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四川卷)_第1页
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四川卷)_第2页
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四川卷)_第3页
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四川卷)_第4页
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四川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四川卷)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5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四川卷)

一、(12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暂时zàn埋怨mái谆谆告诫zhūn引吭高歌háng

B.豆豉chǐ踝骨huái踉踉跄跄cāng按图索骥jì

C.梗概gěn删改shān炊烟袅袅niǎo明眸皓齿móu

D.搁浅gē解剖pōu鬼鬼祟崇suì不屑一顾xiè

D

音形相近字字音分辨;多音字字音分辨;习惯性误读字字音

A项中mái向应为mán埋怨”的“埋”是个多音多义字,一是读mái,一是读mán也比较好记,读mán如音只有一个词,那就是“埋怨”,其余的都读mái,埋怨,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人或事物表示不满、责怪(“怨”读轻声)。B项都是形声字,形声字一定要注意其读音与声旁的读音不一致的,B项中的前三个加点的形声字都是其声旁的读音与形声字读音完全不一样,其中“跄”的读音是错,cāng应为qiang(四声)。C项加点的字也都是形声字,其中“梗默的“梗”常被误读主要是受方言影响,前后鼻音不分“梗”是后鼻音,gěn所以应为gěng。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涉及多音多义字和形声字,但以形声字的字音考查为主。试题材料选取的都是常用字,大家都比较熟悉,都又是常被误读的,如“暂时”“豆豉”“解剖”等,没有冷僻或文学味很浓的字词,命题者还是很接地气的。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妨碍功夫片钟灵毓秀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B.梳妆吊胃口瞠目结舌文武之道,一张一驰

C.辐射入场券循章摘句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D.蜚然直辖市秘而不宣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A

同音字字形分辨;音形相近字字形分辨

对于字形,还是应以义定词,B项中的“文武之道,一张一驰”,其中的“驰”应为“弛”,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傢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就是说要治理好国家就要让人民有劳有逸,劳逸结合,使工作,生活有节奏地进行,张,指的是拉紧,弛,指的是松弛,“张”与“弛”都与“弓”有关。c项“循"应为“寻”寻章摘句”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段语句,在写作时套用,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其中“寻”,找!“章”指篇章;“摘”'摘录,而“循”是遵守、依照沿袭的意思,可见“寻”不能写成“循”,D项中,“蜚”,古同“飞”,指无根据的、无缘无故的,“斐”为形容词,有文采,斐然”就是有文采和韵味,也指卓著,引人注目,“蜚”应为“斐。

本题对字形的考查,覆盖面较大,是考查考生文化素养的好题。试题材料,每个选项中既有两字词、三字词,又四字的成语,也有八个字的成语。试题中一般考查的都是别字,没有错字,出现别字无非是形近、音同、形近而又音同等方面的因素,再加上又不去或不能理解所在词的意思。本题中出现的别字,既有形近字如“斐”与“蜚”,也有因音同而错的,如“寻”与“循”,又有形近且音同的,如“弛”与“驰”,基本上都包含了。再从错误点的布设来看,B选项是错在八字成语上,C选项是错在四字成语上;D选项错在两字词上。D选项的错误点没有出现在三字的词上,这一变化好,使考生没有规律可循,考的是学生的能力,思路是对的

3.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2015年度中国文化跨界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届时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企业家和媒体人围绕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热点进行了交流。

B.对于那些熟稔互联网的人来说,进行“互联网+”创业,最难的可能并不是“互联网”这一部分,而是“+”什么以及怎么“+”的问题。

C.这家民用小型无人机公司一年前还寂寂无闻,一年后却声名鹊起,其系列产品先后被评为“十大科技产品”“2014年杰出高科技产品”

D.近年来,广袤蜀地的新村建设全面推进,大巴山区漂亮民居星罗棋布,大凉山上彝家新寨鳞次栉比,西部高原羌寨碉楼拔地而起。

A

近义词辨析;成语的使用

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判断,一方面是要理解词的适合语境、使用对象、范围、褒贬等,另一方面是要分析具体的语境,A选项中的“届时”指的是到时候、那时候,还没有发生的某项活动或某项事件,在那中间的时间,通常预见性会说那个时候,或者届时会怎么样,即到预定的时候,或指定的时间、日期,“2015年度中国文化跨界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这是所给的语境,显然是前后矛盾的。B选项中的“熟稔”,指十分熟悉的意思,C选项中的“声名鹊起”形容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D选项中的“鳞次栉比”:栉,梳篦的总称,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本题考了两个词和两个成语的正确使用,题干要求明确,就是要选出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加点的四个词语,除了“熟稔”的知名度不是很高外,都是常见常用的词语。这四个词语,在意义的理解上,应没有什么障碍,所在句子的语境比较明确,给考生对加点词语作用正确与否的判断提供了依据:涉及到时间的,前面就出现了相关这方面的语境,如“届时”,其前句有“日前在北京举行”;“声名鹊起”,有“一年前还寂寂无闻”和“一年后却”这样的语境。词语涉及到对象的,比如“鳞次栉比”,其前就有“大巴山区漂亮民居星罗棋布,大凉山上彝家新寨”。这些对考生的判断选择帮助很大,因而试题的难度也就一般,也确实在考能力素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

B.专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形成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意识,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发展模式。

C.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厕所、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整治和引导不文明旅游的各种顽疾和陋习,有效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

D.《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是首次四川针对贫困人群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将精准扶贫确定为重要原则,从最贫困村户入手,让老乡过上好日子。

B

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

A句“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中,包含“是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和“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这两种句子结构,句式杂糅,只能保留其中一种结构,C句“整治和引导不文明旅游的各种顽疾和陋习”中含有两个并列结构·是作谓语的“整治和引导”二是作宾语的“顽疾和陋习”'从语法上看,二者不r能整体搭配,即可以“整治”“顽疾和陋习”却不能“引导"顽疾和陋习”:从逻辑上看,不能“引导”“顽疾和陋习”,不合逻辑:D句是语序不当,是这几个“首次四川针对贫困人群制定的地方性”修饰语的排列顺序不当,“四川”表领属,排在修饰语的前面,也就是应放在“首次”前。本题语病涉及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和句式的杂糅这三种病句类型。从所给的三语病句子来看,语病都是比较明确典型的,有的句子中还有一些标志性的词语可资判断,这个命题想法、做法是对的。像A项的句式杂糅,语病典型,有标志词语“是”;C句中的并列短语搭配不当,也是常见的典型语病,两个并列短语是标志词语;D句中“首次四川”,“四川”是表领属,放在修饰语的首位,这也是一个标志词。试题材料内容根植地方特色,充盈现实生活气息,紧扣社会主旋律。

语病分为:缺少宾语、主语,偷换主语,词语搭配不恰当,不合逻辑,语意重复或矛盾等。本题只要根据不同语病的特点加以分析即可

二、9分

5.两汉经学

经学的真正确立是在汉武帝时代。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置五经博士,收博士弟子五十人。其后博士弟子屡经增加,东汉时多达三万人。五经博士及其弟子以五经为研习对象,这就形成了经学。所谓经学,是指专门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从中国文化史看,经学出现的前提是汉王朝运用国家力量将民间流传的文化经典宣布为国家经典,并设立博士制度予以专门研究。于是,五经成为国家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的根据。从国家制度层面保证儒家经典的传习,确立了儒家经典在中华文化经典中的主流地位,客观上也确立了经学在中国学术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儒学作为汉代主流思想,是与中央集权的统一相适应的。儒家主张的五伦、五常作为社会伦理道德,也因儒家的主流地位而得以明确确立。

