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健康素养与健康生活方式影响因素实证探析5200字】_第1页
【大学生健康素养与健康生活方式影响因素实证探析5200字】_第2页
【大学生健康素养与健康生活方式影响因素实证探析5200字】_第3页
【大学生健康素养与健康生活方式影响因素实证探析5200字】_第4页
【大学生健康素养与健康生活方式影响因素实证探析52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引言健康素养是指个体获得、理解和处理基本健康信息或服务并做出正确的健康相关决策的能力[1]。目前,对生活方式的概念没有统一的意见,本文采用的是李明提出的“人或群体对于生活习惯的选择,用来支撑人或群体的健康等深层次的内容”[2]。健康素养、生活方式与健康密切相关。有关Mate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仅为12.1%[3],大学生健康素养处于较低水平[4-7]。2017年对新疆某高校调查显示,该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为17.1%[8]。大学生整体生活方式水平同样处于中低水平[9-11]。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与流行以来,大学生的长期居家隔离,日常生活被打乱、生活空间受限、延期返校、社交减少[12]以及国家和社会采用多种方式宣传和引导健康生活方式,也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研究拟通过以新疆某高校大学生为例,了解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及生活方式状况,填补疫情时期,对大学生健康素养与生活方式的关注空缺,分析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和生活方式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与完善大学生健康水平提高计划提供参考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1年1月份到3月份新疆某大学在读学生,从大一到大四及以上的不同年级一共发放327份问卷对大学生健康素养及健康生活方式进行调查,医学专业占30%左右,共收到有效问卷287份,其中男性119人,女性168人,分别占比41.5%和58.5%,非医学类180人,医学类107人,分别占比62.7%和37.3%,大一100人,大二71人,大三51人,大四及以上65人,分别占比4.8%、24.7%、17.8%和22.6%。汉族259,其他少数民族28,分别占比90.2%和9.8%。1.2方法1.2.1调查工具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星使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快速评估调查问卷》、《健康生活方式问卷》及自行编制的社会人口学评定量表。自行编撰的社会学量表包括年龄、性别、民族、生源地、学院、年级、父母文化程度、家庭中是否有医务人员或教师职业、家庭年收入等条目。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快速评估调查问卷(HLSRAQ)问卷由杜修本等[13]从辨识度及应答效率的角度出发,在2018年国家统一编撰的《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50道题的基础上进行筛选形成的只有19题的简短版的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快速评估调查问卷(HLSRAQ),相较于原问卷,在具备3个维度,题量大大缩减,缩短了做题耗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调查的效率和依从性,降低了拒访率。且经过其分析,该问卷信度和效度较好。与原判定标准[14]相同,单选题正确得1分,多选题正确得2分,漏选和错选均不得分。总分为32分,达到80%及以上(≥25)视为具备健康素养。健康生活方式问卷由施瑾[15]改编,其克隆巴赫α=0.837,问卷信度良好。包括身体、心理、社会、智力和精神健康5个维度的内容,采用4分制,由高到低对应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四个选项。得到的总分在40-49分为及格,49分以上为优秀,各维度中以达到8分及格,10-12分为优秀。1.2.1调查方法在取得相关大学生的同意后,遵循自愿、保密和公平有利的原则,保护大学生个人隐私,仔细审核,发现漏填等问题及时向研究对象说明及时补救,并在调查结束后,给予健康素养部分问卷题目正确答案,以纠正和提高健康素养。1.3研究对象于2021年1月-2021年3月选取石河子大学在校学生中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学生300名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2021年4月仍在读的石河子大学学生,自愿参与此研究。排除标准:不同意参与者。1.4数据统计方法从问卷星上获得数据进行整理。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F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情况本次调查于2021年1月开始,3月结束,共收到有效问卷287份,其中男性119人,占比41.5%,女性168人,占比58.5%。非医学类180人占比62.7%,医学类107人占比37.3%。大一100人,占比4.8%,大二71人,占比24.7%,大三51人,占比17.8%,大四及以上65人,占比22.6%。其余见表1。表1社会人口学特征(n=287)社会人口学特征调查人数(n)构成比(%)性别男11941.5女16858.5年级大一10034.8大二7124.7大三5117.8大四及以上6522.6民族汉族25990.2其他民族289.8生源地城镇12443.5农村16356.8专业非医学专业18062.7医学专业10737.3父母亲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4013.9中学10737.3高中/职高/中专8228.6大专/本科及以上5820.2父母中是否有医务人员/教师有3312.5无25488.5家庭年收入3万以下6823.73万到8万14349.88万以上7626.52.2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大学生健康素养得分为24.86±4.25,具备率为48.8%,其中基本知识和理念维度具备率最高,为69.0%,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维度为56.4%,健康技能维度为49.1%,其余详见表2。