禁用。

3,水楊酸反應中毒表現:頭痛、眩暈、耳鳴、耳聾、噁心嘔吐、酸堿平衡紊亂、精神錯亂等。是中毒的表現,應立即停藥,靜滴碳酸氫鈉鹼化尿液,加速其排泄4,過敏反應:一般過敏表現“阿司匹林哮喘”,抑制PG合成不影響LTs,二者間失平衡所致。哮喘、鼻息肉、慢性蕁麻疹禁用。

5,瑞夷(Reye)綜合征病毒感染發燒的兒童服用阿司匹林後,嚴重肝功能不良合併腦病,少見,可致死(30%死亡率)。

20-2苯胺類

對乙醯氨基酚acetaminophen

(撲熱息痛

paracetamol)

非那西丁phenacetin

對乙醯氨基酚又名撲熱息痛,是非那西汀(phenacetin)的體內代謝物,解熱鎮痛作用強,抗炎作用弱。

Phenacetin曾廣泛使用,後者因為生成的另一代謝物對氨苯乙醚可引起溶血和生成高鐵血紅蛋白,僅在少數國家使用(含中國)。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對乙醯氨基酚選擇性抑制中樞COX,對外周抑制作用很弱。臨床最常用的解熱、鎮痛藥,不用於抗炎,是許多感冒藥的配伍成分。用於各種慢性鈍痛及感冒發熱。小兒退熱首選。

不良反應常規用量安全,但劑量過大或伴有肝功能不良患者應用可致肝損傷、甚至急性中毒性肝壞死。20-3吡唑酮類

保泰松phenylbutazone

(布他酮butazolidin)

羟布宗oxyphenbutazone

保泰松(phenylbutazone)

1.特點:高血漿蛋白結合率(98%),t1/250~65小時,關節組織內長時間(停藥後3周內)保持高濃度,抑制外周比抑制中樞環氧酶強,抗炎抗風濕作用強,而解熱鎮痛作用弱,具有肝藥酶誘導作用。2.臨床應用主要用於風濕類及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由於抑制腎小管對尿酸鹽再吸收,也用於急性痛風。[不良反應]

發生率:10%-45%,故不宜長期大量使用。

胃腸反應潰瘍病患者禁用。

水鈉瀦留促進鈉、水重吸收。高血壓、心衰患者禁用。

過敏反應皮疹、剝脫性皮炎、粒細胞↓、血小板↓、再障。

肝腎損害肝腎功能不全者禁用。

甲狀腺腫大及粘液性水腫抑制甲狀腺攝取碘所致。

20-4其他抗炎有機酸類

吲哚美辛

(indomethacin

消炎痛)

吲哚美辛(indomethacin)1.藥理作用最強的環氧酶抑制劑,顯著的抗炎抗風濕作用和解熱鎮痛作用。2.臨床應用及注意用於其他藥物無效的嚴重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不易控制的發燒特別是癌症發燒。此藥不良反應多,如嚴重胃腸道反應,造血系統反應,中樞神經系統障礙,“阿司匹林哮喘”等,僅適於短期使用。

布洛芬

ibuprofen

化學名:2-異丁基(4-異丙基苯基)丙酸其緩釋膠囊稱“芬必得”作用類似阿司匹林,吸收快,完全,有解熱鎮痛和抗炎抗風濕作用,可緩慢透過滑膜囊,並保持關節腔較高濃度。主要用於風濕性關節炎和骨關節炎。不良反應較aspirin少,輕。SelectiveCOX-IIInhibitorsAnti-inflammatorywithlessadverseeffects,especiallyGIevents.Potentialtoxicities:kidneyandplatelets-?increasedriskofthromboticeventsRoleinCancerpreventionRoleinAlzheimer’sdisease直面“NSAID危機”:關節炎的個體化治療NSAIDcrisis2004年秋的“羅非昔布”事件無疑是NSAID安全性之爭的導火索,在短短數月內不僅迅速累及其他COX-2抑制劑直至所有處方與非處方NSAID,而且還迫使美國FDA等藥物審批和監督機構陷入了一場信任危機。時至今日,質疑NSAID心血管安全性的研究仍在源源不斷的湧出,而且所涉及藥物種類更為廣泛,所指不良反應也更為具體。EtoricoxibLumiracoxib艾托考昔ParecoxibValdecoxib伐地考昔帕瑞考昔IncidenceofEdema-RelatedEventsOne-yearcontinuousexposure(Etoricoxibvs.Naproxen)

nodose-relatedeffect consistentwithratesobservedforNSAIDsMeanIncidence(Etoricoxib)LowerExtremityEdema【據路透社2005年6月9日紐約訊】一項觀察性研究的結果表明,選擇性和非選擇性甾體類消炎藥(nsaids)都增加了首次心肌梗塞的風險。雙氯芬酸和布洛芬的風險似乎同cox-2抑制劑羅非昔布一樣大。