两汉经学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秦始皇焚书,造成文化典籍的浩劫,五经借助儒生记忆而保存下来。用汉代流行的隶书书写的经书文本,被称为今文经。汉景帝以后,陆续在孔府旧宅壁等处发现的与五经有关的用战国字体书写的文本,被称为古文经。古文经与今文经不仅书写字体不同,而且同一部经典的篇章多寡也或有差别,如孔府旧宅壁中友现的《尚书》就比汉初伏生所传《尚书》多16篇。此外,还发现了一些其他古文经典,如《周官》《左传》等。因汉武帝及其后所立五经博士皆为今文经博士,西汉末刘歆便要求把古文经也立于学官,但遭到今文经学家的阻挠,一时没有实现。于是引起令古文经学家之间的一场大争论。西汉时期,今文经学是经学主流。今文经学通经以致用,注重思想的阐发,强调经书的历史借鉴意义,但弊病是与谶纬结合而流于神秘。古文经学在东汉发展昌盛,注重文字训诂和对典章名物的解释,突出还原历史和文化传承,学术贡献良多,弊病是流于繁琐的文献考证而脱离思想和生活。东汉章帝时的《白虎通义》主张今文经学,强调经学大义与社会价值,借以维护主流思想,带有一定的理论总结性。东汉末古文经学家郑玄融合今古文经学,遍注群经,成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今古文经学的分歧和论争促进了经学的发展,它们所代表的两种学术精神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对后来的中国学术史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1)下列关于“两汉经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武帝接受“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置五经博士,以五经为研习对象,标志经学的真正确立。

B.汉朝五经博士制度的建立,确立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祁经学在中国学术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C.今文经、古文经的不同是分别采用了隶书和战国的字体书写,今文经的篇目与内容相对较丰。

D.今古文经学的学术精神和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后世中国学术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儒家经典被汉王朝宣布为国家经典,成为国家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的根据,这是中央集权统一的条件。

B.儒家思想作为汉代主流思想的地位确立以后,儒家主张的五伦与五常也明确确立为社会伦理道德。

C.今文经学注重思想的阐发,古文经学注重训诂和考证,两者都强调发挥五经历史资源的现实价值。

D.东汉的《白虎通义》和古文经学家郑玄对五经的解释,分别代表了汉代今文经学、古文经学最高成就。

(3)根据原文,下列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高度重视以及有效的制度保障,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B.西汉儒生凭借口耳相传,把五经书写下来形成今文经,今文经的研究成为西汉经学主流。

C.古文经学一直未能立于学官,但凭借民间研究力量的不断努力,在东汉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D.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的分歧与论争,客观上促进了两派的相互了解,推动了经学的发展。

(1)C

(2)B

(3)C

社会科学类

1.选项C采用了隶书和战国的字体书写只是其中之一,还有其他的不同点。选项混淆范围。

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此题从概念的范围入手,考核概念,注意区分。

2.A对应的原文是儒学作为汉代主流思想,是与中央集权的统一相适应的,选项这是中央集权统一的条件错误;C原文古代经学流于繁琐的文献考证,选项古文经学注重训诂和考证错误;D最高成就没有依据。

此题考核的是信息筛选的能力,从因果倒置、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的角度设题,从选项的设置为选取“正确”选项本身就加大了难度,答题时注意选项和原文进行对读,注意发现细微的区别。注意分析限定词语,分析语句之间的关系。

3.C一直未能立于学官,文中没有依据。

此题考核的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从无中生有的角度设题,答题时注意选项和原文进行对读,注意发现细微的区别。同时注意文意的综合分析。答题时注意选项中的一些关键的词语,如此题中的“一直”,就是较为绝对的词语。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虞溥字允源,高平昌邑人也。父秘,为偏将军,镇陇西。溥从父之官,专心坟籍。郡察孝廉,除郎中,补尚书都令史。

稍迁公车司马令,除鄱阳内史。大修庠序,广招学徒,移告属县曰:“学所以定情理性而积众善者也。情定于内而行成于外,积善于心而名显于教,故中人之性随教而移,善积则习与性成。唐虞之时,皆比屋而可封,及其废也,而云可诛,岂非化以成俗,教移人心者哉!自汉氏失御,天下分崩,江表寇隔,久替王教,庠序之训,废而莫修。今四海一统,万里同轨,熙熙兆庶,咸休息乎太和之中,宜崇尚道素,广开学业,以赞协时雍,光扬盛化。”乃具为条制。于是至者七百余人。溥乃作诰以奖训之,曰:

文学诸生皆冠带之流,年盛志美,始涉学庭,讲修典训,此大成之业,立德之基也。夫圣人之道淡而寡味,故始学者不好也。及至期月,所观弥博,所习弥多,日闻所不闻,日见所不见,然后心开意朗,敬业乐群,忽然不觉大化之陶己,至道之入神也。故学之染人,甚于丹青。丹青吾见其久而渝矣,未见久学而渝者也。

夫工人之染,先修其质,后事其色,质修色积,而染工毕矣。学亦有质,孝悌忠信是也。君子内正其心,外修其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质彬彬,然后为德。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又曰锲而舍之,朽木不知;锲而不舍,金石可亏。斯非其效乎!

今诸生口诵圣人之典,体闲庠序之训,比及三年,可以小成。而令名宣流,雅誉日新,朋友钦而乐之,朝士敬而叹之。于是州府交命,择官而仕,不亦美乎!若乃含章舒藻,挥翰流离,称述世务,探赜究奇,使杨、班韬笔,仲舒结舌,亦惟才所居,固无常人也。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诸生若绝人间之务,心专亲学,累一以惯之,积渐以进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耳,何滞而不通,何远而不至邪!

溥为政严而不猛,风化大行,有白乌集于郡庭。注《春秋》经、传,撰《江表传》及文章诗赋数十篇。

(节选自《晋书·虞溥传》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汉氏失御御:控制。

B.未见久学而渝者也渝:违背。

C.夫工人之染染:着色。

D.朝士敬而叹之叹:赞叹。

(2)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岂非化以成俗始以强壮出

B.成休息乎太和之中相与枕藉乎舟中

C.甚于丹青善假于物也

D.朋友钦而乐之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3)把第1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

(2)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

(4)第1卷文言文中,虞溥在奖训学人时对学习目标、态度和方法提出了哪些要求?请简要概括

(1)B

(2)B

(3)(1)学习的人,不必忧虑才能不够,而应忧虑志向不立;所以说,希望成为千里马的马,会成为千里马那样的马,希望成为颜渊那样的那类人,也会成为和颜渊一类的人。(2)然而积累每一勺水来形成江河,积累微小的灰尘来形成崇山峻岭,没有志向,没有勤奋,按理说没有理由成功

(4)目标:树立美好的品德,有一颗正直的心,有良好的处世之道,二者相得益彰。态度:为了心目中的理想目标而积极努力,拥有这样的向上的奋斗的心态。方法:坚持去做,不断努力,积少成多。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翻译;课文理解

1.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B项的“渝”在这里是改变之意。

解答此类文言实词的四选一客观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原文语境,考查其是否与上下文意思吻合。题中,将A.C.D三项的解释代入原文,都能通顺理解原文;但若把B项的“违背”之意代入原文,仅看此句似乎可以,但结合上文“丹青吾见其久而渝矣”一句中的“渝”分析,就立即知道其错误了。