表2大学生健康素养及各维度得分情况总分均得分具备率(%)健康素养得分3224.86±4.2548.80基本知识和理念1210.09±1.8769.00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118.56±2.2056.44健康技能96.21±1.8849.132.3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现状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得分为47.43±7.53分,及格人数168,占比58.5%,优秀人数88,占比30.7%,身体健康得分9.66±1.58,心理健康得分9.14±1.79,社会健康得分9.43±1.66,智力健康得分9.57±1.64,精神健康得分9.57±1.80,详见表3。表3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及各维度得分情况总分得分不及格及格优秀人数占比人数占比人数占比健康生活方式6047.37±7.533110.816858.58830.7身体健康129.66±1.58217.315453.711239.0心理健康129.14±1.794515.715152.69131.7社会健康129.43±1.663010.514650.911138.7智力健康129.57±1.64175.916958.910135.2精神健康129.57±1.802910.115855.110034.82.4大学生健康素养与健康生活方式影响因素分析2.4.1大学生健康素养影响因素分析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级和专业大学生健康素养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年级学生健康素养得分较高,医学专业学生健康素养明显高于非医学专业学生(见表4)。表4大学生健康素养影响因素分析表组别人数健康素养(x±s)FP性别男11924.64±4.420.5370.464女16825.01±4.12年级大一10023.96±4.123.2800.021大二7124.77±4.52大三5125.29±4.201大四及以上6525.98±3.93民族汉族25924.83±4.320.0790.779其他民族2825.07±3.53生源地城镇12424.95±4.550.1080.743农村16324.79±4.01专业非医学专业18024.26±4.349.9910.002医学专业10725.87±3.90父母亲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4024.40±4.050.3980.755中学10725.11±4.29高中/职高/中专8224.96±4.13大专/本科及以上5824.55±4.25父母中是否有医务人员/教师有3024.53±4.860.1850.667无25424.89±4.16家庭年收入3万以下6824.18±3.621.4770.2303万到8万14325.24±4.088万以上7624.75±5.00不同年级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维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年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得分较高(见表5)。表5不同年级健康素养各维度得分情况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得分(x±s)FP得分(x±s)FP得分(x±s)FP大一9.83±1.961.0820.3578.22±2.132.9910.0315.91±1.802.6250.051大二10.32±1.788.28±2.226.17±2.04大三10.16±2.038.96±2.106.18±2.05大四及以上10.17±1.659.08±2.286.74±1.582.4.2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影响因素分析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民族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学生生活方式相对更健康(见表6)。表6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影响因素分析表组别人数生活方式(x±s)FP性别男11947.90±8.291.0190.314女16846.99±6.95年级大一10048.15±7.231.6670.174大二7147.15±7.26大三5148.24±8.48大四及以上6545.71±7.38民族汉族25947.66±7.544.0960.044其他民族2844.64±7.04生源地城镇12447.30±7.080.0170.895农村16347.42±7.88专业非医学专业18046.84±7.632.3230.129医学专业10748.24±7.32父母亲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4046.97±7.801.1490.330中学10746.47±6.87高中/职高/中专8247.90±7.98大专/本科及以上5848.53±7.83父母中是否有医务人员/教师有3049.13±6.482.0380.154无25447.07±7.59家庭年收入3万以下6847.91±7.780.7520.47323万到8万14346.81±6.898万以上7647.91±7.53不同民族健康生活方式各维度得分中心理健康维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学生心理健康得分较高(见表7)。表7不同民族健康素养各维度得分情况得分FP汉族其他民族身体健康9.72±1.579.11±1.623.8240.052心理健康9.23±1.788.29±1.677.1390.008社会健康9.47±1.699.04±1.371.7420.188智力健康9.63±1.659.04±1.483.3870.067精神健康9.61±1.819.18±1.701.4480.2303结论3.1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得分为24.86±4.25,具备率为48.8%,仍有51.2%的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较低。