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课《种树郭橐驼传》教案-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语文新教材同步教学讲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_第1页
第3.2课《种树郭橐驼传》教案-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语文新教材同步教学讲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_第2页
第3.2课《种树郭橐驼传》教案-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语文新教材同步教学讲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_第3页
第3.2课《种树郭橐驼传》教案-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语文新教材同步教学讲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种树郭橐驼传一、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归纳、积累文言知识,整理文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现象。2.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把握塑造人物及阐述道理的手法。3.理清文章由事及理的论述过程,联系实际探究顺天致性的道理。4.理解柳宗元的悲悯情怀,树立尊重生命的意识。二、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分析人物形象特点。2.理清文章由事及理的论述过程。三、教学难点1.由事入理,联系实际探究顺天致性的道理。2.理解柳宗元的悲悯情怀,树立尊重生命的意识。四、教学方法:诵读发、点拨法、交流讨论法五、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都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同学们从题目中能看出什么内容呢?种树郭橐驼传——为种树者郭橐驼写的一篇传。种树:所记对象的职业。郭橐驼:记述的对象。橐驼,即骆驼。郭橐驼因驼背而得名。传:一种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即人物传记。本文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二)文学常识1.传记:一种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我国古代的传记可分为两类:一是历史传记。作者一般是以历史事实和文献资料撰写,实录成分多,虚构成分少,被称为“史传文学”。二是文学传记。它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典型人物传记,有的不一定实有其人,即使有原型,加工虚构的成分也很多。2.寓言,是一种带有劝谕和讽刺性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篇幅短小,情节有趣。寓言作品中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或者物品。它的主题思想大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言总是通过夸张、比喻的方式,使简单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宝贵的生活经验,给人们以智慧、启发、训诫,给丑恶者以无情的讽刺。寓言的内容多反映人们对生活的看法,对某种社会现象作出批评,或对某个人有所讽刺和箴诫。它的故事情节虽然是虚构的,但又总是集中概括了人类社会的某种现象,因而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三)作者简介柳宗元(773年—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祖籍河东郡(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芮城一带)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其散文峭拔矫健,说理透彻。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被推为“游记之祖”。寓言笔锋犀利,诗风清峭幽远。他的创作可分为传记、论文、山水游记、寓言四种,以山水游记和寓言的文学成就最高。(四)写作背景从内容和风格上看,本文应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发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贡。同时,加紧对下层劳动人民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可以说,苛捐杂税、民不聊生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五)内容分析1.一句话概括各段大意

第1段,仿史传体例,介绍人物身世。

第2段,转入正题,道出郭橐驼是一个种树的行家。

第3段,郭橐驼谈种树经验。

第4段,在问答中将话题“移植”到政事上来。

第5段,写问者的意外收获及作传目的。2.翻译并分析第一自然段(1)本段“传”什么?

(2)郭橐驼是个什么样的人?

3.翻译并分析第二自然段(1)橐驼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2)这里写橐驼种树本领全面高超---“技高”,是种树行家,用了什么方法?

4.翻译并分析第三自然段(1)郭橐驼种树有无“秘籍”,方法是什么?(也就是“种树最关键的道理是什么?”)

(2)在这以下,他从几个层次上作了具体论述?

(3)几方面说明种树的窍门?

(4)其他的种树人是怎样做的?

(5)这样写其他种树人对表现橐驼有什么作用?(即“用了什么方法表现橐驼?”)

(6)理清作者写作意图。

(7)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什么?

5.翻译并分析第四自然段(1)课文为什么设计出“有问之”“问者曰”这样的问话者?

(2)“问者”问“养树”后,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3)这一句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4)郭橐驼是怎样评价、描述官吏烦令扰民的?用原文回答。

(5)“养树”和“养人”有何相通之处?

(6)这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政治观点?

[述评]

结合中唐时期时代背景理解。

(7)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何在?

(8)在文章结尾作者说他问“养树”,得“养人术”,那么官吏是如何治民的?官理和种树有什么相似之处?写作方法研讨:类比所以郭橐驼得出结论:像这样,那么种树和治民大概也有相似之处吧。由此作者从种树之道推出治民之道,他植者勤虑害树,官吏繁政扰民。只有像郭橐驼一样顺民之天才能治理好百姓。6.小组讨论作者怎么会从“养树”联想到“养人”?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旧唐书•食货志》写作背景:中唐时期,唐王朝经过安史之乱后,国力衰落,老百姓民不聊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唐王朝急需休养生息的政策来重振国力,老百姓也需要宽松的政治统治以求安居乐业。在这种国力衰落、民不聊生的状态下,唐王朝急需休养生息的政策来重振国力,老百姓也需要宽松的政治统治以求安居乐业。相关链接:①柳宗元出身世家大族,后来家道中落。柳宗元才名早著,21岁就中了进士。为官后深入了解了很多朝政腐败的黑暗面,立志要肃清朝政,于是参加了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33岁被贬永州,十年后又被贬到柳州,人生中最能建功立业的黄金时期,就断送在了穷山恶水之间,年仅47岁,就抑郁而终,客死柳州。②贬官永州,他写下了《捕蛇者说》:“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刻画了悍吏扰民的形象,发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的感叹。③贬官柳州:即使被贬柳州穷山恶水之地,也不忘改革弊端,兴办教育:“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柳子厚墓志铭》(五)归纳文章主题和写作特点1.文章主题:顺民之性以养民的治道。

2.写作特点:

(1)简洁而生动

(2)对比与映衬

(3)婉约而多讽

(六)全文总结本文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