2.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题中,B项两句中的乎都作介词,表示处斩,相当于“于”。

解答此类辨析文言虚词的试题,可将语法分析和句子大意结合起来。所谓语法分析,即根据该文言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分析其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比如题中,A项的“以”在前句中,前后都是动词或动词短语,故知其为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短语;在后句中,前是副词,后有动词“出”,联系句意,可知其作介词,相当于“用、凭借”。照此分析,可知C项的“于”,虽都作介词,但在前句中相当于“比”;在后句中相当于“向”。D项的“而”虽都作连词,但在前句表顺承,在后句表转折。

3.翻译文言文,要注意文从字顺,合乎语境。特别要注意词语中的关键词语,即所谓评卷是的采分点。第(1)句中要注意“患、骥、颜“的翻译,还要注意全句的顺承意思。第(2)句中要注意”累、匪、济“等字的翻译和全句大意的准确理解。

第(1)句中,“患”是“担心、忧虑”之意;“骥”即良马;“颜”是人名,即孔子的弟子颜渊(这是个难点,可根据“颜之徒”揣测出“颜”是人名,然后再联想到孔子弟子颜渊)。第(2)句中的“累”是“积累”之意;“匪”同“非”(这里也要注意识别通假字);“济”是“成功、到达”之意。

4.回答此题,要先读懂全文大意,然后抓住”目标、态度、方法“三个词,在文中帅选相关信息,然后再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归纳。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根据题干中“目标、态度、方法”三个词,确定它们在文本中的答题区间,然后再筛选归纳。在文本中,答题区间应确定为:自“溥乃作诰以奖训之,曰”之后起,到“何滞而不通,何远而不至邪”结束。其中,“而令名宣流,雅誉日新,朋友钦而乐之,朝士敬而叹之。于是州府交命,择官而仕,不亦美乎”等语主要讲目标;“君子内正其心,外修其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质彬彬,然后为德。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等语主要讲态度;“诸生若绝人间之务,心专亲学,累一以惯之,积渐以进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耳,何滞而不通,何远而不至邪”等语主要讲方法。

7.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的划线部分断句。(限画8处)

楚有贤臣屈原,被谗放逐乃著离骚八篇言己离别愁思申杼其心自明无罪因以讽谏冀君觉悟卒不省察遂赴汨罗死焉。

楚有贤臣屈原,被谗放逐,乃著《离骚》八篇,言己离别愁思,申杼其心,自明无罪,因以讽谏,冀君觉悟,卒不省察,遂赴汨罗死焉。

断句

解答文言断句题,要先先读懂文段大意。此段文字之前有”楚有贤臣屈原“一句,可作理解意思的提示。此题还可以课文(报任安书)中的内容为参考,并注意其中的文章名和地名。

此题文字虽来自课外,但好在对其中所讲人物屈原并不陌生,而且,学过的课文《报任安书》中也有类似语句,比如各句“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一语,可为“楚有贤臣屈原被谗放逐乃著《离骚》八篇”断句。至于剩下部分,可先找出其中动词,再根据其主语,特别是宾语或补语的情况断句。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2)本诗表述了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这两句用山谷幽静、空旷衬托风声格外之响与月色分外之浓,视听兼具,动静结合,突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

(2)本诗表述了热爱自然之情,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之志。首联从夕照美景吸引游兴写起,点明访问山家之由;颔联写兰径和山家槐庭美景:幽兰散发阵阵香味,落日透过庭槐洒下斑驳光影,暗示山家主人为高洁隐士;颈联写山谷幽静空旷、风声之响、月色之浓,呈现出山间特有景致;尾联直接表述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坚贞品格的追求。

表述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

1.“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山谷异常安静,风声响彻山间,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幽深少人的山林,月色显得更加浓重,也是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上一句是从听觉的角度写声音,而下句是从视觉角度描写看到的景象,视听结合,描绘了一幅融邈、静谧的月下山林图景。

本题考查诗句的鉴赏能力,指向明确,难度适中。题型属于传统形式,没有什么新意。这类题目考生解答时先要点明句子所写内容,然后指出该句所用手法,总结出表述了什么样的情感。本题所选诗句从内容来看是写山中之景,那么手法上,首先就要考虑写景的常用手法来,如动静、声色、视听等。

2.从角度看,骆宾王虽曾为侍御史,但曾因事下狱,一直不得志,结合诗句来看,前三联描写了一幅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表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7徊归自然的渴望,全诗选取的“兰”“槐”“松"“桂"等意象,皆可象征一种高洁的品性,表现出追求坚贞高洁品格的志向,尾联“一遣樊笼累"联系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可知表述了厌倦世俗,热爱自然,渴望归隐的情感,突出了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

本题考查诗句的鉴赏能力,指向明确,难度适中。题型属于传统形式,没有什么新意。这类题目考生解答时先要点明句子所写内容,然后指出该句所用手法,总结出表述了什么样的情感。本题所选诗句从内容来看是写山中之景,那么手法上,首先就要考虑写景的常用手法来,如动静、声色、视听等。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吾视其辙乱,,故逐之。(《曹刿论战》)

(2)明明如月,(曹操《短歌行》)

(3)闾阎扑地,,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4)万里悲秋常作客,。(杜甫《登高》)

(5),铁骑突出刀枪鸣。(自居易《琵琶行》)

(6)予谓菊,;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7)持节云中,?(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8),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

望其旗靡;何时可掇;钟鸣鼎食之家;百年多病独登台;银瓶乍破水浆迸;花之隐逸者也;何日遣冯唐;薄雾浓云愁永昼

名句;名篇

“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是指那些邝而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整策作用的哲理句,本题还要注意几个重点字的写生,如:靡、掇、鼎.瓶、浆、迸、逸、遣、薄、昼。

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给出上句或下句补写填上空默写形式,属于四川卷传统题型,试题命制合理,指向明确,难度适中。所选名句和14年一样,都覆盖了先秦到唐宋的诗、词、赋、文,且重心都在唐宋部分,特别是与四川密切相关的杜甫和苏轼的作品;涉及了初高中课本中必背重点篇目中的重点句子,覆盖面广,考查全面。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太湖碎锦

范烟桥

①太湖,用文人的套语来形容,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民间则说“八百里太湖跨三州”。不经过实测,这样笼统地画出一个轮廓,只能给人们一种山明水秀、浩瀚无际的想象。至于它有什么诗情画意,要费一点时间实地去观察、探索,才能领会。

②我从不同的角度,看太湖的部分画面,就感到有不同的胜概。洞庭东山、西山是太湖里两个主峰。东山周围五十余里,山势并不陡峭,土壤又滋润,经劳动人民世世代代辛苦经营,已成了丰产地区。山下坡田,种植各种水稻,是秋熟的主要农作物。夏熟是三麦和油菜,还有豆类和蔬菜瓜果。他们更有园艺的丰富经验,梅、杏、桃、李……多得数说不尽。枇杷、杨梅和洞庭红(橘名)名闻远近。随着春夏秋冬,它们先后开花结果,春天果然是“姹紫嫣红开遍”,夏天、秋天、冬天,也是各有烂漫绚丽的景色。说是“美尽东南”,并不夸张。从观赏说,四时皆宜;从生产说,那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江南的许多淡水鱼,这里样样都有。朝出暮归的千百艘大小渔船,点缀湖光水色中,渔民们勤劳、勇敢,征服自然,利用自然。