非甾體抗炎藥(NSAIDs)綜合評價1,胃腸道安全性COX-2抑制劑羅非昔布塞來昔布伐地考昔鏡下潰瘍發生率<傳統NSAIDs但僅羅非昔布在長期應用時病毒是由核酸和它的蛋白質衣殼組成的,病毒的蛋白質外衣殼與核酸共同組成核衣殼。病毒的增殖:衣殼吸附於宿主細胞表面受體—穿入細胞—細胞的感染病毒的衣殼蛋白質:抗原特異性—免疫反應產生抗體胞內寄生物—必須在進入易感活細胞內利用宿主的各種生物化學機制才能繁殖

抗病毒—阻止病毒增殖過程:附著期、穿入期(脫殼期)、複製期、裝配期和釋放期難點:病毒在繁殖的過程中發生變異藥物對病毒選擇性抗病毒治療:免疫學的方法—疫苗、抗病毒抗體及干擾素常用的抗病毒藥物:阿昔洛韋,更昔洛韋,利巴韋林,碘苷,阿糖腺苷,金剛烷胺,干擾素抗病毒藥物的作用阻止附著:免疫球蛋白及各種病毒疫苗—體內誘導產生的相應抗體—阻止病毒表面位點與宿主細胞的特異部位結合阻止穿入及脫殼:病毒—穿入宿主細胞—脫去蛋白衣殼—核酸發揮指令作用金剛烷胺—流行性感冒病毒的穿入及脫殼—預防流感。抑制生物合成:核苷酸類似藥物—阿糖胞苷影響組裝、成熟與釋放:對機體的毒性較大—無臨床應用價值增強宿主細胞的抗病毒能力:干擾素—刺激被感染細胞產生抗病毒蛋白抗病毒譜較窄廣譜的抗皰疹病毒作用抑制病毒的DNA聚合酶,使病毒的DNA複製中斷頻繁使用—產生耐藥病毒株。【臨床應用】防治單純皰疹病毒的皮膚或粘膜感染及帶狀皰疹病毒感染等阿昔洛韋(acyclovir,無環鳥苷)伐昔洛韋(valaciclovir)利巴韋林(ribavirin,病毒唑)【藥理作用】核苷類廣譜抗病毒藥對大多數DNA和RNA病毒有抑制作用作用機制為抑制次黃嘌呤核苷合成—阻礙病毒核酸的合成流感、皰疹、麻疹、腺病毒肺炎、甲型肝炎及流行性出血熱大劑量口服—造血系統的毒性—溶血性貧血致突變性、致畸性和對胚胎的毒性干擾素(interferon,IFN)

【藥理作用】

廣譜的抗病毒及調節免疫作用IFN作用於細胞表面的IFN特異受體—產生抗病毒蛋白(AntivirusProtein,AVP)—誘導2’,5’-寡腺苷合成酶和蛋白激酶—降低病毒mRNA轉錄—阻斷病毒蛋白的合成、翻譯與裝配—抑制病毒的複製與繁殖AVP—選擇性的抑制宿主細胞的mRNA的傳遞和蛋白質的合成,干擾病毒的複製增強致敏淋巴細胞(T細胞)的活力,增強細胞表面組織相容抗原的表達,促進宿主細胞的免疫應答。【臨床用途】治療慢性病毒性肝炎,與皮質激素、阿昔洛韋或阿糖腺苷合用流感大流行特點:範圍廣、傳播迅速、高發病率、高病死率、流行2-3年

西班牙流感1918-1919:H1N1亞型流感病毒感染超過2億;死亡5000萬-1億(1.75-3.50億)青壯年死亡率高----免疫應答過強孕婦病死率:23%-71%

香港流感1968-1969:H3N2亞型流感病毒美國死亡約3.38萬人亞洲流感1957-1958:H2N2亞型流感病毒感染約100萬人;美國死亡6.98萬老年人死亡率高