与陈苗苗等[8]2017年17.1%对新疆高校的研究结果比较,健康素养水平明显提高,同时高年级学生健康素养得分较高(P<0.05),体现该校健康教育具有一定成效。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虽然高于居民总体水平[15](2019年19.17%),但是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各维度中,基本知识和理念维度具备率最高为69.0%,高于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维度(56.4%),存在知识与行为的差距,行为滞后于知识、健康技能缺乏,是该校大学生健康教育中需要重点关注和改善的方面。3.2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水平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水平得分47.37±7.53,及格人数占比达到58.5%,各维度及格率和优秀率较高。大部分大学生对健康关注程度较高,懂得及时调整自己的不良状态,比较重视日常的身体锻炼。但只有30.7%的大学生生活方式处于优秀水平,仍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健康生活方式水平较低,对自己的健康没有积极影响,甚至可能带来疾病等不良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水平优秀率(39.0%)明显高于心理、社会、智力、精神健康四个维度,心理健康水平优秀率最低(31.7%)。大学生在提高身体健康的同时,不能忽视心理、社会、智力、精神健康的提升,全面发展才是这个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因此,提高大学生对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视,并积极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迫在眉睫。3.3影响因素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来看,随着年级的提高,健康素养提高(P<0.05),医学专业学生健康素养高于其他学院学生(P<0.05),高年级的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行为维度得分较高(P<0.05),大学在健康宣传的同时应加强对低年级学生和其他学院同学的健康教育的重视,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方面,加大宣传,提升该群体大学生健康素养;而汉族大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较健康(P<0.05),其他民族健康生活方式得分中心理健康维度得分较低(P<0.05),可能与本次调查的大学生中少数民族人数较少有关。4讨论综上所述,大学生健康素养及健康生活方式水平仍有待提高。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知识份子,大学生群体承载着整个社会对未来的无限期望,其健康素质的要求也需达到更高水平,同时大学生阶段是健康行为定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的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对未来有着深远的影响。有研究表示[16-17],通过健康短信平台、健康教育讲座、观看视频、微信推送健康知识、同伴教育等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健康素养及健康生活方式水平。高校可以适当借鉴,多措并举,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健康的生活方式中,要有侧重,加强对低年级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非医学专业学生健康素养的教育,同时配合国家要求,加强对大学生健康素养及生活方式的监测,动态评估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使大学生对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积极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由于新冠疫情和在外地实习,样本量只有300左右,只有新疆一所高校的大学生,样本的代表性有限,可能得到的结果不尽完善,今后可以扩大样本量和研究范围,获取更有代表性的结果。参考文献[1]李婷,易巧云,孙玫.健康素养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18):29-32.[2]李明.生活方式与体育健康[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16(1):4-8.[3]赵跃媛,张耀匀,白雪,王艺,金辉,郭海健,王蓓,李小宁.中国在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Meta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6,20(03):290-293+298.[4]罗长良,刘巍,王丽媛,周娅,徐璇.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影响因素及其提升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10):171-173.[5]张硕,吴妮欢,盛孟,姚晨乐,林伟兰,张国栋.国内大学生健康素养研究现状综述[J].心理月刊,2020,15(04):237-238.[6]张丽娜,韩春雯,潘伟滨.国内大学生健康素养研究现状与进展[J].职业与健康,2020,36(04):573-576.[7]刘国良,王慧霞,林玲,丁勇,孙静.河南省大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3):137-139.[8]陈苗苗,师昕,马娇龙,岳海峰,王冰瑶,蒋爱民,鞠浩楠,邓强,刘佳铭.某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2020,47(04):451-4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