③西山和东山隔着东太湖,东山最高峰——莫釐,和西山最高蜂——缥缈遥遥相对,同为七十二峰的领袖。西山也是丰产地区,同是“花果山”,东山所有的名花嘉果,西山都繁生着。从东山坐独具风格的小艇——龙飞快,驶入东太湖,莫釐峰头,云气滃然如蒸。别的不知名的远近诸山,时隐时现,好似给烟波吞吐着,山色因明暗而浓淡不一。船家果然有眼明手快的本领,坐在船里的我,到湖心时常为颠簸震荡而惊心动魄。正因为如此,而愈觉山水奇丽得来不易的乐趣。兀立在东山、西山之间的石公山,则是以玲珑秀逸的姿态吸引着人们。小艇乘风破浪而去,到了山下,显然可见四围的山石,经过千万年的冲刷,有了“皱、瘦、透”的美姿,早给鉴赏者陆续凿去了,苏州园林里的太湖石,都是取于石公一带的石山。因此,石公山像斧削过,没有了山脚,正如一块翡翠放在一个玻璃盘里。

④假使从苏州直接到西山,出蠡口,就展开了图画,山更多,湖更大,变幻就更多。王鏊“山与人相见,天将水共浮”,冯善“震泽春浮涨碧漪,净涵天影漾玻璃”,能把湖山之胜,描绘得恰到好处。道书上所说的第九洞天——林屋,就在西山。到了里面,石壁嶙峋如雕塑,是洞庭一奇。这里有许多神话,和山农们闲谈,妄言妄听,也增添了些兴趣。而西边的消夏湾,更附会着西施的种种传说。山湾柔顺的湖水,浅而澄清,可以游泳。有着荷花、菱叶,清风徐来,颇有凉意,确是夏天避暑的好去处。到了包山寺,才窥见缥缈峰突起在丛林杂树之上。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山水之胜,都有这个境界。有了山,有了水,才见得山的灵秀,水的空明。太湖就以此特饶奇胜。

⑤太湖还有四个画面,和洞庭东山、西山合起来,差不多得见其全貌。一是从湖州到无锡的一段水程,在群山断续中经过,前后左右可以看到云峦起伏,似乎它们都有动态,与人游戏。一是从无锡到宜兴,数十分钟的汽车行程,在湖边掠过,太湖平铺在车外,远山几抹,可望而不可即。一是无锡的鼋头渚,割取了太湖的一角,经过人力的整理,有着怪石突兀、惊涛汹涌的奇趣。不仅有色,而且有声。夕阳将下,余晖照映湖面,金光璀璨,不可名状。一是苏州光福的石壁,也是太湖的一角,更见得静止处,已不是空阔浩渺的光景。而即小见大,可以使人有更多的推想。

⑥阴、晴、风、雨、云、雾,固然使山水多变,适逢其会,逸趣横生。便是朝曦、夜月下特有的湖光山色,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古今诗人画师,尽管灵思妙想,摄取片段到诗画里,有着他们的杰作,还是概括提炼。我更无能,凭我接触到的,写了些体味,或许有三言两语,能引起到过大湖者的同情,作会心的微笑。毕竟是“尝鼎一脔”,太湖实在是描写不尽,描写难工的。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写太湖美景,详略有致,既有整体勾勒,又有局部描写,自然景色与审美体验有机融合,韵味丰富。

B.文章引用形容太湖的套语、诗句,谈及苏州园林、道书记载和神话传说,增添了太湖的人文色彩和传奇性。

C.文章用“一块翡翠放在一个玻璃盘里”,比喻四围山石被削取的石公山兀立湖面这一湖山相映的景致,极为生动形象。

D.第⑤段写太湖的四幅画面,都运用想象和移步换景的方法,结合色彩、声音等变化,表现不同时空之下的太湖奇景。

(2)文章第②段写了东山—带哪些“胜概”?表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3)结合全文,分析标题“太湖碎锦”的内涵和作用。

(4)文中说:“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山水之胜,都有这个境界。”你是否赞同这个说法?结合本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

(1)D

(2)文章第二段写了三方面“胜概”:自然之美,物产之丰,劳作之美;(2)表述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认识到劳动创造美和人民群众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

(3)“碎锦”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太湖景色的丰富多彩,表述了对太湖的喜爱和赞美。(2)具有统摄全篇和联结全文的作用。因太湖辽阔,只选取有代表性的几处景色来描绘,并通过这些“碎锦”的组合,呈现太湖的全貌。(3)以“碎锦”表明其文只能算是对太湖美景的部分呈现,既表现了他的谦虚,也暗含了对描写难尽的太湖美景的赞赏。

(4)示例一:赞同。近观和远眺是两种不同的审美视角。远眺比近观更能领略自然景物的整体特征和独特风貌。如文中东山莫“云气”的迷蒙奇幻之美,正为远眺所得。现实生活也是如此,近观事物,固然能体验到细节之美,但很难统观全局之胜。因此,只有立足高远,面向未来,才能凭高视远,达到人生更高境界。示例二:不赞同。远眺只能让人获得事物的概貌,近观才能让人发现和体察细微之美。本文若仅远眺而不近观,就无法领略石公山“像”的奇景。现实生活也是如此,想要领悟到近处的美与人生的当下意趣,就要立足眼前风景和现实人生。

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散文

1.A项“太湖在阴晴、风、雨、云、雾下的变幻作了详细的描绘"错误,文中是说“阴,晴、风、雨.云、雾,固然使山水多变,适逢其会,逸趣横生”,可见文中更多的是写“朝曦.夜月下特有的湖光山色,D·都运用想象和移步换景的方法"错误,“都运用想象”错误只有第一幅图使用想象“似乎创都有动态,与人游戏",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赛点的变换交代清楚,本题的答题区域在第五段,回归第五段可以知道.第二幅图没有使用这一手法。

本题属于综合题。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比如B项就是针对全文设置题目,而A就是针对文章整体设题;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涉及内容,又涉及手法,比如D项就是从手法的角度来考查;从错因来看,A项是考查内容的概括,以偏概全,D项是考查表现手法。

2.本题有两司,第一句·第(2)段写了东山一带哪些·胜概’:这是考查学生概括的能力!第二句“表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前者首先应回归文本第二段,要抓住“胜"的表现“胜”的意电是优美的(景物、境界、景象等,第二段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东山的物产丰富,第二部分写其自然景象之美.第三部分通过写渔船归来,写劳作之美,从这些描述和用词中,即可看出的赞美之情。

本题设题很细,提问明确,先从筛选概括上设题,再从理解上设题,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概括题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找出筛选的区域,主要从题干中找到答题区域的暗示,本题直接说明是第二段;二要明确筛选的条件,“东山的‘胜概’”;三要明确筛选的原则,由近及远扩大范围;四要注意答题的角度,应从不同角度回答,防止疏漏。而的感情可以通过用词和描写感悟出来。

3.本题针对标题设题,一是标题的内函,二问标题的作用,设题的方式01标题的含义是什么?02标题的作用是什么?03为什么以此为标题换成另一个标题好不好,04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本文的标题是“太湖碎锦",首先应理解其意思,再思索其作用,·碎锦”,比喻细碎的花纹,就是零散知识的集合,本文指的是太湖的零散景象,文中就号写太胡的这些景象,标题对文章就起到了统领的作用,这是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用“碎锦”来比喻太湖的景象,包含了对太湖的赞美,