禽流感:H5N1亞型病毒特敏福(tamiflu,達菲)?特敏福(磷酸奧塞米韋,達菲)神經氨酸苷酶抑制劑WhoshouldnottakeTamiflu?•BeforetakingTamiflu,tellyourdoctorifyouhave

·kidneydisease;liverdisease;pregnant;anyotherchronicorseriousillnesses.•YoumaynotbeabletotakeTamiflu,oryoumayrequireadosageadjustmentorspecialmonitoringduringtreatment.哮喘(asthma)抗喘藥

antiasthmaticdrugs病因:過敏性(I型)及非過敏性。病理變化:炎性細胞(嗜酸、巨噬以及淋巴細胞)浸潤,支氣管平滑肌痙攣,腺體分泌↑,血管擴張,血管通透性↑,粘膜水腫等→小氣道可逆性阻塞→呼吸困難。肥大細胞脫粒反應損傷粘膜上皮細胞迷走N神經肽肥大細胞活化炎症細胞浸潤過敏原(抗原)刺激因素炎性介質抗原-IgE-肥大細胞釋放軸突反射支氣管平滑肌痙攣,腺體分泌↑,血管擴張,血管通透性↑,粘膜水腫等暴露抗炎性平喘藥抗過敏性平喘藥以及支氣管擴張藥。抗喘藥

antiasthmaticdrugs分類:擬腎上腺素藥(沙丁胺醇,克倫特羅)糖皮質激素(倍氯米松)茶鹼類(茶鹼)M-blocker(異丙托溴銨)過敏介質阻釋藥(色甘酸鈉)按化學結構分為:按作用機制分為激動支氣管平滑肌上的

2-R(cAMP↑

→Ca2+↓)→鬆弛;擬腎上腺素藥特點:長期應用可使

-R下調。激動肥大細胞膜上的

-R,抑制過敏介質的釋放;激動

-R→粘膜血管收縮→充血、水腫↓;激動心臟

1受體→心動過速,心律失常;腎上腺素(adrenaline,epinephrine)特點:(1)作用快而強,皮下注射用於哮喘急性發作(2)心血管不良反應多(3)長期應用療效下降。激動靜脈

-R→毛細血管壓增加,加重粘膜水腫及充血(注:長期應用的病人多見)。激動血管

受體→收縮壓↑↑。擬腎上腺素藥麻黃堿(ephedrine)目前已很少應用。(1)直接激動

受體;(2)促進NA釋放。似於腎上腺素,但慢、弱、長。口服有效。不良反應:失眠。常與其它藥配伍使用,用於輕症和預防。擬腎上腺素藥異丙腎上腺素(isoprenaline)(

1、

2)鬆弛支氣管平滑肌作用>腎上腺素。吸入給藥,起效迅速、作用短暫。用於哮喘急性發作。不良反應:激動心臟

1-R;激動骨骼肌

2-R(肌震顫);長期反復應用,

2-R下調(療效下降).擬腎上腺素藥選擇性

2-R激動劑沙丁胺醇(salbutamol,舒喘靈)特布他林(terbutaline,間羥舒喘靈)克侖特羅(clenbuterol)沙美特羅(salmeterol)

特點:對

2受體有較高的選擇性。口服/吸入。作用持久。克侖特羅還增強氣道纖毛的運動,促進痰液的排出。口服起效快於前兩藥。FDAalertsasthmaticstodrugsafetyrisk.NatureReviewsDrugDiscovery,2003,2(10)765擬腎上腺素藥抗喘作用機制:強大的抗炎作用:抑制炎症介質的形成: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抑制磷脂酶A2→……→LTs,PGs合成↓;抑制炎症細胞的浸潤和炎症介質的釋放。抑制過敏反應的多個環節:抑制過敏介質釋放,抑制滲出;防止

-R下調,增強

-R的反應性等。茶鹼(theophyline):甲基黃嘌呤衍生物。溶解度小。茶鹼的複鹽(如氨茶鹼

水溶性增強);衍生物(如二羥丙茶鹼,丙羥茶鹼等

對胃腸道刺激較小);新的黃嘌呤衍生物:恩丙茶鹼(擴張支氣管作用>茶鹼,不良反應少)。茶鹼類(theophyllines)複鹽或衍生物口服吸收迅速,90%經肝臟微粒體酶代謝轉化。腎功能對茶鹼的清除率無明顯影響。