一般标题有两层含义。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义、常用义。深层含义即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等,往往是抽象的精神品质之类,常常是文章要揭示的中心。如何把握深层含义?①答题前,我们要推敲该文所表述的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把握题目的深层含义;②答题时:由浅入深,先答表层含义,再联系文章宗旨,答出深层含义。可用答题格式。如:这个标题不仅指……还…;③标题如果是比喻义的,但文中不是从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的,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只写比喻义)标题能起哪些作用?结构:①贯穿全文线索②设置悬念,吸引读;内容①表明写作对象,②概括主要内容、情节;主旨,揭示(透露、点明)主旨;人物,表明人物……性格(品质),表明……的情感与态度;写法,修辞手法,A、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B、一语双关,既指……,又指……

4.首先应理解”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山水之胜,都有这个境界”这句话,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本文和生活实际谈谈思考",这句话中的重点词是“近观"“远眺“这个境界,近观可以看到什么美景,远眺"可以领略什么风采,生活中与此相类似的有哪些情形思维打开了,此题就不难了,还要注意答题的模式,观点+理由。

这类题目看似很自由,可以任意谈论自己的观点,“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其实这是设题者给考生设置的一个“温柔的陷阱”。无论是从的角度来答题,还是从自身的观点入手,解析的依据都应在文中或者围绕文本。先到文中找到远眺看到的美景,比如东山“云气”的迷蒙奇幻之美;然后联系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谈谈自己的理解即可。

11.创业、创新是时代的呼唤。请拟写一则宣传语,倡导同学们升入大学后积极参与创业、创新活动,培养创业、创新能力。要求:①紧扣宣传目的;②运用比喻手法;③不超过40字。

示例一:创业是青春的火炬,创新是创业的翅膀,用创业点燃创新梦想,用创新放飞人生希望。

语言表述简明、准确、鲜明、生动;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

审题,是解答好本类题的关键,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二是形式,解答就是要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题干中“创业创新是时代的呼唤"这是引导语,请拟写一项宣传语",这是要写的内容·倡导同学们升入大学后积极参与创业创新活动,培养创业、创新能力”,这是宣传的目的,即本题内容是写一坝倡导同学们升入大学后积极参与创业、创新活动,培养创业、创新能力的宣传语,因此,宣传语的内容应是揭示创业创新的重要意义,重点是形式上的要求,首先是宣传语有哪些开式上的要求,这要明确,宣传语的基本特征是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和鼓动性,而句式:简短、字数较少、表情达意准确又是宣传标语语言简洁的基本要求,对此题干给出具体的要求,01紧扣宣传目的02运用比喻手法03不超过40字,这里最主要的是写运用比喻结合前面宣传语的内容要求,最好采用暗喻的形式即创业是所是…当然还要注意不要超过规定的字数。

本题通过拟写宣传语来考查语言表述能力,这其中一个重点,就是正确使用修辞能力的考查。本题要求写一则倡导同学们升入大学后积极参与创业、创新活动,培养创业、创新能力的宣传语,从试题的内容来看,切合现实社会热点问题。再就是试题的题干语言简洁,本身就是一个语言表述的榜样;要求明确具体,三个要求,分条列出,内容紧扣宣传目的,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字数不能超过40个字,都很明确而具体。

12.《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蕴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请根据其中一句给你的启示,写出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想法和做法。要求:①内容具体;②句式工整;③语言简明、得体;④60-80字。

为他人生活提供方便,为和谐相处创造条件;为他人成长贡献力量,为共同发展奉献智慧。在成全他人中成就自我,在分享快乐中创造幸福。

语言表述简明、准确、鲜明、生动;语言得体

首先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承受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种准则,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为持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应该有宽广的胸不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指:仁爱之人,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孔子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如果能够“推己及人”也就做到了“仁”这是儒家道德修养中用于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即忠恕,忠恕要求根据自己内心的体验来推测别人的思想感受,达到推己及人的目的,这样就知道处理际关系的想法和做法可写的内容,但本题关键的要求是,句式工整,也就是要用整句,也就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大体相等、排列整齐的一组句子,组织解析时,一定要注意到这一点。

第十九题和本题这两题都是考查语言表述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但考查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前一题侧重于对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考查,本题则侧重于句式使用能力的考查,前后相联,又构成了试卷的难度梯度。本题既要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两句话的意思,进而再去理解这两句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所体现出重要原则,又要用工整的句式表述出来。因此,本题比前一题要难得多。

三、60(分)

1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在一次班会课上,同学们围绕“学会做人:我看老实和聪明”展开了讨论。甲:老实是实诚、忠厚,聪明是机智、敏锐。乙:老实和聪明能为一个人兼而有之。丙: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未必是真聪明。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做一个老实的聪明人

“老实”我所欲也,“聪明”亦我所欲也,二者可以“得兼”。——题记

用人是“老实”的好,还是“聪明”的好?

聪明的男人不老实,老实的男人不聪明,哪种男人适合过一辈子?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把“老实”和“聪明”对立了起来。似乎“老实”的人就不“聪明”,“聪明”的人一定不“老实”。“老实”与“聪明”就不能“和谐共生”吗?

“老实”是一种品质,“聪明”是一种禀赋。“聪明”部分是先天赋予,部分靠后天修炼。在“老实”与“小聪明”之间选择“老实”,也是一种“聪明”,一种“返璞归真”的“大智”。老实和聪明能为一个人兼而有之。

老实是一种聪明,每个人都应当“做一个老实的聪明人”。

每个人都希望他人“老实”,也都希望自己或子女“聪明”,《圣经》有一条“金规矩”:“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去对待别人。”《论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社会不能充斥“自欺欺

人”“尔虞我诈”。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人人都做“老实的聪明人”,社会才能变成美好人间。

建筑商人孙水林、孙东林,“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20年不曾欠工人一分钱,无论家里出多大的事,都不违背自己的诺言。2009年底哥哥孙水林为赶在年前回到武汉给农民兄弟结清工钱,在从天津返乡途中遭遇车祸罹难,同时记载工资的账本也丢失。弟弟在大年三十前一天,按农民工们自报的数目将工钱如数送到农民朋友的手中,完成了哥哥的遗愿。兄弟俩的“老实”赢得了人心,农民兄弟不拿工资也愿意跟着他们干。“信义兄弟”坚守的是“老实”,同时也是一种“聪明”。

“巴老”在《小狗包弟》中对一条小狗表述了自己的“追悔”和“愧疚”。他在《随想录》中勇于反思解剖自己,直面自己曾经的人格扭曲。“磊落坦诚讲真话,冰心玉骨著文章”。“巴老”的“老实”让他更见伟大,“巴老”也是最“聪明“的。

美国厚仁教育中心发布报告称,去年有大约8000名中国留学生被美国学校开除,其中80%是因学术不诚实或学术表现差。一位美籍华人妈妈说:“看到这个消息后,我认为该反思中国的教育。”这些学生耍的是“小聪明”,其实是真的“不老实”,不是真聪明!

《红楼梦》中王熙凤玩弄权术,刁钻狡黠,玩一些短智的“小聪明”。自以为非常“聪明”,结果算来算去算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产“毒奶粉”、“毒胶囊”、“瘦肉精猪肉”、“速成鸡”的商家玩的是不“老实”的“鬼聪明”,最终逃不脱破产倒闭、接受审判的命运。这都不是真聪明。

“老实”是一种“聪明”,“自作聪明”的人“未必是真聪明”。老实和聪明能为一个人兼而有之,纵然我不能拥有先天的“机智、敏锐”,但我能修炼“老实”成为一种“聪明”。

“老实”是我的坚守,“聪明”是我的追求。

老老实实做事,坦坦荡荡做人。做一个“老实”的“聪明”人!

材料作文

今年四川卷作文仍为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准确的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本题材料甲说的是老实和聪明的内涵,人的性格分为两类,要么忠厚老实,要么机智聪明,材料乙说的是做厂本性要忠厚本分,对待事情要变通机敏,材料三说的是聪明和老实的关系,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这里的老实其实指的是人的良好的品行素质,比如诚,善良等等,老实就是真正的聪明,是人立身之本,而聪明未必是真聪明,有时所谓的“聪明"其实指的是“小聪明:是投机取巧,坑蒙拐骗,和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谋利,这不是真正的聪明.而是欺诈.是狡猾,最终只会害人终害己,依据这些分析,考生可多角度立意,既可以选择老实来写也可以选择聪明来写还可以选择老实又聪明来写,总之围绕“老实与聪明”来写就可以,如老实是真聪明,切莫聪明反被聪明误,做个机智变通的人等。

可用素材: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各种关于最美人物的报道以及我们身边默默无闻无私私奉献的人,在众人看,来所谓傻的人,老实的人,其实是最伟大可爱的人,他们改变了世界,传递了正能量,获得了我们!的尊重,这是真正的聪明,而物欲横流的今天,为了谋取暴利不惜牺牲自己的人格,最终会为此付出沉痛的代价,最近一个个贪污的高富,一落马,他们的聪明就不是真聪明。

今年四川卷作文仍然沿用以往的材料作文形式,题目难度中等。对于材料作文,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各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旨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法”“舍次求主法”“寓意揭示法”“细节切入法”“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技巧。此次作文考查了学生对当今社会的价值观、人生观的认识,要让学生认识到做人的标准,要如何做人。题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在审题方面没有给考生设置太多障碍,材料本身的导向性不是很强,考生既可以选择“老实”,也可以选择“聪明”,还可以选择“老实又聪明”,比较辩证,具有开发性和哲理性。此次的作文还考查考生思考的深度和思维水平,学生可以不受限的多思考,作文让“人人都有话说”,但思维的优劣也能在考生行文中体现出来。

在线组卷平台(zujuan.)自动生成1/1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5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四川卷)

一、(12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暂时zàn埋怨mái谆谆告诫zhūn引吭高歌háng

B.豆豉chǐ踝骨huái踉踉跄跄cāng按图索骥jì

C.梗概gěn删改shān炊烟袅袅niǎo明眸皓齿móu

D.搁浅gē解剖pōu鬼鬼祟崇suì不屑一顾xi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妨碍功夫片钟灵毓秀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B.梳妆吊胃口瞠目结舌文武之道,一张一驰

C.辐射入场券循章摘句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D.蜚然直辖市秘而不宣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3.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2015年度中国文化跨界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届时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企业家和媒体人围绕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热点进行了交流。

B.对于那些熟稔互联网的人来说,进行“互联网+”创业,最难的可能并不是“互联网”这一部分,而是“+”什么以及怎么“+”的问题。

C.这家民用小型无人机公司一年前还寂寂无闻,一年后却声名鹊起,其系列产品先后被评为“十大科技产品”“2014年杰出高科技产品”

D.近年来,广袤蜀地的新村建设全面推进,大巴山区漂亮民居星罗棋布,大凉山上彝家新寨鳞次栉比,西部高原羌寨碉楼拔地而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

B.专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形成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意识,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发展模式。

C.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厕所、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整治和引导不文明旅游的各种顽疾和陋习,有效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

D.《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是首次四川针对贫困人群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将精准扶贫确定为重要原则,从最贫困村户入手,让老乡过上好日子。

二、9分

5.两汉经学

经学的真正确立是在汉武帝时代。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置五经博士,收博士弟子五十人。其后博士弟子屡经增加,东汉时多达三万人。五经博士及其弟子以五经为研习对象,这就形成了经学。所谓经学,是指专门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从中国文化史看,经学出现的前提是汉王朝运用国家力量将民间流传的文化经典宣布为国家经典,并设立博士制度予以专门研究。于是,五经成为国家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的根据。从国家制度层面保证儒家经典的传习,确立了儒家经典在中华文化经典中的主流地位,客观上也确立了经学在中国学术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儒学作为汉代主流思想,是与中央集权的统一相适应的。儒家主张的五伦、五常作为社会伦理道德,也因儒家的主流地位而得以明确确立。

两汉经学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秦始皇焚书,造成文化典籍的浩劫,五经借助儒生记忆而保存下来。用汉代流行的隶书书写的经书文本,被称为今文经。汉景帝以后,陆续在孔府旧宅壁等处发现的与五经有关的用战国字体书写的文本,被称为古文经。古文经与今文经不仅书写字体不同,而且同一部经典的篇章多寡也或有差别,如孔府旧宅壁中友现的《尚书》就比汉初伏生所传《尚书》多16篇。此外,还发现了一些其他古文经典,如《周官》《左传》等。因汉武帝及其后所立五经博士皆为今文经博士,西汉末刘歆便要求把古文经也立于学官,但遭到今文经学家的阻挠,一时没有实现。于是引起令古文经学家之间的一场大争论。西汉时期,今文经学是经学主流。今文经学通经以致用,注重思想的阐发,强调经书的历史借鉴意义,但弊病是与谶纬结合而流于神秘。古文经学在东汉发展昌盛,注重文字训诂和对典章名物的解释,突出还原历史和文化传承,学术贡献良多,弊病是流于繁琐的文献考证而脱离思想和生活。东汉章帝时的《白虎通义》主张今文经学,强调经学大义与社会价值,借以维护主流思想,带有一定的理论总结性。东汉末古文经学家郑玄融合今古文经学,遍注群经,成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今古文经学的分歧和论争促进了经学的发展,它们所代表的两种学术精神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对后来的中国学术史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1)下列关于“两汉经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武帝接受“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置五经博士,以五经为研习对象,标志经学的真正确立。

B.汉朝五经博士制度的建立,确立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祁经学在中国学术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C.今文经、古文经的不同是分别采用了隶书和战国的字体书写,今文经的篇目与内容相对较丰。

D.今古文经学的学术精神和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后世中国学术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儒家经典被汉王朝宣布为国家经典,成为国家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的根据,这是中央集权统一的条件。

B.儒家思想作为汉代主流思想的地位确立以后,儒家主张的五伦与五常也明确确立为社会伦理道德。

C.今文经学注重思想的阐发,古文经学注重训诂和考证,两者都强调发挥五经历史资源的现实价值。

D.东汉的《白虎通义》和古文经学家郑玄对五经的解释,分别代表了汉代今文经学、古文经学最高成就。

(3)根据原文,下列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高度重视以及有效的制度保障,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B.西汉儒生凭借口耳相传,把五经书写下来形成今文经,今文经的研究成为西汉经学主流。

C.古文经学一直未能立于学官,但凭借民间研究力量的不断努力,在东汉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D.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的分歧与论争,客观上促进了两派的相互了解,推动了经学的发展。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虞溥字允源,高平昌邑人也。父秘,为偏将军,镇陇西。溥从父之官,专心坟籍。郡察孝廉,除郎中,补尚书都令史。