茶鹼(theophylline)茶鹼類(theophyllines)【體內過程】【藥理作用】興奮心肌,鬆弛平滑肌,利尿,中樞興奮。

對氣道平滑肌的作用:直接鬆弛作用(<

激動藥).抑制PDE→細胞內cAMP↑→平滑肌鬆弛。促進內源性Adr和NA釋放→平滑肌鬆弛。腺苷受體阻斷劑:腺苷是收縮氣管的介質之一。對骨骼肌的作用:增加膈肌收縮力→呼吸深度↑(不影響RR)。強心作用(正性肌力,心輸出量↑,右房壓力↓,冠脈血流量↑);注:本品增加心肌耗氧量,不適用於心絞痛。輕微利尿作用,適用於心源性哮喘。茶鹼類(theophyllines)支氣管哮喘。急性哮喘時,靜注茶鹼;慢性哮喘常用茶鹼預防發作或維持治療;哮喘持續狀態:茶鹼配伍擬腎上腺素藥.【藥理作用】【應用】生物利用度個體差別大,有效血藥濃度範圍窄(10~20

g/ml).超過20

g/ml時,可引起毒性反應:CNS興奮,心臟興奮。茶鹼類(theophyllines)【不良反應】極性大(季銨基團),氣霧吸入時,無吸收作用.對經迷走N途徑誘發的哮喘療效較好(如精神因素).M-receptorblockers異丙托溴胺(ipratropine,異丙阿托品)色甘酸鈉(sodiumcromoglicate)體內過程:極性高;強酸性;粉霧吸入。過敏介質阻釋藥作用機制:穩定肥大細胞膜,阻止其釋放過敏介質.選擇性:肺組織,肥大細胞.機制:抑制外鈣內流→阻止肥大細胞的脫粒.抑制迷走N傳入:抑制支氣管反射性痙攣.抑制非特異性支氣管高反應性(bronchialhyperreactivity)作用及應用:預防各型哮喘發作(發作前7-10天應用,對過敏性哮喘療效最佳)。接觸抗原前應用→預防抗原誘發的速發反應(I型)和遲發反應(預先應用倍氯米松只能防止抗原誘發的遲發反應)。

不良反應少見(局部刺激性).過敏介質阻釋藥主要用於無痰性乾咳。注意:合理應用。鎮咳藥antitussives二、外周性鎮咳藥:苯左那酯(benzonatate):局麻。選擇性抑制肺牽張感受器→阻斷咳嗽反射傳入衝動→鎮咳。

一、中樞性鎮咳藥:可待因(codeine,甲基嗎啡):最強。成癮性,呼吸抑制,鎮痛。噴托維林(pentoxyverine):非成癮性鎮咳藥。抑制咳嗽中樞+局麻+阿托品樣作用。

§1阿托品及莨菪生物鹼類

AtropineandBelladonnaAlkaloids阿托品AtropineBelladonna

的故事Mechanisms

競爭性地拮抗ACh或其他M膽鹼受體激動藥對M受體的激動作用

1抑制腺體分泌2鬆弛內臟平滑肌

3擴瞳、升高眼內壓和調節麻痹

4解除迷走神經對心臟的抑制

5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

6中樞興奮PHARMACOLOGYEFFECTS

阻斷M>N1>>>N2受體腺體>平滑肌>心臟>眼部>血管>中樞

抑制分泌:

唾液、汗>呼吸道、淚>胃液>>>胃酸

解痙:胃腸>膀胱>膽、尿道、支氣管、子宮眼:擴瞳,升眼壓,調節麻痹,遠視調節麻痹(cycloplegia)

∵阻斷睫狀肌上M受體,睫狀肌鬆弛,懸韌帶拉緊,晶體處於固定扁平狀態,屈光度下降,視近物模糊不清,調節於遠視。稱睫狀肌麻痹/調節麻痹散瞳mydriasis←虹膜括約肌鬆弛睫狀肌鬆弛→調節麻痹(畏光)↓↓(配鏡)虹膜退向外緣睫狀肌退向外周

↓↓

前房角間隙變小懸韌帶拉緊

↓↓

房水回流受阻晶體扁平

↓↓

升高眼內壓屈光度下降→遠視(青光眼忌用)(不宜做精細工作)心率

(0.5mg)

,阻斷突觸前膜M1受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