稍迁公车司马令,除鄱阳内史。大修庠序,广招学徒,移告属县曰:“学所以定情理性而积众善者也。情定于内而行成于外,积善于心而名显于教,故中人之性随教而移,善积则习与性成。唐虞之时,皆比屋而可封,及其废也,而云可诛,岂非化以成俗,教移人心者哉!自汉氏失御,天下分崩,江表寇隔,久替王教,庠序之训,废而莫修。今四海一统,万里同轨,熙熙兆庶,咸休息乎太和之中,宜崇尚道素,广开学业,以赞协时雍,光扬盛化。”乃具为条制。于是至者七百余人。溥乃作诰以奖训之,曰:

文学诸生皆冠带之流,年盛志美,始涉学庭,讲修典训,此大成之业,立德之基也。夫圣人之道淡而寡味,故始学者不好也。及至期月,所观弥博,所习弥多,日闻所不闻,日见所不见,然后心开意朗,敬业乐群,忽然不觉大化之陶己,至道之入神也。故学之染人,甚于丹青。丹青吾见其久而渝矣,未见久学而渝者也。

夫工人之染,先修其质,后事其色,质修色积,而染工毕矣。学亦有质,孝悌忠信是也。君子内正其心,外修其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质彬彬,然后为德。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又曰锲而舍之,朽木不知;锲而不舍,金石可亏。斯非其效乎!

今诸生口诵圣人之典,体闲庠序之训,比及三年,可以小成。而令名宣流,雅誉日新,朋友钦而乐之,朝士敬而叹之。于是州府交命,择官而仕,不亦美乎!若乃含章舒藻,挥翰流离,称述世务,探赜究奇,使杨、班韬笔,仲舒结舌,亦惟才所居,固无常人也。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诸生若绝人间之务,心专亲学,累一以惯之,积渐以进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耳,何滞而不通,何远而不至邪!

溥为政严而不猛,风化大行,有白乌集于郡庭。注《春秋》经、传,撰《江表传》及文章诗赋数十篇。

(节选自《晋书·虞溥传》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汉氏失御御:控制。

B.未见久学而渝者也渝:违背。

C.夫工人之染染:着色。

D.朝士敬而叹之叹:赞叹。

(2)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岂非化以成俗始以强壮出

B.成休息乎太和之中相与枕藉乎舟中

C.甚于丹青善假于物也

D.朋友钦而乐之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3)把第1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

(2)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

(4)第1卷文言文中,虞溥在奖训学人时对学习目标、态度和方法提出了哪些要求?请简要概括

7.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的划线部分断句。(限画8处)

楚有贤臣屈原,被谗放逐乃著离骚八篇言己离别愁思申杼其心自明无罪因以讽谏冀君觉悟卒不省察遂赴汨罗死焉。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2)本诗表述了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吾视其辙乱,,故逐之。(《曹刿论战》)

(2)明明如月,(曹操《短歌行》)

(3)闾阎扑地,,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4)万里悲秋常作客,。(杜甫《登高》)

(5),铁骑突出刀枪鸣。(自居易《琵琶行》)

(6)予谓菊,;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7)持节云中,?(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8),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太湖碎锦

范烟桥

①太湖,用文人的套语来形容,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民间则说“八百里太湖跨三州”。不经过实测,这样笼统地画出一个轮廓,只能给人们一种山明水秀、浩瀚无际的想象。至于它有什么诗情画意,要费一点时间实地去观察、探索,才能领会。

②我从不同的角度,看太湖的部分画面,就感到有不同的胜概。洞庭东山、西山是太湖里两个主峰。东山周围五十余里,山势并不陡峭,土壤又滋润,经劳动人民世世代代辛苦经营,已成了丰产地区。山下坡田,种植各种水稻,是秋熟的主要农作物。夏熟是三麦和油菜,还有豆类和蔬菜瓜果。他们更有园艺的丰富经验,梅、杏、桃、李……多得数说不尽。枇杷、杨梅和洞庭红(橘名)名闻远近。随着春夏秋冬,它们先后开花结果,春天果然是“姹紫嫣红开遍”,夏天、秋天、冬天,也是各有烂漫绚丽的景色。说是“美尽东南”,并不夸张。从观赏说,四时皆宜;从生产说,那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江南的许多淡水鱼,这里样样都有。朝出暮归的千百艘大小渔船,点缀湖光水色中,渔民们勤劳、勇敢,征服自然,利用自然。

③西山和东山隔着东太湖,东山最高峰——莫釐,和西山最高蜂——缥缈遥遥相对,同为七十二峰的领袖。西山也是丰产地区,同是“花果山”,东山所有的名花嘉果,西山都繁生着。从东山坐独具风格的小艇——龙飞快,驶入东太湖,莫釐峰头,云气滃然如蒸。别的不知名的远近诸山,时隐时现,好似给烟波吞吐着,山色因明暗而浓淡不一。船家果然有眼明手快的本领,坐在船里的我,到湖心时常为颠簸震荡而惊心动魄。正因为如此,而愈觉山水奇丽得来不易的乐趣。兀立在东山、西山之间的石公山,则是以玲珑秀逸的姿态吸引着人们。小艇乘风破浪而去,到了山下,显然可见四围的山石,经过千万年的冲刷,有了“皱、瘦、透”的美姿,早给鉴赏者陆续凿去了,苏州园林里的太湖石,都是取于石公一带的石山。因此,石公山像斧削过,没有了山脚,正如一块翡翠放在一个玻璃盘里。

④假使从苏州直接到西山,出蠡口,就展开了图画,山更多,湖更大,变幻就更多。王鏊“山与人相见,天将水共浮”,冯善“震泽春浮涨碧漪,净涵天影漾玻璃”,能把湖山之胜,描绘得恰到好处。道书上所说的第九洞天——林屋,就在西山。到了里面,石壁嶙峋如雕塑,是洞庭一奇。这里有许多神话,和山农们闲谈,妄言妄听,也增添了些兴趣。而西边的消夏湾,更附会着西施的种种传说。山湾柔顺的湖水,浅而澄清,可以游泳。有着荷花、菱叶,清风徐来,颇有凉意,确是夏天避暑的好去处。到了包山寺,才窥见缥缈峰突起在丛林杂树之上。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山水之胜,都有这个境界。有了山,有了水,才见得山的灵秀,水的空明。太湖就以此特饶奇胜。

⑤太湖还有四个画面,和洞庭东山、西山合起来,差不多得见其全貌。一是从湖州到无锡的一段水程,在群山断续中经过,前后左右可以看到云峦起伏,似乎它们都有动态,与人游戏。一是从无锡到宜兴,数十分钟的汽车行程,在湖边掠过,太湖平铺在车外,远山几抹,可望而不可即。一是无锡的鼋头渚,割取了太湖的一角,经过人力的整理,有着怪石突兀、惊涛汹涌的奇趣。不仅有色,而且有声。夕阳将下,余晖照映湖面,金光璀璨,不可名状。一是苏州光福的石壁,也是太湖的一角,更见得静止处,已不是空阔浩渺的光景。而即小见大,可以使人有更多的推想。

⑥阴、晴、风、雨、云、雾,固然使山水多变,适逢其会,逸趣横生。便是朝曦、夜月下特有的湖光山色,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古今诗人画师,尽管灵思妙想,摄取片段到诗画里,有着他们的杰作,还是概括提炼。我更无能,凭我接触到的,写了些体味,或许有三言两语,能引起到过大湖者的同情,作会心的微笑。毕竟是“尝鼎一脔”,太湖实在是描写不尽,描写难工的。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写太湖美景,详略有致,既有整体勾勒,又有局部描写,自然景色与审美体验有机融合,韵味丰富。

B.文章引用形容太湖的套语、诗句,谈及苏州园林、道书记载和神话传说,增添了太湖的人文色彩和传奇性。

C.文章用“一块翡翠放在一个玻璃盘里”,比喻四围山石被削取的石公山兀立湖面这一湖山相映的景致,极为生动形象。

D.第⑤段写太湖的四幅画面,都运用想象和移步换景的方法,结合色彩、声音等变化,表现不同时空之下的太湖奇景。

(2)文章第②段写了东山—带哪些“胜概”?表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3)结合全文,分析标题“太湖碎锦”的内涵和作用。

(4)文中说:“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山水之胜,都有这个境界。”你是否赞同这个说法?结合本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

11.创业、创新是时代的呼唤。请拟写一则宣传语,倡导同学们升入大学后积极参与创业、创新活动,培养创业、创新能力。要求:①紧扣宣传目的;②运用比喻手法;③不超过40字。

12.《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蕴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请根据其中一句给你的启示,写出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想法和做法。要求:①内容具体;②句式工整;③语言简明、得体;④60-80字。

三、60(分)

1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在一次班会课上,同学们围绕“学会做人:我看老实和聪明”展开了讨论。甲:老实是实诚、忠厚,聪明是机智、敏锐。乙:老实和聪明能为一个人兼而有之。丙: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未必是真聪明。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解析解答部分

1.D

音形相近字字音分辨;多音字字音分辨;习惯性误读字字音

A项中mái向应为mán埋怨”的“埋”是个多音多义字,一是读mái,一是读mán也比较好记,读mán如音只有一个词,那就是“埋怨”,其余的都读mái,埋怨,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人或事物表示不满、责怪(“怨”读轻声)。B项都是形声字,形声字一定要注意其读音与声旁的读音不一致的,B项中的前三个加点的形声字都是其声旁的读音与形声字读音完全不一样,其中“跄”的读音是错,cāng应为qiang(四声)。C项加点的字也都是形声字,其中“梗默的“梗”常被误读主要是受方言影响,前后鼻音不分“梗”是后鼻音,gěn所以应为gěng。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涉及多音多义字和形声字,但以形声字的字音考查为主。试题材料选取的都是常用字,大家都比较熟悉,都又是常被误读的,如“暂时”“豆豉”“解剖”等,没有冷僻或文学味很浓的字词,命题者还是很接地气的。

2.A

同音字字形分辨;音形相近字字形分辨

对于字形,还是应以义定词,B项中的“文武之道,一张一驰”,其中的“驰”应为“弛”,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傢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就是说要治理好国家就要让人民有劳有逸,劳逸结合,使工作,生活有节奏地进行,张,指的是拉紧,弛,指的是松弛,“张”与“弛”都与“弓”有关。c项“循"应为“寻”寻章摘句”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段语句,在写作时套用,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其中“寻”,找!“章”指篇章;“摘”'摘录,而“循”是遵守、依照沿袭的意思,可见“寻”不能写成“循”,D项中,“蜚”,古同“飞”,指无根据的、无缘无故的,“斐”为形容词,有文采,斐然”就是有文采和韵味,也指卓著,引人注目,“蜚”应为“斐。

本题对字形的考查,覆盖面较大,是考查考生文化素养的好题。试题材料,每个选项中既有两字词、三字词,又四字的成语,也有八个字的成语。试题中一般考查的都是别字,没有错字,出现别字无非是形近、音同、形近而又音同等方面的因素,再加上又不去或不能理解所在词的意思。本题中出现的别字,既有形近字如“斐”与“蜚”,也有因音同而错的,如“寻”与“循”,又有形近且音同的,如“弛”与“驰”,基本上都包含了。再从错误点的布设来看,B选项是错在八字成语上,C选项是错在四字成语上;D选项错在两字词上。D选项的错误点没有出现在三字的词上,这一变化好,使考生没有规律可循,考的是学生的能力,思路是对的

3.A

近义词辨析;成语的使用

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判断,一方面是要理解词的适合语境、使用对象、范围、褒贬等,另一方面是要分析具体的语境,A选项中的“届时”指的是到时候、那时候,还没有发生的某项活动或某项事件,在那中间的时间,通常预见性会说那个时候,或者届时会怎么样,即到预定的时候,或指定的时间、日期,“2015年度中国文化跨界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这是所给的语境,显然是前后矛盾的。B选项中的“熟稔”,指十分熟悉的意思,C选项中的“声名鹊起”形容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D选项中的“鳞次栉比”:栉,梳篦的总称,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本题考了两个词和两个成语的正确使用,题干要求明确,就是要选出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加点的四个词语,除了“熟稔”的知名度不是很高外,都是常见常用的词语。这四个词语,在意义的理解上,应没有什么障碍,所在句子的语境比较明确,给考生对加点词语作用正确与否的判断提供了依据:涉及到时间的,前面就出现了相关这方面的语境,如“届时”,其前句有“日前在北京举行”;“声名鹊起”,有“一年前还寂寂无闻”和“一年后却”这样的语境。词语涉及到对象的,比如“鳞次栉比”,其前就有“大巴山区漂亮民居星罗棋布,大凉山上彝家新寨”。这些对考生的判断选择帮助很大,因而试题的难度也就一般,也确实在考能力素养。

4.B

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

A句“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中,包含“是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和“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这两种句子结构,句式杂糅,只能保留其中一种结构,C句“整治和引导不文明旅游的各种顽疾和陋习”中含有两个并列结构·是作谓语的“整治和引导”二是作宾语的“顽疾和陋习”'从语法上看,二者不r能整体搭配,即可以“整治”“顽疾和陋习”却不能“引导"顽疾和陋习”:从逻辑上看,不能“引导”“顽疾和陋习”,不合逻辑:D句是语序不当,是这几个“首次四川针对贫困人群制定的地方性”修饰语的排列顺序不当,“四川”表领属,排在修饰语的前面,也就是应放在“首次”前。本题语病涉及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和句式的杂糅这三种病句类型。从所给的三语病句子来看,语病都是比较明确典型的,有的句子中还有一些标志性的词语可资判断,这个命题想法、做法是对的。像A项的句式杂糅,语病典型,有标志词语“是”;C句中的并列短语搭配不当,也是常见的典型语病,两个并列短语是标志词语;D句中“首次四川”,“四川”是表领属,放在修饰语的首位,这也是一个标志词。试题材料内容根植地方特色,充盈现实生活气息,紧扣社会主旋律。

语病分为:缺少宾语、主语,偷换主语,词语搭配不恰当,不合逻辑,语意重复或矛盾等。本题只要根据不同语病的特点加以分析即可

5.(1)C

(2)B

(3)C

社会科学类

1.选项C采用了隶书和战国的字体书写只是其中之一,还有其他的不同点。选项混淆范围。

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此题从概念的范围入手,考核概念,注意区分。

2.A对应的原文是儒学作为汉代主流思想,是与中央集权的统一相适应的,选项这是中央集权统一的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